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因为其独有的自然资源而得以发展壮大,并且在当地的经济结构中资源性的产业占有主导的地位。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并且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资源型 城市的发展主要主要还是建设在其所拥有的不可再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因为其独有的自然资源而得以发展壮大,并且在当地的经济结构中资源性的产业占有主导的地位。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并且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主要主要还是建设在其所拥有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但是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显著的缺点,例如对城市功能发展和布局规划重视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型城市缺乏功能,没有足够的活力,土地利用效率比较低,以及城市面积的无规划扩张和城市用地结构比较混乱。而资源型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是解决人地矛盾的唯一途径也是必然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是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保证城市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要求。因此采用科学方法对资源型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客观评价显得越来越急迫,也越来越重要。国内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定量模型评价某个具体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而指标体系选择和权重的确定是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从产出和利用的合理性,城市土地的投入,以及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选择指标,而层次分析法,主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方法是权重的确定通常采用的方法。通过以前众多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粗放普遍存在的情况,作为我国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源型城市也不例外,而且还更严重。在针对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文献中,杜国明等对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些有效途径和对策,但也存在不足,其不足就是缺乏实证分析;赵奎涛和宋戈等对辽宁西部地区的3个资源型城市和安徽省铜陵市有色金属资源型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研究,其缺陷是仅选择个别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偏少,难以从整体上把握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状况。本文章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关于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土地

  二、选题依据

  2.1可持续利用土地的问题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同样人类的生存也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但是全球的人口却不断增加,这也不断增加对土地的用量。因此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保证人们在生活中的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还能够合理的分配人们的生产资源,在土地资源不浪费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能够使得社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土地和人口之间的矛盾。全世界人口在迅速增长,同时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和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也比之前严重,尤其是我国,于是人们开始着眼于如何合理、理性的利用资源,从而达到可持续的发展。在1992年联合国发表了“二十一世纪议程”,并且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划分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举措在的出台,保证了在最大有效利用土地的基础上,使土地得到可持续使用,同时还具体规划了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等要求。在我国的21世纪议程中规定: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的利用和管理是以土地使用过程中的总规划为行动依据的。土地规划作为土地有效利用的主要工具,不仅能够促进其健康利用,而且在实践和理论这两个方面,都使得人们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综合考虑,使得土地可持续利用成为法律规定和重要的政事。同时可持续发展问题还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数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等诸多问题都有关系,也与国际发展平衡和公平等问题相关。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出现所有人公认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中的方法和理论。在土地资源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土地资源实行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的土地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很多好的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中的理论要求。在土地的合理利用中,这些方法和理论都非常需要。20世纪60年代起,全世界就开始了土地规划的浪潮,各个国家都纷纷响应,而我国是80年代开始重视起来的,它改变了很多传统理念并且出现了不少新的理念。其主要原因是,20世纪中后期,人类过于重视发展的速度,忽略了其他的因素,人类的发展不断破坏了自然的法则,从而使得植被被破坏,原生态的草原枯竭,荒漠化,各种天灾不断出现。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严重的改变了人类的发展,阻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的发展,从而使得人类越来越重视这些问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开始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和民生不断好转,从而土地资源利用大量增加,但是人口也剧增,因此人类和大自然的矛盾日益激化。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我国为了使得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对城乡所有土地资源进行了宏观的管理和规划,1986年颁布了土地法,而且第二年开始施行其相关的政策,它十分准确的规定了土地资源利用中所使用到的法律法规。在同一年里,相关管理和政府机关还对全国城乡土地进行了统一的规划管理。并且从整体考虑,颁布和开展了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总体规则。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也如期成立,同时也编制了新的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和管理章程。由于不同级别的土地使用规划的实施,不同行业在土地资源的使用中逐渐化解了矛盾,最可贵的是保证了农民基本的耕地需求,保证了我国的耕地的总量,从而保证了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而且对我国土地合理开发的利用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为我土地资源的健康开发和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关制度以及其依法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2.2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xxxx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规定,以当地天然的矿产和天然树木等资源作为发展资源的城市和以自然资源作为主要开发产业的城市,或者都是资源型地区都应更加重视土地的利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经济建设的原材料基本都来源于资源型城市,同时资源型城市还是基本能源的产地,所以为我国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就业和失业出现矛盾,同时生态系统开始出现问题,人口和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并且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威胁,社会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慢,这些问题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过于重视发展的速度,而忽略了自然的保护,随意浪费资源,从而出现了资源短缺的现象。为了我国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一系列举措都将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目前保障能源资源供给、保证我国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2.1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规划的不和谐性
  国家对资源的需求往往加大了资源开发的力度,这就使得资源型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初期,由于过于重视发展的速度,忽略了自然的保护,缺少整体的规划,这些问题都使得城市人口激增,同时相应的交通问题和住房问题相继出现,从而使得人类的经济发展跟不上人类的需求,使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不和谐问题。通常来说,资源性城市都是为开发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仅仅是为了开发,给予国家发展的积极支持,因而大都忽视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很难形成自己的城市的特色和一些独特的景观。中国资源性城市的布局一般都存在点多和面广的特点,实际的建城区比重低,很多资源性城市中间夹杂着菜地和良田等非城市的景观,集聚度非常低。尤其是煤矿城市,由于受开发模式的影响,形成了百里煤城,城乡交错的格局。城镇分散,布局失调,基本功能弱化,缺少活力的弊端日益显现。
  2.2.2资源开发与城市环境建设之间的不和谐性
  影响资源型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原因是采矿生态破坏、地质灾害等,随着开采资源的深度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会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不好的影响。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是环境问题,首先“三废”未经处理而肆无忌惮的排放;其次是土地资源的无限扩张利用和破坏。城市建设中工业生产所需的土地面积非常之大,甚至部分城市达到了50%以上,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土地污染、土地地面凹陷等现象;近年来我国煤矿城市地面凹陷的现象频发。再次是频繁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水土流失、泥石流和山地崩塌等自然灾害,并且已经对人类的生活和城市发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同时也阻碍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资源的支撑下,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2004年,全国矿业开采占用和破坏土地456717km2,其中尾矿堆放53637km2,露天采坑133572km2,采矿塌陷21094km2。

  2.3研究意义

  土地是人类进行活动的最根本的场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人类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建设的基础,阻碍了人类的进步。所以处理好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处理好环境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提,具有特别深厚的意义。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也不断的在增加,在经济建设中,城市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建立和增加,城市整体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无论任何地区,土地都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它具有生产的功能,而且还承担着景观的功能,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活力。土地的可持续开放使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地利用的地区选择性、土地利用中利益的关系,还有土地利用中的集约性是城市利用土地过程中主要特点。它的可持续利用主要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布和整个结构的完整程度已经城市土地市场的规范。在我们前期的发展中,工业化进程不断前进,城市化也得到了普及,众多资源型城市凭借自己的资源得到较快的发展,例如攀枝花,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年,土地利用中存在着很多只顾着眼前利益的行为,还有就是利用低成本来快速发展经济等思想都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够完善,导致城市生态景观的破坏,从而使城市的发展得到限制,同时使得土地的健康利用成为一种不可能的现象。所以从自然,经济还有社会等因素来全面分析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方法,研究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情况,同时还研究了阻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因变得迫不及待。在分析完这些之后,最后提出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希望能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有帮助。

  2.4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现状
  18世纪,世界已近进入工业化,人类已进入大众化的矿产资源发展阶段,大批量的资源型城市也应运而生。由于它依赖其拥有的资源,产生了比一般城市更多的问题,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和研究。同时国外学者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也做了很多的研究。总的来说,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成果比较多,特别是加拿大学者在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最引人注目。由于欧洲国家的资源型城市较少,只有英国出台了一些成果,并且数量较少。随着资源型城镇的发展过程,对于它的研究也经历了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做了一些开创性的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就使早期资源研究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内,是以一个孤立的城市或特定区域的一些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规划学、行为地理学与区域发展理论、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对这些地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歧视性别的问题和社会问题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它的真正目的就是找到本质的原因。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经典文章有,1962年罗宾逊,首次全面评定加拿大为资源型地区。西尔门斯认为可以利用资源规划改变这种类型的地区的生活状况。而鲁卡斯认为地区或者单位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建设阶段、雇佣阶段、过渡阶段和成熟阶段。但是这个时期的研究存在很多不足,其中没有意识到这些地区的发展将会有所下滑,甚至衰退和彻底关闭的现象出现。这个时期的研究由于是最初期的研究,理论依据较少,所以简单的认为资源的开发会一直持续,并且社会的发展也会持续高速。这个时期的理论未能够想到发展的衰退,而且没有全面考虑全球和各个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型地区问题。
  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至80年代的中期。这一阶段注重对资源型地区规范与实证的研究,并且由鲁卡斯提出的只有一种资源的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的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发展的第5、第6阶段,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下降阶段和关闭阶段。布莱泼里研究了加拿大的资源型城市之后,提出资源开发部门和相关的城镇是在一体的,只不过两者之间是垂直整合的关系,他们的目标就是积累资本,一些城市在短期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为开发的成本相对较低。但是一旦情况发生了变化,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严重的衰退。同时出现了国际化理论和资本积累是相依赖的理论。
  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这一阶段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转向劳动力市场结构,全球经济和经济结构以及一体化等方面对资源型城市的影响。较全面的对资源型城市的土地情况进行了研究。
  第四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上的一些研究土壤的科学家和土地评价专家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广到土地利用领域,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这个概念。直到现在学者和专家还在九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三、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

  3.1土地利用以资源开采为主

  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布局分散是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有的特点。由于资源型城市主要依赖它所拥有的资源,它的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就是围绕矿产区布置地面建设及附属设施,如铺设铁路,修建矿区公路以及兴建居民点等。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用地还是以资源开发为主,其他的用地都是次要的,不管土地质量的优劣。资源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土地布局与利用结构。或者可以说资源的开发决定了土地的利用情况。

  3.2资源生产用地面积大而分散

  而对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来说,资源的分布都是不平衡的,资源型城市的建设初期用地大都呈现点多和面广的分散态势,用地比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大的城区,实际建成区用地比重低,布局失调,功能弱化,城镇分散的弊端日益明显。很多资源型城市都缺乏好的风貌景观。尤其是煤矿城市,由于受到随矿建城模式的影响,煤矿是进行各项建设的中心,而工矿用地不但占地大,而且比较分散,比较单一,功能不齐全是他的特点,所以就导致了城乡交错,大部分土地都是工况用地,城市的活力明显不足。

  3.3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土地复垦难度较大

  经过多年开采,矿竭城衰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资源型城市都经过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土地基本都被占用,没有被利用的土地少,后备土地的资源严重不足。而所剩无几的后备土地资源也基本都是条件差或者是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在煤矿塌陷区及工矿废弃地尚有部分土地,但经复垦后加以利用的成本太高。例如黑龙江省重要的老煤炭工业基地———双鸭山市,根据2010年土地利用调查可知,共有可开垦土地5232.3公顷,其中荒草地为1699.6公顷,占可开垦土地的46.8%。但目前所剩的多数都是质量不好的土地例如荒原,低洼地和沟谷地,开发需要修建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另外,全市可复垦的土地为1685.3公顷,在煤矿塌陷区尚有部分土地经复垦后可以利用。但由于土地破坏严重,土地复垦的费用较高,所以恢复利用的难度很大。

  3.4土地利用外部性特征明显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对资源的开采都是比较粗放的,比较重视开发利用和发展,而忽视了保护治理,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给粮食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生态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3废的排放,还包括占用和破坏土地、地面塌陷等问题。2008年山西省孝义市土地塌陷面积20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6%,因采煤导致12.4万人饮水困难;陕西省铜川市现有塌陷面积196平方公里,占煤田面积的48%,煤矸石堆积61.6万吨,而吉林辽源矿区塌陷区的面积也达到了34.5平方公里。

  四、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4.1土地利用粗放,利用效率低

  建设速度快、时间短是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特点,用地面积大而分散,城市土地的利用比较粗放。这些城市建设范围大,但实际建成区比例较低,城市的聚合度不高,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人口与土之间的地矛盾较为突出。

  4.2城市用地空间布局不合理

  资源型城市的建设主要用于资源开采,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一般比较混乱,用于开采资源的用地过大,而商业,生活和公共设施用地少,道路、绿化用地等严重不足是资源型城市的一大通病。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与一般城市相比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没有充分发挥土地的区位优势和土地级差效益。

  4.3乱占滥用耕地现象突出

  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受矿产用地的制约比较大,对土地利用进行有效的调控是比较难的,因为开发用地多而乱。各大企业也都以各种矿产为中心进行建设,只顾着眼前的效益,乱占耕地的现象经常发生;工矿用地多为组团式,分布也比较分散,占地面积比较大,其中塌陷和煤矸石,煤粉灰等固体废弃物占用土地问题十分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煤矸石36万吨,占地面积达到了6000多公顷,仅国有重点煤矿的矸石山就高达1500多座,其中300多座发生过自燃。全国历年积存的尾矿和废石累计占地6.8万公顷。由于不合理堆放和综合利用率过低,矿产开发遗弃的大量固体废料和尾矿,侵占了大量的林地,耕地和草地,造成了土地资源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4.4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资源开采与土地利用存在着严重的矛盾。由于大量的开采,矿区塌陷的面积日益增加,造成农业绝产,房屋倒塌等一系列现象频繁发生;草原盲目开垦及森林过度采伐、超坡开荒,使水土流失面积日益增加,最终使的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的坏;同时工业三废也加剧了土地污染,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例如,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河等黑龙江省4大煤城有工矿点2734个,各类矿区占地面积达26672.46公顷,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3698.59公顷。其中采矿场6276.88公顷,弃土石渣场14857.84公顷,尾矿库坝261.05公顷,厂区1075.28公顷,道路118.54公顷,年均排弃总量高达1871.9万吨,年均水土流失量也达到了382.38万吨,并且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些指标仍呈上升的趋势。

  五、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5.1研究对象

  我国现有的资源型城市一共有118个。在本研究中,选取其中的25个典型的地市级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在25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中,阳泉、晋城、大同、朔州等12个城市为煤炭城市,占57%松原、盘锦、大庆等4个城市为石油城市,占19%,马鞍山、铜陵、金昌等6个城市为冶金城市,占20%,其中伊春为森工城市,占4%。从分布省份资源种类来看,所选样本城市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5.2研究方法

  5.2.1指标体系构建
  因为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所以他的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很难用少数的几个指标进行评价,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全面和综合的评价。必须在充分把握资源型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的基础上选取指标,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使各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并在外部延伸上存在着某种依托关系。
  5.2.2指标权重确定
  在信息论中,信息熵表示系统的有序程度,通常一个系统的有序程度越高,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它的信息熵越小,基于此,可以根据各指标值的差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各指标权重,为我们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采用该方法确定权重,可以有效避免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的主观随意性,使最终评价结果更具真实性和客观性。
  评价指标标准化"评价指标按下式标准化: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式中:Pij为标准化后所得值;Xij为指标实际值;i=1.2.3.4……..n,j=1.2.3.4…….m,m为参评指标的个数,n为参评对象的个数。计算参评指标熵值,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差距越大,那么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作用也越大;如果某指标的指标值全部相等,那么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计算指标差异系数,第j项参评指标差异系数,计算公式为: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确定参评指标权重系数,第i项参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公式为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5.2.3评价模型建立与评价标准
  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项指标都会影响到城市土地集约的利用水平,但是每一项指标都不能全面地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所以我们要综合分析。
  m
  Aij=∑djvij
  J=1
  目前国内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参考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标准,总的来说,A值越大,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5.3实证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样本城市中,石油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其综合得分平均为0.5341,在所有资源型城市当中居于首位。其中煤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平均值为0.4227,位列第二位,伊春为森工城市,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比较低仅为0.13281其余城市为冶金城市,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平均值为0.3872,介于煤炭城市和森工城市之间,石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得分的变异系数为0.1886,煤炭城市的变异系数为0.2842,冶金城市的变异系数为0.3919。由此可知,冶金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组内差距最大,而石油城市差距最小,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城市规模正相关。

  六、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的对策

  6.1提高全社会对土地集约利用重要性的认识

  只有全社会充分认识到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难,意识到土地生态破坏和土地粗放利用等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环境的严重危害,同时认识到保护耕地、珍惜土地、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深入开展土地国策教育和基本国情,加强土地合理、集约、可持续利用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视程度,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利用才能得到改善。

  6.2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城市的规划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价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对城市性质的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公共服务设施提供的数量、交通体系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做出有效的安排。城市规划既应注重规划的超前性,为城市发展留下合理的空间;又要注重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6.3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现在很多资源型城市经济已经开始衰退,最根本原因就是产业结构单一,以致于资源一旦枯竭,多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就会出现困难。因此,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培育替代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切实解决发展动力不足和活力不足的问题;最终目的是实现多元产业,由单一国有经济所有制向多元所有制经济结构转变。通过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不仅能够增加土地收益,而且和还可以使得城市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以达到实现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最终目的。

  6.4加强资源矿产区土地的复垦与整治工作

  加强资源矿产区土地的复垦与整治工作,既能够缓解人地矛盾,层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又可以美化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复垦与整治,解决当地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要规划好、使用好经复垦与整治的土地,使其得到合理的分配。

  6.5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机制

  将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供给挂钩,建立和完善增加土地供给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间的激励机制,实现增加土地供给量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LocalClusters.InnovationSystemsandSustainedCompetitiveness[M].pdfLynnMytelka&FulviaFarinelli1.1995.
  [2]Krugman.P.Firstnature,secondnature,andmetropolitanlocation.pdf[M].1993.
  [3]J.VernonHenderson.Urbanization,EconomicGeography,andgrowth.pdf(BrownUniversity)[M].1994.
  [4]P.M.Driessen,N.T.Konijn,Land-useSystemsAnalysis[M].WageningenAgriculturalUniversity.1992.
  [5]WANGHuadong.ResearchonRegional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M].Beijing: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sPress.1993.
  [6]高铁军.唐山采矿塌陷区生态修复风险识别及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55.
  [7]高天明.资源型城市界定主要指标和取值研究[J].中国矿业.2010,(2):22-24.
  [8]吴传钧.中国经济地理[M].北京:工业出版社.2008.
  [9]胡序威.区域与城市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0]毛汉英,方创琳.中国地区国土规划回顾及新时期编制的基本思路与完善途径[J].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10:152-160.
  [11]潘文灿.中外专家论国土规划[J].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7:152-160.
  [12]陈小宁.国土规划工作的回忆与思考[J].国土资源情报.2004,(1):45-47.
  [13]吴传钧.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3):1-11.
  [14]王静,蔡玉梅.21世纪中国国土规划的构想与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1):121-123.
  [15]吴殿廷,何龙娟,任春艳.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区域发展观念的新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40-143.
  [16]毛汉英,方创琳.我国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的基本构想[J].地理研究.2002,(3):267-275
  [17]方创琳.国外区域发展规划的全新审视及对中国的借鉴[J].地理研究.1999,(1):7-16.
  [18]汪一鸣,文云朝,刘加清.国土规划理论方法的几点新认识[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0(3):268-295.
  [19]A.P.瑟尔沃(APThirlwall).增长与发展(第六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致谢

  四年的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在论文完成之际,谨向给予我热情关心和帮助的师长及同学、朋友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本文从选题、提纲的拟定与讨论到论文的撰写、修改,都凝结着导师的辛勤汗水和大量的心血,凝聚了导师殷切的期望和鼓励。真诚的感谢我的导师在论文的选题和构思中给予我许多启迪,在资料的收集时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在成搞中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在这里真心的感谢她。
  同时,感谢曾经教授过我的各位老师,老师们那深邃的学术思想、渊博的学识、深厚的理论基础、敏锐的思维,给予我莫大的震动;而老师们那宽阔的胸怀、严谨的治学作风、崇高的敬业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感染,将终身受益。
  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在论文创作过程中对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是他们对我鼓励督促崔我奋进。借此机会,我还要感谢我亲爱的室友以及同学们对我生活上的无私关爱与照顾,是她们使我拥有了健康快乐的大学时光,是她们给予了我一次愉悦的人生体验。
  最后我要感谢的是我敬爱的父母。我能顺利完成学业,与他们在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支持和默默的奉献是分不开的。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怀着感激的心情,谨向以上老师、朋友、同学及亲人致以真诚的谢意!
  由于本人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有限,论文必有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专家批评指正,本人将向你们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233.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19年1月4日
下一篇 2019年1月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