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水产品生产及供给模式

1水产品生产 黔东南的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交错,有大小河流2900余条,以苗岭为界,分成两大水系。苗岭以北为沅江水系,有北支舞阳河、南支清水江,州内的流域面积为20706平方公里,苗岭以南为西江水系,州内流域面积为9095平方公里。此外,还有长江流域乌江水

1水产品生产

        黔东南的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交错,有大小河流2900余条,以苗岭为界,分成两大水系。苗岭以北为沅江水系,有北支舞阳河、南支清水江,州内的流域面积为20706平方公里,苗岭以南为西江水系,州内流域面积为9095平方公里。此外,还有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余庆河在州内流域面积为536平方公里。全州有三板溪、鱼塘、舞阳湖、吕孖、红旗、白市电站等大中型水库8座,面积近22.74万亩。又因为属于副热带范围内,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多年的平均降雨量多达1235mm,淡水资源丰富,淡水养殖业也相对发达,有黎平、锦屏、榕江、从江、雷尚、雷山、丹寨、台江、剑河9个主要产区,截止到2016年有562个淡水养殖场。

1.1淡水养殖生产

        近年来,黔东南的一些地方政府将淡水鱼养殖作为特色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加大了对淡水养殖业的资金投入,并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当地人民进行淡水养殖,给予充分的扶持和补贴,不断推动了黔东南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其中,锦屏县和天柱县的淡水养殖发展速度最快,两县都位于清水江河段,具有得天独厚的淡水养殖优势。
        锦屏县的淡水养殖主要以网箱养殖为主,养殖的品种包括鲢鱼、鲤鱼、鳙鱼、草鱼、武昌鱼、青鱼、中华鲟等多种淡水鱼类。2002年,三板溪水电站建设以来,渔民杨光模先成立了“方杰生态农民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又于2011年5月联合范方杰、杨庭明等人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致力于大力调整水产品结构,改善经营管理,采取对渔业产品合同生产养殖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购销等综合性服务性的水产养殖模式,建立了渔业生产经营基地,并注册“三板溪”商标。截止到2011年,参与到合作社共同发展渔业产业的农户有146个(其中贫困户125个),渔业养殖区面积280余亩,高架网箱和简易网箱4580个;又截止到2013年,共有养殖专业合作社78个,养殖户发展到4237个,锦屏网箱淡水养殖发展速度迅猛。另外,2013年改造不投饵网箱养殖3840口,新增高密度集约化投饵网箱养殖520口,库叉拦网养鱼13500余亩,全县大水面养殖面积达到2.31万亩。到当年8、9月份三板溪库区更是迎来卖鱼高潮,8-9月仅顺发渔业合作社组织外销的商品鱼就达到800余吨,每天都有客商到库区拉鱼外运,今年已外销商品鱼在3800余吨左右,预计全年将达到4600吨,农户增收5500余万元。
        天柱县更是在2014年完成了示范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在2014年新建了水库养殖基地2000亩,水产信息及技术培训基地1500平方米,完成了渔业建设生产、于正及船舶检验综合码头一个,建设渔船检验小码头6个,去办科技培训5000人次。2014年,天柱县清水江水库区移民从事渔业养殖1300余户,人均纯收入6000余元,到2014年底全县从事渔业养殖渔民预计人均增加700元。

1.2稻(荷)田养殖生产

        稻田养鱼属于生态渔业,是利用稻鱼共生的原理,把水稻种植和稻田水中养鱼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稻鱼互利增收的目的,实现“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增收”的目标。黔东南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稻田鱼养殖就开始在黔东南开始盛行起来。《道光黎平府志》中详细记载了鲤鱼的孵化和养殖方法“清明节后,鲤生卵附水草,取出别盆浅水,置于树下,漏阳暴之,三五日即可出仔,谓之鱼花。田肥池肥者,一年内可重至四五两”可见,当时人们对稻田养鱼已有较深的认识。利用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黔东南加到对稻田养殖的资金技术投入,以黎平、锦屏、榕江、从江、雷山、丹寨、台江和剑河为重点产区,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稻鱼(虾、鳅、蟹等)共生、稻鱼(虾等)藕荷连作、茭白泥鳅共生”等标准化新型的不同的养殖模式,建立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开展稻鱼共生、稻鳅共生、稻虾共生和稻鱼鸭共生等养殖模式。近几年黔东南稻田鱼养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据统计,全州2015年稻田养鱼面积达20.77万亩,项目总投资7453.7万元,实现产值2.1亿元。2016年,黔东南州常年稻田面积在12.83万公顷左右,开展稻田养鱼面积8万公顷,其中开展稻(荷)鱼生态种养面积35.78万亩,占稻田养鱼面积的29.82%,建设标准示范面积20270亩。2016年,通过对各县市稻(荷)鱼生态种养稻田的测产验收,示范点平均每亩鱼产量36.96公斤,按每公斤稻田鱼价格60元计算,亩均水产品产值2217.6元;平均每亩水稻产量532公斤,产值也达千元以上。根据验收数据推算,2016年,全州稻(荷)鱼生态种养工程标准示范区稻鱼总产值为79345.73万元,实现示范点农户每户收入约6000元以上,相对于单种水稻而言,每户约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稻田养鱼对黔东南州的扶贫脱困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表2-1

时间
生产面积
(万公顷)
总产量
(吨)
单位产量
(kg/667m2)
1949 0.34 151.5 3
1990 6.79 7034.3 6.91
2001 0.73 12929 11.85
2005 0.76 16618 14.53
2016 8.06 24660 20.4

 
        从表中可以看出,稻田养鱼的面积不断扩大,养殖的总产量不断的增加,由于加大了对稻田渔业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稻田养殖的单位产量从1949年的3kg/667m2,增加到了2016年的20kg/667m2。在1949年阶段,稻田养鱼零星分布,均为稻鱼间作,粗放粗养,自然发展,以养殖高坡鲤、河鲤为主,单位产量不高,主要是自食自养;而2016年,黔东南通过种养结合,增粮增效,建立多种形式的“稻鱼共生、稻鱼鸭共生”等标准化立体种养模式,大幅度提高了稻田的综合效益,通过稻鱼生态种养工程的实施,在全州建立重点稻鱼生态养殖区,建设了667平方米产“千元鱼、千斤粮”的鱼粮结合新型稻田养殖基地,增从而加了稻田养殖的总产量和单位产量。
       可见,稻田养鱼虽是传统养殖业,但工程化(生态渔业)稻田养鱼应是一个朝阳产业,其经济、生态、环保价值已经逐步显现,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当对稻田生态养殖予以高度的重视,利用自身具有稻田养殖的传统历史习惯,宣传带动容易、全州绝大部分地区雨水充沛积温面积较高,利于稻田养鱼的自然条件优势,生产优质、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优质稻田养殖水产品。
 

1.3养殖生产现存问题

         虽然近年来,黔东南州在渔业养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和突破,但是由于地处偏远地区,资金和技术不发达,以及信息部流通等问题,仍然导致了黔东南的渔业发展速度缓慢,根据分析,阻碍黔东南鱼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1)水污染严重,制约了鱼生态养殖产业化的开展。黔东南锦屏县三板溪水库是网箱养鱼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区域,由于没有制定相应的渔业发展规划,养殖规模失控,养殖面积已超过12万m2 ,密度明显过大 ,造成这些水域水质明显恶化,鱼病发病频率和发病规模明显上升,,药物使用频繁,养殖成活率下降,养殖成本增高,产品品质下降,生产的发展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另外一些工厂企业为了节省开支,违规将工业废水、废物排入优质的冷水区域,严重影响了鱼群的生长环境,使得天然湖泊、天然水流等冷水渔业资源受到了难以恢复的破坏,非常不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养殖规模小,投资少。近几年来,黔东南州坚持生态文明、绿色产业、旅游文化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农村特色化”和“景区生态化”的理念,积极筹措资金、整合资源,积极开发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和休闲渔业相结合的经济发展之路,发展与文化旅游创新区相适应的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景观旅游农业,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社会民生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全乡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但是,黔东南地处贵州东南边缘,也是贵州的边远贫困地区之一。2013年初步完成“减贫摘帽”,在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金投入尚有不足,在淡水养殖发展上的投入就显得捉襟见肘,专项扶持资金长期短缺,养殖户多为个体经营,规模小,极为分散,而且设施简陋、陈旧,管理粗放,技术落后,养殖的品种单一,虽然在贵州省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品牌效应始终不够强烈,难以拓展市场,,因此鱼养殖业的发展还处于规模小、层次浅、水平状态低的状态,未形成产业规模市场份额低、缺乏竞争力。目前 ,,黔东南从事渔业养殖的基本上都是个体投资、零星养殖,处于一种养殖“各自为政”,营销“守株待兔”的状态,,缺乏集约式、联营式或合作社统筹养殖、 营销的运作模式直接导致冷水鱼产量较低 、销售受阻,小而散的养殖户在购买苗种、饲料及鱼药时缺乏价格谈判基础,这无疑会增加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加之,周边县市养殖户及商贩的冲击,使得黔东南渔业在市场上的份额很低,这种单打独斗的家庭式“作坊”如果长期经营,难免会给养殖户带来潜在的养殖与销售风险。
       (3)缺少技术指导,产业链短。黔东南州的渔业养殖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渔业养殖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无法利用科学技术提高渔业的产量和质量;另外,黔东南生态养殖渔业产品一般都是作为初级产品对外销售,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经济附加值较低。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竞争劣势。
       (4)缺乏专业知识教育,传染病的发病率高。生态与养殖的过程中,鱼群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的鱼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在进行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由于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和养殖区域面积的不断扩充,一旦感染疾病还往往造成交叉传染,最终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环境也将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5)就稻田鱼养殖而言,也存在着同样制约特色稻田鱼养殖业发展的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稻田养鱼虽然起步早,但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的投入有限,发展规模小,规范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养殖效益较低。二是养殖规模小:未形成相对连片及规模化生产,全州工程化稻田养鱼仅为0.53万hm2,占宜鱼稻田面积的6.2%。大部分稻田养殖采取平板式养殖,没有开挖鱼凼、鱼沟,稻谷收割后即捕捞,养殖周期短,产量低。三是养殖品种少:以鲤鱼、草鱼为主,鲤鱼种依靠自繁或购买,养殖效果不理想,经济效益较差。四是基础设施薄弱:多数稻田无供排水沟渠,抵御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五是商品率不高:由于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黔东南水产品生产及供给模式

2水产品供给状况

       黔东南淡水资源丰富,淡水渔业发达,水产品的主要供给方式为淡水养殖,其中网箱养殖和稻田生态工程养殖是全州水产品生产的主要模式。近几年,黔东南大力发展渔业,每年水产品生产总量大幅度提高。在满足自己水产品需要的同时,还将水产品销往州外的贵阳、遵义和省外的重庆、云南、广西、湖南等其它省份。黔东南水产品在销往州外各地的同时,也从州外进口了大量水特色产品。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水产品市场消费需求,另是方面是为渔业科研提供原料,培育更多优质的水产品种类。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726.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17年10月19日
下一篇 2017年10月1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