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毕业旅游的发展

毕业旅游是由毕业学生参与的一种团体旅游,目的是为给即将各奔前程的学子们留下一个美好回忆,是对自己的一种放松的方式,也是对学生生涯的告别。贵州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知名旅游景点较多。毕业旅游产业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朝阳产业,有利于贵州经济发展和社

  1前言

  伴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民众开始关注自身的休闲和娱乐生活。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旅游也逐渐走入普通民众的视野,成为人们消费的新时尚。旅游是指人们通过探寻、消费、享受和观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的一种文化审美活动[1]。旅游能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身体和文化素质。旅游业以其发展后劲最强,辐射功能最广,持续时间最长而成为第三产业的核心。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拥有多彩的喀斯特地貌,丰富的民族风情,众多的红色革命胜地,以及汉武帝执政时期的“夜郎国”,构成了奇特的景观、文化资源,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1.1选题的意义

  旅游产业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朝阳产业,有利于贵州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面对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贵州旅游如何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贵州人和关心贵州旅游的人共同关心的话题。毕业旅游,群体庞大,势必会带来不可忽视的毕业旅游经济。但是大三大四的同学普遍遇到的组织班级旅游难的问题,原因主要是找工作的压力、写论文和毕业设计的繁忙、实习中抽不出时间、没有适合的旅游线路、没有找到可靠的专业组织大学生旅游的旅行社。所以潜在的市场需求一直没有被很好的开发起来。目前,贵州旅游相关的研究比较多,尚未有贵州毕业旅游研究。本文着重研究毕业旅游对贵州旅游的影响和发展。

  1.2研究内容和思路

  旅游产业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朝阳产业,有利于贵州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面对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贵州旅游如何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贵州人和关心贵州旅游的人共同关心的话题。毕业旅游,群体庞大,势必会带来不可忽视的毕业旅游经济。目前,贵州旅游相关的研究比较多,尚未有贵州毕业旅游研究。本文根据贵州的毕业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资源优势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助于打造贵州最美的毕业旅游,凝聚珍贵的学生回忆,成为毕业旅游的品牌,让更多人到贵州来感受西南文化。

  2毕业旅游和贵州旅游的研究现状

  2.1毕业旅游

  毕业旅游是一种旅游形态,主要由大中专毕业学生参与的一种团体旅游[2]。毕业旅游的目的是为给即将各奔前程的学子们留下一个美好回忆,与学校一般所举办的教学旅游有所不同,它具有自发性和更大的自由度。毕业旅游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放松的方式,也是对学生生涯的告别。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之下,毕业旅游不见得会存在,在我国毕业旅游主要由学生自发组织为主。毕业旅游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称做毕业旅行,最大的不同在于毕业旅游更侧重于团体,而旅行则更侧重于个体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正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庞大消费群体,其蕴涵的巨大商机,也日益受到旅游行业的关注[3]。“学程旅游网“2010中国大学旅游节”的最新评选结果表明,大学生旅游的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大学生对个性化旅游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同时大学生群体在性价比、时尚性、交通便利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旅游业内专家指出,大学生是我国新兴的庞大旅游群体,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约2600万人,而且学生群体平时假期加上每年的寒暑假,出游时间较充裕,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调查显示,大学生旅游市场已经超过了100亿元/年,有71.6%的大学生出游愿望强烈,课余自由支配的时间最多,旅游成为其最爱的休闲方式之一。毕业旅游作为大学时代的最重要的一次集体旅游,已经越来越受重视。对于即将毕业的应届生来说,别离前的告别仪式是极其重要的,毕业典礼、毕业聚餐、毕业旅游,是大家毕业告别仪式的三部曲。用毕业旅游来放松前段时间的压力,用众多旅游途中的照片来纪念大学友情,用旅途中的难忘的最后快乐时光来作分别,已成为时下最伤感、最流行的一道毕业风景。随着科技信息化,毕业旅游的趋势集中体现为四化四绝。一是自助化。拒绝-旅行社死板、固定、老化的旅行推荐。旅游产品要素的交通、景点、吃、住、导游、保险,自由DIY,自由选择,行程游览景点和时间完全自己定制,导游起到带路和讲解,其他的自由决定。二是透明化。拒绝-隐形收费,坑骗游客。所有旅游产品要素,明码实价,不隐形收费,不强迫消费。三是信息化。拒绝-信息不全名,隐瞒和欺骗。充分、详细展示旅游产品要素的内容和图片,交通,景点,吃,住,导游,保险等。四是智能化。依托互联网的智能,根据个人的爱好快速做行程和报价。拒绝-导游“赶鸭子”胁迫改变旅游行程和压缩游览时间,额外加点,购物。率先实现绩效考核,双倍奖金,规范导游,让导游不再唯利是图而忽视游客感受。哪怕景点已经游览完,也留给游客剩下的时间去拍照[4]。

  2.2贵州旅游

  贵州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东与湖南交界,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全省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5]。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公里,距南海500公里,是一个近海、近江、近边的内陆山区省份[6]。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西南重要的旅游大省。多个民族的存在使得贵州的民族风情浓郁多彩,构成了贵州独特的旅游资源[7]。“十一五”期间,贵州旅游业快速增长;在全国旅游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格局下,贵州旅游总收入在全国排位上升7位,难能可贵。“十一五”期间,贵州省旅游业总收入和接待人数实现了快速、持续的增长,年均增长速度分布达到34.31%和32.79%,是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和接待人数增长速度的两倍多,增幅居全国前列。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由2005年的3127.08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12913.02万人次,翻了近四番;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251.1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61.23亿元,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位次排名由2005年的23位上升到2010年的16位。近年来,贵州一直致力于旅游业的发展,各级决策层对旅游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思路逐渐明晰,以“公园省”为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逐步完成《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贵州红色旅游规划》、《贵州乡村民族风情规划》、《贵州省市、县级旅游发展规划》等,为贵州的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贵州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惠的政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神奇,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历史文化悠远凝重,国酒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旅游文化催人奋进[8]。
  贵州的山地和高原占全省总面积的87%,其中70%以上是喀斯特地区,拥有闻名世界的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大溶洞、马岭河峡谷等1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铜仁梵净山,茂兰卡斯特森林、威宁草原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花溪等61个省级风景区。全省最直接、最有吸引力的景观是覆盖丘陵、山脉和河谷的自然植被,深深浅浅的绿色,一派勃勃生机[9]。地形以森林覆盖的锥形小山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主,配有奇异的尖锥形岩石,俗称为石林,如天星、泥凼以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茂兰:一个原始森林保护完好的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多种珍稀植物和秀丽的自然风光。穿过茂密的森林,来到丛山中的谷底,豁然开朗的是柔和的农田风光,蜿蜒的田埂不仅仅分布在谷底,甚至连缓坡阶梯也被分成层层梯田,随着四季的变化,春天的油菜花的金黄色慢慢转变为夏天禾苗的翠绿色,再迎来秋天丰收的橙黄色,与之前的森林植被形成鲜明对比[10]。
  贵州省现今保存有具有多种独特历史地位的文化,深受毕业生的青睐。例如水书先生代代相传的神秘的水书,被专家学者们誉为世界象形文字的“活化石”,结构多为象形,以花、鸟、鱼、虫等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和图腾等所撰写和描绘,仍然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非常珍贵;安顺地区现在还保存完好的明代驻守军队形成的古代屯堡,仍然保留着当初的生活习俗以及民俗文化,造就了独特的屯堡文化,尤其是屯堡地区的“摊面地戏”,更是吸引了中外广大游客前来观赏;绝大部分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因为它们保存着数百年前的传统建筑模式和风格和民族特有的传统生活习惯和风俗,如凯里周围的苗族,榕江、从江和黎平县的侗族,以及安顺西部和兴义附近的布依族[11];此外,还有大量分布于全省各地的古代建筑和庙宇。镇远的青龙洞古建筑群是此类建筑的典型代表,祝圣桥在舞阳河上凌波而立,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依山而建,这些少数民族所代表的文化遗产就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至今这里还仍保存着几百年前民风古朴、服饰依旧、寨寨有长号、户户吹唢呐的尚寨乡土家族部落,“三月三”侗族情人节,“九月九”苗家丰收,革家人每年冬月举办隆重的祭祖仪式“哈戒”祭祖节,正月过革家年,并举办革家芦笙节,跳芦笙舞、对歌、斗牛、赛马等民间活动丰富多彩,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12]。
  贵州是一个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红军长征经过贵州87个县(市)中的67个,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13]。毕业生重点关注与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有关的历史遗迹,通过游览大量的革命遗址和文物,如标志着侵华日军走向最后战败的深河桥、以“化强敌为良友,促进世界和平”的珍贵遗迹――镇远“和平村”、盟军远东反法西斯战争遗址以及关押中共党员、爱国人士、爱国将领国民党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闻名全国的遵义会议会、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乌江渡口、四渡赤水等地点,才能了解到书本上所无法传达的红军长征的精神。这些红色文化遗址和革命文物,则构成了贵州不可多得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14]。
  另外,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如全省大部分地区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多为3-6℃,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为-6–8℃,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分在22-26℃之间,没有国内同纬度东部地区那样的酷热天气,气候宜人,使贵州成为全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

  2.3贵州毕业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贵州一直致力于旅游业的发展,各级决策层对旅游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思路逐渐明晰,以“公园省”为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逐步完成《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贵州红色旅游规划》、《贵州乡村民族风情规划》、《贵州省市、县级旅游发展规划》等,为贵州的毕业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贵州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惠的政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3贵州毕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贵州毕业旅游的交通不方便

  贵州目前的对外交通整体发展滞后,对外通道构架不完善,内部交通网络的整体性、功能性不强,总体水平偏低,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社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贵州毕业旅游是以团体形式出游,旅游规划一定要提前规划,确保行程安排合理。但是贵州省缺乏系统的规划毕业旅游,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学生们并不知道贵州毕业旅游。贵州旅游景区开发已经有20多年,但是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比较单一,并没有将众多景点相互联系在一起。如果单独打出租车去景点,无疑增加了交通费用。学生群体旅游的数量大,但是平均消费水平不高。大多数学生主要采用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以致许多学生望而兴叹,败兴而回[15]。

  3.2贵州毕业旅游的形象定位不明

  旅游形象指的是旅游产品及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整体印象,正确地确定目的地产品的旅游形象有助于旅游业的成功发展、带动旅游经济提升。许多着名的旅游国家或地区成功之处就在于其鲜明的旅游形象定位。贵州旅游业逐步认识到旅游形象定位的重要性,所以自旅游事业开始起步,就尝试为贵州的旅游形象进行定位,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定位,为旅游宣传找到一个突破口。于是八十年代中期,贵州提出了探溶洞奇、观瀑布美、享民族情”的宣传口号,旅游定位是“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大家都说贵州的旅游资源比起云南、广西毫不失色,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让广西俨然成为老大;“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第一春城”的口号撑起云南热火朝天的旅游事业。但贵州始终没有找到明确的旅游形象定位,打出具有特色的促销口号,许多景点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阶段。

  3.3贵州毕业旅游的景点联动性差

  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神秘壮美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以及悠远丰富的历史文化。但可惜的是贵州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缺乏雄厚资金、旅游人才和地理交通优势,使得贵州毕业旅游的景点较为单一、孤立,最终导致外省的毕业生放弃贵州毕业旅游。

  4贵州毕业旅游发展的升级措施

  贵州省把富集的旅游资源变成富民兴省的产业,并取得了瞩目的好成绩,旅游业已经开始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在“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引领下,贵州吹响了“创新业态、转型发展,全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的号角。当前,贵州爽爽宜人的气候,奇特的自然山水,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一个神奇迷人的“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吸引着无数的毕业生。根据贵州毕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贵州毕业旅游发展的升级措施。

  4.1提高贵州毕业旅游的交通效率

  交通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快速改变交通不便的情况,贵州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构筑以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为重点的贵州现代交通体系。目前,贵州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600多公里,60个县实现高速公路连接,与周边省份的高速公路通道基本贯通,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升级为4E级,新建扩建了一批支线机场,“一干十三支”机场布局逐步显现,其中已经通航7条支线,快捷的空中旅游通道网络体系日渐形成。据预测,贵州省计划用10多年时间,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突破5000公里,实现县县有高速公路连接的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以贵阳为中心、连接周边各省会中心城市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的快速铁路系统;建成民航机场11个。基本形成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功能较强的全省交通网络,和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主体的对外通道,及省内主要通道快速网络运输系统,以适应国民经济、旅游业和城镇化更快发展的需要,给贵州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4.1.1高速公路建设
  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总里程约6851公里,到2030年贵州与相邻各省市至少有两条以上高速公路通道,省内所有3A级旅游景区所在城市及主要旅游景区有高速公路连接,形成便捷的旅游交通公路网络,和以贵阳市为中心、覆盖地市中心城市的4小时交通圈,相邻地市中心城市间4小时互通,各县城在2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有6横7纵8联4环线:6条横线为德江—习水、铜仁—宣威、江口—六盘水、鲇鱼铺—胜境关、从江—兴义、余庆—安龙,7条纵线为松桃—从江、沿河—榕江、道真—新寨、崇溪河—罗甸、赤水—望谟、毕节—兴义、昭通—安龙,8条联络线为绥阳—遵义、黔西—大方、扎佐—修文、天柱—黄平、都匀—织金、惠水—安顺、六盘水—镇宁、麻尾—榕江,4条城市环线为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
  4.1.2快速铁路建设
  快速铁路发展规划中的主通道布局以贵阳为中心,向东连接长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圈、向西连接云南辐射东南亚、向南连接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地区的4-8小时交通圈,向北连接川渝和西北地区的“十字型”大能力快速铁路通道。各通道基本形成4线格局,客车时速为200公里以上,东、西主通道实现客货分线运输,辅助通道主要为沿线地市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服务,兼顾与相邻省区市沿线城市的交流,形成到周边省会城市的2-4小时交通圈。规划建设4主4辅1城际快速铁路通道骨架网络。4条主通道为:南主通道,贵阳至珠三角新建贵广双线。贵阳至北部湾增建黔桂线二线、新建南宁至河池双线;北主通道,贵阳—遵义—重庆铁路,新建重庆至贵阳新双线,与既有川黔铁路形成三线格局。贵阳—毕节—宜宾—峨眉—成都铁路,新建贵阳—宜宾客运专线,与成绵乐城际铁路构成贵阳至成都快速通道;西主通道,贵阳—昆明铁路,新建贵阳至昆明客运专线,与既有贵昆铁路形成四线格局,并实现客货分运;东主通道,贵阳—上海铁路,新建贵阳—长沙客运专线,连接国家拟规划建设的杭州长沙客运专线和京广铁路客运专线,东向与既有湘黔铁路和浙赣铁路、南北向与既有京广铁路形成四线格局,实现贵阳至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快速连接。4条辅助通道为:贵昆铁路、水柏铁路、南昆铁路的贵州西部南北纵向出省通道;隆昌―百色铁路,新建叙永至织金铁路、黄桶至百色铁路,与既有隆昌至叙永铁路和在建的织金至黄桶铁路形成贵州西部又一南北纵向出省通道;重庆―怀化增建渝怀二线,服务铜仁地区;新建威宁―吉首铁路,构成贵州北部东西向出省通道。1个城际铁路系统即以贵阳为中心,建设安顺—六盘水客运专线,和毕节—六盘水—兴义快速铁路,依托4条主通道,形成贵阳连接各地州市的城际铁路系统,2020年实现贵阳至省内各地州市的旅游列车2小时内到达的目标。
  4.1.3民航建设
  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进一步提升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在西南航线网络中的中型枢纽地位,构建与主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快速空中走廊和覆盖全国主要机场的航线网络。积极开发贵阳至国际主要城市和地区的航线,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大型枢纽机场;增加旅游支线机场布局并加快建设,建成与主要地市的、以旅游业为主的轮辐式运营网络,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20年,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设计旅客吞吐能力1550万人次,货邮设计吞吐能力22万吨,改扩建航站楼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2.17亿元。加快支线机场建设,除目前已通航的铜仁、兴义、安顺、黎平、荔波机场外,根据民航西南地区“十一五”规划,将增建六盘水、毕节、遵义3个支线机场。2020年远景规划增建黔北、黄平两个支线机场,大力发展干线、支线旅游航线,带动当地餐饮、娱乐、住宿、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强化现有干线网络为基础,以开发旅游支线机场为新增长点,以培育铜仁、黎平、荔波旅游精品航线为突破口,适当增加通航点,力争开通贵阳至全国所有省区级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城市、旅游城市机场的航线,2010年的通航点达到45—50个、航线75—80条。加大主要航线上的航班密度,稳固发展国际和地区业务;增加通用航空公司、直升机起降点的布点,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通用航空公司的安全运营能力,全面改善通用航空现状[17]。
  全省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景区通达性将大幅提高,赴黔旅游的游客将呈现快速式增长。在加快交通建设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交通模式,依托快捷交通,构建“快进漫游”产业体系,“车窗风景”“流动的风景线”提升旅游内涵,丰富旅游产品,将成为贵州毕业旅游新亮点、新卖点[18]。

  4.2推动贵州毕业旅游的产业化发展

  贵州毕业旅游发展关键在于保护自然资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贵州省首次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强调打造旅游升级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星级酒店和度假产品,高质量地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旅游产业科学发展、提速发展。其中关键要抓产业规划,核心是景区建设。贵州省编制完成《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狠抓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激励、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人才培养等形成合力,以务实举措绘就了大旅游发展蓝图,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贵州省围绕“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战略定位,重点打造100个旅游景区,其中20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80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特色文化交流高地。2013年1至7月,全省9个市(州)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62个、签约资金670.29亿元、到位资金71.60亿元,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完成投资143.05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71.52%,79个景区基本实现公司制管理。100个景区建设启动以来,全省各级政府、旅游企业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旅游行业投资景气度不断提升,100个旅游景区成为投资的热土。2013年10月,贵州省从100个旅游景区中优选出15个新景区、新项目面向国内外游客集中推出,形成新老景区交相辉映,集体发力,观光、度假、康体、养生、温泉、运动等多元化的业态体系满足了游客多样化和差异化的需求。
  4.2.1突出“点”的品牌
  要突出抓好100个旅游景区建设,按照世界水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要求,重中选重、优中择优,推动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向重点地区、优势景区集中,开发一批生态环境优美、服务设施完善、综合效益突出的精品景区,力争到2017年创建一批国家4A级、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生态度假景区。先行建设的21个示范景区中,老景区要脱胎换骨、绽放生机,新景区要定位高远、后发制人,努力形成新亮点、新卖点,成为贵州旅游的“风景眼”。今后几年,要以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为时间节点,集中力量推出一批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吸引境内外高端游客。
  4.2.2突出“线”的品牌
  在线路设计上,要提供成龙配套的旅行线路,把珍珠串成项链。大力打造以体验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镇远古镇文化、铜仁梵净山宗教文化等为重点的东线生态文化之旅;以观赏安顺、黔西南、六盘水、毕节高原喀斯特自然风光为重点的西线喀斯特奇观之旅;还可以延伸线路构建贵川、贵滇、贵桂、贵湘、贵渝等跨省旅游精品线路,通过贵广、贵昆高铁延伸打造泰国曼谷的跨境国际旅游精品线路。
论贵州毕业旅游的发展
  4.2.3突出“面”的品牌
  以重点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为基础,加强资源整合和区域协作,打造黔中休闲度假游、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游、黔西南文化景观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把盆景变成园林,把点变成面,形成全域旅游格局,整个贵州是大公园、大观园,处处皆景、处处可游。特别是要通过优势资源集中、土地集约、项目集聚的产业开发模式,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旅游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四类集聚区:集文化传承、休闲服务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集文化体验、遗产保护于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民族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高品质、标准化、规范化的生态旅游示范区。贵州毕业旅游依托快捷交通,构建“快进慢游”产业体系,让游客能更快速地进入贵州、进而留在贵州、消费在贵州。而在游客快速进来的同时贵州旅游又有了新的发展目标,即交通便利,配套措施跟进,逐步推出一批档次高、接待能力强、管理规范、体制顺畅、示范带动大的新景区、新业态,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旅游内涵。只有这样,贵州旅游才能从过去的游客“到此一游”发展到“住下来、留下来、静下来、慢下来”。例如:贵阳市中天未来方舟城市旅游综合体依托山水相依的生态基底,以智慧科技为支撑,打造集主题游乐、温泉养生、滨水休闲、文化体验、高尚人居为一体的城市旅游综合体和过夜旅游目的地,这一思路值得肯定。六盘水“中国凉都百车河”项目将旅游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统筹起来,建设集酒店和会议中心、温泉公园区、田园风光体验区、特色城镇、亚高原生态体育运动公园区、住宅区为一体的集聚区,也是有益探索[19]。

  4.3探索贵州毕业旅游设计新模式

  4.3.1贵州毕业旅游主题设计
  (1)按照功能推荐
  贵州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神奇,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历史文化悠远凝重,国酒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旅游文化催人奋进,构成了多彩贵州。由于毕业生的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的差异,旅游的需求也多元化。根据贵州省不同功能的旅游,可以设计毕业旅游主题,例如:生态游、民族文化游、红色文化游、自然景观游、激情漂流游、温泉养生游、农家乐、摄影采风游[20]。
  (2)按照时间设计
  每一个毕业生的旅游计划各不相同,能够安排旅游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旅行社根据毕业生的旅游期望安排了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息烽集中营一日游;黄果树大瀑布、天星桥、陡坡塘一日游、西江千户苗寨一日游;织金洞一日游;花溪湿地公园、天河潭、轻烟古镇一日游;百里杜鹃休闲赏花一日游;金海雪山一日游;南江大峡谷观光一日游;荔波大、小七孔二日游;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二日游;千户苗寨、剑河温泉二日游;马岭河峡谷、西峰林二日游;赤水尊贵二日游;赤水精华三日游;梵净山、凤凰古城三日游;尊贵小城故事五天四晚;尊贵红色旅游五天四晚;尊贵经典西线游五天四晚;尊贵购实惠五天四晚;尊贵绿宝石五天四晚等。
  (3)按照路线设计
  毕业生热爱自由,有一颗不羁的心,勇于挑战未知的极限。他们厌烦了坐火车、跟旅游团出游,他们更愿意走不同的路,体验另类的快乐。例如:纯玩自由游,威宁草海——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火车),或者约定一起去自驾游,或者来自五湖四海的毕业生拼团旅游,或者一帮小伙伴们独立成团游等。另类的路线设计更加迎合毕业生的多元化需求。
  4.3.2贵州毕业旅游营销设计
  (1)发挥多种营销主体的作用
  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和方式,实施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三位一体”营销策略,形成营销合力。其中,政府主要负责“形象营销”,通过投放品牌公益广告、举办旅游推介会、策划文化旅游活动等方式,提升贵州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媒体负责“内容营销”,加强旅游线路推广、旅游特色宣传,让大众熟知贵州有什么、玩什么,做贵州旅游形象的宣传者、传播者。企业负责“服务营销”,把产品做好,解决好如何来、怎样游、住哪里等问题。
  (2)丰富营销手段
  现在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据统计,新浪、腾讯微博的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10亿,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1亿;微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亿。最近手机微信中编辑传播的“贵州有什么好牛的”、“炎炎夏日,我在多彩贵州等你”、“藏在深山中的梯田美景”等,图文并茂,宣传效果很好。要认真总结贵州旅游官方微博营销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新技术、新媒体,形成多渠道、高密度的叠加效应,实现营销网络的全覆盖。特别要注重吸引年轻人,让下一代爱上贵州。
  (3)开展目的地营销
  要加强对客源地市场的调研,以客源地营销体系为突破口,针对各细分市场特点设计旅游产品、制定营销策略。要加强贵州旅游的“夏季攻势”,全方位、高强度地宣传贵州的气候优势、推广避暑产品。针对国内发达地区,可以主打高端度假、避暑养生、文化体验等产品,推出多种观光、体验组合的差异化旅游线路。在入境市场开拓上,可以按照梯次推进原则,依托地缘锁定港澳台近程市场,凭借山水风光巩固日、韩及东南亚市场,通过文化吸引拓展欧美远程市场等。要大力宣传贵州是一个专一目的地,不是附属目的地,我们不光有好的景点,交通设施、配套服务也很好。
  4.3.3贵州毕业旅游服务设计
  旅行社着力在服务上升级,增强贵州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旅游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旅游服务质量的竞争。
  (1)服务设施要现代化
  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围绕“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加快改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卫生、通讯等方面条件,推进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使旅游者“食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娱之快乐、购之丰富”。
  (2)服务手段要信息化
  要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建立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旅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提供机(车)票、酒店、旅行社、旅游产品等网上查询、预售和结算服务。规划建设一批“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推广数字管理与服务技术,实现车辆调度、自动引导、安全监控等功能,以科技化、信息化、个性化服务提升旅游产业的现代化。
  (3)服务品质要人性化
  旅游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也是游客对某地的美好记忆。无论是体验还是记忆,其中都有情感和感受,讲求的是一种心情、心境,彻底的放松和发自内心的愉悦。所以说,“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游客的夸奖”。为此,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把软件服务的提升看作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的重头戏,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现到旅游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位从业人员。这里我强调一下导游服务水平的问题。良好的导游服务技能、讲解水平,关系旅游景区对外形象。打造旅游升级版,导游也要有升级版。要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实地带团、知识竞赛、技能大赛等方式,提升导游队伍整体素质。要重视提升导游词创作水平,要组织开展100个旅游景区导游词创作大赛,切实把全省导游美文大赛和星级导游评选活动抓好抓出成效。

  4.4构建贵州毕业旅游的跨省联动体系

  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只有把丰富的资源与外部先进的理念、充足的资金、领先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广阔的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加强与港澳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深度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互通、合作共赢。要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努力促成娃哈哈、富士康等大集团大企业投资我省旅游业,推动悦榕庄、安曼、港中旅等境内外一线品牌尽快落户贵州省,实现资源与资本的有效对接。

  5结论

  贵州毕业旅游存在交通不方便、形象定位不明和景点联动性差等问题,并提出通过提高贵州毕业旅游的交通效率、推动贵州毕业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探索贵州毕业旅游设计模式、构建贵州毕业旅游的跨省联动体系改善升级贵州毕业旅游,最后通过举例一家旅行社的毕业旅游规划,通过主题、营销、服务设计提高该旅行社的毕业旅游的品牌和文化效果。
  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其力已聚、其势已成、其期已至。xxxx、xxxx对旅游业、服务业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国人民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发出贵州旅游好声音,凝聚贵州旅游正能量,真正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

  参考文献

  [1]江兴龙,罗含勇,吴正彪.贵州旅游开发与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8,7(3):16-20.
  [2]邱思雨,钟玉锋.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浅析——以宜宾学院为例[J].商,2012,22:140.
  [3]黎国玉.现代人的旅游理念与贵州喀斯特旅游产品设计[D].贵州师范大学,2004.
  [4]雷显兵,但文红.贵州旅游商品市场特征与开发战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1):105-110.
  [5]汪德根,陈田,王金莲,等.1980-2009年国内外旅游研究比较[J].地理学报,2011,66(4).
  [6]陈长.铸造旅游品牌——贵州旅游品牌发展报告[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3):103-107.
  [7]孙小珂.贵州旅游发展滞缓的“廊道效应”分析与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75-79.
  [8]臧显显.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当代,2013(9):37-38.
  [9]钱津.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与反贫困战略[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2.
  [10]李雪,熊康宁.我国喀斯特旅游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科技信息,2013(1):159-160.
  [11]何小怡.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405-408.
  [12]蒋丽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66-69.
  [13]刘敏,陈田,高飞,等.民族自治区域的民族民俗旅游开发研究3[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3).
  [14]杨丽.浅析遵义市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2,10:176.
  [15]舒小林.欠发达地区旅游政策演变及趋势展望———以贵州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2):100-105.
  [16]Ivanov S,Dimitrova M.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Graduation Projects[J].Įžvalgos/Insights,2011,4(5):31-38.
  [17]刘秀鸾.贵州加快构筑现代立体交通网.EB/OL,
  http://www.ctnews.com.cn/lybgb/2009-11/11/content_686183.htm
  [18]何春,曾广超.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EB/OL,
  http://www.ctnews.com.cn/zglyb/html/2013-10/21/content_79968.htm?div=-1
  [19]杨亮,钟金林.打造高品质贵州旅游.EB/OL,
  http://www.ctnews.com.cn/zglyb/html/2013-10/28/content_80775.htm?div=-1
  [20]但强,杨小川.旅行社视野下乐山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浅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3(4):96-98.
  [21]饶绍君.打造梵天净土文化旅游创新区[J].理论与当代,2013,10:02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0389.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1年2月27日
下一篇 2021年2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