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对甘肃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在国土面积不到世界 3% 的土地上解决国内的粮食需求问题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极高要求。农业作为三大产业之一对一国的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远低于我国的现代化水平,农业科技创新能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全球农业大国当中的代表,中国的甘肃省又是代表中典型的标签。农业经济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的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农民对农业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当今世界信息化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势头迅猛,增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成为农业竞争的核心。信息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要素并生产整个过程,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要素不断地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在但是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信息化的促进作用无法在农业上有明显的效果。为了了解农业信息化是否对甘肃省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使农民获得实时准确的农业技术,政策信息等,因此,以农业信息化为背景研究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二)研究意义

  当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真正发挥到极大的积极作用时,它会有助于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加强农村信息服务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网络体系。农业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有利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降低农业市场交易的风险,节约资源,加快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农业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本论文拟研究农业信息化对甘肃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提出的相关的政策建议,对于我们科学完备规划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促进甘肃农业经济增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及社会进步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对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国外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在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其论文中还对“信息社会”进行了定义和研究,这是可追溯到的关于信息化概念提出的最早记录。
  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尤里·波拉特在马克卢普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信息经济》(1997),他依据信息产品或服务是否进入市场交易为标准,将国家信息部门划分为两个部门,第一部门表示直接产生信息和知识并加以处理的部门,第二部门则表示“消费”信息的部门,分别计算两类信息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提出了一套新的测度方法,成为世界各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以及对信息经济测度的典范之一。
  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1962)中最早提出了信息化测度理论,并建立了信息经济测度范式,他运用最终需求法对1958年美国的信息经济进行了测度,并得出“美国知识产业正在成为美国经济中的一支主要力量的结论”。
  美国学者克里夫特·厄斯(2008)提出了三因子多参数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87个欠发达国家的信息相关活动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进行了实证分析,他用文字传播总量、技术和图书馆三个主要因子来衡量信息化水平,对分析结果进行排序、分类,用来反映各国经济实力以及对信息活动的影响。
  2、国内研究现状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经济增长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根本要求,农业信息化能降低各项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促进农产品的流通,为经营者和农户双方提供信息资源,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盖文学(2000)指出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十分重要,农业信息化使农业产业的迅猛发展拥有了充足的信息量和方便快捷的交流渠道,扩大了原有的市场空间。
  李志刚(2002)认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推动及国内及发展的一种动力机制。他提出:农村和农民信息需求作为一种内生性动力机制,其各信息服务主体需紧密结合农村市场信息的相关要求,科学管理和准确决策,注重培养农民的信息消费意识和信息服务需求水平。这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农村经济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马晓阳(2005)通过对攀枝花市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信息化的研究表明,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攀枝化农业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李志宇(2006)等指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信息技术,原因主要在于其强大的信息传播和数据处理能力对创新速度、知识的生产和扩散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本文拟以甘肃省为例,研究农业信息化对甘肃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相关基础理论

  (一)农业信息化的基本理论

  作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信息化是信息化渗入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并不断对农业发展产生影响的进程。
  可以看出农业信息化的定义有如下必备要素:信息技术将渗透、作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农业信息化的作用对象是农业生产;农业信息化的目标是促进农业高速发展、高效生产;农业信息化处于一个发展的不断积累的历史进程中。

  (二)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代表着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代表着该地区或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首先要明确经济增长的概念,才能更好的考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增长的概念解读和理解有所不同,且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增长也被赋予了更加多元化的意义。保罗·萨缪尔森(1947)在他的代表作《经济分析基础》一书中指出,所谓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他认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能力和自然资源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四个要素。总体来看,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可以用“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来界定经济增长,并且通过该增加幅度的大小来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鉴于变量指标的代表程度、本文研究的需要以及数据的可得性等问题,对经济增长概念做出了如下界定:所谓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三)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狭义的区域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三、农业信息化对甘肃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业信息化可促进甘肃省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变化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非均衡条件下的结构转变,能够加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演进过程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科技进步是经济结构优化的基础。当今甘肃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通过发展信息化,亦即通过引入农业信息化促进甘肃省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为甘肃省新的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农业信息化对甘肃省农业经济结构的影响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一)减少农产品市场交易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最近几年来甘肃省农民增产不增收,它的根本原因还是农业信息和供求信息匮乏、落后造成的。技术信息滞后,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质不好、技术含量比较低、热切没有市场竞争力,只有数量但是没有效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农产品将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市场,但农产品市场具有顺息万变的不稳定性,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往往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使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充满了风险。农业信息网络的应用,使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降低市场风险,从而增加交换过程的获利机会。农民只要收入得到大幅度增长,消费需求就会上升,从而带动整个省内及国内需求的增长,促进甘肃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是信息引导的经济,农业市场化要求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认识、指导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的有效衔接,处理好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动态关系,从而使农业顺利进入市场,使农业供求关系在市场中不断获得新的平衡。信息化则发挥引导农产品市场运行和安排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减少流通环节,简化交易程序,节约交易费用。有了及时、准确、真实的信息做基础,农民将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降低市场风险。

  (二)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随着社会的发展

  靠单个农业生产者积累经验和政府的农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需要。高投入和以生态资源浪费为代价的农业也慢慢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求,并且这种生产模式一定会导致生态资源的枯竭、生态平衡的失调和产生区域生态的脆弱。要使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发生变化,就要用数量化反映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这就需要农业信息化在甘肃省农业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农业资源定量化、数量化、共享化,在量化的信息数据基础上对农业各种资源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做出农业生产的最佳决策。想要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必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甘肃省农业资源。虽然应用传统的技术和方法,同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成本高效率低。农业信息化使信息和知识作为新的资源要素,融入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引导、控制并改变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的集约程度和配置关系,大幅度、高效率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科技和知识含量将显著增长,从而极大地提高甘肃省农业生产经营能力。随着网络农业的发展,将全面改善目前甘肃省农业生产规模小、高度分散、时空差异大、规模化程度差、稳定性和可控程度低等问题。

  (三)增强甘肃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农产品迎来了一个全面竞争的XXX。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甘肃省农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因为甘肃省农村经济国际化是甘肃省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的新阶段,是实现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的发展会促进甘肃省的农产品流通,减少甘肃省农业生产与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使生产者得到更多的利润。甘肃省农产品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限制我省农产品进出口的重要壁垒,甘肃有大量出口农产品因残留物超标而被退货或被迫就地销毁,污染也诱发突发性疾病,威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必要集成现有的分散技术,建立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促使甘肃省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四、农业信息化对甘肃农业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的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建立在农业信息化含义界定的基础上,分析被评对象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化效用、农业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以及农业信息化发展政策等情况,遵循代表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动态性、科学性等基本原则设计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信息化对甘肃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我国农业信息化理论和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农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尚没有一套统一标准的体系,本文在综合前人的研究和参考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采用了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简单构建了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我国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二)农业信息化指数测算

  本文首先对农业信息化水平的14个具体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农业信息化各分类的指数值。此外,四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则通过变异系数法来进行确定。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取值差异越大的也就是越难实现的指标。差异越大的指标越重要,因为它更能反映出参加评价的各单位的差距。因此,指标变异信息量的大小也就构成了确定权数的主要依据。由于各指标的方差因为量纲的数量级的不同而不具有可比性,因此通常需要对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进行归一化的处理以得到综合的指数。假设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用m个指标x1,x2,…Xm来描述,各指标的样本均值和方差计算公式为:
  (1) 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
  (2)在此基础上,消除计量单位的不同,对上述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相应的权重系数:
  (3)本文选用全国层面2000-2009年的信息化指标数据来计算上述权重系数,经过测算,确定了如下的权重指标体系:
  表2基于变异系数法的权重系数: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

  通过收集我国的数据,考察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变量的平稳性检验说明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经济增长变量同为一阶单整,存在共同的协整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弹性为0.15左右,这表明农业信息化水平上升1%,会导致农业经济增长率上升0.15%。通过协整检验确定了农业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同时误差修正模型显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信息化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对以农业产值表示的短期农业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但对短期的农业信息化水平则有显著的刺激作用。其背后的经济学含义是,在短期中,农业经济的增长会带动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从而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对其他的宏观投资并没有显著的的挤出效应,加强农业信息化的挤出建设并不会造成其他投资的减少,从而短期内不会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除了传统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外,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而言,大力推进和实施农业信息化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追求农业大发展的大增长的过程中,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和功能,终实现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共同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省级层面面板数据,在计算农业信息化水平、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结构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两个模型分别研究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结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说明,农业信息化对我国的农业生产绩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结构效率没有明显作用,但是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
  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应在坚持走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发展的道路的同时,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强化农业信息化的促进作用。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本文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强化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只有在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下,发展农业信息化的作用才得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才能够高效发展。
  健全农业信息化管理体制健全的农业信息化管理体制是管理、监督信息市场的基础,它包括专职从事农业信息化实施管理的机构,以及规范市场行为的相关法规。
  保持农产品市场的持续良好发展,扩展市场信息的传播途径,提高农业结构效率。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结构的决定因素已由过去的政府主观干预转变为市场客观调节,即市场需求决定农业结构。多以市场的健康发展会带动农业信息化的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丁卡尼.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探索[J].重庆科学院学报,2016
  [2]李志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M].巴蜀书社,2010
  [3]贺鹏举.信息化对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和系统模拟[D].农业信息研究所,2010
  [4]王丽.信息化对山东省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35-36.
  [5]马晓阳.农业信息化建设与攀枝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J].农村经济,2005(05):45-46.
  [6]赖茂生,王芳.信息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41-144.
  [7]盖文学.试论农业产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J].前沿,2000
  [8]朱幼平.论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情报学报.2016
  [9]俞守华,黄颧然.农业信息化评价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
  [10]郑国清,程永政,冯晓.河南省农科院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河南农业科学,2009
  [11]李志宇,胡志全.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122-127
  [12]吴风华.河南省农村与农业信息化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
  [13]阮怀军,封文杰,唐研.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农业科学,2014
  [14]王欣,李萍萍.我国北方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14,32
  [15]邓培军,陈一智.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
  [16]杨勃桠,李巧云,关欣.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
  [17]丁英宏.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关系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18]阿米娜·阿不来提.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农家科技旬刊,2016,(11)
  [19]丁亮.中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20]单铁辉.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6,(7)

  致谢

  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在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来说却仅仅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新的征程的开始。在值此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本研究及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下完成的。伟人、名人固然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迫切地想要把我的敬意献给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老师。也许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所最尊敬的老师。您是如此的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思想深刻,您用心为我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让我的论文更加的严谨。同时,我还要感谢一下一起完成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倾心的协助,我是无法解决这些困难和疑惑,最终能够让本文顺利完成。毕竟,从开始进入课题到最终论文得以完成,有无数可敬的朋友给了我帮助,在这里,也同样请接受我真诚的感谢!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0517.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1年3月4日
下一篇 2021年3月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