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东客家民俗“杯花舞”的风格特点及传承

一一个以杯子为道具的舞蹈,非常具有客家特色。风格特点在杯花舞中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充分展示了客家的风格,在主题的升华上反映了客家人民欢乐生活,在地域标志性上体现了岭南舞蹈的特色,这些都对杯花舞有着让我们去创新传承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本文就杯花舞的风格特点中转、摇杯的动态风格与浪漫轻盈的音乐特色进行分析,并且对杯花舞的传承中民间表演传播杯花舞、艺术创作新姿传承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研究分析对杯花舞的表演创作和发展传承产生有利的作用,使杯花舞能够更好的得到创新和发展的繁华,在民间舞蹈中绽放它独特的美。

关键词:杯花舞 风格特点 传承发展 创新创作

一、引言

“杯花舞”来源于广东兴宁,起源于道教做法之中,目的是为了驱邪避凶,具有一定的宗教特点。在清朝末期“杯花舞”正式得以创新发展,以兴宁伯公杯作为主要道具进行表演,使得“杯花舞”的风格特点开始逐渐形成。“杯花舞”表演形式是舞者双手拿着伯公杯边唱边敲击杯子舞蹈,敲击杯子的动作多种多样、舞蹈步法类型丰富,使得“杯花舞”的韵味十足、节奏灵动,这一风格特点体现了客家舞蹈的别样风情,使得“杯花舞”在岭南舞蹈中脱颖而出。不过随着当前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各种各样的舞蹈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之中,这使得“杯花舞”的现状在当地的发展传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曾经颇为辉煌的“杯花舞”似乎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因而本文就从“杯花舞”的风格特点着手进行分析,对“杯花舞”转、摇杯的动态风格、浪漫轻盈的音乐特色进行论述,进而重新发现这一岭南民间舞的艺术魅力;再就“杯花舞”的发展传承给出建议,可以通过民间表演传播杯花舞、艺术创作的新姿传承来使得“杯花舞”在新时期得以更好的发展传承。让杯花舞成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一朵鲜花。

二、“杯花舞”的风格特点

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民间,地域性鲜明,风格特点独特,而广东客家民俗“杯花舞”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转、摇杯的动态风格以及它的浪漫轻盈的音乐特色等。本部分就对这两个风格特点来分别来论述,深入研究分析“杯花舞”的风格特点,来使得“杯花舞”的风格特点更为独特,受人喜爱。

(一)转、摇杯的动态风格

在“杯花舞”的舞蹈动作中,它的转杯和摇杯,是伯公杯表演中最为常见的两个动作,转杯是将伯公杯握住双手转动起来进行表演,这一技巧的难度较高,不过随着底部小孔的加入,使得舞者能够对杯子进行很好的把握,所以适当的降低了这一舞蹈难度,但是就实际的表演而言仍旧不容易,要掌握好转杯的手法和力度,需要舞者们勤加练习。摇杯是舞者将伯公杯左右或者上下摇动,这一动作关键在于对摇动节奏的把握和表演统一性上,同样需要多次的练习才能够达到不错的表演效果。因此通过这两个动作形成了“杯花舞”的动态风格特点。“杯花舞”转杯和摇杯等动作的动态风格较为显著,这也是“杯花舞”的主要风格特点,即舞蹈的动感十足、律动清晰,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也较为充足。 在“杯花舞”中的主要道具是伯公杯,以这一道具而凸显出了舞蹈的独特之处;白色瓷质的伯公杯在形式上新意十足,敲击杯子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舞者可以改变敲击的节奏来完成不同的舞蹈动作,让所展现的舞蹈艺术魅力大大提升。“杯花舞”的舞姿十分优美,舞者手拿杯子朝着上下左右进行舞动。在优美的舞蹈动作中,通过转杯和摇杯等方法来敲击杯子发出声音,这种表演带给观众极为深刻的表演印象,也让舞蹈的艺术感染力更为充足。在2013年的岭南舞蹈晚会中,“杯花舞”《杯花声声》中的舞蹈动作充分体现了“转、摇”的舞杯技巧,对舞蹈步法也进行了创新,舞者一边敲击杯子一边向后踢腿,让舞蹈的难度明显提升。其中转杯的基本动作为:舞者以小八字步站立,双手放到胸前、左手向外、右手朝内、手心向里,先上右脚成左踏步半蹲姿态,上身向右拧并前倾,双手交替向外绕圆,按照节拍敲击两次伯公杯;后再拍上左脚成右踏步半蹲姿态,上身向左拧并前倾,双手交替向外绕圆,按照节拍敲击两次伯公杯;从“杯花舞”转杯的动作姿态可以看出,要完成这一动作是比较不容易的,需要舞者的手法、步法、节奏都达到统一的效果。再就摇杯的基本动作为:舞者右脚向前成左踏步姿态,前两拍拍双手在胸前交叉左右摇杯至头部两侧时,手心向外按照节拍敲击两次伯公杯;后两拍拍的舞蹈姿态保持不变,通过手腕的抖动来使得伯公杯撞击发出声音,完成动作。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整个舞蹈情绪在抒情与激情中来回转换,舞蹈的动作也随之改变,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杯花舞”的艺术感染力得以充分体现。作为“杯花舞”中最为重要的道具,伯公杯在舞蹈中的巧妙运用让舞蹈的艺术魅力大大增加,小巧精致的伯公杯也让舞蹈中的看点十足,而且可以发出清脆的响声,带给观众更为独特的视听体验;伯公杯在舞者的手中随着舞姿而摇摆,塑造了十分生动真实的角色形象,更体现了角色的内心情感,使得舞者的肢体动作所传达的情感更加丰富,这也是伯公杯对于“杯花舞”风格特点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因此“杯花舞”的转、摇杯的动态风格形成,能使得“杯花舞”充满了艺术特色。

(二)浪漫轻盈的音乐特色

“杯花舞”的音乐特色是浪漫轻盈的,随着“杯花舞”的音乐不断完善,节拍也有了多种类型,这使得“杯花舞”的音乐情感更加丰富、旋律更为优美,整个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特色也更为鲜明。在“杯花舞”中音乐保留了山歌小调的特色,并且增加了很多全新的音乐元素,与伯公杯的敲击声相配合,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情感十分丰富,而且如今的“杯花舞”其抒情效果上佳、表演氛围热烈,所呈现的音乐特色也更为浪漫轻盈。以《杯花声声》中的歌词为例:“客家妹子客情长,情甜甜过冬蜜糖”,可以看出歌词中的情感特色,而且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将客家妹子的感情比作蜜糖,以此来突出甜蜜的感觉。在“杯花舞”中的音乐多是2/4拍,音乐的曲调质朴、简单,旋律也比较好记。例如在《杯花声声》中所使用的音乐是《杯花声声迎客来》,这是梅州兴宁市剧团创编的作品,在作品中有很多丰富的杯声,这使得音乐带给人们的悠扬之感更为强烈;第一阶段的歌曲是抒情为主、节奏速度缓慢,有着山歌小调的韵味;第二阶段的音乐节奏则更为轻快灵动,歌曲要比较经典,结合敲击杯子的声音,所形成的视听效果十分独特;第三阶段的音乐情绪更为饱满,整个氛围变得十分热闹;第四阶段的音乐则以敲击杯子的声音为主,形成了不同的敲击节奏,带给观众更为轻松欢乐的感觉;后面的音乐是对前部的重现,整体而言这一作品中的音乐情绪转换多变、杯声清脆悦耳、山歌情感丰富、氛围热闹欢快,带给观众的视听感受是比较愉悦的,而且浪漫轻盈的音乐作品也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实在“杯花舞”中除了伴奏音乐之外,最具特定的当属伯公杯撞击之声,其清脆悦耳令人久久回味,这种音乐使得“杯花舞”的舞蹈魅力大大增加,而且让这是独属于“杯花舞”才有的音乐。在“杯花舞”的表演中有转杯、摇杯等各种丰富的动作,舞动中杯子所产生的悦耳音乐完全可以使得舞蹈的思想主题得以更好的呈现,这也是为何“杯花舞”的音乐显得浪漫轻盈的原因。在运用伯公杯进行“杯花舞”的创作过程中,杯子的声音也是需要结合剧情需求进行设置的,要为舞蹈的内容来提供帮助,所以在伯公杯的制作阶段就对在其厚度、大小都有特定的要求,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杯子相击时的声音效果。一般薄、小的伯公杯其所声音效果更为清脆悦耳,在舞蹈中这种声音就会让舞蹈风格显得轻松活波。当然伯公杯在使用方法的差异也是导致了舞蹈风格氛围受到了对应的影响,让舞者的表演与观众产生的情感共鸣更为直接和强烈。所以在伯公杯的音乐设计中,需要提前就舞蹈的音乐风格进行确立,进而在“杯花舞”的音乐中将杯子的声音巧妙的融入其中,提升舞蹈音乐的美感。

三、“杯花舞”的发展传承

“杯花舞”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它独有的艺术风格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值得我们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下去,所以我们用民间表演传播杯花舞以及进行艺术创作的新姿传承的两种方法来进行对“杯花舞”的发展与传承,使它得到长远的流传,给“杯花舞”创造美好灿烂的未来。

(一)民间表演传播杯花舞

“杯花舞”是岭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着比较好的群众基础,这是“杯花舞”发展和传承的关键,我们需要通过民间表演的方式来传播“杯花舞”。但目前“杯花舞”的传承和推广较为落后,缺乏一些创新。面对目前的发展困境,为了普及和提高“杯花舞”技巧,我们“杯花舞”的相关组织机构应该将舞蹈主动带入社区、农村进行表演,让大众看到“杯花舞”如今的艺术魅力,进而重新喜欢上“杯花舞”,让“杯花舞”的群众基础能够体现出来。而且我还可以将“杯花舞”引入到校园舞蹈教学之中,有条件的学习完全可以开设一个“杯花舞”的舞蹈培训基地,来让“杯花舞”在学校得以传播,让学生们也喜欢上“杯花舞”。就如我在课上教学的时候,我会主动的给学生们介绍“杯花舞”,使得她们了解并喜爱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从而简单的教授她们学习“杯花舞”,让“杯花舞”得到传承。但是目前“杯花舞”的推广仍旧存在问题,主要是表演“杯花舞”的专业团队与社区、乡村的文化活动未能实现良好的对接,使得群众即便想要了解和学习“杯花舞”也缺乏渠道,这也让“杯花舞”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不过幸而以兴宁为代表的一些地区开始建立专业的“杯花舞”团队,其目的就是让“杯花舞”能够深入大众的日常文化娱乐活动之中,进而使得“杯花舞”通过民间表演的方式得以更好的传播。其实对于“杯花舞”的发展传承来说,岭南地区始终是最大的市场,即便“杯花舞”的影响力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体现,但是只有岭南地区的大众对“杯花舞”具有的情感是最为深厚的,所以还是要让“杯花舞”真正走进当地大众的生活之中。所以我们可以创造“杯花舞”团队,通过利用各种节日展演,使得更多人来认识了解和欣赏“杯花舞”,使得人们喜爱这一民间艺术。要去民间表演,就需要有更多学习“杯花舞”舞蹈的演员,不过目前在兴宁地区学习“杯花舞”的专业舞蹈演员数量不多,这就使得“杯花舞”民间表演的质量无法得以保证;针对这一问题要加强地区舞蹈的人才培养,与各大舞蹈高校合作建立“杯花舞”教学实践基地,以此来为“杯花舞”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让这些人才为“杯花舞”的发展传承做出贡献。总而言之对于“杯花舞”来说是我国重要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从民间舞蹈中演变出来的艺术,所以群众基础十分坚实。在当前的环境中“杯花舞”作为舞蹈艺术也需要更好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改革,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才能够真正让舞蹈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得以体现,进而使得“杯花舞”的艺术魅力在当前的时代也能够得以展现。当然在对“杯花舞”的改革中要对传统舞蹈中的封建迷信、低俗文化进行彻底消除,让“杯花舞”所表现的舞蹈剧情更为积极健康,将正能量融入其中,只有这样的“杯花舞”才能够真正在民间表演中重获新生,才能够展现出新的吸引力。当然在对“杯花舞”的发展传承中,原有的道具伯公杯是需要保留的,以及舞蹈的步法、舞杯动作、音乐这些元素都是需要保留的,因为这才是真正民俗的“杯花舞”,才是大众愿意看到、并且乐于学习的舞蹈作品。

(二)艺术创作的新姿传承

“杯花舞”的艺术创作新姿传承,主要是在杯花舞的传承上,重点创新它的舞蹈新姿,对于“杯花舞”的艺术创作而言,必须有创新意识,主动需求突破、提升舞蹈的审美情趣,进而让舞蹈以全新的姿态出现来观众面前,使得舞蹈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在“杯花舞”的创编重要将舞蹈的美好意境进行保留,例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等,通过“杯花舞”来进行这种情感的表达是非常合适的,而且可以在舞蹈动作形式上寻求创新突破。在对传统“杯花舞”的改编过程中要大胆突破原来的动作程式限制,将现代的舞蹈创作技巧融入其中,譬如在它原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去创新它的舞蹈动作,研究出更多新的动作,让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更为紧密,同时对舞蹈动作方面进行创新发展,尤其是舞杯的动作方面完全可以增加更多的形式,将舞蹈中的角色进行更为准确、到位的塑造,使得舞蹈的艺术风格更为浓郁、时代特色得以显现。在“杯花舞”的创编中,一些编导仍旧使用陈旧过时的手法、套用固定的构图、舞蹈动作单调乏味,这样的“杯花舞”显然是不具有任何吸引力的。对于“杯花舞”这类的民间舞蹈来说,观众之所以喜欢看,是因为“杯花舞”具有的民族特色,这是最为核心的要素,不过观众对于新舞蹈风格的追捧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对于“杯花舞”的创编而言要能够及时掌握观众的喜好,在保持传统“杯花舞”的核心风格特色基础上,通过所掌握的现代舞蹈知识和技巧进行创编,运用好“杯花舞”的动作要素和文化特点,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发展,以此来使得创作出的“杯花舞”作品更为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这样的作品自然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在“杯花舞”的音乐方面也应该进行创新发展,“杯花舞”的音乐中有着鲜明的客家音乐风格,其旋律优美、歌词通俗易懂。不过这些音乐的主要问题是过于老旧、缺少新鲜感,对于观众而言早已经听腻了这样的歌曲。所以“杯花舞”的音乐需要创新,要结合现代音乐的特点进行主动的改进,以此来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事实上在客家音乐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素材,以竹板歌、木偶戏、客家山歌等为例,这些音乐素材经过创新之后其实大都可以在“杯花舞”中进行运用,而且这些音乐的风格特色与“杯花舞”较为相符,也能够使得民俗特色得以保留,主要在于音乐创编者是否有这样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杯花声声》中就采用了老曲新唱的方法,使得舞蹈的韵律感更加充足,同时也对舞蹈的情感思想进行了更好的表达,让舞蹈的生命力更为明显,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所以在“杯花舞”的音乐中要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吸收一些优秀的音乐元素,将其合理的运用到目前“杯花舞”的音乐创作之中,使得“杯花舞”的艺术表现力得以提升,让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重新对“杯花舞”产生兴趣。

四、结论

“杯花舞”发展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并且经历了数次变革才有了如今的模样,所以如今对“杯花舞”的发展传承十分重要。作为岭南地区的重要舞蹈类型,“杯花舞”具有的民俗文化与艺术内涵较为显著,不过随着当前艺术环境的改变,这类的民间舞蹈要想发展传承下去似乎就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群众基础的丢失,年轻人对“杯花舞”的热爱程度明显下降,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杯花舞”而言需要主动创新,才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杯花舞”的风格特色十分显著,其转杯、摇杯的动态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浪漫轻盈的音乐风格让人如痴如醉,这一优秀的民间舞蹈是需要我们去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的。因而当下可以通过更多的民间表演来宣传“杯花舞”,让“杯花舞”的群众基础重新构建;同时可以对“杯花舞”进行积极创新,结合当前大众的审美需求,将一些可利用的新的舞蹈元素融入到“杯花舞”之中。相信只要坚持对“杯花舞”进行创新发展传承,未来这一舞蹈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刘利娜,《兴宁杯花舞的传承与发展》,神州民俗出版社,2011年3月。

[2]肖灿《中国民间舞蹈的一朵奇葩——梅州地区客家<杯花舞>初探》,嘉应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2011年4月。

[3]尚冉,《简析道具伯公杯在广东兴宁杯花舞中的作用》,黄河之声出版社,2014年8月。

[4]李智敏,《论客家杯花舞和蒙古盅碗舞的异同》,艺术研究出版社,2015年2月。

[5]任艳花,《“杯花舞”的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探析》,艺术研究出版社,2015年3月。

[6]刘佳明,《浅谈广东兴宁“杯花舞”的艺术特色》,黄河之声出版社,2016年11月。

[7]蔡享丽,《“杯花舞”的继承与“当代化演绎”》,中华文化论坛出版社,2016年5月。

[8]王慧,《浅谈岭南客家“杯花舞”的形成与发展》,戏剧之家出版社,2017年5月。

致 谢

随着毕业论文的收尾,我感触满满!在本文的撰写中,我要感谢恩师向智星教授对我的悉心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向智星教授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向智星教授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让我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我向向智星教授表示我诚挚的感谢。

浅谈广东客家民俗“杯花舞”的风格特点及传承

浅谈广东客家民俗“杯花舞”的风格特点及传承

VIP月卡¥免费
VIP年会员¥免费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1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07128.html,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3年2月15日
下一篇 2023年2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