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钱棍舞的文化价值及发展

摘 要

钱棍舞是重庆城口县的民间舞蹈,在我国流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曾经在城口县境内广泛分布、流传。古色古香的钱棍文化、乡土人情、人文风貌等给予了钱棍舞新的生命力。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底蕴。是一项男女老少皆可以参与的群众舞蹈,舞蹈风格随性洒脱,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样也蕴含着比较浓郁的地方特点,是一个具有象征美好寓意的舞蹈。同时,在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研究重庆城口人民的舞蹈特色,也便承担了去传承发扬他的重任。因此,本文通过对钱棍舞历史起源、特点、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了解钱棍舞所包含的历史、实用和人文价值以及推进发展它的意义。希望能够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钱棍舞这种民俗民间文化,走上世界舞台。

关键词:钱棍舞 历史研究 文化价值 传承发展

一、引言

钱棍舞广泛分布在重庆城口县,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重庆市的钱棍舞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结合城口人民生活而创作而成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和我国传统文化一样,其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口县的钱棍舞进行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钱棍舞中的唱词是领唱人根据当时的不同的表演情景即兴创作出来的,通过不断地传唱在民间广泛流传。如今,钱棍舞已经在多个不同的城市广泛流传。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之下,如何让以钱棍舞为例的民间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是我们现阶段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他的历史起源、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来了解他的文化价值,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钱棍舞这种民俗民间文化。

二、钱棍舞的文化价值

钱棍舞是集歌、舞为一体的群众性综合艺术,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舞蹈道具钱棍有着保平安的美好寓意,舞蹈动作也同样起到了强身身健体的作用。是一项非常适合中老年的民间舞蹈。

(一)强身健体的实用价值

钱棍舞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在表演过程中变换着舞姿由上至下分别对对脚背、双臂、双跨等部位进行不同次数的击打,在回环往复的身体击打中起到了舒经活血、强身健体的作用。它是众人手拿钱棍在乐器的伴奏中共同参与的一种人们自编自演的民间舞蹈,主要在胯部、肩部和足部三个部位表现,表演者大多为男性,要求步调统一、整齐划一、动作舒展、击打准确、跳跃结合、曲舞相融等方面,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它是集歌、舞为一体的群众性综合艺术。演出队伍前面必须有一位经验丰富的队长手持红旗对表演队伍进行指挥和调整,然后钱棍舞表演队伍跟着音乐通过又唱又跳又打的方式变换着各种形式的队形进行表演。大多以圆形作为基本队形。同时其击打部位次数分别为32下、20下、9下等,在击打的过程中动作还需做到简朴苍劲,铿锵有力。常常钱棍舞棒上铜钱发出声响,与舞蹈交相辉映,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生活中,人们还找来木棍在两头挂上铜钱,闲暇时用它来打闹玩耍,铜钱时不时与木棍碰撞出发出响声,声音悦耳动听,以此可以消除疲劳、当地群众常常用以自娱自乐。不仅如此,在回环往复的身体击打中起到了舒经活血、强身健体的作用。是一项非常利于中老年的健身运动。

(二)美好寓意的人文价值

钱棍舞其文化内涵为祈盼幸福生活、敲击接八方财路。通过敲击花棒进而可对未来的生活有更好的期盼,有着保平安的美好寓意。在乾隆年间对钱棍舞五有这样的一个传说,在湖南湘州中,有一名曹卓有权有势,由于铜钱上有着皇帝年号,所以他认为推动铜钱可使得家人平安同时具有避险的作用。因此它就在自己家的大门上挂了很多铜钱。不仅如此,川、陕、鄂等地的很多人也将钱币用来装饰自己的劳动工具,挑夫的垫肩上、戴的烘帽上、烟杆上都缀有铜钱。于是就在巴蜀地区产生了“钱币驱邪”的信俗传统。 在对于钱棍的主要制作工具为金竹和铜线,一般金主选取长约三尺1寸左右粗细的金竹,在金竹两端钻上两寸长的小孔,在每个小孔中穿铜线通常在一根金竹中穿14~16个铜钱。然后将金竹的两头扎上鲜花,作为对金竹的装饰,进而钱棍技制作完成。钱棍舞最初出现是几个孩童在空闲的时候聚在一起用钱棍打着玩,逐渐发展成为家庭妇女娱乐,玩多几次人们开始觉得单打这有点单调,就将二胡、笛子、锣鼓等一些民族乐器加入进去来丰富这一活动,配上曲调、歌词和音乐后编排除了很多打法,渐渐的又加入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乐器,伴奏以简单的民歌旋律为主,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群众逢年过节以及一些喜庆节日必不可少的民间娱乐舞蹈。钱棍舞是人们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中手持钱棍进而参与自编自导舞蹈的一种民间舞蹈。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创新力逐步提升,进而在对钱棍舞中伴奏加入唱词,唱词在不同的时代各有不同,一般为七字句,常常是根据人当时的情况及需求进而创作力。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进步,逐步在钱棍舞的唱词中加入歌颂xxx及、抗洪救灾、歌颂祖国xxx、抗震救灾等社会新内容。人数不限,男女老少皆可参加表演只要场地条件许可,人数越多,气氛就越浓,声势就越大。

(三)承载千年文明史的历史价值

钱棍舞在当代是巴蜀文化中难得一见的“活化石”,依旧保持着巴地文化的古朴样貌,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价值。为红军的革命宣传作出了贡献,提高了群众的凝聚力和团结之心,同时也是城口人民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初的钱棍舞是由城口的背二哥和挑老二从外地带入县城的,之后在朋友及亲戚间以口授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在红军时期,钱棍舞被红军用来进行革命宣传。在解放战争后,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使得钱棍舞成为集体舞蹈,无论男女老少均可跳,且常在节日或各大庆典演出中出现。清代毛西河夕词和话中写道,“金作清月,访辽时,大乐之于世”,于是在1981年的乐都社火表演中出现了钱棍舞,当时流传于高庙新胜等村庄。钱棍舞所用的钱棍其长约60厘米,并在中间有30厘米的凹槽。在钱棍中会有花纹,同时运用铁丝将铜钱在木棒中进行穿挂,并在末端的一侧记录小铃铛或彩色的头巾。在表演过程中,用右手抓住钱棍在表演过程中忽上忽下,运用钱棍敲击周身,或对他人进行敲打。舞者的四肢与钱棍配合较为协调,铜钱在演出中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同时也有舞者,手持两根钱棍进行表演。钱棍舞的动作较多,例如雪花盖顶、仙女摘花等,钱棍舞在表演过程中,以撞击声作为伴奏,进而进行表演。有的表演者口诵金刚十二月,等民谣对钱棍舞进行伴奏。其中在金刚十二月具体表现十二节气,适合小孩表演,整体也较为押韵顺口。在伴奏中,也有用锣鼓等打击乐作为对钱棍舞的伴奏,同时有的表演形式曲调大多有传小调的形式,既可两三个人组成小的表演形式,同时也可运用队形形成集体舞。由于钱光武在表演过程中具有跳跃欢腾的特点,进而钱棍舞被较多的青年人所热爱。2009年成功将其申报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城口县人民群众和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对钱棍舞进行继承发展和改革创新,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并参加各种表演活动及演出,收到一致好评。终于在2010年收到上海世博会的邀请,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在同一年,城口县82岁高龄的刘远昌获得了重庆市市级钱棍舞“第二批非遗继承人”的称号。

钱棍舞是在重庆山城文化建设人际交往的主要载体,同时也与民俗有密切相关的关系。钱棍舞的主要风俗为川东地区的民族风俗,同时保留传统风格,运用身体配合钱棍,进而使得在表演过程中对自身的美感进行展现。着重在足部跨部及肩部进行表现,具有较强的地域风情。城口钱棍舞在表演形式中音乐具有中速、慢速、快版形式,慢速犹如城口的人文风情一样,既柔美又刚应同时具有灵动的特性。通过在表演过程中鲜明的风格,进而对城口人民朴实的生活进行展现。中速音乐钱棍舞对基本元素和基本动力进行展现。因此,中速音乐又被称为元素组合。快板音乐通过自身身法与步法的配合,进而展现城口人民干练的一面,其音乐较为急促跳跃。在2011年,重庆市城口县共有2398人参加钱棍舞的表演活动。此次活动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并打破了世界最大规模钱棍舞表演活动。此次活动又称为千人钱棍舞,同时此次活动入选第一批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进而在钱棍舞的发展过程中钱棍舞已成为城口人民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各大传统节日、表演活动中的主力军,还设有钱棍舞比赛活动。2014年,受邀参加了央视《乡村大世界》和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栏目。

二、钱棍舞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市场紧急的冲击,钱棍舞的生存空间日渐狭窄,面临着传承断绝的危险。未来几年,城口县将按照“依法保护,科学保护”的思路,从挖掘整理传承教育宣传弘扬整体保护等方面不断加强对钱棍舞的传承与保护,实现钱棍舞的生命力的弘扬和振兴。

(一)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

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及时代性的特性,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及人民审美价值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随之即来的是,一些民俗文化正在被快节奏的流行文化所覆盖、逐渐消失。所以说,保护民间艺术以及民俗文化到今天已经时不我待。钱棍舞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他进行选择性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优秀的、积极的钱棍舞文化,对传统的钱棍舞进一步创新。最原始的钱棍舞是几个人在闲暇时打着好玩,用来娱乐消遣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给他加入了中西方的乐器,表演动作也从只要求步调、节奏一致,全程按一个节奏打完一支舞蹈,到现在动作的增加,难度的提高,甚至加入了男女配合着敲打,打消了传统的思想观念;表演人数也从几十人到几百人,最多几千人,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表演人数最多的民间舞蹈。呈现了高、雅、新,韵、神、意、难、美等的文化内涵,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表演性。保护民间文化,就是保护历史,保护发展。民间文化是由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众所周知的文化,是由人民自发创新的文化,是来自社会底层的文化,是具有传统意义的文化。在城口县这个古色古香的城市,城口人民世世代代沉淀了丰厚的民间文化。如钱棍舞、采茶歌、彩船舞等,各式各样的文化在城口这片土地上流传,让我们去感受去了解他的历史价值、以及当地的民风民俗,吸收祖辈传承下来的文化基因,让他们更好的去发展去创新。2011年城口县因为钱棍舞成功入选为“第一批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命名之后,为了使他继续传承发展,在未来散发出绚丽的光彩,当地的人民群众和建设者们花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确保它的发展,使其能够“原汁原味”的传承下去。

(二)政府导向性抢救保护

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各级各政府和群众应尽的责任。随着人们逐渐被潮流文化所吸引,民间文化也随之渐渐被淹没。城口县也是如此。近几年来,响应国家号召,重庆市城口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重庆市政府提出的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中共城口县第十一届的五次全委会中,要求将重庆市城口打造为“中国钱棍舞之乡”。在政府的引导下,无论男女老少都开始学习钱棍舞,人数也慢慢增加,逐渐变成一支由组织纪律的集体舞蹈,当前在重庆市城口县,已有25个乡镇组成钱棍舞对,并参加大型节日及庆典活动。他已经成为人们娱乐健身的重要手段,成功在上海世博会上亮相,还受邀录制了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央视的《乡村大世界》等栏目。并对钱棍舞进行细致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钱棍舞道具进行生产加工并扶持相关企业,加大对其生产力度,使钱棍舞成为城口县重要的旅游产品。有了政府的宣传鼓动以及大量资金的扶持,钱棍舞带来的自娱自乐、强身健体的效果特别明显,钱棍舞项目的发展也顺风顺水。如今钱棍舞的表演已成为重庆市城口县的文化名片。城口钱棍舞及参与人数较多,起源于民间,包含了各个年龄阶段的男女老少的民众,是一支具有非常稳定的民众基础的舞蹈。自古以来,城口就是重庆市各个文化交流之地。包含了各式各样的文化,例如几百年历史的巴文化、蜀文化、三秦文化、楚文化流传至今;更有如今的生态环保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倡导。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领导和群众的配合及支持。xxxxxxxx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城市的建设,应多融入于自然并尊重自然,所有居民能够永远的记住乡愁。所有地方的文化遗产都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城口县也不例外。将它们保护好、继承发扬好是和全县所有居民的责任和使命。2005年12月xxx发布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并将文化遗产日定为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xxx的这一举措对于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有了国家的支持,城口县将保护、传承优秀民间文化例如重要议事日程。逐渐将各种快被潮流文化淹没的民间文化三人锣鼓、红军谣、老腊肉、漆艺等挖掘出来,以各种方式去保护发展,并先后被重庆市列入了文化艺术之乡项目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把每年的6月作为全县的“钱棍舞月”。会在全县各乡镇、机关等进行各种宣传,比赛、表演。2011年,钱棍舞的表演获得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表演认证。走进了所有的生活,如今他已经家喻户晓,众人皆知。

(三)学校创新教育传播发展

将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与发展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相结合,把钱棍舞带进校园是一次有益的传承。为了可以让更多人对钱棍舞有一定的了解,全县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等工作,同时当地政府还设立了钱棍舞队进行比赛、宣传、表演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比赛,分别在乡镇、街道、中小学、机关等不同地方聚集不同身份的人的地方进行。将钱棍舞的发展情况作为考核内容,对获胜的街道、乡镇、学校机关进行物质以及精神的奖励。一些集体的钱棍舞蹈《蜡花姐》和《小唱》

同舞者边走边打,进行队形的变换,动作较为生动活泼,同时具有欢腾欢腾的特征,很受青少年喜欢。不久前,更有巴山镇一学校的孩子们参加夏令营,迎来了由李婆婆解锁的集中学习,对钱棍舞运用夏令营的模式进行宣传。首先李婆婆演唱了钱棍舞的歌曲,然后对钱棍舞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孩子们非常有兴趣听讲解。随后李婆婆边唱边打教大家舞蹈动作,舞蹈动作较为轻盈,孩子们逐渐参与至钱棍舞的学习中,表演结束后,教室中响起了对李婆婆的热烈掌声,李婆婆在教学中口口相传只是其一部分,当地还将钱棍舞等众多民间文化作为学习资源带进学校,大力推动民间文化的发展,让一些民间文化传播者作为老师带领村里的孩子们学习,让他们从中获得知识与成长,以后更好的发展它。

刘远昌已90有余,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钱棍舞的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传承民间文化已有80多年,教导了较多年轻人传承钱棍舞,学习钱棍舞,在工作之余,发动当地群众对钱棍舞进行学习,同时对钱棍舞的打法进行创新,他作为当前民间艺术钱棍舞的精神支柱,将钱棍舞给予了较多的身心寄托。在刘远昌的传承下,钱棍舞艺术得以高速发展,并在城口县掀起学习浪潮。钱棍舞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已经成为全民娱乐休闲及健身不可缺少的民间文化。当时已经80多岁的他,被岚天中心小学以“钱棍舞名誉教授”的身份带领孩子们学习钱棍舞课程。他说道:他说到他8岁以来便和钱棍舞打交道,就是为了可将将共舞的传承至下一代中,现在终于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让现代的年轻人学习到、感受到我们特有的民间文化,让钱棍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他的支持下,如今岚天中心小学组建50人的钱棍舞小学生队,“钱棍一打就开唱……”,孩子们只要听到钱棍舞的开场歌词,就会不由自主的唱跳起来,这些都离不开刘远昌老人多年的传承与付出。2012年,岚天中心小学被成功申报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

通过在学校开展钱棍舞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钱棍舞这项民间文化并能够喜欢它。利用它能增强体质的特质,将它与体育文化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健康发展,争取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四、总结

城口钱棍舞与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产劳动息息相关,其也是城口县当地民间文化的精髓所在 。本课题通过对钱棍舞存在的文化价值的研究去了解他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及实用价值,来体现他传承下来的意义,让更多人去保护传承城口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有利于增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弘新风,带动文明新农村的建设和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通过本文的撰写希望钱棍舞最终能在多元的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永久保留下来。

参考文献

[1]张鸿霞,《加强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促进城口全域旅游发展》,中国商办杂志社,2016年10月4日。

[2]陈与、唐明、王代军,《重庆渝陕界梁》《 山水诗画的民风古俗》,重庆市达盛出版社,2013年3月21日。

[3]朱沛琳,《浅析城口县民俗民间文化——钱棍舞传承与发展现状》,重庆市荣昌区昌元出版社,2012年7月23 日。

[4]王丹丹,《哈尼族民间舞蹈探析》,云南市创美出版社,2011年5月17日。

[5]唐静琦,《富源水族与三都水族音乐比较》,重庆宏劲印务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10月24日。

[6]唐应龙,《民族民间歌乐舞的现代变异——以云南省绿春县为例》,重庆平进出版社,2007年5月8日。

[7]朱庆,《中国钱棍舞之乡》,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8月18日。

[8]李旭,《寻根传舞》,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27日。

致 谢

本人能够顺利的完成,离不开我的指导老师向智星教授的悉心指导,从选题、落实内容结构,具体的思路方向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老师工作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且学识渊博,使我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校内外的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用到论文写作上面,使得自己本人能力得到提升,也同时有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在此还要感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四年来的栽培,使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有莫大的帮助!最后要对答辩和评阅的各位老师表示万分的感谢!

浅谈钱棍舞的文化价值及发展

浅谈钱棍舞的文化价值及发展

VIP月卡¥免费
VIP年会员¥免费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1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07383.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3年2月15日
下一篇 2023年4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