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研究

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造成,有众多的因素,当然也有很多的历史原因。现如今,收入差距已经造成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很大程度上的不和谐,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文先分析了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然后从历史、自然环境、政策、教育等方

  一、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xxx这样分析中国经济:“我们现在只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台拖拉机都不能造。”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只占26.6%,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同当时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工业布局极不合理,许多工业部门仍然是空白,没有现代化国防工业;教育、科学和文化十分落后。因为中国整体的经济不景气造成了我国的现有的物品很难进行市场化运作,因此效仿苏联,实行了类似于战时政策的配给制,俗称计划经济,当时的生活用品都是靠国家配给,即使高级知识分子也不例外,但是钱还是没有办法在市场上正常的购买普通的日用品,还是需要领取按人头发放的粮票、布票,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市属无奈之举。同时,在建国到改制开放的那个时期,我国的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是特别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社会上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并引起了学界的充分重视。

  (二)城乡收入差距差距悬殊

  收入差距同样发生在农村内部和城镇内部。从城乡来看,东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还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都在不断扩大,但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不同的特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表现为东部最高、西部居中、中部最低的东、西、中依次递减的排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则始终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东、中、西依次递减排序。
  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的发达,也造成了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现在在北京月收入2万已经不是一个特别高的数字,但是在内陆地区,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东部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也吸引着内陆的优秀人才向北上广发展,造成了高素质人才的聚集,而也造成了地区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三)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

  如上文提高,我国的经济在区域划分上分为三挡,东部沿海地区,因为国家政策支持和海洋便利优先发展起来,此外东部地区多出口外贸型企业,第三产业居多,其次是中部地区,因为和东部距离较近,通过和东部的经济往来,还有交通的便利,发展相对良好,中部多重工业、资源消耗型的第二产业;最后是西部地区,因为内陆、交通不便、人口思维过于陈旧、气候等因素,造成了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很多人以放牧、种地等第一产业为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二、我国地区间产生收入差距的原因

  造成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很多种,收入差距造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可以造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引发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是总结起来,主要由以下五种构成。

  (一)政策因素

  改革开放后,20世纪以来,我国推行了梯度式非均衡的地区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然后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国家加大对东部沿海地区人、财、物的投资力度,并给予东部沿海地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就使东部地区的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为进一步利用国外资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国家投资重点转移的结果是加大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当时国家多中部地区有定位为战略纵深,后勤保障要地,虽然在冷战的时候引入了很多的重工业项目,但是多为国家自有配给,对中部资源消耗大,经济发展贡献小。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机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小康目标马上完成的时候,由于西部深处内陆,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众多,所以政策支持较少。

  (二)历史因素

  在我国历史上,东部沿海地区因为气候良好,有利于农作物生产,地势比较平坦,东部地区本身就是封建xxx争夺的对象,整个中国5千年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在东部地区发生。在秦国统一六国后,也加上了东部地区的建设,清朝的时候因为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虽然国土沦丧,但是打开了中国国门的帝国主义也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建设。可以说,我国的东部地区,早已被经营多年,基础设施配套比较齐全,地势平坦,粮食产量较多,人口聚集。重重历史原因造成了东部较为发达。

  (三)产业因素

  根据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各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依次是第一产业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由提高到降低,第三产业逐步提高。以电子信息、金融、科技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少、见效快,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一直比东部地区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一直比东部地区低。东部多现代化第三产业,多物流贸易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这些第三产业环境污染小,利润率高,对于地区经济贡献大。中部多重工业,多资源开采,炼钢,发电这样的第二产业,属于粗放型发展模式,对于资源消耗大,利润率低,又因为很多的军工产业受国家严格管控,对于当地经济贡献少。西部地区,因为先天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造成了多放牧也,种植业等第三产业,且粮食场产量较少,收入较低,维持在温饱水平。

  (四)思想因素

  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原因,涉及到思想观念的差异。由于受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因素以及地域文化传统的影响,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显得陈旧、落后、顽固,这种思想和文化心态妨碍着他们个人能力的发挥,阻碍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个人收入的提高。教育水平上,东部收到海洋文化的影响,多重视子女教育,而且在历史上收到孔家文化影响,文化氛围浓重,而且在历史上平原地区都是非常有文化的人群占领或者被占领后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东部地区的受教育水平高。教育体系配套较好。西部和中部地区,因为少数民族较多,对于文化的传承,在历史上多由歌舞传承,很少有自有文字,通过文字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当地的环境以放牧、种植业为生,民风彪悍,教育水平较低。

  (五)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

  我国东部地区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发达的交通,各主要城市均与世界经济有着广泛联系,又主要处于平原地区有着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且其发达的交通系统、密布的城市使广大农村经济很容易与城市经济紧密联系起来,使城乡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处于内陆较封闭的地带,中部地区多高山,地势较高,高山阻隔,不容易受到海洋性气候影响,种植业不发达,交通多不便利。西部地区多高原、盆地,气候受大陆性气候影响较大,自然环境恶劣,冬天严寒,很多地区以放牧业为生,交通极不便利,修建成本极高,城乡之间缺乏应有的经济联系,农村居民大多生活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极大的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三、地区间收入差距对我国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影响国内需求的有效增长。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力量,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也对消费需求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呈现递减的规律,消费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差距越大,越向少数人集中时,总体的消费倾向将会下降,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居民消费不足的严重制约。

  (二)阻碍和谐社会的发展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阻碍和延缓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东部地区的收入水平较中、西、部地区高,使、中、西部的大量人才外流,降低了中西部地区资金累积能力和存贮能力,因而阻碍和延缓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的提高,因为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存在,产生了很多的教育资源的不对称,对于中西部来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都很有难度,如果人口素质整体水平无法提高,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来说,将是天方夜谭。
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研究

  (三)危害社会主义制度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社会政治生活也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的健康风气和社会安定。收入水平低,生活质量差会使得人们感到心里不平衡,这种情绪如果不断的加剧,会给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新疆等地区,因为经济落后,造成了很多的配套不完善,政府对于治安的力度不够,产生了很多的危害社会的组织出现,比如东突厥组织,这严重危害了社会主义的安全。同时,社会主义是人民的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的,其理想化状态是共同富裕,地区间收入差距过大,将会对于共同富裕的建设道路增加很多难度。

  四、缩小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促进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自由流动

  所谓的生产要素是指的经济建设中的各种的社会资源的聚集。从量化的层面上来说,生产要素包括人、技术、资金、相关配套资源。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优质的生产要素多向东部聚集,造成了东部地区优先发展,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
  为了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必须要确保生产要素的地区间自有流动,对于非人因素来说,可以通过政策的强制性来约束,比如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向我们常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让优质的物质层面的生产要素向西部流动。但是对于人员来说,想让高素质的人群进入西部、中部地区,如果单纯由政策的强制性是不够的,毕竟人是感情动物,需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进去西部、中部建设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让社会上对于这些支援中西部的人才有非常高的尊重,当然对于人才的资金补助,是必不可少的。

  (二)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政策,实现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实现各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仅低于东部,而且低于西部,这一状况也应给予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向东部沿海倾斜的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而中部地区的几个省份一直遭到忽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必须落到实处,使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努力发挥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中央政府应对中西部地区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如西部大开发政策,给予中西部地区长期稳定的财政援助,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在国家重大投资项目布点时,优先考虑中西部地区,用更优惠的政策鼓励投资者投资于中西部。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个长远的战略,不能因为政府领导人员的更迭就产生方向性的变化,同时也要在全国全党范围内明确,西部大开发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政策导向,更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从制度上进行约束,要行之有效的,并且不断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再分配的作用

  中、西部地区要发挥自身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中、西、部地区在能源、农牧业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经济增长的潜力是巨大的,中、西、部地区要善于利用这种优势,使经济快速的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走各地区特色发展的道路,来缩小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我国的再分配制度,对于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太过于宽泛,造成了很多的应税项目被唯利是图的人群进行了规避,造成了很多的偷税漏税现象。
  现阶段,为了让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也要从人的收入差距缩小入手,要真正的实现xxxx同志提出的先富带后富的理念。完善税收制度改革,从税收上加上对于高收入群的管控,同时也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让其承担跟多的社会责任。

  (四)积极推进落后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加快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发挥第三产业。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把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发展上,这样既可以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又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从而缩小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目前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还是以传统的第二、第一产业为主,为了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能走老路,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缓慢进化的过程,必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机构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比如优先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以旅游业为先导的现代化服务业。

  (五)加强智力扶贫,提高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源水平

  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中西部地区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有助于劳动者找到工作,甚至是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我国的三支一扶政策和特岗教师政策,应该多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对于中西部来说,智力扶贫的意义要比资金技术的外来化扶持更有长远意义,是对于一个内核的构建和完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智力扶贫,向落后地区传授技能,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根本上改变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源素质。
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研究

  (六)加速落后地区城市化进程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目前,应该总结先关经验教训,结合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实际特点,实施新农村战略,建设现代化的新城镇,这需要多方用力,多管齐下。首先要进行人员思维的转变,然后政策引导,最后才是经济资源的大量投入。

  总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管齐下,多方用力。
  “泯不有初鲜克有终”,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党和政府要开好头,并且走好路,不能因为领导的更迭,或者地区形势的变化就改变思路,同时也不能因为建设的困难,投入的巨大就暂时放弃。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建设,我们应该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
  [2]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03)
  [3]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3(03)
  [4]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
  [5]李冬,周泓儒.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4(18)
  [6]王彦娥.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30)
  [7]李小云,刘向晖.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与传导机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8]乔雨.收入分配,向公平迈进——来自2011年全国两会的观察和思考[J].工会信息.2011(06)
  [9]张腾飞.论市场经济中公平的收入分配[J].才智.2013(10)
  [10]张怀民,杨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研究——对xxxx报告“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探讨[J].理论探讨.2013(01)
  [5]T.N.Srinivasan,,J.Bhagwati.Outward-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Are Revisionists Right.Economic Growth Center Discussion Paper 806,Yale University.1999
  [6]S.Wei,,Y.Wu.Globalization and Inequality:Evidence from within China.NBER Working Paper 8611.2001
  [7]X.Zhang,,K.H.Zhang.How does Globalization Affect Regional Inequality within a Developing Country?Evid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3
  [8]S.Dmurger,J.D.Sachs,W.T.Woo,S.Bao,G.Chang,A.Mellinger.Geography,Economic Policy,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Asian Economic Papers.200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1545.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1年4月26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2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