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区生态移民政府管理研究

从2005年开始的,包括玉树地区在内的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在国际理论界和实践中属于首创。所谓生态移民就是指从恢复生态、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把原来生活在该环境脆弱地区的分口,通过移民的方式,由政府组织,使他们在一定时期内迁移出去,集中到另

  一、论文题目

  玉树地区生态移民政府管理研究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从2005年开始的,包括玉树地区在内的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在国际理论界和实践中属于首创。所谓生态移民就是指从恢复生态、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把原来生活在该环境脆弱地区的分口,通过移民的方式,由政府组织,使他们在一定时期内迁移出去,集中到另一个聚居区的行为。这种移民方式,政府往往会处于治理的需要,重新组建新的村镇或城镇,从而达到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协调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作为基层社会的政府行政管理的目的也是为符合这一目的服务的。本文的生态移民主要是聚焦在玉树地区的生态移民。地处三江源的玉树地区,生态移民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生态移民的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政治、文化、教育、宗教、民族等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需要各部门同步规划,共同投入,形成合力。从近年来玉树地区的实践来看,做好生态移民的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态移民“搬下来、住得好”的目标,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玉树地区的生态移民工程中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实证研究更是理论界面临的新的课题。
  作为“三江源”地区的玉树地区属于我国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在我国水资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为破坏加剧,该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境内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玉树地区生态移民工程大规模实施。生态移民的实施,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客观上也促使牧民离开草原、放弃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转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影响着生态建设规划的落实和三江源地区的发展。引起国内外理论界的关注,也是中国社会各界的焦点问题。如何创新生态移民工程中基层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建设适合玉树地区在生态移民工程中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本土化的范例,是本文的一种尝试。与基层社会直接联系的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研究对于行政管理理论丰富具有一定价值。

  (二)实践意义

  1、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实际意义。经济国际化无限延伸,使不确定因素加剧了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风险。富有资源的待开发的玉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全球人为的、难以预测和控制的未知因素的干扰越来越大;面对国际风云,探讨生态移民工程中基层政府行政管理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使本课题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2、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随着这几年不安定因素的影响,玉树地区亟待开发,民富国必强,出于边疆安全,国家安危的考虑,玉树地区也必须尽早尽快发展。在西部开发中,藏区的需求与市场要求存在巨大的距离,加大基层政府行政管理成本。在社会转型期间,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任务既要完成转型,又要减轻改革带来的冲击,减少接轨期间引发的各种矛盾,在短时间内发展经济,是国家改革、西部开发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3、是基层政府稳定、健康、有序行政管理的迫切需要。玉树地区生态移民工程中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特点就是解决贫困和民族宗教问题。为此,本文研究的目的,第一是解决贫困,维护玉树地区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历史的经验证明,贫困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治动荡、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如果不能逐步消除贫困,一个国家就很难长期保持社会稳定;没有稳定,根本谈不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玉树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通过解决贫困问题,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十分紧要。第二是妥善处理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在生态移民工程中与民族宗教关系。多民族融合是我国民族史上的主线,但各民族仍保持着各自的风俗习惯。这是在生态移民工程中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必须面对的事实。正确认识风险、规避风险,政府行政管理从传统的“常态管理”创新机制,可以准确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根据民族宗教,因势利导,用适当的措施使风险能带来机会,规避了风险,降低行政风险成本。最终使基层政府稳定、健康、有序行政管理。

  三、理论综述

  (一)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有关移民问题的研究成果比我国丰富和成熟,从移民概念的界定、演变、现状,社会各层应该尽到的责任,以及对一个国家、甚至对全社会的影响,都有成熟的体系,起到了先导的作用。最先提出生态移民观念的是美国科学家考尔斯,并且首次就群落迁移提出了与生态学有关的概念。彼特·德鲁克《社会的管理》、奥马罗夫著《社会管理》、达伦道夫《现代社会冲突》、希斯尔曼《美国是如何治理的》等对社会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埃莲娜·卡尔普·德托菜多《秘鲁土著居民的困惑:丰富的资源和极端贫困》对于贫困的论述具有研究,但是国外的研究成果基于其研究的背景,对于一定时期和特定的环境具有总结和实践的指导意义,缺乏我国环境下的生态移民工程和行政管理研究。不适合于玉树地区,甚至不能全部适合于我国在生态移民工程中的基层政府行政管理。

  (二)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2002年12月14日,xxxx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xxxx令第367号《退耕还林条例》在第四条首次提到了生态移民的概念以及相关事项。我国理论界对于移民问题的研究,可以区分为自愿性移民和非自愿性移民。当然不同的标准具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移民历史,造成移民的因素很多,如阿布力孜·玉素甫在研究中将移民分为劳动力移民和创业移民,并将其归为主动性移民。因为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战争、瘟疫、政治运动、宗教迫害等等非自愿性的移民,我们将其归为非自愿性移民,这里就涉及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强制性作用。对于生态移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强制性、补偿性、时限性、大规模,在政府行政管理中面临很大风险,因为移民对新环境的反应会很敏感。玉树地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就是属于此分类。
  关于生态移民的界定,主要从生态移民与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实施目的生态保护对象和人类自身保护三方面进行认识。前者如王培先,后者如拜琦瑞和马文静、阿布力孜·玉素甫的文章中可见。对于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研究,大多数学者着重移民的社会适应性方面,以及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和后续发展方面的研究,但是缺乏实地调研和深度的对移民主体特殊性的研究,对于玉树地区的研究更是空白。由此可知,对移民、特别是生态移民研究,在我国有一些成果,但仍不成熟,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虽有一些实证研究,但主要集中的宏观层面,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从新吉乐图《中国环境政策报告—生态移民》,胡华征《生态移民的自愿与非自愿性研究—内蒙古阿拉善盟孪井滩调查》,徐君《回顾与展望: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研究、经济研究和一般的社会学研究上。有关生态移民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实施的必要性、战略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宏观层面或抽象层次的概括性的探讨。张娟《对三江源区藏族生态移民适应困境的思考——以果洛州扎陵湖乡生态移民为例》,刘学敏、陈静《生态移民、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对西北地区城镇化的调查与思考》和《西北地区生态移民的效果和问题探讨》,王小梅、高丽文《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安置方式问题、后续产业生存问题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在指导思路和对策建议上作出了思考。强调生态移民、生态环境建设和地区城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产业的支撑,融生态建设于产业发展之中,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才是可持续的等等。但是对于玉树地区,尤其在地震灾害后的重建工程中衍生出来的对于生态移民工程有影响的因素没有论及。
  对于玉树地区生态移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经济到政治,涉及的时间跨度也很大,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涉及范围也很大,不仅国内关注,甚至国外也在关注。随着时代递进,对于生态移民具有更广泛和深层次的解释,随时随着研究有新的内涵键入,具有探讨的空间。目前为止,有关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研究尚属探索。从本论文研究范围的定位,以及特色问题的探讨,能丰富生态移民工程中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理论体系,具有学术价值。

  (三)本选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其思路

  玉树地区生态移民工程,不仅对玉树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还对三江源全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近几年内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光靠移民工程本身的实施是难以达到生态安全、牧民增收、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效果的,加之玉树地区在地理环境、历史变迁、民族成分、传统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特殊性,生态移民社会组织结构已经从以前简单的游牧结构,转化成由许多不同利益诉求群体组成的复杂多样的阶层结构。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促进移民收入增长、生态移民社区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随着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快速发展,生态移民各项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治安管理和维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生态移民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已经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严峻挑战,创新藏区生态移民基层政府行政管理,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同时,妥善处理生态移民社区与周边居民的和谐相处、生态移民社区的藏民族宗教信仰活动和文化认同,以及移民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问题也是本文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四、观点与创新

  (一)主要观点

  1、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创新玉树地区生态移民基层政府行政管理,达到以最低行政成本对玉树地区生态移民工程进行基层政府行政管理。
  2、玉树地区属于牧业区和半牧半农区,跨越社会不同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无论资本等物质还是思想观念等意识形态都没有经过相当阶段的积累,而是递延了氏族、部落、农奴阶段的生计模式和与其并行的意识,各个阶段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观念都不同程度并序。目前又面临着社会转型下的跨越。对于意识形态滞后于个体行为的现状,是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中遇到的棘手的问题,为此,对于生态移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客观的进行调查分析,在现实中,不能简单的用农业区的行政管理的模式或方式行政,需要创新跨越式下的藏民族文化为基础的的生态移民基层政府行政管理。

  (二)观点创新

  1、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是创新点。玉树地区生态移民工程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基层政府的责任,它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涉及基层社会的每个家庭和每个个体。既涉及正式的政府组织也涉及非正式的社会组织;既涉及今天,也涉及历史和未来。尤其是藏区,涉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在现实中,我们对于玉树地区现存的民族问题和藏传佛教等宗教的作用存在理解的片面性和误区,在生态移民基层行政管理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存在许多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实际上,我们都是以农耕区的方式来解决诸如玉树地区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的问题,这是不合时宜的。为此,需要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2、玉树地区生态移民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必须创新,在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中应该以系统工程为理论依据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规划。不仅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要解决后续问题,只有系统的解决了生态移民问题,才能取得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最大效能,一劳永逸的解决社会治理问题。所以要构建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在生态移民过程中本土化的文化,尤其要发挥群众参与的力量,这样才能最低成本的解决实际问题。
  3、纵观理论界的研究,往往借鉴国外的做法比较多,并且就单纯的从理论的角度概括进行分析,缺乏针对藏区生态移民问题的研究。尤其玉树,在地震灾后的重建中,许多问题更加复杂,基层政府行政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如何处理基层社会和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是新的关注点,为此,本论文试图进行实证方面的尝试。

  五、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决定了论文的质量,本论文是基于理论的应用性研究,为此主要以田野调查的方法为主。在和基层社会融入一体的基础上将文献研究和实际的调查研究相结合进行定量和定性比较分析。具体如下
  (1)前沿资料收集法。通过对经典论著的研读,掌握前沿理论。了解和学习最新的移民管理情况,为解决问题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玉树地区生态移民政府管理研究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比较分析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对生态移民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案研判。
  (3)归纳分析法。通过对基层社会不同层次生态移民的田野调查,归纳、反馈基层社会和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在生态移民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成因,创新切合实际的本土化的措施。

  六、论文提纲

  (一)绪论
  (1)选题背景及意义
  (2)研究现状述评
  (3)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玉树地区基本情况概述
  (1)玉树地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2)玉树地区经济社会状况
  (3)玉树地区生态移民概况
  (三)玉树地区生态移民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玉树地区生态移民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①客观的自然条件导致财政支出成本高
  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③生态移民身份游历,传统藏文化失落,无归属感,管理难度大④达赖集团利用玉树地区的特殊性通过各种方式向玉树渗透“藏独”思想,制造谣言,煽动民族情绪,维护玉树地区社会稳定的任务异常繁重艰巨
  ⑤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很大
  (2)原因分析
  ①玉树地区经济结构单一,财政投入不足,社会发展水平滞后,政府管理存在盲点
  ②生态移民对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
  ③生态移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链的培育尚不能同步
  ④部分贫困移民群众生产生活面临较大压力
  ⑤服务缺失,对生态移民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牧民难以实现“市民化”
  ⑥达赖集团还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生存能力,同时达赖集团的策略调整和策略利益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因此与达赖集团作坚决斗争,维护玉树地区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四)玉树地区生态移民政府管理的对策建议
  (1)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抓好异地扶贫和劳务输出工作,千方百计增加生态移民的收入
  (2)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3)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促进地区社会全面进步
  (4)加强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健全移民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
  (5)将生态移民纳入社区管理,使生态移民能享受到城镇化的完善服务和现代文明的成果
  (6)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建立完善以迁入地为主、迁出地协助的移民管理模式,实现“一站式”管理服务,切实解决生态移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7)构建维护玉树地区社会稳定的“网格”防线,做到预防为先,切断达赖集团伺机滋事的机会。

  七、参考文献

  1.xxxx讲话.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N].人民日报.2005.2.20
  2.关桂霞.三江源生态移民生存发展问题研究.攀登.2011.第六期
  3.绽小林,陶秉元.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与生态移民及社会发展困境问题研究——以青海藏区藏民族移民群体为主体的实证研究》,《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2006
  4.鲁顺元.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社会适应问题的调查与思考.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第05期
  5.王小梅,高丽文.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1期
  6.彼特•德鲁克.社会的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68)
  7.费孝通.论知识阶段—从社会结构看来中国之二[J].观察.第三卷第八期
  8.刘学敏,陈静.生态移民、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对西北地区城镇化的调查与思考.XXX研究.2002.(2)
  9.乌力更.试论生态移民工作中的民族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
  10.徐红罡.“生态移民”政策对缓解草原生态压力的有效性分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
  11.刘学敏.西北地区生态移民的效果和问题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2.(4)
  12.新吉乐图.中国环境政策报告—生态移民[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
  13.胡华征.生态移民的自愿与非自愿性研究—内蒙古阿拉善盟孪井滩调查.中央民族大学.2004
  14.丁元竹.社会管理观念创新问题研究..理论与现代化.2005.第04期
  15.许冬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J].理论前沿.2004.19
  16.张娟.对三江源区藏族生态移民适应困境的思考—以果洛州扎陵湖乡生态移民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期
  17.王小梅,高丽文.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18.沈茂英.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以四川藏区为例.西藏研究.2010.05期
  19.王恒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青海经济发展[J].青海研究报告.1998.2
  20.徐君.回顾与展望: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A].藏学学刊[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21.白玛措.生态人类学与西藏草地研究[J].中国藏学.2005.(4)
  22.乌日套吐格.内蒙古生态移民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3.王颖春.宋秀岩王玉虎答疑生态移民[N].中国经济导报.2009
  24.卢海.我省出台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困难群众生活补助发放管理办法[N].青海日报.2009

  八、写作计划

  (一)2012年6月上旬—7月上旬:查阅相关党和国家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研读国内外文献,在政策指导下为创新本土化的行政管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二)2012年7月上旬—9月下旬: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深入家庭和基层零距离接触,对玉树六县进行深入的基层调研,为论文定量定性分析和撰写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数据。
  (三)2012年09月下旬—11月上旬:分门别类的归纳和筛选资料,分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探寻差距形成的原因,从而本土化的创新玉树生态移民基层行政管理,完成论文初稿,并就初稿呈报导师指点迷津。
  (四)2012年11月中旬—下旬:将完善后的论文再次向导师请教,最终定稿。
  (五)2012年12月按照计划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1585.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1年4月27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