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教学对策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是奠定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阶段,而小学中段对孩子而言是习作学习的起点,必须在这一阶段打牢基础。当前针对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整体上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中段学生习作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将针对小学中段习作学习中存在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应当感情真挚,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自然的独特感受及真切体验。可见“真”成为写作的一个关键要素,强调写作教学应当贴近真实的生活,让学生能够从真实感受出发,乐于表达和动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成为当前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的习作中会出现许多虚假的内容或者不真切的情况,小学生习作失真的问题较为严重,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使得小学生习作水平难以真正提高,而且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生感悟缺乏必要的帮助,不仅会影响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心灵、人生感受将产生重大影响,最终危害的是整个国民的民族教育和语文教育。
  立足于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教学理论,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全体和主动发展,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体验。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充分重视过程、体验及探究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实施体验式习作教学有助于改变沉闷的教学课堂环境,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状态,并且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堂活力。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教学理念与方式能够完美适用于任何课堂教学,习作教学中的失真问题对体验式教学仍然是较大的考验。应当正视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应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教学中的失真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体验式习作教学中失真问题的研究的,希望对这一困扰小学中段习作教育的问题有所裨益。

  1.2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当前小学中段体验式习作教学中失真问题及对小学生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生习作失真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提出针对小学生习作失真问题的具体教学策略,从而为消除小学生习作失真问题提供借鉴。研究将阐明小学中年段学生习作失真的真实情况,引起对小学中年段学生习作失真的重视,并剖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对于如何通过体验式习作教学改善小学中年段学生习作失真,最终使小学中年段学生习作归真进行探讨。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小学生习作失真的标准及判断原则进行理论解释,特别是确立小学生习作失真标准,这是本文研究的基础。本文将通过对各种文献、理论的归结和分析,准确界定小学生习作失真的判断标准及原则。

  1.3研究意义

  笔者在教学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前苏州的小学语文教学走向趋于正常,很多教师在不断地反思、实践、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的关注语文学习特点,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能给学生创造较为丰富的语文实践机会,通过安排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选择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1.3.1经过我们的教学实践调查,发现在本校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在某些应试考试的取向中,学校和家庭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使得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小学生不得不按部就班的、一成不变的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特别是在小学生的习作过程中,为了顺应习作流程,小学生必须按照一定的套路进行写作,使用死板的修辞,进行观点陈述。当代学生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失去了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时间,失去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间,因此在习作过程中也缺乏较为真实的案例与思想情感。此类现象将会阻止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展,面对如此“八股”式的习作教学,更应当引起我们注意、反思。
  1.3.2本研究以小学生习作失真问题和体验式教学作为研究内容,针对小学生失真以及缺乏真实客观的感情的习作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培育小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学习作风。通过对习作教育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做到求真务实的学习作风。改善小学生习作失真现象,带领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学风,真正的去认知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小学生树立一种真挚诚恳的习作态度,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客观的发现问题,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的行为意识,最终在习作上体验出自身价值。
  1.3.3通过对小学中段的学生体验式习作教学失真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帮助习作的教育者充分认识到小学生习作失真问题的严重性,探讨习作失真问题的起源,寻求如何让习作变得真挚,进而对小学生进行更优质的习作指导。
  通过在本地教学课堂上,分析《家乡一景》的实际习作案例等,寻找出适合小学生习作的方法与对策,希冀本文能够对校学生习作失真现象的改善或解决,提供借鉴和帮助。

  1.4文献综述

  从目前现有的文献综述中进行分析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学生中段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学改革、体验式习作的价值与意义、体验式习作的教学策略。针对解决小学生中段习作失真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与探讨,简要分析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内容如下:
  卢永璐(2014)在提出习作教学应当呈现人文合一的价值取向,这是习作教学的真谛。黄松海提出当前的习作存在失真性的问题将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大的危害,对学生自身纯洁的心灵造成污染,容易欺骗和误导学生认识问题。梁彩霞(2013)提出,习作教学应当以人文合一作为基础价值观,确立习作和做人的内在统一理念,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这也是习作教学最重要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生活,根据叶圣陶先生的观点,只有当生活是充实的,才能形成充实的文字。将本国母语作为习作教育的重点,其他国家母语习作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为学生提供本国的文化要素,例如:威廉韦斯特(2009)提出,应当向学生介绍本国文化,并进而介绍世界文化。母语课程应当向学生强调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并对资料的可信度进行分析,学生必须对自己所写所谈负责,这些都体现出习作的道德价值与认识价值。
  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作文教学必须强调求真。该标准强调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让学生学会说真话和实话,不讲空话和套话。课程标准进一步规定,写作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容易动笔,并对自身经历进行表达。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写作都应当采用丰富、真实的材料,重视写作材料的搜集与运用。对小学中段学生也提出要求,必须写自己想说的话、想象的事物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并准确表达自己对新鲜事物的印象和感受。除此之外,还应当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能够描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做到感情真挚,表达对社会、自然的真切体验。根据新课标的规定,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标实施的另一个重要要求,教材、课外辅导资料以及辅助设施都属于非常重要的习作课程教学资源。
  教育是民族的希望与寄托,民族文学与语言是民族得以延续的传承,这一切都根植于学生时代的习作训练。对于此种现象,我国针对社会变革、时代变迁,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措施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进一步为培养小学运用真挚诚恳的语言能力驾驭习作训练,并为此奠定牢固的基础。当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中段的习作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小学生中段习作失真问题的研究。我国已经迈入了快餐式社会,人们不断寻找捷径,甚至很多教学指导老师也在语文习作教学上进行投机取巧:教会小学生一定数量的修辞方式,以及习作的套用格式,便以为这样的习作成绩会高高在上。按照传统的“八股式”习作格式,将会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多样化发展与创新性发展,导致很多乏之无味的文章出现,小学生习作习惯变得中规中矩起来,也逐渐失去了习作兴趣。许多国家在其母语课程标准中,都会强调语言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一种个人化的学习。Yvteet Lewis(2010)提出在不同场景的实践中都能展开语言学习,而习作教学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场景。习作教学一般包括写作动机、写作素材及如何写作三个层面,在各个过程中都应当重视学生的自我表达。当前对小学生习作失真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失真现象、原因及解决方案等方面。我国大部分学生在习作中,失去了真实的感受,却学会了虚假的描述,这将严重影响着小学生日后的人格发展。习作教学的边缘化发展、应试作文与模式作文、考试作文、一直引导着我国小学生的习作发展方向。杨红艳(2010)提出“真实性与可信度”,是引起习作失真的重要问题。现阶段,大多数学生为了考试与成绩,将按部就班的、所谓的写作秘籍运用于习作中,却忽视了自身的真实想法与习作感受。根据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何一写作文就失真》的文章称:有一种声音,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我们一边教育孩子从小要诚实、不说谎,一边又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各种写作方式、样板示范的引导,让孩子的写作成了“最稚嫩的八股文”[2]。在当代小学生的作文中,不难发现很多内容与细节都是千篇一律的,这并非孩子童年的天真想象一致,而是“八股文”式的模仿。对于习作中的失真现象,已经成为了小学生提笔写作的基本条件反射,这样循规蹈矩的遵守“八股文”逻辑,难免会让人觉得担忧。
  第二,新形式下,教学体制的改革。针对我国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工作在全国不断地实施和完善。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大量的缺点和弊端,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发展与学习。通过吸取、学习先进国家的教学经验,以及自身的语文教学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针对我国小学习作教学素材中的理论指导体系,加强对小学生的习作教学引导,形成系统化的研究,反思在教学素材中的某些失真理论指导,进行完善革新。这标志着新的教学改革的兴起,这也引起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思考分析与研究。
  新型的语文教学改革区别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机制。新型语文教学改革注重“新”,突出强调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注重小学阶段的语言和文字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与习作知识培养。通过强调情景式体验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的学习习作。引导学生在新教学体验中,尽情抒发内在产生的文学渴望与文字表达冲动。新型教学方式将传统的语文教学逻辑与教学顺序、常规打破,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核心,主张推陈出新的完善习作逻辑思维。传统的教学是遵循由高至低、由简入繁的学科思路和逻辑体系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虽然遵循事物的普遍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正因为这种普遍性的知识传播,忽略了小学生自身的个性发挥与张扬,使得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在这个崇尚个性与自由的社会中,应当摒弃此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也急需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弥补,正确的培养小学生的习作指导与教学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对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研究较多,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当前习作失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也为本文研究习作失真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但是还有许多问题仍有待深入分析,必须对习作失真的原因及判断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失真的主要内容、失真的内涵、标准及理论基础等;还必须就小学习作失真问题提出较为完善的消除对策,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相对零散,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本文研究将从宽泛的对策研究出发,寻找能够解决小学习作失真问题的对策,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4.2体验式习作的价值与意义
  学生习作失真现象与现行的习作指导机制密切相关。随着教学改革在小学阶段的推广与发展,代表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习作将成为习作的主要模式,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实际习作水平与能力,加强小学生习作教学理念研究。倪文锦(2012)提出,习作教学应当倡导生活本源观,对于缺乏生活趣味及人性美感的应试作文应当逐步摒弃,还原小学生习作的真实性。习作应当回归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为本源,逐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教师必须在习作教学中正确指导,处理好生活与学习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割裂两者的关系,寻找一个最佳的契合点。
  第一,培养学生个性的习作教学研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美国一直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别是“创作”成为习作的一个重要项目。创作来源于生活,这是一句名言也适用于当代学生和作家。现阶段的小学生,课外时间都被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补习班作业等占用,失去了亲身体验、实践、感知社会的时间与机会。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与生动性是小学生获取社会知识的最佳途径,这也是小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之源。缺乏兴趣成为当前小学生厌倦写作,应付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在缺乏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写作,则习作结果容易体现出内容或情感失真。作为学生写作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兴趣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通过愿望、动机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如果对写作存在某种需求,则会逐步演变为动机和兴趣,学生写作的动机是推动他们主动写作的直接动力,动机强弱将直接决定写作是否真实。小学中段的写作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并通过一定的诱因来激发学生的动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写作动机既需要通过外部条件激发,也需要从内在因素加以转化。必须激发小学中段学生的书面语言动机,让他们了解书写的重要性和意义。强调习作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进行实践性习作活动训练,必须在“实践”二字上加大力度。“实践”既要有设身处地的领悟,还要有真实的心理感受,并且有实行实践的切身体会,“实践”不仅仅重视主体与客体的一致性动态建构,更加注重主体的心理结构。
  第二,进行实践性的习作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当前西方国家对实践性教学更加重视,强调习作学习必须与不同领域的知识,特别是与学生的自身经验相结合。美国有学者提出美国并不要求学生能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进行实地调研,给予学生更加充足的思考时间。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就点明了只有有效展开交流,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1.4.3体验式习作的教学策略
  语文习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能力。体验式习作教学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启发引导学生充分的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乐趣,教会学生用文字性的表达形式记录对生活的感知与理解,进一步的提高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并充分展示小学生的与众不同的习作特点。小学生习作是一项复杂的心理过程:主要涉及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情感等,多种心理活动。所以,习作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教学过程中可以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读书所获得的人文精神。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并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陈述己见,交流自己感受到的作品真谛。在讨论会中,教师应当尽可能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实现共鸣,从而深化学生对人文精神的领悟,也是一个验证人文精神内化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掺杂部分生活素材、实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生活,通过多种方式搜集生活中的习作素材。年轻教师可以突破封闭式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参与到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并累计丰富多彩的素材。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积极参与到习作教学中。学会质疑是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对教师所教的全盘接受,则意味着教学的失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学生存在疑问而不能大胆质疑,则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较大的遏制。教师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培养,特别是对于社会问题、民族文化、历史等方面问题,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封闭式、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解除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质疑所学,才能真正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加强习作引导,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布置读后感作业。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读物,必须具备思想性与人文性,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不仅是一项诵读的过程,也能让学生从阅读中得到思想的升华,读后感笔记可以将学生的阅读成果与习作相联系。教师应当密切注意小学生的读后感笔记中的出发点、学生的关注点,并通过积极向上的引导,增强学生的自我人文思想意识,提高阅读水平与思辨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安排学生将所背的名言警句与即兴发挥内容不不足进行笔记整理,要求学生对课前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以“哪句名言你觉得最激励自己?”“你对哪位同学的讲话内容印象最为深刻?”“你认为自己在即兴发挥过程中,有哪些不足?”等问题来引发小学生进行周记写作,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所感所想,人和事进行记录,促使学生养成格言整理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质的飞跃。通过教师习作教学策略的转变,不仅取得了良好的习作教育成果,也促进了学生语言技能与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师在习作课堂中,应当鼓励学生一气呵成完成作文,在课堂中尽可能不要对学生习作的细节问题进行要求,重点在于文章整体构思。在习作完成之后可以对个别问题,如语句生动、通顺等进行调整,从而避免对学生自主创作产生干扰。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其角色是学生的引领者,而不是学生思路的主导者,作用在于补充学生的不足,而不是代替学生进行构思。由于小学中段学生在面对习作任务的时候,存在一定的不自信,并且容易模仿他人的作文,甚至从一开始就刻意模仿范文,写作内容的确定、语言表达等方面都缺乏自己的东西,还有部分学生受制于自身能力,在模仿范文的过程中无法对习作基本要求加以把握,从而出现文章全部照抄、结构混乱等情况。因此教师对小学中段学生,应当尽可能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的经验、故事,独立构思和表达,充分尊重学生内心感受,提倡心里想什么,下笔写什么。在长期影响下,学生就能够逐步建立自信,并且形成独立审题和思考的能力,也能够基于自身经验,写出身边真实的事件。
  在习作课堂上,进行人文思想的渗透。习作教学可以更加具有创新性与创造性,习作范围可以更加广泛。习作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人文思想成功的渗透进语文习作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以“如何解决困难”为主题,引导学生迅速思考,撰写文章,师生对习作作品进行共同点评,深化习作的主题思想。加强小学生的思想指引,提升小学生解决困难,面对挫折的信心与勇气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习作题目定的较为广泛,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展开思考。习作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课前时间、阅读课、习作练习等多种形式,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习作水平的同时实现习作教学目标与人文思想贯彻的双重收获。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增加学生的习作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写作: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埃里克森的著名的社会化八阶段中,将小学生的社会化特征总的概述为:自卑感与勤奋。在小学阶段的儿童好奇心与探索冒险心理使他们变得异常勤奋与刻苦,在接触新鲜事物使会感到十分有趣,对于新闻、童话、动画等总会情不自禁的表达出丰富的语言描述。但事实上,很多小学生在面临习作时,却变得“哑口无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小学生把习作与说话当成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平日里的“滔滔不绝”起始位小学生的习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与表达内容,只不过小学缺乏正确运用这下丰富素材的方法。此时,习作教师应当予以正确、积极地引导,将小学生的心里构思与表达内容通过笔写的形式表达出来,充分表达欲望。有部分教师在小学生内心充满这种表达欲望时,给学生沉重的打击,面对文字表达,纵然内心有诸多的表达欲望与表达内容,使小学生不敢表达、不愿意分享内心的真实想法与乐趣,从而造成了对习作的恐惧心理,在写作时容易陷入有激情却不会写、不敢写,有内容却无法表达的尴尬困境。
  (2)设定良好的写作情绪
  美国的小学生习作指导理论中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瞥》张良田),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美国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写作实验方案“为学习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特点》张孔义)把写作作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工具[6]。该习作指导教学理论中认为,习作不仅仅是一种习作课上的练习,还是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方式。(《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思想》方明生《外国教育资料》1996)日本语文学界的村山俊太郎,是“生活作文”的重要思想代表人物,提出了调查习作的重要概念:作文不仅在于观察,还应当以社会为主要对象[7]。儿童的生活作文必须使得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社会现象、从而注重观察、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等方法,主要包括:生活调查、自然观察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现实社会与农村的关系进行调查,并从调查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巧。日本的野村芳兵卫则从教学课程的角度进行探讨,将生活作文的方法与思想进行整合与扩展,通过生活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反思、自己掌控并产生习作的乐趣。
  随着小学生进入小学中段阶段,年龄的不断增长,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同一种主题、同一事物,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经历不同,兴趣与想法、切入点也会五花八门。对于多元化的性趣培养应当积极倡导,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集体型、内倾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大部分小学生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却进行束缚限制。作为规范性的作文,相应的表达方式应当有具体行文要求与主题要求,不可以肆意发挥,这就需要对小学生的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进行正确、积极、有效的引导,将其可贵的想法规范在主题的要求范围内,从而各具特色。
  (3)创造习作情境
  通过电脑、录像、电脑等现代化等教学手段进行情景设置,也可通过课堂上的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学生感到愉悦,根据事物情景的描述唤起真实热情的实际感受,从而创立情境。在进行情景设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情景的设立,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激情。习作教师所设置的情境,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心往神驰,将情境表达于笔端,使习作成为一种快乐的表达。
  第二,情景的设立应当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小学生处于爱幻想、爱探索的阶段,教师所创立的情境,应当紧密的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情境的设立,勾起小学生的生活记忆,便于小学生整理素材,使学生充分享受情感的表达、乐于表达。
  第三,情境的创设要切实可行。教师在设立情境时,既要考虑学生主体,也要考虑客观性因素,以及习作的空间和时间、现实条件。
  第四,情景的设置必须与思维方式、想象紧密联系。习作本身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习作离不开想象。教师在进行情境设置时,应当用语言将某种景象、某种情形表达出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创造使学生感到栩栩如生的境地,并将自身变成该情境下的某个角色,从而塑造描绘人物,这样的情境设立对于学生来说是敏锐的、积极正确的。
  总而言之,小学生进行习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长期教育工程,教育者必须从小学生的心理想法出发,营造一种利于习作的氛围,从多个角度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词汇组织应用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还要求教育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研究与探索。
  根据习作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在进行习作教学开始时通过设立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交流沟通、信息互换等多种方式,激活小学生的原有素材,指导老师应当规范研究范围,激发小学生的研究动机,选出同学们感兴趣的习作题目,并进行有能力的研究与探讨活动。通过活动解决问题、探讨并进行实践与体验、从而获取素材。引导小学生积极自主的进行资料查阅、实地考察、访问研究、调查与实际动手操作、进行记录与比较、思考与分析、想象与交流探讨,根据所指定的具体目标与计划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对比,并总结资料,养成实践探讨与记录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的文字、想象、组织等多种能力,还可以将所获取的知识与经验、心得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总结,形成丰富真实的书面素材。同时设立学习小组,每位同学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心得,分享与展示,主要流程如下:研究体会或心得报告的张贴(在班内的醒目位置)、特定时间的宣读与交流、在校园刊物上发表优秀的学生或者小组和班内的与研究体会与心得报告的专题作文。老师也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指导方式,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大致步骤如下:
  第一,指导小学生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提升学习效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习作探讨活动,结合小学成员的合作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组内成员的个人观察、资料查阅、具体操作、思考研究等以笔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进行积极的讨论,围绕共同的习作专题进行交流探讨,在研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会获得很多的收获,不仅仅包括知识的丰收,还收获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了习作兴趣。
  第二。教师按时对学生的习作笔记,进行“随机性检查、点评”,针对每位同学不同的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指导,这样一来,学生的习作笔记也成为了教师的指导依据。
  第三,教师对学生在“研究性习作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的采取“习作个性化指导”与“专业的习作技能训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点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研究性习作学习活动”的举行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习作笔记,进行分析与点评,与学生交换意见,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在具体的习作活动中忽略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发现并记录。(2)针对学生笔记中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将眼光多元化,思维多样化。对于学生对习作问题进行单一的记录、数据案例单一分析等问题,指导教师应当辅助学生进行问题研究、如何辩证的分析、操作态度、情感分析等。(3)学生进行习作笔记加工时,教师针对具体事例、语句进行分析并指导。
  第四,选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重视评价过程,让每一位同学都产生成就感。(1)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学生习作作品的评价者主要有:学生个人、教师、学生小组成员、家长、研究性的相关社区或者部门等。(2)评价内容应当注重灵活性与丰富性。评价者在进行习作评价过程中,内容应当涉及以下几方面:秉承着参与研究性习作活动的正式态度;掌握基本的研究习作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参与研究性作文活动,并获得体验心得;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发展情况。(3)注重评价方法与手段的多样性。教师的评价应当与学生自我习作评价、学习小组成员互评相结合,针对小组的互评与学生自评情况进行记录,采用书面材料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进行记录评价,并在班内展示。
  作家魏占峰在《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中指出:在进行作文时“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4]。并在江苏、上海、浙江、辽宁、山东等地进行研究性的课程开发与研究,从知识理论到实践都获取的丰富的成功经验。我国的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论语文教学》中提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提出了习作的两个重要前提:一是有所积蓄,打算发表;二是交际环境的需要。其实,书面的表达交流是进行习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实验的重要思路主要在基础的习作教学之初,主要在于安排学生的兴趣写作,指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实现“小学生研究性习作学习”。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应当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观察生活、探究生活、从而研究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所感触并积累素材进行习作,产生习作欲望,善于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

  2.概念界定

  2.1习作失真内涵界定及诠释

  习作失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概念,在开始后文研究之前,必须充分揭示这一概念的内涵与特征。“真”意味着“诚实”、“真实”、“真诚”等含义,《庄子》中对“真”进行阐释,真指的是精诚之至,也就是感情,真者,精诚之至。如果不精诚,则无法感人。真是一种内在的意蕴,体现出自然的情感。因此“真”是个体自然而然地不受任何世俗约束、尽情表达的状态,这是一种真情的表达。我国古代圣人对真的理解至今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精诚、真诚及真实,就是真的内涵,体现着主体心灵对万物的诚挚心理。
  失真是相对于“真”的一种状态,根据我国《现代汉语词典》的界定,失真指的是与原来存在出入,包括语言文字内容、形象、声音等方面。在本研究中,习作失真指的是违背了真实性、失去本意或本来面貌来进行写作,写作内容与本真不一样。在习作过程中,小学生丧失了精诚、诚实和真诚的心理,无法真实的写作。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小学生应当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不断丰富自己的见闻,能够进行简单的纪实写作与想象写作,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界定,纪实作文与想象作文是两种重要的作文类型,纪实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小学生必须真实记录其周围发生的事件,并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进行记录,根本特征就是生活事件的真实性。纪事作为是一种重要的作文类型,是对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可以简单地看出,真实是纪事作文的核心精神,而真实可以具体分为四层意思:第一,素材真实。作文应当充分体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选取生活中的真事事件进行写作;第二,情感真实,学生应当表述自己的真事体验,特别是对自己生活的认识与情感体验,应当真事表达;第三,艺术真实。语言是具有色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主体在真实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的过程中,可能通过审美的方式加以组合。艺术真事并不是对真实的违背,而是一种允许的加工过程,允许一定的情感参与其中,掺杂着丰富的审美情感与理性思考。但是艺术真事同样要给读者真实的感受,也就是对生活进行必要的补充、加工和改造,但最终应当给人一种真实的印象;第四,过程真实。要求学生写作过程是真实的,凝聚着学生的身心付出,而不是通过抄袭、套作等方式来写作,必须形成货真价实的作文。

  2.2体验式习作教学

  本文以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观念,主要体现的是人的一种主体精神价值,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关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与教师的心灵互动。体验式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精神应当充分体验,本质是素质教育理念在习作教学领域中的充分反映。
  体验式习作教学的精髓在于“体验中发展”,对小学生习作而言,体验应当从外界转化为文字,体验就是一种媒介。通过学生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思维、治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只有通过充分的体验才能促使学生主体发展。也只有通过体验学生的习作教学才能创造更多的情境与机会。体验也是习作教学中“求真”、“求诚”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才能言之有物,充分表情达意,而不是闭门造车、搪塞应付,将习作转变成一种人生体验的途径,也能够促使学生写出洋溢真情的、充满美感的作文。
  体验式教学中“体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通过实践,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体验”指的是主体,依据经验运用直截的方式,并通过感悟来了解外界事物和客体,所感受到的心灵反应。体验式教学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用亲身的经历去感知、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基础的,并遵从它的基本理念,即学习是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该模式的操作流程为:情境设置–主体体验–评价体验–迁移体验[8]。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通过创造或者重复实际经历过的机会与情境,再现或重现,进一步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生经历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并构建知识、尊重生命、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观与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主要以人的发展眼光为依据,关怀生命、尊重生命、拓展生命、进一步提升自己,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体验式教学关心的不仅仅是人经过教学而获取的知识的多少、认识的事物多少,主要在于人的生命意义是否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而得到进一步彰显与拓展。
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教学对策研究
  体验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亲历阶段。个体通过亲身经历某件事或者某段情景的阶段。
  (2)形成阶段。个体对亲历过程进行概括和表达,形成观念或概念的阶段。
  (3)检验阶段。个体在新的情境中检验前期形成的观念或概念阶段。
  (4)反思阶段。反思已经形成的观念或概念,产生的新知识、新经验,不断循环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和培训形式,最早源自于库尔特汗恩的外展培训训练学校(Outward Bound)。通过野外训练,使得参加者提高人际能力和生存能力。从而改善心理素质和人格。从20世界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体验式教学迅速发展,尤其是体验式培训,在员工素质方面显着独特的优势,各类体验式培训公司和机构也迅速发展,体验式教育也在学校得到推广。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以及未成年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进行设定相关情景,让小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得到感悟,通过体验与反思形成个人的思想品质与意识。小学生在各类的体验式教学中,进一步修正自我,从日常行为中规范自我,去构建社会与时代所赋予他们的情怀与民族精神、集体意识。

  3.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现象的调查及归因分析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知,当前A小学中段学生存在一定的习作失真问题,对习作教学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对习作失真及习作体验式教习有更深一步的、全面的了解,笔者根据前文案例分析的结果,针对当前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的各方面问题,设计访谈问卷,并在现实条件的支撑下,对A小学三年级Z班和S班两个班级的学生实施访谈调查,对他们习作失真现象及原因进行归纳和总结。Z班和S班两个班级的学生工61名,人数分别为30和31人,两个班级在上述案例调查过程中,体现出相似的习作失真问题。

  3.1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现象调查

  3.1.1调查准备、设计及实施情况
  通过上述案例研究可知,当前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在内容、情感方面存在失真,并且语言运用不够生动,整体上缺乏创新。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访谈调查进行相应的准备和设计,具体如下:
  第一,访谈调查的目的。针对上文案例分析结果,访谈目的是针对当前A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问题,获取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学生关于习作失真的感想。由于研究条件受限,因此本研究局限于A小学的中段学生展开,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问题展开调查研究,这是真正发现问题的关键途径,也是消除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的重要机制。访谈调查主要涉及小学生习作失真的现象、问题;小学生习作失真的根本原因,包括社会因素、教育体制因素、家长因素、教师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既需要分析教师平时的习作教学指导,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
  第二,访谈调查内容设计。访谈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对A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情况、原因等方面的调查。对该小学习作失真的调查,根据前文案例分析提出的内容失真、情感失真等标准进行判断,结合工作实际对部分具体项目进行细化,具体包括习作失真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学生感受的影响,存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教育机制、教师习作教学、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因此必须从这些因素出发设计访谈调查内容。
  “真实”可以说是作文的内核,表达人情、亲情和友情都需要真切,否则无法吸引读者。作为一种审美价值和心理情感,真实情感与学生的人格、道德、审美以及智慧等方面有关,而习作真实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真实性,包括写作内容的真实、态度真实、情感真实等方面。对小学生习作而言,真实性至关重要,只有具备真实品格的作文,才能使人产生认同感与信任感,才能吸引更多读者,使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习作如果都是虚假的言辞,言不由衷的抒情,胡编乱造的情节,则容易让人味同爵蜡。古今中外的文学观点中对习作的真实性都提出一定的要求,本文将对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古今中外的文学观点进行阐述。
  习作失真调查维度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习作教学应当以真实作为基本要求,而尽量避免习作失真现象。为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习作失真问题,必须对习作失真的判断标准进行详细界定。根据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小学生习作可以分为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习作的失真问题主要体现在纪实作文中。在纪实作文中,一般要求素材的真实性和情感表达的真实性,所写的内容必须贴近生活实际,表达的情感必须发自内心。不能通过虚构或想象来描绘纪实作文,无论是情感表达的虚假或素材运用的虚假,都归属于失真习作的范畴。纪实作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及再现能力而设计的,这些能力都是小学中段所必备的,如果学生无法记述自己亲历的事情,表达的不是自己所想,则失去了习作的意义,也违背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习作失真的判断标准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情感失真。在习作过程中体现为矫情、假情,缺乏真诚、真挚的情感。如果缺乏真实情感因素,则表达过程中将会显得矫揉造作,苍白无力,也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无法打动读者。
  素材失真。习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写作材料缺乏真实性,相关人、事、物都是胡编乱造、无中生有的,这种刻意编造事实,虚构情节的行为使得素材缺乏基本的真实性,也无法体现写作的时代感,学生并不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虚假的素材将导致写作的程式化,缺乏学生个性的体现。
  语言失真。通过抄袭或套用的形式,往往就是一些苍白和东拼西凑的语言,学生难以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语言。习作的情感失真和语言失真是紧密联系的,如果学生不是发自内心地写作,则无法体现真实情感,在写作过程中更多的是套用他人的语言,移植他人的情感和立意。并且由于小学中段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稍,语言功底不足等问题,对自己的想法缺乏表达能力,并且也懒于组织语言,更多的是东拼西凑,借用空话来写作。在这种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语言失真,导致语言能力下降,逐步丧失语言创新的个性与能力。
  立意失真。小学生写作立意失真经常出现,刻意拔高或者偏离实际屡见不鲜。有的学生会牵强附会,并在习作中安插一些不适当的主题,旨在凸显立意的高远和深度,但效果适得其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习作立意并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习作评价中是要求立意的深刻性的。在立意深刻的指导与要求下,许多学生为了获得高分数而绞尽脑汁,并极力向所谓的社会主流价值生硬靠拢,套用一些虚假或空大的立意。立意失真的成分在当前小学生习作中较为常见,也成为失真现象的一个重要体现。
  第三,调查对象选取。以A中学三年级中段Z班和S班61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笔者对这两个班级的习作教学情况较为了解,能够便利的进行调查和材料搜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真实性。根据全面、有效的基本原则,将随机抽样进行访谈调查。此次访谈对象共40人次,选取38名学生,2名教师,主要以学生为主,少量教师为辅。通过访谈能够进一步了解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的相关问题,每次访谈约为半个小时,并根据访谈提纲进行访谈,记录相关谈话要点,然后进行整理和归纳。访谈的核心内容见附录一。
  3.1.2小学生习作失真情况的访谈调查及结果分析
  基于前文的失真标准,本部分访谈调查对小学生习作失真展开细致的分析,同时对小学生习作失真的危害、感受等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通过习作失真访谈的调查研究发现如下基本情况:
  第一,大部分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存在失真问题。在访谈的三十八名学生中,表示自己在习作中偶尔写假话的人数较多,占访谈人数的76%,还有15%左右的学生表示经常在习作中写假话。而只有9%左右的访谈对象表示自己没有写过假话。可以看出,当前写假话在中段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而没有写假话的学生占比较小。通过访谈进一步发现,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厌恶的情绪,有接近一半访谈对象表示对写作无所谓。例如与某学生的访谈过程中,该学生表示:“写作一半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其实和平时的作业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难度更大一些。”有接近三成左右的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厌烦写作。(小学生习作失真情况的数据调查分析表见表1)
  表1小学生习作失真情况的数据调查分析
  第二,大部分学生习作失真的动机在于功利性目的。访谈中“你写不真实的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许多学生认为写不真实的内容是为了能够写得更好,获得更好的评价或分数。例如某学生访谈回答:“写作过程中经常学他人的写作内容,这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还有其他学生往往为了应付家长及教师的检查而写不真实的内容,从整体上分析,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获得教师与家长的好评是学生写作内容不真实的一个重要原因。访谈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不表达自己的真事感受,而去抄袭别人作文中的感想?”有的学生表示:“有时候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感受,害怕自己的想法没有办法获得老师的认同,并且其他同学可能也不会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访谈调查可以发现,许多学生为了获得良好的成绩、教师的赞同、应付家长的检查等原因,而选择不真实的写作内容。
  第三,A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体现为多个方面。对两个班级习作失真问题体现为哪些方面展开访谈调查,具体反馈体现为:较多的学生习作失真体现为素材失真,而情感失真的和语言失真的学生次之。前文调查可知,当前写作中不存在失真的学生较少,在于老师的访谈中发现,两名语文教师在调查中都会提到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存在主人公、故事、描述等方面的雷同。其中一名老师提到:“不少学生在生活知识方面的累积存在严重的匮乏,无法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正确的描述,更多的是通过模仿范文或随意编选人物与事件来完成作文。”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发现,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平时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某同学表示;“写作过程中一般不清楚和不知道应当使用什么语言进行写作,写作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可以发现,由于缺乏写作技巧、缺乏生活知识累积等原因使得学生在素材方面容易出现失真的情况。写作其实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如果学生不具备丰富的信息储备,则无法顺畅地完成创作。
  第四,对习作失真危害性的认识调查。学生对习作失真的看法与认识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访谈中设计问题“你觉得写作内容失实对你有什么危害吗?”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习作失真的危害性,例如某学生表示:“写作内容不真实其实就是在撒谎,这不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老师对习作失真的危害性有着更加清楚的认知,他们普遍认为习作失真不仅是一种诚实品格的丧失,而且容易损害学生的独立思考、写作能力。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习作失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在写作过程中参照优秀的作文,甚至抄袭他人的作文,能够获得高分就行,并不认为这种行为会产生什么不良的后果。有的学生表示:“平时父母都会要求我们背诵一些优秀的作文,在考试中碰到合适的题目,就可以全篇套用,这样能够取得更高的分数,提高语文成绩。”可见,为了提高成绩,不少学生采用错误的习作学习方式,通过背诵模板的方式来写作,这种方式可能在短期内提升作文成绩,但是对学生长期的写作能力提高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第五,在与两名语文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都能够意识到现行习作教学存在的不足,并且希望通过合理的手段来改变现状。两名语文教师都表示当前采用体验式习作教学方式,但是所实现的效果极为有限,并且两名教师都同时担任班主任的职务,因此在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备课和班级管理的同时,缺乏足够的时间来思索习作教学的具体方案。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容易出现命题随机化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而没有重视题目的生活化与趣味性。
  当前A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讲教案中及作文选中的范文作为讲解的重点,这样许多学生无形中对范文形成一种盲目的崇拜,并且刻意模仿范文的框架及经典语句,这样不断模仿的结果就是学生逐渐失去自己思考的能力,也失去自己观察生活的动力,习作失真的现象也将日趋严重。
  3.1.3小学生习作失真的问题和讨论
  通过上述访谈分析可知,得出一定的结论,当前小学中段习作失真严重,失真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问题现象较为普遍。通过访谈调查部分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承认自己曾经有过在写作过程中失真的情况,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中段学生处于写作学习的开端,他们大量存在失真的问题,这对于今后的写作训练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过调查发现,素材失真、语言失真及情感失真等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素材失真成为中段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许多学生承认自己套用他人的作文内容,没有通过自己的观察或感想来进行写作。许多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开始查找各种作文选,然后找到最合适的作文进行套用,实在没有可以套用的作文,就胡编乱造。可见,当前小学生习作失真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第二,习作失真对小学生习作的危害性。通过访谈发现,习作失真存在较大的危害,特别是对习作训练及小学生人格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首先,失真现象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写作兴趣。失真的习作就是一种缺乏自我表达和真情流露的写作,按照既定的模式、根据范文标准进行写作成为许多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但是习作,特别是纪实习作的根本要求就是让小学生将自己所见所闻通过文字加以表达,这应当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对当前众多小学生而言,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并且需要被迫生搬硬套,说假话,xxxx事,无疑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反感,因此调查中也发现许多学生表示不喜欢写作。在这样的情绪和教学模式下,是不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相反会使得学生丧失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也失去对写作的兴趣。失真现象正在逐步让小学生失去语言的创造力和个性,让刚接触写作的学生存在较大的畏难情绪,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内容都产生和厌恶。
  第三,习作失真对学生人格的危害。在习作中进行胡编乱造或矫揉造作,使用模板或空话、套话,学生长期以往就会形成不对自己的文字负责的态度,到最后学生往往会忽视习作失真的危害性,并且认为只要能够获得较高的分数,写不真实的内容、表达不真挚的情感、照抄他人的文字都是可取的,这种情况容易阻碍学生人格的良好发展。由于整个社会崇尚高分取材,学校教育推崇程式化和标准化,习作教学也尽可能采用标准的形式与规范,因此学生写作采用耳熟能详、约定俗成的套话,不会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个性和真实想法,使得习作千篇一律。这种习作训练会抑制学生的人格与个性,长期以往将导致学生人格上的缺陷。

  3.2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现象归因分析

  通过上述访谈调查与分析可知,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并不仅仅是习作教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包括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体制、教师、家长及学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习作失真问题日趋严重。本节将对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现象的根本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为后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奠定基础。
  3.2.1社会应试教育对小学生影响较深
  社会因素是导致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的重要因素,具体体现为:当前小学生习作失真的动机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获得好评。许多访谈对象表示习作中没有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组织自己的语言,更多的是为了考试或其他功利性目的。可以发现,当前小学习作失真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功利化,特别是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虽然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取消了小升初的考试,但是收到中高考的影响,许多小学并没有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是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较深。应试教育体现出较强的功利性,教育被僵化为以考试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当前许多地区的小学习作教学,无论是理念上或教学内容、方法上都与应试教育密切相关,许多教师在教育体制与家长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下,只能以分数为重,为了应付考试只能牺牲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一味锻炼写作技巧,而不是深入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为获取高分而应付写作的心态,习作也成为一种获取分数的手段,而不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途径,习作也因此失去吸引力和趣味性,学生只能将其当做一种任务,并寻求最简便的方式来完成。
  3.2.2教师教学方式严重影响小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养成
  教师因素对习作失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根由。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习作教学目标错位。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掌握汉语语言的能力,并且能够根据自己所看、所思来记录生活,表现生活,抒发真实的情感。但是在访谈过程中发现,两名教师对习作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错位。其中一名教师表示:“习作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潜在的文学创作能力,而文学创造需要想象力和虚构情节的能力….”通过访谈可知,改名教师对小学记事作文与文学创作的界限并没有深刻的理解,文学创作允许一定的虚构,但是小学生记事作文中是不需要也不允许虚假的成分的。许多小学中段学生对虚构的文学作品及描写真实生活的作文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如果教师也允许小学生虚构情节,则容易导致习作失真。许多学生会理解为允许他们胡编乱造、弄虚作假,对处于人生、学习初期阶段的学生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影响。
  第二,教师习作教学方法不合理。在应试教育机制下,小学教师的习作教学理念和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强调写作训练的目的性、形式上的技巧性,对小学生的习作思维与习惯产生较大的限制,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情感抒发,使得习作中经常出现失真的现象。首先,习作命题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在当前的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由教师出题,提供写作范围的方式较为常见,学生自主命题和习作的情况较少。在各种命题分析,存在题目时代感不强、与学生实际生活、内心世界脱节的情况,许多题目较为老套,例如我的老师、最难忘的一件事等,这些题目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的社会形势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题目令学生感到厌烦,缺乏兴趣,自然会采用应付的措施来逃避写作;其次,“先导后写”的模式存在局限性。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先写后导理念,一般是要求让学生先进行写作,然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指导。但是在当前,许多地区的小学教师仍然采用先导后写的方式,教学指导在前,而学生写作在后。中段学生刚接触习作教学,他们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如果将教师讲述的内容作为写作标准,则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是一种较大的侵蚀。许多教师采用“先导后写”的模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写作的目的和应当注意的问题,从而避免学生走弯路。但是从长远分析,先导后写使得许多学生产生心理定势,教师提供了各种框架,那么写作就成为填充框架的过程,而不是自我认知和感受的表达。最后,教学方法存在单一性。当前习作教学中还有不少教师停留于满堂灌的阶段,部分教师忽视了多媒体授课、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的运用,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却无法获得独自观察与思考的机会,最后只会生搬硬套。
  3.2.3家长对习作教育认知较浅
  家长因素也是影响学生习作失真的重要原因,由于许多家长对教育规律、人格培养的认知程度较浅,对习作及习作求真的重要性缺乏理解和认识。许多家长将习作视为语文考试的重点,将习作与分数相挂钩,因此会采取一些违背习作求真特性的方法,督促学生错误地学习写作。部分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但是却不允许学生多积累生活经验,多阅读课外书,因此学生在写作素材累积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容易引发素材失真和语言失真的问题。许多家长对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事物观察能力等方面缺乏重视,并且盲目要求学生背诵作文选或经典文章,使得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受限,在考试中或平时写作训练中,养成寻找模板或范文的习惯,长期以往缺乏主动思考与写作的动力,养成不良的写作习惯。
  3.2.4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生活体验
  除了上述四个因素之外,小学生习作失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学生自身,只有消除小学生习作实践中的失真现象,才能促进习作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一,小学生阅读量偏少,知识储备不足。从访谈中“你每天花多少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发现,当前访谈对象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普遍低于半个小时,超过一个小时以上的不足5名学生,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访谈对象课外阅读时间少于半个小时。
  第二,小学生的生活单调,缺乏生活体验。习作是人文性的,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习作教学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显示,热爱生活,能够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课业繁重、社会体验较少,学生活动线型化,局限于学校和家庭之间,与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基本上是隔绝的。大多数小学生极少参与到劳动、体验自然风情和社会活动,因此他们的生活情感体验不足,写作的时候只能编造或抄袭,导致作文失真严重。
  第三,小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当前大部分小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兴趣是最高的教师,一旦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则会将写作视为一种愉快的经历,而不是痛苦的任务。如果对写作产生兴趣,则学生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且热衷于探索,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写作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多提问、多积累素材,而如果这些过程在缺乏兴趣的状态下完成,必然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写作,笔端才能流露真情,反之则会产生畏难情绪,一味地在写作中讲假话、空话和套话。
  第四,小学生习作学习动机。当前考试、应付作业完成等成为小学生习作学习的主要动机,根据访谈对象的反馈,大多数学生以应付作业、考出好成绩作为习作学习的重点目标,在这种动机影响下,许多学生都无法将写作当做是一种自我提高,而是一种被动完成的任务,只要有简便的完成方法,就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探索和思考。
  第五,小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有限。当前小学生习作中惯于使用假话、空话及套话,这与他们的感受能力较弱、观察能力不强等有着较强的联系。当前小学中段学生还不擅长对生活中接触的东西进行描述,缺乏发掘生活中美的能力,只能可以寻找一些所谓的具有“意义”的事物进行描写,导致习作明显失真。

  4.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项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基础学科,中小学生的习作课堂也是产生人文思想的摇篮。习作,在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过程中有着不可顶替的位置,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弊端与功利性也逐渐凸显。在当今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却过于强调工具性,这也是我国中小学习作失真问题的导火索。作品缺乏真实性和感人色彩。由于大部分学生还是静坐于教师或家里进行写作,通过单调的作文理论指导以及其他范文形式来创作,而不是自己真正去体验家乡景物。并且部分习作中存在哗众取宠,胡编乱造的情况,让人产生厌恶的情绪。小学中段学生的语言生动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这是必然的情况,但是无法表达真实的内心情感,这对于年纪尚小的中段学生而言,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4.1实行小学生体验式教学对我国文学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习作的真实性对日后我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否客观真实的写作,从生活中积极探索发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简而言之,小学中段学生习作教学务必要求真,也就是要求学生写真事、说真话、做真人。立足于小学中段的体验式习作教学,必须将写作和做人相统一,以作文促进学生做真实的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无法用真实的的原料,而是采用不可验证的、浮游无着的语言,这种油滑、轻薄的态度正在我国小学中段习作中蔓延。
  一个小学生是否具备说真话的意识,不仅对其习作真实性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对其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做到:首先,转变习作教学理念,确立习作的情感教育。习作并不是一种技能的传授,而是一种情感与人格的培育。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习作才能成为一种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路径,才能帮助学生寻找到自我;教师应当强调写作中的独特个性,而不是追求规范化与程式化的习作结果。如果习作不具有独特个性,就不具备生命力。

  4.2通过体验式教学,消除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应试指向

  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语文习作教学情况不容客观,小学生习作教学质量的高低,严重制约着我国整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社会环境与人的行为是一致的,对于当前小学中段学生习作普遍失真的现象,有其背后的社会环境为支撑。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的产生离不开背后的社会因素,不仅包括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还包括当前文化土壤对小学生求真品格教育存在的不足。我们不仅要消除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应试指向,而且还进一步消除导致作文失真的社会基础与文化土壤。只有整个社会鼓励学生讲真话,并给予他们说真话的机会,他们才会在习作中认识到说真话的重要性。抑制学生习作失真现象,应当从宏观角度加以把握,从成人世界开始做起。只有社会进行反思和批判,特别是对于随处可见的xxxx与制假现象,应当予以改造。为小学生营造一个重诚信、讲真话的健康文明社会,这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诚实守信的基础与关键。

  4.3体验式教学影响我国习作教学质量的高低

  小学的整体氛围对中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写作习惯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学校的一个重要的精神体现正在于其学科风气,学生对外部环境较为敏感,因此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写作实践活动、课外探究活动等形式来进一步活跃校园的学习氛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研究热忱。在利用其它方法的同时,应当进一步拓展新的课程资源。当代的中小学教育应当重视受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这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所急需的。通过在习作课堂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多种可供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启发潜藏在学生深处的创造能力激发出来,得以发挥,从而将人文思想成功的渗透入中小学生的习作中去。将习作教学过程和陶冶学生情操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思想境界,使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更适合本校的国内外学习资料,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由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成为学习的一个关键手段,因此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发课程资源。在课外阅读范围选择上,许多学生集中于卡通、民间故事、童话等读物,还包括部分配合教材的辅导书。许多学生表示在选择课外读物的时候,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影响较大。某学生表示:“课外阅读主要以家长选择的内容为主,一般包括教材辅导书、优秀作文、订阅的报刊等。”并且绝大部分学生并不是自主阅读,而是被动阅读。无论从课外阅读的时间或质量分析,当前中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并不佳,无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的素材库,因此写作的过程中往往无内容可写,语言缺乏生动性。习作需要与生活观察和感悟想联系,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则一个学生是无法拥有充足的写作素材的,由于知识的贫乏及思路的狭窄,失真的现象很有可能出现。

  4.4体验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代的中小学教育应当重视受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这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所急需的。通过在习作课堂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多种可供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启发潜藏在学生深处的创造能力激发出来,得以发挥。应当将习作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策略进行改革,克服以往的习作指导中的,重知轻能的弊端,使习作训练回归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能够进行体验式习作发展,从而解决习作难的问题。通过此类方式,能促使小学生兴致勃勃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笔尖记录对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感悟与体会,进一步提升习作能力水平,从而实现习作训练的过程与小学生主体生命历程的交融共生,和谐统一。毋庸置疑,小学生的性格率真,想法天真,没有更多的社会性因素掺杂在内。
  语文体验式习作教学标准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将习作内容与评价标准进行改善。在讲求小学生习作题材新颖的前提下,注重小学生选材的角度引导,引导学生多方位的了解事物,省去繁琐的写作逻辑、写作术语,突出“真”这一特色,主张学生推陈出新,防止学生被虚伪的习作逻辑蒙蔽了天真的眼睛。习作教学承担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认识能力的重担,因此强调习作的真实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观察周边事物的能力,并且学生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周边的事务或人。通过纪实作文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形成独立写作的意识和能力。由于作文教学具有育人的功能,强调其真实性,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老实写作的习惯,对培养学生表里如一的特质具有重要意义。

  4.5体验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感知生活

  体验式教学具有亲历性和过程性,不可传授性,充满创造性与个性的过程。体验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认识生活中的事物,以自身经历去理解、感知、感悟、验证学习中的具体内容,这也是近几年学术界对于构建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新型模式。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空间过于限制,束缚了学生从多个视角去思考问题。例如,学校习作教学以“三段论”的写法为主,然后教给学生经典文章、语句,甚至出现让学生考试前背诵佳作的情况,这种功利化与庸俗化的习作氛围自然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去发掘生活中的事物,相反只会让更多学生胡编乱造、人云亦云,寻章摘句,结果必然是对其他文章进行改编或闭门造车,失去小学生应有的个性与童真。当前小学生习作中千篇一律的情况触目惊心,通过模式化的写作来获取高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只能训练学生的文章编排技巧,但是鼓励学生求真、求诚方面远远不足,为了谋取更高的分数而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将写作与做人割裂开来。对于学生是否讲真话,教师和学校并没有特别重视,因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如果写作过程中一味强调求真求诚,可能对学生的成绩造成不利的影响。
  对小学生采取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主要是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设立特定具体的习作情境,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思考、观察体验。从心理学方面讲,体验是理智的,直接建立在个体的知觉基础之上,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密相连。所以小学生实行体验式习作教育,可使自身的道德意识与思想品质得到进一步升华,自己能够积极参与生活中的事例,有真实的习作素材,对习作充满兴趣的同时个人能力的也得到了提高。
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教学对策研究
  进行体验式习作教学,使学生在习作之路上立诚的重要途径,不光可以促使小学生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知道自己最亲切、感悟最深的东西(《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1998,269)。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充分重视过程、体验及探究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实施体验式习作教学有助于改变沉闷的教学课堂环境,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状态,并且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堂活力。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演员萨尔维尼,主张演员在进行表演时,对于生活之外的角色都要融入角色的生活之中,演出时要充分理解感受角色的思想感情。在二十世纪的初期,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极其推崇表演主张,强调表演艺术以自身体验为基础,将自身体验的过程当做为演员创作的基本步骤。这就是著名的《体验艺术学派》表演理论。感受同角色或者相类似的情景,去做真角色,只有成为一个真角色,才可能用角色特有的语气和神情去说话、去表达、去行走,去深思,才可以成为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角色。这正与习作教学的体验性原则互通,例如:想象类作文,小学生很容易出现雷同、比喻不合情理等问题,但是如果引导小学生,将自己幻想成为真正的角色,效果就会截然不同的。真实作文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我们的小学中段学生,从幼儿阶段开始就一直生活在以家庭和学校为中心的小社会中,他们承受着家长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是也从未离开这一个小圈子,因此生活素材的累积成为一个较大的问题。

  4.6体验式习作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体验式习作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也逐渐养成,丰富了学习习作的素材,使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通过一系列的习作活动,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生活习作的教学研究,基于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不同国家具有特殊的作文生活观,日本的小川太郎提出日本母语教学中,生活作文就是加强生活与作文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观察周围环境,并展开社会调查,表达真实情感。在其他国家中,如德国的作文教学也是强调生活作文的意义,学生应当写自我经历的作文,并且建立在理解日常生活、对生活中的思想行为进行评论。同样其他国家也要求学生一边体验生活情境,一边展开习作学习。作为习作的外壳,语言承载着小学生的情感与思想,真实的语言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气息,体验阅读的美感。小学生本来就处于一个天真浪漫的年纪,如果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老气横秋、矫揉造作的文章,不仅是习作失真,更是一种语言个性的丧失。应当倡导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写作,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促使语言生动化和形象化。
  有人认为,小学生习作出现失真问题缘于当今教育机制对语文教育不够重视,但事实上,语文教学是一项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能力、阅读理解、人际交往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造成当代小学生习作失真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根据我国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虽然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随着当前教学的功利化,某些语文习作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高习作成绩,将作文变得“八股化”、“模板化”。将小学生的喜好、意愿、习作方式与要求进行剥夺,导致小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无话可写,出现“八股文”的习作模式。此类文章虽然有着一定的水准,但是却千篇一律,没有较强的情感抒发,写作思维模式化,扼杀了小学生的创作天分以及想象力,有着严重的负面作用。这使得我们的习作教学陷入困难境地,是应该坚持模式化的习作教学,忽视儿童的天性?还是从关爱儿童的成长,尊重孩子的天性发展?我们应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点,还原儿童本真的语言与习作方式,尊重并呼吁孩子的童真发展,让小学生习作变得本真无邪,充满儿童的心声。习作讲求真实性,对失真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正确的指导小学生认识习作,养成实事求是的习作态度与习惯。小学生应当从习作中认识自我,做到表里如一,诚恳真实,在习作中讲真话、抒真情、培养自身的优秀品德,这也是本次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小学生作文失真现象反射出,当今社会小学生远离生活、失去生活、失去童真、被潜在的逻辑方式潜移默化了。当代小学生不仅远离了生活,囿于课本知识的束缚,约束了思维,约束了天真,缺少了感知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拓展与提升的机会。
  翻看我们的习作教学,从小学至初中,似乎习作中很少注重“人本”,功利性和短视使得教师与学生都不约而同的瞄准了习作成绩立竿见影的“套路”,导致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严格的按照“套路”写文章,发挥不出真实水平,导致“人”、“本”分离,学生们也逐渐在习作之路上迷失了真实的自我。我们必须严肃的对待小学生习作的失真问题,转变以往以形式为中心的习作训练模式,构建新型以内容为中心的习作训练体系,使得学生与习作教学更加贴近,符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感受。

  4.7体验式教学促进了小学生个性化成长

  严文在第三次“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中指出:“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是基于小学生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我们应当将“提出问题、观察、求知、探索实践、生活情感的体验”与小学生习作时“主动收集、积累习作经验与素材、主动写作的需求”相一致;将“主动探索与求知、追寻知识、产生新体会”的过程与“主动积极运用流畅的语言进行真实的对话”相一致。将习作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逐步发展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作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实践性研究对于小学中段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营造自主研究的氛围,由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学生能够自主感知问题研究过程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习作能力提升策略。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在充分理解教材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体验式习作离不开平日的阅读积累、相辅相成。从创新性角度来展开习作教学与训练,语文写作训练过程中,这是一种高度个性化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教师应当在训练过程中强调创新是写作的核心追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几个方面:第一,采用开放性文体。让各种文体立体交叉,给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第二,立意多元化。在给学生作文选材的时候,应当选择立意多元指向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调动的材料;第三,观点创新性。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以新颖意见为优。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促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细致观察、认真收集资料,并最终上升为自己的思维理念。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使他们作文新颖、角度独特的重要途径。研究性学习方式需要以问题为桥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到各种信息与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去获得,这也是科学素养培养的契机。探究式教育是当前世界教育领域的一种潮流,深刻地反映了教学的实质。它要求学生在语文、技术和社会三个方面加以融合,不仅关注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重视学生分析社会问题与民族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学生要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及存在的民族问题、社会问题,理解语文、民族和社会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针对特定的问题,要渗透探究式教育理念,结合时事、社会热点来进行评价与分析,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根据上述可以得出,体验式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不断的产生新知识、新经验,学生自身的适应社会与自然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发展,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体验式教学是促进小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独特教育方式,例如:在德育课上,实施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生参与(包括心理上的参与),从中感悟事情的真谛,获得切身的感受、提升道德意识,丰富习作素材。
  (1)求诚作文理论
  求诚作为理论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提出的,其作文教学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结为“求诚”二字。从事理的真际来体现人间的事情,切乎生活的实际状况。从内心所想,发乎性情地进行表达,这是一件畅快的事情,能够体现发乎性情的自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求诚作文主要可以从素材分析,需要运用真实的、经过验证的,而不是浮游无着的假话。其次,从写作过程分析,应当是严肃的和诚恳的,而不是轻薄、油滑的态度;写作应当体现出真实的话语和情感。通过两点要求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求诚的观点,不仅内容要诚实而且要贴近生活实际,作者的态度更加要真诚。在求诚的基本要求下,叶圣陶先生还提出必须让学生轻松、自然地学习写作,教师的命题更应当贴近自然和生活,让学生能够有所感想、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2)古今文学理论
  我国自古以来对习作求真的相关研究较多,并存在许多著名的文献记录。例如《文心雕龙》中提出创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挽救写作中充斥浮华的文风、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弊端。该著作中进一步提出,文章写作的源头在于情,必须以情为基础,反对片面追求形式,而不顾真情的写作,并且揭露了许多虚伪抒情、假意写作的不良现象;在《情采》一篇中,作者提出应当从真情实感出发而不是矫揉造作的创作观点。班固对《史记》的赞誉也流露出文章的成功离不开真实的写作态度和情感流露,“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这种实录精神也成就了史记的历史地位。还有其他学者将“疾虚妄”作为自己写作的基本要求,例如白居易提出文章只有真情切意才能鲜活生动,也才能让读者感动。李贽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文学的重心就是真情,并反对造作和虚伪。并且他提出的文学童心说,要求以孩子的眼光与思维来进行写作,体现了古人对文章思想、感情真实性的重视。
  我国近代文学家中,许多人都推崇讲真话。特别是巴金先生在《讲真话的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必然需要具备讲真话的勇气,而且巴金一辈子也在践行自己的诺言。另一位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也提出深入生活才能够在文学创作上提供更多的灵感,就像打井一样只有不断挖掘,才能发现更多的水源。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这句话说明了在习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使学生将习作作为一种快乐、享受,这是写好习作的关键所在。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很多小学生却将习作当做一件任务去完成,对习作存在恐惧心理。习作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复杂的,作者需要在习作开始之前安排好逻辑思维、组织词汇,同时还要穿插真实、有感情的事例。习作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克服解决习作恐惧心理,诱导学生乐于写作。
  根据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5]。在语文习作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其自身的健康习作特点,离不开优秀指导老师的习作兴趣导向,总而言之,培养当代小学生真实诚恳的习作态度成为当今习作教育的当务之急。带有人文色彩的教育应当将将习作的重点放在写作对象–孩子上,每一名学生都有着独特的资质与闪光点,教育者应当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措施进行习作指导。由于小学生中段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兴趣在逐渐增强,而外部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大,对小学生的性格与道德培养有着较大的促进力。全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都应当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构筑一个讲究诚信的氛围,夯实社会的诚信基础。政府应当大力弘扬诚信价值观,使得诚信理念深入所有人的内心,社会上应当形成一种以xxxx为耻的风气,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诚实守信的社会大环境下,才能培育出讲究诚信的小学生。将教育的重点从高分数、高标准等上移开,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培育,否则必然导致教育的发展方向偏离轨道。
  综上分析可知,我国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并且容易动笔,言之有物,也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并且引导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学习如何真实做人。

  5.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教学案例及分析

  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当前小学生体验式习作教学存在的失真问题,本文选择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及学生的习作结果,分析当前体验式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习作失真问题。

  5.1《家乡一景》习作教学案例

  5.1.1研究对象的选择
  为了充分研究当前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问题,必须立足于当前习作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小学作文教学实践进行考察,才能够深入分析失真现象。本研究主要着眼于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聚焦于学生的习作现状和教师的课堂作文教学现状。本文研究对象方面的选取,充分利用笔者的经验优势,选择笔者就职的A小学中段学生作为研究对象,A小学是一所教学设置、体系较为完备的重点小学,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富有特色,包括古诗文诵读、语文实践性研究、艺术特色课程等方面内容,都紧跟素质教育的潮流。A小学共有30个教学班,其中3~4年级的班级共8个,每班30名学生,可以说学生人数规模并不大。在学校的就职期间,笔者经常深入接触中段学生及任教的语文老师,在搜集论文资料方面较为充足。在A小学的任职期间,笔者通过充分的课堂观察与访谈,获得了充足的论文资料,也将以A小学中段的两个班级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选择三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Z班和S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为Y老师。Y老师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对语文教学充满热情,并且对笔者的研究较为支持。Y老师也试图尝试体验式习作教学方式,并将体验式教学策略运用于习作课堂中,经常在两个课时的作文课中,让学生利用一节课进行素材搜集与记录,另一节课让学生当堂写作。Y老师还向笔者揭露了许多习作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素材真实性、内容真实性以及情感真实性等相关问题,对笔者的研究起到较大的帮助。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Y老师的体验式习作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习作效果,笔者从2015年12月到2016年3月,多次参与到Z班和S班的课堂教学中,下文将选取Y老师的一节习作课《家乡一景》作为随堂观察案例展开研究。
  5.1.2学生体验式习作的过程
  在《家乡一景》的习作课堂教学中,Y老师将整个课堂分为三个环节,并贯彻体验式习作教学的基本理念。三个环节分别为体验式习作的要求讲解、学生自由口头表达以及当堂随笔练习。
  第一,体验式习作的要求讲解。Y老师选择的是一个生活化的命题,小学生从中段开始接触写景作文,他们需要掌握景物的特点,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描写家乡景物的命题,从学生周边事物进行习作教学,具有贴近生活的优势,能够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写作,充分体现体验式习作的要求。Y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地区的各种景物,特别是知名景点,让学生领略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并让学生回忆起自己曾经所到过的家乡的各个地方,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真实生活中存在的美感。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写作的要求,必须符合真实的情况、表达自己的感受,留心观察影片内容并回想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创作。然后Y老师对以往部分学生完全模仿他人作文内容、缺乏创新内容的作文进行点评,并要求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他人的作文。
  第二,自由口头表达环节。在观看完家乡景物的影片之后,Y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组成四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对他们影片观看的感受、习作的设计与规划等方面内容进行充分交流。然后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写作规划进行初步的描绘,形成书面的简单报告。在经过充分的讨论与设计之后,Y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学生三到四分钟的时间,他们在课堂上自由表述他们能够想起的关于家乡的美好景物,或者自己曾经观察到的现象,在课堂上自由地描述。在自由口头表达环节中,学生们较为活跃,能够将自己平时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景物进行描述。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许多学生能够构思出关于某一景点的描述,可见中段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记忆力良好,并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通过这一环节,许多学生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课堂氛围良好。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表达的东西缺乏真诚的情况,存在哗众取宠的味道,这也是以后习作失真的一个先兆。
  第三,课堂随笔练习环节。Y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写50个字左右的小短文,并且课堂随笔练习具有一定的特点:教师先点评,然后再进行写作。教师的点评比重较大,Y老师花了较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应当如何写作;通过相关范文的介绍,让学生体会他人的写法,并且谈谈对范文写作特点的认识,然后Y老师点拨学生应当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特别是遣词造句。有意识地将语言组织和运用策略引入到习作教学中,并将抄袭、缺乏创意的模仿界定为较差的作文的范畴。在经过自由口头表达环节之后,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写作,降低写作的难度。
  第四,学生在课堂随笔练习之后,老师要求他们在课后完成一篇正式的作文,并在一周后上交。这样留给学生更多观察的机会与时间,也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家乡的景物,描写出更加真实的情况。

  5.2《家乡一景》习作教学案例分析

  经过一周的写作之后,通过阅读学生上交的作文可以发现许多问题,体验式习作教学起到一定的效果,部分学生能够从周边景物、自身体验出发来写作,但是习作失真的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具体体现为习作内容、情感与效果三个层面。
  5.2.1习作内容分析
  学生的习作内容存在失真,许多学生所描写的并不是家乡的景物,而是从网络、作文选集以及其他素材中摘抄出来的内容,并将其他地名改为家乡名称,以此来应对作文写作,内容存在严重失真的情况。虽然《家乡一景》的作文题目较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但是许多学生却由于平时无意观察,印象不深,在写作过程中无法具体描述,下笔艰难,无话可写。许多学生描写的并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观赏过的景物,而是从他人描述、其他作品中进行再转述的产物。
  5.2.2习作情感分析
  习作情感表达是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真实感受、感想的一种重要体现,从学生在《家乡一景》的习作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能够描绘真实的景物,但也仅仅局限于对景物的描述,并不带有自己对景物的情感寄托。Y老师提出“由于受到优秀范文的影响,部分学生在描写景物之后,模仿其他人的情感表达,希望能够抒情言志。但是往往表达的并不是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且与景物描写存在较大的出入。笔者初步分析,学生习作中缺乏情感表达可能与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存在较大的联系,由于学生更多地为了应付考试及作业,因此在习作中更多的是追求较高的分数和良好的评价,因此他们忽视了习作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一味追求程式化写作,因此自己的感受反而被忽视了。
  5.2.3习作效果分析
  在《家乡一景》后对学生进行访谈,针对学生在访谈时说的“感觉课堂上写作很有劲头!”、“和同学们讨论后,会想起之前发生的有趣故事”、“自己写总想着按照作文书上的案例写作,这样写的速度还快,分数还高”等一系列话语,并结合习作案例分析可知,体验式习作教学对于解决小学生中段的习作失真问题存在一定的效果,能够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许多学生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在课堂上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一定的写作思路与规划。但是从整体上分析,习作效果并不良好。
  首先,在《家乡一景》习作练习开始时,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较为高涨,能够积极参与老师的互动,快速思考和阅读,但是在课后习作中,学生的兴趣开始下降,缺乏主动体验的意识。在课堂写作过程中,学生缺乏搜集资料的意识和能力,并且与他人的交流较少,没有分享写作技巧、方法的意愿,不知道该沟通什么,导致心里有想法却写不出。但是,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观察和经历过的景物,写的是真实的情境,但是缺乏点睛之笔。在与Y老师的访谈中发现,许多学生存在为抒情而抒情的现象,情感表达方面生搬硬套其他景物作文,使得情感表达不够自然,缺乏真挚性。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形成一定的思路。但是在自主完成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搜集素材的意愿,并对周边生活缺乏思考。部分学生只是描写相应的事件或景物,并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没有相应的评价。”通过访谈可知,教师希望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能够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感受,也比矫揉造作的情感表达来的好。
  通过作文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学生在素材搜集、观察与分析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并且许多学生存在应付作文教学、考试的情况,内容不够真实可以通过简单的例子加以反映:
  在对Y老师进行访谈的时候,她提到:“Z班的部分学生所写的景物并不是家乡的景物,这些景物往往是一些国家名胜古迹,与本地景物相去甚远。但是他们容易在各种途径获得这些国家名胜古迹的素材,并且许多优秀作文都是关于名胜古迹的描绘,因此他们更愿意模仿和摘抄这些内容。但是对自己身边的景物,他们缺乏观察,也缺乏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习作教学是学生对世界认识的一个过程,如果学生无法掌握分析事物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则其内容失真问题必然会出现。
  其次,习作形式单一化,内容不够丰富。在两个班级中,学生写作内容不真实的比重较大,几乎占据一半左右。可见大多数学生缺乏观察周边事物及表达的能力,而且受到相关范文的影响较深,更多的是为了写出结构完整的作文,在既定框架下进行编造。失真的习作作品,不良影响众多,可以直接导致小学生养成背离真实的习惯,个性与创造性将会丧失,习作形式将会模式化,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低下,从而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当前大多数小学中段学生在纪实作文中存在雷同的情况,同一主题写出来的文章存在较大的相似性。部分学生或抱着应付的态度,只是单纯地记事或写景,缺乏自己真实的感受与体验,这样的习作是雁过留痕,无法给学生深刻的体验。习作语言无感情,文章的整体结构松散,并且当阅读小学生的习作作品过程中,容易感受到千篇一律的感觉。由于教师没有布置课后实践调查的任务,因此学生不会主动调查周边的景物,没有通过真实的资料来写作,在有限的篇幅中体现出许多雷同的描述。
  通过对《家乡一景》的习作访谈研究,发现当前解决习作失真的重要举措在于,改善原有的教育模式,先从教师自身开始,充分认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进而教师给学生创造实践性学习的环境和机会,使小学生能够在体验式教学下,充分的享受知识,分享感悟,总结经验与心得。采用新型教学方式,改善小学生习作失真问题,这是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对于学生的习作作品,可以采取同学间互相监督的方法,借助“习作园地”的机会,将优秀的作文进行张贴,同学间进行评说,提出建议与评价,教师进行及时引导与修改,纠正同学的习作问题。
  写真是习作教学的生命,教师应当坚持要求学生写真,充分让学生认知自我认知世界,从而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正如陶老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6.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教学的基本对策

  通过前文的案例分析与访谈调查可知,当前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问题受到社会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以及家长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日渐严重。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教学中存在的习作失真现象必须及时加以消除。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深入生活体验中,表达自己真实情感与观点,实现创新性写作。基于这些基本理念,以及当前我国习作失真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6.1加强习作与阅读的体验形式认知

  通过对习作与阅读作为语文教学和改革的切入点,并以当代小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对习作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在习作指导中,通过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正确引导学生发现、认识事物,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进行合理描述,营造语文习作教学的良好氛围,加强习作整体教学水平。对小学生的识字写字、用词造句以及习作的选材构思、思维逻辑设计等,进行综合性训练指导,集中反映出小学生的习作优势与劣势,并针对劣势进行反思与研究,充分加强习作教学的指导效果。小学生尚无独立的分析事物的能力、独立的人格,可塑性较强,应当在小学生的习作指导与教学上有目标性、引导性,切忌随意性与盲目性,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根据我国的“新语文”教学改革机制出发,改善原有的小学生习作教学,富有实效性的调动小学生的习作欲望,培养小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习作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新语文”教学改革下,小学生习作的首要任务是:合理引导、开发学生的生活习作素材,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激发表达欲望,培养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习作,引发习作兴趣,使学生将习作当成一种快乐的表达方式。
  6.1.1通过体验式教育的途径,有效的指导小学生习作
  习作的实践是有效指导学生作文的关键,教师必须形成“引导与启发”的教学观念,学生能否写好作文,关键是训练他们成为思想家。这种“学生是思想家”的教学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美国部分州对教师提出了写作的要求,教师必须自己先写作,改变不作为的情况。增加阅读教学,进行人文思想的渗透。阅读是习作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性活动。通过阅读提成小学生语言表的能力,学生从阅读中也可以感悟习作的思想性与文学性。在习作开始之前,教师必须列明提纲,以便指导学生获得实际经验。教师在课余时间,将人文思想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渗透进习作教学中。有句古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余时间是课堂的延伸,充分利用课前准备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想,激发学习欲望。利用课前时间将人文思想与习作教学相结合,可以成功的调动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6.1.2充分掌握好课前时间,加强习作知识
  教师在课前阶段,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名言警句背诵或5分钟即兴发挥等,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实现人文思想的渗透,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习作积累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进行具体的学习小组划分,通过增加学习小组成员的沟通交流,团结一致,积极配合的完成名言警句的背诵与即兴发挥任务。具体安排小学成员的各项事宜,明确分工,培养学生各司其职的完成习作训练,这样不仅保证了课堂习作的效率,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课前活动的整体质量。

  6.2正确欣赏学生作品,予以客观地教学评价

  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要学会欣赏语言文字之美,更要重视作品中体现的人性美、人情美,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自主写作。当前课堂习作教学一般采用“先导后写”的模式,容易给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理解,后续的写作过程就是在填充框架,既定的方向和梗概已经由教师设定,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创作。因此,必须转变常规的习作训练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创造,及时抓住灵感进行习作联系。对于学生真实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学习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认识到,习作不仅仅是记事,还要记实,更要充分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与人分享。
  提倡个性表达。作为语文教学中最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活动,习作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及个性的不同,不同学生对生活、学习内容都有着不同的内心体验。通过有计划、恰当地创设具体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首先,通过游戏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小学中段学生天性率真,特别是对游戏具有特殊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并且让学生就游戏活动的观察结果进行写作,使得学生习作学习中能够准确把握他人的表情、动作以及其他细节;其次,通过实物情境来培养观察力。习作失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观察力,通过各种实物演示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实物的认识,并获得间接的生活经验。由于大部分学生对生活内容缺乏直接体验,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直观性的实物来加深自己的生活认知,此,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实物的情境,利用实物与学生对话,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培养观察力与促进个体语言表达能力。

  6.3改善原有教学程序

  6.3.1树立科学的习作教学理念
  习作教学失真问题的产生,与教师习作教学理念有关,特别是没有处理好考试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写作教学必须面对考试问题,以应视为目的展开习作教学,必然使得习作教学课堂上充满规范化和程式化的语言。学生也逐渐形成了虚假、机械和条件反射式的范文思维模式。学生在追求习作高分的同时,也逐渐丧失了自己思考和体验的能力,习作中排斥个性化的内容。对于所有人而言,习作都是无法脱离实际生活的,它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而是现代社会中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生活能力,因此应当具备生活应用的性质。习作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试的需求,也不能狭隘的理解为文学创作的需求。习作学习应当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技能,旨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与生活体验能力,如果忽视了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是单纯地应付考试,则习作教学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应当树立科学的习作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为目的,逐步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而不是单纯以应试为目的的写作。
  6.3.2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记事作文写作中必须坚持真实性的原则。为了增强习作的真实性,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特别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构建更加开放的课堂,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过程,特别是素材搜集与运用方面、作文规划与设计方面,渗透研究性学习理念和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开放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习作能力之外的其他素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素质等。小学习作课程教学对学生并没有提出深入研究的要求,但是可以将此作为小学中段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一种形式,这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改革举措,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6.3.3强化习作基本功训练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当前小学生习作失真与他们的语言基础不牢、知识储备偏少有着较大的关系,因此必须强化习作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将学生的经验、知识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启迪学生充分思考问题。习作教学应当提倡个性表达,特别是写出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这是培养独立个性、处理习作失真问题的关键,实现学生内心情感是习作失真问题处理的重要措施。为了有效激发习作的个性化,可以通过创设习作情境来加以完成,让他们形成能够在平时不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才不会在写作过程中胡编乱造,闭门造车。
  6.3.4推行分级阅读制度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与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不同的成长期间,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根据分级阅读所限定的儿童的智力与心理程度,为他们设定相应的阅读计划,并为小学中段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读物。小学中段学生的年龄在9到12岁之间,孩子在这一个年龄段逐渐从自我为中心向客观现实的理解转变,行为方面也开始能够朝着自律方向发展,可以说是儿童时期的过渡期,非常关键。在这一时期的孩子的最感兴趣的读物是童话故事,从9到12岁期间,必须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家长和教师应当相互配合,帮助儿童阅读更多的童话类、科普类的读物,并且在阅读技能方面要不断提高,做到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含义,体会相关情感表达,对重点词句加以品读,学会分段,把握文章的主题。在这一时期累积较多的阅读素材,对小学生习作有着较大的帮助,甚至是终身性的帮助,也能够有效避免写作过程中言之无物的困境。
  6.3.5增强学生的求真写作意识和能力
  当前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失真与小学生自身因素有着较大的联系,特别是他们的求真写作意识薄弱,能力不足直接影响着习作内容、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失真,针对这些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完善对策:
  第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针对当前小学中段学生交往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的特征,应当利用他们渴望与同学、师长交流的需求,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交际活动,激发他们的参与激情,提高他们对事物观察的能力,从而提高对写作的兴趣。例如通过观看电影、召开“新闻发布会”、鼓励“小记者”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文字书写和文章编辑活动中,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和表达能力,并且能够满足学生交流的需求。
  第二,树立说真话的意识。不同的小学生都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而最生动和最真实的描写往往来自于自己的体验,而不是教师的灌输和范文,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尽量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展示真实的自己;再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追求习作中的真实情感,情感失真也是当前习作失真的重要表现,一直以来习作教学侧重于技巧的运用,但是对情感表达的真实性与个性化缺乏重视,许多小学生并没有真正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无法蕴含一个小学生应当具备的情趣和童真。如果小学生的笔下是苍白无力的,不具备真情实感的,则必然是一种习作教学失败的体现;最后,彰显语言的真面目。
  6.3.6教师加强与家长间的经验交流
  家长对小学生学习有着较深的影响,他们的作用往往起着与教师相同甚至更大的作用。家长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也经常发现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但是如果根据家长自身的经验来指导学生写作,则容易提供一些并不是学生自己经历的事件或情感作为素材,由于写出的东西并不是孩子亲身体验或观察所得,往往会闹出笑话或毛病,对孩子习作失真造成更大的影响。家长应当明确,小孩子如果想写出好作文,必须深入到生活当中,亲身观察和努力实践,还有自己经历过的、见过的事情,才能作为良好作文的素材,自己体验过的事情感受最深,写起来也就历历在目。
  首先,家长应当在平时鼓励学生多参与到劳动或其他社会活动中。在平时,家长尽可能地让孩子们学着动手去学洗衣服,动手去学做饭、去学扫地、去学买菜等。即锻炼了孩子的劳动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的热情,同时还给他作文(记一件自己做过的事)提供了材料的源泉。写这类作文时,孩子们可以回想出当时做这些事时的情景和过程,这样,写起来一定会有话可说,有事可讲。平时,在孩子看少儿电视节目、电影时,引导孩子注意多想几个为什么,看后把自己的想法、最喜欢地方和人物等,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当写一篇观后感时,就有材料了。在孩子们看一本书时,引导孩子把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的什么?比如书的情节、景物、写作方法、好词、好句、好段等等记下来。当他写一篇读书感受时,写起来一定也是有话可说。家长应当注意利用孩子们的课余、周日、假期等时间,帮助孩子去做一些生活体验,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生活中的体验记录下来,储存起来,再加老师的培养,长期积累必然能够增强习作的真实性,提高习作的质量。
  其次,家长应当做好督导工作。家长要做到四督促:督促孩子“不缺课”,督促孩子“写文章”,督促孩子“改文章”,督促孩子“读文章”,提高写作水平,避免走“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捷径。加强孩子写作情感,提高信息量,开阔视野,没有阅读量无法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所以必须得强化阅读。而对于当前不断普及的信息化技术,应当加以注意。电脑、电视等有图像的信息是阅读的天敌(“俞”式原创)。因此,建议孩子尽可能少接触电脑,或者在家长的监督下让孩子上网,而且家长在家里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结合家庭课程资源及社会可利用资源,使得学校习作课程资源能够向社会及家庭延伸。家长的态度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较大的影响,价值应当关注并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科普资源及信息。课堂上往往无法全面了解许多语文知识与问题,为了使得学生获得更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必须逐步走入社区、走出学校,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思考与实践。

  6.4具体教学方式

  可以具体通过以下新型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认知习作的能力,将习作真实性当做习作发展的要义:
  (1)以真实为主要原则
  “真”有两层具体含义,一、是指文章是学生个体的文章,不是抄袭模仿得来的;二、指的是学生的文章,反映出学生身边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充分表达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符合想象,不是胡编乱造,符合情理,教师应当把握好这两个原则,从习作比进入手,培养小学生养成求真的意识。
  (2)注重小学生的“处女”作,把好开篇质量关
  范文引路法。在确定习作题材的前提下,教师应当以学生的范文为例,进行分析。因为此类文章具有独特的优势,经历相似、年龄相仿、思想相近、成长环境也有所相同。学生所言必然带动同龄读者,使其感到真实可信亲切,容易引起共鸣,所以应当提倡同学间的“尖子”引路,带动全体同学,进行习作素材的新研究。例如:游记类习作文章的记述,要求大部分学生写出,游记的经过、重点的突出、详略得当、能够充分地展开联想。对于部分有困难的学生,应当以范文引路,要求学生可以基本写出事情经过、条理清晰。发现习作优秀“尖子”,培养“尖子”,带动同学、激励自己,并以学生为榜样,有方向、有目标的为大部分同学指引道路。
  (3)重视习作笔记,把好素材关
  在小学生的习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素材严重缺乏,总觉着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写好日记,这是解决习作素材积累的最佳途径。教师应当启发学生以真实为本,只要所写内容皆为真实,就是好的。习作笔记不在于长短,只要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就可以。例如:有位学生在习作笔记中写道,“今天我没有完成作业,进了网吧,妈妈狠狠的打了我一顿,说以后再也不管我。到了晚上,我入睡不久后,妈妈又气,轻手轻脚地进入我的房间,打开我的作业本,仔细检查。我在想妈妈不是说不管我了吗?原来他是在讲气话,看到他远去的背影,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这难道不是诉说母爱的优秀习作素材吗?
  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的良好习惯。习作就是将生活与自身相关的事例进行记录与表达。现实生活中不乏可写之人、可写之事、可写之景,可写之物,缺乏的是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眼睛,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认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事例有所闻、有所想、有所思情有所动。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1)培养学生养成留心习惯,教育学生做有心之人,敏感地观察周围事物,对某些触及心灵或引起心灵波澜的事物,多思、多虑、多看。
  (2)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我们现实生活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复杂变化的事物,有真、善、美、假、恶、丑,针织交错。学生应当对事物的表面和局部进行充分认知,避免差错。
  (3)鼓励学生记录观察简录。学生应当随时准备好一个记录本,遇见值得记录的人、事、物,便记录于本,从而做到习作时事例信手拈来,学生也养成了善于观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后,学生的习作之源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摘犹如泉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这说明习作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应当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提供更多素材。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表演、积极观看等各种方式为习作创作情境,使学生乐在其中。教师应当充分使学生的生活丰富起来,开展丰富的实践类活动,例如:班队活动、野炊、校外卫生整顿等,给学生布置家务、劳动作业、鼓励学生养殖小动物、种植花草,充分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使学生深入社会、接触自然,生活经验也得到提高,习作素材自然而然地就积累了。积累了生活素材,进行习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字里行间都充满着真情实意。
  习作是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反应,也是字、词、句、篇的综合整理运用。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在充分理解教材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作能力与阅读水平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1)把好课堂作文阅读的质量关,树立优秀的文学标签
  在进行作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结构与施工,做到读写结合、读说结合,教师还应当充分积累教学经验,并充分结合读写的素材,将作文教学渗透进阅读教学课程中,使学生得到不断学习与锻炼。例如:在教到《林海》和《桂林山水》两课程时,要求学生仿用两课中的修辞方式,对本地或外地的名胜古迹进行描写,使学生学会运用围绕中心句的写法展开描写。
  (2)把好课外阅读关,,拓宽知识
  重视素材的来源与积累,丰富小学生的所见所闻。小学生对外界事物认知较少、阅历浅,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有着深刻的道理,小学生也可以通过拓展性阅读,历览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知晓世界各地的人情风俗、地理风貌。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教学,使学生从各类的名著中,充分积累名言警句优美词句,领悟作家的写作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自己习作过程中充分灵活的运用,并通过拓展形阅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进行习作时,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
  (3)以,“真”为本,进行客观评价
  教师在批改作文中,应当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习作作品。并通过写真加分的方法,提高学生写真的积极性。在作文讲评课中,对于某些敢于写真的学生,予以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并指出他们的写作优点,进一步带动并促进班内其他同学,养成乐于写真的习惯。此类的习作评价,对小学生文风、文质,以及习作水平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对于写作课,教师应当特别细心,对于好的文章应当引起重视。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作文进行谈话式方法,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作文中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主要谈及的内容包括:文章的结构与思路,文章案例的真假与益害。并引导学生习作,应当以真为本,胡编乱造,必将百害无一利。

  7.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对当前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中存在的失真现象、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当前小学中段习作失真问题产生有其背后的根源,可以归结为社会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以及家长因素四个方面,这些不同的原因综合决定了小学生习作中失真问题的严重性。由于习作失真产生较大的危害,不仅降低了作文质量,而且对小学生人格、诚信品德等方面的特质培育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基于体验式习作教学理念,必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生活体验中,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和表达,在作文写作中写事实、表真情,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抄袭。为了有效消除小学习作失真现象,关键要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因素加以突破。小学习作教学必须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特征与需求,转变教学观念,寻求教学思路和方法上的创新,通过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引导学生累积生活素材、形成求真习作意识,加强自主表达与观察能力,从而实现表达自我、真我的习作理念,最终消除习作失真现象!
  受制于笔者学识与研究时间,本文研究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能够进一步完善,针对小学生习作失真问题提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努力完善学生的习作教学。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1668.html,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1年5月2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