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汉服文化运动的影响

汉服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消失了几百年。至本世纪初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汉服运动。汉服运动具有广泛性、民族性、包容性和持久性等特点。汉服运动对当代民族文化、社会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国家层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对汉服运动作了趋势上的预测以及对汉服运动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关键词: 汉服运动 文化 复兴 传承 发展

早在《诗经·秦风·无衣》中就有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华夏作为一个衣冠上国,衣的文化早在几千年前便已出现。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亦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见华夏的衣冠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汉服,指的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主要形制特点是交领、右衽、以绳束腰。自先秦至清初,各朝各代人民皆着汉服,直到清军入关,实行剃发易服政策(“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以致延续了千年之久的汉族衣冠几近消失。至21世纪初,“汉服”一词出现,标志汉服文化复兴运动(下文称:汉服运动)开始萌芽。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出现和升温,汉服也迎来了一股热潮。到今天,关于汉服发展史的研究已经不算少,但关于汉服运动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主要详细阐述汉服运动的现状、特点及影响。

一、汉服运动的起源及现状

(一)汉服运动的起源

公元1645年,满清政府颁布易服令,规定“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导致延续了几千年的汉服几近消失。1912年清朝灭亡,国内全民改穿西装、旗袍,汉服仍不得重现天日。直到2002年2月14日,网友“华夏血脉”在新浪舰船论坛发布《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服饰》一贴,标志着汉服开始回归,该贴第一次较系统地归纳了汉服的风格、样式,在两年内点击量高达三十多万,并被转载到海内外多个网站,唤醒了一大批汉文化爱好者投身于汉服文化复兴运动中,标志着汉服运动拉开了序幕。

(二)汉服运动的现状

汉服运动自开始至今已将近十八年,在当下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中,汉服运动算得上是声势浩大,它始发于互联网,来自民间,民间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这十多年里,不断有人加入这场复兴运动,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汉服也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汉服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和刚刚萌芽时的状况大有不同,但其中又仍然保留着一些没有改变的东西。

 1、汉服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汉服运动之初,汉服与影楼装、Cosplay装很难区分,很多人会误把影楼装、Cosplay装当成汉服,究根到底还是因为没有一套明确的、完整的体系,用来辨别何为汉服。虽然如今汉服的轮廓较为清晰,但仍然没有构建出一套适用于汉服的框架,就像“华服”与“汉服”之争。

“华服”一词源于华服日,华服日于2018年农历三月初三开始举行,已经成为中华传统节日。2019的中国华服研讨会上便有人提出“华服定义”、“华服体系”。那么相对的,汉服体系也应该要建立起来了,因为华服不等于汉服,虽然华服日的举办很大原因是支持汉服运动,但这也导致一部分人以为华服就是汉服,造成了今年网络上的一场争议,即“华服”与“汉服”之争。

从宏观上来说,华服指的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传统服装,其范围既包括了汉族,也包括了其余五十五个少数民族;而汉服只指汉民族的传统服装,这是一目了然的。但具体的华服是什么,汉服又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是华服,什么样的才是汉服?华服与汉服有什么关系?中华民族多至56个,各民族的传统服装也各式各样,难道交领、右衽的就一定是汉服吗?汉服的样式那么多,任何场合都能穿任何样式的汉服吗?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至今没有人能系统地回答。所以,建立汉服体系是势在必行的,只有将体系构建出来,才能摸清其脉络走向,对其发展才是有益的,这也是当下和未来汉服复兴者和推广者应该完成的使命。

2、复原复兴不复古

汉服的复原工作是汉服运动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想考察汉服文化,就必须对汉服进行复原,否则就谈不上是复兴,这项工作主要由汉服复兴者、汉服商家和考据党联合考古学家来完成。由于“复兴”和“复古”在词形上的相似,有一部分人会错把“复兴”认作“复古”,误以为汉服复兴运动是一场复古运动。其实不然。汉服复兴运动属于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一部分,其不仅能增强国民的文化归属感,对于重塑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也有着建设性作用,这些是复古运动做不到的。就如同诗词,我们学习诗词歌赋并不是为了要像古人那样说话,而是因为诗歌的美和词赋的内涵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汉服也是如此。复原汉服、复兴汉服并不是要穿得和古人一样,而是要让衣冠之美和服饰蕴含的文化传承下去,这是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该被遗忘和抛弃。复原复兴不复古,这是汉服运动一直以来都坚定的立场。

3、传承与创新并行

“汉服运动十余年的发展之中,汉服这种传统审美已经开始被引入服饰时尚领域。所谓的中国风、中国元素不再以大红大绿的织锦缎、紧致的立领衬衫为载体,以性感张扬的披肩为理念,而是开始在质感、色彩、装饰之中追求原生态的东方服饰文化。”[1]

虽然不复古,但汉服的基本形制还是不能随意改变,如交领、右衽等。但是正如“璇玑”所说的:消费者是没有义务去进行考据的,考据的任务还是要由生产者来完成。这样一来,汉服的复原就需要汉服商家与考据党联合来完成,复原之后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将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正所谓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衣服也如此。在婚礼、成年礼、毕业典礼等人生重要节点完全可以采用传统的仪式,着传统的汉服;而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以便宜行动为主,宽袍大袖自然就不合适了,所以对汉服进行改良创新很有必要,这也是现在有些商家做得很好的地方。比如在夏季,有些商家考虑到天气炎热的问题,在保留交领右衽的基础上将传统汉服改装成汉元素服饰,既方便日常生活,符合现代人的衣着习惯,又不至于将传统元素完全放弃,这是很值得倡导的发展方式。

二、汉服运动的特点

(一)广泛性

汉服运动的参与人群具有广泛性。汉服运动的主要范围在国内,有台湾著名作词人、文化名人方文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汉服归来》作者杨娜,汉文化爱好者、践行者秦亚文等人在汉服运动中都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可以说,他们都是走在汉服运动前列的志士。除了国内的复兴群体,还有在国外的留学生和华人华侨,都借助各自所在的环境优势,致力于推广汉服。如留学生“璇玑”在留英学习期间身着汉服在街头表演笛子和舞蹈,照片传回国内,在各大网站流传。而她就在自己人气最旺时,自费制作了汉服公益宣传片《礼仪之邦》,字幕和解说采用中英双语,展现了中华五千年的礼仪和气度。如今“璇玑”虽然隐去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但《礼仪之邦》仍在流传,成为汉服运动的一个显著的标志。

有着“最小星女郎”之称的徐娇,曾因电影《长江七号》走红,而近年来,她也在致力于推广汉服文化。2013年6月23日,她身着汉服走上上海国际电影闭幕式的红地毯,成为首位穿着汉服走红地毯的影视明星。2015年5月7日,徐娇晒出了自己在美国毕业项目展示会的演讲照片,是关于汉服的,获得网友的一致好评,有网友称:“真正的汉服爱好者,就要这样大方地去展示、介绍我们的民族文化。”

“对于汉服运动而言,海外华人群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身处文化交流频繁、碰撞激烈的环境之中,然而越是在这种文化有差异、文化发生流变乃至发生断裂的地方,他们就越是容易形成文化认同意识的自觉。”[2]这样一来,我们的文化在国外有了影响力,再引起国内人的重视,对文化复兴运动也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而近年的汉服运动和早期汉服运动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官方的认可和支持。除了华服日外,《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国风美少年》等官方举行的大型文化类节目虽然不是专门为了汉服而开设,但许多汉服爱好者和推广者都借此平台,让汉服亮相于荧屏,而节目主持人和嘉宾对汉服的解释及科普也对汉服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直接作用,让观众一看就知道,这是汉服。一般来说,比起民间自发组织团体的言论,官方的说辞往往更具说服力,所以获得官方的肯定和支持,对于汉服运动来说是前进了一大步。

(二)民族性

汉服运动本身就是一场民族文化的复兴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汉服运动要复兴的是汉族的传统服饰,不是其他任何一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在这场复兴运动中,可以说汉族人是唯一的力量,因为少数民族有他们自己的服饰文化等着他们去继承弘扬,只有本民族的人才会对本民族的文化充满情怀,不计得失地去继承和弘扬,将其复兴。也许有少数民族的人甚至是外国人喜欢汉服、穿汉服,但那只是对异族文化感到新鲜而对其产生的兴趣,他们不会去研究汉服运动是什么,和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有什么联系。甚至有些汉族人穿汉服,也仅仅是因为“仙女梦”、“武侠梦”,那也算不上是参与汉服运动其中,只能说他们是被汉服运动影响的一批人。汉服运动是一场文化运动,如果只流于表面,那必然不能走远,不能实现其意义和价值。真正投身于汉服运动的人,会透过这件衣服发掘出随着这件衣服沉睡了几百年的文化,会将汉服与其他汉文化联系起来,从而逐渐完善旧的传统文化体系,丰富新的汉文化体系。所以,汉服运动的主体和内容都决定了它必然具有民族性。

(三)包容性

现在的人喜欢用“圈子”来形容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因此汉服运动的人群也逃不过被叫做“汉服圈”。但是汉服是没有圈的。汉服运动是一场社会运动,穿汉服的人可以被叫做同袍、汉服复兴者或推广者,但汉服没有圈,汉服运动也没有圈,因为汉服是衣服,不是职业,也不是群体范畴,是圈不起来的,就像没有“西装圈”、“和服圈”、“韩服圈”,没有穿什么衣服就入什么圈的说法。我们欢迎所有喜欢汉服的人来穿汉服,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外国人,只要喜欢就能穿,因为我们的文化是包容的,汉服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具备包容性。

中华文化有容乃大,汉服运动作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一个大支流,也具有包容性。汉服运动中不乏出现一些狭隘民族主义者,狭隘民族主义是一种以孤立、保守、排外为特征的民族主义。汉文化爱好者中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但他们并不是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而是全盘吸收,不管好的坏的,只要是传统的就要,甚至到了偏激的状态,容不得别人说半点传统文化的不是,唯汉至上,把汉族置于统治地位,认为汉族的地位高于其他民族,汉文化与异族文化不可交融,过度的优越感使他们失去理智,甚至会发表一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尤其是针对满族的。但是,汉服运动的包容性决定了它的主流观点是包容的,这就意味着,那些极端的、狭隘的观点是非主流观点,非主流的东西可能会在一时流行,但终究成不了什么气候,也不需要外力干涉,自己就会慢慢消退掉,这也是汉服运动的包容性所在。

(四)持久性

汉服运动已走过十八载,我们无法预知它何时结束,但至少现在仍在继续。之所以持续这么久,与前期的汉服运动开展艰难、进展缓慢有关。前期的复兴者要拥有一件汉服,形制要自己考究,图纸要自己描绘,布料、裁制都要亲力亲为,因为被历史埋没三百多年之久的衣服,没人会做。前期的汉服运动,充满艰辛,饱受质疑,还有更甚者公然焚烧汉服。汉服,是这场运动的主角,是必需品,它的难以获得和民众的不知情不理解,都是这场运动进展缓慢的最主要因素。直到2006年,全国首家汉服实体店“重回汉唐”成立,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服需求的问题,加速了汉服运动的进程,也是正是汉服运动的先行者长期以来的坚持和努力,让这场运动持续到了今天。

如果说前期的汉服运动用艰涩难行来形容,那么当今的汉服运动就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前期的汉服运动,知道的人太少,参与进来的人也仅仅靠那一点民族情怀支撑着,汉服和影楼装、古装舞蹈服混为一谈,想要一件汉服都不知道去哪里买……如今,走在街上会经常偶遇穿汉服的人,他们不会被围观、被问穿的是什么衣服,各大文化类节目也可以看见汉服的身影,汉服商家已高达近千家,几乎每年都有近百家新的汉服店开业……但仅仅如此,还不能代表汉服运动已经成功。只有当汉服回归生活,与其他汉文化一起实现伟大复兴,汉服运动才算实现了其意义,然而这条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三、汉服运动的影响

汉服运动作为一场社会文化运动,属于文化层面,更属于整个社会层面,所以其影响的不只有文化领域。它影响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甚至是政治。

(一)汉服运动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汉服作为传统服饰,它的重现,也带动了传统工艺的复活。几百年前随着汉服消亡的面料织造工艺、冷染工艺、专属于汉服的裁剪工艺等,也随着汉服的苏醒而复活了。

每年的西塘汉服文化周、礼乐大会,不仅仅只有汉服的身影,还有祭礼、射礼、冠礼、笄礼等传统礼仪的再现。当然,这些传统礼仪并不是只有在汉服文化周和礼乐大会才能看到,只要稍微留心,很多地方的汉服社团都会有,只是影响力不及汉服文化周和礼乐大会。但是汉服社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每逢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各社团一定会有所活动,借机来一次雅集也是有的,这在无形之中引起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拾起了一些失落的传统民俗,让传统节日的氛围更加浓重。

毕业礼是人生中一大礼,是当今礼仪文化的重要部分。早在2007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刘明华就提出议案:在中国的博士、硕士、学士三大学位授予时,毕业生应穿着汉服式样的中国式学位服。同年,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华学位服设计大赛中,就有18款设计作品参考“汉服”制作,包含了交领、右衽的特征,当有人问起是否会采用这些设计作为毕业生的学位服时,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表示“会考虑”[3]。时过境迁,虽然汉服式样的学位服依旧没有被全国范围采纳作为学位服,但已有个别高校先一步举办起了汉风毕业典礼。江苏师范大学自2012年起,在每年的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采用奏汉乐、着汉服、行汉礼的方式授予硕士学位,并连续举办了四届汉服毕业典礼[4]。这对复兴汉服,乃至复兴传统文化起了重要的表率作用。对于汉服运动而言,这场毕业典礼的背后,是我们所追求的具有现代化意义的礼乐制度,汉服,只是一个符号。

所以,汉服运动对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逐步加深的,不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这需要复兴者、推广者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坚持、坚守。

(二)汉服运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场文化运动,仅靠情怀是走不了多远的,就像如果我们一直向别人强调“汉服是我们的传统服饰,它承载着汉民族的一部分文化,我们不能丢掉它,我们要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这样的话可能刚开始听个一两遍会让人感觉“是啊,我们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得复兴发展起来。”可是听久了这样的抒情言论,难免觉得虚。有些人刚接触了汉服也会觉得兴奋,但是久而久之就不知道除了穿上这件衣服还能干什么。汉服文化复兴运动,复兴的不仅仅是汉服,还有文化,甚至是精神和信仰。仅靠情怀维系的汉服复兴之路已经走过去了,现在,我们不仅仅需要情怀,更需要的是实干。

据《2018汉服商家调查报告显示》,汉服商家已高达815家,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近百家新的汉服店开业,由此可见,汉服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5]就连一向以夸张的古装造型吸睛的影楼,也开始引进汉服,走真正典雅、具有汉韵的风格道路。这也表明汉服正在从“卖情怀”中走出来,逐渐商业化,成为商品。一样东西成了商品,与其相关的事物也免不了走向商业化。着汉服,就免不了束发髻、挽发簪、佩香囊,于是汉服配饰与汉服一起,也成了商品市场的新物事,甚至有些婚庆公司也引入了汉婚主题的婚礼,这些现象正可以说明汉服正在被普及。

一样事物在真正普及了之后才有可能吸引到不带着情怀来的人。普及一样东西最好的办法不是刻意地、有目的地去宣传,而是将其融入生活。汉服成为商品,不仅方便了喜欢汉服的人购买、获得汉服,从而方便了汉服的普及,促进了汉服的生活化,同时也丰富了文化产业市场的内容,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汉服产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汉服产业迅速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最明显的就是版权问题。原创商家花费大量精力去考究形制、设计花样进行创新,但是由于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的版权意识也不足,想要盗取创意轻而易举,于是盗版汉服源源不断流入市场,这是不利于市场发展的。

原创商家花费心血去复原、创新汉服,结果成果被别人轻而易举收入囊中,这不仅大大挫伤原创商家们的积极性,不利于汉服的发展和汉服体系的建立,而且会破坏市场规则,扰乱市场秩序。如果大家都不想做正版商品了,那就只能做盗版,长此以往,事物得不到发展,止步不前,甚至会出现更混乱的景象导致呈负面方向发展。汉服运动促成了汉服产业化,推动了汉服市场的建立,而汉服市场的建立,一方面对汉服运动起着积极的、正面的作用,一方面它带来的弊端也成为了汉服运动的挑战。

(三)汉服运动对国家层面的影响

2017年11月,xxxxxxxx在人民大会堂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会谈前,习xxx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特朗普举行欢迎仪式。而这个欢迎仪式演奏的不是西洋乐器,而是古筝、洞箫,演奏者穿的也不是西装或西洋礼服,而是汉服,这是一场原汁原味的中国风欢迎仪式。因为汉服运动把汉服带回了世人眼里,促进了汉服和汉乐的再次融合,我们作为主人在迎接客人时,才不至于还穿着客人的衣服演,奏客人的曲子,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底气和自信。我们有汉服、有汉乐,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文明,是汉服运动把这些文明唤醒了,帮助我们重拾文化自信,大大方方地将自己的文明特色向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展示。

论当代汉服文化运动的影响

(图片源自微博:新华视点)

四、汉服运动的价值、趋势及建议

(一)汉服运动的总体价值及趋势

1. 汉服运动的总体价值

服饰不仅是物质文化的表征,还具有精神文化内涵,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在如今这个传统文化百废俱兴的年代,汉服运动的发展无疑给传统文化的复兴打开了一个很好的缺口[6]”。对花朝节、上巳节等失落的传统节日而言,汉服运动是它们回归现实生活的契机;对《高山》、《流水》、《相和歌》、《采薇》等汉乐汉舞而言,汉服运动为它们提供了更多展现的机会和平台;而对汉服产业而言,汉服运动不仅为汉服商家带来了经济利益,还带动了一批将传统纹饰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设计师的出现,这在无形之中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因此,汉服运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复兴一件衣服,它作为一场文化复兴运动,复兴的主要是汉服,却又不仅仅是汉服,还有很多失落的传统文明,其价值非同凡响。

2. 汉服运动的趋势

当下汉服运动已经发展到了高潮阶段,呈快速发展趋势,喜欢汉服的人群越来越多,从十几岁到五六十岁,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也有来自宁夏、内蒙、拉萨等偏远地区的,有人思想偏激,有人性格傲慢,有人孤芳自赏……但这些都不能代表汉服运动本身。“对于汉服运动的发展前景,我们要看的是主流,是运动指导者、主体者的行为特征,还有汉服运动的历史脉络和宏观全景。”[7]

汉服运动发展到今天,它也注定会成功,未来的汉服最可能的是逐渐回归衣服本身,这也是汉服运动的最终目的。回归衣服本身的意思是:只把它看成是一件衣服,而不是特别的存在。衣服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当汉服不再被强调它的历史来源、文化渊源时,就是它回归衣服这一本质之时。这不是说它没有了这些蕴涵,而是这些蕴涵已经不需要被强调就能为人所知。而在此之前,汉服运动也会向着这一方向继续发展,直到最后。

(二)对汉服运动的建议

当下汉服运动的总体发展态势是健康良性的,但依旧存在狭隘民族主义、版权得不到有力维护这些弊端,对此,汉服运动的参与者要认清汉服运动的趋势,紧跟时代的潮流,把汉服文化融入社会生活,拓展自己的视野格局,用宏观的角度去把握汉服复兴的走向,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推动汉服运动向着更理性、更长远的方向发展。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汉服的文化精神,忘记了复兴汉服的初衷。

1、坚持复兴,不复古

汉服运动的一个核心宗旨是:汉服是复兴,不是复古。那么在礼仪实践中,是否就一定要照搬古书呢?如果不照搬古书又该怎样操作呢?照搬古书的话,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在当代的汉服社团中,实际是女性比例居高,但明朝古书中对女性参加祭祀并没有明文规定。那么女子应该如何穿衣,如何站位,如何行礼,都是当代汉服运动参与者应该考虑的,并不是一味地排除在外,完全依据古XX载,便可以规避风险与矛盾的。这不仅与汉服运动的初衷相悖,更与当代中国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定位相矛盾。

优秀,并不意味着全部。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这个弘扬过程中,我们应当提高辨析能力,防止把糟粕当做精华来吸收。在传承中谋求发展与创新,寻求与当代中国的合理融合之路,这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比如2007年5月2日在深圳市宋帝陵举行丁亥赤湾殉国祭,刘荷花(网名“汉流莲”)为这次祭祀发起人兼总负责人,并将参祭人员的祭服分男女两种形制。这种当代的礼仪复兴尝试,其实也是我们最需要探索的。

2.活动要配有相应的仪礼

当今社会在祭祀过程中,呈现出了标新立异之势。除了按惯例花朝节祭祀花神、端午节祭祀屈原、中秋节祭祀月神等,甚至还演化出了祭拜上古的比干、西汉薄太后或近代张之洞等人的情形。尤其是清明节期间,各地汉服组织几乎都会有祭祀活动,有的活动在举办之后会在社会上、网络中引起各种争议,比如着汉服祭祀广州起义烈士、历代帝王,这些是否真的应该穿汉服行古礼来祭祀呢?如果祭祀的话,穿什么衣服合适,行什么礼仪才可以匹配呢?

这种祭祀仪式的反复、频繁乃至泛滥,都将消解仪式的神圣性。中国xxx信奉无神论,对仪式祭典倾向于不作为,民间祭祀又容易出现混乱或泛滥倾向,此种情形若不能改变,通过仪式祭典塑造汉服的庄重感或通过汉服重构国民仪式生活的意义均将难以实现。汉服在和古代仪式典礼结合的过程中,自然会显现出原本可能附丽于其上的古代身份等级制之类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要素,汉服复兴者们津津乐道的以服饰为载体的古代礼仪,其实在很多地方并非如网友想象的那么浪漫。

而且古代礼仪规范和汉服穿着是类似的,都是有一套阶级等级制在内的,包括衣服的样式、站立的位置、行礼的方式等都是有着特殊含义的。何人担任献官,何人充当赞者,何人才是主宾,也都是根据社会等级和身份决定的。但是当代的祭祀礼仪中,复古和表演的成分却颇为明显。在很多祭祀活动中,往往是礼仪研究者、颜值较高者、服装高档者为主,他们的定位和“身份”更接近“上层领袖”的样子,其他的一般社团成员,更像是辅助角色,甚至打扮成古时丫鬟、侍从的样子。这种祭祀礼仪,其实是一种角色扮演的场景。

随着汉服运动的发展,汉服是设计和制作了的,各汉服商家也在各种争议中制作了一套又一套、一类又一类的汉服,并且打开了汉服产业化的市场。可是民间礼仪这一部分,其实是一片空白。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这个需要汉服复兴者们共同编写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民间礼仪方案,明确规定特定场合中的服饰穿着、礼仪流程。如果初期很难达成共识,不妨从小范围开始,从特定的活动开始,并逐步推广,直至被更多人认可,使之成为当代民间规范的祭祀实践方案。

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借助外力,等着有志之士来推动,或是等待政府官方主动接纳。民间团队也可以尝试依托汉服的文化资源,对礼乐文化进行新的创造性实践。除祭孔大典之外,在诸多汉服的祭祀活动中,其实已经产生了一个现实的、应用型的祭祀活动了,那就是中国的宗族祭祀。或许,这也属于汉服运动发展的一个成就,这种被规范了的祭祀活动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01] 杨娜.汉服归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71.

[02] 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华人文化认同问题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2007(3).

[03] 杨娜.汉服归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04.

[04] 杨娜.汉服归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04.

[05] 汉服资讯.2018汉服商家调查报告.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10752411394030,2018.

[06] 李若晗.浅谈现代汉服的复兴之路[J].研究者,2017(3)

[07] 杨娜.汉服归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14.

致谢

作为一个汉服爱好者,我很高兴我的本科毕业论文能与汉服有关。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的主要研究领域其实不在这方面,但他十分尊重我的选题,并支持我完成这篇论文。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他数次耐心指导我,帮我找资料,帮我修改,直到最终完成论文。在此,我要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论当代汉服文化运动的影响

论当代汉服文化运动的影响

VIP月卡¥免费
VIP年会员¥免费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19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19558.html,

(0)
1158编辑
上一篇 2023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3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