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作品《思乡》演唱时的发声与吐字特征

《思乡》是中国艺术歌曲代表作之一,现今已成开展声乐教学的必选曲目。本文以黄自创作的《思乡》艺术歌曲为例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对中国作品《思乡》做基本了解,明确《思乡》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以此为基础,然后对《思乡》演唱的发声与吐字特征进行细化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入沈湘演唱《思乡》时的发声特征;引入廖昌永演唱《思乡》时的吐字特征,为笔者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支撑依据,使本文对《思乡》艺术歌曲演唱时,发声与吐字特征的研究更加深入与充分。

关键词思乡;演唱;发声特征;吐字特征

一、绪 论

当前,音乐创作形式及数量不断丰富,本文选择黄自先生的《思乡》艺术歌曲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黄自先生在近代音乐领域的影响力十分巨大,而《思乡》又是他众多创作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作品,因此,研究《思乡》在演唱时的发声与吐字特征,非常具有代表性,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黄自先生的《思乡》创作在前期对艺术歌曲领域的影响力十分巨大,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希望在当前多元化音乐发展的背景下,《思乡》这部艺术歌曲创作能为今后的音乐发展提供更多的创作借鉴,助力音乐发展再上升一个阶梯,此具有现实研究意义。

二、中国作品《思乡》简介

(一)《思乡》的创作背景

《思乡》是由黄自先生创作而成,黄自(1904-1938年),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作曲家,是我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及音乐教育家。《思乡》是黄自先生于1932年创作完成的,该首歌曲是黄自先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当时中华民族动荡不安,满怀爱国情怀的黄自先生感慨万分,希望用音乐来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情感及带动全民来积极抗日,但是黄自深深感觉到力不从心,无法挽救大局,在这种时局下,创作了这首经典之作。这首作品把黄自对祖国的热爱、担忧一一体现出来。这首歌清新雅致,伴奏生动,把黄自的心情体现的淋漓尽致,真切的体现出了思乡之情,愿随流水同去。

在黄自先生短暂而又辉煌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他创作的作品涉猎到很多方面,在众多音乐作品中,艺术歌曲无疑是他创作中的经典。特别是《思乡》这首歌曲,无论是旋律创作、伴奏技巧、和声运用、还是曲式结构,都是黄自先生创作的精华。黄自先生的音乐创作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传统音乐文化表现手法,同时又借鉴了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不同的创作精华,他将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同的和声、曲式、配器、体裁、作曲技法等融于一体,创作出很多既具有自身传统风格又兼具西方艺术特色价值的作品,特别是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他的声乐艺术作品几乎都是声乐曲目的典范,传唱程度广,艺术价值高。

(二)《思乡》的音乐特点分析

艺术歌曲指的是一种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的音乐体裁,是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其结合旋律及人声这两大音乐因素,具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可以说,就《思乡》这一作品特色来看,既有朴实谨慎的一面,亦兼具优美精巧的典型风味,再结合快速音型上下级进的丰富声响,给予演绎者很大程度上的创作空间。中国艺术歌曲的精粹在于是否有不固定而多变的重音,是否诗词节奏与音乐节奏时常相互抵触,是否词的重音节被写在音乐的弱音节上,是否词的弱音节写在音乐的重音节上。

《思乡》属于抒情独唱歌曲,采用了韦瀚章的词,而韦瀚章所作长短句歌词清丽典雅,富有韵味,正为黄自所好。黄自非常赞赏,特别在伴奏中描写了“不如归去”的鹃啼声。他从调性的差异、节奏的徐疾、句法的长短、音的强弱高低、和声的协和不协和与音色的配合等方面去体会音乐的感情和形象。在谱曲期间,对于《思乡》等同类型作品的塑造,其采用了不拘一格,仅按小令、中调或长调的规模逐层递进,且不仅是借由题目命名所指。在形式上设定为上下两片的双调,为抒写劳人思归的离愁别绪,意境渐入,音乐创作手法颇显特色。黄自的歌曲既强调音乐的线条,也强调节奏的重要性,追求诗和音乐的统一性与融合性。

三、《思乡》演唱时的发声特征

(一)音色与音量

在诠释歌曲作品的过程中主要用声音来表达情感,因此,适宜的演唱就变得非常重要。音色有明亮的,有黯淡的;音量也有大、小之分,不同类型的作品在细节的处理上,演唱者使用的音色、音量以及对整首作品的把控应以不同的角度去阐释。

音色的变化就是通常所说的共鸣,当人身体内的气流短的时候,共鸣会使传出的声音变得明亮、饱满、有金属感,多用于平时在唱高音时。那么平时在唱中声时,笑肌应该微微上抬,下颚自然放下,舌头放平,喉头放低,感觉是靠后面唱。而黄自先生创作的《思乡》歌曲篇幅不大,但是需要渐强和渐弱处理的部分有很多,所以通常在演唱时,要求对音色和音量的把控要准确。

《思乡》这首作品在唱前半部分的时候,要用含蓄的音色去演唱,音量要适中。“清明才过了,独自个凭栏无语”是由弱到强,再到弱,音色上要柔和一点,力度要控制好,适中,变化音要唱准确。之后三连音的“一声声”在力度上要偏轻,加一点气声,音色上要保持干净、轻快,声音上要略显快一点,这可以更好地反映创作者想家的渴望情绪。歌曲进到后半段,整体上音色要更结实一点,到17-25小节时,如图3-1所示,力度要渐强,声音放开,“问落花”是保持音,所以要唱饱满,要体现出作者当时压抑的情感,“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要渐弱,有一种请求的感觉去演唱,语调应该更柔和,表现出当时作者的复杂感情,在作品最后一句中,作者表达了他的愿望。愿与微波一起向南流,在音色方面要更加的结实、坚定。整首作品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音色的变化,要把持有度,要统一,音量强弱的变化不需要幅度很大。

《思乡》这首作品的演唱魅力在于以情带声,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声音,情感也不会更好的展现给观众,所以演唱技巧越扎实,越能把情感准确的表达出来,从而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获得自己的演唱风格。

浅谈中国作品《思乡》演唱时的发声与吐字特征

浅谈中国作品《思乡》演唱时的发声与吐字特征

浅谈中国作品《思乡》演唱时的发声与吐字特征

图3-1 《思乡》谱例

(二)速度与节奏

要想把一首歌曲诠释的精准到位,除了了解它、熟悉它之外,还得将该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定位。整体应该是快还是慢,是强还是弱,这些都是在演唱时所要做的工作,只有把整首作品分析的完整详细透彻,才能更好的演绎作品,表现作品。著名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过:“速度是音乐的生命”。要想将一首乐曲演绎到位,首先,音乐的速度是首当其冲的第一决定性要素。而速度除了在平时所强调的快慢之外,在演唱的时候更要注意演唱情绪时的速度,是积极的,还是懈怠的。

《思乡》这首歌曲,在速度方面,作曲家选用了行板的速度,66拍/分,也就是稍微缓慢的速度,在这个速度的前提下与优雅的情绪相结合来进行演唱,整体属于中慢板。这样的一个速度就非常适合《思乡》歌曲演唱时要表达的思念情感。《思乡》这首歌曲的速度从始至终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也不能将曲子唱的平淡、拖沓,导致曲子整体情绪滞后,而要使旋律更有方向有进行的流动起来,歌唱的情绪速度一定要积极到位,才能将音乐推向之后的B段,通过思念家乡表达爱国之情。例如,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沈湘在演唱《思乡》时,提到:“应该以注意喉咽腔的扩张及其喉口的内调节来关注声区间的统一。”如《思乡》上片中,“柳丝系绿,清明才过了,独自个凭栏无语。”这一整句的陈述,以发声中的稳定感,是歌者处于深吸气的低喉位置所展现出的声线魅力,如图3-2所示,在《思乡》的下片中,自第一句起“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持续保持在较为高亢激动的发声状态,气息较深,再到“问落花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的出现,发声状态随着旋律线条逐层更迭,以自然流淌的细线条穿插于唇齿之间,构成了音与心的真实交汇。因此,在全曲当中,句与句之间、词与词之间、字与字之间的情感交汇都融于每一帧的诠释画面中,如“清明才过了”的“了”字,巧妙地换气承接了上下两句的连通,给人以通畅感。

浅谈中国作品《思乡》演唱时的发声与吐字特征

图3-2 《思乡》谱例

(三)气息的运用

气息的合理使用是声乐演唱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它是唱歌的根本,在演唱作品时好声音的获取、丰富的情感表达、处理作品的强弱快慢,毫无例外,用气就是唱歌好坏的关键。作为《思乡》这首艺术歌曲的演唱,气息良好的流动,才能使声音更具有统一性。在演唱本首作品之前需要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才能够清楚这首作品在艺术歌曲表达上更倾向于作者内心情感的描写,短短几句,就将我们带入到了思乡的悲凉和迫切。前半段,速度舒缓,情感细腻,勾勒出了当时悲凉的心情,所以在演唱这段的时候,在气息的把控上要显得平稳、舒缓、诉说般的去演唱,声音要柔和。通过中间的间奏,歌曲后半段,情感起伏相对比较大,呼吸要更加积极,情感上要更加饱满,气息要干净,不能拖拉。在歌曲后半段的第二句时,整首歌进入高潮部分,情感完全爆发,唱这段的时候,声音要完全放开,腔体完全打开,气息要比别的时候更沉稳、更通透,才能诠释出作者想要与微波一同南去的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思乡》演唱时的吐字特征

(一)语言与句法的运用

音乐美的享受是听觉美的享受,更是声音艺术美的享受。所有演唱最后达到的目的就是感情的升华,情感的表达。在演唱思乡类艺术歌曲时,应将诗情画意的歌词语言与句法,高雅流畅的旋律、动听的歌声与钢琴伴奏和感情相结合,五者合一,才能更完美的演绎作品。在演唱时一定要将歌词的语言与句法之美,和旋律线条之美与感情几大要素之间相融合,通过伴奏的烘托之下,充分表达出作者远离故乡、思念故乡之情。

在演唱歌曲《思乡》前两句时,要将古体白话文的诵读与旋律线发展相结合,说中有唱,唱中有说,在钢琴伴奏的烘托之下,用歌唱的表达方式,加入思念的情感,刻画出春意盎然的清明过后,作者独靠栏杆,思念家乡的画面。从第七小节开始,随着伴奏中双音的加入,歌唱的情绪与之前相比,略有一丝高涨,旋律中“墙”字的音高与时值的强调,结合歌词中“杜鹃啼血”的典故,进一步突出思乡之情。而这一句在情绪的抒发上要比上一句更加直接明了。

通过间奏模仿杜鹃声音及和声变化进入歌曲B段,在伴奏织体的丰富变化下,低音下行的进行和力度的渐强下,将演唱者的情绪进一步升华,突出全曲的高潮,将演唱者思乡的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间奏模仿杜鹃声音及和声变化进入歌曲B段,在伴奏织体的丰富变化下,低音下行的进行和力度的渐强下,将演唱者的情绪进一步升华,突出全曲的高潮,将演唱者思乡的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咬字与吐字的把握

咬字吐字是歌唱的重要技术环节,怎样咬字吐字,字头、字腹、字尾怎样咬。吐字时快还是慢,强还是弱,都关系到这类歌曲的风格表现。只有注意细节的把握,才能更精准的表达作品。例如,我国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在演唱《思乡》时,他充分发挥与运用了有关我国歌唱语言发音的规律与技术,从咬字吐音至归韵收音都进行了严格的筛分与定位,意将深度剖析每句歌词及其背后所深藏的精神意蕴,力求能更为精准全面地表现乐曲的无限魅力与时代意义。在演绎此曲时,其咬字清晰有力,气息充沛,且富于弹性,如图3-3所示,如“独自个凭栏无语”中的“凭”字一出现即牢牢拽住了人们的心,这爆破似的强调更是以一种延长化的语气道出了主人公内心的万般感慨,再有如下片的结束句“我愿与他同去”中一个“去”诉尽了内心的苦闷与忧思,寄“水”以情;而吐字中承载着歌唱时构成旋律音响的基础,只有在充分掌握好韵母的发音常识,才能很好地把控歌声的质量,如下片“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中的“怀”字作为中响复韵母其中蕴含的主要元音适当地发挥了共鸣音响的作用,还有上片中“更那堪墙外鹃啼”的“鹃”字作为吐音间前鼻韵母的出现以及后鼻尾音归韵至后一字词整句收拢,巧妙地强调了“鹃啼”承上启下之感,此一番运腔更浓浓深意,且力度控制地恰到好处,实在精辟,以上廖昌永这看似淡如说话般的轻巧圆润,将每个音与字都深深烙印在听众们的心间。

思乡歌曲在演唱时,歌曲整体的速度是稍慢,情绪是思念的,娓娓道来的,所以在咬字吐字时应在气息的支撑配合下自然、连贯、圆润。字头轻轻带过,但是却不能含混不清。字腹是每个字在演唱发音时的主要部分,相比较字头演唱时值长,是声音表现的主要组成部分。字尾也就是平时在声乐演唱中经常提到的归韵,所以字尾要收好,不能拖沓。在演唱《思乡》时,歌曲开始的前两句,咬字时要轻、柔,吐字速度稍慢,声音跟随气息贴着上腭慢慢唱出。到了“更那堪”这句时,由于情绪高涨,要把这几个字的字头着重强调,突出重音。“不如归去”再次回归到自然连贯。间奏之后的“惹起了”和“万种闲情”也是同样强调字头,收尾要快。最后的“同去”要圆润自然,结合气息唱出意犹未尽、思绪万千的感觉。

浅谈中国作品《思乡》演唱时的发声与吐字特征

浅谈中国作品《思乡》演唱时的发声与吐字特征

图3-3 《思乡》谱例

五、结 论

《思乡》类艺术歌曲是我国先辈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对该类歌曲的演唱进行研究,有利于《思乡》类艺术歌曲在后世的传承与发扬。本文以中国作品《思乡》演唱时的发声与吐字特征为课题进行研究,首先明确了《思乡》是黄自先生于1932年动荡时期创作的思乡爱国歌曲,接着分析了《思乡》的音乐特点。而发声与吐字是进行演唱的关键,在文中笔者着重对《思乡》演唱时的发声与吐字两大特征进行了细化的分析,发声特征分析主要从音色与音量、速度与节奏、气息的运用三大方面展开;吐字特征分析主要从语言与句法的运用、咬字与吐字的把握方面进行分析,以此将《思乡》歌曲演唱时的发声与吐字特征剖析得更为透彻。

参考文献

[1]丁雅贤.《心灵的歌唱,探索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奥秘》[M].沈阳出版社,2011.

[2]王士魁.《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实用教材》[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3]郭祥义.《民族唱法歌曲大全》[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4]于会泳.《腔词关系研究》[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5]崔瑞英.《声乐与语言发声》[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6]黄玮.《大学生音乐素养》[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7]李涛.《中国诗词歌曲演唱研究》[M].东方出版中心,2011.

[8]张晓农.《声乐演唱与训练》[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9]颜五湘.《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M].花城出版社,2009.

[10]邱雅洲.《中国歌剧声乐艺术的理论探索与实践》[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11]王元震,何玉.浅谈《思乡》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处理[J].金田,2015(7):22-24.

[12]李月华.中国声乐作品演唱中的咬字吐字问题探究[J].黄河之声,2017(4): 81-82.

[13]孙忠民.浅谈咬字吐字同歌唱发音的关系[J].青年时代,2016(5):6-7.

[14]马安吉.声乐艺术的语言学[J]. 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9):179-180.

[15]吕媛.谈民族声乐咬字吐字的原则[J].文艺生活 文海艺苑,2014(5): 152-153.

[16]金得星.民族唱法的语言风格和吐字咬字[J].文艺生活旬刊,2014(6): 104-105.

浅谈中国作品《思乡》演唱时的发声与吐字特征

浅谈中国作品《思乡》演唱时的发声与吐字特征

VIP月卡¥免费
VIP年会员¥免费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29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23367.html,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3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3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