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古族音乐的发展与艺术特色

蒙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文化历史灿烂辉煌,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格。传统的蒙古族音乐是蒙古族文化中极其绚丽的组成部分。其发展阶段性强、有时代意义且极具地域特色。发展种类丰富、普及性广,其艺术特色分明,感染性强。本论文阐述了蒙古

  一、引言

  自古长城以北广袤无垠的内蒙古草原就被称为“行国”或“引弓之国”,其孕育了北方草原文明,形成了蒙古族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杨柳.蒙族歌曲的形成及风格特征.[J].《大舞台》.2013.11]。蒙古族这个优秀的东方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马背文化”,并在其发展了属于自己的民族风俗,且没有在历史的长流中泯灭,而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朵灿烂的奇葩。
  蒙古族的音乐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漫长的历史里,蒙古族人们结合了自身的生活、民族的文化、民族的语言、民族的体质、民族的风俗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

  二、蒙古族音乐的发展与形成

  (一)山林狩猎的音乐文化时期

  第一阶段,早先蒙古族的祖先生活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地域,所以其生活主要以狩猎、采集为主,音乐是人们劳动时的写照,所以这段时期被称为山林狩猎时期[李娜.蒙古族音乐研究.[J].戏剧之家.2014年13期]。这段时期主要是以“短调”音乐为主,其结构短小、言简意赅、节奏简单、音调简洁、词多腔少,类似于汉族音乐文化中“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也称之为“古短调”。其时间阶段主要为祭祀歌曲、狩猎歌曲、史诗歌曲及呼麦。

  (二)草原游牧的音乐文化时期

  第二阶段,因为部落民族的侵略,蒙古族人民从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走了出来,来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传统的狩猎生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了,所以人们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采用了新的游牧的生活方式。其音乐文化也随着改变,适合劳动的“短调”在大自然的美景下,逐渐变成了歌唱白云、蓝天、草原、家乡的“长调”。这也是“短调”演变成更加脍炙人口的“长调”的重要时期。

  (三)亦农亦牧的音乐文化时期

  第三阶段,清政府中晚期的腐败,使对权力的掌握已经摇摇欲坠,为了加深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清政府实行了移民政策,大量的草原开垦,迫使蒙古族人们改变了生活方式。同时蒙古族文化与汉族文化逐渐加深,相互融合。两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其中也包含了音乐文化,促使了短调更加充实丰满,长调更加成熟,更适于传唱。

  (四)活态传承的音乐文化时期

  第四阶段,而现在的蒙古族音乐更多的是活态传承,区别于传统的传承方式的家庭式传承、师徒式传承、集体活动传承等,要更加灵活,更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贾晓楠.蒙古族音乐活态传承之衍变.[D].天津师范大学.2013]。用网络,广告推广等方式使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接触到蒙古族音乐,并可以新音乐形式相融合使其更受人们的喜爱[王伟.蒙古族音乐活态传承之衍变.[J].艺术评鉴.2016年12月15日]。

  三、蒙古族音乐的音乐特点

  蒙古族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蒙古族文化十分显著,是“边塞歌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对边塞歌曲推进、继承和优化也十分显著。

  (一)蒙古族音乐的旋律特点

  蒙古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其歌曲无论是演唱还是欣赏都会有一种舒展、宽广的情感体验。其音乐的音域较宽,其旋律呈一种抛物线的走向,也可以称之为“拱形”的一种形态,所以旋律中经常有大跳音,七度、九度、十一度都较为常用[周国玉、红梅.蒙古族传统歌唱艺术探析.[J].中国音乐.2003年02期]。一首歌曲常常可能会进行十四五的大跳音,演唱者的音色要求十分严格,才能完美的演绎好其歌曲。有时还会加上一些演唱技巧,长音、甩音、装饰音等。如《送亲歌》、《富贵的弟弟》等。

  (二)蒙古族音乐的节奏特点

  蒙古族音乐的节奏可以分成两种,“长调”与“短调”。其两种歌曲的不同,使其无论是旋律还是节奏都大为不同。
  “长调”音乐大多都是节奏舒缓,轻重拍子没有明显的区别,字少腔多,因为歌曲大多表达赞美、思乡类的情感,所以常会用到“啊呜嘿”等感叹词,所以拍子经常不均分律动,使此类歌曲大多为快与慢、紧与松相结合的节奏,这也是其特点。
  “短调”音乐通常结构严谨,节奏清晰。大多是二拍子、四拍子的音乐节奏,拍子大多为固定的拍子,一般为两句式或四句式。如《嘎达梅林》。

  (三)蒙古族音乐的调式特点

  蒙古族歌曲多是民族五声调式,早期蒙古族歌曲多以徽调式为主,宫调式、商调式其次,羽调式最少。但随着文化的融合,其音乐风格也随之改变,优美的曲调渐渐成为人们欣赏的主要歌曲,羽调式渐渐成为主要调式,其他调式紧随其后。主要是音乐音乐风格的改变,更多的人喜欢更为舒缓的曲调[石春轩子.十年(2003—2013)蒙古民歌演唱研究.[J].《音乐创作》.2017第十期

  四、蒙古族音乐的音乐分类

  (一)节拍形式的分类

  (1)长调歌:长调歌与蒙古族语言有很大的关系,蒙古语发音无声调,多音节的词语有固定的重音,发音软,靠后音少,没有卷舌音[宋亚术.关于蒙古族长调民歌艺术特点及其传承的分析和思考.[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年
  05月25日]。其独特的发音使长调歌旋律更加悠长。长调歌多使用五声音阶,曲调悠长、舒缓、节奏漫长、多为散板。小节线不明显,没有固定节奏,所以往往不写小节线,这样也就无法限制他自由性的优美旋律[范奇玉.试析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和演唱技巧.[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9期]。现代蒙古族音乐中大多以长调歌为基础,像《天堂》、《鸿雁》等歌曲,都是在长调歌的基础上与现代音乐的元素结合的流行歌曲,并且脍炙人口、广为传唱[候燕.蒙古族长调音乐的审美经验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4]。
  (2)短调歌:在北方的草原游牧文化中,“马背文化”占用重要的地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马匹,继而“马”就延伸出了一系列的文化象征。蒙古族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用马来作为美的标准来衡量人的品格[李世相.蒙古族短调民歌的基本艺术特征.[J].内蒙古艺术.2010年02期]。音乐在其中也因为马而延伸出一种音乐节奏,就是短调歌中的“奔马节奏”、“走马节奏”、“跃马节奏”和“倒步节奏”。“奔马节奏”为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跃马节奏”为切分节奏型;“走马节奏”为三拍子;而“倒步节奏”与“奔马节奏”相反为前十六后八。短调民歌比长调歌曲要容易,短调的歌曲较为生活化。
  (3)其中也不乏把两种歌曲结合在一起的大型曲目,其中《格斯尔》[扎西达杰.蒙族《格斯尔》音乐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
  年03期
  ]就将两者相结合,《格斯尔》是一部大型的史诗类歌曲,也是蒙古族说唱艺术歌曲中最为著名的。其曲调丰富多变,歌曲刻画的人物专调丰满动听。其中长调歌曲部分将歌曲中人物沉思的形态,很好的从侧面刻画出来。短调歌曲部分更好的描写征战和胜利的画面,这是一部将长调和短调歌曲相结合非常完美的歌曲。

  (二)声部形式的划分

  蒙古族音乐分成两种声部,“单声部歌曲”和“二声部歌曲”,其中“二声部歌曲”又称之为“潮尔”。“单声部歌曲”顾名思义是一个声部的歌曲,而“二声部歌曲”则是由俩个声部完成的歌曲,“潮尔”又名“潮林哆”,是蒙古族歌唱形式中最为古老、民间的传统乐种之一。它是多声部音乐的雏形,它的曲式多样、结构复杂、调式调性难以理解、音域宽、演唱的技巧又多样化,整体难度很大。“潮尔”一词原意为回响、共鸣的意思,一般由男子演唱[格日勒图.蒙古族民间传统歌唱形式概述.[J].内蒙古艺术.2009年01期]。
  蒙古族的另一种演唱形式:呼麦,是其的姊妹艺术。她们之间拥有几个共同点:1、两个声部同时进行。2、从头到尾持续低音。3、持续低音在旋律中位置相同[乌云陶丽.蒙古族传统歌曲唱法述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三)体裁形式的划分

  蒙古族歌曲的体裁形式十分多样,有宴歌、小调、舞歌、劳动歌、猜拳歌、儿童歌、宗教歌、赛马歌、摔跤歌等。其中猜拳歌、摔跤歌、赛马歌、舞歌颇为著名。舞歌又地域分为三种舞歌,分别为安代舞歌、宫廷舞歌和古代踏歌。其中安代舞歌分布较少,只在内蒙古库伦旗、辽宁阜新县一带有所分布,其多为祭祀类舞曲[珊丹.浅谈蒙古族音乐的风格、分类及发展状况.[M].林区教学.2006年05期]。
浅谈蒙古族音乐的发展与艺术特色
  其余几类歌曲多为活动场景歌曲,用来助兴,调节气氛的歌曲,也从侧面表达了蒙古族人们的热情好客的性格。蒙古族不光是一个运动的民族,更是一个音乐的民族。除去以上颇为有名的几种歌曲外,还有一种歌曲是非常有特色的歌曲,与牧业生产相关的歌曲,根据游牧生活所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刻画了游牧民族对于家畜的情感,试图用音乐来和家畜进行情感的交流。

  (四)流派风格的划分

  蒙古族歌曲的流派主要是由地域划分其风格,部族的不同与地域的不同造成了其风格和流派的不同。主要有四个流派分别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和阿拉善流派。
  蒙古族的风格流派很多,其演唱的技巧也十分的多样,如诺古拉、霍古拉、奥如拉布日、柴日郭拉胡、哈雅拉嘎、哨日郭拉胡、德乐苏和、浑第日呼、郭乐古日呼、哨荣亥,等等。从这些术语的指意中,能够了解到蒙古族传统唱法丰富的理论特质。举例说明,“诺古拉”是蒙古族唱法中最具特色且具代表性的一种唱法。
  (1)呼伦贝尔风格流派
  这一流派的主要分布地为呼伦贝尔盟一带,其演唱特点主要是看重音色的纯净,声音要有起伏,像险峻的山峰一样跌宕,以显高超的演唱技巧。此流派要求对于气息的控制力,在于上下声音起伏时也可以保障的声线的平稳且音色干净透亮。歌曲多为热情奔放、情绪高昂的歌曲,整体风格为高亢激昂和热情甜美。
  (2)锡林郭勒风格流派
  锡林郭勒流派主要实在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盟一带,其风格华丽悠长、庄重开阔。其流派演唱的歌曲要声线平稳,风格平稳舒张、含蓄深沉,特别注重“霍古拉”、“诺古啦”等民族唱法的运用,唱法的运用可以使歌曲更加具有华丽性。锡林郭勒流派是现今唯一还在沿用“潮尔哆”歌曲艺术和方法的流派。
  (3)鄂尔多斯风格流派
  鄂尔多斯流派主要在伊克昭盟一带流传,流派讲究演唱风格质朴无华,少用装饰音等,主要运用“诺古啦”唱法,其风格与锡林格勒的风格大相径庭。
  (4)阿拉善风格流派
  阿拉善流派的主要流传地为阿拉善盟一带,其流派讲究音色的变化,音色的饱和度、丰富感、多用上甩音的演唱技巧。善于运用“其其日格”、“哈雅拉嘎”、“德乐苏和”民族演唱技巧,歌曲大多拉长尾音。整体风格深沉古朴、虔诚宁静[乌云陶丽.蒙古族传统歌曲唱法述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蒙古族人民将传统的歌唱艺术很好、完整的保留下来,并且和现代音乐相结合,将蒙古族文化很好继承和弘扬。

  五、蒙古族音乐的歌曲风格

  (一)蒙古族歌曲的体裁和作用

  蒙古族的歌曲是中国传统民歌之一,是其人们的智慧结晶,是人文文化艺术的源头。蒙古族歌曲拥有独特的风格和形式,歌曲属于民歌,民歌具有的独特风格特征它全部都具备。
  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它产生了很多体裁,像宴歌、小调、儿童歌、舞歌、劳动歌、赛马歌、猜拳歌、宗教歌、摔跤歌、赞歌、礼俗歌、牧歌等。而如今的歌曲大多为赞歌、爱情歌曲、思乡歌曲、抒情歌曲等。其实总结来,一共就分为俩大类,及牧歌和礼俗歌。牧歌多用于迁徙和表达思乡、赞美家乡,寄物思乡。礼俗歌大多用于仪式类的场合,用来婚葬、祭祀等。

  (二)蒙古族歌曲的独特性

  蒙古族歌曲的曲风优美抒情,长调歌曲更是尤为能表现情感,其发音声腔和语言发音更能勾起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歌曲简洁、语言通俗、旋律朗朗上口、更让人记住其旋律。结构短小、精简、工整、拥有独特的节拍节奏、让人记忆深刻。旋律独特为抛物线式旋律、五声调式无半音、节拍也十分独特、且具有独特性。

  六、结论

  本论文阐述了蒙古族音乐的发展阶段历程及艺术特色,蒙古族这个民族不仅热爱运动,并喜爱音乐,还能将两者结合到一起,由此产生关于运动的歌曲。蒙古族能歌善舞,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听着让人身心愉悦,从歌曲中就能体现出蒙古族人们的善良、朴实、热情、爽朗、好客、豪迈的性格。
  歌曲虽然结构简洁,但旋律优美,内容也十分丰富,同时蒙古族特有的腔调和演唱方式技巧,使其在群众中脍炙人口、传唱广泛。其表达的情感也十分强烈,容易引起共鸣。其曲调高亢激昂、悠长久远、底蕴深远,无论是简单的抒情歌曲还是到具有仪式感的礼俗歌曲,都是人们感情的寄托与表达,蒙古族人们善于寄情于物,借景抒情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蒙古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融合后,其歌曲不仅是只来表达蒙古族人们的情感,也时常能勾起其他民族人民对其表达的感情的思托。
  蒙古族音乐是一颗璀璨的名珠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中闪闪发光,它与现代音乐相融合并改进,使流行音乐极具蒙古族民族色彩,成为一种流行。像我们都熟知的艺术家腾格尔的《天堂》、凤凰传奇《我从草原来》等,都是人人传唱,耳熟能详的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歌曲。无论是怎样的歌曲,它是表达怎样的情感,都是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最为真挚的表达。

  致谢

  本文是在我的导师邵承帅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老师在百忙中不厌其烦地认真审阅,倾注大量心血,耐心修改,对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我所查阅文献的作者们,他们的研究对我写作本文有莫大的启发,为我的论文添砖加瓦。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鼓励和支持是我学习的动力。让我走完了大学美好的时光。
  最后,衷心的祝愿我的母校越来越好,祝愿我的老师和我的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大家健康、快乐!

  参考文献

  [1]杨柳.蒙族歌曲的形成及风格特征.[J].《大舞台》.2013.11
  [2]石春轩子.十年(2003—2013)蒙古民歌演唱研究.[J].《音乐创作》.2017第十期
  [3]周国玉、红梅.蒙古族传统歌唱艺术探析.[J].中国音乐.2003年02期
  [4]李世相.蒙古族短调民歌的基本艺术特征.[J].内蒙古艺术.2010年02期
  [5]范奇玉.试析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和演唱技巧.[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9期
  [6]乌云陶丽.蒙古族传统歌曲唱法述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7]乌云陶丽.论蒙古族歌唱艺术.[J].音乐研究(季刊).2005年02期
  [8]格日勒图.蒙古族民间传统歌唱形式概述.[J].内蒙古艺术.2009年01期
  [9]宋亚术.关于蒙古族长调民歌艺术特点及其传承的分析和思考.[J].内蒙古教
  育(职教版).2016年05月25日
  [10]王伟.蒙古族音乐活态传承之衍变.[J].艺术评鉴.2016年12月15日
  [11]李娜.蒙古族音乐研究.[J].戏剧之家.2014年13期
  [12]扎西达杰.蒙族《格斯尔》音乐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
  年03期
  [13]候燕.蒙古族长调音乐的审美经验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4
  [14]贾晓楠.蒙古族音乐活态传承之衍变.[D].天津师范大学.2013
  [15]珊丹.浅谈蒙古族音乐的风格、分类及发展状况.[M]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2740.html,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1年6月21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