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研究

问题解决能力对发展幼儿的心智、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创新思维又能凸显游戏水平的提高。本研究以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策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事件取样法,深入宿迁市某幼儿园游戏活动现场,观察并记录大班38名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源于理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李季媚,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15-117.]]”。由此可见,帮助幼儿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研究选取的场景是幼儿游戏活动,在该活动中观察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现状。
  2.源于实践
  2013年江苏省开展课程游戏化,游戏成为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游戏阶段时常会出现问题。通过对大班幼儿的观察,发现不同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表现出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所差别。因此研究者希望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行为,客观地分析大班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现状。
  3.研究者自身的兴趣
  研究者在大班实习期间,发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幼儿会自己解决,有时候幼儿会向老师求助,这使研究者产生了思考: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会遇到哪些问题?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不同幼儿采取的解决策略是什么?有哪些问题是幼儿可以自己解决的?又有哪些问题是需要老师解决的?这些都有待研究者去观察和发现。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幼儿阶段,儿童的主要活动是游戏,游戏中时常伴有问题的出现,幼儿在其中的角色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和幼儿问题解决能力有关的文献大多是从心理学方面来研究,从幼儿问题解决的案例行为研究的文献不多。因此,本研究将深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了解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现状,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问题解决的观察,分析大班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幼儿老师指导游戏活动提供新的视角。面对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的问题,适当调整相应的解决策略或指导时机,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概念界定

  1.问题解决
  王宽明,郝志军认为问题解决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发现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时,没有现成的对策,进而引发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开展的思维活动和操作程序[[[1]王宽明,郝志军.“问题解决”教学:内涵、实践及应用[J].教育探索,2016(3):11-14.]]。王梅,邹晓燕认为,儿童的问题解决是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目标为定向的心理过程。具体来说,是儿童在面临问题时,新的问题情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直接解决,自己又没有现成的对策、答案或解决方法时所引起的寻求问题处理的一种心理活动[[[2]王梅,邹晓燕.不同信息源对4-5岁儿童问题解决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3(11):14-19.]]。
  综上所述,研究者认为问题解决是人们在面临问题时,没有现成的对策,从而寻求方法而展开的思维方式或具体操作。因此本研究将问题解决定义为:大班幼儿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某一具体行为或某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
  2.问题解决能力
  刘友霞将“问题解决能力”定义为主体面对具体的问题时,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发生问题的相关因素或各种关联,有效地寻找、挖掘、整合并利用相关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并付诸实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3]刘友霞.高中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以S市为例[D],2015.]]。伍远岳、谢伟琦认为,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具体情境中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基础能力[[[4]伍远岳,谢伟琦.问题解决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4):48-51.]]。
  从上述材料中看出,研究者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定义存在一定的相同点,都认为是主体在遇到问题时,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以及结合问题的具体情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研究将问题解决能力定义为:大班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结合自身的发展以及面对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策略,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

  二、研究现状

  (一)有关游戏活动中问题类型的相关研究

  1.人与物之间产生的问题
  游静在研究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探索行为中发现,幼儿经常遇到的问题有:一、游戏材料不匹配;二、游戏材料不充足;三、游戏材料自身设计问题[[[5]游静.幼儿园建构游戏中幼儿探索行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43.]]。顾程程在区域游戏中观察发现,幼儿会遇到的问题有:一、投放的材料不足;二、材料适宜性不高;三、材料没有挑战性[[[1]顾程程.架构幼儿与材料的桥梁——浅析中班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1).]]。
  2.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问题
  皮亚杰提出,在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区分开来,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他人的观点,分不清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观点的差别,表现出“自我中心”,在进行游戏活动时,一方面能主动和同伴建立关系,另一方面,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会发生多种冲突[[[2]李雨姝.论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J].社科学论,2012(8):239-240.]]。从社会背景来看,刘畅指出,大班幼儿处在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较为简单且直接;加之幼儿多是独生子女,所以自我意识较强,不会与他人分享,在与人沟通和社交能力方面都较弱,因此在游戏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材料抢夺、语言争吵、动作攻击等问题。[[[3]刘畅.幼儿冲突行为及干预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6-97.]]。

  (二)有关游戏活动中问题解决策略的相关研究

  游静在观察幼儿游戏活动时发现,幼儿在面对游戏材料选择的问题上,会采用比较法、试误法、替代法;在面对游戏材料运用的问题上,会采用观察模仿法、重复练习法;在面对游戏材料空间结构设计和呈现的问题上,会采用图示法、经验法[[[4]游静.幼儿园建构游戏中幼儿探索行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43.]]。王晓霞提出,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解决能力,能够尝试错误法、代替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能运用协商、交换的方法来解决同伴间的冲突[[[5]王晓霞.在积木游戏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J].山西教育(幼教),2015(3):23-24.]]。周宗奎根据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把幼儿问题解决策略分为以下几类:一、言语沟通和解释;二、向对方提供利益;三、妥协、让步或脱离冲突情境;四、借助第三方的帮助;五、其他[[[6]周宗奎.小学儿童社交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研究[J].心理学报,1998,30(3):74-76.]]。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对游戏活动中幼儿问题解决的方式主要集中在材料问题和人际问题这两方面。因此本研究将从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三)有关游戏活动中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秦晴和孙民从发现,开放性、多层次性、多样化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对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着显著的效果[[[7]秦晴,孙民从.通过区域活动提升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探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7(4).]]。钱迎华提出,教师根据幼儿当前发展的实际需求,不定期地对游戏活动中的材料进行补充和替换,能够让幼儿在与不同材料的互动中形成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有利于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8]钱迎华.幼儿区域活动中游戏材料投放的策略研究[J].教学研究,2019(8):36-37.]]。
  王清丽认为,同伴之间有意义的社会协商能够极大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儿主要以合作游戏为主,具备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考虑同伴的想法和感受,与同伴进行协商和交流,大大地提升了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1]王清丽.在区域活动中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J].教学·信息,2019(32):171.]]。秦晴和孙民从通过对幼儿问题解决过程的观察,发现教师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能够促进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2]秦晴,孙民从.通过区域活动提升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探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7(4).]]。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需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与材料、同伴进行互动,可以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本研究将针对大班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现状,对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出一定的建议。
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大班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大班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宿迁市某幼儿园大班幼儿38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18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资源”等网络数据平台,围绕“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能力”等关键词,查找、搜集、研读了相关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整理、分类和分析。为本研究课题的提出、论文大纲的思考、观察研究的方向,提供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2.观察法
  本研究以事件取样法为主,用白描的方式记录整个活动过程。对于没有观察清楚的问题行为,研究者会在游戏活动结束后立即询问当时解决问题的幼儿或者在场的教师。在当日观察结束后,研究者对所有记录进行保存和完善,回忆产生问题以及问题解决时的整个场景,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历经阶段主要分为:
  第一,文献整理。根据研究课题,查阅并整理相关文献,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资料收集。研究者通过事件取样的观察方式收集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类型及问题解决策略。
  第三,整理分析。将在幼儿园中收集到的样本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影响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四、研究结果

  (一)游戏活动中的问题类型

  通过一个月的观察,一共对宿迁市某幼儿园38名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观察,共获得了25个案例,其中18个为有效案例。根据观察记录对这些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类型可以分为人与物之间产生的问题和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问题,每一种类型的问题又分为若干个更加具体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表1幼儿出现“问题”的类型分析
  人——物材料整理问题2个
  材料数量问题1个
  材料功能问题4个
  人——人肢体或语言引起的问题4个
  资源占有引起的问题5个
  规则维护引起的问题2个
  以下将对各个问题的类型及其具体案例进行详细的阐述。
  1.“人——物”产生的问题
  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是游戏材料,没有游戏材料,游戏几乎无法进行。但材料使用的过程中,时常会有问题的出现。
  (1)材料整理问题
  样本1:游戏活动马上结束了,老师让幼儿把自己用到的材料整理好,放回原处。建构区的木木和同伴们把自己搭的秘密基地推倒,把积木按照形状摆放在架子上。积木散布在建构区的各个地方,木木跑到一个地方开始捡,直到手里拿不下,再跑到架子边放下,又跑到别的地方捡积木,来来回回用了很长的时间。
  样本2:在户外活动时,老师让幼儿把玩的纸筒收拾到筐里并把筐搬回原来的位置,浩浩一个人收拾了一整筐。他用双手拽着筐,拽不动,他喊道:“谁来帮帮我?”
  在每次游戏活动结束时,教师都会留出时间让幼儿对材料进行收拾。幼儿在整理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材料太分散而不宜整理,有时会因为材料太重而不易搬运,样本1和样本2就是典型的问题案例。
  (2)材料数量问题
  样本3:在建构区进行游戏活动时,赫赫正在搭宝塔,他选择了纸杯作为搭建材料,搭着搭着,他发现纸杯用完了,但是宝塔还没搭好。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没有多余的纸杯了,他开始思考该如何继续搭宝塔。
  样本3中的赫赫在搭建宝塔时,没有计划好自己要搭多大的宝塔,需要多少个纸杯,导致他在游戏进行到一半时就碰到了材料不够的问题。幼儿在游戏活动时,常常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想用什么就用什么,很少会事先考虑到材料够不够用,所以他们时常会遇到材料数量不够的问题。
  (3)材料功能问题
  在建构游戏中,经常可以看到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①目标问题
  在游戏开始时,幼儿需要明确一个具体的目标,与同伴商量好搭建什么。
  样本4:思思、萌萌和彤彤在建构区讨论要搭什么。思思说:“今天我们搭面包店好吗?”萌萌摇摇头说:“不要,我不会。”思思又说:“那公主的家呢?”彤彤也开口了,说:“我们昨天才搭过这个,今天不想搭了。”萌萌看了看地上的积木说:“那我们搭一个动物的家吧。”思思又不同意。她们三个围在一起,不停地讨论。
  样本4中,在活动的开始,思思、萌萌和彤彤就面临了搭什么的问题,如果该问题解决不了,下面的游戏活动将无法开展。
  ②形状组合问题
  幼儿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如何搭是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过程。
  样本5:小冯想把积木垒到和自己一样高的位置,他选择了正方形的积木,搭到和自己肩膀一样高的时候,积木开始有些歪了,小冯再往上放积木的时候,积木晃动了一下,倒了。小冯连试几次,积木都倒下来。
  样本6:萱萱在益智区想要用积木拼图拼出一朵小花,她把形状相同的拼图挑出来,把拼图拿在手里摆弄了一下,放在桌上一会这样拼,一会那样拼,怎么都搭不出来。
  样本7:辰辰用积木搭建城堡时,发现在拼最后一层时,积木不够了,城堡的围墙看上去有一个洞,辰辰把最后一层已经拼好的积木又拆下来,换一种方式拼,但还是不行。辰辰拆了好几次,但还是不行,他陷入了思考。
  幼儿在面对所拥有的材料时,会想办法让材料在搭建的过程中符合自己头脑中搭建物的形态,因此他们经常会面临如何对材料进行形状组合这一类型问题。
  2.“人——人”产生的问题
  大班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时,能主动地和同伴建立关系,进行合作性游戏,但是大部分的幼儿还是无法摆脱以自我为中心,企图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控制他人,使得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多种问题。
  (1)肢体或语言引起的问题
  样本8:鸣鸣是医院的医生,宸宸是小吃店的厨师,小吃店排队的人很多,医院却一直没有病人去看病,鸣鸣一直盯着宸宸在炒菜,宸宸看到后说:“你的一点都不好玩,都没有人来。”鸣鸣转了过去,背对着宸宸说:“等会就来人了。”宸宸说:“才没有人要来呢。”鸣鸣很生气,走到宸宸旁边,把宸宸锅里的东西扔了出去。
  样本9:在建构区进行游戏活动时,娢娢和清清正在搭建城堡,另一组的涵涵他们搭坦克。清清看到涵涵他们的坦克说:“你们的坦克真丑,没有我们的好看”,涵涵一边搭一边说:“你们的才丑,我们的坦克还能动呢。”清清又说:“我们的城堡还能住人呢。”涵涵看了一眼他们的城堡,不再理清清。
  样本10:在童话小屋里,熙熙扮演国王,驰驰说:“你好矮,哪有那么矮的国王。”熙熙说:“我有国王的衣服呀,我就是国王。”驰驰走到熙熙旁边,对着旁边其他的小朋友说:“你们看,还不如我呢。”熙熙说:“我就是!”驰驰朝他吐了吐舌头。
  从这三个样本中可以看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会因为争强好胜的心理不经意间说出类似嘲讽的语言,导致和同伴出现矛盾而产生了问题。
  样本11:在户外跳绳时,熹熹在场地中间跳,元元路过的时候,熹熹的绳子不小心打到了他的头,他走到熹熹前面,让他道歉,熹熹朝他吐了吐舌头继续跳,元元直接用他的绳子去甩熹熹的绳子,熹熹停下来后,问他干嘛,元元说:“你给我道歉。”熹熹说:“我就不。”说完还推了一下元元,元元也马上还手推回来。
  样本11中可以看出,熹熹在跳绳活动时,误伤到了别的幼儿,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并且还动手推别人,导致了两人出现肢体上的冲突。幼儿在游戏时很容易兴奋,有时候会因为太投入而产生一些无意的碰撞冲突,有些幼儿会误认为幼儿打他而还手,因此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也会有个别幼儿出现有意地碰撞冲突,他认为自己是在与别人玩耍,而别的幼儿认为是其有目的地挑衅,为此产生一些不友好的冲突。
  (2)资源占有引起的问题
  占有问题是由于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消退,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更倾向于自己喜欢的,或者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占为己有。因此,在游戏活动中,他们会对材料、空间及同伴进行主观上的占有,问题便产生了。
  ①对材料的占有
  样本12:游戏结束时,老师让幼儿收拾玩具,乐乐和雪雪一起将玩具放入了材料筐中,他们都想把材料筐送回去,两个人紧紧地抓住了材料筐的两端,开始争抢。
  样本13:在建构区,浩浩和小羽都想要长方形木块,两人在建构区寻找,看上了同一块在角落的长方形木块,他们都跑过去拿,同时拿到了木块,开始争抢起来。
  样本12和样本13都是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争夺。
  ②对空间的占有
  样本14:思思、言言和小文在娃娃家进行游戏,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几乎占据了整个游戏区,鸣鸣和君君也在娃娃家,但只有很少的地方,他们开始往思思他们三个地方走去,争夺玩耍的空间,思思他们也坚持地方是自己的,不愿意和他们分享。
  从样本14中可以看出,幼儿对于自己游戏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占有欲,不愿意与不是和自己一起游戏的幼儿进行分享,因此幼儿常常会在空间场地上的分配出现分歧。
  ③对同伴的占有
  样本15:在选择游戏区时,小文对可乐说:“可乐,我想要你和我一起去图书区看书。”可乐点点头。柚柚跑过来拉了拉可乐的手说:“可乐,你和我一起去建构区玩吧。”小文马上拉住可乐另一边的手说:“可乐已经答应和我去图书区了。”柚柚晃了晃可乐的手说:“可乐,和我玩嘛。”可乐看了看小文,又看了看柚柚,陷入了思考。
  样本16:社会游戏时,潘潘找若若一起玩过家家游戏,若若对她说:“我要和他们一起开饭店,不能和你一起玩了。”潘潘说:“那我和你们一起玩吧。”若若摇摇头说:“不行,我们不缺人了。”潘潘听到后,自己一个人走到了娃娃家,坐在那边的椅子上低头玩自己的手指。
  样本15中,小文和柚柚都想和可乐进行游戏,样本16中潘潘想和若若玩但遭到了拒绝。研究发现,大班幼儿在游戏时更倾向于和同伴一起,因此经常可以在游戏活动中看到幼儿对同伴的占有。
  (3)规则维护引起的问题
  在游戏开始前,老师会根据不同的游戏制定一些基本的游戏规则,例如:在使用瓶子时,要轻拿轻放,不要发出很吵的声音;在穿脱服饰时,请小心一点以免弄坏等等。除了老师制定的规则之外,幼儿也会在游戏中自发生成一些小规则。但总有幼儿会不遵守规则,以自我为中心,想怎样就怎样,或是自控能力较差,导致与规则之间发生冲突。
  样本17:户外游戏时,女生坐在一起玩丢手绢。丢的过程中,一直有小朋友盯着在后面丢手绢的那位小朋友,文艺看到别的小朋友盯着时,喊道:“你不可以一直看着她,你犯规了!”过了一会,自己也开始盯着,并且朝着丢手绢的小朋友喊:“丢我这里丢我这里!”
  样本18:屹屹想去建构区,但建构区已经满员了,在建构区的小朋友对他说:“你不可以进来了,我们这里人已经满了。”屹屹直接脱鞋进去了,还说:“没关系,多一个人不要紧的。”还怂恿后面的幼儿和他一起进去。
  样本17和样本18中的幼儿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在知道规则的情况下,仍然违反,导致了问题的出现。

  (二)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不同的幼儿在面临不同的问题时,通常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可以看出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现状。通过观察,将幼儿问题解决的策略划分为主动解决和不解决问题。
  1.主动解决问题
  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第二种是向同伴求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第三种是向教师求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1)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
  “争抢”是幼儿在解决问题中常用到的一种方式。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面对材料冲突、空间占有这类的问题情境下,并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对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思考,而是直接开始争抢、推搡等举动,体现出的解决方式是谁的力气大,东西就是谁的。
  样本13中,乐乐和雪雪一直抓着材料筐,直到另一方松手;样本14中浩浩和小羽都想要那一块木块,两人直接动手抢。这两个样本中的幼儿都是通过争抢来解决问题。
  “尝试”这一问题解决策略是指一种试探,幼儿在面对问题时,通常会根据一些直观的感觉进行盲目地操作,通过不断地尝试错误,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样本3中,赫赫把宝塔拆了,把底座变小一些,发现纸杯还是不够,他就拆了重新再搭,试了好多次,终于在纸杯够用的情况下搭成了宝塔。样本5中,小冯经过多种尝试来搭建积木的高度,在经过多次失败后,他发现可以下面垒一些面积大的积木,慢慢减小积木的面积,这样积木就不会晃动了。
  “创新”这一问题解决策略是指幼儿在思考问题时,想出新的玩法来代替之前的玩法,并且没有改变游戏的初衷。
  样本7中,辰辰试了好几次都不能把城堡的围墙补好,他把整个都拆了,然后用积木重新围城墙,这次的城墙里面是空的,积木能够把整个围墙都搭好并且有多的积木剩下,辰辰边搭边说:“终于把城墙搭好了,现在我还能搭一个小炮台。”
  (2)向同伴求助的方式解决问题
  大班幼儿主要以合作游戏为主,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会选择向同伴求助,与同伴进行协商和交流。
  样本2中,浩浩一个人搬不动材料筐,他喊谁来帮帮我,听到的欣欣马上跑了过来帮忙一起抬。样本10中,熙熙问一起玩的文文:“是不是谁有衣服谁就是国王?”文文说:“是的,驰驰你不应该嘲笑别的小朋友。”别的小朋友也对驰驰说:“你再这样,下次我们不和你一起玩了。”驰驰看了他们一眼,自己走掉了。
  (3)向教师求助的方式解决问题
  幼儿在向教师进行求助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询问和告状这两种方式进行问题解决。
  向老师求助解决问题型:样本4中,思思、萌萌和彤彤都想不出来要搭什么,老师正好走过来看他们的游戏情况。思思问老师:“老师,我们都不知道要搭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老师想了想说:“今天我们刚和托马斯一起乘过他的小火车,不如你们搭一搭自己心目中的小火车怎么样?”她们三人都点了点头,马上开始商量要怎么搭了。
  向老师告状解决问题型:样本18中,几位在建构区的幼儿把老师叫了过来,对老师说明了原因,老师对屹屹说:“建构区是不是规定过进入的人数?”屹屹点点头,老师又说:“那现在建构区的人数已经满了,那你还可以进来吗?”屹屹摇了摇头,说:“但我想玩。”老师摸了摸他的头说:“我知道你想玩,但是今天建构区的人数已经满了,我们不能破坏规则,明天我们再选择来建构区玩好吗?”屹屹点了点头,从建构区出来了。
  2.不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幼儿在面对问题时,不会选择去解决,而是以“回避”、“闷闷不乐”、“离开”等方式来面对问题。
  样本6中,萱萱对同伴说:“我要拼小花。”她拼了很久的小花都没有拼出来,拼着拼着拼出了一个爱心。她开心地拍了拍旁边的同伴说:“你看我拼出了爱心。”说完去拿了别的积木继续拼爱心。萱萱在无法拼出小花时,无意间拼出来爱心,她便放弃了拼出小花,重新开始拼爱心。
  样本8中,宸宸看着生气的鸣鸣,没有说话,默默把地上的玩具捡了起来,拿着所有的东西换了一个地方继续玩。
  样本12中,潘潘没有约到若若一起玩,并且被拒绝加入后,没有再找别的小朋友,而是一个人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看着别人玩。潘潘在遭到拒绝后,情绪变得低落,不愿意再与别人一起游戏。

  五、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类型和幼儿采取的问题解决策略,发现幼儿在面临问题时,表现出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所差别。结合相关研究,得出影响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大班幼儿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

  在观察中发现,大班幼儿在面对问题时,所具有的问题意识是比较薄弱的。在游戏结束后,和幼儿进行交流时,发现很多幼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问题,只是把这归于游戏的一部分,他们一边进行游戏,一边无意识地进行着问题解决。尽管幼儿在无意识的行为中也能够解决问题,但没有思考的过程并不能够给幼儿积累过多的经验,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只会停留在原地,没有进一步地提升。

  (二)长期不更新材料导致问题减少

  幼儿在刚接触游戏材料时,对游戏材料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有问题出现,幼儿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在新的方法和旧的方法之间,提升自己的原有经验,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但材料的频繁使用会降低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探索,从而降低问题的出现,使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得不到发展。

  (三)部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在观察中发现,有一部分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比如关于材料数量的问题,幼儿原本可以选择和同伴进行协商来分配材料,而案例中更多看到的是幼儿通过争抢来解决此类问题;又比如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幼儿原本可以向同伴或教师求助,而不善交往的幼儿通常会以“回避”、“离开”等方式来面对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幼儿问题解决能力也没有得到发展。

  六、教育建议

  (一)增加问题意识,支持幼儿积极地进行问题解决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对于出现的具体问题有一定的问题意识是积极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游戏活动中应该逐渐培养幼儿对问题的意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使幼儿能够积极通过思考而不是采取直接简单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问题意识的提高,将为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保持游戏材料的新鲜感

  幼儿在多次使用材料后,有了经验的积累,遇到的问题会逐渐减少,从而导致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多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关注幼儿在使用材料时,是否已经失去了对材料探索的兴趣,或是在玩法上是否总是相同,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考虑更新活动区的游戏材料;或者向幼儿展示新的玩法,增加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只有幼儿对游戏材料还保持着好奇心和新鲜感,才会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从而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多方位、多策略地鼓励幼儿参与问题解决

  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利于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那些不善交往的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协商、相互协作,或是引导那些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幼儿主动询问和帮助遇到问题的幼儿。在游戏活动后,教师可以将观察到的问题进行汇总,鼓励幼儿与同伴共同探讨,启发幼儿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增加总结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在游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策略,然后让其他幼儿尝试对同伴解决问题的方式做初步的分析与评价,为自己经验的积累打下基础,从而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结语

  本研究通过分析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类型及采取的问题解决策略,得出影响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但由于研究者的个人能力和实习时间上的限制,仍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研究者只对一所幼儿园中的一部分大班幼儿进行了观察,不能够观察到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所有的问题类型和问题解决策略,具有局限性。其次在观察的过程中,虽然是以白描的形式客观记录,但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材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带有不准确性。最后由于研究者本身知识面的欠缺,对分析不能够细致,再加上文字表达方面的不足,无法很好地用简洁的语言来呈现出研究结果。
  针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研究者希望在后续研究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第一,选取的观察对象要广泛,观察到的内容更多样化,使研究更具有推广性;第二,在观察记录上,尽量避免主观性,多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第三,要提高研究者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能够用专业且简练的语言来呈现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季媚,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王宽明,郝志军.“问题解决”教学:内涵、实践及应用[J].教育探索,2016(3).
  [3]王梅,邹晓燕.不同信息源对4-5岁儿童问题解决的影响[J].学前教育学,2013(11).
  [4]刘友霞.高中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以S市为例[D],2015.
  [5]伍远岳,谢伟琦.问题解决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4).
  [6]游静.幼儿园建构游戏中幼儿探索行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43.
  [7]顾程程.架构幼儿与材料的桥梁——浅析中班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1).
  [8]李雨姝.论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J].社科学论,2012(8).
  [9]刘畅.幼儿冲突行为及干预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
  [10]王晓霞.在积木游戏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J].山西教育(幼教),2015(3):23-24.
  [11]周宗奎.小学儿童社交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研究[J].心理学报,1998,30(3).
  [12]秦晴,孙民从.通过区域活动提升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探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7(4).
  [13]钱迎华.幼儿区域活动中游戏材料投放的策略研究[J].教学研究,2019(8).
  [14]王清丽.在区域活动中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J].教学·信息,2019(3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4361.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1年10月6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