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若干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可谓高歌猛进,逐渐成为贸易大国。但面对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各国之间的国力竞争也日益凸显,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传统优势减弱等多重挑战,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十分严峻。基于

  一、引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至2001年入世以来,对外贸易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在战略机遇期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水平,并顺利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的论述课题是研究如何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首先,先了解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继而分析我国对外贸易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根据我国经济贸易环境得出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从而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本文是在阅读了我国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对策和战略选择等相关文献后,通过整理与归纳其中一些相关的理论和观点,再与我国贸易现状及原因相结合,目的是提出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水平,从而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张万里(2011)通过对我国外贸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的高速发展使过去潜在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作为对外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前列的经济大国,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一些新的突出问题与隐患。
  陈羲(2014)提出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和外贸的竞争力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不仅如此,内外需发展非均衡化、国民经济发展过于倚重外部市场,国内需求不足、贸易效率不足、政府扶持不够、发展形态不科学、创新能力不足、贸易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外贸的进一步发展。
  谌莹(2015)的研究指出国内外经济形势逐渐恶化、贸易摩擦加剧以及国内产能过剩等问题导致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外贸转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姜艳艳(2016)首先分析了我国外贸新常态的表现及形成的原因,并指出,我国外贸必须要实现从“提速增量”到“提质增量”的转变,才能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转型,最终实现“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的转变。
  李齐(2017)认为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互利共赢的贸易原则,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贸易战略方针,同时实施比较自由的、适当保护的贸易政策。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对外贸易的第一大国,在抓住机遇与面临挑战的同时,应充分了解我国目前对外贸易的环境,并就现状提出相应的针对措施,致力于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水平,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最终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也越来越紧密,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也愈发剧烈,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是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的重要举措。
  关于研究外贸竞争力的指标中,显示性指标是比较容易统计和计量的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分析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基本现状。由于统计资料有限,接下来将对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这三个指标进行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我国出口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从改革开一来一直保持平稳增长。1983年224.6亿美元的出口总额,到2016年达到88022.4亿美元,三十多年间实现了87797.8亿美元的增长。尽管我国外贸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我国的出口贸易一直以一般贸易及加工贸易为主,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这些低附加值的产品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低,导致出口量的增速减缓,就“十二五”期间,增幅由30%降到8%[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信息网]。不仅如此,由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我国的出口量也极易受到进口国地区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进口政策的影响。一旦主要进口国地区对我国产品实行反倾销等贸易壁垒限制政策,我国的出口将会受到巨大的损失。

  (二)服务贸易竞争指数

  在当今国际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领域,服务贸易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充分肯定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相对于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建设对服务贸易的客观需要,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趋缓
  根据《商务部网站》的相关数据统计,自从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进出口贸易规模快速扩张,从2002年的854亿美元发展到2015年的7130亿美元。期间,除了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外,其余年份增长率均为正值,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从2002年2.6%提高到2015年的5.8%。然而,2009年以来,由于内外部原因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明显减速,从2010年的26.3%下降到2015年14.6%,显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趋缓。
  表3-1我国2002-2015年服务贸易发展状况统计表[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
  年份金额(亿美元)占世界比重(%)同比增长(%)
  2002 855 2.6 18.9
  2003 1013 2.7 18.5
  2004 1337 3.0 32.0
  2005 1571 3.1 17.5
  2006 1917 3.4 22.0
  2007 2509 3.7 30.9
  2008 3045 4.0 21.4
  2009 2867 4.2-5.8
  2010 3624 4.9 26.4
  2011 4191 5.1 15.6
  2012 4706 5.3 12.3
  2013 5396 5.5 14.7
  2014 6043 5.7 12.6
  2015 7130 5.8 14.6
  2、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上网商务局数据统计,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从1992年至2017年已持续20多年,且其逆差总额大体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1995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其在逐年扩大的同时,却出现现了连续20年的贸易逆差。从相关数据分析可知,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一方面表明我国居民随着收入的提高,跨国消费能力也随之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表明我国服务业整体上国际竞争能力较弱,有待提高。
  3、服务贸易市场相对集中
  无论是我国在加入WTO以前,还是在加入WTO以后,中国服务贸易的市场均显得很集中,特别是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东盟、日本和香港以及欧盟等五个地区。据统计,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量排名前十位所占比重高达60%,尽管相对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致使的75%已经下降了不少,但是市场集中度依旧过高。来自商务部的权威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二季度占据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前五位的是香港、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以及日本,其进出口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服务贸易总的比重高达52.1%;其中,出口前五名的分别是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和香港,占全国出口服务贸易的比重高达55.6%;进口服务贸易五大来源地分别是澳大利亚、香港、美国、加拿大、日本,占全国进口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2.4%。由此可以看出,总体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市场集中度,跟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三)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

  1、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比重过大
  我国虽为一个制造大国,但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我国主要出口产品,这类产品的附加值普遍不高,利润较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寥寥无几,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些与发达国家的外贸现状相反。随着世界各国实现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将不断被削弱,易受到国际贸易激烈竞争的影响。
  2、工业制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
  我国工业制品的出口总额虽居世界前列,但是出口产品仍旧是以机械产品设备和轻纺工业品这类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与国外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严重影响我国贸易强国的建设进程,如何把“中国制造”变为为“中国创造”,是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问题。
  3、对外资依赖严重,抗风险能力不强
  中国的出口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外资控股的企业生产制造出来的,诚然其中缺少我国的自主创新技术,以至于我们的生产技术对外国公司有依赖。这样过度的依赖外资,一旦外资企业发生意料之外的风险,我国企业将很难抵御,这也会可能严重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
  通过以上三个显示性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较过去有所提高但是与国际水平比较之下还是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附加值高的技术或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出口竞争力仍处于劣势。因此,提高我国外贸的竞争力的一系列措施势在必行。

  四、我国对外贸易环境

  (一)我国对外贸易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在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总体发展还是低于国际水平,特别是外贸出口中“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现象依旧是目前对外贸易的严峻考验,以下将对我国外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国际市场需求疲弱
  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的投资和需求都纷纷减少,使得投资品国际贸易增长显著放缓。在经济低增长的环境下,发达国家消费者信心不足,耐用品消费增长可能会放缓甚至负增长;新兴经济体增速总体放缓,拖累居民收入增长,需求不振使得消费品国际贸易缺乏增长动能。WTO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1.8-3.1%,增速将继续低于世界经济增速预期,这也是WTO首次提出区间预测,表明未来一段时期国际贸易不确定性较大。
  2、外贸传统竞争优势继续弱化
  中国对外贸易的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减弱,并不是一个新的竞争优势,处于“暂时短缺”阶段,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双挤压”。一方面,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具竞争力,2016年前8个月,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和日本进口的市场份额比2015年同期分别下降1.4和2.6%,相比之下,越南产品在美国和日本进口市场份额分别增加1.2%和0.7;中国和发达国家,另一方面,资本和技术密集领域优先发展,互补关系将发展为互补和竞争关系,特别是新兴产业在发达国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3、对外贸易区域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都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差别,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区来说对外贸易活动要活跃得多,发展速度更快,贸易活动持续涌入东部地区,这使得东部地区具备很大的贸易优势。当前,中国的出口地区大多数分布在东部,而后便是中部最后为西部。不管是低技术附加值产品亦或者是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都是东部占据优势,即便目前中国正逐渐将对外贸易向中西部转移,但转移的幅度及速度还有待提升。于此同时,因受到地区间长期发展失衡的影响和制约,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转移。
  4、贸易摩擦持续增加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中国与世界竞争日益激烈,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对中国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受到21个国家(地区)发起的91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的影响,同比增长44%;涉案金额为10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90%。中国的钢铁、铝业和光伏等产业受到外贸的沉重打击,严重影响相关行业出口。俨然,中国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地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对象。

  (二)分析我国对外贸易面临威胁的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贸易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各种贸易壁垒日益增多,世界经济陷入动荡,抑制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是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认真分析中国对外贸易面临威胁的原因:
  1外部原因
  (1)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虽然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使世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有效的配置,提高世界各国人民的整体福利,但一个独立的国家在经济和贸易交流中,第一个目标是使他们的国家和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WTO的协调与限制下,世界贸易政策倾向于自由化方向上发展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仍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增长的趋势。
  (2)其他国家对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担忧
  过去的几年里,世界经济一直处于疲软状态,虽然从2003年底恢复非常缓慢,但在全球需求不能快速增长,各个国家出口增长低的背景下,中国出口的快速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现有的世界市场竞争模式,对一些国家的传统出口结构带来竞争的压力。
  (3)世贸组织例外条款的模糊性及争端解决机制的不足
  为了协调各成员国的利益,避免过度的影响国内经济的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规定有些例外条款,缔约国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建立一个特定的行业,维护国家安全、环境保护等理由可以暂停、修改或取消WTO义务。然而,由于WTO条款中存在着过多的歧义和漏洞,贸易保护主义往往以例外条款作为借口来实施进口限制。与此同时,虽然WTO争端解决机制相对于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机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若干思考
  2内部原因
  (1)外贸结构的不合理
  首先,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出口的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大多已进入产品成熟期,市场供过于求,必然导致激烈竞争。由于低技术产品需求的收益弹性和价格弹性,大量的此类产品的出口只会导致价格的下降,这将给进口国以低价倾销的印象。
  (2)外贸经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由于产品技术更新能力薄弱、品牌核心价值低、同质性替代性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习惯于在市场竞争中采用传统的单一价格竞争。这种低价出口和出口的无序增长往往会引发国外对华频频发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进口限制措施。此外,中国政府对出口贸易在产品生产、价格制定、出口规模约束、出口市场选择与划分等一系列流程的管理、分工协调,行业协会的功能都尚不完善,对“非法”企业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以及一些部门盲目鼓励出口创汇,导致出口秩序混乱的现象恶化,增大了贸易摩擦的风险。
  (3)入世不利条款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后,虽然可以借助多边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但由于中国在入世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条款”等不利条款,而这些承诺还需要较长的过渡期,使得中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在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摩擦时,中国政府和出口企业仍处于不利地位。

  五、提高我国对外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鉴于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增长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外贸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因此,在战略机遇期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势在必行。

  (一)新常态下我国外贸发展急需转型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刻不容缓,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深入发掘转型潜力,探寻外贸转型发展的路径。我国对外贸易转型的路径分为四类,具体如下:
  1、由高速规模扩张向中低速效益增长转变
  在新常态下,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增速下滑,外贸增速也下滑明显,以往高速增长的外贸态已经不复存在,单纯追求规模数量的扩张难以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提高外贸产业组织效率是推动外贸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需要转变单纯外贸高速增长的观念,适当降速提提质增效,适应中低速外贸增长的现状,把重点放在效益提升上,不再过度关注贸易数量的提高,在一定的贸易数量是提高效益的基础,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发展机制。
  2、由要素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要素与资源驱动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探索对外贸易转型与发展的新道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外贸创新不仅是生产工艺与产品的创新,更是经营管理、组织改革以及销售、贸易技术的创新。不仅是管理、制度层面的创新,更是新市场、新领域的创新。外贸创新应该包括与贸易有关的信息技术、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等贸易过程和服务的创新,这能充分促进外贸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在生产、服务、制度等环节加强技术与管理创新,以此增强市场竞争力。
  3、由非均衡发展向多元平衡发展转变
  我国对外贸易的非均衡表现为多方面,包括进出口规模不平衡、商品结构不平衡、货贸易与服务贸易不平衡、外贸对象与我国外贸地域发展不平衡、国内外贸不均衡,“走出去”与“引进来”不均衡等现象,这些非均衡现象表现出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存在的问题,以往过于注重出口规模而忽视进口,商品的进出口结构严重不合理,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比例失调、国内东中西部外贸发展布局不合理、对外投资比例过低等问题急需处理,否则将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要促进外贸全面均衡发展,调节商品、贸易、地域结构,走多元均衡发展道路,协调统一,将会是我国外贸转型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4、由外部被动牵引向内部主动供给侧改革转变
  外贸增速下滑受到外需低迷、全球性制造业增长乏力、以及国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外部因素影响,以往的外贸主动权掌握在外商手中,我国外贸只能顺应被动式接受,外贸增长动力缺乏和增速放缓,这正是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寻求出路,实质上就是要通过改革,改变以往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就是要从以往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方向转变,从而提升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由被动变主动,增强外贸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注重外贸长期可持续发展。减少“低端无效供从x给”,增加“高端有效供给”。在巩固传统进出口模式的同时,努力发展新型贸易业态,打造外贸供给方式与结构多样化,是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涵。

  (二)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外贸易战略选择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建立起一套适应于我国贸易实际,顺应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的对外贸易战略方针。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互利共赢的贸易原则,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贸易战略方针,同时实施比较自由的、适当保护的贸易政策。
  1、基于战略需求,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应当对国内一些新兴的、国际贸易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加以扶持,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例如: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轮船产业、飞机产业和航空航天产业,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大都依赖于进口,我国还不具备其独立的知识产权。因此,国家应当加大对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一方面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另一方面组织国内科学家进行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以发展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条,增强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
  2、调整产业政策,加强优势产业扶植
  国际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产业政策,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存在着一个弊端: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扶植对象过多,涵盖了众多的产业部门,往往导致了产业政策失去了扶植重点,一些优势产业没有得到足够的扶植难以发挥其竞争优势。因此,我国应当从中国产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国家经济贸易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适当扶植所有覆盖面,有目的、有重点的扶植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带动弱势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对外贸易协调发展。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重点是要扶持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汽车、轮船、飞机等传统行业的发展。
  3、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是国际经济贸易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其也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门。因此,我国应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运输、旅游等优势产业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发展新兴服务贸易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发展服务贸易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是政府要加强政策、资金扶植,为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是相关企业应当不断创新,优化结构,以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竞争力。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策略

  1、提高产品的技术竞争力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也为多个国家的很多领域的技术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在现实的情况下,我国对外贸易企业要掌握更加先进的技术、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差异性和竞争力。现阶段,经济危机仍存在,有些发达国家的市值缩水,所以我国企业可以充分把握此次机会,以低成本进行海外并购。通过海外并购获得相关的技术,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同时我国外贸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比如低成本优势,与有高技术的企业进行合作或者吸引其来投资。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可以使我国企业获得相关新技术的基本理念、基础技能和相关知识等,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技术研发,以便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竞争力。
  2、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步。而且一些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小微企业有其本身的局限性,比如中小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等。在“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使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比如:为中小微企业搭建信息平台、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进行免费培训等
  3、升级我国经济发展模式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主,很多行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但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人口红利优势基本不复存在,以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也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积累、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有了相当的竞争力。所以,我国要充分利用现在的竞争优势,不断优化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用科技、生态、绿色、创新等代替经济发展对人口、资源的依赖。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战略,加强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和贸易联系,为我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了新机遇。我国对外贸易企业通过“一带一路”的引导,抓住机遇,注重技术与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技术资源,提高产品竞争力,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开拓出更广阔的天地,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市场下,中国作为对外贸易的第一大国,在抓住机遇与面临挑战时,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紧紧围绕打造贸易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以我国外贸发展转型和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为重点,以“一带一路”作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战略,逐步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齐.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中外企业家,2017,(06)
  [2]张万里我国对外贸易所在问题原因及对策[J].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1
  [3]陈羲.内外需均衡化下提升我国贸新常态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J].现代经济探讨,2015,(4).
  外贸竞争力问题研究[D].福建:福建大学,2014
  [4]胡馨月浅谈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
  [5]谌莹论我国外贸新常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J]经济全球化2015
  [6]姜艳艳新常态下中国外贸转型升级路径探析[J]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201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4465.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1年10月13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