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近五年网络男性称谓语的特点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通讯的发展,网络用语也在人们的网络交流中逐渐形成一种流行趋势。例如,在2018年8月随着一部叫《延禧攻略》的电视剧的热播,“大猪蹄子”这个对于男性的称谓迅速蹿红网络,被广大女性朋友用来形容某一类男性。除此之外,诸如“娘炮”、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众所周知,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交流和联系的主要途径,因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网络用语,例如:“蓝瘦香菇”、“no作no die”、“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等等。虽然网络用语中产生的网络词汇是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使用时限不长,可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淘汰,但是仍旧有某些网络词汇生命力十分顽强,不但没有消亡的趋势,反而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
  称谓语系统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汉语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使用汉语称谓语非常重要。时下的语言生活中出现了一批男性称谓语,如“暖男”、“国民老公”、“快递小哥”、“妈宝男”、“凤凰男”等,这一系列的男性称谓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网络交际中都被广泛使用,甚至某些称谓语格式还具有非常强的能产性,产出大量的同类称谓语,如“X男”、“X哥”、“X叔”等。本文拟通过对网络男性称谓语的考察研究,对该类称谓语的结构、语义、功能等方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二)研究对象

  网络男性称谓语。称谓是人们对于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或者事物的一种指称与命名。称谓语就是指称人或者事物时的语言形式。称谓语具有性别之分。这是因为称谓语是语言在适应不同交际对象时所产生的一种变异,也是人们用以指称事物或者人时的一种语言标记。称谓语的性别之分既反映了人们对于男女两性在社会地位、民族文化以及审美关照诸方面的细微区别,同时也体现了语言交际的明晰性特征。[[[]彭学修.男性称谓语中的文化符号学透视[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36(02):17-20.
  ]]那么,网络男性称谓语是指最初流行于网络并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普及到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些男性称谓语。

  (三)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称谓语的研究不在少数,如刘楚群、陈波(2016)的《新兴亲属义类词缀探究》,宋培杰(2002)的《浅析“亲属称谓名词”的类词缀化及构成新词的特点》。而对于男性称谓语的研究有如下内容:
  关于“X哥”类称谓的研究较为丰富。如盛林(2001)《区别词“男”、“女”与中心词语的搭配》总结了汉语中“X男”格式形成以前,“男”作为区别词与中心词语搭配的一些基本用法,并提出区别词“男”和中心词语的搭配具有选择性,一些特殊中心词因为语义侧重点并不是性别特所以不能和区别词“男”、“女”搭配使用。于文对“X哥”的模标和模槽进行了语义分析,指出了词语模中模标“哥”的男性义素弱化,年龄义素泛化,指人义素弱化等变化,然而文中以词类为划分依据对模槽进行不同语义探讨,其分类方式没有体现出模槽的其他方面特点。
  彭学修前后发表了多篇文章对当下男性称谓语的特点及产生原因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男性称谓中的社会文化简析—从“暖男”“伪娘”等称谓语说起》、《从“暖男”等称谓语谈新时期男性形象的嬗变》、《新时期性别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简析—以“女汉子”与“男闺蜜”为例》等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男性称谓语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总的来讲,已有研究对男性称谓语个例或某一类称谓的挖掘较深,但对网络用语中男性称谓语的总体面貌研究较少,这也是本文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四)研究价值

  网络用语作为现今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都具非常重要的影响,称谓语是人类日常交往中不能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对各年龄段、各行业的本族语使用者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通过对网络用语中的称谓语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掌握当下网民的社会心理诉求,从而挖掘出人们使用这些男性称谓语的缘由,并且对网络男性称谓语在以后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应用到汉语教学中。

  (五)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了解前人对于汉语称谓语的本体研究,以及对于网络男性称谓语的研究,对这些方面有了大体的认识,力求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创新全面的研究成果。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网络男性称谓语当下在人群中的使用情况,分析问卷,据此对网络男性称谓语的发展做出预测。

  二、网络用语男性称谓语个例分析

  (一)凤凰男

  “凤凰男”即“鸡窝里飞出的凤凰”—从农村经过自身努力,在城市里有着立足之地的奋斗成功的男青年形象。“凤凰男”形象就是以城市视角观照下的农村青年奋斗成功者的典型形象。“凤凰男”意即“鸡窝里飞出的凤凰”—从农村经过自身努力在城市里有着立足之地的奋斗成功的男青年形象。[[[]彭学修.男性称谓语中的文化符号学透视[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36(02):17-20.]]这一称谓是新时期城市女性对来城市奋斗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农村男性的一种略显歧视的称谓。“凤凰男”称谓是以城乡文化冲突为基础,以婚姻家庭为主要关注点的男性称谓词语,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凤凰男”需要提升自我形象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凤凰男”形象也是新时期不懈奋斗的男性典型形象代表。[[[]彭学修,董应龙.男性称谓中的社会文化简析——从“暖男”“伪娘”等称谓语说起[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03):106-109.]]

  (二)暖男

  “暖男”称谓一般指的是给人一种阳光温暖的男子。他们通常耐心细致、温柔体贴、顾家重情感,长相干净清秀,打扮舒适得体。总之就是能给予家人和朋友以温暖之感的阳光男人。[[[]彭学修,董应龙.男性称谓中的社会文化简析——从“暖男”“伪娘”等称谓语说起[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03):106-109.]]

  (三)大猪蹄子

  网络流行词,通常是女生用来吐槽男生变心、说话不算数的常见用语,也可以用来吐槽男生不解风情,是钢铁直男,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说词[J].方圆,2018(20):7.
  ]]该词最早出现的时间是2017年8月,因为一组“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的表情包而被网友们认识和了解。2018年8月又因影视剧《延禧攻略》的播出而火遍于网络。

  (四)小鲜肉

  “小鲜肉”是指年龄较小的性格单纯、长相俊俏的男生。“小鲜肉”一词首先是由人们对娱乐圈里那些年轻帅气、颜值较高的男性称谓。娱乐圈中,“小鲜肉”靓丽清新的崭新形象得到了青年群体的认可,并逐步为社会不同群体的人们所接受并广泛使用。[[[]彭学修,董应龙.男性称谓中的社会文化简析——从“暖男”“伪娘”等称谓语说起[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03):106-109.]]“小鲜肉”等称谓语是外貌协会眼中颜值较高者。

  (五)小哥哥

  该词现在常用来形容一些长相俊俏的男生,表示一种很亲昵的喜爱之情。其源于“小姐姐”一词的产生,后因为网络上一个相关的段子而走红:小哥哥这个称呼真是又温柔又善良笑起来又好看。该词走红之后最常用的就是一大批追星迷妹纷纷称自己的爱豆(偶像)为“小哥哥”。现在已经泛化为对一般年轻男性的称谓。

  (五)伪娘

  “伪娘”指的是具有女性美貌的正常男性角色,变装后带有一种可爱、让人喜欢的美少女的感觉甚至可能比一般女性更有女人味。[[[]李进超.身体表演的性别身份“伪娘”现象的文化解读田.兰州学刊,2012(分103一106.]]

  (六)娘炮

  “娘炮”指的是外貌和行为表现女性化的男子,含有戏谑意义。被称为“娘炮”的男子,通常外貌娇美、态度温柔,拥有女性特有的阴柔之美。最初该词来源于台湾,属于形容词,出自台湾的一部青春偶像剧《别叫我软柿子》的台词,女主角骂男主角“娘炮”,意思为没有男人样。[[[]王雨康.网络流行语“娘炮”折射的性别偏见[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2):87+89.
  ]]

  (七)xx小哥

  最初指称从事快递、外卖行业的男性员工。这一称谓流行开来以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哥”称谓,主要可以分为三类:职业类、网红青年类、专门作为昵称类等。

  三、对网络流行词男性称谓词特征分析

  (一)音节特征

  1.普通男性称谓语的特征分析。

  一般情况下,因为受到交际中语言经济原则的制约,称谓语一般不能太长,而且由于称谓语在日常交际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人们也更加偏向于选择使用音节比较短的词语来进行日常交际,甚至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还会对某些音节较长的称谓语进行约定俗成的压缩,简化或省略,使用其简称形式,例如:“硕士研究生导师”简称为“硕导”,“李总经理”简称为“李总”,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以日常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亲属称谓语来计算,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的词语居多,单音节如“爸”、“哥”等,一般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亲属称谓语,双音节懂的如“舅舅”、“姥爷”、“姨夫”,三音节的如“老爷爷”、“老大爷”“小哥哥”等,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语言使用中也存在称谓语很长的情况,这种现象一般有其独特的语用需要和价值,比如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称呼一些比较重要的宾客,就会选用音节比较长的称谓,比如“中国共产xxxx委员会xxxx,xxx军事委员会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xxxxxxx”就是在正式场合中对重要人物的称谓,以表示尊敬和郑重,这种现象在古代对先贤的谥号上也有体现,比如儒家先贤孔夫子的谥号,对先贤孔子的谥号也越来越长,从最初的双音节“尼父”到最长谥号时“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八个音节,一定程度上反映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学在思想统治领域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孔子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这里的称谓语过长的语言现象背后,受到特殊的语言规律的作用。

  2.网络用语中男性称谓语的特征。

  根据本文所涉及到的网络男性称谓语来看,暂时没有单音节称谓语,四音节称谓语占少数,而双音节和三音节称谓语占比较大,例如“娘炮”、“宅男”、“伪娘”、“小鲜肉”、“小哥哥”、“凤凰男”、“妈宝男”等。结合上文我们对普通称谓语音节特点的介绍,对比来看,网络男性称谓语在音节上基本遵循语言的经济原则,尽量不使用过长的音节,避免交际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网络男性称谓主要以三音节称谓和双音节称谓为主。

  (二)构词特征

  通过对统计到的“X+男”和“X+哥”称谓的分析,发现以“哥”为类词缀造出的称谓语,绝大部分都是根据突发单一事件造词,产出称谓语的专名性较强,一般只用来指称事件当事人,不具有群体指称作用,我们可以暂时称之为专名称谓新词;而以“男”为类词缀造出的称谓语大部分具有群体性指称的特征,用来泛指某一类具有显著特征的男性,如“妈宝男”“经济适用男”“草莓男”等,一般不用此类词语专名性的称呼某一个特定的男性,我们称之为群体称谓新词。从这个角度来讲,专名称谓新词的产出更具有随意性,受到的约束更少,只要有突发事件发生,涉及相关男性人物,理论上都可以自由产出新的“X+哥”称谓语,当然,这种新称谓的语用价值,产出后的成活状况又是另外一回事儿。而群体性称谓语的产出就没有那么随意了,对某一男性群体特征的总结、命名,似乎没有对单一个人命名那么简单。我们认为这种指称范围的区别是“哥”类词缀造词能力与“男”相同的一个重要原因。[[[]郑亚豪.新兴男性称谓语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8.
  ]]

  (三)意义特征

  1.形象性与概括性强。

  网络男性称谓语的词义一般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其倾向于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来描述某一类人。例如“小鲜肉”特指年龄在12~25岁之间,性格温柔善良、感情经历单纯、没有太多的情感经验、而且长相俊俏的男生。“凤凰男”特指从农村经过自身努力后在城市里有一定立足之地的奋斗成功的男青年形象。同时,网络男性称谓语并不是专指某一个人,而是代表了具有此类特征的一类人,从这个角度看,网络男性称谓语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2.文化与时代特征鲜明。

  语言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一个新的语言现象出现,一定积淀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内涵。不同的文化与时代特征也在词义之中反映出了差异性。比如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导致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就催生出了“凤凰男”这一类的词语;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我们足不出户利用网络就能知晓世界,因而“宅男”“宅女”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些鲜活的称谓体现了我们时代的大发展。同时,这些词语的产生也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的土壤之中,比如“凤凰男”中的“凤凰”并不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而是因为“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这句俗语而具有了出身卑微、依附性强的附属意义。一些由突发事件而产生的词语,如:淡定男、拇指男、宝马女等也各自拥有与该事件联系密切的文化含义。[[[]郑亚豪.新兴男性称谓语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8.
  ]]

  四、网络男性称谓语的使用现状分析

  称谓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名词,其主要的语用价值体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过程中,不同的称谓语其使用特点也有差异,要研究网络男性称谓语,并打算把它运用在汉语教学实践中,就一定要了解网络男性称谓语在日常交际中的使用特点及语用价值等方面的特点。以下我们主要从背称面称、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对网络男性称谓语进行探究。

  (一)受众多为年轻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男性称谓语的使用人群多为年轻人,而且以年轻的网民居多。我也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对“凤凰男、小哥哥、小鲜肉”等称谓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87份,其中有效问卷182份。男性83人,占比45.61%,女性99人,占比54.39%;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人(15-34岁)使用此类称谓的占比最高,达到了63.46%。年轻人乐于尝试,擅于接受新生事物,创造能力丰富,网络男性称谓语在青年人中使用率高是在情理之中的。

  (二)具有作背称使用的特点。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网络男性称谓语不会用于面称,例如我们一般情况下不会当面称呼一个人为“大猪蹄子”或者“小鲜肉”,但是也例外,例如“小哥哥”可以作为一种日常对年轻男性的面称。

  五、网络男性称谓语的发展预测

  在认识和了解到网络男性称谓语的特点和使用群体后,我们还应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已掌握的特征规律来预测网络男性称谓语在未来称谓语发展中的走向。目前,网络男性称谓语正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其产生和壮大并不是一个偶然的过程,而是在当下大量的网络新词潮词出现的过程中衍生出来,这些新词语往往是客观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的主观映像。[4]加之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高速普及运用,都极大的满足了公众发表言语观点的诉求,网络男性称谓语不会戛然而止,而是将源源不断的更新换代,发展壮大,而在不断地更迭中经久不衰一直沿用下来的,将会进入普通称谓语系统中更加广泛、长期的使用。
  在我们当下的语言生活中,网络男性称谓语表现出了强烈的词族化特点,“X+男”、“X+哥”、“X+弟”等类词缀产出大量的称谓语,这一趋势将会继续,新称谓将会继续产出,各类词缀的能产性排名不会有太大变化,“X+男”“X+哥”仍会是最具能产性的类词缀。不排除新的具有男性特征的类词缀产生的可能性,并形成固定的词语模开始造词,但在能产性上“男”“哥”仍会处于难以超越的地位。[[[]郑亚豪.新兴男性称谓语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8.
  ]]另外,网络男性称谓语中,称谓语三音节化的特点十分明显,“小哥哥”、“凤凰男”、“妈宝男”、“小鲜肉”等三音节称谓大批产出,是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语言应用的兼容性相互综合的结果,在长时间内,这一本质原因不发生变化,则称谓语的三音节化仍会继续,三音节仍然是新兴男性称谓语的主流音节形式。不过“快递小哥”“物流小哥”等四音节称谓语仍然具有其独特的语用价值,不会被三音节词所掩盖。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词族化男性称谓语中的类词缀成分“哥”、“男”、“叔”、“弟”、“爷”等会进一步虚化,语义特征会越来越不明显,个别类词缀有完全虚化成词缀的可能。男性义类词缀的语义特征在使用过程中磨损的现象十分常见,如“爷”的最基本特征指向男性,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就有打破语义限制的特例,如“范爷”用来指女星范冰冰。再如“X+小哥”的称谓,在使用中,“小哥”往往在代替“X+员”的语境中出现,我们预测,今后的“小哥”会演化出固化的与“员”类似的词缀用法。当然,所谓的词缀化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这一演变是否能到达目的地还要经受时间的检验。

  六、总结

  网络男性称谓语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产物,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人们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于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比较显著的影响。网络男性称谓语出现和壮大并不是一个偶然过程,具有深厚的社会根源,顺着当下语言生活大量新词涌现的浪潮应运而生。这些新词语往往是客观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的主观映像。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和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都极大地方便了大众发表舆论观点的诉求。网络词语不会突然消失,而是会源源不断的产出,只要社会实践不停止,新的词语就不会停止产出。网络男性称谓语作为新词语的一类,也会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而在不断更迭中保留下来的网络男性称谓语,则会进入普通称谓语系统,为大众交际长期使用。总之,通过对某些特定男性称谓语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男性称谓语的存在承载了一定时期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想以及审美观念等,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变迁的最典型的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1]彭学修.男性称谓语中的文化符号学透视[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36(02):17-20.
  [2]彭学修,董应龙.男性称谓中的社会文化简析——从“暖男”“伪娘”等称谓语说起[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03):106-109.
  [3]说词[J].方圆,2018(20):7.
  [4]李进超.身体表演的性别身份“伪娘”现象的文化解读田.兰州学刊,2012(分103一106.
  [5]王雨康.网络流行语“娘炮”折射的性别偏见[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2):87+89.
  [6]邹晓玲.流行语“X哥”的语言学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04):81-83.
  [7]杨妍.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用语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3):58-59.
  [8]龙思佳.网络用语对现代汉语词汇学习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7(22):172.
  [9]彭学修.新时期男性社会称谓语透视[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7,35(01)1-5.
  [10]彭学修.新时期性别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简析——以“女汉子”与“男闺蜜”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7,32(02):45-47+94.
  [11]]郑亚豪.新兴男性称谓语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8.
  [12]何雪源.试析“爷”“哥”作为称谓语的性别附加意义[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06):122-124.
  [13]吕莉莉.2016年与2017年十大网络用语比较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9-11.
  [14]伍小英.探析网络用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130.
  [15]李梓.从2018十大网络用语及其英译反观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生态环境构建[J].大众文艺,2019(05):175-177.
  [16]高利娟.从语义演变看网络用语“造作”的出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85-88.
  [17]马雪梅,王娟,顾子茵,许姗姗.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使用动机研究[J].海外英语,2018(17):201-203.
  [18]刘红云.网络用语的词性变化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01):130-132.
  [19]田东婷.中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网络用语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6,33(06):65-68.
  [20]彭学修.从“暖男”等称谓语谈新时期男性形象的嬗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203-205.
  [21]王倩蕾.浅析以性别语素“男”“女”构成的网络词语[J].文教资料,2013(31):182-184
2015-2019近五年网络男性称谓语的特点研究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5215.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1年11月27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2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