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通货膨胀是一种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常见的复杂的经济现象。本文以古典货币数量理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理论、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了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信贷政策与信贷规模、公开市场业务、汇率政

  前言

  货币政策是政府、央行为了调控货币的供给以及对利率的控制,从而达到影响经济活动,采取的一种手段,用以实现政策目标,例如,缓解通胀、实现完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通过中央银行决定。货币即是所谓的“通货”,而货币政策能够得以实行的载体,就是货币。央行利用货币政策来调控市场中的通货流通量,以确保市场物价水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当市场上流通过多的货币,就会致使市场价格上涨,从而发生“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致使人们拥有的资金流失,导致经济发展落后。通俗的说,实施货币政策是为了保证经济可以正常发展,稳定市场价格,和恶性通货膨胀是一对死敌。所以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抑制通货膨胀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1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理论依据

  1.1古典货币数量理论

  物价水平是一种体现商品或服务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货币化表达。一定程度上来说,根据货币购买力水平解析物价水平是相当有说服力的。凯恩斯提出:“由于货币的购买力取决于一单位的货币可以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因此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合商品的价格来衡量货币的购买力。”基于此,物价水平可以通过古典货币数量论来进行解析。该理论认为,货币本身是没有内在价值的,对实物经济也不会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而仅仅是起到了商品交易媒介的作用,是一层神秘的“货币面纱”。
  1.1.1费雪方程式
  MV=PT
  上述公式即是费雪方程的表达式,其中M表示货币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在一个市场中的物价水平,T表示一个市场中的所有商品交易总量。该公式表示货币数量乘货币流通速度等于名义收入。其中货币流通速度(V)受到社会交易的习惯和制度的影响,长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全部商品的交易总量(T)基于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也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可以将它们视为常数。因此,可以将费雪方程式看作是货币量与物价水平互相影响的表达式,且两者呈正比例关系。
  1.1.2剑桥方程式
  M=kPy
  公式即是剑桥方程式的表达公式,M表示货币需求,P表示货币价格,y表示实际收入,Py代表名义收入,k表示人们拥有的现金数量在名义收入中所在比重。假设经济市场上已经达到充分就业,并且实际收入是确定的,则k的变化由人们选择以哪种形式获得资产来决定,且在一定期限内,交易方式没有变化,由此我们认为k是固定的。剑桥方程式就可以为货币需求(M)与物价水平(P)的关系式,货币供应量决定物价水平。

  1.2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理论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一种中间性或传导性的金融变量,用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央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选择适用本国经济发展的中间目标。理论上来说,可选择的中间目标包括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利率、汇率等等。我国当前选择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货币供应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完善以及全球经济逐渐实现一体化,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的中间目标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1.3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

  货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米尔顿弗里德曼,他反对增加政府干预,认为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当潜在产出小于总需求时,则会引起通货膨胀。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货币供给量过多,在经济市场中,引起物价总体上涨的本质因素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而货币的供给量则是由货币当局、银行外生变量来决定的,货币的供给太多主要原因是因为政府增加了开支、促进充分就业的政策实施以及央行实行了错误的货币政策等。所以货币学派认为政府应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等措施来缓解通货膨胀。

  2我国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现状

  2.1我国的货币政策现状

  到2016年上半年截止,中国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消费增速稳定,进口出口降幅收窄,企业效益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就业率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国内生产总值(GDP)上半年同比增长6.7%,同时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中国人民银行官网]。自2016年以来,央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灵活性,适时的进行微调,做好总需求与供给结构性改革互相适应的管理,从量价这两个方面为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采用平均法对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基数进行考核;对公开市场建立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中期借贷便利期限品种丰富化,每月常态化操作,操作利率两次下调;我国将继续推进汇率形成机制以及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汇率制度的灵活性、透明度、规则性和市场化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总体而言,稳健的货币政策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充裕合理,货币信贷稳定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平稳扩大,低利率水平稳定运行,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2.2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现状

  根据2016年12月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1%;PPI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5.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http://www.stats.gov.cn/tjsj/]。从下图可以看出,到12月CPI同比上涨2.1%,已经连续三个月处于“2时代”。而2016年整年的CPI指数同比上涨了2.0%,涨幅相比较2015年扩大了0.6个百分点。2016年整年PPI指数同比下降了1.4%,降幅相比较2015年缩小了3.8个百分点。2017年预计物价涨幅会继续温和上升,并且通货膨胀的压力不会明显增加。
 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3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3.1法定存款准备金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频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其重要作用在于央行可以利用调节法定准备金率来直接控制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总量。调节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是发挥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的核心,假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则意味着对于相同数量的存款金额,要求的准备金减少,也就意味着超额存款准备金有所增加,货币乘数随之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扩大,随着基础货币、货币乘数都增大的影响下,货币的供应量增加,市场利率水平随之下降,最终导致投资增多、消费增多、产出增多。反之,则正好相反,货币乘数降低,货币供给量下降。
  至2016年3月,央行普遍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充足合理。自2016年7月起,央行对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实行平均考核。这是在2015年9月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考核将每日达标改成在维持期内日均达标后,进一步完善了存款准备金的平均法考核,因而出现了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计算和维持期考核的“双平均”。审核存款准备金采取“双平均”的方法,有利于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增加,使货币市场更加稳健的运行,也有助于进一步的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创造适合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条件。
 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3.2信贷政策与信贷规模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信贷变化导致通货膨胀的水平发生变化的作用机制是,当信贷变化引起社会总需求和货币供应量共同变化,社会总供给也随之发生改变。当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变化幅度不一致的时候,通货膨胀的程度会有相应的或高或低的反应。当信贷增多时,货币的投入量也会相应的变增,新增的贷款就会流入经济市场,社会的总需求也将随之增加,长期看,它们将共同作用使社会总供给增加。当社会总供给的变化量小于社会总需求的变化量,货币市场供过于求,产品市场供不应求,通货膨胀水平上升,物价上涨,反之则通货膨胀水平下降,物价下跌。在短时间内,社会供给总量对信贷变化的反应并不敏感,对信贷增加反应最敏感的是货币的流通量以及社会总需求,两者都会相应增加,然而社会总供给却没有相应的增长,于是通货膨胀发生。
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3.3公开市场业务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指的是央行在证券中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央行依照金融市场上的货币资金供求的状况,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加以调整:当货币供给不足、利率偏高时,中央银行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放出基础货币,增加货币的供给量;反之,当货币供给过度、利率偏低时,央行就出售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回收在外的基础货币,由此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公开市场业务是我国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货币的供给量经常使用的政策工具之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理可以描述为:市场的资金出现过剩或者短缺时,央行卖出证券或买入证券,这样就可以回收基础货币或者投放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随之减弱或增强,此时市场中货币供给出现供给量缩减或增加的现象,利率也随之变动,最终刺激投资支出规模增减。简单的说公开市场操作调控货币供给量主要通过两个传导途径,一是通过票据的买卖,二是通过市场利率。
  到2016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供求变化幅度有所增加,因为受到了外汇占款比例下降、美联储加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央行结合流动性供求长期性变化和季节性特点,以7天期逆回购为主,其他品种和工具为辅,灵活的开展操作,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丰富逆回购期限品种。

  3.4汇率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汇率是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反映了国际市场上的货币供求关系。比如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表明人民币升值,对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增加,此时对外买入商品变得相对便宜,尤其是我国很多原材料和中间产品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降低将有所帮助。其次,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使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减小,货币供应量随之减少,这也有助于抑制我国物价的上涨。人民币升值后,一些国内企业就会把国内的投资转移到国外,使国内投资过热的现象得到缓解,然后再将生产的价格更低的产品运回国内,满足国内的需求,最终使物价下跌。如果人民币存在严重的升值压力或己经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就会吸引大量套取汇率差额的国际“热钱”流入,这些国际游资进入银行或者购买国内的国债等,会加剧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同时这些游资如果进入我国股市、房地产等行业,会推高我国资本品的价格,形成资产泡沫,进而造成通货膨胀。
  2016年,美元整体走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从2005年7月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到2016年1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上升37.34%,实际有效汇率上升47.14%。截止到2016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6.9370元,比2015年年末贬值了4434个基点,降幅为6.39%。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2005年进行了改革到2016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累计升值19.31%。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调节我国的国际收支,缓解外汇储备引起的通胀压力。
  3.5利率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经济市场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反应,不但会受到经济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利率的变化也会对市场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利率与物价波动存在着相关的联系,较高的物价水平增加货币需求,较高的货币需求引起较高的利率,同时,对于一个既定的物价水平,利率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发生变化,央行提高利率,货币回笼。导致货币供给减少,物品和劳务需求减少,总需求减少。可见提高利率有助于抑制过热需求,有助于降低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利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利率水平和结构来调控实体经济的措施,我国主要的利率工具有: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及其浮动区间、各类利率的期限结构和档次。
  央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号开始,下调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存款的基准利率,达到减少社会融资成本的目的。如下图所示,金融机构一年期限的贷款基准利率降低0.25%至4.35%;一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降低0.25%至1.5%;对于其他不同期限的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也做出了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机构等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改革、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加强中央银行对利率体系监督管理指导,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稳健推进,我国央行不断得加大运用利率工具。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就是指由市场决定利率,供求关系来决定其大小,国家只能通过间接调控影响利率。这种市场化了的利率自由浮度就会增加,作为市场信号指示器在资源配置方面就可以更加有效,在抑制通货膨胀以及维持经济稳定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从货币政策角度缓解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4.1进一步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

  作为我国最强的货币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直接降低了货币供应量、信贷总规模,从而减少了货币的流动性,政策时滞性以及可控性也较其他的货币政策更好。但是,与预期目标相比,存款准备金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使其在抑制通货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乃至可以更有效的调节整个的经济发展。
  (1)进一步改革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现在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仍然实行区别对待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的政策,并且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往往要微高于小型金融机构。这是由于不同金融机构的风险程度、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是不一样的,所以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很有必要,以此可以使得整体的金融机构系统运行效率加以提高,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加以增强。所以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待完善的地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据实际评估,尽可能的采取多层次差别准备金率,对于资本充足率以及不良贷款率比较低的金融机构,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反之,则实施高存款准备金率。
  (2)调整存款准备金的利息率
  中央银行实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增大商业银行存储在央行的准备金,用以达到减少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量、信贷规模的目的。不过对商业银行来说,存进央行的准备金是有利息的,也可以说,存款准备金有一定的利息率。当商业银行拥有够多的闲置资金的时候,可以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进央行,这样就可以获得无风险的固定收益。但是这样会增加货币政策实施的成本,因此,为了缩减货币政策的成本,增强存款准备金率的实施效果,央行应该改进准备金利息率。
  (3)进一步的完善存款准备金的平均法评估方式,加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灵活性,平缓货币市场的波动性。

  4.2扩大信贷规模,完善信贷政策

  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合理的信贷政策,可以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结构,更好地引导信贷资金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的增长,最终降低通货膨胀发生的风险。本文就信贷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1)大力支持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以及业务结构的调整,加大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努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增长模式,以此减少商业银行过分地对存贷利差的依赖。
  (2)不断激励商业银行调整信贷资产的结构,重视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支持,促进中小型企业不断的发展,实现中小型企业做大做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3)不断加强商业银行对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估与监控,逐步提升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同时,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控,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确保实体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
  (4)促进信贷结构优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挥好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和抵押补充贷款、窗口指导等的作用,创设扶贫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棚改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4.3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发达国家在操作公开市场业务上的运作经验较为丰富。我国运行公开市场业务,但是,商业银行的改革还未到位,意思就是说我国是在还没有开展这项业务的基础条件。通过运行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来治理通货,央行应该依据当前的实际经济情况,不断改革完善符合我国经济实情的公开市场操作业务。
  (1)扩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目标
  目前,我国的公开市场操作主要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为目标,而不是通过利率来广范围的调控市场。但是,随着货币市场、债权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目标渐渐转变成货币市场利率。但是我国当前的货币市场还不够发达,仍对存贷款利率进行限制,这样会制约公开市场业务的利率传导目标。
  (2)加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创新
  实现公开市场业务的目标需要依据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改进公开市场操作目标,以国债为主体,其他操作工具相互配合,大力发展适合货币政策操作的短期政府债券。
  (3)建设完善货币市场体系
  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中,国债是经常被采用的工具之一。建设完善的货币市场体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建设完善国债市场,优化国债结构,加大国债发行规模。建立健全国库券发行的制度,与此同时,继续发行国债品种多样化,以此促进我国国债规模稳定、快速、持续地增长。
  第二,增加央行、其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国债市场的参与度。同时,增多央行资产以及商业银行购买并持有的份额。其次,大力发展国债场外交易,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国债柜台交易网点,不断的完善国债的柜台交易服务,形成一个发达、健全的债权市场。
  第三,加速健全证券市场。在当前证券集中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加速建全证券区域性市场,然后可以通过这个市场,将国债集中交易发展到全国范围内,从而可以推动国债统一市场的形成。

  4.4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汇率制度

  根据克鲁格曼的“三元恃论”,即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的稳定及资本的自由流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最多只能同时实现其中的两个,而放弃另一个目标。我国目前选择的是资本管制、汇率稳定、货币独立性的目标,即在保持汇率稳定升值的前提下,通过资本管制来实现货币政策独立,但是在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的趋势下,要维持固定汇率必然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损失。而在短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使得我国还不能像欧元区那样形成货币联盟,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唯一方法就是改革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逐步釆用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是我国目前金融体系还不健全,规避外汇风险的衍生金融市场还比较薄弱,在是否已经具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上还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贸然推行完全浮动汇率制度,可能会给经济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先提高汇率浮动范围、改变人民币升值预期状态,然后逐步向自由浮动汇率靠拢。
  第一,建立一个汇率浮动区域,使汇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但又不超过该区域,这样既有浮动汇灵活、有效的特点,又不至于因为浮动过大对经济带来冲击。
  第二,继续改革完善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得形成机制,初步形成“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汇率政策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都将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人民币加入SDR篮子的各项技术性准备,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正式生效。

  4.5稳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

  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就是利率渠道,长时间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积极的改革利率市场化,从单一管制到现在的浮动管制。我国应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推动市场化利率的改革为目标,来完善利率政策。
  (1)坚持适度的利率水平。当前我国的经济处在迅猛发展的阶段,在这个经济背景下,坚持适度的利率水平十分重要。制定实施合理的利率政策,引导资金流入高效经济领域,进而提高经济资源的配置、经济效率水平。
  (2)逐步改革完善央行的利率调控体系。利率市场化不是意味着需要央行完全放弃对市场利率的调节和指导,相反的,央行需要改善和增加调节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为稳定的物价和发展的经济创造出合适的货币环境。从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控经验来看,美国、日本、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都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调节、控制的重要目标。
  (3)继续推进改革利率市场化面临的经济环境。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主体经济仍以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主,但是政策已经趋向分化,增加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这样将不利于改革利率市场化。而且,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转型升级期间,如果不能把握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速度,可能引起金融机构之间的过度竞争,经济市场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阻碍经济积极平稳的发展。
  (4)逐渐实现利率市场化,加速建设、完善市场化利率的调控机制。一是培育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体系,健全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不断健全、完善市场利率的定价自律机制。三是重视金融产品的改革创新。逐步增加存单发行主体的范围,同时稳进推进同业存单、大额存单的发行、交易。四是缓慢放开利率管制。加强市场机制对利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学家热衷探讨的问题,利率市场化除了利率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均衡决定,也包括了利率的结构、利率的传导机制以及利率的管理制度全部都由金融机构依据市场状况的判断来决定。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央行直接管制利率的政策,与此同时,也在摸索如何有效改革利率市场化,并且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充分公平开放的货币市场,理性的货币市场参与者都是利率市场化必不可少的条件,虽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离真正利率市场化还需要一段路程。

  参考文献

  [1]潘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挑战[J].金融研究,2016,(2).
  [2]柳彩绮,孙德涓,叶颖.我国通货膨胀现状及预测分析[J].时代金融,2016,(6).
  [3]乐怡婷,章洪量.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影响的SVAR模型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5).
  [4]王宇.我国的通货膨胀动态与货币政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5]魏征.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建议[J].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6,(2).
  [6]赵子萱,刘豪.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3).
  [7]韩新文.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1995,(2).
  [8]吴军,肖威,涂竞.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量化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11).
  [9]马胜谷.中国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2012.
  [10]宋建江,胡国.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10,(2).
  [11]彭雅琴.我国信贷规模及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12]刘霞.利率市场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3.
  [13]徐灼.新常态下不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6,(9)
  [14]赵习英.基于历次通货膨胀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3.
  [15]王曦,邹文理,叶茂.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12,(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6084.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1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2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