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冲突行为及其解决策略

人与人之间会发生冲突,身心还在发展的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更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有很多原因会导致幼儿之间发生同伴冲突,例如幼儿身心发展还不完全的原因,家庭氛围方面的原因,教师方面的原因,同伴之间的原因,大众媒介的原因;通常大人们会用成人的眼光去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意义

  在幼儿进入幼儿园的过程中,由于他们自身发展不成熟,所以和其余的幼儿产生一些矛盾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观察中了解到,冲突会让幼儿的心情有一些起伏,这种心情上的起伏很有可能会让他们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其他的小朋友,但是会让他们慢慢改掉以自己为核心的心态,能够加快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发展。因此咱们应该要踊跃的发挥冲突的积极价值。但是,现实是不少的幼儿园老师及家长存在对幼儿冲突时的态度不合理,所以在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问题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希望在经过了解幼儿的正常生活的基础上,观察咱们的老师及家长在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态度,剖析老师,家长处理幼儿冲突行为的方式,让他们重视幼儿的冲突行为。

  (二)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按照论文的要求,收集,整理,剖析有关与幼儿冲突行为有关的文献材料,从中选取撰写论文所需要的有关联的信息,最终达到考察研究幼儿冲突行为的目标。
  观察法:在不影响幼儿正常的生活,学习的情况下对幼儿产生的同伴冲突行为进行有目的,有方案的比较系统的观察和记载,然后对所观察的记录加以剖析,发现其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则的一种研讨办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列举幼儿发生同伴冲突的案例,剖析影响幼儿产生冲突的要素,寻求解决方法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概念界定

  1、冲突的概念
  对于人际来往中的成人来说,冲突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的双方由于意见与目标不一致行为形态,具备不同志愿的双方或多个交往群体之间明显的对立。冲突是个人与个人或者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之间,因为某种目标或者动机而引发的相互争斗、制约、破坏甚至消除另一方或群体的过程。[3]
  2、幼儿同伴冲突的概念界定
  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和大人之间的冲突行为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幼儿同伴冲突指的是:幼儿在和其他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两个人之间言语不和,意见不统一,想法不一致而引起争吵的场景。假如一件事情被评定为同伴冲突事件,那么就表明,在幼儿来往的过程中,其中的一个幼儿发生了冲突行为,另一个幼儿对于这种冲突行为做出的抵抗或者妥协的现象。在幼儿同伴冲突发生时,有很多时候幼儿就自行解决了,但也有时,幼儿会采取逃避,甚至采取攻击行为。
  一般情况下,我们大人好像总是认为幼儿的冲突行为和攻击行为是一样的,认为幼儿冲突行为就是攻击行为,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幼儿的攻击行为指的是:我们的幼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孩子出现的言语上的攻击,身体上的进攻等具有侵犯性行为,攻击行为具有伤害他人的意图。

幼儿冲突行为及其解决策略

  二、幼儿同伴冲突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例如小孩自身的发展特点,教师的引导,家庭的教育氛围等,这篇文章通过对幼儿日常生活的观察,整理出影响幼儿冲突的几个因素,对其进行分析,提供给大家一些启示。

  (一)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

  1、幼儿的自我中心性导致的冲突
  案例1:在小班的自由活动中,乐乐一个人在玩雪花片,用雪花片拼接自己想像的形状,这个时候,丽丽走了过来,对乐乐说:“我们一起玩吧”“好”乐乐回答道。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们就争吵起来啦。原来,乐乐想用雪花片拼接一个车轮子,但是丽丽却说:“我想拼一个小房子”,乐乐不同意,并且说:“这是我先玩的,我就要拼接车轮子”,说着就把雪花片从丽丽手上拿了过去,开始拼接车轮子,丽丽看到后哇哇大哭起来。
  从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3-6岁幼儿的认知水平还不是很高,正处在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就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阶段的前运算阶段,儿童在这个时期思想具有不可逆性,对物体守恒结构认识不足;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5],什么事件都以自我为核心,用自己的想法去要求他人,认为大家看到的和自己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只会用自己的想法去了解事件,基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性。例如:我经过花园,花园中的花朵就对我笑。因为幼儿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也无法理解对方的想法,就会出现案例中的事件,当看到自己喜爱的东西时,就以为这个东西是自己的,这样就会导致冲突行为的发生。
  2、幼儿社会性认知较低和社会交往经验不足导致的冲突
  案例2:天天是我们班里非常热心肠的孩子,只要看见哪位小朋友需要帮助,天天总是第一个去帮忙的。有一天,糖糖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没有背着书包,而是用手拉着走,天天看见啦,以为是糖糖的书包太沉,就想赶紧去帮助糖糖,结果因为跑得太快,不小心将糖糖给摔倒啦,天天看到糖糖摔倒啦,赶紧扶起糖糖,并且给糖糖道歉,可是糖糖不接受天天的道歉,并且跑到老师那去告状,说天天故意推倒她,天天楞了半天,说“我不是成心的”,回到班里,天天还把他的新玩具给糖糖玩,可是糖糖理都不理天天。
  在游戏,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之间的身体接触是没办法进行预防的,因为幼儿的社会认知程度比较低,和其他幼儿的交往经验不足,当发生身体接触或者动作有些大的时候,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就会产生。[4]。糖糖摔倒之后,很生气,根本不愿意听天天的解释,就跑去向老师告状,告诉老师天天是故意推到她的,并且不愿意接受天天的道歉。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幼儿现在的认知水平较低,社会交往的经验不足,糖糖不知道尽管天天推倒她,然而天天的用意是好的,是想帮她拿东西而已,并不想去让她摔倒。处在这个期间的幼儿还不能很好地去掌控自己的身体,有时候和其余幼儿的身体接触幅度大一些,就会影响到幼儿的心境或者情绪,冲突就这样产生了,由于小孩子的认知水平较低,不可能明白别人的想法,所以小孩就会认为别的小孩是故意的,可能有的幼儿真的只是为了给别的幼儿提供帮助,却因为在动作幅度上有些大,就会被其他的幼儿认为是故意的,例如天天只是想帮助糖糖,却因为跑得太快导致糖糖摔倒,糖糖就认为天天是故意推到她的。
  3、幼儿进入秩序敏感期导致的冲突
  案例3:课间休息的时候,老师组织小朋友们喝水,并且告诉交朋友们,喝水一定要排队,要按照顺序,一个一个的来。小朋友们都听老师的话在排队等着喝水,就这个时候,琪琪小朋友跑了过来,站到最前面喝起水来,此时本该轮到喝水的皮皮特别生气,生气的对琪琪说:“我们都在排队,你为什么不排队,我们以后都不要和你玩啦。”可是琪琪好像没听见一样,继续在喝水,生气的皮皮就去拽琪琪的衣服,而其他的小朋友也帮着皮皮去拽琪琪的衣服,最后,琪琪生气的离开啦。
  幼儿3-4岁,就进入秩序敏感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规则有着自己的理解[5]。这个时期的幼儿,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自己遵守规则,那么也要求别人必须恪守这个规定,甚至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恪守规定。一旦被幼儿发现有人不恪守规定,那么幼儿自己就会踊跃的去维护。除此之外,在幼儿园中,教师也会给幼儿灌输规则意识,所以幼儿就会自动维护班级里面的规定。一旦幼儿发现有人违反了规定,就会自动去阻止这种行为,但是违反规定的幼儿就会做出反抗的动作,这就引发了幼儿之间冲突的产生。皮皮会去阻止琪琪喝水,一来是因为琪琪损害了皮皮的利益,因为他没有按照老师说的规则去排队就直接排到皮皮的前面,二来是因为老师说喝水要排队,这是每个幼儿都必须恪守的规定,而琪琪没有遵守,所以皮皮去阻止琪琪,就导致了幼儿之间冲突的产生。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3-6岁的幼儿和家长待得时间应该是比较长的,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那么,下面就从家长的教育理念,家庭氛围方面对幼儿的冲突行为的影响进分析,研究。
  1、家长的教育理念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家长教育自己小孩的理念,方式也是有差异的。有一部分家长,在处理幼儿之间冲突的时分,通常会采用积极引导,讲道理的方式,而有的的家长,则会采用大声呵斥,打小孩屁股等比较直接的方式。菜店里,有两个小朋友在捣乱,他们都在把西红柿往装黄瓜的框里放,这时候,卖菜的老板看见啦,就问道:“这是谁家的小孩子?”买菜的人都像小孩子那里看去,其中有两个妈妈走了过去,一个妈妈过去就直接打了小孩子的手,边打还边说,:“放下,谁让你乱动别人家的东西啦,再动我就打你啦”另外一个妈妈走过去,问了小孩说:“你为什么要动人家的西红柿?”小孩说:“因为好玩。”:“那你知不知道你的好玩,要让叔叔阿姨增加好多工作的时间,这是你希望的吗?”:“不希望”小孩说。:“那你就帮叔叔阿姨放回去吧”于是小孩就把西红柿放回了原处。
  在后面的观察中,我发现了第一个被妈妈训斥的小孩,在和小朋友玩耍时,只要别的小朋友和他意见不一致,他就会很生气,,而且还会说:“你再不听话,我就打你”,如果别的小朋友继续和他意见不一致,他就会动手打小朋友。由此可知,家长的教育理念可能会导致幼儿的冲突行为。而另外的那个小朋友,在和另外的小朋友出现意见不一致时,会慢慢的和别人讲道理,甚至会顺从别人的意见。这就是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的后果。
  2、家庭氛围
  我们都知道,小孩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和父母住在家庭的时间占据着小孩生活的绝大部分,因此家庭的环境,氛围和小孩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幼儿的成长环境充满有爱,和谐的气氛,那么,幼儿和同伴发生冲突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在处理冲突的时候还会采用比较积极的处理方式[3];但是相反,如果幼儿生长在充满暴力的家庭氛围中,父母经常吵架甚至打架,那么,幼儿就会有一种潜意识:以为吵架或者打架是唯一处理问题的办法,所以,这类幼儿和其他伙伴发生冲突的概率比较大,并且在和其余小朋友发生冲突的时分更加剧烈,甚至会有肢体冲突。

  (三)幼儿园方面的影响因素

  幼儿时期的好奇心比较重,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发现幼儿园里面的环境是他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就会对幼儿园的所有感到好奇,对周围的同伴,上课的老师及幼儿园的周边环境都感到新奇,这就导致幼儿园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
  1、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
  幼儿园的教师或许在专业知识方面是足够的,但是在某些专业素养上,就明显的有些欠缺。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在处理幼儿冲突的时候,老师可能更多地采取训斥,负面的做法,告诉幼儿这样做是不对的,,缺乏对小孩适度的关爱,没有及时的告诉幼儿为什么会发生冲突,怎样正确的去处理冲突也交给小孩,教师如果长期这样做,就会损害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可能会因此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心境,有时候冲突问题没有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反倒更加激烈了。
  2、幼儿园的环境因素
  幼儿园的环境是与影响幼儿冲突的一个外部要素。通过观察分析可知,在幼儿园发生冲突主要原因是游戏材料不足及空间不足造成的。例如:强强本来自己一个人在玩积木,这个时候,明明过来啦,对强强说自己也想玩积木,可是强强想自己一个人玩,就没答应明明,明明很生气,就过来抢积木,强强抢不过就大哭起来。如果幼儿园里的游戏材料如果数量足够或者种类众多,那么小朋友之间抢夺游戏材料的几率就会降低,那么发生冲突的概率相对也就会降低。
  当游戏空间变得不够充足时,幼儿就会为了抢夺游戏空间而发生冲突。小华一个人在一张桌子上看着图画书,这个时候,乐乐过来啦,说是没有地方可以让他使用,他想和小华公用一张桌子,小华很不高兴自己的空间和别人公用,就不同意,而乐乐也不退让,那么冲突就发生啦。如果幼儿园提供给幼儿游戏的场地够宽阔,能够满足幼儿游戏时的需要,那么幼儿之间的冲突也许就会少好多。

  (四)大众媒体的影响

  现代生活中,科技产品不仅琳琅满目,而且越来越普及,这就对幼儿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现在的电视节目或多或少都会有带有打斗的场景,甚至在少儿频道都会有一些打斗的场面,例如:喜洋洋和灰太狼,熊出没等。幼儿非常喜欢这类动画片,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家长就会认为动画片是为孩子设计的电视类节目,从而放心的让幼儿去观看,幼儿在观看这类动画片会放松了对冲突行为的警惕,以为动画片中所呈现的暴力行为都是正常的[3],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当幼儿与伙伴相处出现矛盾的时分,脑海中就会无意识的显现现动画片中的动作,进而就会去模拟那些动作,用攻击的形式去对付其余的幼儿。

  三、幼儿同伴冲突的意义

  (一)积极意义

  1、幼儿的冲突行为有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化”
  正如皮亚杰所以为的那样,儿童初期是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3]。小孩的自我中心性会导致小孩之间冲突的产生。在冲突解决的过程中,小孩在大人及伙伴的帮助下,考虑问题会慢慢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幼儿的去自我中心性。。
  2、幼儿的冲突能够协助幼儿构成良好的伙伴关系[3]
  调查研究表明,在多数的冲突中,即使没有我们成人的干预,小孩自己也能很好的处理问题,并且小孩自己处理冲突的过程中,使自己更加的了解伙伴,理解伙伴,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3、幼儿的冲突能够促进幼儿的言语发展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不仅在肢体上会有冲突,而且在口头语言上,冲突更是司空见惯。而我们都知道,处理冲突最好的形式不是进行身体上的攻打行为,而是用言语去协商[3]。当发生冲突时,我们更应该鼓舞小孩去开口进行讨论,协商,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谁能在充分的维护自己该有的权益的前提下,用讨论,协商的语气去使对方信服,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孩要具有很高的语言表达才能。所以说,在不断的冲突中,会逐步的开展他们符合逻辑的思维能力和言语的表达能力。
  4、幼儿的冲突能够协助幼儿取得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3]
  小孩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会渐渐的依照国家所要求的标准去平衡和其余人之间的关系,会去想方设法的使他人信服,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和其他人讨论,互相退步及分享,合作等。这既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规则认识,又能让他们解决问题,协调人际关系的才能得到提高。

  (二)消极意义

  幼儿在冲突发生时的处理方式不当时,会导致幼儿人际关系的紧张和适应不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会带来带来一定的伤害。比如:有一部分的小孩在平时的冲突中表现的比较专横,不讲道理,常采用攻击的行为去处理冲突,这样的幼儿更加得不到其他小孩的认同,而被拒绝后的体验还会让他们加强对冲突的错误认知,不利于他们找到正确处理冲突的办法。而那些在发生冲突时表现的很乖,不去计较的,我们认为的很懂事的小孩,和有可能会形成胆怯型的人格,不能很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能很好地去抓住机遇。从另一方面来说,小孩之间发生冲突行为,班级里的其他学生会受到影响,班级里的小孩也会对他们的态度上有一些变化,影响他们与其他人的正常交往。

  四、目前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行为采取的措施和态度

  (一)家长采取的态度

  1、积极的态度
  当自己的小孩发生冲突的时候,一部分家长就会采取积极的态度。文文和倩倩是好朋友她们在一起玩过家家,问问对倩倩说:“我来当妈妈,你来当爸爸”“不要,我要当妈妈,你来当爸爸”倩倩说。两个小朋友在讨论着,文文妈妈就在旁边观察着,想让这两个小朋友自己通过沟通来解决冲突。可是,过了一会儿,她们的争吵越来越强烈,妈妈就上去进行调节,文文妈妈先问她们是因为什么事情争吵起来,然后慢慢和她们沟通:“你们可以轮流着当妈妈呀,这一次,倩倩先当妈妈,下一次就让文文当妈妈,这样你们两个就都可以当妈妈啦”。两个小朋友采取了文文妈妈的意见,开心的玩了起来。
  在这件事中,文文的家长先是观察幼儿是否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幼儿没有没有处理问题的才能,家长在介入其中,采用沟通的方式去和幼儿商量,最后解决冲突。
  2、消极的态度
  相对于积极地来说,家长的消极处理幼儿冲突的态度可能会给幼儿的身心带来一定的影响。鹏鹏和明明在玩皮球,玩了一会儿,鹏鹏玩累啦,不想玩了,就对明明说啦。可是明明还没玩够,还想玩,就不让鹏鹏走。两个小朋友就争吵了起来。鹏鹏的妈妈看见了两个小朋友在争吵,没有问原由,就开始训斥鹏鹏,“明明来找你玩,你就好好地和明明玩,不要和他吵架,知道吗?”“可是,我不……”“明明还小,你就让让他,不就行啦”。家长这种不问缘由,就直接以自己的经验对幼儿进行批评的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说是很不好的,在后面的生活中,幼儿可能会因为觉得自己的父母偏袒别人而嫉妒,从而使冲突更激烈,影响同伴之间的交往。
  3、一般的态度
  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有一些家长就会采取一般的态度,就是当两个小朋友产生冲突的时分,不管不顾,继续做自己的事情,直到冲突结束或者其中一个小朋友过来告状,才去干预,去解决冲突。这种态度基本上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幼儿自己解决啦,这当然是比较好的一种结果,这样能够锤炼幼儿的协调才能和社会交往才能;另一种就是幼儿解决不了,导致事态严重化,有可能幼儿会使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对别人造成伤害。

  (二)教师采取的态度

  1、冷处理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安排好幼儿的一日活动,所以在幼儿发生冲动的时分,老师有的时候会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在一节科学课的课堂上,有两个小朋友就因讨论喜不喜欢康乃馨起了冲突,上课的老师看见了,但是并没有去制止,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还是继续的上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课下,我问老师,为什么他们两个在课堂上有了冲突,你不去管呢?老师说,他们就是那样,你越说他们就越来劲,还不如就任由他们两个说。老师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比较了解班里的学生,但是就这样任由他们讨论而不去介入,这样是会影响孩子的课程的。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以为上课没有老师的约束,我可以在课堂上想干嘛就干嘛,就丧失了纪律。
  2、强行干预
  在幼儿园中,有的幼儿老师就采用强行接入的方式进行干预。同样是在课堂上,两个平时不太说话的幼儿因为一件事起了冲突,老师就会强行进行干预,或是暂停上课,大声的训斥他们,又或者是让他们两个站起来给全班小朋友讲讲他们两个在讨论什么。无论是哪一种的做法,对幼儿的身心展开都是一种损伤。在让幼儿站起来的时候,或许我们老师没有意识到,他的做法就有可能正在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就有可能会使幼儿发生胆怯的心境,无法形成健全的人格。
  3、与家长沟通
  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一些冲突,可能后果有点严重,老师就会与家长沟通,说明情况。例如:两个小朋友可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一个小朋友可能无意之间就把另一个小朋友弄伤,比如说把;脸划伤或者额头,胳膊挠伤等,在放学的时候,老师就会与这两个交朋友的家长进行沟通。这样做一来可以向家长解释幼儿是在冲突中受的伤,二来可以通过家长来教育幼儿,减少幼儿之间冲突的发生。

  五、家长和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冲突行为

  (一)家长方面

  1、家长应正确看到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
  如今的社会,我们清楚的知道,绝大部分的家庭中只有一个小孩,正因为这样,小孩的长辈们很是爱着他们,所以家中的家长就会很宠溺他们,恨不得满足小孩的任何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这就容易造成他们霸道,不服气任何一个人等特点,伙伴交往中会产生很多冲突也就不足为奇啦,再加上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思想就是:“以和为贵”[4],所以当幼儿产生冲突的时分,我们的家长总是认为是消极的,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此,我们大多数的家长总是在想着怎么样去避免孩子发生冲突或者是在孩子发生同伴冲突时,一般采取隔离冲突双方,马上拿走引起孩子之间冲突的玩具,甚至打骂自己孩子等,为的是是尽快阻止眼前的冲突。从来都不曾看到孩子发生同伴冲突的价值。
  其实对幼儿来说,发生同伴冲突有利于他们的“去个性化”培养[13],当孩子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家长或许试着撒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冲突,小孩自己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会尝试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问题,通常会采用讨论,各退一步的方式去解决,小孩就会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体验,总结解决策略,学习交往技艺,发展社会交往才能。
  2、转换“家长中心”为“幼儿中心”
  在日常生活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家长处理冲突的出发点普遍都是以“家长核心”,总是在以成人的角度,价值观来对对待幼儿的冲突行为,例如:“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能再这样做啦”;“不行,这样不可以”,这样的方式看似家长处理了幼儿之间的冲突,其实疏忽了幼儿的需求,机会。所以,应该改“家长中心”为“幼儿中心”[14],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主动的进行协调,调节,这样做才是正确的解决幼儿冲突的长期有效的方法。假如幼儿之间产生了冲突,家长应该提供给幼儿独立的,自主的处理问题的空间和机遇,让他们自己体验发生冲突的结果,而后进行思索,在以后生活中如果发生冲突,该如何与伙伴进行协商探讨,最终解决问题,这是家长可以做到的,这更是家长的义务和责任。
  3、改善教养态度与方式
  其实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孩的伙伴来往过程中,幼儿的行为模式和处理问题的技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和父母在一起的生活经历影响。所以父母要施展好家庭中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善他们自己的教养形式。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只局限在长辈对晚辈,还能够和孩子站在对等的地位上,和孩子成为朋友。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家庭环境[12]。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幼儿会很实在的去表明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能够毫无顾忌地对家长说出自己喜欢的活动,有助于良好个性的发展。大人们不仅要在生活上关怀,关照自己的小孩之外,还应该和幼儿进行精神上的沟通,以便能及时的知道小孩的需求。当亲子间相互真挚,对等互动,就能够进行有效沟通。这样家长就能对幼儿的教养方式进行调整,有利于幼儿个性化的发展。但是在进行真正的有意义的亲子沟通时也要尊重幼儿,容许他们表明自己真实的需求,允许小孩说“不”不能忽视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不要随便呵斥幼儿,要注意疏导小孩表明自己真正的想法。
  咱们父母应鼓舞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切实的想法,并且要充分相信与接受幼儿[17],要发自心坎的感触幼儿的心情,必然要有耐心让幼儿自己完整的表明自己的想法,不去打断幼儿,不轻易参与自己的见地,剖析。要在理解幼儿所要表达的意思上,对幼儿的语言,行为作出反馈和意见。这样做,能够在产生伙伴冲突时,幼儿能很好地去理解别人,去和他人进行沟通,从而在冲突中学习交往的经验。
  4、创建交往机会,让幼儿学会自己面对冲突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人们思维的扭转,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家庭中大多都是一个小孩,由于家里只有他们一个小孩,大人们也忙着工作,也没有机会陪他们玩,更别说与同龄时期的相伴玩耍,去交流。所以让幼儿的社会交往才能有一些进步,咱们倡导家长,应该踊跃的为孩子营建与伙伴进行交往的环境[9]。一方面,家长要鼓励幼儿主动的去邀请自己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并且让孩子知道他就是家里的主人,应该尽地主之谊去招待自己的小客人,鼓励,引导幼儿主动地拿出自己的食物去招待他的小伙伴,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开始活动之前,家长要让幼儿选择他们本身喜爱的活动,并且提倡幼儿在活动前,做出计划,做好方案,制定好规则,让他们在活动的时候要懂得谦让,照顾同伴。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鼓励小孩到他的小伙伴家里去做客,但是在去别人家做客前,家长应该对孩子说明到人家家里做客的一些注意事项,如到人家家里要懂得主动向人家家长问好,要爱护人家的家具,玩具,要有礼貌,要讲道理等。
  有的家长尽管看起来也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时机,但是,当小孩有了冲突的时分,家长就立即处理替孩子处理矛盾,基本上就不给幼儿本人处理问题的工夫和空间,幼儿的交往才能就很难培育起来。因此,咱们的家长要对我们的幼儿有决心,相信他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胆放开手并激励孩子自己去处理伙伴之间冲突问题,不论结果是胜利的还是失败的,孩子都能在其中吸取教训。

  (二)教师方面

  1、提高老师自身素质,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
  现在的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储备量足够,但是在正确解决冲突的方法上还好多老师都没有正确的观念,方法,更有甚者,在没有真正了解冲突的原因的时候,就对幼儿进行严厉的批判和怒斥,长此以往,幼儿就会觉得老师偏袒另一个小朋友,少了教师的关怀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就是比较消极的和妒忌的心情,这样,幼儿产生冲突的可能就增加了。
  加强幼儿教师的素质教育,就要扭转以往的处理问题的办法,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往来环境,例如可以开展以“分享”为主题的活动,可以让幼儿从家里拿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也可以开展以“合作”为主题的活动,让全班小朋友分组去做一件作品,让小孩感受到集体的互帮互助,从中体验到集体的优势,并且要让他们懂得与他人分享,合作。
  2、要给幼儿面对和解决冲突的机会
  因为我们教师是幼教专业人员,所以我们的老师明白,幼儿之间发生冲突行为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对小孩来说,日常生活中的冲突行为是幼儿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老师要明白,处理冲突的目标不是阻止冲突产生或者是去覆灭冲突,而是让小孩自己通过体验冲突的过程,去学习合适自己处理冲突的办法,从而运用这种办法去解决冲突,才是解决冲突最终的目的。小孩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进步,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顺应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当幼儿产生冲突的时候,咱们的老师不妨先充任一个“旁观者”,关注事态的进展,尝试着让幼儿自己去解决[9]。据观察所知,幼儿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但可惜的是,在实际的情况中,成人总是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幼儿,以为他们没有处理问题的才能,在有冲突时,总是过早地或是不合适机的去替幼儿处理问题,替代幼儿去解决冲突,这样做就剥夺了幼儿自己处置问题的机遇。事实上,幼儿自己处置问题的才能超过咱们成人的想象。有研究表示,如果没有大人在场,3-4岁的幼儿发生冲突时,小孩之间会进行沟通,妥协和使用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频率分明高于大人在场的情况。如果有大人在旁边,孩子会让大人去帮忙处理问题,而不会以自己独有的模式去独立处理问题,所以,我们的老师要学会放手,给幼儿提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3、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帮助和指导
  在幼儿没有能力解决冲突的前提下,老师能够适当的给幼儿以提醒和帮助[6],去协助那些交往才能较弱,比较腼腆的幼儿,帮助他们树立处理冲突的信心,老师要在协助幼儿弄清楚事件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主动想办法该怎么去去解决问题,例如可以让他们思考思考,现在应该怎么办?怎样做是正确的?而不是在幼儿产生冲突的时分,以老师甚至是权威的身份对幼儿的做法指出对错,代替他们去解决冲突。我们的老师应该明白,小孩子的生活经历和我们成人的生活经历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用我们自己的经验去支配小孩的想法,我们要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和实践,他们才会从一次次的冲突中得到经验,学习交往的方法。幼儿老师调节幼儿之间的冲突的最终目的,在于处理冲突的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最终会用学到的方法去解决冲突。
  (1)在实际的生活中,幼儿使用交往技艺和交往策略的才能,间接关系到幼儿处理冲突的后果。目前,小孩的身心开展不是很成熟,社会性人际交往技巧不足,所以老师就要向小孩传授一些交往的经验和方法,为幼儿以后处理类似的冲突提供方法。
  (2)幼儿老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才能,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举办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例如:角色表演[8],可以通过真实的冲突情景还原,让幼儿体验不同的角色,让幼儿探讨发生冲突的缘由,冲突的发生进程以及处理冲突的办法,明白不同的解决冲突的方法以及造成的不同后果,为以后解决冲突积累经验。而且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幼儿对于冲突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了解互相理解,沟通和协调是处理冲突最好的方法;能够让幼儿学会怎样更好的与伙伴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才能。
  (3)鼓励和引导幼儿发展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
  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可以有效的减少冲突的机会,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移情训练,合作游戏等方式[5],进入幼儿园中,小孩关注的对象就是幼儿教师,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为幼儿树立起榜样,如果我们对小孩加以引导,鼓舞我们的小孩对自己喜欢的榜样进行模仿,学习,就会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当幼儿呈现出现亲社会行为的时候,咱们的老师要立刻进行表扬和奖励,这样做可以让幼儿更加坚定地去实施亲社会行为;我们可以开展移情训练,让幼儿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促使幼儿扭转以往的认知,构成不易动摇的亲社会行为,协作游戏能够让幼儿迸发出合作意识,分享事物等亲社会行为。苏霍姆斯基说过:“什么时候都不要揭露小孩不好的应该遭到责备的行为,不要急着把小孩一些毛病暴露在他生活的团体面前,学会让小孩自己表现出他克制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团体第一眼看到的是小孩优秀的一面,这就是教育的艺术”咱们应该辩证的,发展的目光去对待幼儿的冲突行为,因人因事的处理好幼儿的冲突行为,保障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目前,每个幼儿园都有“家园联系”这一模块,说明学校也意识到和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孩子健康的生长不仅是老师的责任,更应该是家长的责任。小孩在幼儿园和其他小孩产生了冲突,老师不但要公正的处理,在放学后,老师还要及时的和家长沟通,更深次层的和家长讨论幼儿产生冲突的缘由,了解幼儿的生活气氛,家长与幼儿的相处模式及家长的教育方式,了解是因为什么才导致儿童出现了冲突行为。
  在幼儿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还要对家长共同讨论冲突的意义,不能只是一味地去责怪幼儿,要按照“教育一致性”的原则,共同去帮助幼儿,积极地去引导幼儿去解决问题,也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去客观的评价冲突行为。力求与家长共同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做出贡献。

  结束语

  总之,幼儿时期,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处在正在发展的阶段,幼儿与同伴不可能不发生冲突,若想有效的减少幼儿的冲突行为,就必须从最基本出发,具体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作为老师,对幼儿的冲突行为既有主观上的认识,也必须有客观上的看法,而且要采取有效的干涉策略,培育幼儿处理冲突的才能。身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和帮助幼儿解决冲突,更重要的是要协助幼儿本身去和他人去沟通,协商,找到处理问题的办法,并且逐渐自己学会如何去化解冲突,作为家长,在帮助幼儿解决冲突的问题上也有其重要的作用。孩子长期和我们的家长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们的家长不但应该观察小孩的行为,而且要对小孩的不妥行为进行引导,培养小孩处理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小孩可以在处理同伴冲突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卫,胥兴春.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指导探析——以矛盾分析法为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09):49-52+94.
  [2]张亭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发展特点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01):70-74.
  [3]刘畅.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1):96-97.
  [4]刘莹.论幼儿冲突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31-32.
  [5]卢玥.浅谈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J].学周刊,2015,(04):46-47.
  [6]潘霁野.教师应对幼儿冲突的解决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78-81.
  [7]张亭亭,胥兴春.基于心理理论视角窥探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3):40-42.
  [8]赵艳.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9]穆颖.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冲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1):106.
  [10]胥兴春.幼儿人际冲突的问题解决模式[J].当代学前教育,2011,(03):31-33.
  [11]何国宏.幼儿对同伴冲突的归因以及不同归因下应对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
  [12]付丽丽,李国强.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表现及对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06):91-9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6318.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2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