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素质教育角度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乡差距也因此愈来愈大。农村父母为了更好的家庭生活,大部分选择前往城市就业,而他们的子女则被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大部分为爷爷奶奶)看管照顾。这些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近年来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乡差距也因此愈来愈大。农村父母为了更好的家庭生活,大部分选择前往城市就业,而他们的子女则被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大部分为爷爷奶奶)看管照顾。这些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数量的增长趋势愈来愈大。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看管,这些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儿童受到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极易走向犯罪的道路。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在未成年犯罪中占很大比重。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一路上升,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已迫在眉睫。
  本文从道德素质教育角度来进行分析。希望从道德素质教育角度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或为这个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作者认为,造成留守儿童犯罪心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缺少家庭的保护和监督,使留守儿童的心理无法健康发展。二、农村学校对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的忽视,由于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缺失,致使农村儿童很难进行完整的义务教育。三、社会对于农村儿童道德教育工作的紊乱,始终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帮助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工作。四、政府机构对于农村的管理工作无力。政府的道德教育政策很难在农村实行。
  对于这几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几个自己的解决方案。首先要加强完善家庭对于留守儿童的监管力度。其次,要推进农村学校的教育改革。再者,规范社会道德素质教育的秩序性。最后,要加强政府部门对于农村政策实施的保障。通过这几方面,加强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犯罪心理问题,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道德素质教育
从道德素质教育角度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道德素质教育的定义及特点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及成因背景

  农村留守儿童含义: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对儿童进行一个界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儿童年龄界限如何划分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但此批复在如今已经失效,在1992年中国政府批准了《儿童权利公约》,在此公约中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此公约是由联合国通过的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认可的国际公约。
  在此背景下,我们来讨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我国全国妇联曾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概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此规定中写到:“儿童的直系亲属由于工作等原因而迁移到其他地区,以此地区为经常居住地,而他们的孩子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由此可见,我们需要讨论的留守儿童的年龄段为17周岁及以下。
  留守儿童的成因可以借用以下三个背景来说明: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同区域条件,是非常不平衡的。我国政策使我国沿海的主要城市,或者沿主要大河的主要城市先富了起来,因为这些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很容易获得发展资源,并且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这些主要城市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且工作的待遇和工资比农村自己务农要高很多,且相对稳定。这对农村的父母的吸引是巨大的,农村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家庭,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工作。因此很多小孩儿被父母留在农村,由其他亲人看管,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由来。
  2.由于大部分从农民来到城市的劳动力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所以他们没有能力从事高级脑力劳动,只有普通简单的体力劳动会对这个群体有所需求。长时间的体力劳动,造成他们的空余时间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最富裕的时间业仅仅是和家里通下电话,且大部分通电话的次数微乎其微。对于来到城市的父母来说,自己在城市的生活成本就很高,并且由于外地户口,也很难得到很好的福利待遇,虽然现在的政策对于农村户口的他们有所改善,但城乡差距仍然很大,所以这群人只有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全部奉献在城市劳动建设的事业上。
  3.中国城乡户籍制度管理更具限制性,不允许居民搬家,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校的孩子难以为伍,虽然有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建立的学校,但其教学质量不仅不可以和城乡学校比较,甚至不能与农村公立学校进行比较,而且外来农民工难以将孩子带到身边。

  (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及其特点

  1.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整个未成年犯罪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犯罪活动更加趋向于严重化和团伙化。
  2.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特点
  (1)文化程度低
  文化程度虽然无法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会进行犯罪活动的标准,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犯罪的发生率。由于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了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融入性,决定着人们对于许多事物的看法和接受程度,因此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力和适应性。在我国农村,由于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看管,而代理监护人(大部分为爷爷奶奶)又对其过分溺爱,因此很多儿童都产生了厌学的心理状态,整体无所事事,和社会闲散人士待在一起。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正规教育,更有甚者因自身原因或家庭原因而辍学。这对他们正常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还降低了他们对于身边事物的辨别能力,对于种种不良诱惑的抗拒力。总之,文化程度底下对于留守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会致使其走向犯罪的道路。
  (2)以财产和暴力型犯罪为主
  由于目前我国改革开放还实施的不是特别完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做到了,但是这部分人还并未带动剩下的人走向富足的道路,反而诱惑着很多劳动力进入大城市,这样就会产生更多的留守儿童。并且农村经济发展太过于落后,但是各种媒体、网络上所宣扬的反而是大城市内富足、拜金的生活,这些信息对于还未发展完全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有着莫大的影响。
  这是个物欲横飞的年代,农村儿童在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等的影响,及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为满足自我的钱财欲望而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来说,财产经济型犯罪占据着很大一部分。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道德素质普遍比较底下,那么就很容易使财产经济型犯罪严重化,转化为暴力型犯罪。这种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暴力型犯罪对社会影响极其严重。
  (3)犯罪动机简单、盲目,且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儿童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他们是不成熟的,不理智的。再加上上述两个已经讨论过的前提下,我们很容易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动机往往很简单且盲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他们的犯罪没有精心的策划,往往仅因见财起意,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法律了解不多,不知道什么是犯罪,什么是犯罪后果。年轻的他们冲动、莽撞,因此留守儿童犯罪大部分都是在糊涂、失意、迷茫、冲动等状况下进行的,经常在犯罪过程中临时改变犯罪动机而犯下更重的罪行。
  (4)大部分犯罪者都有严重的心理和人格缺陷
  通过调查与数据分析发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犯罪中,大部分犯罪者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人格缺陷。他们偏执、自卑、暴躁。远不是我们想象中乐观积极的儿童形象。教育不足的留守儿童一般都无视道德伦理规范,只追求自我兴奋和各种欲望的满足。在犯罪发生后,更有不乏大多数儿童任然不听劝阻,我行我素,对于社会的危害有增无减。他们自卑敏感,仇视这个世界所给他们的“不公待遇”。
  (5)儿童极易受到网络等不良信息的干扰
  网络普及是近代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吧,这些网吧是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高发地区。由于农村网吧管理不严且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管,因此很多儿童经常待在网吧彻夜不归,他们迷恋网络,迷恋游戏。网络上的许多色情暴力信息深深的毒害了他们。义务教育的缺失、网络不良信息的污染,致使留守儿童受到了催化和诱导的毒害作用,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三)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教育的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素质是指留守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影响下,逐渐慢慢形成的自我性格和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留守儿童的道德素质是支持和指挥他进行一系列社会行动的根本所在。之所以现在留守儿童的犯罪率居高不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素质教育情况不容乐观,无论是他们所生活的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没有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三:
  1.家庭道德素质教育“营养不良”
  在家庭中,留守儿童是自由放任,傲慢而野蛮的。代替父母的监护人,有的没办法像照顾自己的孩子那样尽职尽责,有的没有办法狠心为正在生长的孩子们砍下不该生长的枝条,有的没有能力和经验去指导他们的生活路程。父母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道德素质教育愈来愈畸形。
  2.学校道德素质教育“严重瘫痪”
  在农村学校,其更加倾向于文化教育,但是学生的道德素质却没得到提高。即使建立了道德素质教育课程,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学校都为孩子们提供不了良好的教育资源。换句话说,农村学校对于教育重视度太低,国家对于农村教育质量要求太低,社会对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要求太低。因此农村学校落实道德素质教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农村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素质教育的“阻碍”作用
  正常社会对大家的要求当然是要发扬正义,建设和谐,但总是有不健康的、无方向坏风气的影响。例如,在许多农村中仍留有许多封建迷信的思想,留守儿童身边的人大部分都未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家都是朴实的农民出身,对留守儿童的错误思想没办法有效科学的解决。再者现在网络信息遍布天下,其中又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在里面鱼龙混杂,各种不良的负面报道,各种新闻的负面评论,网络被很多人当做发泄的工具,但是他们的这些留言或报道,会给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带来污染,而这些污染又没办法及时清除,反而愈演愈烈,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内心深处埋下了负面的精神。

  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良的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结果是一个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方面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素质教育问题越来越大。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滋生各种犯罪心理,这也是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解决此根本原因的关键就是更好的认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素质问题。

  (一)在道德认识方面产生的过失

  留在农村的孩子处于道德认知的关键时期。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力尚未形成。由于新生的幼苗易受外界的影响,他们的父母挣得长期的工作,且他们的工作大部分都要消耗他们几乎一天的时间,家长本来压力就很大,对于孩子的管束就会越来越少,大部分父母只考虑或者只在乎自己孩子是不是在物质上生活的很好,自己的努力工作是不是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对于孩子们的生长和学习只通过考试成绩来加以判断,成绩好,什么都好说,成绩差,只是通过身体或者语言上的责罚来进行管教,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这种情形只会助长孩子们的功利主义和物质享乐主义。他们不知道,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在留守儿童的内心深处的现状如何。严父出孝子,这是大部分农村家庭的教育方法。
  又由于自己父母在外工作,自己家庭的物质生活可能会高于那些以务农为主的农村家庭。这种情形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错误的认识,没有知识,没读过书也能赚很多的钱,那学习还有什么用呢,我只需要以后外出打工就可以了。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生长养料的重要来源。但是这样却只能造成恶性循环。
  受到这些不良影响,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认识和价值取向出现偏离。他们厌学,对学校和代理监护人的管教视而不见,假如这时任何一方管教过于严厉的话,那么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他们崇尚物质,崇尚享乐,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由于缺加管教,而自控能力又很差,在利益和物质的驱使下,他们可能冲动的实行犯罪,如抢劫、盗窃等经济型犯罪会愈演愈烈。在这个时候,留守儿童的价值观、道德观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偏失,其道德素质已游离于道德底线之下。

  (二)在道德情感方面产生的过失

  在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极其忽视,甚至不关心也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情感方面的危机。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心理咨询,且没有正确的方法去及时纠正,导致许多农村留守儿童遗留下了冷漠的道德性格。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积郁成疾,不自信、不合群、喜欢自我封闭。在此心理状态下极易产生犯罪心理,且留守儿童无法从家长、老师的教导中获得收益,反而易从网络、其他闲散社会人士中树立错误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道德情感的冷漠会使留守儿童与社会脱离,与父母脱离,与正规脱离。游走在犯罪的边缘,最终发生一系列惨剧。

  (三)在道德意志方面产生的过失

  对于正在生长和认知世界的留守儿童来说,其道德意志仍然比较薄弱,突出表现在:面对学习生活困难的时候,易放弃;在自我控制力不强的情况下,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差;在家里不听监管的纪律,害怕累,不爱劳动,懒惰,经常拿着自己的父母辛苦挣来的钱去买小吃;面对挫折,失败往往容易沮丧,意志力非常脆弱;面对对错,没有判断力,不能抵制各种社会不健康的倾向和负面的消息,在错误的认识产生后也没人及时的帮他们走回原路,这样就会越来越偏离正确的人生道路。因而留守儿童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会大大下降,道德意志力的薄弱会间接造成道德的崩塌,所作所为会慢慢触碰道德底线,触碰法律底线。

  (四)在道德行为方面产生的过失

  犯罪行为的形成并不是这些儿童在父母离家后就立即形成的,也许在其成为留守儿童后,他们还怀有远大且正直的理想。但是留守儿童处在道德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这时候道德素质教育的偏差和疏忽就会致使留守儿童道德素质的偏离或畸形,其行为就会打破道德底线,打破法律底线,加强留守儿童道德素质教育和监管可以大大减少留守儿童犯罪发生率。

  三、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意识和行为在中存在很多问题。原因是被遗留下来的农村儿童道德素质教育体系不完善,家庭道德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等方面不能形成一套完整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体系。

  (一)留守儿童所处家庭对于道德教育的忽视

  从上文讨论的我们可以知道,父母是儿童生长过程中最早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远离家乡,为了家庭的物质生活在外打拼。因此他们父母没办法给他们良好的教育。因此留守儿童的主要道德素质教育是来自于他们的代理监护人,但是由于代理监护人,有的没办法像照顾自己的孩子那样尽职尽责,有的没有办法狠心为正在生长的孩子们砍下不该生长的枝条,有的没有能力和经验去指导他们的生活路程。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所处家庭对于其道德教育极其忽视,素质教育极度缺失。
  1.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绝大多数的农村儿童不能和他们的父母在一起,父母出门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们往往被搁置在三大类型的监护之下。
  第一类,就是上文中说描述的没办法狠心为正在生长的孩子们砍下多余枝条的一类。他们就是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同样,这类监护方式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因为父母认为,既然他们教育了我们,那么他同样适合,或者可以完全胜任教育他们的孩子。但是恰恰相反,这类监护方式是最为危险的一类监护方式。因为老年人对于自己的孙子或孙女特别溺爱,在家庭中对他们唯首是瞻,留守儿童是家庭核心。缺乏管教力度和管教次数对于正在生长的儿童来说最为致命。荀子曾说过“人性本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有为孩子们纠正发展道路,反而任由发展,甚至助长了孩子们坏习惯的产生。因为老年人对孩子们的所有需求都竭力满足,因此会加快助长留守儿童的物质享乐主义。第二点,家庭中两者的年龄跨度太大,老年人没办法和孩子们交流,孩子们也不屑于向老年人吐露自己的心声。缺乏最基本的家庭交流,会让留守儿童自闭、自卑,甚至产生各种不良的性格特征。
  第二类是没办法像照顾自己的孩子那样尽职尽责的一类,他们一般是留守儿童的上辈亲属。这种代理监护权的缺点也很显而易见。首先,留守儿童不是代理人的亲生子女,而代理人很多也有自己的孩子,他们和留守儿童属于同年龄段的孩子。代理人很难在这两者间做到情感平衡,大部分都有所偏倾,对自己的亲生子女更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种做法对留守儿童的伤害是巨大的,他们自卑,自闭,不愿和更多的人交流。并且代理人也担心自己会教育不好留守儿童,没办法向孩子父母交代,因此要不就是管理过严,要不就是管理过送,很容易走上极端。
  第三类是没有能力和经验去指导他们的生活路程的一类,这类代理人一般为留守儿童的哥哥或者姐姐,虽然这种情况较少,但是还是存在的。家庭没有长辈,哥哥姐姐同为留守儿童,且还要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虽然这样可以使哥哥姐姐过早成熟,担起家庭的重任,但是他们本身年龄仍小,对这个社会了解涉足不深。因此没有足够的经验去教育比他们小一点的另外一代。并且他们也不可能对弟弟妹妹过于严厉,那样可能造成家庭矛盾。因此这种代理方式对两方孩子,两方儿童来说,都是很不利的。
  2.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的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是个性形成和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父母的照顾和纠正指导,孩子们需要爱来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格,但父母远离家乡,家庭团聚的频率更是很低,与父母间的亲密度很少,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留下在家里的时间非常短暂,与家长沟通机会很少,不能及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性格、个性缺陷问题。父母不在身边,而代理监护人又没办法给留守儿童足够的关怀和帮助,所以首先,从家庭感情上,农村留守儿童就有所缺失。再说家庭道德素质教育,无力任何监护代理人都不可能完全代替父母的位置,而他们的父母又在外工作,且忽视了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为了物质生活而努力的他们,对孩子的回报很大一部分也仅仅是通过物质方面进行补偿,而这种方式却很可能会造成孩子感情的缺陷,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为了更好的生活,父母不得不长期,甚至留守儿童整个生长时限内均在外工作,一年回家大约一星期到一个月左右,但是这点时间能补偿这一年内给留守儿童带来的感情缺失么,能弥补留守儿童道德素质教育缺陷这个问题么?答案肯定是不能。父母在外越久,留守儿童与父母、与家庭、与社会间的距离就越大。最终形成了其自闭、孤独、控制力底下、易怒、消极等等反社会情绪,最终致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农村对于素质教育的忽视

  由于农村地区的家庭缺少儿童道德教育,因此家长和社会都讲大部分道德素质教育的负担放在学校上。他们认为学校是教育圣地,有了学校,他们的孩子就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农村学校由于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使学校没办法胜任这个任务。并且社会和舆论对于农村学校的压力,低入学率,低输出率等标签自然落在了农村学校的头上。农村学校为了证明自我,只有将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放在文化教学方面,片面追求高入学率,缺失道德素质教育意识,道德素质教育被无要求、无地位的软性任务。
  在农村教学质量、教育能力比城市低劣,在学校入学率和教育目标压力下,农村学校没有时间考虑到道德素质的教育。当前缺乏道德素质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心理需求与学生的心理特征不符,使农村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道德素质教育没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道德素质教育普遍落后,虽然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始终打不打全面教育的标准,使农村教育成为了一个独脚的“瘸子”。

  (三)改善农村教育现状

  上文中我们许多次提到农村教育缺乏教育资金,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完成留守儿童素质教育这个艰巨的任务。这也是目前发展状况的无奈。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的是有地理位置优势的地区,而大部分农村自然被落在了发展的后面。且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完善,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之前几年几乎社会的全部目光都落在了城市中,教育也是这样。虽然近几年有所改观,但是农村由于各种原因,发展速度慢,因此短时间内很难有所改观。
  但是教育目标在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且教育目标没有任何地理因素的限制,因此,我国应注重农村教育的扶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增加农村教育的资源分配。比如不断为农村教育提供新的血液,为农村学校引进更多的教师、设备等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师的资金收入、福利保障,这样才能对更好的教师产生吸引力。

  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家庭对于留守儿童的道德素质监护作用

  1.留守儿童家长需改变自我观念加强道德素质教育
  农村儿童的父母离开家庭去其他地区工作,虽然父母外出打工给予了一个孩子更加良好的物质条件,相对于其他当地家庭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但是自己没办法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为了弥补自己不能陪伴孩子的内疚,大部分父母都选择尽量给予孩子更多的物质需求和物质财富。通常情况下,在外地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大都早出晚归,很少腾出多余时间回家探望孩子或者与孩子进行交流,对他们来说,和孩子进行一次电话通话都是奢侈的,但通过这种奢侈,他们也只能简单地询问学业成绩和生活条件,同时忽视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由于父母将孩子交于其他监护人和学校这个因素,在他们心理,对自己孩子的各种教育都是非常放心的,而他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在外努力工作,为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而努力就可以了。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媒体等公众方式的报道或宣讲,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的观念进行指导和纠正。不要让他们忽视了对孩子的精神教育。
  法国科里斯帝雅诺·斯皮次曾经说过:“用心教育你的孩子,使其和其他更多的孩子有更多交流,因为家庭的安慰和照顾有助于儿童的成长。”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家庭的关怀和照顾,因此农村儿童的父母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留在当地。在寒假和暑假中,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接触到自己的父母,父母同时要多理解自己的孩子,假如自己的孩子心理出现了问题,要及时纠正。并且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纠正,不能只崇尚暴力,多和自己的孩子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去解决这一难题。毕竟父母是孩子们最好的导师,孩子们也很愿意自己的父母关心在乎她。增强自身与留守儿童间的感情纽带,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爱和关怀。
  另外,在外工作的家长不能讲学校作为看管孩子的唯一寄托,毕竟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还是有的。因此,作为特殊家庭的当家成员,应主动多和学校沟通,及时发现自家孩子的问题所在。学校也需要要另行开发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自由和放任。
  2.父母应慎重的为孩子选择留守监护人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三种不同的代理监护人类型,虽然都有缺点,但是假如父母在将自己的孩子寄托给他们之前,先了解好对方的情况,假如将自己的孩子给予对方看管可能会出现什么样不好的状况。中国有句古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此。假如在寄托前自己已做好了充分的了解,也可以为此事做好自己的防备。
  家庭生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认知的阶段。因此对于代理监护人的选择至关重要。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一个幸福的事。
  同样,选择接受这项任务的代理寄托人应该正视此事。对留守儿童尽职尽责。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健康的道德素质观念。
  3.家长务工地点尽量近家
  父母在外务工时应该知道,自己才是最应对留守儿童负责的人。因此无论留守儿童所处的学校有多好,家庭氛围有多和谐,自己都应该多回家看看正在发展的孩子。每个人都知道,父母给的爱,才是最为温暖的。父母的关心,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
  如果情况允许的话,父母也可以根据国家政策自己选择在当地创业。总之父母和孩子间的沟通才是解决留守儿童道德素质教育最有效的方案。

  (二)加强社会道德规范的次序性

  如何彻底且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教育问题需要一个整体且系统的实施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上文中提到的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农村社会大多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问题都没有一个完整、有序的抑制方案。因为农村整体文化程度较低,社会扶持和关注力度仍然不够,就算有人从村里走了出去,大都不愿在回到那里,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做贡献。因此,国家政策应给予农村更多的优惠政策,使外出的人,特别是外出的青年人,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只有这些不断注入的新鲜血液,才能根除农村的社会环境,规范农村社会的次序性。
  1.首先要加大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社会是道德素养生长的基础环境,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更是如此。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夸张的说,所有留守儿童的心理都是当地社会状况的缩小写照。假如当地农村社会和谐友爱,那么留守儿童很难产生叛逆和反社会的情绪。假如所有农村社会成员都对人友善,那么留守儿童也会有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现代社会同样是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因此国家应该对舆论的监督管理。杜绝不良媒体大肆渲染负面新闻。而主流媒体也应该为社会担起自己的责任。为营造出和谐的社会氛围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加强社会对道德素质教育的监督与促进
  如何彻底且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教育问题需要一个整体且系统的实施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上文中提到的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农村社会大多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问题都没有一个完整、有序的抑制方案。因为农村整体文化程度较低,社会扶持和关注力度仍然不够,就算有人从村里走了出去,大都不愿在回到那里,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做贡献。导致这个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村社会对于道德教育的监督作用太小。大部分社会成员对于留守儿童的道德素质教育出现缺陷的现象不仅不予帮助,反而更可能火上浇油。
  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应多在农村社会中开展普及讲座,或者让更多的社会组织进入农村进行教育帮助。另外,利用已有的资源使外出的青年人回到自己的家乡。这些学业有成的新兴力量对于改善农村社会风气有着莫大的帮助。
  3.多借鉴运用先进的道德素质教育理念
  目前,留守儿童犯罪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严重的问题,因为各个地区发展均不平衡,因此各省都有农村留守儿童,但是由于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道德素质教育方式不一样。各省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和传播。
  4.改善留守儿童生长的社会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当地的社会环境同样对他们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净化和改善留守儿童生长的社会环境,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打破就农村封建迷信的思想,减少封建迷信活动,做好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打破旧思想,树立新时尚,形成强烈的反封建迷信活动。二要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不懈开展“反色情斗争”斗争,文化教育工作组织,公安机关,工商行政执法部门紧密合作,整顿网吧,书店,确保完全清楚各种不良影响的书籍和游戏。

  (三)加强政府部门对于农村社会的监督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监督道德素质教育政策落实
  鉴于现实生活中缺乏监督与国家监管力度,因此要制定出更为细致明确的措施。为落实农村道德教育设立专门的组织结构。国家需要明确的是,农村的道德素质教育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且对此项目的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
  农村地区需要抓住国家给的机会政策,引进国家给予的优惠扶持。以政府为主导力量,实现数千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以扎实有效的方式进行。
  2.为农村教育输入“特殊药剂”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想要从教育上解决这个特殊情况就需要注射“特殊药剂”。首先需要做的是提高农村教育基金,并确保这份基金能真正用到教育投资上。我们需要着力培养教师的道德素质教育质量,使其起到纠正,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作用。
  另外支持大学生走进农村,进入农村教育事业,为农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有助于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新兴高素质人才的先进理念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改善生活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改变传统道德素质教育方法。
  3.加大发展农村经济扶持力度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教育发展缓慢,说到底,还是由于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且缓慢,物质基础薄弱。因此想要更加快速的改善这一情况,就应该先从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入手。近年来,国家制定了鼓励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地方经济发展,为落后农村道德素质教育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宋洪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2016-10.
  [2]杨帆.于潇雨.留守儿童之家的留守儿童之痛[N].辽沈晚报,2010-09-20.
  [3]蔡君.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以留守儿童安全为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2009-12.
  [4]刘爱平.青少年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培养[M].成才之路,2008-01.
  [5]不该被遗忘的角落——湖北通山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N].人民日报,2010-6-29.
  [6]刘文嘉.廖艳群.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及对策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9,01:
  [7]沈悦娟.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J].法制与社会,2009-07.
  [8]莫丽娟.袁桂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个基本判断[J].浙江教育科学,2009-05.
  [9]戴丽君.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成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01.
  [10]孙仲文.在和谐社会视域下探讨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J].安徽文学,2009-02.
  [11]蒋建华.专家谈:如何解决农村教育资金短缺质量低难题[N].中国教育报,2005-06-27.
  [12]周仕敏.农村老师变“老”师,谁来接棒?[N].中国教育报,2011-05-15.
  [13]刘四平.戴丽君.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以农村空巢家庭的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N].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09.
  [14]xxxx.道德滑坡己到严重地步[J].党政论坛,2011-06.
  [15]何燕霞.学校道德教育浅议[J].社会主义论坛,2005-04.
  [16]丁晓虹.想孩子时我只能暗抹泪[N].宁波晚报,2005-12-14.
  [17]温华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教育研究与实践[J].教林广记,2009-1.
  [18]玛利亚•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理[J].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09
  [19]陈森宾.小议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J].成功教育,2009-03:
  [20]杨森.甘肃留守儿童之家覆盖全省[N].人民日报,2010-05-28.
  [21]薛锁明.范非.让祖国花朵共享"阳光”——对山西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N].山西日报,2011-03-23.
  [22]政府工作报告——二〇一〇年三月五日在第十一届XXXX第三次会议上[R].人民日报,2010-03-16.
  [23]ReedKristine.MulticulturalEducationforRuralSchools[J].CreatingRelevancyinRuralAmerica,,2010.
  [24]KennethK.Wong.AnnaNicotera.SuccessfulSchoolsandEducationalAccountability[J].EnhancingTeacherQuality,200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706.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19年7月23日
下一篇 2019年8月1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