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文化国际传播途径研究

太极拳作为我国名族传统体育运动的非物质文化瑰宝,如今已冲出中国,向全球各个角落蔓延,随着太极拳文化的广泛流传,世界各个地方都有参与太极拳运动的人群。在信息化和网络时代的推动下,太极拳作为我国最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之一,更加有力的在国际人群中

  1引言

  1.1研究背景

  20世纪末,太极文化的研究成为国内民族传统文化理论研究工作者高度关注的问题,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国际间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在维护双边战略关系的同时,文化交流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外体育文化交流也越来越积极。2016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未来5年,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留学;2016年12月,国内60多所高校出台了教育对外开放规划,且与沿线国家成立了126所高校联盟。来自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量学生进入我国进行学习交流,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对于太极文化的发展及传播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研究以便推动太极文化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
  近几年来,在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强势冲击的背景下,国内学者基于太极文化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进行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太极文化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应该在全球化的背景与国际体育文化接轨,实现文化上交流与融会贯通,从而促进我国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进程。
  太极拳的宣传应该是从技术层面的隐学转向文化层面的显学,而非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演示。[1]更重要的是以文化的形式在国际平台上传播,因此,如何正确解读太极文化传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如今太极文化更好地传播于世界最为关键的因素。文化是我国灵魂的体现,太极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我国历史长期融合的精髓,我们要尽一切努力去发现太极文化的国际传播途径,更好地将太极拳推向全世界,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我国文化风采。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太极拳于我国是非物质文化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不可缺失的宝物,其以博大精深而著称于全球。在世界的不同地方都可以练习太极拳的人群。随着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信息传递越来越快,太极拳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如何让太极拳在信息化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快速的传播是目前所有学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1.2.1研究对象
  研究太极文化国际传播途径为研究对象。
  1.2.2研究目的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我国与国际间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在国家提出体育强国的背景下,利用太极拳的独特优势,对外教育合作与交流将我国传统文化推向了广阔的国际空间。希望通过太极拳的国际传播途径,在太极拳有效地推广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促进太极文化的国际传播进程,使之成为一个国际化体育活动。
  1.2.3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太极拳的传播途径,让太极拳走向世界,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和活力,让世界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太极文化内涵;能够实时掌握太极拳在国际上传播进展,可以控制太极文化向国外传播的速度和质量,促进我国太极文化国际传播的平稳和健康发展,提高中国
  的国际体育合作力和国际形象,为中国迈向“体育强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1.3文献综述

  1.3.1太极拳及太极文化推广途径
  本研究通过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并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网等进行搜索,发现有277篇文章是对太极拳国际传播方面的研究,其中66篇是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
  太极拳推广方式侧重于太极拳民间交流和表演,其中太极拳馆校及其海外学生、大型运动会、出国传拳、遍及全球的海外太极拳站点及其研修班、海外研究会、太极拳图书、音像制品的翻译和发行。薛红卫在《陈式太极拳对外传播调查研究》中提到: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中,“家族式”、“师徒式”的传承方式对于各自特色的继承和发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中国武术的海外传播行为基本上依靠民间行为和商业行为,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在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中,选择太极拳作为研究主体是因为太极拳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传播基础。由于太极拳动作轻柔缓和,且强身健体效果显著,适合各年龄阶层的人群习练,各种流派、风格的太极拳相关的图书、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占据着体育类图书、音像制品的一大份额。在国际上,太极拳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近年来得力于武术海外段位制的推广和武术“申奥”的努力,国际武术联合会拥有140个成员国,已经成为多个国际体育赛事的常设项目,武术已经在海外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3]
  在世界上多达160多个多家和地区传播,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4]
  远远超出了目前142个会员国的国际武术联合会会员单位的数目。从传播效果上看,太极拳是武术项目中传播效果最好、传播范围最广的项目。现如今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殊载体传播到了世界各国。
  1.3.2太极文化传播理念
  前期学术检索到10篇有关“太极文化传播理念”的研究。
  积极传播和推广太极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太极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都缺少人员和文化的深度与广度的交流、学习与研究。中国太极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有明显的差异性,让太极拳及其文化走出去,让世界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我国太极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世界对中国形成的片面认识和狭隘的文化偏见,有利于削弱和减少东西方国家文化碰撞的问题。
  太极文化走向世界的另一个目的,学习世界先进文化。葛剑雄提出: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同类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太极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了解和学习其他先进体育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分的。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代表。因为太极拳蕴含着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
  它把身、心两方面的运动,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而这正是过分强调竞技性的西方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特点。在学习太极技法、拳理中,均可以感悟到中国文化的阴阳和谐与和平的精神,以柔克刚的处世态度,随曲就伸的入世哲学。[5]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些因素形成了太极拳在国际上快速传播的重要驱动力。许多外国人喜欢练太极,实际上和他们喜欢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概括的说,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要从文化的高度去看待太极拳,原中国武术协会xxxx李杰先生曾提出“太极文化是西方人理解中国的一个媒介”。[6]
  1.3.3太极文化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
  经查阅文献,学者们对太极拳传播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大量研究。桑守惠研究认为现阶段太极拳国际化传播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资金缺乏,组织机构不够完善;(2)太极文化诠释的深度,影响了太极拳的传播;(3)太极拳国际化传播中只重外在技术,对“太极文化”的宣扬不够重视;(4)师资力量薄弱,传播者综合素质不高。[7]安畅在《大众传播视角下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中认为:太极拳在向外推广中只重视套路的推广,忽略了太极文化的内涵,大大降低了太极拳的文化魅力。另外一些电影节目夸大太极拳实战性,导致太极拳缺乏真实。此外外语太极拳术语没有统一的表达,外语太极拳书籍、教科书缺乏规范性且数量不多。[8]传播者之间存在“多而不和”的问题,缺乏正规的管理组织,“正宗”与否是传播者之间竞争的核心;传播途径单一,传播范围较窄;传播内容多以长套路为主,缺乏相关的评价标准;健身是受众选择练习太极拳的主要目的;传播效果来看,太极拳传播范围“广而不深”,传播仅流于表象,未触及文化深邃。[9]
  由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太极拳国际化传播与发展现状主要为:(1)太极拳的文化载体作用没有呈现;(2)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管理;(3)传播途径单一;(4)段位制不够完善,没有统一考核标准。

  2太极文化国际传播路径

  2.1国际传播的动力

  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运动是任何体育锻炼形式不能替代的。[10]太极拳是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的哲学思维与武术、养生学等的完美结合,是关于人体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其作为一种富含中国古代包容理念的武术形式,对太极拳爱好者的意、气、形、神的要求比较高,即符合人体生理的要求,又同时满足了人心理的需求,对世界各国人民身体健康以及全人类的和谐共处有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太极拳的国际传播来传播太极拳、推广太极文化,并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能够提升我国的软实力。[6]
  在文化大融合的世界格局下,太极拳已成为健康养生文化的风向标。太极拳具有健身养生的功效。徐青青在《太极拳发展与人类健康关系的探讨研究》提出,正确的习练太极拳不仅能取得有效的健身作用,也能够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11]

  2.2太极文化国际传播主体

  2.2.1组织传播中的政府主体
  组织传播,就是组织成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具体地说,组织传播是由各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组织传播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也是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保持互动的信息桥梁。
  2004年中国政府为了满足世界各地不断增长的学习中文需求,开办了由政府管理的孔子学院。如图所示,截止2018年12月中国已陆续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其中全球78个国家240多所孔子学院在2016年开设了中医、太极拳等中华文化课程,受到各国师生和民众的热烈欢迎。据孔子学院总部统计,仅在2016年,全球孔子学院所开设的中医、太极拳课程已吸引注册会员3.5万人,18.5万人参加了相关体验活动。为进一步促进武术的国际推广,孔子学院总部与国家体育总局今后将在海外孔子学院开设太极文化和武术课程,在海外中小学开设的孔子课堂中逐步增加太极文化和武术相关教学内容,并积极推动太极文化和武术类孔子学院的建立。
  “感知中国”活动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并向世界各国进行辐射性传播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既展示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又展示现代中国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面貌。随着活动的开办,以综合性活动为主,发挥大型活动的规模效应。“感知中国”系列活动为太极拳的国际传播拓宽了传播道路。
  2013年9月习xxxx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思,以期开创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在维护双边利益关系和战略合作关系的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全球文化经济交流内容越来越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大面积的映入大家的眼中。
太极拳文化国际传播途径研究
  根据2016年《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印发,河南省教育厅将通过实施合作办学计划推进计划、留学推进计划、留学援助计划等,促进河南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人文交流。鼓励高校推进特色学科进行境外办学,发挥少林武术、太极拳、中医药等特色优势,在境外办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海外分校。
  为了向全世界更好的展示太极拳的独特魅力,焦作市委、市政府以“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为主题,举行规模空前的2017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
  沿“一带一路”路线,为时17天的活动期间,在国内165个城市、国外25个国家的30个城市开展环球传递演练。[12]
  在温县点燃“共享太极”第一把火后,世界各地太极人参与展演的热情空前高涨。全球集中参演人数达200万人,分散演练人数达800多万人,总计参演人数1000万人。
  近年来焦作市与加拿大桑德贝市以太极拳为媒,保持并发展友好交往。2017年焦作市与桑德贝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桑德贝市是加拿大的“武术之都”,也是一座国际闻名的“太极城”。2011年9月,焦作市友好代表团参加了桑德贝市国际太极公园开园仪式,就太极文
  化在加拿大的推广与发展作进一步探讨。2013年焦作市邀请桑德贝市政府代表团参加了第七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和太极拳高峰论坛。2016年焦作市代表团再一次访问桑德贝市,双方就如何提升太极文化在桑德贝市的影响力和普及度进行了深度交流,并签署了国际友好城市意向书。
  2.2.2大众传播中的社会团体主体
  在太极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社会团体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太极拳在国内的广泛传播,各种社会团体也随之产生,比如太极拳协会、武术协会等。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各社会团体出国交流的机会也大大增加。许多太极拳教练每年都远赴国外和外国朋友进行交流。部分协会通过在国外举办培训班以及比赛等方式,极大促进了我国太极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武汉市武术协会曾经举办过“赵堡太极拳落户武汉十五周年”的纪念活动。1979年到1981,每年都在太原、南京、沈阳三城市进行全国武术交流大赛和太极拳推手比赛。1992年到如今的陈式太极拳年会大赛主张“以拳会友,广播天下”的理念。1991年到2014年河北省邯郸市举办的“中国永年太极拳交流大会”向全世界推广太极拳,2015年10月18日河南焦作市组织了“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活动,并且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渐渐发展起来了太极拳相关院校。同时也成立了一些专业太极拳学校,一部分体育院校也渐渐在学校开设太极拳相关的课程。太极拳主要通过登封市的一些武校进行对外传播。1980年,登封太极拳武校在登封成立了,也就是今天的小龙武院。小龙武院在1999年之前就接受了来自日本,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九个国家的学生。小龙武院发展到今天,其在国际上传播太极文化的途径已经多元化。比如向国外不断派送教练、举办各种太极拳活动、举办太极拳交流会议等。
  2.2.3人际传播中的个人主体
  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
  太极拳堪称中华武术瑰宝,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有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称的陈正雷、陈小旺、王西安、朱天才多次参与国际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历访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波利尼西亚、法国、瑞士、意大利及台湾、香港等区,讲学授艺,并在国内外创立太极研究、训练中心,直接受教者百万人,正所谓桃李满天下。
  在功夫电影史上,专门表现太极拳的电影并不在少数。最早可以追溯到1931年查瑞龙、梁赛珍主演的《太极标》,1974年邵氏公司也曾出品过《太极拳》;到了八十年代,《太极神功》以陈家沟太极拳正统传人陈小旺参演并担任武术指导,把最原汁原味的太极拳展现出来。但影响力最大的还是1993年上映的《太极张三丰》。
  最重要的是李连杰在其中对太极拳的表现。太极拳是个不太容易在银幕上表现的拳种,但是其中包含的最具东方哲学精神又吸引若干导演一再去尝试。70年代邵氏的《太极拳》
  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致使在拳意表现上较为失败。而大陆的《太极神功》尽管原汁原味,却由于过于写实,缺乏电影应有的观赏性。而在《太极张三丰》中,以李连杰潇洒飘逸的武术功底为基础,通过适度夸张,用写意的方式将太极拳表现的极具神采。电影中的道具的运用,浅显又形象的变现了太极技击原理,令观众兴味盎然。李连杰的出演使观众们萌发并加深了对太极拳的兴趣和理解。引导人们对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想要有更深入的了解。虽然《太极张三丰》的上映时间已经二十余年,但不可否认的确是一部好作品。长久以来,该片一直是功夫片影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2008年5月,电影《太极张三丰》被美国娱乐杂志《Entertainment Weekly》评选为电影史上19部最伟大的功夫片之一。
  2011年李连杰接受了中国武术协会的聘书,担任首届世界武搏会武术项目形象大使。与记者谈到武术有关话题时表示,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努力,积极推广武术,特别是太极推手在世界上的普及,进行有序的市场开发,以实现自己“太极大业”的梦想。把太极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品牌推向世界,使太极拳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文化体育产业。[13]
  在国内,太极拳的爱好者逐年递增。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每年走进来和走出去的人流量都大大增加。这些太极拳爱好者就成为了中国太极文化的代言人。个人传播具有着随机性、广泛性,并且是太极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方式。个人既包括普通的太极拳爱好者,又包含专业的武术教练。两者有机统一,在国际上广泛的宣传了太极文化,让世界对中国优秀文化了解更加深入。使得太极文化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欢迎。

  2.3太极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

  2.3.1太极文化的内容构成
  太极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是一种和谐文化的典范。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14]“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15]体现出太极拳阴阳互换的思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要做到空到极点,聚精会神,思想的高度集中。表现出轻灵圆活、刚柔相济的技击思想。
  太极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的阴阳辩证这一重要理念。“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太极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和文化”。练拳时,技术层面要求内三合与外三合要做到形与气的交替转换。太极拳也是和谐思想的载体。太极拳蕴含的“精、气、神”、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健身思想无不体现出人们追求自然、和谐的情感目标。
  2.3.2太极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选择
  在太极拳国际传播与推广过程中,需要对不同传播对象进行不同内容的设定与推介。[16]根据习拳者的切身需求来制定学习计划与学习内容。针对专项运动员或是拳术研究者的人群来说,拳理技法是需要着重教授的内容。对于那些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人群,侧重点应该倾向于太极文化内涵这一方面。
  传播者需要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在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上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针对性的调整。

  2.4太极文化国际传播的渠道研究

  2.4.1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也是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保持互动的信息桥梁。孔子学院中的太极拳教授活动、焦作市成功挑战最大规模武术表演(多场地)吉尼斯世界纪录等大型系列活动、社会团体建立的武术或太极研究院等这些都属于组织传播的信息交流活动。
  目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传播的主要方式就是组织传播,因其是政府相关单位组织领导的活动,所以在社会上也是影响力最大。大众传播所能够提供的信息也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组织传播行为上的。[17]
  整合资源,提高社会影响力。一个组织要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具备在复杂社会背景中的开拓能力,必须在组织传播中有意识的达成共识,整合组织内部资源,从而达到挖掘组织最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缺失政府干预的武术乱象层出不穷。[18]陈中华说:“练拳就是练拳,讲究的是身体结构,讲究的是力学,讲究的是阴阳辩证的东方哲学,实用太极拳不是故弄玄虚。”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能否做出正确的引导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在各类太极拳授课过程中应传播真正的功夫,而不是一味的夸大和深化。
  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一些武校,部分体育高校也开展了太极拳课程,同时国内成立了许多武术协会。这些组织承担着对外交流的重要责任,这些组织通过向国外派送教员、举办培训班、开展太极拳研讨会议、举办太极拳比赛等方式传播太极文化,且传播方式越来越多元化。
  2.4.2大众传播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各种社会媒体和大众传媒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与其他渠道的教育功能相比,报纸、广播、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中的知识与文化传播,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普及性。[19]进行太极拳对外宣传网站的建设、通过各种主流媒体进行宣传,设立太极拳主题栏目等。大众媒体传播是一种非常迅速有效的传播途径,太极拳的传播应当与时俱进,顺应互联网的潮流。
  2.4.3人际传播
  就陈家沟而言,太极拳教授多以家庭武校为主。[18]但是私人办学因为师资力量薄弱、设施不到位、学生来源不稳定等因素制约着平台的发展。
  太极拳传播者大多数是一些中年和老年人,同时也是太极拳运动主要爱好者,其中多数人从事医疗保健行业和教育类行业。人际传播为太极拳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人际传播既包括普通的太极拳爱好者,又包含专业的武术教练。两者有机统一,在国际上广泛的宣传了太极文化,让世界对中国优秀文化了解更加深入。
  在太极拳海外传播过程中,不难发现往往是教授站点建立者,拳师本人或者是由拳师的亲传弟子进行传播。这种传播过程中,环节极少数的情况下传播内容失真的可能性极小,信息的可信度较高。正是因为凝聚力较强,正面导致了传播的辐射面极小,传播效率低。

  3太极文化国际传播启示

  3.1国内外文化差异对太极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

  西方健身注重肌肉与力量、速度及形状的完美结合;而中国健身则重视身心的统一、修身养性[20]
  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气息的变化反复习练。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快慢相间、行云流水的独特拳术风格。
  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导致了西方国家文化不同于我国传统文化。西方追求身体与灵魂对立的二元论,而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认为身体和灵魂是不可分割的,追求天人合一。[21]

  3.2国外太极拳受众接受他国文化的意愿对太极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

  太极文化“玄学内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悖论,如何使“中国式”的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生根,是现实意义上的挑战。[22]太极拳及其文化在国内发展迅猛是因为有群众基础,它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把太极拳当成本土的文化去接纳、学习、传承。然国际传播则不同,太极拳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来说,算得上是外来文化了,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文化屏障问题,会有一个当地群众接纳这么一个过程。太极拳及其文化在海外传播过程中,教拳方式、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等都有很大的概率去改变。从传播学的需求理论来说,传播对象听得进、能认可才是硬道理。

  3.3政策与资金保障对太极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

  太极拳在海外传播过程中,通过拳师们以个人力量来进行传拳是能力有限的,须建立完善的有组织、有规模的太极拳组织机构。通过这样的机构取得当地国家或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才能使得太极拳在该国的有效传播得到保障。
  目前在太极拳国际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国际太极拳组织还没有被所在国的体育管理部门承认,地位不是很高,具有完善组织机构的协会也不多,缺少充足的经费保障,各组织机构之间关系松散,欠缺统一的规划与协理。[1]
  受限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给太极拳提供的国际化传播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4]因此太极拳想要在国际范围内更好的传播,充足的经费和文化输入国的政策扶持是必不可少的。

  3.4太极文化传播者知识体系对太极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

  太极拳国际传播属于跨文化传播范畴,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无疑增加了传播难度。[23]在太极拳传播者中,能够同时做到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精通外语、熟悉相关
  律政的人数并不在多数,只是极个别的。因此应做好长期对外文化输出的各级准备,加快人才的培养。
  太极拳在海外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将太极拳与当地风俗文化进行同化,使当地民众可以更有意愿的接收太极拳及其文化。但是由于太极拳技术过于庞杂,加之传播者在授课内容偏向技术,文化层面相对较少,因此在技术层面有理解方面的偏差。这样太极拳及其文化就不能有效的在海外进行更快更深维度的传播。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4.1.1以政府行为为主导的太极拳传播途径优劣势
  在太极拳海外传播过程中,政府行为对社会团体和个人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政策支撑作用,具有制定传播政策的职能。其他传播途径是在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大框架下,进行教授太极拳和传播太极文化的活动。政府行为在本文提到的三种传播路径中,范围最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力最大。但是总得概括来说是博而不精。
  4.1.2以社会团体为主导的太极拳传播途径优劣势
  社会团体传播规模较小、传播路径较窄、影响力较大。太极拳海外传播的规模与经费挂钩,并呈正比关系。因此缺乏资金投入对海外传播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社会团体组织成员来说会有较大的打击。
  4.1.3以个人传播为主导的太极拳传播途径优劣势
  在这三种传播途径中,个人传播的传播规模最小、传播路径最窄、社会影响力最小,但是其最大、最显而易见的优势是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不易失真。一般采用面对面授课,缺乏思想的正确引导措施。个人传播的范围同时与传播者的个人文化素养及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关系,传播思想与规范缺乏相应的上级组织进行引导和决策。

  4.2建议

  4.2.1以政府行为为主导的太极拳传播途径建议
  针对政府行为博而不精的结论来讲,传播的效果不够深入。建议举办由国家层面,把世界各地太极拳习练者及精通太极文化的爱好者一同组织起来进行国际性的太极文化论坛。可以由孔子学院举办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得到感悟和灵感建立世界性质的太极拳比赛,来增加太极拳及太极文化在国际的知名度和传播的深度。
  4.2.2以社会团体为主导的太极拳传播途径建议
  社会团体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知识体系及文化素养,定期对旗下的工作者进行理论知识与技术层面的再教育,以便更好、更深入的将我国传统文化理论进行传授。应熟知文化输出国与输入国的相关律政,再进行组织内的活动安排。保障社会团体能够在不触碰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社会性质的授课活动和合法的经营获得资金以扩大传播规模。
  4.2.3以个人传播为主导的太极拳传播途径建议
  太极拳及太极文化海外传播中,个人传播缺乏由上级的领导组织,对此应该同社会团体要求一样,进行定期的相关技术、知识的再教育。做到终身学习,运用新颖的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授课,使学员们更直观的了解更生动的授课内容。在传播方式上要尽可能拓宽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动态内容的多样化。相关政策也要摸索清楚,在海外进行授课的属于个人传播的传播者一定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例下进行授课活动。由于个人传播与政府行为、社会团体大不相同,没有上级的思想指导,所以一定要坚守自己的信念。

  致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郭艳华副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是在郭艳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研究期间,导师对该论文的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和教导,使我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四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老师们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忙。他们的严谨治学、优良作风和敬业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师表的典范。在此,我对体育学院所有的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肖小金.太极拳的国际传播路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2]薛红卫.陈式太极拳对外传播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09):127-130+135.
  [3]张杰.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及文化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
  [4]徐春毅.中国武术跨文化交流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5]王源昌,赵新平,宋清华.太极拳国际传播的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2):164-165.
  [6]李百娟,梅娟.传播学视角下太极文化英译研究[J].成功(教育),2013(18):142-143.
  [7]孙喜莲,余晓惠,梅林琦,陈伟,刘永红.太极拳的国际传播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06):72-75.
  [8]桑守惠.太极拳国际化之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8(03):10-12.
  [9]安畅.大众传播视角下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J].今传媒,2011,19(05):153-154.
  [10]王友唐,昌沧.太极拳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11-03(10).
  [11]徐青青,魏丹.太极拳发展与人类健康关系的探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03):14-15
  [12]聂磊,姜鲁涛.2017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落幕[N].大河网,2017-09-18()
  [13]何薇.太极大业[N].华龙网-重庆晨报,2013-3-19()
  [14]王柏利.太极拳:一种标识性文化符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01):70-74.
  [15]徐震.太极拳谱理董辨伪合编[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06:15.
  [16]余阳.太极拳国际传播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2):72-74.
  [17]史友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探索[D].河南大学,2013.
  [18]董聪敏.陈氏太极拳文化国际传播的可视化路径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04):87-91.
  [19]纪洪海,沈滢.从大众传媒看当下武术传播[J].搏击.武术科学,2009,6(05):14-15+20.
  [20]李英,杨爱华,张奎,董成功.中西方健身文化比较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06):12-16.
  [21]谢小英.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09):156-158.
  [22]宋清华,申国卿.“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战略背景下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03):61-66.
  [23]王亮华,李胜恒.制约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因素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01):121-122+12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7320.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