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基于S镇

 摘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它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国内外关于此类项目的审计风险有较多研究,但是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研究还比较少。政府作为投资的第一大主体,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本文选取政府主体进行此类项目的审计风险研究。阅读大量文献后,选取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支持论点,先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类型、金额等现状,指出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接着基于S镇政府固定资产清查的实操经验,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事项三个层面分析其审计风险,并从评估咨询和财税体制两方面指出对此项目审计风险的影响,将此类项目的审计风险从项目本身、内控管理、审计主体和被审计单位四个方面分类。最后,将问题归纳整理,借用国外经验,从政府和审计机构两方面提出防范措施。对此类项目进行审计,是为了规范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方面能够引导社会投资、完善投资结构、为社会投资创造良好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是为了完善国家治理,强化政府部门和审计机构的执业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向更高效、公平的方向进行。
关键字: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信息不对称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中国自确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政策进行改革开放至今天的这四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便是这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是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使得我国的GDP得到增长,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仅有3678.70亿元人民币,到了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90.03万亿元人民币,比改革开放时翻了244倍。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投资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工作机会,因为投资建成的固定资产需要人力和物力来维持运作,不然建造将毫无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形势。
投资固定资产可以刺激消费,这是因为在建设过程的各种支出有一部分投资资金会进入消费领域,消费越高人们的要求就越高,在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形势下,之前的公共设施、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的科技发展和研究需求,因此国家、政府对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就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1.1.2研究意义
一方面固定资产项目的设计招标等环节繁多,另一方面传统的事后审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及时反馈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研究力度,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来降低审计风险。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因为现目前我国审计工作一般是以事后审计为主,虽然这种审计方式能够比较全面地获得审计证据和资料,但是不能实时反映项目过程中的风险。在进行一些小项目审计时,往往没有提前编制好全套审计计划和流程,在工作进行中出现变故的时候就会浪费很多时间来解决。因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为我国审计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使国家治理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
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对S镇实施固定资产审计,对今后我国固定资产类审计提供一些理论支持,比如被审计单位年末应当自行制定盘点计划,进行盘点记录并编制盘点报告;负责固定资产明细保管的人员应该把固定资产实物贴上标签,制定一个清晰的固定资产保管体系,这样子不仅能够较为系统地管理政府投资的固定资产,审计机构在进行审计时,也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多方面协同作用,进而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1.2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2.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为了给论文提供较高的可行性和相关理论支撑,一方面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广泛查阅、收集和下载相关期刊文献和学位论文,经梳理后,缩小文献范围,对其进行研究,综合分析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从政府网、审计署官网等查阅了近年来颁布的相关政策标准,研究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
(2)案例分析法。本文以对S镇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查事项,研究存在的风险隐患,然后进行扩展,为政府固定资产类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分析奠定了基础。
1.2.2研究内容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双结合的形式,对整个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分析和研究。文章一共分为六章,分别是:
第一章是绪论,简要交代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再通过阅读文献以及相关政策标准,对研究方法作了一个简要介绍,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作了相关理论基础介绍,并通过查找、阅读国内外文献总结得出目前国内外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分析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从概念、类型和投资情况分析了政府投资固定资产项目的现状,并从投资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后文对政府投资固定资产项目进行风险分析提供了着力点。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是针对第三章提出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审计风险的分析。通过对S镇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清查,由小及大,引出对整个政府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分类,加之对审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够及时有效性地发现风险。
第五章是对三、四章的结果采取的防范措施,找准控制审计风险的着力点,有的放矢,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适度借鉴和吸收国外的经验。
第六章是结论,一是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二是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2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相关理论基础

信息不对称理论。最早研究这一现象的是阿克洛夫,1970年,他在哈佛大学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著名的《次品问题》一文,首次提出了“信息市场”概念。信息不对称理论意味着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相关信息的理解是不同的:信息充足的人往往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下表给出信息不对称的模型分类。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基于S镇

  赵久兴(2016)根据此理论,揭示了政府项目在工程造价的审计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并且项目的不同参建方具有信息优势和劣势,这种不对称的存在会对审计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而在我国经济社会的运行中,政府与公众之间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政府部门主导了投资项目公共信息的发布,而审计机构和公众属于信息接收方。很多政府部门凭借主导信息公布的职能,频繁发生渎职现象,造成国家的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国家的权威受也到公众的质疑。

  2.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评述

2.2.1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审计风险,国外的研究有《柯勒会计词典》把审计风险解释为: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未被审计人员觉察的可能性。Simunic,D.A.(1980)提出,可以采取聘用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审计的方法,去审计某一个行业里的所有公司,这可能是降低审计风险至最低的最优选择。
国内相关研究有财政部在2007年公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七条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徐丽(2012)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入手,认为应该从加强审计监督、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人员管理等方面着手,建立一个全面稳定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系统。李晓慧(2017)在《审计学:实务与案例》一书中指出,审计风险是一个与审计过程相关的技术术语,并不单是指注册会计师的业务风险,它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方面,陈虞(2012)建议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建立健全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任延冬(2016)认为,审计是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活动的有效监督,跟随着经济发展的脚步,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显得有些落后,故要加大对政府投资审计的研究,从完善审计目标到转变审计方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吴丹(2018)认为,应针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特点,综合分析不同阶段会产生的审计风险因素并进行评估,方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规避措施。王春媛(2018)指出政府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审计方式有缺陷、审计内容不全面、审计人才严重缺失、项目参与方责任不明确。
关于审计主体层面,杨泰坤(2017)通过实践和理论双重验证得出,审计主体缺乏专业和专业能力、审计对象的复杂性,相关法律法规的多样性和审计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构成了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特有审计风险,并指出要想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就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多维度的去分析并防范风险。
2.2.2研究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不难看出,国外主要是对审计风险进行研究,而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研究较少。国内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研究多是从加强审计监督出发,但是纵观我国国情可知,国内审计体系还不够成熟,尤其是跟踪审计还未得到全面性推行,对于项目的全过程起不到完整监督。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世界正朝着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社会的需求在增大,对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量也越来越大,政府和审计机构都面临着挑战,因此要加强政府性的主导作用,增加信息发布方和接收方的透明度,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便捷沟通功能,建立和完善云管理系统,实现管理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此同时,借助现代一体化工程计算设备,能够在对项目成本和人力的管理中更有规律,提高审计效率。

  3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现状及问题

  3.1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现状

3.1.1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概念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政府发挥其行政职能,运用财政资金或者综合国际贷款,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翻新、扩建、新建等,政府在其中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和决策方。财政部在《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中指出,此准则中的固定资产是指政府主体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而控制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
3.1.2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种类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基于S镇
图3.1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分类
(1)按项目的市场性能可分为公益性、基础性、经营性项目。其中公益项目的投资,城市美化和公共道路建设属于无偿供社会消费,公立学校和一些文化设施属于有偿供社会消费,大部分都属于纯公共产品类别。基础性投资项目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经营性投资项目是指具有良好投资回报、对市场敏感反应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建设项目,一般需要政府以控股或者参股的方式参与。
(2)按政府管理权限分类,可分为核准类、审核类和备案类项目。政府投资的核准类项目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增强行xxx力,充分发挥政府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审核类项目又叫审批类,凡是由国家财政出钱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像图书馆、公共书店等均属于审批类。备案类投资项目则是由自然人自己筹集资金开发的房地产项目。
(3)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又可按照行业不同分为农业、林业、水利、能源、科技、文化等项目;按照性质差异可分为改建、扩建和新建项目;按照建造阶段可划分为准备建设项目、启动项目、在建项目、建成运营项目和完工项目。
3.1.3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情况
政府作为与人民利益密切联系的主体,其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这其中固定资产的投资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84万亿元(1998年)人民币上涨至64.12万亿元(2017年)人民币(见下图3.2),这说明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已经成为规模大,影响国计民生的项目。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基于S镇
单位:亿元;增长率:百分比(同比)
图3.2近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3.2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
(1)投资主体独立性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这里的投资主体指的是政府部门,在项目建设中,政府是信息的发布者,审计机构和群众都是信息的接受者,政府部门知道并且熟悉自己的信息,然而进行审计又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政府部门为了避免利益亏损,必然会向外部隐瞒一些不合理的信息。在这种独立性不足的情况下,必然会加大审计机构的工作量。
在xxxx颁发的《xxxx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第二章第一条指出:彻底改革现行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这说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各级政府包揽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工作,在这么大的工作量下,投资工作的管理难免捉襟见肘,项目的质量可想而知。
(2)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尤其是在一些乡镇的基层政府,经济发展没有城区迅猛,具备高专业性的审计机构不太愿意千里迢迢对这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去进行审计。审计工作不是一门单一工作,它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另外还要知晓法律、工程造价管理、经济学等,我国目前在单方领域有众多人才,但是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还是短板。
(3)涉及行业广,项目复杂性高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的行业很多,包括建筑建材行业、人力行业、财务和审计行业,其中还包括决策设计、招标、建造和竣工结算四个阶段。决策设计阶段是初步确定可行性,避免出现建筑坍塌、资源堆积等问题;招标阶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府部门滥用职权,从中受益,二是相关管理人员不严格审批招标流程,三是投标单位私下交易,意图从中牟利,使政府部门资金受到亏损。建造阶段耗时最长,一般由多方共同参与,分别负责不同的具体事项。经过询问相关人员得知,在一些临时增补项目中,部分单位不严格办理工程签证,他们一旦完成临时任务,就会退出这个项目,导致信息出现不对称的情况。最后是竣工结算阶段,问题最大的是对工程造价的结算,合同模糊、核算人员职业能力不到位,没法进行准确核算,加之审计人员有可能会发表不恰当意见,都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4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分析——基于S镇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而重大错报风险一般是在审计前,被审计单位潜在的影响,检查风险是审计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本章以S镇政府固定资产清查专项审计为案例,同时结合上一章内容,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进行综合分析。

  4.1S镇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简介

S镇是重庆市渝北区的一个经济发展大镇,早在05年的时候实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和政府扶持的方式,使得S镇成为促进渝北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据S镇人民政府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政府对S镇固定资产的投资总计14958468.53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房屋、土地、车辆、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基于S镇

  这里作一下简要说明,在我国土地是属于国家的,因此企业和个人拥有的是土地的使用权,本来是应当计入无形资产,但是经过询问相关人员,这是属于行政单位划拨使用的土地,应当记为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但由于年代久远,数据保管不当,在以往年度又缺乏相关估价,只能以名义金额一块钱登记在卡片账上。
在得到S镇政府招标信息后,T会计师事务所投标了S镇政府固定资产清查的项目,并派出审计小组前往S镇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并将清查过程中一些问题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4.2S镇固定资产清查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至少是一个会计年度,为了保障政府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必不可少,审计人员在S镇的资产清查项目中协助项目小组完成了对固定资产这一块的清查,从中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在材料采购中,S镇政府对于材料的采购十分混乱,首先对于那种比较小的材料,很多时候部门是单独派人采购然后最后集体报销采购单,且不是每次都是同一人负责;其次一部分的材料采购又是单位集体按批按次大量采购。明显在对固定资产所需材料的采购上,S镇政府没有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
(2)T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到项目的时候,项目主管人没有先行制定一个清查计划,而是直接到S镇就开始挨地盘查固定资产,缺少事前沟通和计划,使得工作的进行不仅得不到配合还拖延了一些时间。
(3)记账主体独立性缺失,部分不相容职位未分离。负责S镇政府财务记账的某些人员同时负责会计档案的保管,从理论上来讲,做账和管账不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财务舞弊行为。在2012年的会计记账中,固定资产卡片账上实物全无,但是金额与明细账一致,询问后得知,当年的记账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让账面金额一致,不按实际物品记账,而是虚构金额和科目最后将总数据保持一致。
(4)S镇政府的会计系统老化,会计记账存在错误。在编制往来清理底稿的时候,需要查阅相关凭证确定具体信息,抽查凭证时发现在2016年11月31日的111号记账凭证中,将实物为JBL612U的一个舞台音响设备记成了惠普400的打印设备;其次就是入账时候相关重要附件缺失,在系统明细账里面未注明电脑和打印设备的具体型号,使得审计小组实地盘查后进行固定资产明细账的核对时不敢轻易确认。对于未找到相应凭证的资产,在会计系统里面查询的时候显示不出来,加载速度慢,影响的审计工作的进行。
(5)S镇以名义金额将盘盈土地入账的做法有争议。审计组的项目负责人和公司其他注册会计师共同认为企业、政府或者公司不存在以名义金额入账的情况。但根据财政部2018年34号文第五条规定:可以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只包括接受捐赠的库存物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无法确定成本的盘盈库存物品、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对于原未入账的上述资产,仅当没有相关凭据且未经资产评估、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时,才能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经过讨论最终还是决定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计价。

  4.3S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4.3.1工程的评估咨询
工程的评估咨询在投资项目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对于S镇政府划拨资金建设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学校,要及时进行评估咨询。一是估价,能够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则采用历史成本,不能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则查看有无类似资产,倘若都无法计价,则不能计提折旧并且要以名义金额入账。二是专业的评估咨询机构能够全方面的做出一个评价,它不仅保证了S镇人民政府固定资产的完整,也能审查各种手续、合同是否齐全。生活中烂尾工程的案例比比皆是,造成投资资金的严重浪费,因此进行评估咨询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S镇政府财政资金,还能防止资金挤占,导致资金利用率低。
4.3.2财税体制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财税体制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国进一步制定宏观调控策略和打好财税体制改革攻坚战。我国现行财税体制是1994年由xxxx和xxxx决定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它划分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各地政府职能的顺利实现。分税制财政体制过于强调中央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将权利集中在中央层级,容易助长地方政府跟风做事,流于形式管理的风气。另外,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一直是热点,完成新旧制度的衔接,对财务稽核人员和会计系统都发出了挑战,但同时也为核实固定资产数据,为准确计提折旧、确定权益等提供基础信息,让S镇政府加大对会计制度的执行检查力度,进一步落实政府主体对新制度的要求。

  4.4S镇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种类分析

结合S镇政府的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经过分析研究,大致可以将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分为以下几类:
(1)项目复杂程度和依据不一致带来风险。在采购环节,不设置统一的采购方式,不指定专门负责人;设计环节上,设计人员若不在设计前仔细勘察现场,极易造成实际建造时候和设计样图对接不上的状况;项目管理中,同一个工程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预算方式来确定资金,大多有依据混乱、签证不实、文件矛盾等情况。另外不同部位需要的材料类型、规格都不一样,混淆每种类型所需要的数量都会使得成本不一样,则又要重新进行造价的预算,使得成本的核算风险复杂化。上述种种情况都会使得审计证据的获取有一定难度,不严谨的证据数据使得审计结论也会存在差异,带来多方面的审计风险。
(2)管理不严和制度不完善引起的风险。俗话说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为增加财务工作的独立性,一定要严格执行钱帐分管制度。内控制度的不健全主要有这几种表现:未建立内控系统和执行环境,使得信息残缺,传递受阻;不严格执行风险评估程序;缺少监督机制,责任分工不明确,管理者责任心不强等。尤其是我国内部控制系统比较薄弱,对内部控制的管理上并没有那么的受重视,导致审计风险变得容易高发。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清查,更是需要一套谨慎严密的内控系统来实现信息对接。
(3)被审计单位的潜在风险引起的审计风险。这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被审计单位故意隐瞒真实信息,提供不合理的或者说是错误的审计证据,在审计人员不能辨认的情况下,很可能因此做出错误的结论和判断,另一方面是由于被审计单位执业人员独立性缺失,记录错误的会计信息。若不及时稽核并改正,就会使得审计证据信息失真,在错误的信息的指引下,做出的会计错差调整分录和得出的审计报告都是存在风险的。
(4)审计主体引起的审计风险。一方面审计稽核人员一般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熟悉财经制度、法律法规,具备会计电算化能力,需要具备职业道德操守,因为在利益的诱惑下,部分审计工作者容易迷失心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进行舞弊,使得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受到影响,产生审计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机构自身的系统、依据的法规等是否完善,在审计方法的使用上是否合理,如采用逆查法难度大,对审计人员要求高,在核查过程中可能会遗漏掉一些重要事项;采用抽查法,也会出现一些抽查的风险,构成了更加复杂的审计风险。
为了能够合理准确地监盘固定资产,可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基于S镇

  5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5.1S镇政府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着力点

(1)加强S镇政府内部控制的管理。S镇审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内控管理的不完善,是导致问题发生的最根本的源头,只有追本溯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S镇政府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每个部门分别设置总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避免出了问题无法追查的情况;二是不相容职位应当分离,实行钱账分管制度,保证会计工作足够独立;三是制定统一的采购规则,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
(2)定期自查,做好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和相关标准确定。S镇政府部门,尤其是党政办这种领导部门要充分运用其职能,派人做盘点计划,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并做好盘点记录和盘点报告,固定资产实物张贴卡片信息并填列责任人姓名,实现账账、账卡相符,不管是一年一次还是一年两次,年末的那一次固定资产清盘是必要的。之前S镇年末未进行过自查,有些数据的入账时间都超过了十个会计年度,在新的一个会计年度又增加了新的固定资产,卡片账上很多年前的资产十分混乱。另外,每个时间段使用的各种政策不一样,S镇政府应当根据当前趋势适当补充一些执行标准,明确自身和审计机构各方的担责条例,增加有关审计工作方面的条款。
(3)提升S镇政府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推进会计工作系统现代化。S镇财务会计系统采用的是自动生成会计科目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记账工作的冗杂度,但是有可能会使得财务人员越来越不注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建议财务人员一定要强化自身专业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强对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熟练掌握数据透视表、VLOOKUP函数等功能,能够快速实现数据分析和总结。S镇会计系统使用年限较久且长期未更新,查找明细账的时候会计信息无法快速显示出来,甚至显示为空白,S镇政府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连通性,及时进行更新替换,建立一套完整、高效、实用的会计工作系统。

  5.2审计工作层面应当采取的措施

(1)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旧衔接的知识学习。现在是行政事业会计制度新旧衔接的初期,无论是政府制定投资计划还是审计机构实施审计工作,都要有法可依。财会2018年3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旧衔接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按照“谁承担管理维护职责、由谁入账”的原则确定记账主体,审计人员在进行政府固定资产的清查时,一定要提前熟悉相关制度。审计署官网在2018年发布的各地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规定中,大部分都提到了要充分发挥政府机构和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作为一大监督主体,审计工作的进行离不开相关知识的铺垫。
(2)创新审计方式。固定资产项目的审计方式一直在演变,从制度审计转换到风险导向审计,传统的事后审计又衍生了新的跟踪审计,审计方式的创新是提高审计效率的一大途径,可以减少传统审计的繁琐和耗费时间,提高审计质量,为审计监督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审计机构对S镇政府固定资产清查采用的是事后审计,与S镇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同时审计机构仅依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熟悉S镇政府的所有情况,但是大多数政府工作人员和S镇人民都非常熟悉S镇的情况,若今后有相关审计工作,审计机构一定要密切和群众联系,或许能在审计方式的选择上有新的突破。
(3)加大信息透明度,加强工作管理。由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逐步开始改革部门预算、收支平衡、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系统等预算管理制度。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财政一般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制度会计制度构成的三套会计科目和相应的会计报表系统所带来的会计信息对新的历史阶段的信息用户来说越来越不方便。这些会计信息不便于绩效考核,这使得S镇政府的财政透明度不强,在保证保密性和谨慎性的前提下,仍然应当适当加大开放信息的力度,让信息的接收方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情况。

  5.3借鉴国外审计经验

(1)参考国外各地区不同的审计体制模式。在国家审计体制建立初期,我国审计机关选择了xxxx的行政模式,这与当时的经济环境特征非常吻合,也有利于审计监督的实施,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审计体制已经不适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发展体制。在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审计机构是立法部门的一部分,独立于政府,主要对政府的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在法国、巴西、意大利等国家,审计机构隶属于司法部门,除了具有基础的审计职能,还具有司法职能,展现出国家强化法治建设的特点。德国的审计机构独立于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并在不借助其他当局权力的情况下成立了联邦审计院,直接对法律负责。
(2)更新审计体制。首先我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独立性不足,主要体现在审计组织独立性不强,由于政绩和其他因素等因素,行政力量有向审计机关施加压力的冲动,使审计机关难以在实践中找到审计线索,发现审计线索难以进行深度调查,调查结果难以全面宣传,难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后续监督。其次是审计监督员和其他责任实体的责任定义不明确,审计披露不透明,这些都使得审计更难,审计署也更难发挥其全面监督作用。
因此可以参考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国家,选择采用立法模式,立法型审计体制最早产生于英国,其进一步完善和成熟是在美国,它不仅具有更高的独立性,促进我国审计体制更加规范,还能使得审计机构能够摆脱一些束缚,更好地发挥其监督职能。
(3)推行更完善的绩效审计。参考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结果可发现它使得法律定位更加清晰,绩效审计的内涵更加丰富。我国绩效审计普遍强调经济效益,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绩效审计,尤其是英国采用的3E(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绩效审计,将审计结果量化成3E的乘积“货币价值”,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谨慎性。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本文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分析,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借助文献、查看中国政府网和审计署官网的文章,联系理论和实践意义来分析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审计风险。文章的整体框架是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提出防范措施,通过综合各方情况,可以得出本文结论: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复杂度高,在实际操作中困难较大,容易出现会计舞弊、xxxx的行为,主要是由于信息透明度较低,会计工作独立性缺失和管理流于形式;在对工程的规划中,市场评估咨询、财税体制对项目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政府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风险多从项目本身、管理人员、内控体系和审计主体四个方面发生的。
(2)加强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实施审计程序理性分析,抓根本原因,找准一个基准点并不断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一个全面、系统性的管理系统,让项目在决策时能够有法可依。同时,增强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不断完善自身,我国审计机构采用的审计体制或许可以向立法模式转变,变事后审计为追踪审计等。
本文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本人是初次在S镇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查,对相关研究了解比较浅,缺少实践经验,且选取的S镇可能就具有特殊性,对于政府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审计风险分析得不够全面。

  6.2研究展望

在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背景下,政府投资项目是当前社会的热点,有力地推进了城乡建设一体化的进程。本文是基于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进行的相关分析,在未来持续发展中还有以下问题需要深度研究:
(1)大力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便捷,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度,健全数据管理制度,实现数据统一集中管理,并加强各类数据的关联分析力度来提升审计质量。
(2)加强政府性的主导作用,避免让管理成为摆设。政府作为投资的一大主体,必须以身作则,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联结审计主体多方共同发挥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久兴.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投资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审计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
[2]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Z].2006-02-05
[3]李晓慧,审计学:实务与案例[M].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2:39-41
[4]徐丽.政府投资审计的风险与防范[J].焦作大学学报,2012,26(01):69-71.
[5]陈虞.当前我国政府投资审计的风险与防范探析[J].时代金融,2012(27):7+16.
[6]任延冬.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分析[J].财会学习,2016(13):147.
[7]吴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风险及防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8]王春媛.加强政府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风险防范建议[J].全国流通经济,2018(10):106-10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8762.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1月12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1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