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在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未成年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高低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命运。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素质不单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本文主要探索家庭在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原因对策

  一、家庭在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推行素质教育,然而大部分地方中小学教育依然过分重视应试教育,仍然追求学生升学率,这使得许多家长不得不跟随学校的“潮流”,过于重视未成年子女的智力发育,忽视未成年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的家长会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一切的标准,认为孩子成绩与未来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自己在他人面前也就有面子;认为孩子成绩差就应被否定,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智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德育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为了提高未成年子女的学习成绩,未成年子女在家只需要学习,什么都不用做,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久而久之,未成年子女不知道如何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交流,道德水平全线滑坡,对未成年子女身心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这说明家长不注重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体育锻炼与师生关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对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伤害。未成年子女的学习成绩并并意味着将来能够有所成就,未成年子女未来的发展深受性格、毅力等多种因素影响。

  (二)家庭教育方式失当

1.不注重未成年子女实践锻炼
不注重实践锻炼主要表现在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当前许多家长会尽自己所能给予孩子最大的物质需求。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众多家长在忽略自身经济水平的条件下满足未成子女的各种需求。在未成年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缺乏正确的引导,未给予子女思想道德教育足够的重视,父母一味包办,生怕未成年子女受到丁点儿伤害,导致未成年子女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在家被养成“小公主”、“小皇帝”,若长时间继续下去,未成年子女便会养成坐享其成和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学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为成年子女不会自行洗漱和自己穿衣等,生活中的大部分事务由父母管理,一旦离开家长便无法管理自己的生活。[姚蓓.我国独生子女公共精神问题探析[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7,19,(02)]这些行为都不利于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过分的溺爱会造成未成年子女对父母的的依赖性强,遇事不会独立思考,也无法判断事物的对与错,缺乏担当的精神和对家庭、对社会以及对自身的责任感。鉴于此,家长应要求未成年子女承担家庭中子女能够承担的家务,提高子女的动手能力。
2.不尊重未成年子女的内心想法
不尊重未成年子女的内心想法主要表现在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自古以来,我国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学业有成,事业有成,有些家长会将自己的美好期望都寄托在未成年子女身上,在这种急切的渴望下,往往会对未成年子女要求过高、批评过多、态度强硬,从来不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考虑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为了使未成年子女对自己言听计从,不惜采取极端的方式,使用命令、恐吓、惩罚的方式,甚至使用武力手段来使子女服从自己。这种简单而粗鲁的教育方式往往会使子女产生惧怕心理,不愿与父母沟通交流,加重未成年子女的心理负担,容易导致未成年子女变得自卑与逆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就在2019年3月18日,新浪网报道了一则13岁男孩在家中砍死母亲的新闻,案发地在江苏建湖县,经过警方初查,这名男孩杀害母亲的原因竟然是母亲在生活和学习上对他管教严格,16日晚上在与母亲发生争吵后,这名男孩终于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持菜刀将母亲杀害。[中国小康网.江苏建湖县弑母男孩被抓[EB/OL].新浪网.2019-03-15.
https://k.sina.cn/article_2345597047_8bcef87702000jizz.html?sinawapsharesource=newsapp]
3.缺乏正确引导
对未成年子女的行为缺乏正确引导往往表现在放任不管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长一心忙于自己的事业,并且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需求就可以了,对未成年子女疏于管理,任其发展;而有些家庭因为种种原因,夫妻间感情破裂,婚姻最终走向失败,而父母离异使未成年子女产生了心理阴影,再加上有些离异家庭不能很好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教育问题,导致父母教育缺位,对未成年子女缺乏正确的引导,使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容易做出越轨行为。
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家长在教育上往往缺乏与孩子精神上的沟通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没有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教育,对孩子缺乏客观准确的评价标准,当孩子存在的问题在得不到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对日后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而有句谚语:“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就很好的反映了孩子的坏习惯在缺乏家庭的正确引导之后酿成大祸的悲剧。还有前几年特别火的《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剧中小皮球父亲出了车祸,母亲不在人世,由于父母教育的缺失,更加缺乏价值观的引导。由众多男同学将赚钱作为人生目标,认为钱能够解决一切难题,而女同学则认为嫁富人就能够得到一切。当这些露骨的台词从一个小学生口中说出来,让人惊讶的同时,也不禁深思。

  (三)家长过分依赖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

很多家长认为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的工作,与自己无关,家长只需要为未成年子女提供生活所需即可,将未成年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全部交给学校。部分家长忽视未成年子女的思想现状,一旦孩子在思想或行为上出现一些出格的举动,便将其归因于学校,将自己的责任置之一边,然而这却是对思想品德教育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模式上认识的欠缺。对于未成年子女而言,他们自出生以来就深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更加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由于家长过分依赖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长期忽视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问题,忽视家校合作,导致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素质不断下滑。“有学者针对家校合作的内容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关系未成年子女学习成绩的家长比例达到了62%,而关心孩子思想成长的家长比例仅有5%。而关于选择家长与教师沟通时机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发现孩子思想出现障碍再联系学校的家长比例达到了66%,这一情况证明了家长在与学校合作方面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任雪梅.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四)不理性的家庭消费观

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水平显著提升,人们在良好的生活条件下,逐渐忘却了勤俭节约和努力向上的传统美德。而在未成年人的成长生活过程中,家长的日常消费观念、行为、习惯会在无形之中影响未成年子女,未成年子女在这种不理性消费观的错误带领下形成了错误的消费观,生活中处处与同学攀比,“有学者调查研究后发现,若家长长时间无条件满足未成年子女的各种需求,这很容易导致未成年子女形成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错误消费观。”[郭苗苗.社会转型期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有些家长注重面子消费,认为未成年子女在吃穿用度上的消费体现了自己的面子,于是家长在这种面子消费的影响之下会为未成年子女选购名牌玩具和服饰等,将过多的支出花费在面子消费上,久而久之,未成年子女在这种不理性的消费观的影响下容易养成与他人攀比的消费观。

  (五)家庭成员起到消极作用

未成年子女在家庭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就需要作为孩子第一所学校的家庭,为孩子的成长塑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建立良好的榜样。然而,有些家庭成员在生活中不仅没有意识到自身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而且在生活中也很少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至于阻碍了孩子思想道德的正常发展。
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培养是一项长久而复杂的事情,其中,家庭在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家长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和思想观念等因素都会影响未成年子女的成长。“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成员在教育未成年子女的过程中不应盲目说教,还应该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和楷模,以身作则比简单说教更有助于孩子培养健康的人格。处在学龄期的未成年人,模仿力强,而且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容易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现在许多家庭成员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未成年子女看到家长所做的一些不良行为之后,会对其进行模仿,最终影响未成子女的思想品德发展。“例如:父母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之后,他们会将悲愤的情绪带回家,无理由的将火发泄到未成年子女身上,亦或者是在子女面前抽烟喝酒发泄负面情绪,更有甚者在家中赌博,忽视了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若孩子长期在此类恶劣的环境下生活,极其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养成一些恶习。”[郭苗苗.社会转型期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二、家庭在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家长思想品德素质较低

若家长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具备识别社会发展态势的能力,能够知晓未成年子女成长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的思想,正确引导子女成为一个思想健全且为社会所需求的人。若家长不具备上述能力,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就不能给予未成年子女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威信。就在2019年12月份,微博上“不满家长群闲聊,女博士怒掀骂战4小时”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位称自己是女博士的家长因不满家长群内聊和学习无关的话题,进而引发4个小时的骂战。[玉林生活资讯.不满家长群闲聊,女博士骂战4小时[EB/OL].新浪微博,2019-12-17
https://m.weibo.cn/2184380302/4450277270865096]该女子声称她女儿是最优秀的,是北京户口,自家在北京有房子,并骂其他家长“陪酒女”、“擅长脱衣舞”等,言语粗俗且充满对其他家长的鄙夷。经核实,这名家长是广西玉林师院的副教授,由此可见拥有高学历的家长,思想品德素质不一定就高。
家长的素质较低是造成家长拥有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对未成年子女缺乏正确引导、在未成年子女面前未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以及不尊重未成年子女内心想法的重要原因。家长的素质会影响到家庭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从而将这些理念、方式外化为行动再作用于未成年子女上。有些家长素质较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有意识的去阅读教育书籍,并根据未成年子女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他们通常会选择比较积极、民主的方法来教育未成年子女,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会站在未成年子女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对孩子的自尊心提供保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生活中注意“言传身教”,用正确的言行引导未成年子女,并且重视对未成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法律法规的教育,以提高未成年子女的综合素质。相反,一些素质较低的家长很少会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也不愿意学习有关的教育学知识,与未成年子女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常常采取一些比较专制的方法,忽略未成年子女的内心想法和思想品德成长,导致未成年子女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家长同未成年子女一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二)离异家庭增多

家庭结构也是影响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不仅能够为未成年子女的成长提供温馨的港湾,而且还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离异家庭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离异父母工作繁忙或感情破裂等原因,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成长漠不关心,任由子女自由发展以至于生成了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未成年子女很少得到父母的关心与呵护,无法享受一个完整家庭和谐美满的生活,导致其极易出现心理和问题行为。学者袁元和吴启程共同发表的《家庭教育》一文中提到,在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在行为和思想方面往往与在完整家庭长大的孩子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方面,数据显示在离异家庭成长的孩子存在思想道德问题的比例占到了25%左右,而完整家庭成长的孩子占比仅有6%左右,差距十分明显[吴奇程、袁元:《家庭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33页.]所以完整家庭子女行为问题远远少于离异家庭子女。以董奇为代表的学者在深入研究父母离婚对子女造成的影响后表示,离异家庭成长的孩子在情绪、与同学关系以及智力等方面与完整家庭成长的孩子存在显著的差异,父母离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董奇、申继亮、夏勇:《父母离婚与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及良好适应的条件》,《全国家庭教育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汇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1994年出版,第15页.]当父母之间存在矛盾时,有些素质较低的家长会无视孩子的存在,在孩子面前激烈争吵,更甚者拳脚相加,弱小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的矛盾时会产生惧怕心理,长期在这种家庭氛围中生活,孩子出现心理抑郁的概率比较高,而且精神长期得不到放松,从而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尚未形成合力

针对未成年子女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学校与老师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又是家庭、家长的责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意见、态度要一致,比如说,当未成年子女做错事时,父母应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同时要求孩子进行纠正。同样,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而言,尤其是在德育方面,二者对孩子的要求、态度的一致,也是极为重要的。否则,未成年子女就无所适从,就难以分清是非,就会使未成年子女逐步形成“前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性格,就难以把未成年子女培养成为品质端正的合格新人,甚至会把未成年子女带坏。
在未成年子女教育过程中常常发生5加2等于0的现象,即一周内,未成年子女有五天的时间在学校接受教育,由于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回到家2天以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这足以说明家庭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重要性。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尚未形成合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家长与教师缺乏沟通,从而出现老师不认识家长,家长也不认识老师的状况。比如:当未成年子女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却从未想过与老师一起沟通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出现家长即使很努力的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教育但却效果不佳的局面。第二,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意识中总是认为未成年子女在学校已经学习了道德法治课,因此学校必须承担起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而自己只需要为未成年子女提供物质保障,并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即可。殊不知,家校合作才能更好的促进未成年子女的健康发展。

  (四)独生子女家庭较多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对未成年子女不注重实际锻炼的现象显得尤为明显。“有学者在2019年对四川省的三所大学和两所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高中生中,有55%的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48%的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熊婉均.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路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虽然从2016年1月1日起我国不再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子女,可是因为孩子的抚养成本持续提高,仍然有许多家庭只愿意生养一个孩子。“在当代,由于很多家庭只生育一个小孩,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在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地位始终放在第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被本来有着隔代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视为心肝宝贝。”[党志强、高慧.浅谈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所以许多家庭会在物质上加倍的宠爱孩子,无论其要求是否合理,都会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也就造成了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不注重实际锻炼。独生子女自幼就被家人宠溺,父母担心受到外界的伤害,便有意的进行保护,很少与外界的同龄孩子接触,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而且父母都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因此孩子容易养成自私自利、不考虑别人感受以及缺乏团队精神的性格,由于受上述多种因素影响,家庭在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中难以发挥作用,最终影响孩子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提高家庭在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质量对策

  (一)家长要转变狭隘的成才观,树立德智并举的教育观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无德之人,越有才华,对社会来说也就越有害。”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周记一.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3.]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个人没有才能,难以担当大任,但是只有才能而没有道德素养,也是万万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
家庭教育的理念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家长应该根据未成年子女身心发展特点,因才施教,帮助未成年子女树立正确的三观。针对该问题我的建议如下:第一,家长在生活中要密切关注未成年子女的思想道德实际,深入了解未成年子女的思想道德状况,针对未成年子女存在的思想品德问题,要及时与未成年子女沟通交流。第二,家长要改变陈旧的家庭教育理念,树立德智并举的教育观,在生活中加强未成年子女的德育意识,并付诸实践。家长可以利用电视、网络、教育报刊等途径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在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引导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发展。第三,在家庭环境中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家庭成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当孩子做错事时,切忌使用粗暴、简单的管教方式来斥责孩子,也不能无视孩子的错误,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导未成年子女。比如,父母可将孔融让梨、凿壁借光等表现我国传统美德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来启发诱导孩子。

  (二)提高家长素养

家长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承担着教育未成年子女的职责。家长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结果,因此提高家长的综合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家长可以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提高自身素养。第一,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电视、书籍等媒介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从而理解和运用教育规律。第二,家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家长可以借助书籍等工具学习有关家庭德育、未成年人心理学与生理学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进一步地了解未成年子女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从而提高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家长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未成年子女,带动未成年子女。有条件的家长在节假日的时候,可以陪伴未成年子女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例如鼓励孩子多参加义务清洁与植树、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等多种社会公益活动。
提高家长的自身素养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帮助。第一,社区与学校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办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家长就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式等进行宣传和推广,从而不断提高家长教育未成年子女的能力。第二,学校可以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式,并于当前素质教育中家长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问题进行讨论。第三,各级教育部门、妇联等可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开通家庭教育咨询热线,或开设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并定期推送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在家庭教育中,若家长碰到难题可向家庭教育咨询热线进行求助,并由特设的专业工作人员给予解答。咨询活动除了家长提出问题和专业人员解答问题外,还可以针对典型问题,在报刊电视、广播中开设家庭教育咨询专栏、专题节目,给予公开解答和指导,让更多的家长从中受益。只有通过家长自身、学校、社会三方努力,家长素养才能进一步提升。

  (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仅仅靠家庭德育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家庭、学校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一,家校合作必须广泛而深入,因为家长的联系方式不固定,家长需及时向学校告知变更过的联系方式,确保家长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第二,微信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教师可以建立了家长交流群,在交流群中学校老师应当及时将未成年子女的在校表现情况反馈给家长,当然这种反馈不是老师单纯的反映学生不良的行为表现,而是教师要向家长反馈其子女近期以来在学校的表现。第三,家长也要与学校保持及时沟通,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当子女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时,家长和教师在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应保持一致,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家长要支持学校家教活动,比如家访、家长会以及学校家长的学习等。家长在参加这些活动的同时,不仅能够直观的了解到班级、学校、教师的情况,还能让子女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密切亲子关系。最后,家长要维护教师的威信。家长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方式不满意时,可以和教师及时的沟通、交换意见,切忌在背后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对老师的缺点进行评论或批评,在孩子面前,家长如果抹黑老师的形象,会使孩子对老师产生排斥心理,更不利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

  (四)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恋爱观是人们对待恋爱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态度。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许多人越来越重视金钱的地位,有些人将对方的物质条件、家庭地位、社会背景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恋爱观。健康的恋爱观是拥有美好爱情关系的重要基础,对未来的婚姻关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引导人们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念极为关键。首先,恋爱是为了找寻能够陪伴自己走完一生的伴侣,并非为了借助对方的实力实现蜕变。第二,恋爱的双方必须看重和享受恋爱过程,尽量全面了解和掌握各自的情况,相互适应,避免在结婚后因性格不和而走向离婚;第三,结婚要取慎重态度,坚持以爱情为基础。为了避免日后的离婚,结婚双方应慎重考虑,不能因一见钟情就闪婚,不合适就闪离,结婚前多了解对方。第五,提高自身认识。恋爱双方应正确认识爱情,知道恋爱中包含的责任和道德,提高恋爱观中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对恋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在遇到矛盾时应理智处理。

  (五)处理好亲子关系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叫做亲子关系,父母需结合亲自关系的特征的基础上努力建立正常的、理想的亲子关系,给子女施以合理的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第一,父母不能养成暴躁的情绪,调查数据表明父母情绪波动较大是子女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的主要原因,如果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怀,其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容易受挫。第二做到求同存异,亲子之间存在代沟是必然的,有的可以通过交换意见与加强交流沟通的方式形成共识,家需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持尊重与支持的态度,孩子不喜欢的不能进行强加。[吴奇程、袁元:《家庭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8页.

  参考文献:

[1]邱京.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
[2]谭应启.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刘平平.小学生品德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8.
[4]李准章.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13.
[5]吴奇程,袁元.家庭教育学[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2
[6]温晓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未成年人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
[7]熊婉均.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路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8]骆风.我国家长的素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8835.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1月4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