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油蒿主要害虫及其控制策略

摘 要根据油蒿自身的生态经济价值及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中国西部地区油蒿主要害虫及其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评述,并指出要坚持可持续控制和森林健康的防治理念,遵循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营林措施、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及无公害化防治为主。积极开发合理的营林模式和技术,同时进行抗性品种的选育;筛选和应用高效低毒的环境协调性药剂;进行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可供监测和防治的性信息素、植物源引诱剂和相应的应用技术等,最终达到建立有效控制油蒿林虫灾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油蒿 害虫 控制策略 综合防治技术

引言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又叫做黑沙蒿,菊科(Asteraceae)蒿属(Artemisia)植物,在植物界进化过程中,以其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的沙地环境下生存下来,并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相当稳定的建群种,是我国特有优良固沙半灌木植物(王庆锁,1993)。主要分布在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中心的温带半干旱沙区,包括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等地(邱明新,1982)。油蒿具有抗沙埋、抗风烛、耐干旱、耐贫瘠、分枝和结实性能好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在流沙固定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一般灌木难以生存和形成稳定群落的流动和半固定沙地,被认为是我国西部沙漠最为优良的固沙植物之一,对改善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宋传晓,2011)。同时,油蒿具有较高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价值,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物质资源。油蒿的根、莲、叶、花、果实等均可入药,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鼻出血等的良药;枝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牲畜冬季重要的补贴饲料(高素英等,1989);种子含油量高,可与大豆、棉花的含油量比美,而且维生素的含量甚至超过了国际公认的维生素之王一小麦胚芽油(靳虎甲等,2009)。此外,油蒿籽胶耐强酸、强碱和高温、溶液粘度、溶解透明度、发泡性、成膜性、增稠稳定性更具有实用性,广泛应用于面食品及饮食加工业中,市场前景广阔。油蒿在调整农牧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Zhang etal.,2003)
近年来,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陕西省榆林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灵武市、中卫市等地的油蒿灌丛暴发了一些重大虫灾,主要有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沙蒿尖翅吉丁(Sphenoptera sp.)沙蒿大粒象(Adosopius sp.),己在西北地区造成近万公顷以上的油蒿大面积枯死,并且其危害正呈加剧之势(崔亚琴等2010;崔亚琴,2012)。沙蒿木蠹蛾主要以幼虫危害油蒿的根干部,导致油蒿长势衰弱甚至死亡。而沙蒿尖翅吉丁和沙蒿大粒象的危害主要发生在幼虫期和成虫期,幼虫主要危害油蒿根部,根大部分被蛀空,导致油蒿整株枯死;成虫期取食油蒿叶片补充营养,严重影响油蒿的生长(刘鑫海等,2010;王建伟等,2011a,2011b)。
油蒿虫灾大面积暴发引起的大面积油蒿灌丛枯死,严重影响了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己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笔者对中国西部地区油蒿林主要虫灾及其综合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有效地控制其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1 油蒿主要害虫种类及其危害

目前,油蒿上发生的害虫种类主要集中于鞘翅目、半翅目、鳞翅目和脉翅目,其中食叶类害虫占大多数,钻蛀性害虫约占1/4,但其对油篙的生长发育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它危害油篙的害虫还有大绿叶甲(Chrysochynchus asiaticus orientalis)粉红锥嚎象(Conorrhynchus conirostris)、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长绿蝽(Brachynem agermarri)、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红长蝽(Lygaeus dohertyi)、小片蝽(Sciocoris lateralis)、多纹叶喙象(Diglossotrox chinensis)、象蜡蝉(Dictyophara patruelis)、角蝉(Gargara genistaae)、叶蝉(Stragania munda uhler)、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沙柳窄吉丁(Agrilus ratundicollis)、大皱鳃金龟(Trematodes grandis)等(高兆宁等,1988;韩二牛等,2002;刘爱萍等,2005容汉诠等,1991)。
2 柠条害虫现有控制措施及评价
目前,油蒿食叶和种实害虫的大面积防治主要通过施用化学药剂,来迅速降低害虫种群数量,具体措施如下。
2.1 营林措施
通常情况下,灌木林具有较强的耐平茬、复壮更新及自然修复能力。平茬更新作为控制危害灌木林干部的钻蛀性害虫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马超德等,2003;周章义等,2002)。油篙虽然具有比较强的萌蘖更新能力,但是由于油篙钻蛀性害虫主要为害根部,故用该方法治理油篙钻蛀性能够害虫效果不佳,且费时费工。
2.2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是灌木林害虫防治中应用最广、见效最快的方法,使用的药剂包括高效氯氰菊酷、辛硫磷、氧化乐果和磷化铝熏蒸剂等,主要作为防治食叶害虫的重要控制措施。但目前油篙林虫灾主要以隐蔽危害的钻蛀性害虫为主,大面积化学防治极为困难(骆有庆等,2008)。
2.3物理防治
由于沙篙木蠢蛾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因此在成虫出现高峰期,采用灯光诱杀可对虫口密度的减少起到明显作用,进而控制下一代幼虫的发生数量。通过试验发现6月下旬为化蛹盛期,故可在此期间采用灯光诱杀,从而达到防治目的(骆有庆等,2008)。
2.4生物防治
目前,生物防治在灌木林害虫防治中的实际应用较少,在研究中比较多的是防治食叶害虫。如王计(2002)等用杨尺蝮病毒,防治柠条尺镬,效果达以上,且有明显的后效作用;祖爱民(1997)等用灰斑古毒蛾核多角体病毒对灰斑古毒蛾幼虫具有较高的侵染力,其防治效果较好;而路常宽(2005)等用小卷峨斯氏线虫防治沙棘钻蛀性害虫沙棘木蠢蛾,林间感染效果则较差(骆有庆等,2008)。
3 油蒿害虫综合控制策略展望
近年来,随着人类防治有害生物理念的提升,如何保持森林健康稳定的发展、进行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以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成灾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作者结合油蒿自身的生态经济价值及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提出:营林措施、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及无公害化防治是控制灾害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同时,要遵循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原则。开发不同的营林模式和技术,同时进行抗性品种的选育;积极地筛选和应用高效低毒的环境协调性药剂;进行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推广以虫治虫、以螨治虫、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可供监测和防治的性信息素、植物物源引诱剂和相应的应用技术等,最终建立有效控制油蒿林虫灾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具体如下。
3.1 营林措施
开展抗虫和抗旱品种的选育,根据不同的栽培需要,选育不同的油蒿品种,如主要发挥生态防护效益,则以抗旱和抗虫为主;若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则以抗虫和高产为主。另外,依据适地适树原则,营造多种灌木和草本的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于灾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对现有的树龄较高、树体较弱的油蒿林,分步进行带状平茬复壮,同时加强抚育管理,尽快恢复幼林;对于严重受害的地块,将受害油蒿清除处理后,补栽其他树种,如杨柴、花棒、柽柳、沙柳等,使之形成以油蒿为主的混交林,从而提高抗病虫害性。
3.2 建立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
通过航天遥感监测,及时了解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整体动态,划分灾害等级;同时,在地面各区域内,分别设立固定测报点,及时掌握某区域内害虫种群发生的具体动态。从而获得某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全面信息,起到早期预警作用,做到早发现,早治理。
3.3 无公害化学防治
目前,在油蒿林害虫防治中,化学防治仍然占主导地位,但要积极开发和使用一些安全、有效、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包括各种植物源类、微生物类、矿物类农药等,如目前较常用的苦参碱、BT、阿维菌素和灭幼脲等。另外,要针对不同的害虫种类,选取适宜的施药时间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绝不能滥用杀虫剂,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环境污染。
3.4 生物防治
深入研究昆虫病毒在油蒿沙蒿尖翅吉丁、沙蒿大粒象等食叶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技术,有效利用本地天敌和引进外来天敌进行钻蛀性害虫的防治。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油蒿在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中作用的不断加强,生物防治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防治方法。
3.5 开发植物源引诱剂和性引诱剂
引诱剂具有高效、无毒、不伤害天敌和有益生物,不污染环境,使用简单方便等优点。针对不同的害虫种类,开发不同类型的引诱剂。对于油蒿钻蛀性害虫,目前己成功开发沙篙木蠢蛾的性引诱剂和诱杀技术,野外诱杀效果非常显著,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对沙篙木蠢蛾、沙篙蛀茎蛾和沙篙吉丁的沙篙植物源引诱剂开展了系列研究,野外诱集有一定效果,植物源引诱剂则是其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性信息素的开发与应用,将为灌木林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王庆锁.我国油蒿研究的一些进展[J].中国草地,1993(02):74-78.
张慧. 虫害诱导油蒿挥发性物质在害虫寄主选择中的作用机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宋传晓.共和沙地油蒿群落演替趋势的初步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11(01):11-14.
]高素英,杨学礼.沙蒿特性与利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草地,1989(01):30-32.
靳虎甲,王继和,李毅,马全林,张德魁,刘有军.油蒿生态学研究综述[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04):62-66+72.
崔亚琴. 油蒿灌木林钻蛀性虫灾遥感监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崔亚琴,骆有庆,宗世祥,黄华国,王蕾,鲍亭方,曾庆伟.不同油蒿树势的光谱分析[J].遥感信息,2010(05):67-71
刘鑫海,骆有庆,王建伟,柴利,宗世祥.沙蒿大粒象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昆虫知识,2010,47(06):1174-1178.
王建伟,周娇,刘鑫海,骆有庆,李月华,宗世祥.沙蒿木蠹蛾性信息素野外诱捕效果测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02):134-138.
王建伟,骆有庆,宗世祥.沙蒿木蠹蛾生物学特性研究[J].昆虫学报,2011,54(07):809-814.
中国西部地区柠条主要害虫及其控制策略王 涛1,李 建2,宗世祥3
崔亚琴油莴灌木林钻蛀性虫灾遥感监测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
油篙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动态及与环境关系研究阎伟
王庆锁.我国油蒿研究的一些进展[J].中国草地,1992(2):74-7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8916.html,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1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2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