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摘要

现代市场经济是以金融为核心的经济,正是有了现代金融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与支持,社会资源才得以实现合理配置,经济发展目标才得以实现,生产、流通、消费才能出现良性循环。作为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农村经济,其繁荣壮大离不开相关金融系统的保驾护航。金融风险一般来自于居民、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发展越快伴随而来的金融风险就愈加未知与繁杂,金融体系的弱点就容易被无限放大,导致不可控制的危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金融风险问题日益严峻。为了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繁荣,面对农村金融风险,必须未雨绸缪,积极防范
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进行了大致的介绍,指出其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金融风险相关理论的引述结合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指出了主要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问题,并通过探讨研究,面对共性突出的问题,着重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字:农村金融;金融风险;风险防范

  第一章导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占据核心位置,它具有社会资金融通、调节社会生产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如果没有金融体系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就难以达成,社会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的正常循环就难以达成,社会和经济的平稳运行也就无从谈起。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自身的脆弱性,在当今新形势下,只有通过金融系统的有效支撑才能使其不断发展。合理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和制度不仅能够为各类农村经济和市场主体提供资金支持,还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广泛存在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繁荣,使农业发展,农民安居。总之,农村金融的良性运转对建设和发展中国农村经济有特殊的意义。
农村金融风险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般行业的经营风险对经济的影响只是局部的,一般不会构成对整个经济的巨大破坏。而农村金融如果存在明显的经营风险,便会马上造成金融风波,其结果将会使农村金融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运行陷于瘫痪。当前,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不容乐观,具体来说,首先,近年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继进行改革,其经营目标更加追逐经济效益,而且为了化解长久以来积累的金融风险,早已经开始大规模减少农村信贷业务,并逐步退出农村金融领域。其次,在农村地区广泛分布的非正规金融虽然融通了资金,满足了农村经济建设的需求。但是,因为长期不被正规金融体系所认可,不被相关政府机构所支持。特别是高利贷问题,人们对其谈虎色变。最后,作为当今农村金融系统的顶梁柱——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问题十分严重,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率普遍较高,有限的资本来源更是限制了资本金的扩充,而其内在控制机制的欠缺更为行政干预和违规操作打开了方便之门,加深了农信社的风险。当前,在我国“三农”问题日趋严峻以及经济全球化,金融风险问题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我国金融管理当局应对我国农村金融的隐患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应群策群力提出相应对策。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有许多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探究。在民间金融机构的研究方面,有国外学者提出了农户与涉农企业贷款申请困难的原因与正规金融对农业贷款的供给程度有关(Claudio.Gega2003.)有的学者提出了金融市场具有二元性特征,并且在二元市场的情况下有溢出效应,一些贷款者之所以选择民间金融进行贷款,主要原因在于正规金融借款程序繁琐,并且具有严格的抵押担保要求(Bell,2007).也有学者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农村金融发展规律,并通过信贷配给模型来证明农村金融机构产生与发展是金融制度优先变迁的结果(Stiglitz.Wejss,2003).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小额信贷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一些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公益性组织也向正规金融方向发展。一些拉丁美洲国家把小额贷款业务的长久有序运行当作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起点,他们开始思考小额贷款业务如何实现正规化发展,认为公益性组织不能准确定义为正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因此不可以从事相应的存款业务(Kellee.S.Tsai2004)对此,一些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NGO组织希望能转化为正真意义上的正规金融机构来开展存款业务,以便在经营活动中获益。小额贷款业务在经营活动中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这也诱使正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开办小额贷款业务。小额贷款业务不断向正规金融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些优势,主要表现在其较多的经营网点,可以使其具有较多的市场占有量。面对正规金融机构潜在的金融风险,有学者采用技术手段,并通过建立截面风险分散模型来对截面风险进行分散。银行同样也可以采用降低资金流动性的手段进行防范。
自1979开始,国内逐步掀起了对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的热潮。谢家智、鲜明等学者将农村金融风险分为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所谓系统性风险大体是指在特殊经济环境下金融体系内部产生的不可抗拒的风险。非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由系统风险外生的,常常因为一些金融活动参与者的经营管理不当以及突发事件所导致的风险。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但对于非系统风险,其外生性的特点有决定了具有可控性,机构可以通过治理水平的提高对其进行预防和抵制。冉光和在“农村金融市场与农村经济发展高效的研究”中说到,农业规模化的发展需要农村金融系统的支持。谢平和曾康霖分析了农村金融分工、定位、经济体制等问题,他们客观总结了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风险问题与现状,继而为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改革的方向。仇东方对于提升农村金融机构安全性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第一,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风管水平,应防止相关部门简单粗暴的干预。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权限及相关法律规定不明确,政府直接干涉机构操作的行为经常存在,致使农村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管理机制,风险因素不断积累。第二,应创造良好的农村信用氛围。目前,我国的征信系统主要面向于城镇居民,尚未完全覆盖农村地区,加之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居民法律意识单薄,建立并完善农村居民征信系统刻不容缓。第三,改善金融风险监测技术,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水平,积极培养专业人才。

  1.3启示与本文的分析框架

总的来说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二者导致了农村金融风险
从外部环境来说,一市场机制不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并不发达,加上金融监管政策的限制,农村金融机构除了发放,极少有别的资产配置形式可供选择,资产结构单一,信贷资产一遇风险必会波及整个经营。二宏观调控消极的影响:政府的宏观金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带来正负两方面的结果,为了消除1992年积极过热发展的弊端,从90年代至今,我国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使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信贷资产风险日益表象化,随着企业各方面收入的下降,全国性的金融危险资产逐年攀升。三法制不健全:农村经济实体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律责任意识,特别是现行法制对经营失败,倒闭者缺乏有效的惩戒措施,从而使一些人把农村金融机构当作私人银行,借钱不还,逃债、赖债现象比比皆是。同时,法律对金融同业不正当竞争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导致互相抬高利率,贴息存款,账外经营泛滥成灾,加剧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从农村金融内部分析,一经营指导思想出现偏差:表现在,一是违规经营、二是超负荷经营、三是不正当经营。二内控机制不健全: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组织机构不合理,沿袭旧的习惯对不相容或不相同的职能未能做到部门分离和岗位分离,极易形成管理制约上的漏洞。二是技术手段落后,对经营风险缺乏系统,规范的监控管理措施和手段。三员工队伍整个素质低下: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组建历史长,机构众多,人员来源渠道复杂,在旧的人事管理制度下难以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竞争机制。
为此,为了使农村金融体系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相关不猛就应该对农村地区的金融风险更加关注,积极探索出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金融制度和组织结构,强化农村金融在现代农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本文以农村金融体系相关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与方法,在全面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化解相关风险的方法。本文的具体结构为:第一章是导论,第二章是介绍金融风险的相关理论以及金融风险在农村地区的体现。第三章是对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大体分析以及对农村金融的一些认知。第四章是对主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形成发展和面临的风险问题进行的探究。第五章是以农村信用社为案例,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与具体的防范措施,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章金融风险的基本理论与农村金融风险

  2.1金融风险的定义

金融风险根据承担主体与一些范围等等差异,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金融风险。但无论微观还是宏观都有可能带来很大的损失。其中,微观金融风险通常指金融交易人或金融交易机构的损失风险。宏观金融风险主要指国家债务偿付能力风险,是金融部门资产恶化后由国家承担的风险。

  2.2金融风险的成因

对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解释。Fisher最早提出了债务——通货紧缩理论。其认为在经济衰退期企业渐渐丧失清偿能力,当企业将银行拖入债务链时,通货紧缩被引发,企业为偿还债务会低价抛售资产从而导致大量的破产失业,随之引发金融危机。Minsky提出了“金融不稳定性假说”,以解释金融风险的成因。他提出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功能使金融系统拥有与生俱来的内部不稳定性,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量变之后便会发生质变,从而引起金融危机,而竞争和代际遗忘这两个因素造成了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用这种方式解释金融风险的成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里层面的判断推理,缺乏有效的微观推理。Diamond指出银行挤兑源于人们对未来银行流动性的担忧,从这一角度出发其发现,银行资产价格下降引发更多银行抛售资产,如此循环将引发流动性风险在银行系统中传播,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Mitch等人发现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路径。他们认为,经济恶化使得大量基金变现,基金降价出售使得市场中的流动性供给者转变为需求者、市场中的流动性供应下降,不同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引发了市场动荡和风险产生。Brunne通过研究股票市场发现,资金流动性紧张会导致市场流动性紧张,使市场流动性产生巨大波动,两者的联动效应增大了融资风险,进而带来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从不对称信息的角度解释了金融风险产生的原由。个体储户的理智行为或银行经营者的道德风险等导致风险积累,利益有关联者间的信息不能及时的同步更新使得金融配置无法变得有效,个体风险进而扩大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个体选择最终导致集体困境产生。基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Diamond用银行挤兑模型(D-D模型)解释了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指出理性存款人的集体行为会导致银行挤兑的出现,同样银行之间也会由于信息不对而遭到挤兑,最终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此外,Pill认为,由于银行之间存在强外部关联性,因此,当多数银行产生道德风险时,银行体系会因逆向选择而变得异常脆弱,从而增加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2007年次贷危机后,“金融稳定委员”会将类似雷曼兄弟公司这样的金融机构——当发生风险时会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冲击的机构——定义为值得时刻关注的金融机构。由此,学者们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解释系统性金融风险形成的内因。Markose和Gatkowski等指出,金融系统中那些紧密联系而不倒的机构之间的紧密关系为系统性风险的传播提供了可能Stiglitz认为,银行可以肆无忌惮地追求风险的行为源于其“大而不能倒”的地位。

  2.3金融风险的控制方法

金融风险控制是指各类经济主体在参与金融运作时,通过科学方法对各类金融风险的鉴定、评估和研究,并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资产规模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举措,以最低可能性的金融风险来达到经营稳妥和资产安全取得最大收益,维持经济主体金融安全的管理手段。
改良和创新金融工具是金融风险管理的传统方法,信用风险管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自14世纪初意大利佛罗伦萨出现了商业银行以来,商业银行就成为帮助市场经济主体调节资金余缺的主要机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信用风管都是机构风险控制的重点。在此后千余年的历史阶段中,商业银行基本都将管理和度量信用风险作为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自20世纪50年代起,β系数、持续期、资金缺口等理念开始深入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思想,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而进入80年代以后,频发的金融危机促使商业银行更加注重信用风险管理。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出台,标志着信用风险管理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阶段。90年代初,JP摩根研究出度量市场风险的专门模型,进而将这一度量模型成功在信用风险控制上加以应用,进而开创了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统一进行管理的方法在此之后,随着风险管理研究的继续深化,有关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问题的研究也逐步进入风险控制的范畴。
虽然风险控制理论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但最基本的控制思想演化并不大。
对于那些难以规避,难以预防的风险问题出现时,金融机构应当尽可能将风险分散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损失。风险分散的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是资产质量分散。金融机构投资于不同质量的资产在总量上要相对均衡,以达到以一些高质量资产收益来抵补另一些低收益资产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可在总体上达到收益平稳抵消风险的目的。二是资产分散。金融机构要根据风险组合原理将资金尽量散播于不同种类的资产上。即金融机构在进行资产投资时并不把其全部资本集中投入同一领域,而是把资金投放到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项目上。三是客户分散。金融机构要尽量为多种层次多种需求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使自己的受信对象多样化从而分散风险,并根据客户资产规模大小,生产经营状况等提供相应的资金与服务。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规避风险手段是指金融机构事先规定一定的准则,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技术,尽可能的规避金融风险,以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这是一种事前的、预防性的风险控制手段,一般适用于规避风险指数较高或风险和收益不对等的投资项目,作为一个风险回避者,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资产项目,应首先选择一些风险较小的项目,谨慎对待一些收益和风险都偏高的项目,而对于风险过高或收益不对等的投资项目应尽力避免,以免造成损失。风险规避中可采取的方式和手段主要有:资产选择、债务互换,以及资产结构短期化等。具体来说,在资产选择上可通过减少外汇头寸持有量来规避外汇风险,另外,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如缩短资产的平均期限或提高短期资产占资产总量比重的方式来规避流动性风险和长期贷款的信用风险。
套期保值是一种既简便又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套期保值是指人们通过特定的金融交易方式,通常是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来冲销自己所面临的某种金融风险,自上个世纪70年代,金融衍生品的运用日益普遍,与此同时,随着金融风险的日益严重,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日益重视运用各种套期保值策略来抵消和控制他们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某些金融手段把一些风险转移到其他市场主体身上,以确保金融主体自身运营的健全和安全,但从市场总体来看。风险并未正真消除,只是改变了风险的承担者。风险转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一是转让,即将金融机构持有的风险资产或负债转让给他人。二是保险,利用存款保险、贷款保险,各种财产保险业务等防范各种意外损失,正因为转移出去的金融风险是需要其他经济主体来承担的,因此,这种转嫁必须是合法的、规范的,而决不能不择手段地将本该自己承担的风险强加于其他交易者。
风险预防是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常常被应用的,具体是指在金融风险尚未发生时金融机构提前采取一定的防御举措以减少金融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常常用到该措施。具体来说,信用风险的预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金融机构再发放贷款前应做好对借款人资信水品的调查工作,通过对借款人的资本金、经营状况、信用记录以及偿还能力的调查,确定是否为其提供贷款以及贷款数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即时捕捉金融市场和贷款机构的相关信息,并要求贷款人定期汇报财务状况,还要定期检查和跟踪贷款的运用情况,一旦发现信贷资金出现问题要及时的调整贷款方案,并要求借款人改善经营状况。在流动性分析预防策略中最主要的是流动性风险准备金的保持,金融机构为了预防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保证借款人和贷款人日常的提款诉求,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持有准备金。
所谓风险补偿是指金融机构运用一定手段对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金融风险损失进行一定的补偿,通常只是补偿损失的一部分,以减少损失总量的一种风险管理发方式。这种方法通常发生在损失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时,因而是一种事后较为被动的风险控制方法。

  2.4金融风险在农村地区的体现

金融风险在农村地区的主要表现为某个或某些金融机构以及一些活跃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活动主体由于经营决策失误或违法操作等原因致使其资产、信誉等方面遭受或多或少的损失,最终很可能引发支付危机与信用危机,造成农村金融体系的混乱。农业作为整个产业链中最薄弱的一环,过度依赖自然条件,抵抗灾害的能力不值一提,最重要的是农业生产周期较长。种种风险因素都很容易把损失转嫁给为之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目前,农村地区主要存在几种风险:一信用风险;借款人在取得贷款之后由于投资失误或由于私人关系与金融机构存在某种联系,将大量资金投放给风险较大的企业,再者,农村地区信息落后,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落后,信用评估手段单一,如此种种原因使得借款人不能遵守借款合约规定按时还本付息。二流动性风险;农业活动周期长,季节性强等特征,致使农村金融机构不得不把大量资金投放于中长期资产,这些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虽然收益率高,但变现能力较差,极易造成流动性风险。三利率风险;这些年来,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制,造成了利率波动较大。金融资产的收入会随着利率的波动而相应变化,因此,利率波动很可能会对农村金融机构造成损失。四经营风险;由于农业和农村投资的高风险低收益、农业保险制度和风险分担机制的缺乏,金融机构自身经营能力不足、员工素质较低以及监管不力等原因都增加了经营风险程度。

  第三章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3.1对农村金融的认知

农村金融就是农村中以农业为主,包括农村中小企业等其它非农业生产活动在内的邻域,组织和调剂资金的活动。以信用为方式管理农村资金的行为,农村金融的运行是在农村这个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农村金融与普通金融有着根本的区别,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特点,储蓄规模小,很少有能抵押的物品,市场零碎分散,有较强的季节性,基础设施不完善且较落后。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有利于农村资源的调配,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3.2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

金融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机构安排和组织结构,即在这一区域有那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金融机构,也包括这些金融机构在经济社会运行中所承担的职责和作用。农村金融体系是整个金融体系在农村地区的运行组织。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在我国,农村金融系统从地域上是指位于县城地区为广大乡镇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乡镇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制度体系,即分布在县级地区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的金融组织和体统。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要构成:
正规金融——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
非正规金融渠道——民间自由借贷、小额贷款公司
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

  3.3农村金融的供需状况

3.3.1农村金融的供给现状
正规金融机构的系统性负投资:以工农中建为代表的正规金融机构从农村汲取大批贷款却未投放对应比例的贷款,究其原因首先是农户信贷的规模小于维护运营成本高,其次是农民的信誉和守约能力没法用传统的风控观做出准确的评价。况且,即使有针对小微企业与农家的信贷业务,一旦下发到各个营业网点,资金便会迅速用于其他目的。非正规金融机构被压抑:一方面源自传统思想和某些政策性的宣扬,除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其余区域大部分是群众都是谈民间借贷色变。另一方面也是正规金融主导的金融格局对民间各类融资形式的压制。说到非法集资,人们往往会想到非正规金融机构,就算是小额贷款公司都会对注册资金、跨地域经营等进行限制。虽然诸多问题现在还没有合理的解决,譬如高利贷、肯蒙拐骗等,但在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上,正规金融的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2农村金融需求现状
目前,农村基建资金缺口较大。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扩张壮大,农村基建需求也显尤为重要,而这些基建需要大量资金,例如:交通设施、水电管网、公共设施的建设以及教育卫生建设等。因为政府财政无法全力保证,所以这些基建所需资金对于农村金融的需求就更加急迫。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固定资产在全体社会固定资产中的比例逐步下降,难以满足目前农村发展需求。因此,当前的农村金融组织与系统不足以应对上诉需求。

  第四章主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形成发展与面临的金融风险

  4.1农村信用社

4.1.1农村信用社的形成与发展
农村信用社简称“农信社”是农民集体组织起来进行合作的金融机构,其目的是为集体当中的社员服务。实行集体协商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帮助的农村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金融机构有所不同,更注重于互相帮助与相互合作。但其经济实力却远不及四大商业银行。信用社很好的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也需要资金的有力支持,而对于农村来说,从信用社贷款既方便又没有太多限制。因此,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农村信用社这个强有力的后盾。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信社从无到有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到1958年是农信社普及和大发展时期,到1957年底,全国农村信用社达到88368个,存款达到20,6亿元。第二阶段是58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在这特殊的历史阶段,由于行政手段的过度干预,发展策略的频繁调整,使刚刚兴起的农村信用社走上了“官”办道路。第三阶段是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农村信用社步入初步改革和发展的道路。第四阶段是世纪初到现在,农村信用社新的管理体制框架初步形成,产权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财政、货币和税收政策的综合支持下,农村信用社彻底摆脱了发展缓慢,连年亏损的不利局面,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4.1.2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风险问题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面临着几个方面的风险问题:农村信用社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业,所以新增农业贷款的比例必须占各项贷款的60%以上,农业风险较大,再加上我国农业保险步伐的滞后,致使风险全部转嫁给农信社。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较大,附加值较低,低利润等特点。种种原因使不良资产的比重日益增加。国家对信用社的行业品种范围和金融工具创新上予以限制,导致了信用社业务品种单一,经营单调,风险过于集中,不能有效分散风险,资金利用效率低,获利能力低。另一方面信用社自主创新能力低,中间产品创新少,品牌收益少,低附加值产品较多。此外,信用社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政府政策不到位。综上多种现象都阻碍了信用社的发展,加剧了其经营风险。

  4.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

4.2.1村镇银行的发展形成
村镇银行作为新金融的佼佼者,其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广阔。.2007年2月,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设立。到2007年底,又陆续设立了17家村镇银行,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不久之后中国银监会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村镇银行。到2008年底全国先后设立村镇银行94家。到2015年12月底,我国已设立各种类型的村镇银行3947家,到2017年底,我国村镇银行的数量已达到5287家。2007-2017年间,我国村镇银行数量持续上升,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虽然整体上增长速度在下降,但机构的数量仍在不断上升。
4.2.2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受挫能力较弱、目标客户的复杂性和金融生态的多变性影响,很多农民信用意识薄弱,信用风险成为妨碍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重大因素。除此之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缺乏新型管理技术,信用档案的建立建设不够完全,更新不够精准实时,无法对客户的不良记录进行有效识别,加重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村镇银行面临的客户主要是农户,具有偏、散、远的特点,导致其运营成本高于其他金融机构,所以不得不在高利率和低盈利之间抉择。对绝大多数农户来说,利率的高低是选择金融机构的决定性因素,利率较高,农民负担加重,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而如果利率较低,金融机构收益低,难以维持其运营和发展,更加大了经营风险。

  4.3非正规金融渠道——民间自由借贷

4.3.1民间自由借贷的认知
非正规金融渠道俗称民间金融,是在农村经济这个特殊金融环境下产生的,虽游离于在金融监管之外,却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其中,民间自由借贷较为活跃。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主要参与者包括公民个体、组织团体等。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统一即可生效,相应的抵押物也具有了法律效应,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
4.3.2民间自由借贷面临的风险问题
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者其本身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所以对其监管十分不易。在存款利率低,投资渠道的缺乏与高物价的驱动下,民间借贷的“高利诱惑”往往能汇集大量社会资金,也产生了较高的信用风险。此外,民间贷款立足借款双方的私人关系,常常用来弥补短时间的资金缺口,由于贷款双方均缺乏长期的计划,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企业危机,最终产生金融风险。

  第五章农村地区金融风险的防范

通过对上一章节的研究与总结不难发现,当前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问题主要来自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因此对于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应内外兼顾,双管齐下。本章节首先举出内外风险问题较突出的金融机构的例子,然后引出整个农村金融体系应作出的防范风险建议措施。

  5.1农村金融内部风险的防治—–吉林省农信社联社的案例分析

吉林省农信社联社于2004年5月建立,应上级规定,对全省农村信用社使行“服务、指导、协调和行业管理”职能。是省内支持农业发展力量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但却由于1、违规实质审批社员机构发放超额集中度比例贷款;2、违规实质审批社员机构发放房地产业银(社)团贷款;3、违规实质审批社员机构办理银行承兑汇票;4、案防管理未尽职,社员机构未按规定报送案件(风险)信息;5、挪用社员机构清算资金开展投融资业务;6、截留资金业务收益用于发放绩效;7、同业融出资金超监管要求;8员工违规在企业兼职等违法行为被罚款440万元,对相关人员开出12张罚单。试想,如果对这些违规行为不及时做出应对,那么,很可能产生更大的金融风险,对银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对于吉林农信社的事件,是由内部运营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内部运营风险又称个别风险,是由单个金融机构自身的财务问题和运营失误造成的收益损失和经营危机,即在不考虑外部环境影响和外部事件冲击的情况下,由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活动而引发的金融风险。此类金融风险的波及范围通常较为有限,并且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加强自身管理等措施来抵御。如下有几点具体措施:
一加强自我约束;金融管理当局应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进行要求,对不合规定的农村金融机构要限制业务经营活动,加强监督工作,要求其改善财务状况,积极改善资本结构。进行严格的资产负债比例控制,合理调整各项结构。运用各种手段积极清收不良贷款。适当开发出一些新的业务品种,促进自身与当地金融业的发展。
二创建法人法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机构法人法理,改善股权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完善“三会”制度。严格规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同时,要提高三会运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强规范规章治理,完善议事和决策程序。坚持经营事项公开,定期公布贷款放出与收回情况,财务收支情况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农村金融机构应按照统一法人,授权经营的原则,合理设定内部的管理部门和岗位职责,建立科学的授信、审贷、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到自我约束和自负盈亏。金融机构应当制定符合国家经济政策和法律规范以及符合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特性的经营目标,坚持“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相结合的资金运营宗旨。
四营造金融风险防范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应从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价入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评价体系是金融机构自身和金融监管部经过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检测来评估和判断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状况。首先建立对各种业务风险的预测预报系统,全面防控经营风险,要结合农村金融机构运营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风险量化指标,指标体系的设置要有侧重有层次,并加强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独立性,同时要着眼长远,综合考虑自身经营安全并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其次,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和完善对内控效果的评价和分析,建立定期账面核对和实物盘点制度、包括对各种帐证、帐表的核查校对,保证内控制度的效果。最后,应定期分析信贷资产的质量和资金运用的风险以保证对自身经营状况、资产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构建农村金融的风险预警体系是指金融监管部门要实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和静态监测,对存在较大风险的农村金融机构要及时给予警示,以督促该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

  5.2农村金融外部风险的防治

由于农信社风管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了呆账、烂账比比皆是。其次,由于地方政府过度的行政干预导致了不良资产日益增多,再则,农业经济的脆弱性,更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这些外部风险在农信社表现得尤为突出,但在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却也普遍存在。因此,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风险防治措施。
在行政层面,金融管理当局应逐步放开对农村金融机构严格的利率管制,使其能够通过利率手段提高经营的灵活性和服务的针对性。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通过风险溢价应对风险损失,通过建立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农村市场利率定价机制,来发挥利率在优化我国农村金融在资金配置中的作用。其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并适度安排免息专项借款,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使其更好地克服不良资产较高而造成的风险。并要求农村金融机构适当提高呆坏账准备金比率。最后,对于民间资本,各级政府应结合各地区的自身情况,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与法律法规,适当鼓励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结合国外先进经验,使其良性发展。此外,政府要从维护农民利益角度出发,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合理纳税,减轻农民负担。从而有效抵制遏制高利贷的恶性蔓延,从而实现稳定健康的民间借贷。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风险的分散和补偿措施,非常适合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的脆弱及与高风险特性,在农业保险良好运营和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农业和农村金融的高成本和高风险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保险机构不但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度过危机也可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更加有助于维护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面对呆账、坏账问题。应建立并完善农村征信体系,结合农村基层的实际,农村征信体系的建立可以发挥村委会的作用。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会同村委会以及村民代表对村民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通过村委会的协调与组织,以得到有效的信用数据。二是通过村委会为对村民进行担保,以减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
加强农村金融法制建设是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农村金融的发展,一定要有合理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如果仅仅依靠国家的有关“意见”或“规定”进行对农村金融组织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就难免会造成一定的盲目性。风险管理较好的国家首先对农业金融制定详细且完善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农村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经济。

  第五章总结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又使农村金融不断完善。因此我们应格外关注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与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
本文着重对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农村信用社的案例,对农村金融所面临困境提出一些建议,但本文还有颇多不足之处:首先,本文对农村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防范举措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的建议,多为政策性建议。其次,本文的研究数据缺乏第一手资料,探的方面也不够深入与具体。

  参考文献

1温涛《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生成机制与控制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2卓娜,昌宗泽.金融风险的成因、传导与防范:国内外研究称述[J]
3王芳《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制度》《金融研究》2009年
4杨大光,陈美宏:《农村金融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研究经济学》,2010年第6期
5姜长云,从乡镇企业融资看农村金融改革,经济学家,zoo26
6R.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7艾瑞克.菲吕博顿等,新制度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曹力群,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0.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9陈松林,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研究。经济科学,1997C3
10余子鹏等,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及其功能分析。经济纵横,2005
11巴曙松,巴塞尔委员会的授信风险集中度管理原则及其国际比较,中国金融,2002
12巴曙松,刘孝红,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研究.
13成恩江,褚保金,刘大耕,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补贴及其政策含义。
14段江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2
15杜晓山,农村金融体系框架、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小额信贷,中国农村经济,2002.8
16杜晓山,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及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问题,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9153.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1年12月17日
下一篇 2021年12月1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