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的变迁及挑战

  【摘要】:

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变迁历史大体分为早期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历史时期。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代会计(1949年至今)的变迁历程进行总结分析,指出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我国企业会计体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一步给出完善我国我国会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会计体系;会计变迁;对策与建议

   一、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基础理论

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会计法律规范,包括会计人员应遵守的会计法律规范有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地方性会计法规;包括和会计相关的法律及行政法则,就是会计标准体系当中最为具备约束性的组成部分,它就是调整经济社会活动当中会计互动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就是社会法律监督制度在会计方而的详细表现,就是调理及管理控制会计行为的以外在阻碍要素。比如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及她相关法律;和会计相关的行政法则主要就是xxxx公布的各种各样实施办法,比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等等。
2.会计准则与制度都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合理安排。会计制度和监督制度标准是从技术视角对于会计实务解决给出的要求及原则、办法及程序的总称。从广义来看,会计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的会计方面所有规范的总称,包括核算监督制度、财会人员管理机制及会计核算管理机制等等。然而狭义的会计制度仅指会计核算制度。会计准则与制度规范主要是由财政部依据企业会计立法及行政标准制订并颁布的各种各样会计准则、财务制度。
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从事财务工作的的人员在共同的职业习惯、偏好、心理基础上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道德规范,如会计的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是对会计人员的一种主观心理素质的要求,控制和掌握着会计管理行为的方向和合理化程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会计规范。
4.会计理论规范,根据一系列基本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和相关的规范要求,从逻辑高度上概括什么是会计实务,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稳步发展,会计理论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概念框架和结构。从一般意义上看,这一系列的成熟的会计理论都是会计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原则、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一)企业会计体系的含义

从广义上来说,它不仅包括对会计人员、会计工作、会计行为的规范和制度,也是对有关会计的立法、法则、方法的综合归纳。对于一个人为的经济系统,会计规范体系具有普遍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它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为设计合理有效的会计行为模式提供理论依据;2.为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事务提供参照和遵守的标准;3.为平价和监督会计工作确定客观标准;4.为引导和约束会计行为制造良好的机制;5.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媒介作用。因此,在不断的随着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计规范体系还必需随着其所处的坏境及网络时代的发展而是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企业会计体系变迁的形式

根据前人理论,企业会计体系变迁形式一般有以下两类:
1.自主探索,我国财政部门作为会计规范的制定者,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对会计实务的探索和研究,并认真总结我国几十年来的会计经验,认真分析我国会计环境,对现行制度进行变革与更新,从而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制度。
2.借鉴国际会计规范,为了配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规范企业的会计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陆续根据现实经济状况的变化对会计规范进行修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能更好的满足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形式需要,较好的迎合了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规范化的要求。

   二、我国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的变迁与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变迁经历了从无到有,发展变化、修订完善到基本符合国际标准的曲折过程。其发展历史与变迁大体上可为早期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三个阶段。本文主要对现代会计(1949年至今)的变迁展开研究与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体系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经历了变迁,逐步完善和成熟。

   (一)会计体系的初步探索时期(1949年—1978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民经济复苏和重建过程中,急需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我国政府在当时的国情下,选择了学习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全国会计事务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在统一的财政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工作更好的展开。在会计体系的建设中,1950年7月,我国颁布了《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机构统一会计制度》,是我国第一个会计制度。1956年,我国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统一会计报表》,《国营工业企业统一简易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格式》、《国营建筑包工企业统一简易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格式》。这些制度的颁布在当时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然而,盲目地复制外国的企业会计体系,肯定有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发生冲突的地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决定制定有区别的会计体系,主要按照应是企业所有制的差别性质,和企业的体量大小。
在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为了响应“彻底放权,大力简化”的经济方针。我国刚建立起来的会计体系就被很大程度的简化或废弃。与此同时国家发布了一系列颠覆前苏联模式的会计制度,《关于改革企业会计制度办法的通知》、《企业会计工作改革纲要》、《会计十条》等等,这一系列的制度为了促使企业会计体系更易于被群众正确理解,但却影响到财务会计的技术质量,使我国初具形态的企业会计体系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会计体系在过度的简化中变成了一副空架子。从本质上来说,这次改革实际上就是一种会计体系建设的倒退,使原有的会计制度遭受了巨大的沉重打击。后来国家虽然认识到这次改革给会计体系带来了伤害,但是接踵而至的xxxx,又因为“资产阶级”的烙印导致会计体系被严重打压。直到70年代初,我国的会计体系才逐渐开始恢复。国家进入计划经济时代后,于1974年发布了《国营企业会计工作规则》,给后来的会计体系变迁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这次会计体系的复苏,让人们意识到完善的企业会计体系,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会计体系对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会计体系变迁,都是围绕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的。

   (二)借鉴国际体制时期(1978年—1992年)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初期,我国的企业会计体系已经在逐渐恢复,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当时我国企业已经逐渐有了与外资以及合资企业的财务需求,但很多企业仍然使用在旧会计体系制度。1985年,我国根据当时的国内经济形势,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仅保留了部分旧体制下的财务处理方式,并且重新制定了会计规范体系的基本准则,增加企业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这就是我国在市场经济初期与国际接轨迈出的第一步。同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这是建国后首部会计法。其中对我国会计体系规范制定了明确法规,完善了财务管理体系机制,使财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有法可依。19世纪90年代,我国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和《总会计师条例》,这说明,我国将摒弃旧体制下的会计体系,做好迎接新市场化经济时代的会计体系发展的准备。这两部条例拉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促进了会计行业的飞速发展。在这个阶段,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到开放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因此会计体系虽然与时俱进,有所改善,但还没有真正的与国际接轨。

   (三)企业会计体系全面改革时期(1992年—2006年)

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的经济趋势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过度,并朝着市场经济迅速靠拢。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过程中,旧经济体制下的会计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趋势迅猛,有越来越多企业股票的逐步发行。我国会计体系的改革的也刻不容缓。在这个时期,我国相继颁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工业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多个企业及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
在20世纪末,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会计人员接触到更多国际化的会计制度和规范,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的会计体系也开始逐渐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2006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表明我国会计体系与国际接轨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20世纪末,《企业会计准则一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出台,这是我国的第一部具体会计准则。从那以后,中国踊跃的将会计体系积极地与国际准则磨合协调,将新会计制度不断的改革完善。在其他会计准则陆续颁布后,我国系统会计准则的体系框架也基本搭建完成。
1998开始,《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等条例陆续被颁布。这一系列的制度和条例,是在总结我国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基础上制定的,他们重新赋予了会计体系的概念,对国际通用的会计政策的实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末,我国先后两次修订了《会计法》,着重强调了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健全了财务核算监督制度。

   (四)与国际会计体系接轨阶段(2006年-至今)

从2007年1月1日起,中国的上市公司必须要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是由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组成。2012年4月1日财务部要求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3起,财政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随后,财政部于2013年7月17日颁布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
我国的会计体系逐渐向国际化变迁,新的会计体系的逐步建立,新体系的实施在中国与国际经济贸易沟通中有强大的作用,新准则的实施也是中国会计体系变迁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新会计准则的建立是中国会计准则改革中一个重大的突破,促使会计信息的预测与决策得到充分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会计体系趋同。
整体来说,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意味着中国会计体系制度已经开始进入全面改革。变迁的重要意义主要有2个方面:(1)中国企业会计体系正日益完善。新企业会计准则更适应中国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应对新环境下的新需求。还实现了上市公司首当其冲,成熟企业紧跟其后,终结了我国会计规范的双轨制。(2)在重要的计量属性中,新准则还拓宽了公允价值的运用维度,使公允价值成功占据重要位置。公允价值成为我国企业财务处理中重要的计量属性之一。从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到相关规范,都在与国际惯用的公共会计准则接轨。

   三、我国现行企业会计规范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3.1我国企业会计规范面临的挑战

   (一)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我国企业会计规范体系仍有很大的缺口,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但是在很多交易中还是存在会计规范匮乏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事项、特殊交易和新兴业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利用一些通用的标准在处理相关事项、交易和业务中有着相互冲突的规定,而一些特殊事项、交易、和业务又找不到相应的规定,这就说明,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相当大的缺口,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问题由于没有相应的会计规范而只能以会计推理的方式来解决,而这种推理会被认为存在一定的操纵性,最终处理的很不规范。

   (二)会计规范体系内部位阶观念不清

从理论上讲,会计法是由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属于法律,是会计规范体系中最高层次的;《会计财务报告条例》(2000)是xxxx令,是会计规范体系的第二个层次;《企业会计准则》(1992)、《企业会计制度》(2000)是财政部令,是第三层次;行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是财政部会计司文件,是第三层次的补充;对行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作出的更细规定及问题解答是第四层次。事实是第四层次往往可以轻易否决上一层次的规定,比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3年8月发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指出:在本问题解答发布并实施之后,现行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中对相关问题的规定与本问题的解答不一致,按本问题解答的规定执行。在这样不讲位阶的会计标准理念下制定会计标准体系,没有一个核心层,很难形成前后一致、首尾连贯的体系,使会计标准极易引起实务的分歧。

   (三)研究不充分、执行不充分

在我国准则建设中一些问题的研究不充分。具体表现为:基本准则的搁浅、早期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及时废止、具体实施准则在颁布后又随即修改,以及目前一些准则和制度中的一些规范南辕北辙,成对立面。不管具体准则已经多么的完善,对准则理论研究的忽视却一直是一个缺陷,从逻辑角度看,作为一个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应该有先后顺序,“先研究理论,后形成准则”似乎更符合逻辑,在这样的逻辑下,就不会因为准则体系中南辕北辙的要求而出现比较被动的局面。
虽然新修订的《会计法》等法律规定有关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统一制度的要求,但未对违反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具体情形、情节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做出明确规定。在监督管理中并没有对上市公司、审计机构违反会计准则及相关审计准则的行为进行有力的惩处,尤其是相关的民事责任没有建立,以至于削弱了会计准则的权威。
我国会计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业务素质不高,道德素质不高、风险管理意识不高;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它需要从事会计的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而不是一味的用照葫芦画瓢的工作模式。而新的会计制度执行起来又更需要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因此,他们在执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这些比较先进的会计规范过程中会觉得有一定难度,这就涉及到财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的问题。除了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外,我国企业的会计组织结构不健全,企业对执行会计制度不够重视同样对新会计制度的执行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3.2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应对策略

   (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体系

构建合理的会计规范体系,促进进一步完整与系统,面对新时期经济的不断发展,要停止建设基本会计准则,加速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尤其是特种行业和特种业务的会计准则及以下通用会计准则,但必须留有国际化接口,以利于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降低学术的成本。保持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层次特征,注意不同会计规范的体系和内容的统筹规划。不仅要加紧制定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等具体的会计准则,使我国尽快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企业会计体系,以增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会计规范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并完善其信息反馈机制。在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还需努力增加其制定程序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在会计规范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还必须自始至终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既要紧紧锁定会计规范建设的远期目标,又要考虑会计规范建设的既有模式和现有特点;既要考虑会计规范作为制度安排的关键性制约作用,又要考虑会计环境等各种非正式制度安排的重要影响,争取以最小的制度改革成本来实现最大的会计改革效益。也就是说,会计规范的制定要处理好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的匹配关系。其次,要积极研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会计问题。比如金融工具会计问题、保险合同会计问题、采掘业会计问题、石油天然气会计问题、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等及时做出相关规定,以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体系。

   (二)注重不同规范体系之间的协调性,消除不必要的法律规范冲突

增加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体系的协调性,就要对会计规范体系进行整体的调整,要对不同会计规范体系中的重复的,繁琐的条例加以整理、排序、规范,避免企业中不同规范体系之间发生冲突,避免自相矛盾。在会计法律法规建设时要注重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吸收其他法律法规中的合理之处,弥补自身的不足,摒弃其他会计法律法规中的不合理之处,加以改善。企业的管理者对本企业的会计准则进行修改与完善,使之能够成为企业真正用得到的会计法律规范;还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避免与其他部门的法律法规发生重复、冲突的现象。企业会计以及政府的工作人员要发挥会计人员的主体作用,让与会计相关的人员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积极参与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设。除此之外,还要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责,一个企业只有协调好每个部门所管辖的范围,才能将企业更好地运作起来。例如,企业的行政部门、财务部门等都需要具体的规划协调,进而形成统一的协调的一线工作流程,消除不必要的法律冲突与条例矛盾,从而提高不同规范体系之间的协调性。

   (三)制定相关法规,提高会计准则的权威性,严惩违规行为

无论准则质量有多高,如果不能得到恰当的运用,都不能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因此,首先要加大对会计体系的宣传力度,必须把宣传教育不断继续下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并且要加强政府监督,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际间投资和贸易活动中的突出作用日益显示出来,会计工作的普遍性,会计信息的社会性,会计作用的国际性,都要求政府加强会计监督,使会计信息被披露,有个规范统一标准,保证其真实性,增强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同时政府执法部门还要强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责任,对违规违法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增强法律威慑力。必须加大对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规的机会成本,保证准则得到恰当的运用。还应出台相关的法规,增强会计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的可操作性,明确违反会计准则行为的法律责任,进一步树立会计准则的权威性。

   提高管理当局及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1、强化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

首先,在企业发展中,财务人员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企业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同时还要对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出正确的引导。在实际工作中,更应该督促财务人员依法设置财务帐薄,做到廉洁奉公,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不捏造不伪造财务凭证和财务账薄,不做虚假的财务报告。坚决抵制拜金及拜权主义,敢于与违反国家财务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行为做斗争,从而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

   2、加强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

知识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工作人员就必须具备相匹配的会计理论知识,更要熟练掌握会计实务技能。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如果财务人员不及时学习与工作相关的前沿知识,那以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就会被淘汰。对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来说,需要的是不断的充实和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能力。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会计人员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企业还需对企业的财务人员采取分层次、分期、分批进行短期业务培训,并对财务人员知识储备进行认真的考核。培训时间尽量选在假期或者月中,这样既不会影响会计人员的正常工作也可以在学习业务知识,使工作学习两不误。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既可以给财务人员一个再教育的机会,又可以通过培训对财务人员产生激励作用,并产生社会认同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更加有动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3、加强会计人员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来说,企业应该将职业道德建设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内容,并且有计划、有规划的进行。企业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来为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检查考核制度,对违反法纪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绝不姑息和纵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并把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高低作为其考核的一项重要标准。在建立考试考核制度,要不断的完善会计的职业技术考试和考核制度,按实际情况不断的增加一些关于外语、网络技术和国际会计准则这些新内容,考核的指标应该包含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机构、会计工作和会计监督等各个方面。对每一位会计工作人员都应奖罚分明,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会计人员进取精神,还能促使会计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从而有效克服懒惰不求上进的思想,增强其敬业精神。
会计改革目的就是平衡可靠性与可比性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就得加强报表编制者及审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主张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是迎合落后。增加其他为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的配套措施,加强上市公司财务人员、证券从业人员、监督人员培训,特别是对企业管理层的培训师必不可少的,组织多种经营财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国家最新的财经法规,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确保会计准则及会计规范得到有力贯彻实施,从而实现证券市场会计标准国际化的目标。不断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促进会计准则的规范化。并且对于财务事务中出现的新课题(新行业、新企业)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对于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商讨解决办法、制定新规则,形成动态研究设计的机制,促进会计体系规范化和前沿化。

   【参考文献】:

[1]刘峰:《会计准则变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郭道扬:《会计史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葛家澍:关于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研究问题《会计研究》2001.01
[5]冯淑萍: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事业《会计研究》2003.0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9205.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1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