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次出行体验的亲子旅行收纳设计研究

  摘要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体验感成为了人们生产与消费的重点,众多行业已然将体验视为产品的核心关注点。但反观旅游市场,相关产品在体验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在此背景下,通过用户的行为研究,提出基于二次出行体验的亲子旅行收纳产品设计思路,欲通过改善旅途中收纳产品的使用体验,来促进游客旅行体验的提升,助力于相关行业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思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首先,通过观察法和文献研究,定义用户在旅行中的二次出行行为。了解行为背后的含义,明确基于二次出行体验的产品设计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步,建构基于二次出行的亲子旅行收纳体验,通过人、物、环境及时间的角度提出不同阶段中体验的分析思路。而后结合具体的用户案例,分析亲子群体在二次出行视角下的收纳需求,寻找亲子旅行收纳产品设计的问题与机会点;第三步,基于研究成果开展市场研究——分类总结现有产品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分析产品的实际表现与游客二次出行需求的匹配程度,而后提出基于二次出行体验的亲子旅行收纳设计方向;最后,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细分亲子游客群体,明确目标用户,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该群体在旅程中的行为习惯,并结合前文的基础总结最终的设计方案。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提出并完善二次出行的概念,讨论基于二次出行体验的产品设计思路,研究其在亲子旅行收纳类产品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二次出行;体验;亲子旅行;收纳;产品设计;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如今,人们已逐渐迈入体验经济时代[1],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点,不再只局限于功能性、美观性、实用性等基础的价值维度,其视线的焦点从“物”慢慢转移到了“非物”上。设计师的设计职责与要求也从管理产品的功能、形态、结构等基本的物质属性,衍变为了规划事件、营造氛围、订制服务等抽象的概念内容。同时,这种需求的转变,意味着设计师不能再单点式的看待用户所遭遇的问题,应将用户在具体场景或某一阶段中面临的问题,乃至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做关联性思考,并给出具备整体性的解决方案。因此,这迫切需要设计从业人员站在新的角度去思考产品设计的本质,应用新的方法去解决原始的设计问题。

此时此刻,以体验为设计核心关注点的产品设计思路,成为了时代背景下的宠儿。国内外将用户体验作为设计主要目标的相关案例已不在少数。例如,日本的部分医院在为儿童接种疫苗时,会给家长一本“母子手帐”,记录孩子所接种过的疫苗信息。其中疫苗批号是通过颜色区分的贴纸,可从储存药剂的容器中揭下,直接贴在手帐中。期间医生还会反复向父母出示疫苗资格信息,并让父母参与接种、记录的全过程,一定程度上为父母提供了信任度和安全感。除此之外,“母子手帐”还为不同国籍的人员准备了相应的双语版本,为在日的外籍人员消除了语言障碍,降低了沟通负担,从而改善了接种体验.

  1.2二次出行的发现

寻找改善游客旅行体验途径的过程中,笔者以游客的行行为为研究对象展开了调查。通过观察法与用户访谈的方式,在前期的研究过程里,发现了游客间存在着具有一定相似性的行为现象,其表现可以大体概括为:当用户抵达旅途中的酒店、客栈等场所时,会从全部行李中整理出部分行李随身携带,以备应对下个场景的用品需要。

  1.3二次出行的研究价值

二次出行是一种容易被忽视,却与旅行的体验感息息相关的用户行为。用户在这一行为过程中,与旅行产品的接触点分布较为密集,产品的体验形成频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分析二次出行行为,并将之用于旅行产品设计,可定向地改善用户的旅游体验。而研究用户的二次出行体验,更是符合“探寻提升用户出行体验的产品设计思路”的初衷。

本文将用户的二次出行体验作为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一方面欲建构一个较为完善的用户二次出行模型,为后续相关方向的研究人员给予经验参考;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旅游产品设计视角与思路,并通过实际的应用助力于产品发展突破体验感薄弱的现状,从而进一步丰富相关市场。

  1.4研究目的与意义

结合出行链的二次出行研究,其讨论的是游客出行过程中的表现,是以游客行为和行为路径为主要对象的研究。其重点在于分析游客行为与旅行体验在旅游情境变化时的映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指导旅游产品体验感的提升。二次出行的研究是从局部细节展开,并对旅程进行阶段式分析,且将游客行为放在旅程中做整体化思考的,一种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研究思路。研究二次出行体

,将有助于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

其中理论研究则重点围绕二次出行。明确二次出行的定义与相关概念,引入出行链的概念建构二次出行的用户行为模型。观察游客二次出行行为的特征,分析在该行为特征下二次出行体验的不同之处。并再此础上,通过实际用户案例的研究,总结影响游客旅行体验的二次出行体验关注点,阐述二次出行体验于产品设计的思路与启发。

设计研究的部分则将以围绕亲子旅行收纳为核心,进行市场研究和用户研究。

研究现阶段中亲子游客群体在二次出行过程里所遭遇的收纳问题,分析现有市场中收纳产品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式,总结可行的设计方向。而后调研目标用户在旅程中的收纳习惯,最终结合前文理论研究的基础,进行二次出行体验的亲子旅行收纳设计尝试,给出一个符合体验理念的设计方案。

  第2章二次出行概述

  2.1二次出行的定义

二次出行是一种普遍存在却未被系统研究的行为,通过对二次出行的系统研究,我们可以理解游客该行为背后的需求所在,并加以利用在产品设计上,从而达到正确引导用户、消除用户疑虑、提升用户体验等目的。因此,本节为更好的理解二次出行的概念,引入了出行链的理论来解释二次出行的定义,并通过对旅行中的游客行为观察与分析,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等途径,给予二次出行及其体验更为深入的讨论。为后续开展有关二次出行体验的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1.1二次出行引入出行链的解释

笔者在对二次出行的理论构建中,基于出行链的定义提出了一个涵盖用户二次出行的二次出行闭环概念(又名二次出行链)。如图2.1所示,一个完整的包含二次出行的二次出行闭环由起点(Home)、站点(Base)、活动(Act)、一次出行过程(Origin-trip、二次出行过程(Re-trip)、返途过程(Return)五个部分组成

起点:用于指代用户的家或者与旅程出发相关的任一主要地点。依据出行链的起始标准建议,闭环的终点也必须是起点本身,目的在于划分不同的出行过程,以便展开后续的分类讨论研究;

站点:代表用户在完成指定目标活动前的中途停靠点,可以是馆、酒店、客车或私家车等。是实现游客在出行过程中信息交换、状态调整的主要场所,它是旅程中每一段环节的衔接部分;

活动:是用户一段旅程的最终目的,也是二次出行时的直接目的。用于描述用户出行的具体项目内容;

一次出行过程:表示用户离开家或者起点,抵达站点的全部过程;二次出行过程:表示的是用户再次出发后,直至活动的全部过程;返途过程:代表着返回站点或起点的游客回归性行程。相应的会有二次出行的返途和一次出行的返途,二次出行的返途代表着行程中的一段活动已宣告结束,一次出行的返途则代表着整个行程的结束。基于上述二次出行闭环的概念,笔者在此提出对二次出行的定义:在旅行途中,以活动为目的而发生的用户移动,从“准备转移”阶段到“转移结束”阶段,其中为应对场景变化而发生的用户行为,称之为“二次出行行为”。

2.1二次出行的研究语境

①二次出行的边界

在二次出行闭环模型中,游客的二次出行过程粗浅地看是始于站点而止于活动。但实际上与二次出行相关的游客行为可能早于站点就发生了。所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二次出行的起止点会有不同的定义标准:从旅行收纳的角度来看,游客一、二次出行过程的划分是以用户携带用品种类与数量的变化为划分依据;在出

方式的选择中,一、二次出行的转折则发生在用户实现场景移动的瞬间;而在旅行计划制定的过程里,游客的二次出行体验始于游客对行程相关信息的接收、整理、判断的过程中。因此,笔者提出一种统一的二出行边界的定义思路,在整个二次出行闭环的研究中,一、二次出行转变的判断标准在于游客此时是否在为适应下一场景而做出相应的准备。借此我们也可以认为,二次出行关注的是游客应对旅行行程表中下一个目标序列而自发进行的状态调整。

②复杂的二次出行

相对之前基于出行链结构提出的包含二次出行过程的一般二次出行闭环描述,旅途中亦存在着其他复杂的情况,但同样适用于二次出行闭环的模型中进行阐述。i.多个二次出行过程段的情况:由于一个完整的行程中可能存在多个站点和活动的情况,如图2.2所示。假设一个二次出行闭环中涵盖多个站点(Bn)和活动(An,同样的就会涵盖多个二次出行段,此时二次出行闭环不适用于以单一的活动项目进行分类,而应以所有活动的意义——旅程的主题为分类依据。在对其中某一具体活动过程为研究对象进行行为分析时,可将其余的活动与非相邻站点视为出行过程中的链成分,从而简化出行过程,着重于关注该环节游客的行为与相邻阶段中旅行感受的关系。

  2.2二次出行特征及二次出行体验特征

在基于二次出行闭环的理论概念上,为进一步深化二次出行体验的研究,对旅行中的游客展开了观察。以产品设计的角度去审视游客旅程的二次出行行为,总结出具备以下特征共性:

场景转移:游客二次出行的前提条件是旅行途中游客所处场景发生了转变。

正如二次出行字面的含义一样,二次”代表着再一次,是相对于游客旅程之初—出发时状态的,在旅行过程中具备第二次或又一次出发含义的一种用户行为。

因此,游客二次出行行为的产生是建立在其抵达某个站点后,并即将发生场景转移的基础之上的。

二次出行讲述的是用户在旅行途中面对旅游场景变化时的一系列用户行为。因此,场景转移既是游客二次出行的行为特征,又是游客二次出行诞生的前提条件。

旅行筹备:通过观察站点等阶段中的游客发现,游客在此阶段中的行为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于旅行筹备,如图2.4所示。相关旅行筹备的行为,可以概括总结为以下三种类型:释出、更替、补给。

旅行筹备的释出行为是指,在旅途中,当游客抵达酒店、旅馆等停靠点时,存在将随身的行李,拿出部分寄存在休息场所的行为,笔者将之称为二次出行的用品释出情况。例如,部分游客表示会因为下一场所禁止拍摄等限制条件,将随身携带的相机等物品预先存放在房间内,以释放背包空间或解放旅行中的双手;又如,游客下个将要移动的场所是购物商场,部分游客会选择清空负重,以便后续存储购旅途中购买到的物品。此时游客的二次出行表现出渴望减少出行负担的意愿,其行为背后的含义在于游客希望能够以最轻便、最经济的方式继续接下来的旅程而游客二次出行的释出并不单只是对背包空间的释放,更是游客对自身体力的再分配——游客将原本需要用于背负重物的体力,转向投入其他方面乃至将体力用于对旅行本身的感悟。因此,该行为诞生的本质是游客追求轻松、舒适的出行体验。减少体力流失对旅途感受的影响,从而延长或创造旅途的沉浸式享受。

  2.2游客二次出行体验特征

由于游客在旅程中所表现的二次出行行为特征,导致游客的二次出行体验与一般旅行体验相比,会有以下的特征属性:

体验的分段与累积:在二次出行的框架下,游客的出行过程是分段式的。游客的旅游整体体验由每个阶段的段落体验组合而成。

但由于游客的出行目标是恒定不变的,因此,游客每个段落的终极目标是统一的旅程目标,每个段落的体验感则是最终旅程体验的子集和铺垫。因此,在游客在开展最终活动前的过程中,随着旅程的展开,对该次旅游的体验量是逐步累积,而对旅游的整体体验感是逐步完整的,在结束旅程时方才获得旅程最终的整体感受。因此,游客的二次出行体验具备分段与渐进的特征。

体验的认证与迭代:在出行过程中,对产品的使用体验乃是旅游体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而“二次出行”产品体验的特征,在于用户对产品再次使用时的体验变化。

就旅程中的同一产品而言,“次出行”中的产品使用体验,是用户建立产品认知的初始阶段。此时,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处于模糊状态。用户会凭借个人经验,对产品使用过程形成一个主观评价,用于记忆与区别产品本身,最终构建出一个对产品的认知雏形。但该阶段由于产品使用的触发次数较少、环境限制等因素,将会导致用户对产品的总体判断依据不足。因此此时用户对部分旅游产品的认知将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二次出行”的产品使用过程中,用户将通过再一次的接触经历、操作经历等,来验证上一阶段过程中的产品使用感受。此时用户的产品体验感受取决于产品的经验预期与产品的实际表现。当用户的预期高于产品的实际表现时,用户的满意度会下降,此时用户会重新审视对产品的认知;当用户的预期近似于产品的实际表现时,用户完成了对产品认知的验证,确认了产品的体验感;当产品的表现远超用户对产品的预期时,用户会获得额外的惊喜体验,满意度也随之上升,此时用户会重塑对产品的认知。在旅程中,这种预期与认知的转化过程会持续到二者合一为止,最终用户才完成了对体验的认证,有了较为清晰的产品使用感受。

  第3章基于二次出行体验的亲子旅行收纳研究

  3.1基于二次出行的亲子旅行收纳体验构成

在二次出行体验构成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亲子旅行中的收纳环节,可将亲子游客的旅行收纳体验分为:起点收纳体验、站点收纳体验、活动收纳体验及移动收纳体验。

而在排除经济因素下,不同年龄段的调研对象在选择受案产品时,全面的功能性成为了用户选择旅行收纳的共同原因。年龄越大的用户,越愿意将子女的喜好作为收纳产品选择的参考依据,这是出于年龄大的亲子用户所携带的子女也相对成熟,具有较为独立的审美与价值判断,因此,此时子女的建议亦是消费时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男性用户比女性用户更多的表现出乐意选择外观时尚的收纳产品,数据表达出了两种可能性,其一是男性用户与女性用户相比,在乎美感更胜于功能性;其二则是现阶段的亲子收纳产品符合男性审美的实属少数,男性用户渴望市场上出现贴合其心理需求的相关收纳产品。

  3.2站点收纳体验

根据二次出行体验的关注点,进行亲子旅行收纳研究时,要着重关注站点的收纳体验及站点收纳对后续过程的延续体验。亲子游客在站点中的收纳行为不仅包括旅行用品的重新整理、收纳与分拣,也包含游客在此阶段中旅行信息的接受与交换。此时亲子游客的收纳完整度将直接影响后续行程中游客可以移动的距离、出行的时长等各个方面。游客在站点时的收纳是整个旅程中表现最为显著,对旅游整体体验影响最大的一部分。

  3.3活动收纳体验、移动收纳体验、起讫点收纳体验

在二次出行的视角下,构成游客旅行收纳整体感受的部分还包括游客在起点时的收纳体验,在活动时的收纳体验和移动过程中的收纳体验等。其中,起点的收纳亦是旅程收纳环节的起点,此时“收纳”二字包含“收集”与“容纳”的概念,是两个步骤的用户行为活动。第一步,用户会通过行程安排判断需要准备的用品范围,收集这些用品。第二步,用户依据自身的习惯将物品整理在一起。此阶段游客的收纳准备限定了后续旅程中可操作的范围而活动收纳是指游客在该阶段中对前期准备好的旅行用品的取用体验及一段旅程结束后用品的回收体验,这两者的体验感均建立在先前阶段的结果基础上:若站点中的收纳是整齐有序地,则游客在取用时的感受也是清晰明朗的,回收时的效率也会相对较高,反之则相反移动收纳体验则是游客对收纳品本身携带性的体验感受,此时用户对收纳产品的要求多数表现为便携性及安全性方面。旅行收纳是贯穿整个旅行所有阶段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重点关注站点阶段时,也同样需要分析其他阶段给予的旅行收纳体验的影响,从而确保良性的整体收纳验感。

  第4章二次出行体验指导下的亲子旅行收纳设计实践

  4.1亲子旅行用户研究

由于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构成的亲子家庭在旅行收纳过程中所需准备的旅行用品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基于二次出行体验的亲子旅行收纳设计实践前,需对亲子用户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以明确最终的设计对象,从而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

  4.2人群细分

依据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中对儿童成长发展阶段的描述[22]笔者将亲子旅行的群体以子女参与的年龄、该年龄下成长发育的特征及时对亲子旅行的需求为依据进行划分[23]

其中携带0-1岁婴儿的家庭,该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对外界的认知能力有限,仍处于适应期,在与之接触的过程中只有情绪的表达,而缺少有效的沟通与理解,所以亲子旅行的效果相对较弱,该类家庭对亲子旅行的需求相对较低;

携带1-3岁幼儿的家长,由于该年龄段的子女已经具备初步的行走能力,龄较大的孩子已经能够通过语言表达简单的需求,接受过相关教育的孩子已经能够识别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用品同时,2-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短时间内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与父母之外的人互动的需求逐步浮现,亲子旅行的需求随着子女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

携带3-6岁儿童的家庭,该年龄段的子女已经具备较好的行走、攀爬能力,喜欢提问,喜欢听有情节的故事,能顺利回答比较基础的问题,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具备一定的自理技能。3-6岁是拥有小孩的家庭亲子旅行的黄金时期;

携带713岁少年的家庭,该年龄的孩子已经初步接触义务教育,学习能力强,探索欲、好奇心浓烈,有一定的独立能力,亲子旅行可选择的范围更广,是适宜亲子旅行的年龄;

14岁及以上的青少年时期,独立意识已逐步形成,在亲子旅行的过程中能做出更多的判断与价值选择,此年龄阶段下的亲子旅行有助于促进家长与子女间的沟通。

因此,依据上述的分类描述,本次设计实践的目标用户确定为拥有3-岁儿童的家庭,此时儿童的道德标准和生活习惯正在养成之中,此时期的家庭会存在更多的旅行收纳产品需求,针对该年龄阶段的家庭进行基于二次出行体验下的亲子旅行收纳设计研究,将更有助于实现父母对亲子旅行寓教于乐、促进亲子关系等方面体验的期待。

  4.3二次出行体验的研究侧重点

由于游客二次出行行为及其体验感所表现出的相对性和延续性等特质,以及基于二次出行闭环下,“站点-活动”期间体验感形成种类之丰富与密集。不难判断出,在进行基于二次出行体验的研究时,要着重关注在二次出行视角下游客的站点体验及其对后续旅程阶段的辐射影响。

站点体验是旅程的中间体验,是游客的旅程即将进入高潮而尚未开始的前奏铺垫,好的站点体验将引导游客延续旅程,为进一步深入感受旅行的魅力做出准备。而不好的站点体验将从根本上妨碍游客进行深层的感受,割裂旅行的前后阶段,打破旅程的整体感。游客在站点的一系列行为直接影响着后续活动的感受,这种影响笔者称之为站点的辐射体验,即旅程中其他阶段被源自站点中的行为活动所影响的体验感受。二者对旅程整体体验感受具有直接而强烈的影响作用。3.4二次出行体验对旅游产品设计的启示

二次出行体验的研究可以协助产品设计串联起游客出行过程的前、中、后不同阶段的体验感受,使游客的出行体验从此具备整体感和秩序性。因此,产品设计研究可以通过提升游客的二次出行体验,从而实现局部体验提升带动整体体验提升的目标。

  5研究成果总结

研究游客的二次出行行为旨在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找到提升游客旅行体验的突破口,笔者希望二次出行这一研究视角的提出,为旅游产品市场带来新的创造力与生命力。本文基于二次出行体验的研究,进行了亲子旅行收纳的相关设计,最终成果如下:

1.在出行链的理论基础上,定义了游客二次出行的概念。并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明确了游客二次出行的行为特征及其体验的特性,构建了游客在二次出行闭环下的旅游体验构成,并分析了进行该研究时所需关注的重点。

2.从人-物-环境-时间的不同维度论述了对不同阶段中的亲子游客需求及体验分析的具体思路,并在该思路下总结了亲子游客的主要收纳需求所在,以及现段市场相应产品表现与之存在的主要矛盾,总结出了该思路下收纳产品可行性方向。

3.基于二次出行体验产出了亲子旅行收纳产品设计方案——“奶爸包”收纳系统,并针对性地阐述了其改善旅行整体收纳验的方案规划。

但在最终回顾本次主题的研究中,笔者认为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二次出行理论的建构还不够全面,基于二次出行体验的产品设计方法也不够详尽。以一己之力从提出新的理论到最终指导产品设计实践的过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花费大量的经历去试错与修正。希望二次出行的研究能受到更多学者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关注,并逐渐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理论体系也希望念设计方案能为市场带来启发,实现理想中的产品化。

  参考文献

[1]约瑟夫·派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7-33.

[2]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EB/OL].[2017-08-31].

http://www.sohu.com/a/168685372_759368

[3]穷游App.穷游锦囊[EB/OL].[2018-22-30.http://guide.qyer.com/app.

[4]Strathman,JamesG,Dueker,Kenneth,ThomasSanchez,JihongZhang.Analysis

ofInducedTravelinthe1995NPTS[R].CenterforUrbanStudies,2000(6)5-10.

[5]NancyMcGuckin,JohannaZmud,YukikoNakamoto.TripChainingTrendsintheUS—UnderstandingTravelBehaviorforPolicyMaking[J].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JournaloftheTransportationResearchBoard,2005(1)5-8.

[6]褚浩然,郑猛,杨晓光,韩先科.出行链特征指标的提出及应用研究[J].城市

交通,006(3)64-67.

[7]丁威,杨晓光,伍速锋,基于活动的居民出行行为研究综述[J].人文地

理2008(3):85-91.

[8]鲜于建川,隽志才.出行链与出行方式相互影响模式[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6:792-796.

[9]陈丽丹,聂涌泉,钟庆.基于出行链的电动汽车充电符合预测模型[J].电工技

术学报,015(2):216-225.

[10]王帆.国内旅游体验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007,(11):8-23.

[11]张伟华.基于出行链的弹性需求随机网络配流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

报2009,(10).

[12]潭家美.影响出行链构成的多因素分析[J].同济大学学

报,2009(10):140-1344.

[13]徐初佐,卢宝蕊.基于体验经济的福建土楼旅游创意研究——以福建土楼(初溪)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12):115-119.

[14]刘妍.我国亲子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广场,2013

(11):206-210.

[15]尹芳.国外亲子游戏研究综述[J].教育导刊,2006,(9):56-58.

  致谢

回顾大学四年的生活,美好而充实,心中也有很多的感慨。等我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时候,真的是感觉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四年学习的默默支持,也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同样的也要感谢陪伴我四年的老师和同学。是老师们不辞辛苦的为我们上课,我们才会学到宝贵的知识。也要感谢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我的帮助。特别是在这里,我要诚挚地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这次的论文写作中,我无论什么时候遇到到难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的难题,都是向老师寻求帮助,而老师不管多忙也会第一时间的回复我们,为我们解决难题。从本文的选题到撰写再到最后的答辩与格式调整,每个环节老师都会给予我细心的指导,所以在这里向老师致以最崇高的谢意。

一路下来还要感谢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室友和朋友们。四年来,是你们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成为我人生中的天使。我不会忘记,在搜集数据、学习研究方法遇到困境时你们的倾力相助;在面临各种选择时你们给我的关心建议;当我被琐事所烦扰焦虑,你们的宽慰和拥抱。成长路上,能够遇到你们,真好。

最后,我要由衷的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我都是那个不让你们省心的孩子,是我最爱的你们不断的给我鼓劲打气,给我力量与勇气。是你们让我始终生活在爱与欢笑里,我爱你们。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9945.html,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4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