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来应对这种影响,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探究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等具体要点,对商业银行提出指导性建议,对未来商业银行更好的适应互联网金融发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来应对这种影响,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探究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等具体要点,对商业银行提出指导性建议,对未来商业银行更好的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分解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步骤,提出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会促进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走上一条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的道路。本文还探究了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验,如:积极创建互联网络交易平台和开展互联网信用业务,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经验,本文认为商业银行自身应不断创新,努力探索与互联网金融共生共荣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经营对策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技术诞生于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它诞生以来,互联网就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和巨大的能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形式。一股信息技术化的浪潮正以一种无法想象的速度席卷全球,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以互联网文明塑造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新的社会文明形态——网络社会文明。可以说,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息息相关、共生共存的格局是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刹那就决定了的。
  2013年6月初马云创建的阿里巴巴公司联合天弘基金公司合作创立了“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这是我国国内已知的第一支互联网上的基金项目,并且淘宝将其在自己的支付平台支付宝上上线,把余额宝制定为推广平台,也是唯一的一个直销平台,与此同时支付宝在各大平台上推出自己的app业务,支付宝用户不仅可以直接消费缴纳日常生活中的所需费用而且还可用来理财,把平时的零散资金放到余额宝平台内,由专业的基金定投师管理这些财产,并尽可能的实现资金利润最大化,为小微客户提供了新的短期资金管理模式。余额宝平台能够将货币基金的购买门槛降到一元大大刺激了其用户的金融投资需求且能实现买入与赎回T+0日到账,这种及时的收益模式不仅让其用户在账户增值同时,还可以进行消费的支付服务。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1]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6月末,余额宝就成功的在18天里吸引了250万的用户,转入的金额总额达到了66.01亿元。截止到2013年11月,余额宝的规模已经接近2000亿元。在2014年2月经余额宝预售的7%的理财产品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就已经被抢购一空。
  2012年以来,互联网在我国掀起了一股与金融行业相融合的巨大浪潮,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做出了回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也相继创新了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网络服务,如网上银行,金融服务在线购买等。政府不断出台新的金融法规用来规范金融领域的金融活动行为,商业银行出台新的营销策略以来应对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业的冲击,各行各业都在为更大的市场,更加便捷的金融工具做着积极的准备,以期待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
  余额宝的良好发展态势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正在逐渐被广大受众所接受,特别的,对于金融行业中的重要一员——商业银行带来了重大冲击。商业银行应该如何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地位?如何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特点来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应对这一新生事物?这些问题都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研究意义

  本文选题从商业银行所受的影响和应对对策研究入手,对其受到的来自新型的金融模式的强烈冲击集中讨论,简要的叙述了互联网金融从诞生至此的重大转折和历史,对比中国和美国的金融发展现状,做出比较,找到中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中国的商业银行面对来自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冲击该如何找到一条共存的道路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意见。
  一方面,本篇论文对商业银行如何找到一条和互联网金融的共生道路提出了一些意见,讨论了商业银行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国大大小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金融业务,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研究成果并不多,但已引起了广大民众和经济学者的注意,因此本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新意。对于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土壤里如何进一步的获得大的发展进行了一点理论补充。
  另一方面,通过中美两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对比找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对互联网金融如何对商业银行发展产生影响这个问题做出了论述,由点及面的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了未来发展不可逆的时代潮流;总结了商业银行业在面临互联网金融所面对问题,提出了在此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应做出的对策:作为一个新的领域,互联网金融应该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对国内的监管部门如何监管互联网金融,找到合适自己对策。本文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于商业银行提出的对策以及对于监管部门提出的建议具有较大的现实性意义。

  (三)研究方法

  本文从理论分析和一些实际的事例着手,来寻找商业银行收到的影响。并且采集了一些图表和数据,用简明扼要的数据来展示我国现在互联网金融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认识到我国现在的发展现状。通过一些国内、国外的相关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思考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冲击,达到融合共存的目的。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一) 以余额宝为例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个新鲜事物,国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研究尚不够成熟,在此以支付宝和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衍生品为例,阐述我国政治、法律以及金融机构本身对于其的认识。近两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刚刚凸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于金融行业和金融监管部门来说面临的问题都越来越受到重视。支付宝是阿里公司推出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在开始推出之初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关注,再到后来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双十二的活动开展以来,用户通过余额宝和支付宝达成的支付总量在2014年就达到了4000亿元,可以说支付宝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杰出代表,社会各界对支付宝和余额宝以及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拥有不同的观点。(王军,2014[2])
  其中持赞同的观点的有:
  ①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会对市场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金融创新产品密切关注,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规范制度。
  ②姚文平(2014)[3]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互联网金融自诞生以来在全球的一些重大的进展,强调处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巨大浪潮中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要冷静面对,要看到互联网金融虽然冲击了商业银行的传统模式,但是也对它的未来发展和金融业的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他认为金融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部门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发展的契机抓住机会拓展自己的市场,形成战略同盟,双方优势互补寻求更大的利益回报。
  ③其中持中立观点的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2014)在"两会"中提出互联网金融目前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监管体系尚未完善,还需要优化;二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要加强监管协调完善监管规则,从而在制度上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改革。
  ④持反对观点的有: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钮文新(2014)[4]指出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利用银行发生钱荒的机会,通过基金注入的方式参与到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协议中来坐收银行的利率,同时认为余额宝严重干扰市场规则,干扰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同时拉高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导致金融业和实业之间的矛盾加剧,因此建议取消余额宝。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景海霞和寇明婷(2015)[5]指出通过观察余额宝推出前后商业银行股票平均异常收益率与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的变化情况时发现,在较短时间里,前者对后者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业务——活期存款业务、基金代销业务和理财业务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挑战,余额宝抢占了大量的用户资源并且同时分走了那些本应由银行收取的利润。在随后产生的互联网基金聚合效应和蝴蝶效应面前,商业银行不得不把自身投入到互联网金融改革的道路中去,并积极寻求创新的模式。
  钟洁(2014)[6]指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交易平台上,据统计,从2012年到2014年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国新增的网络融资平台就多达8000多家,这些网络平台天生拥有的如数据分析、网络社交等优势相比于传统的银行柜台人工操作更加吸引用户。②交易成本上,商业银行的固定成本和人工成本相比较互联网金融产品来说要高的多,同时处理的效率却远远不如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体现出新金融模式的优点。③经营管理上,互联网金融在营销模式上和管理模式上具有天生的优势,从而促进了商业银行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

  (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对策

  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的王娟表示商业银行在面临冲击时应该着重把握其自身的优点,发挥潜力,同时注重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开发新的产品。商业银行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发展,仍然占有市场上较大比重的客户量,应该加强改善用户的体验,挽留住庞大的用户资源。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相对更高,对于一些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客户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商业银行同时应该积极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展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
  袁博等(2013)[7]指出商业银行还应出台互联网金融发展相关的一整套措施来应对这种冲击。改善用户的互联网信息安全体验,注意保护用户的隐私及信息安全。
  对于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谢平(2014)[8]认为有两种发展的模式,一种是银行模式,企业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资金要求;另一种是资本市场模式,资本市场是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获取企业发展所必要的资金。而互联网金融采用的是第三种方式,既不是银行模式,也不是资本市场的模式,它是把资金的拥有者和资金的需要者这二者同时集结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进行交易,同时互联网平台也负责对二者的资信情况和风险情况进行评估,给出一个合理的交易建议。
  本文的文献回顾大都建立在前人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以余额宝为代表论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了人们对于余额宝的不同态度,同时引述了前人描述关于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影响,如: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业务以及在交易平台、交易成本和经营管理上对商业银行产生影响并且提到了观测影响的方法。商业银行应主动转变经营思路,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积极主动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应用银行业内人士的观点和专门研究互联网金融的专家学者的意见来指导商业银行的运营发展。文献回顾得出的结论是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会促进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对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本文作者并未亲自调查研究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的具体表现和流程,所以文献回顾难免有信息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本文的论文中将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分析其影响并且根据我国银行业的发展阶段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用来保障我国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目前针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的金融模式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把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网络上的业务行为定义为互联网金融,而在市场角度上普遍认为互联网科技公司从事金融行为是互联网金融,这是站在两种不同从事行为的角度来观察的,所以定义互联网金融需要同时从这两个主体的角度来思考。由此,本文采用这样定义的方式,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科技企业为了更好地服务电子商务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而向广大消费者和商家提供的资金融通服务。(谢平和邹传伟,2012[9])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便捷性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携性。人们只需要有一部智能手机或类似的移动终端,而后安装相对应的网上银行及移动支付组件app,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完成资金的交付、转账以及信贷服务,而不需要到营业网点去办理服务,这就极大的方便了客户,同时也能减少商家现金业务,提高了效率。
  2.大众性
  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服务机构设立的金融服务门槛较高,只有少数资金雄厚满足条件的大型企业和城市里中高等收入的个人才能享受到相关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固有的排斥性特点决定了大多数人不能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人民大众提供了参与金融事务的平台,人们不需要具有多么雄厚的资金等硬件条件,只需要有一部移动终端,就可参与网络平台的金融事务中来,而网络金融几乎没有门槛的特点,使得使金融服务的对象不再仅仅被较小部分金融财团所控制,而变得更加具有大众性,普通大众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参与到金融服务当中来。
  3.引致性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具有引致性。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发展与繁荣是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达到较高程度的体现,而互联网技术公司不断创新自己的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给自己公司的创造利润。(张虎和梁鸿舜,2012[10])下面将以第三方支付技术企业的繁荣原因为例子,论述互联网金融的引致性。电子商务在诞生的初期就产生了两种金融问题:一是买卖双方对于交易的对象不信任,由此产生的信用危机导致交易受阻,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陷入被动。二是由于不同发卡行之间交易的时限和政策不同引起的到账时间的延后和无法授权等问题,最终使得交易无法进行。类似这种情况在银行之间的跨行交易机制还不够完善的年代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事物需要面对旧有金融机构抵制的逆境,而电子商务要在这样的逆境中成长,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由此引起了第三方支付技术公司的繁荣。所以说,互联网技术企业开展金融活动的目的几乎全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为了服务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后来第三方支付的崛起却是互联网技术企业所没想到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发展壮大应该算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外之喜。

  四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发展变化

  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与金融业相比几乎是个全新的领域,互联网金融源于金融行业对于互联网工具的运用,互联网与金融行业拥有较高的契合度,导致了二者的融合较早。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达到了新的高度:首先,准备阶段,互联网络平台被当作工具给用户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其次为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融合阶段,到2010年以后逐步形成了专业的网上金融服务公司;最后阶段是从11年至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进入更大的发展舞台。从宏观角度来看,以国家权力为主体的政府部门也在研究开发网络金融融资,从微观角度来看,网络金融技术公司、各类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甚至是个人投资者都深入渗透到网络金融的各个方面,并且使得其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远远多于前两个阶段,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越来越突显出来。

  (一)互联网金融下我国银行发展变化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1994年我国引入互联网以来,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类互联网服务部门纷纷建立起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得到了不少技术方面的支持,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等等。现如今,国内的一些互联网公司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它们的不断扩大的发展规模和日益增长的竞争力使得金融业受到不小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可以快速发展。第二,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我国的金融行业的生存环境。长期以来,银行垄断了我国的金融行业,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所针对的客户主体也主要是大中型金融行业没有及时注入新鲜血液,创新意识不足,服务意识也较为慵懒,没有得到一定的提升。加之银行对于金融服务设立的有下限,造成金融服务的门槛较高,金融业不会轻易被广大民众以及小微企业所接触。而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刚好满足了众多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需求,从而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深化。第三,金融监管理念和政策的改变。2012年以来,政府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减政放权,同时也放宽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政策,“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等部门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像余额宝批准上市这样的行为向市场传达了政府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信号,进一步催生了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诞生。(叶芬芬,2014[11])
  为了使客户获得更好的金融体验,我国的一些商业银行纷纷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传统业务的升级,同时能够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自从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历来,我国的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开通自己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重视传统的金融业务在线化。根据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2]截至2014年12月,购买过网络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7849万,较2014年6月增长1465万人。在网民中使用率为12.1%,较2014年6月使用率增长2个百分点。
  1.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采取的方式是以传统银行业务为基础同时在互联网平台上上线本行的互联网交易客户端,通过互联网交易这个平台进行交易活动。网络银行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能够有效的减轻柜台的压力,客户能够不通过银行柜台能就办理自己想要的业务,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同时提高了银行的效率;第二,能够使银行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促使网点工作从业务操作向咨询、销售转变;第三,能够根据顾客的浏览历史和交易记录等数据入手,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进行交叉销售,提高产品的出售率。
  2.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业务
  作为手机银行的核心业务,手机支付是移动支付必不可少的一环,另一方面一些
  小金额的免密码快捷支付也是移动支付的主要业务。手机银行的上线使得用户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业务的处理工作,这就使得银行业务的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我国手机银行发展历史见表1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我国手机银行的起步不晚,从2000年以来,我国手机银行逐步向移动金融服务和电子账户的服务转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金融需求,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电子货币的流通速度和电子账户的实际价值。
  伴随着互联网的技术的深入发展,渐渐的我们发现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东西。手机的普及给手机银行的迅速推广和普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未来,各种高科技技术不断革新,硬件设施也会得到一定的创新,也会便的更加的便利。手机作为一个移动终端,手机银行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搭载的媒介,使得银行的相关的金融业务就可以实现在手机上的处理。正好利用手机不受时间、空间影响的特性,一定可以让手机银行承载更多的金融营销和服务,手机银行也会成为未来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互联网金融下美国银行发展变化

  1.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作为互联网的诞生国,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BN)于1995年在美国亚特兰大成立。在美国之后,日本、欧洲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开始兴起互联网金融,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寻求新的突破点,在最近两三年以来,互联网金融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影响力上都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袁康,2013[13])
  美国互联网金融出现并迅速发展有原因:第一,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互联网的国家,同时其金融行业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第二,美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支持体系,国家从政策和法律上鼓励创新和发展,使得金融领域始终有充足的活力,美国的金融投资十分旺盛,2013年上半年美国互联网金融公司融资前8名见表2,可以对互联网金融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援助。同时,美国在金融监管上的力度也很大,美国的金融监管着重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体系来扶持一些中小型企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乔布斯法案”,美国从监管和法律制度方面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铺垫了一定的基础。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美国商业银行变化模式
  在现在的美国经济社会中,互联网金融已经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它的自身的发展也没有达到一个完全独立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一些业务之间的还存在一定的紧密的联系。美国的金融体系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完善。
  目前,美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变化模式主要有四种:
  (1)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包括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个人和公司理财方面实现了金融服务的信息化,但是只停留在信息化升级的初级阶段。
  (2)在互联网的金融体系的支持下,一些新型的支付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些移动支付手段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甚至于Facebook利用互联网进行支付业务,它的Credits系统,这样既实现网络支付的快速发展又促进了支付体系与互联网相结合,这是第二阶段。(袁康,2013[13])
  (3)互联网信用业务。现在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的借贷款服务,网络众筹等。通过P2P网络贷款平台,实现资金的所有者和需求者在网上的资金融通,这种模式完全脱离了银行作为借贷媒体的作用,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资金融通的渠道。
  (4)出现了互联网货币——比特币。比特币不受中央银行的控制,因为它的发行和流通不经过银行,所以很难追查到货币的流向和用途。

  五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上,而且体现在改变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格局上。(李娜,2014[14])当今时代环境下,互联网金融与以往的商业银行模式相比较而言有很大的优势,具体如下:①互联网金融把金融事务转移到网络中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进行管理。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时间和地域的范围,与现有的商业银行网点相比,信息交流更有效率、范围更广,服务更加周到。②根据以往的旧的交易数据来建立自己的新的信用评价体系。目前我国的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活动大多采用抵押和担保的方式,而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则运用自己的信用体系来决定用户的信用值。③灵活设计满足用户体验的界面和功能。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日渐成熟,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平台不断向纵深发展,移动交易客户端能够根据客户的喜好和要求智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④零碎的时间和资金管理。随着我国第三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偏爱使用移动支付手段,这无形中提升了人们办理业务的效率,节约了时间。而类似余额宝等金融产品的出现使得零散资金管理成为可能。互联网金融对现有的资金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金融体制的作出相应的改革。

  (一)去中介化

  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促使传统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金融媒介转变加速的问题。市场上大多数客户资源被以支付宝为首的中间支付机构掌握,他们相对于银行具有高效处理资金和高效采集数据的能力,这导致结算资金逐渐从银行向以第三方为代表的非金融机构转移,从而引起了银行的资金脱媒;大数据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智能搜索引擎的发展有效降低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平台掌握了本来应有银行掌握的大量客户身份、账户信息,造成了商业银行的信息脱媒;同时,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客户都是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实现的,客户不用与银行直接发生关联,导致了商业银行客户的排他性和客户忠诚度的下降,形成了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脱媒。这些关系的脱媒导致了银行的中介作用降低,影响了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占有率。

  (二)泛金融化

  金融行业已经渗透到生活中,越来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纷纷建立起来,电信运营商、电商企业也纷纷投身于互联网金融市场中来,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增加活力。传统银行通过与非金融部门的紧密合作形成了金融与非金融相结合的局面,为客户提供超越传统银行业务之外的金融和非金融类服务。金融行业与商业生态结合在了一起,为各种商业环境创造了金融增值的空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崛起实现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由线下到线上的转移和拓展,使得各种线上和线下活动和服务贯通融合。互联网金融的泛金融化特点使得商业银行业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门槛得到了降低。

  (三)全智能化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动传统银行必须改变其经营管理模式。智能终端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界面友好化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数字化变革也挑战着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未来对客户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将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的重要手段。基于共享的客户信息开放平台商业银行可以实现决策的智能化,通过风险管控,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深入挖掘资金的潜在价值,以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以定制化、集成化、标准化为目标,着力提高客户体验度和用户个性化需求。

  (四)互补共赢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都应相应发生改变。银行业将从产品服务的竞争模式向商业模式的竞争,从行业内部的竞争向产业联盟的竞争,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所改变,最终这些竞争又将会变为合作,形成市场所需要的互惠互利、共生共赢的大好局面。

  六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和建议

  首先,商业银行要立足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竞争优势,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制定分部实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具体步骤,在整个银行业还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初期,快速拉取客户源。其次,从管理者的角度推动传统银行向智能化互联网银行的转变,增加银行在大环境中的竞争力。

  (一)完善商业银行发展规划

  (1)商业银行的管理部门要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于传统银行业所带来了冲击。商业银行要有忧患意识,要改变银行内部效率不高等问题,把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合作计划来实施,在思想和策略上积极推动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
  (2)要清楚认识到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比较优势,利用优势解决互联网金融中容易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和监管问题。
  (3)制定发展和实施计划。对于商业银行的各部门要集中优势资源,做好银行发展的整体统筹与分布计划相结合,明确短期和中长期所要达到的目标。短期内是要拓展用户数量,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潮流,形成商业银行在网络支付、融资和移动金融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中长期目标是推动互联网金融技术深入发展同时做好客户数量和质量上的积累和用户大数据的收集,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智能化转变,把商业银行打造成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线上与线下向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

  (二)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应主动运用——网络大数据、P2P模式等技术进行服务创新,以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拔得头筹,大力发展网络支付、融资和移动金融业务,与同行相比要具有比较优势。(章连标和杨小渊,2013[15])
  (1)支付创新。利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把银行的金融业务从线下挪到线上,满足客户零散时间和零散资金的投资需求,积极推动新的支付方式创新,形成电子账单支付、夸行间资金交易和手机支付的结算体系。另外,坚持统一的准入规则、统一的风控和定价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手段,来规范银行业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行为。
  (2)服务创新。开发在线理财的产品,在不同时段针对不同需求和资金持有者推出吸引人眼球的理财产品,依靠新的支付手段营销产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在线化、智能化的网络融资新运作模式。
  (3)平台模式创新。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融入互联网金融的生态圈,把握好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电信运营商以及各大型电商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实现其优势资源间的优势互补,积极扩大用户市场,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4)服务渠道创新。商业银行应积极构建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生态圈,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个人定制的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和网上借贷款等移动金融业务,拓宽用户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渠道。

  (三)建设“智慧型”网络银行

  (1)强调以改善用户体验为中心,重新定位商业银行的服务地位,加快建设智慧型网络银行,推动网络渠道向营销型转变,打造综合型移动金融服务平台。
  (2)充分把握市场信息,做到信息集成,加强信息交流效率。同时谋求多平台合作,增加强客户对于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
  (3)以流程集成化为重点,为客户提供全天候超越空间的网络金融服务。建立弹性运营体系,基于开放式、集成化和信息化的特点,打造随需而变、动态交互的运营支持体系。
  (4)深入利用银行已有的信息资源,提升智能决策的水平。通过对商业银行已有信息平台构架的改造和延伸,加上对于客户大数据的收集整理,信息数据的全面整合和对市场行情的严密把握,使得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做出适合市场资源配置的智能化决策。
  (5)优化组织结构,以协同作业为目标。建立现代化科学的流程构架,整合相关线上线下平台,以达成优化组织结构的目的。

  (四)加大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配套支撑

  推动银行内部机制文化的重塑,鼓励创新文化,着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内部运行效率。加大互联网金融技术的运用,把大数据、智能终端、云处理在内的众多技术纳入到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去,加强银行业务与互联网金融技术的股东与融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体验。另外,培养专业对口人才也能对发展互联网金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互联网金融作为近两年来刚进入我们视线的事物,也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话题,所以选题相对比较新鲜。但是学术界对于其研究还处于一个基础的层次,成套的理论研究还未成型,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新意。其次,将一些国内的理论进行了事例的分析和结合,然后针对中国当前金融市场的情况和基本国情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方法。最后,本文把我国和美国的不同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的差异,可以为我国的商业银行提供很好的借鉴,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互联网金融,努力尝试扩展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同时注重与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合作,改善用户体验度,加强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以全新的态度来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浪潮。
  而本文也存在一些缺陷,因为互联网金融刚刚开始兴起,所以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也停留在表面,没有达成一个共同的观点。作者的观点可能有不足之处,另外市场数据的不足和研究时间的短暂也导致本文的研究很难到达深层次的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曹磊,陈灿,郭勤贵,黄璜,卢彦.互联网+:跨界与融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王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首都贸易经济大学.2014.
  [3]姚文平.互联网金融-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和生活[M],中信出版社,2014.
  [4]钮文新.取缔余额宝[J].证券时报,2014,(2):21-21.
  [5]景海霞,寇明婷.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5,(6):3-4.
  [6]钟洁.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冲击及应对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14,(7):59-59.
  [7]袁博,李永刚,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66-70.
  [8]谢平.迎接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机遇和挑战[J],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9):6-6.
  [9]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
  [10]张虎,梁鸿舜.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影响及应对分析[J].深圳金融,2012,(1):8-13.[11]叶芬芬.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4.
  [12]《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02-03.
  [13]袁康.互联网时代公众小额集资的构造与监管——以美国JOBS法案为借鉴[J].证券市场导报,2013,(6):4-20.
  [14]李娜.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冲击及对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15]章连标,杨小渊.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浙江金融,2013,(10):31-3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2279.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19年10月25日
下一篇 2019年10月2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