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艺术审美观的提升——以M中学为例

  概要:

在音乐方面的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个核心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本文主要探究中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观的提升措施,且以M中学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篇文章将通过分析中学的音乐教育,根据它的学习的范围,提出一些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并对中学的审美教育上提出期望。文章首先在绪论部分概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等,为后文奠定框架,其次分析了提高学生中学音乐艺术审美观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接着对中学时期音乐教育的审美要素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中学音乐艺术审美观的提升措施,最后进行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音乐;中学生;审美教育;审美能力

  一、绪论

xxxx在2015年9月正式公布了文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再次的将美学教育顶到了教育的高峰。xxxx此次将音乐、美术等都划分到了美学教育的课程内。在这些范围中,音乐作为一种审美和情感上的教导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欣赏到美的内涵,能够表现出美的存在甚至创造出美。在之前的课程标准中,音乐的教育需要用审美做中心,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在中小学时提高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体验审美,在整个的音乐教育中一直践行这审美的观念。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前就查阅了一些有关的资料,发现与这有关的文章只有12篇。他们大概有两类,一是探索如何去培养审美的能力,另一种是细分到某个具体的领悟去探究审美的能力。这篇文章主要是研究学生在中学的音乐艺术上的审美观,站在教育的前沿去探讨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对如何去提高审美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中学音乐艺术审美观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一)当前中学音乐学科教育存在疑问

目前在国内有很多的学生在价值观上都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在音很多学生乐上更在乎它的娱乐性质,舒缓自己的内心,将它当做娱乐的一种手段,只听一些自己喜欢的,这就使得学生们多大多喜欢直接通俗的流行歌,忽略了那些真正有内在价值的音乐形式,有的更是抵触这些瑰宝。在学习音乐上,很多学生的基础都很差,音乐上的素养很低,有一些农村的学生甚至一些基本的常识也不知道,大多数只是为了读书。当然在一些地方也不了解音乐家和歌手的差别在哪里,他们用的教材书还是旧的,已经适应新的时代,与现实比较已经落后了,并且他们平日里几乎没有机会去练习音乐,只是在被动的去学习,而不是主动的去学习。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学生都只是在课堂上去学习,课外就几乎不再去了解音乐的内容,没有一个对音乐合理的引导。

但是音乐这门课程需要有很高的实践能力和技术的能力,比较注重学习者的技术需要达到一个高水平,基本知识和技能都要有大量的练习,只有这些才能达到最简单的要求。可是目前如何高效的去开展音乐上的教学这个问题一直在是音乐老师们感到烦恼,课上如果太文艺,就不能让学生很好的学习知识。然而如果学生们的审美观能够有所提高,那么在课堂上就能更开放,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体验,在学习中感到愉快,最后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音乐。

  (二)全面提高中学生对审美趣味的关注

现代的流行音乐是目前社会的主流,这在一些方面干扰到了中学的音乐教育。学生们在正式的学习音乐之前,因为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它会给学生灌输一个固有的观念,从而干扰了学生们对其他形式的音乐的看法。所以我们必须要注重提高学生们在审美上的感知力,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多角度的提高他们在音乐审美上的判断力,并且这个途径不是只有老师手把手的教导,也不能让学生自己去苦想,而是用一种内外结合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改变我国的中学生们在音乐艺术上的审美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美理解力的培养

音乐艺术不仅仅只是美,它哪里都有,在各个方面都存在。我作为一个重庆人来说,上一年我去看了武隆,听着家乡话,想到一些刻骨铭心的号子和对家乡的情感都在逐渐消散,这是一个视觉上理解能力的提高,身处其中,感到迷惘。它也让我感到了音乐的美,它能让人有再次经历一遍的渴望。音乐上的审美,是每个人都有的却各不相同的一种领悟。

国内的中学生提高审美的能力,需要老师们来从多个角度来教导。在我国对中学的音乐教学上的研究,都是在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上进行的,钻研的人仅仅是用了种理性的思维,使学生在教导的作品上二次的审美,这样才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提高,使学生在内外在上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审美是学生能够感觉并评判实物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在中学阶段学生受教导的主要内容。欣赏的个人与世界之间达到发自内心的沟通,是审美能够发展的动力。美好的事物通过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才能够传递下去。注重情感也是在中学学生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只有有过一次美好的审美感受时,才会有更光明的感情。

如前文所说,老师需要在教学中教导学生怎样合理的找到美,并且学生能在这个途中感到过多的快乐。这个途径就需要老师们采用合适的教导方法,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上的新世界,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音乐,在审美中提高自己,以上说的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三、中学时期音乐教育的审美要素分析

音乐教育能够成为一种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取决与它的审美元素,无论从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的环境包括教师本身沉浸在美的氛围中。

  (一)音乐内容美

以音乐教材和课外音乐补充内容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音乐内容是中学音乐教育实施的参照依据。从音乐历史长河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作品放进中学教材中。这些是人们精神和智慧的结晶。这些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无论是欣赏作品还是表现作品,再者是创造作品,这些作为经典的音乐作品无不蕴含着旋律美、曲调美、节奏美、意境美、和声美、结构美、伴奏织体美、配器美等等。在演唱作品中歌词的立意美和演唱语言的韵律美都表现在演唱作品中。这都是音乐内容所承载的审美元素,音乐教师要利用自己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对音乐内容所承载的审美元素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把这种讲解融入到音乐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音乐美的浓厚兴趣和对审美的渴望。

  (二)音乐教法美

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非常灵活,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多种学习方式,所以教师的教法就显得非常的多样化。音乐学科区别于别的学科的地方,是情感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从而一般都是从情感体验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美成了一般手段。音乐又是以实践表现的形成呈现,所以它又是实践的艺术,教师会采用表现(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等)形式来组织课堂在音乐课讲授过程中。在这种实践中,学生享受教师的精湛技术和丰富情感的美,而学生的表现演出更进一步深化的审美体验,从而能自然地融入音乐之中。同时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也会让音乐课堂绽放艺术之花。还有教师可以运用实践活动、音乐游戏、情境创设、交流探讨、自主探索、综合艺术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讲解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音乐教师美

同时音乐教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因为在长期形成的对音乐完美性的追求,使她们在言行举止等各方面散发着审美元素。第一个美体现在仪态上,仪表大方,服装美观,举止稳重,表情亲切,能够给学生以优美感。再者,音乐教师受音乐规律的影响一般语言都非常有韵律性,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容易使学生如沐春风。第三,音乐是一门饱含文化的艺术形式,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具备娴熟的音乐技能,还了解关于音乐的历史,故事等。这些内在的精神财富会成为慧、自信的外在气质,给人一种气质的优越美。总之,音乐教师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时刻给予学生美的引领。

  (四)有良好的教学环境

音乐教学环境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在上课时候,可以结合上课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来进行环境的布置,自助的改变环境中的一些可变因素,可以适当的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有关名人的肖像,和一些演出现场的艺术图片,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桌椅摆设的方式来创建一个合适音乐学习的环境。老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定的语言、光暗程度、教室内物品颜色的搭配、播放有关VCR和音乐、使用一些可以让人平静下来的芳香剂等有利于加强环境作用的因素来让环境变得更加适合学习,有更多的因素来使学生更好的在教学中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只是,让学生可以专心的鉴赏、创造艺术。

  四、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在中学,对音乐的教育等同于对审美的教育,是教学生追求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对音乐有了基础的认知,并能够对音乐进行简单的欣赏评价甚至具备了一定的创造力,这时候的中学生的心理尚在不断的完善,并且对“美”具有渴望。中学音乐教育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中学音乐教育几乎可以全方面的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我对此进行详细讲解: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音乐是关于音响和听觉方面的的艺术,音乐以音响为媒介将文化呈递给观众。创作音乐并不单单是写成乐谱,还要通过演奏然后让观众了解到音乐传递的美给人们留下些东西,这才是音乐的全过程。所以,感知是审美基础和前提,我们只有感知到了音乐,才能够进一步去了解音乐,欣赏音乐。

在中学阶段教授音乐时,不管是什么课程都需要学生去聆听音乐作品,通过聆听,学生就可以培养出欣赏音乐自身美的能力,对音乐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我们能够从音乐自身旋律、节奏、力度、和声以及调性等的变动来体味出其中包含的各种情绪,比如轻快的音调表示轻松愉悦,激昂的乐调表示愤怒,小调表示悲伤。老师在给学生们上课时,应该分析音乐自身特征,让学生们培养出自己的音乐思维,在音乐与自己之间形成特定的联系,从而让学生们培养出审美感知。

以M中学教师李存讲解《怒吼吧,黄河》为例,李老师分析了这首歌的主题(见谱例1),这首歌有从四度到六度再到八度最后到二度的三个大跳。李老师通过分析这些大跳得出音乐中蕴含的情绪是不断改变,让学生从音乐中看到了了熊熊燃烧的怒火,使学生从根本上接触美,培养出感知美的能力。

谱例1

浅谈中学音乐艺术审美观的提升——以M中学为例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

中学的音乐教程十分重视对音乐的体验,为了获得对音乐直接的体验,老师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体验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是非常抽象的,因此,加速老师仅仅通过语言对音乐进行描述的话,学生还是难以真正浸入到音乐就难以真正的体验到音乐的美,所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是十分重要的。

欣赏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允许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参与进去,融入到音乐的海洋中,亲身体会音乐在不同音调下蕴含的情绪。比如,在欣赏《梁祝》时,一位老师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想象自己在用小提琴表演,把自己当作是一位小提琴家,这样不到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把握音乐,欣赏音乐,也有助于学生体验音乐蕴含的情绪的变化。上演唱和演奏课的时候,老师通过播放著名音乐家的视频或者自己进行演示以及让同学们自己表演的方式来使学生可以更好的体验音乐。通过著名音乐家的视频给学生展示了音乐的模板,教师自己的演示带给学生音乐美的视听效果,而学生自己搭挡表演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音乐中,通过与伙伴们的交流获得更好的体验。但是上创造课时,老师应该要注重对分析音乐,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沉浸到音乐当中,从而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本体美,更好的了解音乐蕴含的情绪美。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

音乐是不可言状的,我们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来对音乐进行讲解,我们也不可能从他人的言语中体验到音乐美,我们只有依靠音乐实践活动去体验音乐的美。而且,音乐也不是具体的一种艺术,音乐是凭空出现的,是没有固定的参照物的。作曲家通过音乐来表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而学生在感受音乐当中蕴含的情感时就必须要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审美想象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时,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对音乐的理解不是唯一的,这也是音乐的特点。基于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鼓励支持他们讲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比如在欣赏M中学刘天华教师的《空山鸟语》时,老师并没有提前通知学生作品的名字,而是让学生们凭借自己对这首音乐的理解来给它取一个自认为合适的名字,并且要说出起这个名字的缘由。与大多数同学联想鸟,自然等相对,有位同学给这个作品起名为《捉鸡》。在同学们大肆取笑这位同学时,教师却是温柔的询问了这个同学理由。原来这位同学来自农村,他之前接触的社会都是农村的景象,他认为这首作品就像是像一位老奶奶在追着鸡跑,鸡一会飞到这里,一会有又飞那个的地方,就是抓不到它。这位同学对音乐的理解并没有任何问题,他形容的也完全符合这首作品,他描述是音乐美中体现出来的生活美。这位老师值得我们称赞,她并没有去否定这位同学的想法,而是对他进行了肯定并对他的想法加以支持,这就使这位同学以后敢于大胆的对音乐进行审美。音乐并不是具体的,给我们的感觉是模糊的,因此音乐老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理解,不能因为他的理解与“官方”理解有偏差就进行否定,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方位对音乐进行审美。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包括对音乐的情感、内容、背景的理解等等。因此教师在进培训学生们对音乐的审美理解能力的过程中不仅仅再加上他们对音乐的基本乐理和基本技能的认知,还要加强学生们对音乐相关文化的认知,比如说和它同时代的艺术,和它同时代的人文学科的理解等等。

音乐老师还应该注意,在中学阶段最好通过更多的非陈述性语言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审美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自主探索音乐美,通过实践让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得以提升。比如某位老师在讲解什么是三种演唱唱法之前,他先后给学生播放了流行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民族歌曲《我的祖国》和美声歌曲《夜后咏叹调》,这位老师并没有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这些作品,而是通过询问学生问题的方法来引领学生进行相互讨论,最后自己给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下定义,并总结出其各种风格特征,学生们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更加深入的的对音乐进行审美想象。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

审美表现一共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演唱、演奏以及综合艺术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等同于培养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演唱、演奏以及综合艺术表演时,可以更加的自然,生动的传递出自己的感情而并非是冷冰冰的表演。比如老师培养学生们在演唱时要做到将自己的情感,、情绪融入到表演当中,通过自己的演绎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培训学生在演奏时通过音乐不同的曲速、力度、音色以及节奏等来准确的传递出自己的情绪;培训学生在综合艺术表演时将音乐运用到各种表演形式当中,要学习多种表演能力,比如小话剧之类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们的表现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审美当中,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并作出适当的引导性评价;要求学生表现的内容应该由表及里,难易程度要适中,而且还要给学生一种“加把油,我就能赢”的感觉,从而让学生从审美中得到幸福感、愉悦感。

  (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

中学的创造领域主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音响探索、综合性创造活动、音乐创作等,审美创造主要形式就是即兴创作。即兴性创造并不用过多的排练,而且技术负担也很轻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显得十分自由灵活,有助于学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反应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创造能力的要求。

在中学阶段教授音乐创造时,老师可以依据学生们不同的特点来对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进行培养。譬如通过音乐来对现实生活当中各种自然音源进行模仿,让学生们调整现有歌曲的节奏或改编现有歌曲的旋律等等。总而言之呢,就是要防止专业课没有一点活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引动自身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从而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审美创造能力。

  五、中学实施审美教育的展望

提高学生的审美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为在音乐方面的教育是提高审美的最佳办法,其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这个审美变得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开始重视音乐教育,更改之前旧的教学流程,让学生爱上艺术,使课内外都可以教育,还需要把审美教育和其他学科相结合,最后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的目的。

  (一)培养兴趣——使在学生在发现美的同时还能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提出了:“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办法”。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必须将培养兴趣放在第一位,将其作为教育的基础,培养兴趣同时达到使学生可以对审美过程有个完美的感情和体验。学生在中学时期,正好是学生的思想在逐渐的走向成熟,学生的三观也在这个阶段渐渐成型。所以在这个阶段的有关音乐的教学也变得异常重要,老师必须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兴趣当做基础,让学生在发现美的同时还能培养兴趣。

比如在上鉴赏古典音乐课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认为古典音乐不适合自己现在的生活,完全提不起兴趣。下面有个很好的例子,M中学胡萍老师用SHE的《不想长大》为开课的鉴赏曲进行了《永远的莫扎特》这一课的讲解,勾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上课内容和原曲的鉴赏产生探求的心理,在两首歌中听出《第十一号交响曲》的乐曲,在老师的讲解中,学生也在课堂中对有关的知识有了浓厚的感情,从中发掘了古典音乐的美,并可以对这个作品进行简单的鉴赏,并且还知道鉴赏的原因。不管多么复杂的音乐也有自己美的地方,学生之所以没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深入的认识,,这时就需要老师来进行指导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发现美的同时还能培养兴趣。

  (二)课外和课内的结合——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

提高审美不可能只局限于在课堂上,它应该以课堂为基础,同时在课堂以外的地方也可以提升审美,实现课内外的完美结合,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实处,可以使用在课堂外举办有关音乐的活动的办法,呼吁学生的参加,在活动中发现音乐的魅力。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的审美作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地方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比如我曾在网络上看了一节瑞士的音乐课,这个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事音乐?》老师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播放了六段乐曲,其中包括了交响乐团的演奏、打击乐器的声音、钢琴曲、无调性的歌曲、还有现代音乐的演唱,还有大自然的声音。老师在播放完之后询问学生们有哪几个事音乐剧的范畴?哪几个不在这个范围内?为什么?并得出结论,什么是音乐?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觉得纯打击乐不是,有的人觉得无调性音乐不是,有的人觉得大自然的声音不是,还有人觉得这些都是音乐。大家在最后进行整理,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这个时候刚好下课,大家看着老师,期待着老师说出答案,老师慢慢的说这个题没有正确的答案,她希望学生可以在课下继续进行刚才的讨论,分析,下次上课她会继续询问。下课之后学生也在进行的讨论,有的人想尽办法查阅资料,有的人对专业人员进行询问,有的人询问了自己身边喜欢音乐的人。我觉得大家下私底下肯定也去听了很多音乐,这样做都是为了找到那个正确的答案,虽然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但是学生在课堂之外的部分也在学习音乐知识,依然追求完美,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的审美多方面发展

音乐有关的教学不是提高学生审美的唯一办法,还有很多方法来达到审美提升的目的。所以我认为美术教育也是提高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比如在北京的三十五中现在实施的有关于人文的艺术教育,是一个以人文主题为基础,使用其他教学方面的优势,以确保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的目的。就比如用《黄河》作为主题,以《黄河大合唱》《黄河协奏曲》等为例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以《黄河》舞蹈做了来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水平,《黄河》美术作品来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更是以黄河的历史,地理人文为例来进行其他学科的主题学习,最终达到学生的各个能力的全面提高。

  六、结论

现在是审美水平普遍提高的年代,可以辨别美丑已经是当代不可缺少的一个技能,同时也是中学音乐教育必须要达到的程度。在中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和教学有关的具体内容、方式、老师和教学环境都是重要的环节,要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要给学生一定的艺术教育。老师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做一些小的改变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给学生一定的审美体验,用时也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使其对美丑有自己的判断方式、并且让其可以创造出美的东西,达到最后提高学生审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静舒.数字原生代的音乐艺术审美特征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03):74-76.

[2]贺婉莹.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审美教育[D].重庆师范大学,2013.

[3]康雅秋.论大学生音乐艺术审美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1(19):85.

[4]丁星.童心、童趣、童真——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艺术审美观念的培养与实践[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12):3-6.

[5]闫乃珍.关于高校公共音乐审美教育的思考与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7.

[6]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证[J].中国音乐学,2004(01):116-125.

[7]谢苗苗.音乐教育与幼儿审美能力培养探析[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01):76-79.

[8]鲁宾.浅谈素质教育中的音乐艺术审美教育[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83-86.

[9]郭声健.艺术审美并不等同于艺术欣赏——由“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理念引发的思考[J].美育学刊,2012,3(05):87-90.

[10]金泉.素质教育中的音乐艺术审美教育研究[J].通俗歌曲,2016(01):94.

[11]张敏.论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J].艺术探索,2005(S1):71-73.

[12]倪璐.提升教师审美修养,加强音乐审美教育[J].戏剧之家,2014(15):61.

[13]付小波.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14]王建辉.关于音乐审美课程作为普通高校必修课的可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5]王国东.面向青少年的西方古典音乐教育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16]刘海.艺术自律:现代性的美学话语[D].武汉大学,2012.

[17]马铭.非音乐专业艺术类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教育探析——以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编导专业学生为例[J].戏剧之家,2017(14):186-18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23603.html,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