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还在不断扩招,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危机已经引起了地方政府、高校、甚至国家层面的迫切关注。大学生是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研究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其对策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度[1]。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境原因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社会需求相对疲软

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进入了一个相对疲软的状态。2015年中国GDP创25年最慢增长率,低于7%。在2016年,全球经济大洗牌,经济复苏乏力,70%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增加,仅34%的企业招聘比较稳定。

图1.12011—2015年中国GDP增长表

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xxxxxxxx说过: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近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从图1.1可以看出:GDP近几年均呈下降趋势,自然就会影响到就业。

  (二)应届毕业生人数增多

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一直在不断的扩大,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是只增不减。在我国,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2014年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27万。而据预测,2015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50万。去年大学生毕业总人数达到了756万人,然而,根据教育局专家预测,2017年的毕业生人数又将创历史新高,有望突破800万人次。图1.2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特征。

图1.22000年-2017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表

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据教育局专家预算,2017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95万人,与2016年相比,整整超出了40万人。这也充分说明了,在我国,高校毕业人数将会越来越多。

  (三)大学生就业质量降低,就业不稳定

通常我们对于就业质量的评价包括对专业对口率、岗位发展愿景、薪资福利、工作环境等方面。

图1.3毕业生就业关注方向表

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图1.42016年就业困难原因分析表

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而言之,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然而,大学生就业问题又比较复杂,是不容易解决的,如果不好好解决,也必将会影响国家的健康有序发展,更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社会各方面都必须高度重视,共同努力,改善大学生就业劣势,从而为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推动社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问题

1.对于劳动、人事、户籍档案管理以及社保体制的改革不到位

根据调查得到的结果,有很多中民营(包含股份制)企业迫切需要有过大学教育的人员管理公司日差事物,但在指标申请的问题上没有得到解决,同时对每个大学生的户口、以及日后的档案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大学生因为担心失去“身份”而望职兴叹,这类企业也就招不到人,而从目前城镇劳动力的市场需求状况来看,股份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据了60%[3],但是,就当前情况而言,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由于不能提供良好的社会综合服务保障(各种保险)而被大学生放弃了。

同时,中国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在公务员和教师等职业方面,是非常需要有能力的大学生去任职的。并且大学生选择了去西部和基层工作,那么跟随他们一同迁移到工作地点的还有其所有的档案信息。因此,这种制度的局限性也阻碍了他们的再次流动。还有一个问题一直让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担心,那就是大学生如果选择去落后的地方工作生活的话,那他们的后代将来就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当孩子到了上学的时候,他们不仅要将子女送到大中型城市去上学,而且还要交纳一部分额外的费用——“借读费”。从发展之角度看,大学生去到沿海那些发展很好的城市便有更多的就业、创业的机会,在沿海及大城市发展取得成就的概率比在小城市的概率要大许多。国家目前虽然颁布了很多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却因为管理脱节,导致一些政策仍“悬而未决”,无法得到落实。还有些地方政府对于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定过许多限制条件。同时相关规定毕业生的档案学校只有两年的义务保期。但因春节无派遣,有效派遣的指标只有一年,部分就业大学生受到该派遣指标的限制,只能放弃找好的工作。因此,为了能让当前就业形势有所改善,对就业相关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不断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2.就业程序复杂、渠道不畅通

目前,国内改革人事制度进程还是有些缓慢,整个的社会也没一个平稳就业之优良环境,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在供需制度方面保障的也有问题。在我国互联网信息传播等渠道缺乏一个大家共知的统一平台,对信息化管理手段没有充分利用。有部分大学生利用大型招聘会以虚假内容欺骗大学就业生,更有要求大学生花钱买票去参加招聘会的现象,如此这般,不仅招聘的效果很差,而且效率很低。很大一部分的用人单位不根据当前的社会实际来录用人员,而是盲目地去追求高学历、名牌的毕业生,亦或是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某些招聘单位在录用人才的时候不考虑外地人才,这种地域性的差别歧视,有失公平竞争的就业原则,对我国学生的就业影响恶劣。

  (二)高校问题

1.高校教育组织结构、在校师资力量欠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轨

大学生就业受到高校教育层次的影响。教育层次的合理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自身定位,在宏观上保证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平衡。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的发展定位不明确,盲目跟风地追求综合化,对于真正面向社会各行业、各地区的发展,没有一个相应具体政策规划,不能培养出特色人才。如今中国的大多数高校都只注重理论型、学历型人才的培养,却忽视对技术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当代大学毕业生空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经历的现象,导致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不强,因此,“纸上谈兵”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当代大学生顺利就业。

2.专业与市场需求错位

大学生就业受到学科专业设置结构的影响。2016年教育部直属、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显示,目前,工学学科相比于法学专业的就业率处于领先地位,教育相关专业就业率则是相对最低的[4]。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还能呈现就业率增长趋势的就是文学相关专业。当前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都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领域的需求参照更是很少,仅仅是基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封闭状态,才使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的盲目性[5]。

3.就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缺乏就业指导

一方面,有些高校只是单纯地高喊着“就业创业”的口号,并没有将就业创业工作落到实处,可以说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毕业生,根本就还不知道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选择职业喜好倾向,去选择一份合适自己的职业,只是随大流,盲目跟风,选择了自主创业。但是,由于没有经验、没人指导,很容易以失败而告终,这不仅耽误了大学生的就业黄金时段,更是打击了大学生再次创业的积极性。毋庸置疑,当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的时候,高校不能给予大学生关于创业方面的专业性的指导,这样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也不合理,缺乏针对性指导,现有的指导方式很空泛。没有切实的就业指导服务,有的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也仅仅只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应付招聘的一些计划,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大多数高校对该课程不够重视,仅仅以选修课的形式体现,导致很多大学生也不重视就业指导课程,觉得就业指导完全没有用。致使课程无特色,学生无优势,那么,又何来就业效率呢。

  (三)用人单位问题

目前存在一种现象,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走进了重“名牌”轻“一般”与“惟学历是瞻”的怪圈,在市场经济条件的促使下,大学生就业平台已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提高了用人标准[6]。他们只注重一些博士生、研究生、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舍本逐末,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从目前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来看,学校的等级越高,国家的资源输出越加侧重,一些用人单位就觉得资源多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力就越强。不同层次的大学生也存在自我竞争的状况,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职位争夺也频有发生。有句成语言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下的用人单位就目前这种竞争自然欣喜的,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坐享其成了。一些用人单位还特地用高新的条件去吸引高学历的大学生,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然而,恰恰是用人单位的这种行为,导致了目前很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的道路,由此“考研热”便应运而生了。

  (四)大学生自身问题

1.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

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存在较强的依赖性,总想工作来找自己,坐等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而不是自己主动去争取,导致他们不愿意努力去找寻适合自己的企业,当前很多大学生仍然是传统的守旧的思想观念,没有意识到当前的严峻形势,很多大学生对就业期望值又太高,好高骛远,对薪酬福利要求不符合自身的能力,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接收这类大学生。而有一部分大学生认知片面,觉得只有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去就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相对于那些小城市,这部分的大学生都瞧不上,带有一定的歧视性。还有些大学生毕业后只希望去国家事业单位或国有大型企业工作,对这种铁饭碗趋之若鹜,而不考虑现阶段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或是私营企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体现得淋漓尽致。

2.大学毕业生素养不满足企业要求

当前就业环境,只凭文凭已经不能在就业中畅通无阻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顺应时代发展,所有的企业在用人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等多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标志着如果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在精神上得到提高、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开发、合作能力缺失那么是很容易在竞争中淘汰。现在很多企业内部组织架构趋于稳定,职位空缺越来越少,“宁缺勿滥”是很多用人单位对当代毕业生的态度。社会趋于稳定,复合型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青睐,所以,有过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经历以及综合素质好、创新意识高、行动执行能力强、爱岗敬业以及具备实际专业技能的毕业生便越来越受欢迎,而不在这类的毕业生自然难以找到合适的企业。

3.大学毕业生诚信缺失

诚信可谓是立足之本啊!但因为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生将面对更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们为了保证自己能在社会上有一个自己的发展空间,有的大学生在面试上做文章,肆意粉饰自己,结果却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当然,面试的过程,对于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有所包装,但是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自己具有一定的能力上,否则只是空谈,惹人笑话。即便被录取,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暴露自己,让企业对当代毕业生失去信任,带有有色眼光去评判其他大学生,这对真正有能力的人何尝不是一种灾难。

  三、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措施

  (一)改善毕业生就业机制

加快人事制度、户籍迁移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程,从而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对于目前的用人制度、编制必须加大力度整改,对各个用人企业不强行干预用人事宜,让用人单位能让有才的人得到就业机会,没有能力的人将不被录用;还要加强对现行的户籍制度的改革,为偏远地区、小城镇以及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这样人才才不会被埋没;与此同时,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一个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就业保障机制,更好的服务于当下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

  (二)调整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大学也必须跟进时代,时代的脉动需要把握,不断调整课程结构的加入更如实际的内容,理论固然重要,但必须要贴合实际,符合当代大学生就业的需求。如今,科技发展占据主导地位,科技的发展将国与国之间的关联日益复杂,各行业的合作关系错综复杂,在信息时代,未来无法预料。经调查发现,个人的知识、实践经验以及各类知识综合水平对于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强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要想提升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及创新能力,学校应开设较多的综合课程,拓宽学生会的知识面。而且,这种多方面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学生宽阔的视野以及立体思维的形成。综合(又称人文)教育也有助于减少因综合课程设置产生的损失,尽可能的使学生在就业时可以满足公司的需求,加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流动和竞争日趋全球化。现代化产品的生产与市场各个行业的协同关心非常复杂,已经开始走向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发展对个人能力以及合作共赢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我们要多开设国际化课程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各个领域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和最新成果。此外,高校应建设一个完整的人才信息交流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信息公开、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社会需求信息搜集发布、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等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及政策惠及对自主创业的扶持信息。政府在面对这种情况下,首先得整合就业创业的相关信息以及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以及一个开放的平台,给那些就业创业者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7]。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时代,所以各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将最新的职业概况、学校专业情况以及劳动市场的需求等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结合起来,保证就业创业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完善,同时还可以在预测信息这方面稍作加强,从而避免让学生盲目地找工作。

  (三)用人单位要完善录用机制,储备人才

在目前的人才市场环境下,首先,用人单位需要从改变以前引进和录用人才的机制着手,要摒弃陈旧的身份制封闭思想,正确的树立一种正确的用人观念。其次,各用人单位必须认识到作为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处于弱势境况的用人单位而言,更应该积极主动的与高校取得联系,得到一定的获取渠道。

目前我国的大小企业中呈现出一种缺乏高层次的人才,国企表现得尤为明显,用人单位的录取制度,应适合自己企业发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吸收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储备人才,优化公司组织结构。如果一味采取虚衔录取,将会失去很多得到人才的机会。因此,要想找到适合公司的员工,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不以学历的高低来评定人才的好坏,适合公司才是最好的;第二,不切实际的选拔标准,对大学生挑三拣四,岗位要求虚高,缺乏对人才长远发展的培养计划。虽然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来说,专业、学分等是评判的重要依据,但也不能一言而决。很多大学毕业生虽然是普通高校的,但他们工作勤奋,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社会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同样是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很多工作的。

  (四)大学生要认清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全方位择业的观念

当今社会在全面发展,各行业的专业人才欠缺。大学毕业生应该要有下到地方、有坚强的奋斗意识,而不是仅仅把就业地点定位在条件好的城市及地区。我国经济体制具有特殊性,因此,就业也应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就业并非只有大型的国营企业、事业单位,民营、私营、合资企业也值得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去向。

2.树立先就业再发展的观念

人才流动、各种跳槽现象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大学毕业生还没有正真搞明白,以为就业了就不能再择业了。实际上,就业只是一个人生职业的开始,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形成了强烈对比,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大批职工因此面临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才的重要性体现得更加明显,我国与发达国家人才争夺也进一步加剧,人才流动更加频繁。当代大学生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就业即一生,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淬炼自身,前途将会一片光明。

3.自主创业的观念

近年来,创业的话题不断被提起,政府也相应的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对于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在各种政策允许之下,国家在税收、贷款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相关政策给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可能,自主创业之路非常的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必须得自立自强,具有过硬的胆识和能力,对于机遇要好好把握,眼光要看得长远,只要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稳定下来,不但能缓解就业形势,还能够创造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做出极大贡献,因此,作为当下应届毕业生,应该树立一种自主创业、艰苦奋斗的观念。

4.增强下基层、服务西部地区的意识

传统观念使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只想在大城市、机关单位、大企业等,对自身能力预估过高,好高骛远,缺乏战略眼光,没有认清自己,现在大型企业,空缺的位置,实在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增长速率,相对而言,西部等地区,职务空缺率却更高,急需一批大学生前往就业,因为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工作,能够使刚毕业入世的大学生在心态方面得到沉淀,综合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长远来看,国家政策的倾斜,西部地区的发展是非常可观的,而且西部地区各大工程的逐个启动,正需要当代大学生去施展能力,建设西部。

  四、结语

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家长、社会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是,在目前的环境及统计的数据表明,距离真正解决本质问题,显然还相对遥远。因此,不管当前的环境如何变化,国家政府部门必须一直完善相关制度,优先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各大院校培养大学生必须切合当代社会的基本国情,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企业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给予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更多帮助,加强与各用人单位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向社会输出有用的人才;用人单位应改善用人机制,在录用大学生时,应该按需录取,按实录取,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高校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尤其在态度上面要端正,心态要放好,对自己认识要清楚,切勿好高骛远,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无论未来的就业形势如何,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不怕苦不怕累、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坚信未来必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

  参考文献

[1]王利超.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48-51.

[2]周艳.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就业现象研究——以喀什地区为例[J].现代妇女(下旬),2014(10):377-378.

[3]顾艳霞.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37-39.

[4]丁学升.东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5]那哲.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背景下的高等学校改革[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2.

[6]郭磊.河北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7]戚珊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5):16-1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24087.html,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5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