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探讨

  摘要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让“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不断壮大。现如今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栋梁,而留守儿童占据我国青少年总数的很大一部分。所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他们的教育意义重大,可以说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缓解这种现象,使儿童和社会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其现状从家庭、学校以及政府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综合素质、生活能力,使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绪论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带动了现代化进程步伐的急速加快。巨大变化导致城乡之间距离逐渐变大,农民增收缓慢。为了增加家庭收入,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父母们纷纷都进城打工。但由于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在城里只能从事那种工资低,而且累的工作,这使得他们不能将自己的孩子带往自己所在的打工城市与他们一起生活,也没有办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优质的生活条件,迫于无奈只能孩子留在家里。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增加逐渐在无形之中暴露了很多弊端,进而说明了我们应当竭尽全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而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应首当其冲,是我们大部分的外出打工农民选择把孩子托付给祖辈或者叔辈等其他监护人照顾,自己在外打工,由此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应社会大发展的需要诞生了。应该重视的事情。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一)亲情淡漠

据有关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父母中有大约73%年均回家不足三次,有的甚至三年才回家一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一次。[1]留守儿童与其父母的亲子交流较少,很多小孩在父母打工回家时对父母很陌生,甚至是害怕,不愿意让父母抱,看见他们如同见到陌生人一般。而稍微大点的孩子也只是在父母给予他们物质时,例如贵重的礼物、生活费或者带他们旅游才会牵强的叫一声爸妈。对他们而言父母经常不在,他们的爱微乎其微,几乎感受不到。这一系列的行为举动都在警示我们孩子与父母的亲情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淡化,走向冷漠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微乎其微,让人堪忧。

  (二)父母教育观念陈旧

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普遍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外出打工的父母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觉得学习无用,所以对孩子也没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待。甚至有的父母认为,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的几率不高,而且学费又高,毕业了也不一定能找到高收入的工资,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打工挣钱。所以他们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也不关注孩子们对学习的求知欲,耽误了他们最佳的学习时间。除此之外,父母认为基本的文化水平就足以让孩子在社会立足,因而觉得他们只要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就够了,早点出来打工还能减轻家庭负担。这样的教育观念能使人均文化水平提高吗?能使一代更比一代强吗?加之孩子们在学习之外还要承担家务和农活的重担,使得他们更加没有时间去认真的学习,这种条件也无法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愈发降低,导致学习成绩无法提高。

  (三)性格存在偏差

孩子们正处于需要关爱,需要陪伴的时期,这时候的他们性情多变,只要多注意观察,多与他们及时沟通、交流,他们就会迎上而走。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他们缺少爱的呵护,爷爷奶奶只是单纯的照顾他们吃饱穿暖,导致他们在心灵上缺少慰藉,造成在不同时期的叛逆。另外,由于长时间对孩子们缺少陪伴,父母心中有愧,对孩子放纵溺爱。他们对孩子开始形成不会管的态度,任之随性发展。加之外出父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多对他们舍不得管,总觉得自己为了生计把孩子独自留下已经很亏欠孩子了,就想着在其他方面弥补他们,也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感觉。在这样的现象下,留守孩子们几乎生活在完全自由的环境变成满山任意、随便跑的山羊,玩够了,玩累了就会回家。在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野蛮、知错不改的性格,也造成他们身处于危险之中而无人视之,使得他们的性格逐渐叛逆。

  (四)行为自由散漫

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的几乎没有自控能力,基本上都依靠家长的监督和督促对他们形成约束。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心生愧疚,因此对他们而言只要孩子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不犯严重的错误,家长们都不会去费力去管教他们,任由他们的喜好自由发展。有的家长甚至孩子犯了错误也不会过于严重的说道和惩罚他们,从而造成了孩子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事。这种缺乏及时有效的正确管教,使得部分留守儿童行为散漫,有的不尊重老人,不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根本不听其他监护人的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老师批评教育也是不见成效,他们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旷课,逃学,甚至说谎,打架,欺负同学。[2]

  (五)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存在安全监督空缺段,也就是学校和家庭之间有着管理上的衔接不足,加之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监护,加上他们因为年龄小从而对危险缺乏识别和自救的能力。[4]现实生活中意外溺水,人口拐卖,食物中毒,打架斗殴,抽烟喝酒,不学无术等现象频繁发生,而安全隐患在无形之中严重危险着孩子们的生命,在某程度上也可能给留守儿童留下极大的阴影,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六)生活缺乏科学

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使得他们很多事情都得自食其力,由于他们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能力,在很多事情上还是不能自理。而在他们遇到疾病时,由于老人缺乏先进的医疗意识,他们一般不会选择带孩子及时到医院就医,甚至听其他人所谓的经验胡乱弄一些土药方给孩子服用,从而导致孩子小病拖成大病的事情演变成了一种习惯。

  (七)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家里的经济状况一般都不是很富裕,因此出门打工的父母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回家的次数是少之又少。这种长期与孩子分离和缺少沟通交流的情况,使他们的成长环境更加单一。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及时的得到父母的教育和关心,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也就导致无法清楚的获知子女的一系列变化。父母对孩子一直抱有一种歉疚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们选择用金钱去弥补,但是这种弥补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甚至给很多的孩子误入歧途提供了经济“援助”。子女的亲情缺失直接导致他们对父母的不满和埋怨,使得孩子与父母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很多监护人通常知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而在教育上一味的放纵,更是忽略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长此以往的成长中,孩子的情感的得不到回应,内心的失落感会不断加剧,因此心理会变得封闭,甚至会变得冷漠。他们不太与人交流,常用闯祸引起家长,老师的关注,成了大家眼里的“问题学生”,随着这种行为的不断加深,孩子就会患上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

  二.留守儿童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1.义务教育的制度性障碍

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导致了城乡二元化的结构进一步加剧,由此给农村带来了很多的不利之处。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限制,为了保证教育资源的平等利用,并且不被他人分享,各地区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而保证该地区的学生受教育的资源不被侵占,因此留守儿童无法随父母外出务工,这种不利于他们的社会形式使得他们只能留守在农村学习。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远不及城市,加剧了城乡文化水平之间的差异。近年来,我国逐步努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当前义务教育经费的分配与户籍有直接关系。[3]因此留守儿童进城上学也会不经意中加大当地政府负担,农村孩子进城上学就变得困难无比。

2.农村留守儿童所受教育环境单一

在当今社会,学校毫无疑问是留守儿童成长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场所。但学校主要是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教育,对孩子的基本省技能,思想道德修养,正确人生观的树立等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教育,造成了教育的局限性和单一性。社会化理论认为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而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应该更加全面。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无法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在思想上的正确引导,日复一日的与祖辈生活,所接触到的自然都是农村极其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由于孩子缺乏对事情是非的辨别能力,容易听信他人的话,造成很多错误的开始,也会由此产生很多错误的观念。比如说“读书无用”,“女孩子只要会针线活,会做饭就可以了”等。

3.教育管理方式简化

现在的学校教育,将老师的工资待遇与孩子的成绩联系在一起,可谓一荣俱荣,一所俱损,使得教师只能跟随教育的大要求去管理学生,只费力去抓成绩,而不在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学生成绩与教师的考核相挂钩,学生的成绩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工资待遇,导致他们只看重成绩,不关注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简单化。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开设专门的生理,心理课程,更不用说配备专业教师,他们没有注意到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性,忽略了留守儿童的生存,安全,道德,生理,心理以及法制教育等问题。[4]受应试教育和老师陈旧观念的影响,大多数老师只注重成绩而不重视教学过程,并且还认为学习成绩不太好的留守儿童是自己升职、评职称,甚至是发奖金路上的阻碍。谈起留守儿童时,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够说出他们大量的缺点和错误,很多教师认为大多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没有“家教”,不讲卫生,缺乏礼貌,对他们存在很多莫须有的不正确评价。[5]使得留守中小学生产生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想法,觉得自己学无所成,没有希望,还不如像父母一样去城里打工为好。而且,乡村小学老师普遍教学负担重,待遇又不好,导致他们不好好工作,忽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更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对他们的教育教学中。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1.祖辈文化水平偏低

现阶段我国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他们之中多半没有上过学或者勉强认识几个字,而这部分人口中大部分都集中生活在教育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而且这些老人只能帮着看管孩子,没有教育的能力。由此可以想象自己都不认识字,都是文盲,却要负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这是对孩子多么的不负责任呀。孩子日常学习,他们都是置若罔闻,一窍不通,孩子马马虎虎完成作业,他们压根也不管,缺少及时的辅导,孩子的学习成绩当然是不理想的。

2.祖辈的育儿理念较为落后

如今时代发展迅速,教育理念也随之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从经验方面说老人确实经验丰富,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的育儿理念相比是非常落后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传统的,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存在很大距离,或者说都是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说他们的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们照看孩子,习惯用他们当时教育自己孩子的理念来教育孙辈。陈旧的知识系统,加之他们的陈旧的教育理念,甚至还夹杂着封建迷信的色彩,不能与时俱进将新的、科学的只是传授给孩子,使孩子自我认知能力差,缺乏学习兴趣。农村老年人普遍知识程度低,而且接受信息的渠道又少又不新颖,更加加剧了孩子教育的局限性。他们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总是希望孩子乖乖的,不要惹事生非,就单单希望孩子一直不要动,不要闹,不要哭,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捣乱”、“破坏”等行为,他们总是着急去阻止,甚至会打骂孩子,这就很容易扼杀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以及他们学习方面的创新精神。[6]老人这种重养轻教的观念更加限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使得他们各方面都不能突出变现。

3.祖辈教育孙辈的方式单一

一般而言,当代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四种:粗暴型、放任型、民主型、权威型。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方向,形成各种鲜明的人格特征。在这四种教育方式中,相对来说,民主型和权威型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因为这两种方式能使他们有较高的自我接纳能力和个人控制能力。但是,放任型和粗暴型的家庭教育则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主要的教育方式。[7]由于没有最直接的血缘关系,祖辈与孙辈的血缘关系中间又隔了一层,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管得严了怕孩子的父母责怪,管的轻了又怕孩子惹是生非,致使祖辈们不知道怎么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不知道怎么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感化他们,而“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教育理念对他们而言更加适用。造成孩子一旦做错事情,就用打骂、责罚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4.祖辈照看孙辈的时间有限

爷爷奶奶们由于年纪大且经常忙于家事,不能满足孩子生理需要和生活诉求,更不说督促孩子学习,与他们进行沟通等其他需求了。再者父母都出去打工,老人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没有先进的农用设备,所以所有的农活都需要他们纯劳动力完成。[8]大量的时间都在忙使得他们没有时间顾及孩子,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是他们所谓的照顾了了,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一年的收成主要来自田地,不能有一丝差错。缺乏照看的孩子更别提健康、全面发展了。

5.外出务工的父母与留守儿童缺少必要沟通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导致其不能亲身体会到孩子的生活情况、学习状况以及心理发展情况。农民工进城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为了省钱,他们很少给家里打电话,使其无法与孩子进行频繁的互动与沟通,电话中最多的只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例如有没有生病,吃饭好不好等等,忽略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发展状况。这使得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充满了怨恨与不满,孩子缺乏最温暖的父爱与母爱,逐渐的就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部分孩子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养成了许多不好习惯,比如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下降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就是因为父母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因此父母应该多与孩子进行谈心、及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1.应试教育的不足之处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看,学生成绩的高低还是与老师的奖金有着直接的影响,也与学校的升学率密不可分,而学校升学率提高的同时可以提高学校的名气,从而给学校带来更多的生源,从而也就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更好的社会口碑。[9]经过时间的流逝,“唯分数最大”的应试教育模式并没有从实质上得到改变。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在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重视学生的成绩分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口号,或者说只是单单追求了“智”的片面发展。一切的教育只像是为了完成高分的任务,而这个任务成为学校和教师工作的重点,而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本身就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孤单,加之学校对他们也却乏关爱,使得他们课堂心不在焉,无力学习,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滑。除此之外不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变化,一味注重学习成绩,使得孩子们厌学,觉得上学是一种压力,一种惩罚,而不是学习知识的天堂,因此孩子开始厌学,甚至逃学。

2.学校单调的课余生活

国家的教育投入是有限的,城市人口密集,所以大部分的教育财政主要投入到城市,使得农村教育资金却乏。农村的教育资金基本上只能保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场所,而没有更多的教学设备。所以农村学校的条件是十分艰苦,有的地区贫困的连个像样的教室都没有,更别说基本的教学设备和其他娱乐设备了。农村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极其单调,放学后除了回家帮祖辈们干农活外,就是和一群小孩子玩耍,这些小孩都没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因此,其人身安全很难保证。而一般在放学后或在节假日,农村的教师也要回家干农活,也没有时间去照顾和关心这些孩子,更不用说尽到监护的义务了。因此,这一段时间就成为了留守儿童无人照看的一个时间段,而这段时间恰好是孩子发生危险的高发时间段。放学回家之后,一些同学一做完作业,就几个人聚在一起玩沙包、玩打子弹、玩追逃以及其他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游戏;也有很多同学没有家长的监督,甚至连作业都不做就出去玩儿,他们的父母很少过问他们的学习,有些同学甚至骑着自行车到处串门,有些是经过家长同意的,有些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因为孩子太小,加上路上过往车辆较多,因此造成的不安全事故比比皆是。虽然学校再三强调言注意安全,但这些事故的发生很显然并没有引起家长和同学的高度重视。

3.家校的沟通脱节

作为老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但是老师的时间、精力也有限,最主要的是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都不高,如果将所有的学生在学校出现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这个成本很高,且都由老师负担。[10]从本质上说,老师想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保持沟通、联系,但高额的电话费使得他们放弃了这一想法。在外打工的父母,不但工作辛苦,而且收入也很微薄,平时不舍得给自己吃好一点,想把多挣一些钱攒着,更别说和老师主动联系了。而作为监护人的祖辈,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或是忙于去地里干活,也没有时间去顾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就和学校的联系不多。因此,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导致家长们无法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于是,孩子就肆无忌惮,不按时完成作业、旷课、逃学、考试成绩下降甚至说谎等问题开始不断出现,让学校着急、老师着急,家长着急。

  (四)政府方面的原因

1.城乡间资源配置政策不健全

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国家财政直接拨付,而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主要由农民自筹基金建成,政府很少主动投入资金。但是农民本身经济就比较差,所以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就更少了。所以这种投资主体以及投资政策和待遇的不同,直接造成了城乡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巨大差距。在教育投资领域,以国家对中小学的投资建设为例,国家投入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要比城市地区明显偏低,有限的教育经费主要集中于城市,城市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都是农村学校可望不可即的。[11]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薄弱,不仅教学条件差,教学水平低下,还有经常拖欠教师工资的事发生,因此教师队伍不稳定,好不容易招来的老师,因为发放工资不固定,条件差,交通不便利,导致他们不得不离开,致使普及九年教育的这个目标变得困难,并且任务艰巨。

2.城乡间社会保障政策的不健全

城乡间社会保障的不平衡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更是极度不平衡的。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在落后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非常欠缺,表面上是有制定的制度,可是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所以导致这种不平衡是根深蒂固的。[12]

3.城乡间劳动就业政策的不健全

目前农民就业具有极大的限制因素,比如说:有年龄、文化程度等招工条件的限制。农民工和技术工人干着同样的工作,但是工资待遇却明显不一样,甚至低很多。甚至在一些地方的建筑行业中,农民工的工资只有技术工人的一半,而且工资时常被拖欠,如果农民工追要工资,老板就会以辞退他们作为要挟,他们没有学历,没有技术,也就只能忍气吞声;农村劳动力培训与企业的招聘需求严重脱节,导致农民工没有技能在身,只能从事低收入,高付出的辛苦工作;城乡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等等。[13]

4.政府对不良文化的监管力度不够

对每个孩子而言,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渴望被人理解,渴望无人管束、渴望自由自在、期待走向社会。但他们没有准确分辨危险的能力,缺乏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能力,很容易被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环境带入歧途。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一些电子设施相继出现,青少年由于极强的好奇心理,开始试图去摸索,以至于学到了很多的不良信息。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管理。

5.农民缺乏多渠道的收入来源

农民是主要是和土地打交道的,可以说土地是他们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刨除生活所必须的成本,农民的收入几乎就没有剩余了。加上农民由于知识的匮乏,缺少对先进机器的使用能力,只能靠自己的经验种粮,可想而知,粮食的产量是很低的。农村交通不便,导致农产品大量的运不出去,造成很多食物的腐烂,直接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6.农村基层政府对教育不够重视

即使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已经广泛存在,但农村留守儿童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被人们所重视。部分基层干部虽然很尽职尽责,但是业绩好坏是考量他们是否可以调动,是否可以升职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不得不以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农村收成和收益的最大化作为衡量指标,注重农村外出人员从城市带回的经济收入,并把这个因素视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14]但对由此产生的留守儿童监管和教育问题却缺乏认识,甚至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考虑为农民抓票子,没去考虑为农民带孩子。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帮助外出务工的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更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因此,有效的政策性文件更难出台,致使基层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功能很差劲。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作为家长,应该协调好外出务工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避免让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克服困难,留下父母任何一方照顾孩子。单亲照看的孩子至少在生活上可以有所改观,不会那么狼狈,同时可以让孩子在心理上得到一点安慰,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是有好处的。

  (二)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祖辈年纪都比较大,加之所处的时代不同,传统陈旧的育儿观念已经不适合新一代孩子了。做为父母都外出打工后孩子的直接监护人,祖辈们应该努力更新知识,学习接受新的文化传播,懂得一些科学、合理的育儿方法。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严格要求孩子,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让孩子吃饱,不受冷,至于孩子的却置之不理,这是不正确的管理方式。更不应该盲目的认为教育都是学校的事,一定要学着要改变这个观念,不仅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还要关心孩子的学习。

  (三)加强家庭文化建设

家庭文化建设有三方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家庭文化的物质文化生活、特别是精神文化生活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所以祖辈们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积极为孩子们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在保证孩子基本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理解和尊重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下的身心发展规律。[15]

  (四)建立温馨的沟通方式

父母外出打工后,祖辈是孩子的监护人,因此学校要联系的就是这些祖辈,而他们由于年龄的原因,不是很会使用现今的通讯方式,所以学校应该改变原先的联系方式,定期进行家访,与老人面对面交流沟通,达到照顾农村老人的心理,更好的进行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探讨。

  (五)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快速转型的现今社会,社会大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随之产生的多样文化对孩子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应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建设,构建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让政府、学校、家庭、邻里相互联系,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结语

在当今社会,留守儿童是一个人数逐渐增多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更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及其教育问题,本文在有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加之国家政府和政治工作者的大力支持才能逐步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鲜开林邢梦颖《留守儿童合法权益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

2.西华大学课题组《关于郫县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

3.4.5.林忠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与建议》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

6.顾燕燕《谈农村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及思考》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

7.杨旭东《一个隔代抚养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叙事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3,(12)

8.陈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3,(07)

9.10.11.12.唐艳云《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13.许剑波季苏楠等《金华市建筑行业农民工欠薪问题现状研究–与制造业之比对》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

14.朱激文康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调查报告――以梅山中心幼儿园大班为例》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年

15.陈良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24751.html,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5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1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