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摘要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可以减少当地剩余劳动力,优化社会资源整合,丰富我国旅游活动的类型,提升乡村居民的话语权,还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政府职能缺位;投资经营者认识不清晰;乡村居民素质较低且缺失话语权。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几条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政府积极履行职能;投资经营者强化认识;乡村居民提高自身素质并积极参与。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社会学

  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性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它以乡村自然景观与乡土风情为吸引物,吸引都市居民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我国的乡村旅游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乡村旅游的定义

由于乡村的内涵较为庞杂,学者们对于乡村旅游的定义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Dernoi认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农村区域的与土地和村民息息相关的一种旅游活动【1】;JafarJafari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以乡村作为资源,是城市居民释放压力和寻求安逸的一种旅游活动,它主要包括观赏乡村美景、品味乡村文化遗产、体验乡村生活以及品尝乡土美食[2];Lane的理解是乡村旅游发生在乡村地区,规模较小,拥有乡土文化,由当地村民控制并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3]。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杜江和向萍的理解是:乡村旅游的主要目标市场是都市居民,是一种满足旅游观光者休闲需要的活动方式[4]。何景明则认为乡村旅游是以田园风景和人文遗产为吸引物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5]。马波觉得乡村旅游主要是以乡土文化和自然风景为吸引物的,发生在农村地区的一种旅游活动[6]。

虽然学者们对于乡村旅游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理解,但都认为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在学习国内外学者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我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形式,它以乡村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以及乡土风情作为吸引物,吸引都市居民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很多机构和专家学者都对可持续发展进行过定义,比如:国际生态学协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并加强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与更新能力[7]。EdwardB.Barbier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保证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优良服务,又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8]。此外,还有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探索并发展新能源,尽量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这些观点都是从某个方面出发,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比较片面。人们比较赞同的是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上所做出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9],这种理解的指向性虽然不够具体,但是已经较为明确的表达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到各个领域,旅游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3.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机构在《可持续发展宪章》中指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就是使旅游与人类生存环境、自然、文化成为一体[10]。其他的学者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主要包括两点:(1)首先要保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其次要推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2)让当代人享受到旅游乐趣的同时,要保证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11]。

基于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我觉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科学规划乡村旅游资源,避免过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对旅游景区的环境和资源造成破坏,既要保证旅游观光者享受到较高质量的旅游活动,又不能损害旅游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此外,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既要关注当前的利益,又不能损害乡村旅游景点的未来发展空间,并且要在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繁荣发展的同时,还要及时处理乡村旅游参与者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保障好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乡村轻松惬意的生活方式与人文风情对于拥有巨大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城市居民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就业状况。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使得当地无业农民获得就业机会,身份也从农民转化为工人,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二,可以延长产业链,优化社会资源整合[12]。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乡村地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共同发展,创建并延长了产业链,使人、景、物得到了科学合理的配置,优势资源得以集中;第三,可以改善乡村生态平衡,促进乡村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乡村环境的有效保护。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当地自然风景与人文遗产受到更多的重视与保护,当地政府、乡村居民以及投资经营者都会改善当地旅游环境,科学的规划与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第四,有利于丰富我国旅游活动的类型,乡村旅游可以提供独具特色的乡村生活和乡土人情。轻松惬意的乡村生活方式以及特色浓郁的乡土风情吸引了大量的都市居民,为我国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增光添彩;第五,有利于加强乡村居民的民主意识,提升乡村居民的话语权。村民是乡村发展的主要元素,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村民的利益密切相关。通过积极参与乡村旅游事务管理,村民能够体验到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含义,极大的增强了当地村民的民主意识;第六,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3]。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保证对乡村资源环境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从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来看,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结构由政府、投资经营者和乡村居民组成,他们都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既能改善农村落后的面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又能使投资经营者从中获取收益,还有利于提高当地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了各个利益主体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个多赢的局面,管理好这个复杂的系统,必须把政府、投资经营者以及乡村居民整合起来,使他们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履行好各自的义务和责任,让他们都发挥出正功能,共同为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乡村旅游产业化日趋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持续增加,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职能缺位

1.财政短缺,扶持力度较小

乡村旅游发展中,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尤其是在发展初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但资金的筹集比较困难。我国大部分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持,但是除了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政府以外,大多数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都比较差,无力承担地方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当地政府对于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较小,无法保证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

由于地方政府财政状况较差,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过少,导致乡村旅游景区交通不便,卫生条件较差,并且很多景区突发事件的救助系统也十分落后,这不仅严重影响旅游观光者对乡村旅游景点的满意度,也影响了外来商人的投资热情,继而造成了恶性循环,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2.规划不科学,政策法规不完善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大多还是由投资商直接管理,政府的宏观管理力度较小并且不够科学,乡村旅游政策法规十分不完善。我认为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但是有些当地政府虽然十分支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却忽视了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整体考察,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便实施开发,造成对当地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14]。并且,在进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时,由于未能理解乡村旅游的深刻内涵,使很多乡村建设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倾向十分严重,破坏了乡村地区的原生性与乡土性,导致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兴趣降低。开发后遇到游客的投诉出现无人管理、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局面,使游客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

此外,各个地方政府没有统一的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并且很难协调各管理部门,需要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的批准才能使用财政资金并实施相关法律政策。同时,很多地方政府并不认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是自己的分内之事,抱着一种漠然处之的态度,乡村旅游的相关政策法规十分不完善。国外发达国家在乡村旅游的管理方面立法比较完善,保障了乡村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但我国在乡村旅游管理方面几乎没有相关立法,造成企业的资产产权不明确,企业权益容易受到损害,经营者、游客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充满着矛盾,导致很多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混乱。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涉及许多部门,但由于乡村旅游管理部门之间责任不够明确,因此就出现了各部门相互扯皮的情形,导致管理效率十分低下。

  (二)投资经营者认识不清晰

1.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有限

(1)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时间不长,国内对其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投资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够清晰[15],没有真正理解乡村旅游对于都市居民的强烈吸引力何在,便匆匆盲目投入大量资金修建高层住宿旅馆,对房屋进行现代装修,将饶有趣味的乡间小路变成水泥路,并且大量修建停车场、现代娱乐设施等,这些举动严重破坏了乡村旅游地区的乡村性。

(2)对乡村旅游的资源条件认识不足

在乡村旅游规划和开发中,有的人觉得乡村景观稀松平常,司空见惯,没有什么特色,因而对发展乡村旅游的兴趣较低。有的人则对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过于乐观,以为将现有的田园、农庄、鱼塘、牧场等地稍加开发就能吸引大量的游客,自以为是地认为乡村旅游者只是对乡村景观感兴趣,导致从业人员没有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不能为旅游观光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造成了乡村旅游质量的低下。

(3)对乡村特色文化认识不足

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大多数乡村旅游地未能对当地乡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文化积淀较少,文化氛围较弱。在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过程中,没有做好发展计划,也没有突出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人文特色,导致乡土文化气息不够浓厚,没能打造属于当地的特色乡村旅游文化品牌。

2.对乡村旅游的定位和导向认识不明确

乡村旅游的定位和导向问题实际上就是为什么要发展乡村旅游以及怎样发展乡村旅游的问题[16]。大都市的居民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而轻松惬意的乡村生活与都市生活正好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对于城市居民来讲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乡村旅游便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观光者在旅游地进行消费,从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17]。这也是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活动的原因所在,但是由于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乡村旅游建设规模庞大但质量低下,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资源环境与文化遗产,他们的这些做法无疑伤害了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考虑的还不够充分,对于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走向并不明确,缺乏对当地乡村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

  (三)乡村居民素质较低且缺失话语权

1.乡村居民素质较低

(1)缺乏管理知识

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人员既包括地方政府人员,又有投资经营者,但有一些管理职务是由当地村民担任的,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学习,乡村旅游事务的管理知识比较零散,只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18]。此外,虽然有对乡村居民进行专业培训,但力度较小,次数较少,并且对于当地管理人才的考核工作做的不好,使得人才素质参差不齐。

(2)缺乏专业知识

目前,乡村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主要由当地村民组成,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专业相关知识,并且对当地的乡土文化不是十分了解并且理解的深度不够,讲解内容过于简单,导致很多旅游观光者没有感受到当地乡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最终失望而归。此外,接待人员也不善于揣测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导致乡村旅游者的热情和参与度降低。

(3)缺乏服务意识

很多服务人员自觉服务意识较弱,服务水平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乡村村民的生活方式比较自由,往往忽视了旅游者的需求;二是由于乡村经济发展较差,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从业人员未能意识到提供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三是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对于游客乡村旅游活动的满意度并不重视。

2.乡村居民话语权缺失

乡村居民话语权缺失的问题实际上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决定权掌握在谁的手中以及为谁发展的问题。乡村居民与其他旅游参与者相比,只有着人数上的优势,虽然他们不是乡村旅游开发与建设的主导者,但是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元素,对于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他们也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是这些立场和观点经常会被忽视。外来投资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盲目扩大开发规模和数量,对于当地村民的发展想法不理不睬。地方政府官员认为自己很清楚乡村居民的需求,觉得政府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乡村居民的利益着想,便一味让当地村民服从政府的领导,而不考虑当地村民的立场和观点,甚至有意回避乡村居民的声音。相较于外来投资商与地方政府官员,当地乡村居民可以算是弱势群体,他们既没有开发乡村旅游的资金,又没有进行旅游开发的权利,导致对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话语权的缺失[19]。

  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尚处在上升期,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相关经验,会出现政府职能缺位、投资经营者认识不清晰和乡村居民素质较低且缺失话语权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政府积极履行职能

1.设立专项资金,吸引商人投资

首先,地方政府应该拨款设立乡村旅游发展资金,并派驻政府人员进行管理。如果地方政府财政不够充裕,可以向上级政府请示,划拨专项资金以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其次,政府应该吸引个人或企业大力投资乡村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渐渐超过了工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前景十分光明,因此许多个人和企业都愿意将资金投入乡村旅游产业,这样既可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会给他们带来丰厚的收益。

最后,政府还可以建议将乡村旅游景区交由企业直接经营管理,让企业雇用当地村民成为员工,这样,既使企业有了足够的劳动力,也让村民也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乡村旅游产业也整合了当地的优势资源。

2.科学规划,规范管理

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政府要做到科学规划与规范管理。地方政府应该集中乡村旅游优势资源,开发前要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考察,使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还要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违法行为,保证乡村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此外,还要做到简政放权和规范管理,简政放权和规范管理是为了让当地乡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保证乡村居民更加灵活的经营以及更好地适应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3.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只有保证乡村旅游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的合理分配,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参与,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要鼓励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减少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具体来讲,一是地方政府必须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机制,用法律来管理和保障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综合考虑所有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各方利益的合理分配。二是地方政府要沟通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尤其要考虑当地村民的经济利益,保证所有行为都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三是地方政府要积极协调好村民与投资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保证各方信息的透明化,推动双方的良好合作,从而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二)投资经营者强化认识

1.挖掘特色乡土文化

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是挖掘并开发乡村地区所独有的特色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各个乡村的自然条件差异性与地域性决定了旅游产品不能盲目模仿,而应该深入考察自身特点,走差异化的竞争道路,加强乡村旅游行业的品牌建设,提高乡村旅游质量。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最好将与当地相关的故事传说、风俗习惯、节日庆典等内容融合在一起,满足旅游者求知的欲望,使他们体验到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并且开发乡村旅游应该注重了解当地历史,努力寻找贯穿乡村发展的文化,合理利用乡村地区的旅游资源,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抓住机遇,努力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与周边乡村旅游景区有差异性的旅游产品,并通过有效管理,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可以发展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具有特色的民宿,吸引旅游观光者的留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构建并延伸产业链

乡村旅游发展中,应该明晰市场定位,对乡村旅游景区和周围地区进行功能分区,构建并延伸产业链。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尽力发展出既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又能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同时,还应当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将当地特色农产品加工成土特产和纪念品,努力做到规模大、档次高、质量好。此外,还可以开发特色主题农家乐,举办特色主题活动吸引游客观光,尝尝农家美味、做做农事活动,让旅游观光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轻松惬意,待消费者用完餐、体验完乡土风情后还可以向他们宣传和推销自己的农副产品,让游客们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带上一份乡村礼物,这样既降低了农副产品的经营成本,又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22]。

3.保护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

乡村旅游的资源与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中最重要的财富。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就会导致资源与环境遭到破坏,所以要提前预防并逐渐推进,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发时必须权衡各方利弊,把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融入到乡村旅游管理和保护中去。针对由于盲目开发对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造成的破坏,第一,投资经营者在乡村旅游建设上要更加科学合理,立刻停止修建新建筑,并查处已经修建好的建筑,使乡村遗产保持自然和完整。第二,投资经营者可以在乡村旅游景区设立爱心提示牌,提醒旅游观光者爱护当地旅游环境,不要随手丢垃圾。第三,投资经营者要科学控制游客的数量,根据淡季、旺季,每日游客高峰与低谷,计算出较为科学的每日观光游客的数量,使之既能保证拉动经济的增长,又不对当地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压力,规划出合理的游览路线,使游客们也能轻松享受到每个景点的风光。

  (三)乡村居民提高自身素质并积极参与

1.参加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乡村旅游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对于游客的观光体验十分重要,倘若初次受到良好的服务,便有可能吸引游客再度来此游玩,所以服务对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服务就是一种文化,如果游客享受到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就会更加尊重和认可当地的乡村旅游品牌。因此,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旅游者满意,才能吸引他们的再次游玩,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一要对服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增强其服务能力。每个月可以组织业务技能培训,每个季度对培训内容进行测试,不断总结相关经验,互相交流成功经验。二要给服务人员树立消费者就是上帝的观念,增强其服务意识。毕竟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很大一个目的就是借此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让游客满意,只有游客满意了,才能有可能再次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三要建立服务责任体系。努力使服务品牌化,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具体分工,对于优秀的员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对表现较差的从业人员要不断帮助改正,形成较强的竞争气氛。

2.增强村民参与性

乡村居民作为乡村的主人,有责任也有权利参与管理乡村旅游事务。只有增强村民的参与性,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首先,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要充分考虑当地村民的想法和意见,听取他们对于乡村旅游的建议。同时保障当地村民的切身利益,减少当地村民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尽量协调村民与投资经营者之间友好相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乡村旅游的稳定发展。

其次,要坚持乡村旅游发展事务公开,保证所有信息透明化,让当地村民深入了解乡村旅游发展期间遇到的问题并参与决策,政府与外来投资商的规划开发与经营管理应该接受当地村民的监督,尽量减少工作上的失误,降低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

最后,每个村可以成立乡村旅游事务办,保证村民有权利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乡村旅游事务办应该由村民组成,成员由所有村民投票选举表决,让乡村旅游事务办成员代表村民参与管理乡村旅游事务。

  参考文献

[1]吴琼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9.

[2]于英.青岛市城阳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2.

[3]张娴.乡村旅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

[4]黎卓.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环境意识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5]薛贵儒.黄山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0.

[6]吴青.基于利益主体关系的房地产市场均衡下调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8.

[7]周艳君.政府主导模式下广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

[8]徐丽娟.武汉市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研究[D].湖北大学,2013.

[9]姜玉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

[10]文翠玉.乡村旅游区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设计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

[11]柯善军.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企业的设计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

[12]李钰杰.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13]文霞.区域建设用地优化调控研究[D].西南大学,2008.

[14]冯淑华、沙润.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例[J].地理研究,2007(3):194-202.

[15]刘雯倩.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16]常晓芳.关于海南省乡村旅游开发对策的研究—基于海南典型乡村旅游目的地调查的基础[J].经营管理者,2013(13):288-288.

[17]陆霖.论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旅游之间的联系[J].理论观察,2013(2):37-38.

[18]郭慧.沂蒙山区乡村旅游产品策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19]何鸣.闲谈发展乡村旅游业与推进新农村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07(14):224-22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25053.html,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5月20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2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