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引发的公共事件

摘要:微博作为时下最流行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集中代表了互联网时代最新的传播技术和最新的信息传播特征。本文对微博应发的公共事件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为微博与社会公共事件的概念,阐明微博的兴起背景、传播特性以及微博与社会公共事件的关系;第二部分为公共事件的微博传播模式,分析微博能引发公共事件的原因,给公共事件带来的影响和结果,一些什么样的公共议题能引发微博上大量的讨论和疯狂的转载;第三部分微博引发公共事件的负面效应,对微博在传播中的缺失之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微博引发的公共事件中存在的问题,为微博在传播方面提供合适的建议。

关键词:微博、公共事件、影响

  1.绪论

在微博上,140字的力量能积羽沉舟,1秒钟转发能在短短时间内将线上舆论转变为线下动员,而开放平台、随时随地分享让个体声音获得了无限放大的可能,经由微博杠杆,蚂蚁的力量也能撬动现实。这已不再是危言耸听。

  1.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从2008年进入中国,到2009年被中国社科院评价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到2010年的“微博元年”称号,微博,只花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在我国传播媒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如今,有公共事件的地方基本都有微博的身影,微博与事件大有捆绑之势。2010年舟曲泥石流、宜黄拆迁自焚、上海静安大火事件,2011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郭美美事件、故宫“十重门”等,微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微博也曾一度影响了事情的发展。作为网络舆论的一股新生强势力量,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视。

2012年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上月底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指出,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工具,微博传播对于社会发展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其负面效应也很显著。而中国微博发展快,用户增长迅速,自然容易滋生一些新的问题。这也引发了笔者对微博引发的公共事件进行研究。

选题的理论意义:微博作为时下最流行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集中代表了互联网时代最新的传播技术和最新的信息传播特征。研究“微博”是紧跟时代脉搏,能了解信息时代最新的传播趋势。同时,对新的传播媒介“微博”的研究能够让我们重新审核经典的传播理论,进行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创新。

选题的实践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微博的功能慢慢的增多,如“微博议政”、“微博两会”、“微博调查”、“微博执政”等,凭借微博的这种传播媒介,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的实践活动。微博拥有的实践价值,通过其不断的参与社会进程得意彰显。从个人的生活琐碎至体育运动盛事,再到全球性的灾难事件,微博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网友表达意愿、分享心情的重要渠道。

  1.2国内外研究成功综述

1.2.1国内微博研究现状与国外微博研究现状

国内:2007年初,Twitter的理念被引进到中国,饭否是中国最早引进微博概念的公司,经过不断的演变,微博概念从独立网站被引进门后网站。学界对微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表现出的新社交模式、新信息传播模式,以及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究中。大致可概括为三个学科维度下的研究:

媒介视角下的研究:集中对微博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模式变革进行研究,同时也有微博这类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互动形成信息的立体全景式信息报道的研究。

社会视角下的研究:集中对微博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角度进行了研究。2011年5月陈虹和朱啸天在《新闻记者》上发表的《解构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能量_以_微博打拐_事件为例》一文中提到在2011年初的“微博打拐”事件中,微博在引发事件、信息传播扩散、聚集多方力量、整合政府与民间行为等方面释放出惊人能量。

经济视角下的研究:集中从微博的商业价值的角度进行研究。2010年5月刘涛和高健在《出版发行研究》上发表的《微博营销:网络时代的图书营销新体验》中提到国内出版机构尤其是民营出版企业及书店已经关注开始运用微博这一网络工具推销自己的品牌与产品。将微博引入到图书营销中,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很有可能引发一场出版营销变革。

综合国内研究概述可以看出,对微博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传播特性,社会交往以及商业模式的探究上。专门针对微博引发的公共事件研究还比较少,也成为笔者自此研究的意义所在。

国外:微博研究起源于Twitter的诞生地美国,其研究对象也主要集中在Twitter上。2009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利用Twitter进行网络宣传,在短时间内聚集15万的粉丝,助奥巴马当选,也把Twitter推到了时代的前沿。

综合以上文献,笔者发现,在国外对Twitter引发的公共事件研究的相对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Twitter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其在政治传播中的影响两方面。

1.2.2微博引发的公共事件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公共事件”并非严格的学术概念,学者谢泳认为,“公共事件指能引起社会普遍关心并引发议论以及社会波动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公共事件主要表现形式为一下几种:一为突发性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如雅安地震、北京7.21特大暴雨等。二为群体性事件:宋宝安等认为,群体性事件是由社会矛盾引发,由特定和不特定的某些具有共同利益的偶合群体,以一定的目的为基础,带有明显的利益诉求性质的体制外活动,是以合法的或非法的规模性聚集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和政策主张,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

笔者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发现学界对微博引发的公共事件的研究较少,大多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研究的比较多,大致的分为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第一类是对公共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2012年广西大学李海莲的论文《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话语变迁与议题建构》中论述了微博时代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功能等结构的变迁以及在此基础上促成的微博议题建构功能的实现,深入分析了微博的传播信息传播机制、舆论引导机制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了微博传播在公共事件中的表现及其对公共事件走向的影响,探讨微博传播给传统媒体和官方机构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并为规避微博传播的负面影响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2012年武汉理工大学洪磊的论文《突发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研究》从微博和突发公共事件两者概念的界定入手,在对微博的特点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及特征分别进行研究后,针对微博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类主要对微博在公共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如王淑伟、谭园玲在《微博公共事件发生机制分析》中就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为例,对公众使用微博发布信息、参与公共事件的行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微博在引发公共议题、激发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热情中的独特优势。

综上所述,对于微博引发的公共事件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成熟的研究模式。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微博是一个还处在动态发展中的媒介形式,自己发掘还处于不断探索中。细化到研究其在某一领域的作用和意义是在填补一个空白,一方面有利于推进微博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对其在公共事件中的影响进行研究也有助于突破微博作为一个简单的社交网站的局限,通过对其表现出的优势进行完善,表现出的劣势进行科学的弥补和修正,能够更好的发挥其社会价值。

  1.3研究思路

合理的研究思路是支撑本论文的梁柱,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运用了对比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进行具体研究。

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式,通过对传统媒介引发的公共事件和微博引发的公共事件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各个阶段之中的典型的公共事件进行个案分析,本文重点围绕个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综合分析。第一部分为微博与社会公共事件的概念,阐明微博的兴起背景、传播特性以及微博与社会公共事件的关系;第二部分为公共事件的微博传播模式,分析微博能引发公共事件的原因,给公共事件带来的影响和结果,一些什么样的公共议题能引发微博上大量的讨论和疯狂的转载;第三部分微博引发公共事件的负面效应,对微博在传播中的缺失之处进行研究。

  1.4创新点与不足

本论文的创新主要包括:笔者选择的是当下最流行的一种新兴传播媒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是对互联网时代最前沿的信息传播趋势的一种探索。在此基础上,把研究重点集中在微博对公共事件的影响,也就是微博引发的公共事件,重点分析微博在传播上能引发公共事件的原因和对公共事件的影响,能够更清晰的认识微博的价值,并规避微博表现出来的缺陷,利于微博的健康发展。研究对象有前瞻性,研究成果也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本论文的不足:微博是一个发展中的事物,一切技术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微博引发的公共事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要求,公共事件是需要由微博引发的,所以在选择的案例上有一定的限定。

  2.微博与公共事件

  2.1微博的兴起及特征

兴起:博客的出现给大众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博客成为了思想交流的工具,你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圈子。这种产品形态在初期尚可以良好地运作,但由于写博的队伍逐渐庞大起来,如在前面文章提到的,每个人面对网络上扑面而来的信息自然就有了取舍,于是读者们开始了一场自然选择,最终受到追捧的无非以下几类:名人或者至少是某个关系圈里的中心人物,可以吸引大众眼球的东西,有观点且善于经营的。而剩下的博客尽管仍然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但由于读者的注意力有限,影响自然微乎其微。

特征:

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应该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背对脸: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

原创性:类例于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客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客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2.2微博对社会公共事件的介入

面对公众通过微博介入公共事务、表达个人观点的“不可逆转现象”,社会管理者的媒介素养尤显重要。如果把2009年算成“微博元年”,不到3年,微博这个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舆论的重要集散地。近日,从江苏溧阳某局长“微博开房”到“郭美美事件”,再到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诸多热点事件在微博上酝酿、发酵。以“郭美美事件”为例,无数“微友”参与爆料,相关发言就有64万余条。这既让人看到微博的巨大力量,也让社会管理者看到,网络与现实,无论是舆论场还是社会管理,都在打通交织,成为一体。当前,仅新浪微博用户就已突破1.4亿。

  2.3微博引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模式

罗杰斯在提出“多级传播”模式中曾指出,信息的传播可以是一级的,但信息的影响必须是多级的。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意见领袖”的作用不可忽视;但从信息影响的角度看,大众共同参与的多级传播亦不可或缺。作为社会公共事件,其最终目的在于积聚各方关注与力量,使影响力达到最大化,并最终使事件得以最优化解决。个人力与群体力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微博这一新型传播平台,充分地体现了“多级传播”模式的特征:作为个人力的“意见领袖”以及微博信息的发布者,分别以海量粉丝及原创内容两种优势推动微博信息向下级传播;与此同时,作为群体力的草根群众以几何级数向外传播的行为使“多级传播”成为必然。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平台,具有“Anywhere,Anytime,Anyone,Anything”的4A特征,任何用户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发布、接触、传播信息。

  2.4微博引发的公共事件呈现

应该说,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是微博、博客等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扼杀和消亡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在公共事件中与微博的互动上,可以借用新媒介来实现渗透和延伸。业内专家认为,在传统媒体的发展前景中,不仅不排斥新兴媒体,更要拥抱新兴媒体,实现融合发展。

  2.5微博引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特点

2.5.1迷你型

微博的使用者是一把的网友。通过每条微博140字,微博用户可以将自己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心里所想、所感的一切东西表达出来。如此,呈现在微博上的便是网友及与他们生活相关甚至辐射整个社会的零碎的片段。对于整个事件来说这是事件的一些零碎片段,但也是组成整个事件的重要方面。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掌握和整合,人们可以拼凑出事件的发展过程始终和整个事态的发展进程。

2.5.2发布迅速

传统媒体对一个事件的关注,不仅与事件本身影响性、轰动性、新颖性等特点有关,同时还要受媒体自身的报道方针、报到时间长短、报道版面大小及相关政策的影响。但通过微博,网友不仅可以对事件有关的已有报道进行关注,还可以对事件的发展状态迅速提出相关疑问,而事件相关者也可以通过微博持续发表相关细节信息。

2.5.3庞大的人际圈

“微博用户拥有自己的主页,允许任何人浏览、阅读、转发和评论,实现了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的N级传播。”自由公开的主页,表达的是匿名状态下的不设防。微博不仅可以复制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某一话题的参与、互动性跟随,并且能够邀请此时对话题并不了解和知晓的其他人参与到讨论中,让人们有一个平台集中表达意见。

2.5.4裂变的传播方式

伴随着微博的火热发展,微博营销这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方式正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企业通过微博可以封直观、更亲近的面对美味消费者。

虽然传统媒体依然有着传播优势,在传播中占有很大的份额,然而巨额的广告推广费,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而微博营销的出现,给了企业一个低成本、精准传播的途径。但值得注意的是,微博是一个慢热型的媒体互动平台,需要企业持之以恒的长期投入,持续与粉丝互动,让消费者深入了解自己的品牌精神,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帮助品牌成长。

2.5.5草根化

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以其技术的优势,让更多的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受众的一方的普通老百姓也有了成为信息制造者和信息传播者统一于一身的可能性。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使得人们拥有了一个自由发言的平台;与博客、论坛等相比,微博不需要长篇大论,也不需要有一定明确的主题,他可以以140字以内的文字或配以图片、视频发表自己的感慨、评价,甚至是生活唠叨。他也不一定需要有人的参与。

  2.6微博对“归真堂”事件的影响

近日,人民微博紧跟社会热点,集中力量聚焦“归真堂事件”。2月22日,在归真堂开放日活动中,人民微博与人民网福建频道、网络电视部联合进行微直播,共发送文字、图片、视频50余条;23、24日,人民微博分别邀请当事双方代表,通过微访谈形式与网民在线交流,阐述双方观点,回应网民质疑,在网民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今年2月初,NGO它基金联合72名社会知名人士,致信证监会反对归真堂上市,引发公众对“活熊取胆”的关注,也使“归真堂”陷入了空前的舆论危机。

2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贾宝兰、亚洲动物基金中国区外部事务总监张小海做客人民微博,作为质疑归真堂的代表方以“活熊取胆——碰触道德底线的行业”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共回复网友问题30个。2月24日,以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蔡资团为首的三位高管及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周荣汉做客人民微博,首次通过微博对“活熊取胆”事件进行回应。“归真堂”方面表示,今后将考虑以后努力做到常态化开放,承诺生产过程会越来越透明,让更多公众了解真实养熊业现状。人民网编发的消息《归真堂:需供用熊胆粉为原料的制药企业达183家》,被各大媒体、网站转载。

  3.微博引发公共事件的弊端

微博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也是滋生谣言的“温床”。微博具有“直播性”,发布信息极为迅速,在各种突发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群体冲突等重大事件发生时,利用妥当可以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

微博传递的仅是信息,可靠性不及传统新闻媒体。经过不断的转发,消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快得让人根本来不及查证它的真实性,这就为谣言的传播制造了“温床”。

微博带来信息的丰富多元,也使信息泛滥失控。微博的诞生亦或宣示着一个“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能成为记者。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知识结构的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无障碍地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会使得微博信息丰富而多元,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每个人也在制造着别人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微博文本的碎片化、琐碎性导致信息泛滥成灾,人们被淹没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信息的重复与过载相当严重,甚至混乱不堪,过度的信息轰炸使得用户产生疲劳感与无聊感。

  4.如何更好的发挥微博在传播公共事件中的作用

1.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沟通与学习工作的渠道。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提供了下情上达的便捷方式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现如今,在网络中出现的道德问题日益凸显,而道德建设需要群众的共同建设。道德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对于生活质量的创造。因此,网络道德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现阶段,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时刻关注网络舆情的发生。当舆情产生时,如何及时正确地引导,如何甄别谣言,如何停止谣言,使其转化成良性舆论,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在自觉自律的基础之上,还要加大对公众素质教育的普及,更需要每位现代社会公民的自觉追求和参与,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实践网络道德。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微博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其管理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所面临的情况和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要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极为重要和紧迫。只有在规范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下,微博才能健康地发展。

3.加强正面舆论引导

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去引导舆论,而不是火上浇油,扩大事态,宣泄情绪。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这样的目标,才显示出的舆论引导的高水平。

4.加强网站责任意识

社会问题的报道所涉及的领域不仅包含着道德的因素、是非的因素,也包含着法律的因素。比信息传播更重要的是信息解读、比事实更重要的是真相,比技巧更重要的是专业精神,比发行量、收视率更重要的是公信力、比赚钱更重要的是媒体的责任。加强对网站(特别是主流网络媒体)的责任意识,使网络从源头净化。

5.加强国民社会公德教育

加强国民的社会公德教育,是社会公德的基本教育。《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总体要求,以及xxxx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都是社会公德建设内容的创造性的集中体现。通过社会工作与生活环境中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教育影响作用。通过耳濡目染的途径熏陶、感化人们的思想和情操,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愉悦的地接受教化,自觉地注重道德修养、与人为善,成为一个合格的、道德的公民。

6.加强网络微博法制建设

微博作为当代高科技产物,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深刻影响着文化发展。我们要着眼于发展健康向上的微博网络文化,着力强调要“依法管理”、“加强网络微博法制建设”、“依法惩处传播有害信息行为”等。当前,通过依法管理微博网络信息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已成为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迫切任务。积极推进网络法制建设,健全互联网法规体系,实行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加大执法力度,壮大执法队伍,健全执法体系,落实执法责任,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微博网络道德建设,不仅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多管齐下,净化网络环境,让不文明在网络上无处遁形。

7.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

微博在公共突发事件的萌芽、引爆、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内站出来说话,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布事件进展,就能掌握微博舆情主导权,避免事态恶化和危机进一步蔓延。微博效应的倍数传播规律使得“第一时间”已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黄金24小时”的时间概念。微博时代“第一时间”概念在提前的同时,也呈现动态特征,即突发事件的不同,对“第一时间”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形成了“黄金6小时”、“黄金4小时”、“黄金1小时”、“争分夺秒”的“第一时间”概念。有的地方政府对“第一时间”作出了明确规定,如,南京规定,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的1小时内或获得信息的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发布。“问政银川”则要求在“工作时间1小时内、节假日休息8小时内回复”。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时应注意一下几点:一是要快,及时将真实信息告知公众,表达政府对事件的关切,以掌握微博舆论主导权,防止谣言再起;二是要慎报原因,减少不必要的负面舆情;三是要及时公布进展情况,告知公众政府在做什么,事情进展到什么程度,以满足公众的期待,以减少网上谣言或负面舆情的传播。

8.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作用

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专业性,受众面最大、公信力最高的媒体特征,使其在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中有着新媒体无法超越的优势。因此,在对公共突发事件真相披露、谣言澄清和事件进展报道中,政府要注意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并与网络新媒体有机结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应对微博舆情。在当前新媒介生态下,传统媒体要勇于担当引导社会舆论的职能,并充分认识工作的难度,适应形势的变化,增强发展意识,积极推出具备自身特色的官方微博,充分利用微博这一新的传播平台来提高自身的传播能力与水平;其次要善于利用微博舆情来引导社会舆论和促进事件解决,传递社会正正能量;再次要坚持传统媒体本身的思想性、严肃性、权威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要单纯“跟着微博走”,迎合微博情绪,依靠微博信息源,而成为“微博控”。

  5.结论

著名的媒介理论家保罗·文莱森认为,媒介的演化有着“人性化趋势”:“从人的理论,有无穷的发展潜力,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完美”。微博的发展与繁荣正完美地诠释着这一点。融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媒的微博所凸显的人际圈的影响力,既是魅力所在,也是其能量所在,微博因此具有了社会学意义。事实上,微博无所谓豪华,我们无法奢求微博成为社会公器,仅仅作为一个新兴传播媒介的微博也无法改变世界。就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人类的关键装备并非技术,而是精神。我们要做的唯有提示社会责任意识,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微博参与信息传播,为民众鼓与呼。如果各方人士都能扬微博之长,避微博之短,注意微博和传统媒体的配合,必将推动公共事件更好更快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晗.浅析微博时代网络舆论的特点及传播规律[J].新闻世界,2011(4).

[2]刘佳.微博来了[J].互联网周刊,2009(12).

[3]朱丽,曹帝坤.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的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

[4]李林容,黎薇.微博的文化特性及传播价值[J].当代传播,2011(1).

[5]曹林.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J].新闻记者,2011(9).

[6]陈虹,朱啸天.解构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能量_以_微博打拐_事件为例[J].新闻记者,2011(5)

[7]朱丽,曹帝坤.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的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

[8]王燕星.试析微博传播对人际关系构建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2012(10)

[9]刘涛,高健.微博营销:网络时代的图书营销新体验[J].出版发行研究,2012(5).

[10]新华网授权发布.xxxx.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1)

[11]宋宝安.于天琪.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与影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

[12]李海莲.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话语变迁与议题建构.[D]广西大学,2012(5).

[13]洪磊.突发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12).

[14]王淑伟,谭园玲.微博公共事件发生机制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1(10).

[15]KristiErinWallace.Facebook,TwitterandbarrackObama:newmediaandthe2008presidentialelections.TheUniversityofSouthAlabama.May2010.

[16]AlexBudak.B.A.HOWU.S.Talkshowhostsusetwitter.GraduateSchoolofArtsandSciencesofGeorgetownUniversity.April.2010.

[17]迈克尔·海姆.从世界到网络空间[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9).

[18]保罗·莱文森.莱文森精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

[19]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

[20]朱丽,曹帝坤.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的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28186.html,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6月9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