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思想内容研究

摘要

陆机是西晋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在诗歌史上有很大的影响,从唐代中期开始对于陆机诗歌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近些年来,学者对于陆机诗歌的研究逐渐增多,对陆机诗歌的认识逐渐趋于全面、客观。陆机的一生都处于战乱中,人生坎坷,所以陆机诗歌中寄予的感情众多,而一首诗的灵魂便是其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本文将试从陆机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政治情怀、思亲怀故、行旅赠答、隐逸情怀四个方面来研究分析陆机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关键词:陆机;思想内容;生平;诗歌

前言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人,出身于三国东吴一个显贵的家庭,他的祖父陆逊是丞相,父亲陆抗是大司马,均为东吴名将,有大功于国。陆机的从伯父陆绩则是汉末著名的经学大师。因此《晋书·陆机传》说他家是“文武奕葉,将相连华”[1],说明陆机的家庭不仅有武将,对于文学这方面也是有很大成就的,因此家庭对于陆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陆机的一生都是处于社会动荡战乱之中,陆机诗歌的内容主要都是随着他一生的跌宕起伏而变化的,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着功名,因为追求功名他与亲友分离,踏上游子之路,所以陆机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就是围绕这些来写的。本文将试从陆机的人生经历,把握其思想品格,分析其诗歌的表现手法来深入分研究陆机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政治情怀

在陆机的诗歌中抒发政治情怀的数量占总诗歌数量的一大部分,而将他的诗歌与其一生的经历相结合我们可以发现,陆机政治情怀的诗歌来源主要是受其家庭与其个人思想的影响。

首先陆机出生于名门将相,祖父以及父亲对于孙吴XXX有很大的贡献,陆机是从小看着家人报效祖国,操劳国家的安危社稷,家族对于政治事理的关心都是溢于言表的,这对于陆机的使命感有很大的影响。其次,陆机的家庭不仅是将相之门,也是文化势族,陆绩是汉末著名的经学大家,“陆凯著有《经籍志》“儒家类”著有“《杨子太玄经》十三卷”等、陆景《经籍志》“儒家类”载《典语》十卷等”[2],并且陆机在其母亲的培养下从小熟读儒家经典《诗经》《论语》,并且当时受南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吴越之地也已经有很多的儒家大师,使得陆机的“服膺儒术,非礼不动”[1]的思想根深蒂固,“而儒家的思想也必然使他倾向于“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态度”[3],这对于陆机的功名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结合其家庭因素以及陆机自己的思想因素来了解分析陆机政治情怀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出陆机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还有因为政治理想而引发的对人生的忧患,对时光的感叹。

(一)建功立业的理想

对于政治理想方面,陆机在很多诗歌中都抒发了自己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对于建功立业的迫切感,例如:在《百年歌》[4]中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政治信念,表达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人生,年少开始求取功名一直到年老。然而现实却给了陆机当头一棒,由于东吴孙皓施行暴政致使东吴灭亡。但是陆机在“服膺儒术,非礼不动”[1]的思想以及自己家族的影响下他没有放弃追求政治的理想,他立志要像祖父、父亲一样忠效国家,为国家的统一安稳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陆机在太康末年应召进入洛阳,初入政治格局的陆机,结识张华,在张华的介绍下,陆机虽然进入官场,但是当时的社会格局动荡,是国家政治最黑暗的时期,陆机在仕途上一直没有很大的起色,而且在这期间陆机亲眼见证了XXX的混乱与黑暗,面对动荡且极度恶化的政治时局,面对贾谧,张华等人都成为这争权夺势的社会的牺牲品时,陆机的心绪复杂,但是陆机想到昔日陆家的辉煌成就,尽管前途渺茫凶险,陆机还是选择勇往直前,陆机在自己的诗歌中提到“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长恨歌》“行矣勉良图,使尔修名立”《遨游出西城》[4]等这些诗句都体现出了他在政治方面的抱负以及自己坚定信念。尽管陆机陆机一直都坚定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面对现实的残酷,陆机对生命的无常,对自己未来的命运也发出了感慨。

(二)人生忧患的意识

陆机一直在官场游走,就是想寻找可以建功立业的机会,但年复一年,陆机没有得到重用,社会的政治动乱不仅没有任何改善,而且格局越来越动荡不安,此时深处官场的陆机满心的哀愁,看过了官场上的互相残杀,自己也经历了官场的险恶,还差点丢了性命,此时的陆机心情是复杂的,他建功立业的愿望与政局的险恶相对立,不由得让他心生哀愁,对人生的变换无常感到惧怕,对自己以后的命运有所担心。例如《猛虎行》[4]表达了作者在外行役的经历以及自己壮志难酬,但迫于无奈陷入进退两难的境遇之中,是对诗人苦闷心境的真实写照。

陆机在这种苦闷境遇复杂的思绪之余,对于生命的无常也有很大的感慨,例如《泰山吟》[4]中陆机对生命的未可知发出哀叹。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已远,层云郁冥冥。

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涂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诗人在开头一句用了夸张的手法咏叹泰山的高。第二句承接第一句的高写了泰山的大,诗人面对泰山高大,不禁思绪惆怅,深深的陷入了对未来政治道路中不可知的幽思之中”。[5]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惶恐感,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对人生的忧患。

在陆机诗歌中不仅有抒发自己功名愿望和对现实生活的忧患,还有感叹时光易逝,对于自已还未建功立业的哀愁。

(三)感叹时光的流逝

陆机入洛进入仕途后,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逐渐清晰,看着时间飞快的流逝,然而自己却停滞不前,不禁感叹时光的易逝,这种情绪在他的诗歌里随处可见。例如陆机在《日重光行》[4]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同时也感叹了时光的飞快流逝。

日重光,奈何天回薄。日重光,冉冉其游如飞征。

日重光,今我日华华之盛。日重光,悠忽过亦安停。

日重光,盛往衰亦必来。日重光,譬如四时固恒相催。

日重光,惟命有分可营。日重光,但惆怅才志

日重光,身殁之后无遗名。

“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对时光如飞的感受,由此想到“今我日华华之盛”“倐忽过亦安停”。“盛往衰亦必来”一句又紧承上意,点出感叹的缘由,于是引出“惟命有分可营”在时光流逝的过程中要有一番作为。最后诗人感叹自己的忧愁所在“身殁之后无遗名”。[6]诗人在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一层紧接着一层铺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效果,强烈的表达了诗人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及时完成建功立业的愿望,作者认为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与此相同主旨的诗歌还有《梁甫吟》、《长歌行》、《月重轮行》[4]等,都是陆机感叹时光飞逝,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

因为陆机对建功立业的愿望太过于急迫,所以他并没有察觉到西晋政治已经危机四伏,而是在可以选择全身而退的时候选择用自己的生死做出赌注,他把自己对于功名的愿望寄托在成都王颖的身上,最终决定勇往直前,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以至于在政治的迷途中越走越远,最后惨遭小人的陷害,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造成悲剧。

分析陆机政治情怀的诗歌,无论是陆机坚定的政治信念、对人生的思索还是对时光的感叹都体现了陆机在政治方面的追求,他的一生都是以效忠明君,建功立业为宗旨的。

对于陆机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政治情怀,与陆机的家庭和陆机自身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后世很多人都认为陆机当时为求取功名,达到自己建功立业愿望攀结权贵,努力在权贵中游走,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结合陆机的人生境遇,可能就可以理解陆机。并且陆机将他的政治追求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中,这是当时很多文人志士都做不到的,他的这种勇于追求自己理想的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

二、思亲怀故

陆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离开家乡,奔赴洛阳进入仕途,他满心期待自己能在政治这条道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离开后的陆机对于亲人、对于家乡都有着深深的思念。从动身到去洛阳的途中到陆机遇害,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的亲人,他的家乡。迫于时局,陆机满心的思念而不能回归。因此,他只能将这种思念之情寄于自己的作品中。

(一)对亲人的思念

陆机远赴他乡求取功名,与亲人南北相隔,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对家中亲人的思念。例如《为顾彦先赠妇二首》[4]这首诗虽然是陆机代替别人写的,但是诗中的思妇之情却抒发的淋漓尽致,如同自己的亲身感受一般。我们结合陆机的现实状况,面对仕途的艰难,自己壮志难酬,此时家人成了陆机唯一的精神寄托点,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在这首诗中陆机同时也寄于了对自己家乡妻子的无比思念之情。值得一提的是陆机的《为周夫人赠车骑》[4]这首诗歌中,陆机将思妇的心里刻画的惟妙惟肖,这首诗不仅描写细腻,而且在抒情方面更是凄凉婉转。就这首诗来看,诗中的思妇形象和远在家乡的陆机的妻子是一样的,日夜思念着在外的丈夫,而这首诗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抒发了陆机对于家中妻子的思念。

在陆机的作品中,不只是用诗歌抒发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在他的赋文中同样也有对家人的思念,例如《思亲赋》陆机用这篇赋问悼念自己的母亲,表达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二)对故乡的怀念

我们阅读陆机的作品,不难发现他在作品中对于故乡的无比思念,进入仕途后的陆机对于故乡的思念始终萦绕在心头。在陆机的作品中对于故乡的怀念在赋文这方面有《行思赋》、《怀土赋》等都是表达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而在诗歌这方面虽然作品数量不多,但诗歌中的思乡主题却是非常鲜明,对于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门有车马客行》[4]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念君久不归,濡迹涉江湘。

投袂赴门涂,揽衣不及裳。

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

借问邦族间,恻怆论存亡。

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

市朝互迁易,城阙或丘荒。

坟垄日月多,松柏郁茫茫。

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

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听到有来自故乡的客人,于是急迫的去询问故乡的人和事,最后得知亲友零落,事事变迁,作者不禁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其中“投袂赴门涂,揽衣不及裳”通过细节描写表现诗人想知道故乡音讯急不可耐的心情,“折膺”“携”“掩泪”通过这几个词语将气氛渲染到极致。研究认为陆机的这首诗是模仿曹植的《门有万里客》而作的,两首诗的结构和内容都很相像,但是陆机的诗词藻繁缛,这也是陆机诗歌的特点,他通过细节性的描写,将诗歌的主题体现出来,体现出作者想要得知故乡情况的迫切心情,从而表达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统治者斗争激烈,诗人的心情复杂,仕途艰辛,人命危浅,这就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情怀。

在陆机的作品中还有《悲哉行》[4]表达了诗人客子伤春思念家乡的感情,诗人通过着力描写春天的景色,感怀自己的一颗游子之心。全诗由春景而生情,情景交融。在陆机诗歌中同样主题的还有《拟行行重行行》《赴洛二首》《吴趋行》[4]等,其中《吴趋行》中还表现出对故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吴趋行》是陆机在进入洛阳之后他去拜访刘沈,字道真,不想被刘道真轻辱,陆机非常后悔,觉得北方对于南方人有歧视,于是做出了《吴趋行》用夸张的手法赞美了吴地的人和物,同时也有力的回击了刘道真的无礼。

分析陆机思亲怀古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出陆机对于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有学者称其为“吴地情结”[7],并且分析了这种情结形成的原因,与陆机的家庭有关系,与陆机长期在仕途上的不顺有关系,也与南方人在北方受到压抑有关系,这些都是形成陆机“吴地情结”的重要原因。对于一个在异地求取功名的游子来说,思乡是难免的,尤其是遭遇各种困难之后,故乡就会成为他们心灵的寄托点,我们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每个人对于家乡都有着独特的情怀,当然陆机也不例外,陆机原本和睦安定的故乡因为战乱遭受苦难,自己又被迫进入异乡,在洛阳的生活又不如意,这就更加深了陆机对于故乡的思念。所以无论他是因为哪种原因,对于他来说吴地才是他的归宿。

三、行旅赠答

(一)行旅

陆机的行旅诗是从陆机进入洛阳远离家乡的时候开始的,主要作品是太康末年在进入洛阳的途中写的《赴洛道中作二首》[4],结合当时的背景,陆机在家乡闭门勤学了10年,突然接到入召进洛阳的消息,这对于陆机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陆机想到昔日的家族想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选择应召赴洛,但是他不知道进入洛阳他将要面对怎样的困难,对于自己的前途的一无所知,所以在进入洛阳的途中,他倍感旅途的艰辛,感受到旅途的孤独寂寞。例如《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一)[4]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按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项辔倚蒿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这首诗是陆机被召入洛阳的途中写的,作者通过描写途中的情景,表现路途的遥远与艰辛。“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两句以高度凝练的笔触集中的书写诗人的旅途情思,对前途未知的忧虑,旅途的孤寂。“顿辔倚蒿岩,侧听悲风响”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对前途的忐忑心情。诗的最后几句抒写旅途的艰辛与孤寂,是前文“夕息抱影寐”的铺陈与发展。整首诗文词华美,语句精炼,格调凄清,富有韵味,借景抒情,与陆机在《文赋》中提倡的“诗缘情而绮靡”[8]相符合,认为诗歌就要注重抒情。

《赴洛道中作二首》写诗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之苦,而相同主题的《从军行》《苦寒行》这两首都是表达在行军途中的艰苦。例如《从军行》诗的开头“苦哉远征人”点明主旨,感叹征人的辛苦,随后用“南陟”“北戍”“谷深”“山高”“跋山”“涉流沙”几方面进行铺陈写路途的远和险,按时间的顺序写四季天气的恶劣,来写行役道路的艰苦。

通过分析陆机的行旅诗,我们可以看出陆机当时的无助,但是让他所表达的这种艰辛真的只是所谓的行旅之苦吗?陆机的行旅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艰辛,代表着当时整个社会的一种现状,更是代表了当时的文人对于仕途的一种艰辛,行役之人对于战场的艰苦。这也正是当时的“八王之乱”带给整个社会的危害。

(二)赠答诗

赠答诗顾名思义就是互相交流情感,寄托情感的一种诗歌形式,那么在陆机的赠答诗中都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呢?首先陆机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他孤身一人在西晋的政局中奋斗,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奔赴洛阳,所以他将思念之情融入在他的赠答诗中,尤其是他与弟弟陆云之间的赠答诗。其次在西晋的政局中,来自南方的他经常受到北方人的蔑视,这对于他来说他的仕途之路将会走的更加艰难,因此处在政局中的陆机不得不攀附一些名流权贵来巩固自己在朝政中的地位,所以陆机也会写一些赞美官场同僚的诗歌来巩固自己在官场的地位。最后陆机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他也碰到了他人生中的挚友,有着共同的政治见解,共同的追求,这些挚友对于陆机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陆机在自己的赠答诗中表达了对挚友的怀念,以下我们将分别来分析这些赠答诗。

陆机与陆云是兄弟几个中感情最要好的,由于当时政治格局的动荡不安,陆机与陆云分别在两个地方做官,因此兄弟二人总是分个两地,所以他们之间当都是通过书信,互相写赠答诗来安慰,鼓励对方。陆机第二次入洛进入仕途,他一边想着追求自己的政治道路,又为他的前途命运感到担忧,所以给陆云写了一首《赠弟士龙诗》表达了与弟分别的不舍之情。

行矣怨路长,惄焉伤别促。

指途悲有余,临觞欢不足。

我若西流水,子为东峙岳。

慷慨逝言感,徘徊居情育。

安得携手俱,契阔成騑服。

这首诗诗人首句就点明主题兄弟离别,让全诗蒙上伤感的氛围,在诗中诗人用“惄”来书写自己的忧思。“惄”周秦时候的口语,魏晋已经不多见了,这正是诗人口语的一个运用。最后以抒发不知什么时候兄弟二人能够重逢的感慨结束,将兄弟间的分别之苦和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正好符合陆机所提倡的美学理想中的“悲”的氛围。“诗人用“居情育”“騑服”来比喻不分离,给诗歌带来了一种浓厚的文人色彩。”[9]

同时还有《于承明作于士龙》中“西归憩永安,北卖顿承明”“永安有昨鬼,承明子弃予”这两句诗描写的是陆机在永安、承明送陆云,运用顶针的手法来表示分离的痛苦。诗中的“牵世婴时网,驾言远徂征”中的“驾言”引用《诗经》中的“驾言出游”的成语。

从陆机对于弟弟陆云的赠答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兄弟之间的情谊。陆机在洛阳的处境并不好,仕途的不顺以及北方人对于南方人的轻视,所以陆机与陆云经常互相赠诗,一是抒发兄弟分离的相思之情。二是吐露彼此心中的心事,兄弟二人每每想到家族昔日的荣耀,他们便会更加确定自己的政治道路,对于建功立业更加努力,所以他们经常互相排忧解难,互相鼓励。因此,陆云对于陆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政治中都有很大的帮助。

面对北方人对于南方人的轻视,北上的陆机想要在政治道路上有一番作为,可谓是难上加难,但是想要实现人生价值,陆机必须与同在仕途的同僚有一些交流,攀附一些官僚以达到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目的,因此,在陆机的赠答诗中,赠同僚的诗歌也是必不可少的。

分析赠同僚的这些赠答诗我们可以得知这些赠答诗大多都缺乏感情,没有真情实意,只是表达对对方的赞美和颂德。例如《答贾谧》[4]这首诗的来源是贾谧想让陆机听从自己的想法修改晋书,所以让潘岳去说服陆机,潘岳写了一首《为贾谧作赠陆机一首》来劝服陆机,但陆机毫不妥协,于是写了一首《答贾谧》。在《答贾谧》中陆机先是赞颂了贾谧用“鲁公戾止,衮服委蛇。思媚皇储,高步承华”显示出了对于贾谧的恭维,接着叙述了与贾谧的同僚关系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从《答贾谧》中可以看出,虽然陆机不愿意与贾谧同流合污,但还是在诗中极力的赞美贾谧,以获得在当时的社会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而且当时的陆机所参与的“二十四友”之中,经常会有活动,他们之间经常会为彼此写一些赠答诗赞美奉承对方,这是当时“二十四友”集团中的常事。

纵观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多和陆机一样的文人志士,为了在追求功名,不得不判附权贵,对他们歌功颂德,尤其是在“八王之乱”期间,面对残酷的谁会现实,很少有反应社会的真实状况的诗文,都是一些没有情感基调的赞美,很少涉及私人情感。这也是当时社会中赠答诗中常见的一种模式。

陆机在进入洛阳虽然遭到了很多北方人的敌视,但是他也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挚友,这些朋友中大部分都是与陆机一样从吴地进入洛阳求取功名的文人志士,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同样是经历了吴灭的战争,同样是进入西晋想要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晋的政治道路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因此在他们分开时,他们互相用赠答诗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之情。例如《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二首》[4]中的“与了一隔萧墙,萧墙阻且深。行影旷不接,所托声与音。音声日夜阔,何用慰吾心。”主要描写了作者与顾彦先分离后的孤独感,抒发了对顾彦先的思念之情。同时这几句诗还运用了顶针手法,把诗人对于顾彦先的思念之情更深一层的表达出来,使诗歌的感情更加细腻真切。

陆机在西晋的仕途有自己同乡的帮助,但也不乏遇到了一些北方挚友对陆机也有很大的帮助,如张华、潘尼、冯文罷等人,他们在政治上相互提携,在文学上互相交流。我们分析陆机为他们写的赠答诗中就可以看出他们深厚的友谊。例如《赠潘尼》

水会于海,云翔于天。

道之所混,孰后孰先。

及子虽殊,同升太玄。

舍彼玄冕,袭此云冠。

遗情市朝,永志丘园。

静犹幽谷,动若挥兰。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作者追忆两人的同僚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潘尼的理解并寄于了真诚的关怀。作者作这首诗时,是因为潘尼不满赵王伦谋权篡位的所作所为,以生病回乡扫墓为由回家。临走时陆机写了这首诗,以表达陆机对于潘尼的理解与关怀。诗中的“天”“先”“玄”“冠”“园”“兰”句句押韵,一韵到底,让整首诗变得更加悠圆。

这首诗是陆机赠与北方的朋友,他们不仅是同僚,更是有共同价值观的挚友,同样赠给北方朋友的还有《赠冯文罷》这首诗写于元康初,陆机任吴王郎中令,整首诗中作者追忆了两个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表达了陆机对于挚友无尽的相思之情。

从陆机的这几首对于挚友的赠答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对方歌功颂德的词语减少了,抒发自己真挚感情的基调明显增多,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从中也证明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我们分析整理陆机的赠答诗时,发现了陆机的赠答诗不只是对兄弟,对同僚,对挚友的赠答,还有他代笔替别人写的赠答诗,分别有《为周夫人赠车骑》、《为陆思远妇作》、《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等,这些诗歌都是陆机为别人代写的,寄托了别人的感情,正如前文分析的一样,在这些诗歌中,陆机同样也寄托了自己的个人情感,在这些诗中陆机结合自身的情况用思妇或者丈夫的口吻描写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我们在此处不作过多的分析。

经过研究分析陆机的赠答诗,无论是对于亲人、同僚、朋友还是代替别人赠答,都与陆机的经历息息相关,并且在诗歌中多引用经典、运用对偶、注重声韵将诗歌的感情基调展现到极致。

四、隐逸情怀

在陆机的作品中,表现他隐逸情怀的诗并不多,这类诗歌也并不是陆机诗歌的代表作,但是当我们看到陆机的招隐诗时我们就会想到“隐逸”,招隐诗是隐逸诗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陆机的招隐诗中我们看到了陆机的隐逸情怀。

陆机从小学习生活的环境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儒家思想一直都是提倡“治国平天下”,那么陆机为什么会创作招隐诗呢?当时西晋的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安,文人志士在建功立业的道路上屡屡受挫,并且当时玄学思想在社会中的盛行,玄学思想提倡崇尚超逸,不问世事,所以很多文人志士受到玄学思想的影响以及在经历仕途的挫败后最终都选择归隐,而陆机也是一样,政治仕途的不顺,让他的心底里有了一丝归隐的迹象,但是陆机的归隐是真心的吗?

通过分析陆机的招隐诗,从中我们发现,陆机并不是真的想要归隐,只是抒发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例如《招隐诗》(其一)[4]

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踯躅。踯躅欲安之,幽人在浚谷。

朝采南涧藻,夕息西山足。轻条象云构,密叶成翠幄。

激楚伫兰林,回芳薄秀木。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

哀音附灵波,颓响赴曾曲。至乐非有假,安事浇淳朴。

富贵苟难图,税驾从所欲。

诗人在诗的开头就道出自己当时心绪不宁,描写了自己在仕途的不顺心,有像隐士一样的心想要归隐,接着诗人描写了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隐居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艰苦,最后诗人道出自己的想法,诗人还是决定自己要在仕途上去拼搏,拼搏之后再走退隐这条路也是可以的。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于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羡慕。在诗中“朝采南涧藻,夕息西山足”这句“南涧采藻”出自《诗经》“西山”出自《史记》运用典故,将隐居的环境描写的淋漓尽致,增加诗的意蕴。

陆机对于隐居的态度与前人有很大的不同,陆机认为他应该先建功立业,把政治理想放在首位,等到如果有一天政治道路走不下去了,他再隐居也不迟。陆机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有这样的安排,他的家庭对他的影响,他的政治追求对他的影响。在当时西晋的政治格局中,有很多人都选择隐退,但是陆机他一直想要在政治方面有一番作为,他觉得成都王颖可以让他实现他的追求,他觉得我所追求的就在眼前我不能放弃,以至于周围亲朋好友对他的劝阻,他都通通忽略,直到在得知自己被陷害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觉得自己应该早点退隐。

与陆机思想观念不同的是同时代的左思,有研究者将陆机的招隐诗与左思的招隐诗作了对比,“陆机的招隐诗虽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假设之词,但诗人并未真正打算就此归隐放弃功名利禄的追求,然而左思的招隐诗则在诗咏隐士清高生活的同时,明确表达了作者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10]

陆机招隐诗的思想内容与前人所表达的内容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他们所作招隐诗共同之处就是对于统治者的无声的反抗。在陆机的心里归隐是他走投无路时的一个选择。

结语

在正文部分主要通过作品分析了陆机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容,我们对这位出身高贵,但一生经历坎坷的诗人有了一个完整而又深刻的认识,陆机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容与其一生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与陆机在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所采用的一些表现技巧也是息息相关的。他的一生对于后人来说是不可模仿的,但是诗歌的表现技巧和感情的表现却对后人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陆机诗歌表现技巧方面,陆机在作品中语言的精炼、结构的布局都有很大的研究,突破了汉魏以来古朴浑成的文风,将中国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在唐代以前陆机诗歌经常受到赞赏。

在陆机诗歌感情表现方面,陆机在《文赋》中提到了“诗缘情而绮靡”的主张,虽然他将这一主张也贯彻到自己的作品中,但是由于有许多的铺陈手法,华美文辞的讲究使陆机的诗歌在情感方面显得真挚不足,因此在唐中期以后对于陆机诗歌的批评逐渐增多。

对于陆机的诗歌,历代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尽管我们看到陆机在诗歌情感表达方面有所欠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将陆机诗歌全盘否定,对于陆机在诗歌中表现形式方面,对我们的文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直接体现陆机影响的诗人应该是元嘉三大家了,谢灵运将陆机诗歌中对偶手法的运用继承到了自己的山水诗中,往往是全篇通用。颜延之作品的大量用典。鲍照的用字奇警,[3]不用常语等,都是受陆机诗歌影响的结果。

无论是陆机诗歌情感方面的弊病还是陆机诗歌表现形式方面的优点,不可否认的是陆机诗歌有力的推动了魏晋文学的发展和她在中国发展史上的地位,也不能阻止我们对于陆机诗歌的研究,随着现在时代的变迁,我们对于陆机诗歌也逐渐有了全面客观的认识,能站在一个中肯的位置来评价陆机的诗歌。陆机的诗歌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出版社,1974

[2]马荣江.《吴郡二陆文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宋红霞.陆机诗歌论[I]山东师范大学,2000.5

[4]杨明.《陆机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5]王钟陵.《古诗词鉴赏》[]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

[6]万志.陆机诗歌及其评价[]安徽师范大学2004.5

[7]刘艳春.陆机与吴地文化[I]陕西师范大学,2005.4

[8]张少康.《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9]傅刚.论陆机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2期

[10]罗荷芳.左思、陆机之招隐诗研究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

[11]尹军.《玉出昆冈:陆机陆云评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2]安海民.试论陆机的诗歌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11

[13]雷斌.二陆赠答诗研究[I]兰州大学.2011.5

[14]孟凯.魏晋玄学与招隐诗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期

[15]王洪军.陆机诗歌情感研究[I]青海师范大学.2010.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29655.html,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6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