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中的植物意象—对比屈原与李白的作品

摘要 :诗歌源远流长,是古代文学主体的一部分。浪漫主义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手法。浪漫主义诗歌通过运用夸张、象征、比喻等手法,展现变幻莫测、丰富奇特的想象,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本文首先对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进行分析概括,继而分析香草植

  摘要:诗歌源远流长,是古代文学主体的一部分。浪漫主义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手法。浪漫主义诗歌通过运用夸张、象征、比喻等手法,展现变幻莫测、丰富奇特的想象,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本文首先对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进行分析概括,继而分析香草植物对诗歌表现的作用及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对将屈原的《九歌》与李白作品植物意象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九歌》植物意象源于巫俗习惯,李白诗歌植物意象表达感情世界。
  关键词:古诗浪漫主义;植物意象;屈原;李白;对比。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中的植物意象—对比屈原与李白的作品

  引言

  诗歌的发展历史深远,样式宏伟,千变万化,连绵不断,是中国古文学中的一个独立的个体。该形式的写作题材是诗歌的其中一种,从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出发,用绚丽多彩的联想和华丽的文字,或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将自然界和神话中最为美丽的事物都汇集到诗篇之中,使辞彩绚丽,展现对梦想中的生活的执着追随,一般就采用比较豪放不羁的文字,无限的臆想和夸大的写作手段来对比显示环境。。浪漫主义诗人还侧重表现自己主观世界,揭示自我精神面貌,抒发内心强烈丰富的生活感受。该形式的诗歌还喜欢使用夸大的手法,谈到浪漫主义,在中国诗歌史上,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再然后,中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一个诗人叫做屈原,他是以为让人崇敬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创作的具有浪漫色彩的作品又一次是诗歌的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继屈原之后又有诸多的诗歌作者的涌现,比如曹植、阮籍、郭璞、鲍照、李白、李贺、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他们以不尽相同,五彩斑斓的风格增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趣味浪漫主义趣味。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对植物、生态的观察、认知,在诗歌中,赋予他们以意义,利用它们以传情达意。

  一、古代诗歌中的香草植物

  植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起到重大的作用,是食物链中的生命基础,也是最早在诗歌中出现的象形物体。展现出先辈们对自然界的崇尚。植物是一种极具鲜艳亮丽的颜色、味道香甜诱人,充分显示了自然界的广袤和特色,以及历史长河中的情感意义。涵盖着多样的表达方式,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超凡的艺术天分。利用植物的象形来表达诗人内心复杂多变的情绪,在具有浪漫氛围的诗歌题材中是非常重要的。诗歌创作的方法有很多,浪漫主义是其中之一,它主要运用丰富的想象华丽的词采,直击读者的内心世界。黄颜色的植物就代表着事物的死亡、成熟、美丽的女子、傍晚、绿色的植物代表着生命特征、未来、生命力,乐观的态度;柳树表示。柳树一般作为离别、春天的一去不回返,折柳表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远去的意境。草类意象中的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谢幕伤感、职业生涯坎坷以及对喜爱的事物的怀念和不舍。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充满活力和生机、未来可期、地址位置偏远、不忍离别、身份低贱。

  (一)香草植物对诗歌表现的作用

  我国的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先辈们利用植物抒发个人情感的开创,比如在著名的《诗经》这个作品的第一章就使用“参差荇菜”这个描写植物的句子开篇,这里就是采用植物的象形的方式。刘勰在著名的《文心雕龙·神思》里写到:“登山则钟情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也同样显示出了诗歌写作时内敛的风格,并不是直接的表达诗人的情感,用别的事物来抒发这个情绪,用植物的象形表达作者的情感,将描写的植物作为象,将表达的感情作为意,两者相互的融合。诗人就是借助看到的物体抒发自己的情感,不同的景色展现不同的心情。自然界的所有物体和社会中的事物数不胜数,不同的作者根据自己的写作风格选择喜爱的事物。花草树木在诗歌的创作中非常的关键。
  第一,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多用香草植物来形容美好事物,用来表述美感。香草植物出现在诗歌中,具有客观的真实性,然而由于香草植物的形成建立在人类历史的基础上,所以在潜移默化中带有了人类的主体情感特征,能够将不可见的、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具象化,终将抽象的情感呈现为具体的、可感可触的景物和画面。除此之外,花草树木还被赋予到思想情感的载体上,把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的思想情感寄托在香草植物上而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香草植物还具有了内蕴美和外在美,使整首诗歌表义更加饱满,更加鲜活可感而富有生气。初次读屈原的《离骚》时,读者会感觉犹如置身在园林花圃中、动物乐园中、仙人故居中、雄壮大军中一般,各种花草馥香扑鼻。作者用美丽的花朵和香甜的香草作为人格高尚的君子,将发臭的垃圾和艾草作为品行低端、叛变的小人物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上述这种比兴的写作手法,将作者想要描写的忠臣和奸臣、美丽和丑恶的事物形成充足的对比,具有语言简练、情感丰富的写作效果。
  其次,香草植物还是诗人情思的一个载体。在我国的诗歌作品中,花草树木不仅修饰了诗歌,而且作为作者抒发感性的寄托,将不可见的情绪具体的展示出来,而且将情绪寄托在适当的植物体上,对读者理解和阅读作者的作品和意志非常的重要,让作者多表达的感情更加的有依据。不同的花草树木可以将作者的情感更加真实的展示在读者面前,表现出独特的色彩。在千变万化的花草树木的寄情下,使难以展示的情感借用真实的植物抒发出来,通过有限的片段展示出作者无限的丰富的情感。比如在《赠汪伦》这篇诗歌中,就将潭水的浪花用作表达作者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桃花意喻着温暖、纯洁的友谊,桃花在春季时的生机勃勃、潭水干净源远流长。所以这两者意象的使用让诗词变得自然紧凑。

  (二)古代诗歌中香草植物的深层含义

  香草植物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诗人通过各种不同的香草植物意象,可以感受诗人的情思,还能够了解诗人高尚的人格风貌。透过香草植物意象,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诗人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民族风俗和人文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古代诗歌中的植物意象因长期的使用,便有些一些固定的象征意义。将植物的象形写入诗歌中,有的描写实物、有的是运用典型的历史故事或者描写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心理。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的描写植物或以植物入诗的诗歌,其中以树木、花、草等植物意象最为常见。
  首先,树木高大、主干直立,生命力旺盛,所以常被赋予超自然力量。不同民族的传说故事、宗教信仰和风俗的都具有展示树木坚韧不拔特性的诗歌,比如在我国古神话故事《山海经》就展示扶桑树所具有的无边的法力,同它来作为人鬼神三界沟通的桥梁,两颗扶桑树相互依存。太阳女神还为自己的长子驾车从该地升到仙界。这里就是连接人间、地域和天堂的必经之路。后裔最后射日时被踩断。三界失去了联系。古代中国历史上就有所有的事物的起源相同的说法,将自然的现象和事物和人类的情感相互结合。在文学中树木就代表着儒家坚持理想的人格的思想。树木枝干的笔直或者弯曲分别表示人生的多舛和顺畅;黄颜色的植物就代表着事物的死亡、成熟、美丽的女子、傍晚、绿色的植物代表着生命特征、未来、生命力,乐观的态度;柳树表示。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等诗句就是描写出作者的青春、人身自由、个人幸福被无情的剥夺之后,只能在冷清的深院中一个人孤零零的生活着,正所谓生病不如死的愁绪。诗歌第一句就用黄色的梧桐树叶描写出了作者凄凉的心境。屈原的另外一首《橘颂》和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都表达出了诗人面对国家命运堪忧时如同枯树一样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唐代以后涌现了大量的田园诗人和诗歌,这时的树木就被赋予了多情和坚韧性格的形象。
  再者,鲜艳美丽的鲜花、多姿多彩,充满了浓淡异样的香味,与女人独特的温柔的形象想辉映,因此,很多诗歌都是用鲜花来描写女子的美丽。汉族诗人都是用鲜花描写女子,直至现在的花直接作为一种女子的象征。还有凌波仙子这种就是指水仙花般的女子的柔情多水,气质纤弱。但是鲜花总会谢幕,将此作为女子的死亡或者命运的多舛和不幸。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人邵雍曾说:“人或善赏花,爱花之妙。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在古代的中国,根据花的生长习惯来描述人格的特征或者精神,比如王安石《梅花》就是用梅花在寒冬中生存和开放来描写坚韧不拔的性格。“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文字中展现出了风吹梅花,香味飘香远方,而且又间接的描述了梅花干净白净的本质,将色香两者完美的描述了出来。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句诗歌就是根据梅花在风雪被蹂躏的环境来表达作者坚决不与奸臣同行的高尚品格。兰花生长在贫瘠的山脉中,但是其花香却清淡脱俗,就表达了君子高尚的人格,比如孔子就说过与鄙夫为伦也这样的诗句。最常见的莲花是在淤泥中生存,但是却不被淤泥所污染,同样表达了君子的高尚人格。另外“怜”与“莲”两个字的读音相同,也有诗歌用此物抒发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和虚相互结合的写法,表达有双重的意思,也就是用了“谐音双关”这一修辞手法,展示的是一个女子队男子的倾慕和单纯的爱恋。晋朝有一首《子夜歌四十二首》诗歌中写道雾露隐芙蓉,写出雾气遮住了荷花、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是说看不见荷花的样子来表达一个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之情比较羞涩。还有菊花常常被作为傲霜的花,有着坚韧的或者清高的品质,比如《离骚》中有一句诗词就表达了作者吃食露水和鲜花的高尚和纯净的品格。唐人元稹《菊花》也同样表达了作者对于高尚和坚韧的人格的追随。
  再第二,对比树木形象的高大、鲜花的香气、小草则显得矮小和弱不禁风。而且在冬天叶子会枯干,所以草多与低贱的词住在一起,同时也有低贱的含义。花草本身是没有情感的,但是当有情绪的诗人看到时,酱紫的情感和花草的命运相呼应,赋予了他们生命。小草一般是其特定的意蕴。这种意蕴又是根据历史的积累中得到的,通过这些事物的来表达感情。小草在诗歌中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和社会风气而沉淀出,真实但没有形象的感情是无法被看见和流传的,但是,在文学作品中由事物反应出来的情感却可以永远的流传下去。小草生命力旺盛,年复一年,白居易的诗歌中有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达出了小草生命的顽强。再者就是小草生命力旺盛,用“萋萋”,形容小草肆意丛生,如名句“王孙游兮胡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当需要表达小草的衰亡一般用“衰草”,如“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这句诗歌。但是,当诗人对小草的脆弱的描述也有“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消魂处”是出自弱纤细,如晏殊《踏莎行》。这里的小草身体弱小,非常脆弱来表达作者看到春天的伤感。再次,还有诗人关注草的气味,如江淹的《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简单的两个字就把春天温暖惬意的氛围呈现在我们面前。欧阳修《踏莎行》中的“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就是由此句转化而来,迢迢不断的离愁别绪被多种感官调动出来,“草”这一意象的描绘角度被最大程度的丰富了。

  二、《九歌》与李白作品植物意象对比

  屈原和李白都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由于屈原被朝廷之人诬陷,使他不得不离开朝廷,寄情于山水之间。屈原离开朝廷以后,和底层贫困人民打成一片,使屈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楚国相关的诗歌和文化。屈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中,创造了如今脍炙人口的《离骚》、《九歌》等作品。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是由于李白自身的性格和当时文化背景的影响,使他郁郁而不得志,于是李白远离朝廷纷争,寄情于山水。李白一生求学问道,且不为权势折腰,游历了大好山水,写出了狂放的诗句。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丈。李白的诗歌大多都会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李白《蜀道难》整体是个给人荡气回肠的感觉。屈原和李白的诗歌中都有大量的植物意象,但因两人生活经历和生活背景的不同,两人作品中的植物意象却有有所不同。

  (一)《九歌》植物意象源于巫俗习惯

  屈原生活在楚国,而楚国当时地处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楚国具有较好的气候条件,秀美的山川,丰富的物产。由于楚国具有较好的物理条件,使楚国在当时几国中实力最强。由于楚国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因此楚国的花草种类繁多,瑰丽无比。有关研究调查显示,楚国当时的社会形态和远古氏族血缘社会形态较为相似。在宗教信仰方面,楚国有浓厚的宗教氛围。几乎所有的楚国人都信是巫族。有关研究人员表示,中国的南部因为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原始氏族的文化。楚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融入新的文化,因此楚国的文化中有较多的鬼神和祭祀。古代诗人王逸在他创作的《九歌序》中曾对楚国如此描绘,他的诗歌中描绘了当时楚国喜歌舞,崇尚祭祀的社会形态。也恰当的反映了祖国人民对浪漫主义的追求。纵观楚国的历史可以发现,楚国文化一直都有巫文化的围绕。在楚国的各种典故中,也是常会提到巫术祭祀。有研究人员表示,屈原喜欢将花草放到祭祀的场景中,而且屈原的诗歌中大多也会加入对祭祀鬼神的描述。楚国的祭祀文化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能力,巫术文化能够给楚人民带来幸福,也表达了楚国人民对浪漫主义生活的追求。
  屈原创作的《九歌》中九歌本身的含义是神话故事中的远古歌曲的名称。研究楚国历史可以发现,楚国全国上下都较为崇尚巫文化,也会创作较多的祭祀歌曲,但是由于普通民众没有那么高的文化水平,因此创作的歌曲大多平直白,没有艺术造诣。屈原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修饰,进而创造出了《九歌》。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描述,《九歌》是屈原创作的,由于楚国整个国家都较为信任巫文化。楚人大多能歌善舞,在歌舞中也会加入祭祀等内容。屈原被放逐后,内心非常的苦闷,而楚国上下依然载歌载舞继续开展祭祀活动,希望通过祭祀来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因此屈原创作九歌以此来讽刺当时楚国整体的迷信陋习。
  《九歌》被分为许多篇章,大部分的篇章都描绘了对神灵的眷恋,表达出了浓厚的思念之情。在九歌中,屈原把香草作为媒介,描绘了以香草为主题的美丽画卷。南楚盛产香草,香草是祀神歌辞的主要素材,通读《九歌》篇目,会发现巫者盛饰和篇中处处是缤纷的草木。《九歌》总共有11篇,每篇基本上都会提到花草,有关学者统计在《九歌》中提到花草的诗句总共有40多句。巫或灵的衣着装饰,又多是香草。大多数香花香草具有装饰、佩戴的功能,古人常佩戴或赠送白芷、泽兰、菊、扶桑、杜衡等植物,这也表达出人民对花草的喜爱。在楚国祭祀中,香草是非常重要的祭祀植物。屈原的九歌中对香草进行描述的诗句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作为巫术和神灵的修饰词。屈原在九歌中把巫文化以香草比拟,在屈原的描述下仿佛让人置身于花草的世界,仿佛可以看到人们身穿泛着油绿色的荷叶,带着用香草制成的配饰,随着温柔的风而四处飘摇,全身散发者甜甜的香味。二是以花赠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祝福。例如《湘君》中的诗句所描述的:“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从上述诗句中都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喜欢将自己的情感寄于花草,让花草这个意象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例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互赠香草,以此来表达对对方的喜爱之情。三是将香草作为祭司的祭品,例如,《湘夫人》中诗句描述到:“桂栋兮兰撩,辛夷媚兮药房。阁薛荔兮为帷”。从上述诗歌中可以看出,在屈原创作的《九歌》会将草木进行比喻化处理,草木很有可能是对巫文化的体现。由于草木本身的名字有淡雅的气息,且屈原的诗歌中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因此草木有可能会被屈原的主观情感赋予更多的含义。草木不单只是草木,而会是屈原心中的一个意象,由此来表达屈原内心的挣扎。此外,从诗歌中还可以看出通常在巫者开展祭祀活动中,香草可以帮助巫师驱除邪灵,拉近与神明之间的联系。因此,香草是经常出现在巫文化祭祀活动中的祭品。此外,屈原还以草木起兴,例如《湘夫人》有诗句描述为:“造兮酸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纵观楚国的历史可以发现,香草是楚国男女表达爱情的草木。由于香草具有芬芳的气息,闻着有种甜甜的香味,也让人想到爱情的美好。因此,香草通常都会被赋予美好的意象。楚国人民相信香草能够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因此会互相赠与,尤其是在祭祀或男女幽会中香草都是重要的草木。
  作者通过阅读楚国的诗歌发现,楚国巫者在进行祭祀活动前都会采摘香草,并将香草进行仔细的清洗,在清洗的过程中需要用热水浸泡。例如在《九歌》中就有对香草进行沐芳的描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人思想里有的草木具有神奇力量,草木对人的帮助已经超越了精神及肉体限制的想象,古人因香草有“去凶辟疫”的功效,故十分迷信。再如《河伯》中曾描述道:“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骇璃。”从上述诗句中可以看出,楚国人民喜欢在祭祀活动中多用花草,且大部分花草会用于祭祀场景的装饰,他们相信祭祀场景只有芬芳四溢花、草开放才,才有更高的可能性吸引神明,让神明给予他们祝福。此外,在南楚,花草是男女交往中不可或缺,《九歌》中有以植物赠送的传统,由于香草具有甜甜的气息,他们认为香草是爱情表达,因此楚国人民在祭祀中大多会用香草作为祭祀的工具,年轻男女也会将香草互相赠与,表达对对方的喜爱之情。例如在《湘君》中曾描述道:“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在屈原创造的《九歌》中有许多表达爱情缠绵悱恻的优美诗句,而这些诗句中大多都会用香草做意象来表达,楚国巫者在神明祭祀时的场景。

  (二)李白诗歌植物意象表达感情世界

  在李白的诗歌当中,意向较为丰富,一般可以见到的有松树、芙蓉、落叶。例如在“人生非寒松,年貌岂常在。”这一句诗当中就可以看出,寒冬时节的来临,万物都凋谢了,但是只有松柏依旧不改容貌。诗人借助于其中松柏这一个意象,来寄托了自己高洁的高尚的人格,但在这同时也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慨,那就是人生也不可能像松树一样,永久长青。人的年华容颜随着时间在改变。“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李白也以这首诗歌表达了,松树能够挺过寒冬的煎熬,并且借此表达了对陈太守逸然风度的赞赏。除了运用到,松树之外,李白的诗歌当中也常常可以看到,竹子,这样一个意境。例如,在“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这一句诗当中,诗人借助于简短的两句笔墨就对道士的居住环境进行了准确的描绘,展现出了一派竹林环绕,烟气缭绕的景色,同时又有流水直流而下,挂在了绿色山峰之上的一个良好的自然景观。其次,李白诗歌中的花意象也很丰富,其中以芙蓉最为有名,如“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古风五十九首》四十九)这里用色泽艳丽外型美观的芙蓉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容貌。《去妇词》当中通过对池水芙蓉的凋谢来比喻了女子的容颜也像这些花朵一样容易凋零。李白还用花来赞叹山川河景,如“天河挂绿山,秀出九芙蓉”这一句诗当中,通过对山水美丽的景色进行描绘,将它比喻为芙蓉花朵。如果当这些芙蓉成为了仙人手中的物品时,那么就会弥漫出仙气。李白除了擅长利用花朵来对贤能人士进行比喻之外,同时他还善于用这些花朵对贤能没有被任用的处境进行比喻。例如在《古诗十九首》当中,通过说明荷叶生长在幽静的泉水当中这种罕见的自然景观现象,但是世人对此很少遇见,并且这些美丽的花朵要凋零在这一幽静的地方,在这一句诗的表达过程当中,诗人也借助于芙蓉的暗藏想要体现出个人高尚的节操,并且也想借此诗将自己推荐给世人。由于女子的外貌虽然较为美丽,但是终究抵不过岁月的侵蚀,最终也会导致宠爱渐疏,因此这就好比花朵凋谢残败的过程,因此一般在李白的诗歌当中,经常都会带有花颜等这种字样。另外由于李白的一生较为坎坷,在少年的时候就曾经游览过多个地方的名胜,最后在湖北安居。在他的一生当中,也曾经到京城进行求职,但是最终却在天宝年间被召入宫,但是最终他却对宫里的官宦权势没有太大兴趣。而从他个人的经历也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生较为坎坷,同时对于功名利禄也不是特别向往,他较为看重个人的生活情调。具有独特的私人情结,因此他在后面的诗歌当中也常用到许多落叶或者野草这样的词汇来对自己坎坷的一生进行描述。如“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东武吟》)“归来无产业,生世如转蓬。”在这句诗歌当中,诗人表达除了飘零的感觉同时诗人也借助落叶这样一个事物对自己进行比喻,如果落叶离开了树木,那么最终就不能将根基深埋于土壤,只能够随风飘散,就好像对命运无法掌控,但是最终却要作出决定,就好比一个异乡的游客一般,在天涯上游荡,最终就好比落叶归根到其他的树木底下,随风飘零的境况。
  李白在描写事物意象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方式,或描绘当时景物,或描绘风吹林木之声,或以花木牵动情思,或套用典故的植物意象。“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首先,对于诗人来说,他珍惜眼中所见到的一些外界常见的景象,例如细雨和花落等景象,接下来他就有在这样的景象之下前往胡姬家里饮酒。在“木落识岁秋,瓶水知天寒”这一句诗歌当中,诗人能够通过树叶的凋落,推测出秋天的到来,能够由一瓶水知道天气变寒冷。另外又比如在《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当中,表明了当前院落中的梧桐树叶开始掉下,并且树叶缓缓纷飞,有一片树叶落到了自己的床上来。另外《早春寄王汉阳》这首诗当中,诗人在一夜之间猛得醒来就发现春季已经到来,柳树已经变绿,并且路上的行人都纷纷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其次,风吹林木之声也是李白诗歌中常会描写到植物的意象,在《从军行》中的“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这句诗也表达了,行人,路途的遥远,在整个路途当中也没有过多的对春色进行感慨,只是将所有心思用于赶路。“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在,这首诗句当中,字里行间可以发现松树经历了长期的尘世洗涤,也对人的精神境界起到了升华作用,诗人借助于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幽静清幽的一种环境,帮助人们洗涤自己的心灵。在这样寂静的环境中睡去是非常悠闲的。另外,将个人的思想寄托在花草树木之,也是我国传统的文学手法之一,在李白的诗歌当中也有很多这种风格的语句,例如在《长相思》当中,通过描绘了夕阳渐渐落下的情形,衬托着花在暮色当中的一种朦胧的景象,而一个思妇在这个过程当中带着愁容,眼神中隐隐透露着朦胧忧郁的感觉,但是渐渐上升的明月却并不懂得人们心情的苦闷,依旧将皎洁的月光投射下来着,也进一步的增添了这一妇人的思念之情。另外又如在“草木结悲绪,风沙凄苦颜”这一首诗句当中,通过眼前所见到的草木凋零的情形,将自己悲伤的情绪引出,在风沙吹过的之后,也更加显现出一种凄苦的容颜。李白还在自己诗歌当中大量的对相关植物意向进行引用,而桃花、枯草这些更是数不胜数。《赠范金卿二首》当中的第一部分而言,其中有一句“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这个诗句借助于桃李的这样一种典故。这个典故来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这句诗的意思是,桃树和梨树,他们都能够,展览美丽的花朵,同时又能结出甜美果实,这些树木不会说话,但是也引来许多人,观赏,导致了,树下都能走出一条小路,因此这一句诗他的,他想要表达,但是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不需要孤独的,张扬,怎么就会记住他?所以对一个人来说,就需要做到言传身教,这样才能够,得到人们真心的追捧。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在这句诗当中,也借助于桃李这个事物比喻了君子的行为,说明君子为人处世不自夸,但是他这种日常行为中彰显出来的高尚品德却受到人们的敬仰。另外再比如《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时流夜郎》这首诗当中,借助了商山四皓这个人物,展现出诗人对这一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希望自己也能够像他一样在政治上能够舒展自己的才华。

  结语

  植物意象作为审美产物具有丰富美感的审美作用,作为情感载体具有抚慰心灵的疗养功能。具体来讲,植物能够引发人们基于视觉的形态美、色彩美的审美体验和美感享受,扩展审美层面,提升审美层次。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成就显著的浪漫主义作家,屈原和李白有着基本的共同点,他们都热爱祖国,且憎恨黑暗腐朽势力,积极要求参与政治活动,贡献才能,他们都在诗歌中描写了大量的植物意象,甚至李白在被放逐后,还自比屈原,心系念朝廷,此时二人的境遇是惊人的相似。从诗歌的创作手法这一角度来分析,浪漫主义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浪漫主义诗歌的显著特征就是通过运用夸张、象征、比喻等手法,展现变幻莫测、丰富奇特的想象,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我国,李白和屈原这两个诗人是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通过自己对不同题材的书写,最终也为我国的浪漫主义色彩增添了许多光彩。香草植物之于中国古代诗歌具有表述、美感功能,还是诗人情思的一个载体。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的描写植物或以植物入诗的诗歌,其中以树木、花、草等植物意象最为常见。李白对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有着继承和发扬,尤其在意象的使用方面,李白在屈原的源于巫俗习惯的植物意象描写基础上,拓展了植物意象的范围,具体包括以松竹意象寄寓高洁的人格,用色泽艳丽外型美观的花朵形容女子的美丽容貌,同时花朵也能够用来比作贤人。另外他们在比喻游子的生活的时候是利用蓬类的植物作为意象的。

  参考文献:

  [1]董楚平.楚辞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09-211.
  [2]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88-200.
  [3]陈植锷.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66-170.
  [4]林庚.诗人李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90-100.
  [5]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2-35.
  [6]陈金刚,李倩.楚辞、汉赋中巫之称谓及巫风盛行原因[J].江汉论坛,2007,12:20-22.
  [7]蔡伟.屈原楚辞中香草美人意象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16-17.
  [8]周小龙.屈原、李白诗歌抒情艺术异同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32-33.
  [9]徐冰.屈原与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植物意象比较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66-68.
  [10]周融.布莱克和屈原诗歌中的神话原型意象比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15-17.
  [11]汪鹏.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植物意象[J].东方教育,2015(1).88-90.
  [12]齐静.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植物意象[J].快乐阅读,2012(30):123-123.
  [13]俞广涵.中国文化传播中植物意象的价值分析[J].读书文摘,2016(26).
  [14]荣小措.试论古代诗歌中的风意象[D].西北大学,2002.55-56.
  [15]米海燕.意象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比较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4):20-21.
  [16]曹然.浅析中国古代自然崇拜对《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响[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91-94.

  谢辞

  转眼间四年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在这四年的学习期间,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怀和帮忙。在学位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期间给予我支持、帮忙和鼓励的人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洲良老师对我的教导。从论文的选题、构思、撰写到最终的定稿,李老师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忙,使我的毕业论文能够顺利的完成。李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学术的钻研精神和严谨的学风,都是值得我终生学习的。
  其次,感谢文法学院的全体领导和老师,由于他们的悉心教导,我学到了专业的文学知识,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感谢论文指导组的老师们对论文的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使我的论文更加完善。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在此期间给予我的包容、关爱和鼓励,以及所有陪我一路走来的同学和朋友,正是由于他们的支持和照顾,我才能安心学习,并顺利完成我的学业。
  毕业在即,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铭记师长们的教诲,继续不懈努力和追求,来报答所有支持和帮忙过我的人!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3535.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1月13日
下一篇 2020年1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