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研究——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人口基数很大,人口老龄化比较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老年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位,到目前为止,已经靠近1.7亿。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老龄人口在2020年将会接近2.5亿,老龄人口占有的比例不断上升,老龄化水平高达17%。在如此严

  一、导论

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研究——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人口基数很大,人口老龄化比较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老年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位,到目前为止,已经靠近1.7亿。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老龄人口在2020年将会接近2.5亿,老龄人口占有的比例不断上升,老龄化水平高达17%。在如此严峻的老龄化问题的社会背景下,选择哪种方式养老已经成为很多老年人和家人面临的一个特别重要问题。
  截止到2013年,吉林省的老年人口数量就已经靠近440万,已经超过了吉林省人口总数的15%,吉林省也承受着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全国的平均水平更为严重,约为0.4个百分点。通过对人口数量的数据预测分析,估计到了2020年,吉林省的老年人口数量将会超过660万。2014年,吉林省建立了包括两个省级养老机构,5个市级养老机构在内的将近35个县级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并且在农村建成了500多个养老服务大院。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到了2014年,吉林省养的老机构床位的需求量达到13.5万张,每百名老人的床位占有率大概为3张,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都不能解决吉林省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长春市率先在2014年创新建立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的试点,创新开展新的养老模式,试图解决养老问题,但是由于新的养老模式刚刚开始,能够借鉴的经验又比较少,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养老模式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的家庭结构较之前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由原来几代同堂的大家庭的大家庭的养老模式向“四二一”家庭结构模式转变,四个老人,一个孩子,夫妻双方要负责照顾4位老人,为老人的养老负责,并且抚养孩子,生活成本非常高,生活压力大。并且,随着国家人口流动政策的宽松和交通的完善,人口流动不断加快,子女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背井离乡,到外地去打工,导致不能很好的照料家庭,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人数剧增,依靠子女照顾的家庭养老面临着很多问题。而敬老院和老年公寓等专业机构养老面临着养老资源缺乏、供不应求,成本较高、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也不能满足养老的各个方面的需求,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在城市居民养老问题难以解决的社会现实情况下,创新养老模式,达到利益最大化,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也是子女的需要,养老难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重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为充分合理的调动社区的资源,降低养老成本,提升服务水平的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为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了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新思路。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我国当前的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的情况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与社会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社会化养老已经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养老趋势,再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更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的去创新和完善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为此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两种主要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旨在解决居家养老社区支持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促进现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完善,能够提升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满意率,为我国中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是本文研究的最重要的目的。为此,我们以长春市的老龄化问题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展开了对长春市市老年人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的深入研究,用先试点,后试面的哲学思维,从而对我国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进行研究,希望能对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有所帮助。
  19世界末,20世纪初,国内的一些沿海城市就对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展开了研究,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摸索了一些基本的方法,积累了经验,对我国目前的社区帮扶养老模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选取长春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长春市位于中部内,经济水平相对不高,较早进入老龄化,其次近年来长春市在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的研究方面不断进行尝试创新,基本能够代表我国中部城市的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并且长春市具有南北城市的兼容性。不呢文通过比较吉林省长春市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同,分析各自的利弊,并深入调查分析了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需求,尊重老年人的客观意愿。对当前长春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情况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创新完善能够充分调动政府、社区和家庭三种资源并形成相互扶持,相互支撑的社区帮扶模式,并针对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先关的建议,希望能够对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来临之前的新型养老的新模式存在的问题有所帮助,新型的养老模式对减轻政府、社会和家三个方面的的养老压力,坚持以人文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 研究的方法

  (一)社区实地考察

  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些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实地调研,基本对长春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对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的覆盖范围、服务设施、服务人员,相关制度及费用、老年人的满意度都有了基本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支持。

  (二)个案访谈法

  社区实地考察只是大面上的了解,为了对相关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的建设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人员对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的想法,比如不满意的地方以及对居家养老社区帮扶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相关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及一些老年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深入的了解相关人员的需求,才能提供更满意的服务。通过具体地详细访谈,详细的分析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到的问题、老年人的需求、先关管理者对养老社区帮扶的未来发展情况的看法等,具体的个案访谈大大提升了访谈的真实性和具体性。此外,为了提升访谈的真实性,我们还对社保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就长春市居家养老社区帮扶建设与发展提出相关的问题。

  (三)文献研究法

  研究和养老问题相关的期刊、论文,著作,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对国内外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的理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关经验有了充分的了解,为本文研究长春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的问题以及成因和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当然为了了解长春市的具体情况,还对长春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相关的文件、情况调查、会议资料等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基本上对长春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

  (四)文献综述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突出,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执行,我国的人口特征呈现出“多老少子”的趋势,如何完善养老模式是整个社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空巢老人,空巢家庭的不断增多对现行的养老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再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养老模式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的新模式提出了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新思路,社会各界对此进行了广泛帮助,并得以快速有效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居家养老社区帮扶实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引起相关组织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主要有下述观点。
  国外研究综述
  我国实施的社区居家养老和国外的“社区照顾”大体上是一个概念。20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就已经开展社区照顾工作,目的是解决当时英国的养老问题,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次提出了社区照顾的定义,将其定义为:“在社区提供恰当的帮助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该社区人民的自主性,社区居民自己把握社区生活,自主性大大提升。使老年人不离开他熟悉了解的社区,并且充分利用该社区的原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养老服务。随着20世纪90年代《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的颁实施,英国的居家养老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政府其他支出庞大不应该成为限制居家养老社区帮扶发展的理由。一般情况下,社会政策支出于养老服务的重要因素中不包括技术因素。比如社会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政府的公共政策对保证社会安定的因素应该都归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社会福利因素。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为近年来对社区照顾提供了基础,这标志着社区工作开始进入深刻的研究的阶段。罗夫曼认为养老效果目标和养老过程目标是两个最基本的养老目标。养老效果目标指的是通过分析解决一些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进而获得实现社会福利公共化的结果从达到满足老年人需要的目的。过程目标指的是提升社区居民的能力,社区居民对养老问题进行交流和协商,选取又能力的人参与社区范围内的养老活动中去,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养老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社区养老模式的运行效率的目的。梅尔文•德尔加多以社区建设为视角,并提出了社区工作的六个基本原则。第一,提升社区参与度。第二,在重视社区物质建设的基础上,提高整个社区的精神文化建设,进而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组织跨代际的相关活动,保证活动的有效性。第四,展开跨组织的合作活动,促进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合作。第五,注重促进社区的能力提升的建设。第六,尽量使社区的基层居民获得应有的帮助。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的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的内涵,学者们的观点各不相同。目前国内的比价流行的观点是:养老帮扶模式指的是是通过社区服务网络的构建和完善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祁峰学者认为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的实施和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是分不开的,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更确切的表示,充分发挥社区内现有资源的作用,在社区内帮助老年人开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方便社区居民可以获得医疗和家政服务等基本服务,由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老年人的家中提供长期的可以获得报酬的服务的养老方式。鞠秋锦学者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指的是老年人能够在家里享受到包括生活照顾和医疗保障在内的国家给予的社区服务。养老院式的社区服务集社会化的形式和养老功能的养老体系于一身,吸收了二者的优点,是我国对养老方式的一种创新。谭克俭学者认为,社区养老领域的发展结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共同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经济支持;二是引导老年人寻找出合适的合理的满地度高的养老方式;三是为老年人建立完善老年服务体系;四是建立家庭养老的监督机制。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社区居家养老进行了不同的概念解释,但是,即使研究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学者们的观点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是把公共服务下的养老服务与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不断加以融合,发挥三方的比较优势。最后能够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尽量实现解决我国现在面临的养老问题的目标。
  史柏年认为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是通过专门的服务团队,社区的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支援的社会活动,让老年人能够在不用脱离生活多年的社区的情况下,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就能安享晚年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社区是一种处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机构养老模式之间,充分发挥二者的比较优势,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养老服务的养老方式,其他的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是在运用社区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持系统,降低老年人的养老成本,为有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过程(乔志龙,2008)。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的形式和内容都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主要包括基本生活照顾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精神安慰服务、心理辅导服务,就业服务、法律援助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窦玉沛学者从我国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过程的宏观角度出发:2001年,2002年和2003年,民政部每年都组织实施全国“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到了2010年,全国总共建设了20万个各种类型的社区服务中心,城市利民网点已经超过了70万个,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在宏观层面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窦玉沛,2011)。到目前为止,政府不断加强对社区事务的的资金支持和社会帮助的力度,争取提升社区养老的覆盖面积。还有一些学者对我国社区养老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大量的正面评价,因此,社区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对我国解决老年人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过,周玉萍等学者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中国的社区老年照顾模式才刚刚开始,发展很不完善,仍然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社区老年照顾模式的目标应该是要不断建立一个老年人高度满意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赵聪锐、周玉萍,2011)。曾昱则认为,我国社区养老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没有充足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业中去,政府应该提供完善的政策的指导建议,走一个充分符合我国国情的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的模式的道路。
  (五)本人阐述
  总而言之,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是我国属于养老模式的一种重要创新。在充分考虑我国的基国情,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社区照顾模式的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基本上能够满足我国养老市场的发展,对解决我国面临的养老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养老模式,也呈现出依赖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的发展的趋势。作者在社区实地考察、个案访谈法以及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对吉林省长春市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我们应该着重发展社区的服务能力的建设,加强对市场主题的开发,不断完善政府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支持系统,使支持系统形成完整的支持体系,引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朝着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不过由于改养老模式的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还缺少支持,我国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因此,完善我国的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帮扶模式,要综合借鉴国内外各方的相关经验,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政府支持体系,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的进入,通过提升老年人的养老满意度,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同时减轻年轻人的沉重的养老压力,减轻我国面临的养老问题压力。

  二、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的理论分析

  (一)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的基本内涵

  在人口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的社会背景下,怎样赡养老人,如何最大化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面前的问题。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哪种最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更符合我们国情,在未来的养老模式的选择上,应该主要采取哪种模式是我们应该重要考虑的问题。调理清楚的分析出居家养老社区支持体系的内在错综复杂的关系,能够为政府和大众以及相关的市场主体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
  1、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的界定
  “社区居家养老"的定义为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基础,在保障老年人不脱离家庭的情况下,由社区进行长期的能够获得一定补偿的养老服务的工作,福利服务和市场主体提供的服务紧密融合起来,最大化的完善老年人的满意度的新型养老模式,提升老年人对社区养老的。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共同构成了社区居家养老支持体系的支撑系统,提升社区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尽量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充分发挥方便可行、针对性强、覆盖范围广的重要优势,在保障老年人在家庭获得养老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专业化优质的养老服务,为老人带来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这是符合中国的传统养老文化心理,符合我国传统的家庭文化。
  2、传统的家庭养老是指由老人的家庭成员在家中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依靠配偶和子女的全权负责和赡养义务来完成养老的养老方式,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实现条件是有房子可以居住,家庭其他成员有提供照顾的能力和愿望。该养老模式的优点是,老年人能够不脱离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养老更能够尽心尽力,家庭成员相处较为和谐,人际关系较好,养老的成本相对较低,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习俗;不足之处随着我国四二一家庭人口模式的冲击,家庭成员没有办法保证照顾时间和精力,家庭成员也容易因为养老问题产生矛盾和冲突,尤其是在老人无法的自理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家庭照顾需要耗费的人力成本过高,基本上是不现实的。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在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进行养老,依靠专业的组织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的优势是养老机构以一个组织作为支撑,依靠整个组织的力量提供养老服务,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高,生活照顾和医疗护理的专业化的程度高,老年人群居生活不至于太孤单寂寞,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同时,能够减轻子女的养老压力,不对子女的生活产生过重的负担,也缓解了家庭矛盾。机构养老的劣势为,养老机构的建设时间长,投入大,我国目前的养老机构的建设还不完善,养老机构的养老床位少需求大,床位紧张;老年人离开家庭,没有自己亲人的照顾,不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老年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甚至对子女的怨怼,更重要的是有些养老机构并不规范,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高,机构的服务水平滞后,甚至会出现虐待老人的情况,服务水平高的机构养老的收费较高,一些收入较低的家庭承担不起如此高额的养老费用。社区支持下的居家养老则是融合二者的优点,让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在政府的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依靠社区支持体系,让老年人在社区内也能够享受到养老机构里的专业化的服务,既能使老年人不离开家庭,充分满足老年人不想离开家庭的心理需要,又能帮助老年人获得专业优质的养老服务。除此之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还能够提升社区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物质服务和精神文化服务,节省了养老机构的建设成本,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养老成本,同时,社区养老服务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我国目前紧张的就业压力起到了缓解作用。
  2、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1)传统家庭养老的困境:
  第一,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由家庭成员照顾老人的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在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的情况下,“四二一"家庭结构模式成为家庭人口模式的主体,而且很多子女结婚后离开父母单独生活,家庭越来越小型化,这些因素都导致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不断地弱化;还有很多子女为了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离开家庭到外地去工作,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不断增多,导致很多老人不能依靠家庭养老,这冲击着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第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吃的更健康,更加注意对身体的保养,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得到提高,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断严重,需要长期专人照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高龄老人不断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的负担不断加大。第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冲击下,以往的国有企业的老人得到的单位支持力度在不断降低,而且,原来通过私人关系建立起来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也在不断减弱。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改革,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就业地点和就业方式的改变,传统养老依靠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养老支持系统正在不断瓦解,家庭养老遇到的研究的挑战。
  (2)社会机构养老的困境
  社会机构养老指通过建立专门的服务养老机构来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我国传统家庭养老的缺点。敬老院、养老院、福利院和康复疗养院以及临终关怀机构等都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养老机构。有些孤寡老人和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老人的养老费用主要是政府承担的,大多数老人是个人负担一部分居住费用。机构养老对于那些得不到家庭养老的老人是一大政策优惠,满足了这些老人基本的的养老需求,同时大大降低了子女的养老压力。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养老服务业起步也较晚,整个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满足社会化的养老需求。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未富先老的国情都导致养老床位的大大增加。虽然政府不断增加养老机构和床位的投入力度,但是养老机构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使得养老床位供不应求,不能满足养老需求,这一问题在大城市尤为突出。据民政部的相关资料显示,如果采用机构养老,每满足3%老人的机构养老愿望就要投入200亿美元,机构养老的成本太高,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很难提供这样的物质基础。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在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和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的冲击下,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减弱,机构养老成本过高难以支付,找到一中大部分人承担的起的经济实惠的城市居民养老模式势在必行。
  3、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研究的良好条件
  就目前我国养老的情况来看,单纯的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在短期内根本解决不了我国面临的严峻的养老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可能是解决养老难题的有效途径,该模式具结合机构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主要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宏观环境上来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有些地区的地方政府增加了对老年人养老的资金投入,并不断深入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其中江苏省无锡市已经基本建立了全市范围内的居家养老模式。从社会大环境上来讲,我国正面临着社会和家庭结构的转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能满足当前的养老需求,机构养老又面临着成本过高,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着这样的宏观环境下,社区居家养老这种模式不仅顺应了中国社会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又符合我国的养老问题的现状。第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社区居家养老充分利用了原有家庭资源,大大降低了养老成本,大大减轻了年轻人的养老负担。在多数老年人经济能力降低、养老保障的支持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满足了这些老年人“在家庭和社区"安享晚年的需求,该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广大老年群体最愿意的养老方式。另外,社区居家养老基本满足了老年人的社交需要,老年人可以不脱离自己习惯的生活环境,保持和街坊邻居的联络,广泛的社交排遣了老年人的寂寞,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能够加强邻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能够促进整个社区的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整个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该模式基本能够符合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实际,养老的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被大大降低。充分借助原有的社会资源,机构养老设施的建设成本也会大大降低。此外,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多样灵活是社区居家养老的重要优势。另外,在城市中,长期患病且有公费医疗的老年人要长期护理服务,造成了公共卫生资源的浪费,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可以由社区的长期护理负责,避免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融合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的优点,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是剖解我国养老难题的新出路,对解决我国面临的严峻的养老形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的基本构成

  社区居家养老需要得到完善的服务体系的支撑。通过不断完善居家养老的社区支持体系,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提供基本的服务支持,是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1、 对主体参与者社区提出的要求
  在居家养老的模式下,社区是老年人的重要的生活空间,能充分发挥原有的资源优势和人际优势,提升老年人对养老的满意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使得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就能达到老年人满意的养老目标。并且该模式下的养老方式能够促进整个社区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原有的资源优势,降低了养老成本,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增加就业岗位,也促进了整个社区的发展。
  在完善的居家养老社区支持体系下,主体参与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除了单一的日常服务,还应该在医疗卫生、精神慰藉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支持。2、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养老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升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满意度;3、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人员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性,为该养老模式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持;4、开源节流,降低建设成本。在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过程中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开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成本。5、保证服务质量。
  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的主体要素构成
  1、政府:政府在该养老模式的实施中起主导型性的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施关系到社会的很多主体,政府应起到引导作用。政府应该把握大局,高瞻远瞩,把握好宏观层面的问题。提供政策扶持和引导,保证资金的充足,并进行监督。
  2、社区:社区是最基层的组织,担任着执行政策和调动资源的重任,站在第一线及时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3、社会力量:养老问题涉及到社会的很多方面,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是建设和完善支持系统的重要力量,能够为社区养老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
  4、工作人员:社区管理工作者和养老服务项目的服务人员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建设,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志愿者、义工队伍:志愿者和义工队伍作为重要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力量,对完善居家养老模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充分运用各种激励措施,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的功能构成
  城市社区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的构成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体系。主要是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日常照顾需要,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养老需求,这是最基本,最基础性的体系。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为:(1)建立包括家政洗服务、日托中心、家庭养老院照顾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社区生活照顾;(2)把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进行结合、专业队伍服务和志愿者服务进行结合的综合多样的服务体系;(3)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不能自理老人提供精准化的服务,满足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的需要,争取实现精准服务。
  2、医疗保健服务体系。预防护理是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应该不断加强社区内卫生保健和家庭护理建设,满足老年人基本的健康需求。该体系的主要内容有:(1)建立专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全科医生和护士的人才系统。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式的上门服务,并建立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医院,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专业化水平,争取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建立完善的医疗监测系统,为社区内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了解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情况。(3)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健、教育、交流的科普宣传体系,提高社区内老年人的健意识,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的积极性,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
  3、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体系。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增强老年人的生活乐趣,让老年人感到快乐高兴,为老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该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完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2)完善老年人教育体系,终身学习,增强老年人的生活乐趣和成就感。

  (三)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1、社会需求理论
  根据马斯克的五大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总结出物质生活需求、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医疗保健需求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需求。应该根据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来完善社区支持体系,既要解决供养、医疗等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保障,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要,物质精神两手抓,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养老服务业的先进经验,并不断的结合我们国情,开展实施社会各界满意的养老模式,是当务之急,对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2、社会支持理论
  19世纪70年代,社会支持理论被正式提出,该体系是包括个体内在认知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双重因素,目前还没达到统一的含义。程虹娟认为“社会支持指社会上的个体可以在精神和物质上都获得支持,减轻心理应激反应,进而使个体的紧张焦虑获得缓解,进而提升社会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许芸则指出,社会支持是不断的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和帮助”。中国的传统文明上看,宗法制在我国的社会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以血缘为核心、以家庭为纽带的私性支持是中国传统的社会支持的主要方式。以单位为主体的国家支持体系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社会支持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上深化,社会风险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社会支持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个人和社会群体都需要注入新的社会支持来源和社会支持的内容。因此,在当前未富先老,老龄化问题不断突出的社会背景下,为了保持老人原来的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预防和服务的社会支持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3、福利多元理论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能够对平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福利分配起到权衡作用,避免了单纯依靠国家和政府的福利依赖问题。社区服务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它的完善也会受到了“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重要影响。在我国人口老龄问题突出,经济水平虽有提高但总体偏低的情况下,福利多元化理论对于我们解决养老难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其他的社会主体一起参与,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对原来的传统的家庭和政府养老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其次,其他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也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完善了社区居家养老的支持系统。因此,我国的居家养老社区支持体系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社区的支持下,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大大提升了资源的来源渠道,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仍然存在的问题

  通过构建完善的社区支持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为广大老年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也是我们的期盼,但是该模式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构架,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既应该看到养老的巨大市场,也应该看到完善社区支持体系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我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体制机制的制约和人们观念的落后等因素,使得在完善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支持体系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通过分析造成我国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对找出解决的方法,促进我国养老体系的完善很有帮助。

  (一)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的要素不足

  1、 政府方面投入欠缺
  近五年来,长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70多个街道,250多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不断的完善了相关的基础设施,承担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的主要任务,为该市的养老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大部分服务中心只是提供场地,缺乏个性化和专业化,大部分情况下,老人只是自娱自乐,不能为老年人带来新的不同的精神生活;还有一些开展了服务特色的社区服务中心,但存在着收费过高、设施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还有些服务中心虽然承诺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并并建成了活动场所,但是由于资金的限制,承若的很多内容得不到兑现,提供的实际的服务内容非常单一,服务水平也比较低。更有甚者,社区服务中心的场地很小,不能提供较为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长沙市目前的发展现状看,虽然长沙市针不断加大对养老相关的组织的扶持力度,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即使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投入还是不能满足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一些老城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因为缺乏早期的规划一些养老服务设施没有被列入社区规划之中去,社区用地十分紧张,没有那么多的场地去建设居家养老照护服务,建立大型的老年人活动场所更加不可能。租用场地因为费用太而很难获得实现,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承受这么高的费用。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和物质基础,但是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够高,政府的财政投入也不够,社会力量参与十分有限,大部分试点开办社区服务机构处于亏损的状态,岳麓区的石岭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场地更加紧张,服务人员的待遇不高,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服务水平普遍偏低。
  2、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国有福利性养老机构的养老方式和大多数人的传统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也缺乏市场化的运营实践经验,在我国长期的政府承担社会养老的观念的影响下,存在着过分依赖政府,忽视市场的作用的现象。其次,政府对企业和民间组织培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大,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相关的政策支持,对相关组织的政策性限制较多,行业进入门槛过高,相关组织发展动力远远不够。另外,养老服务业投资周期长,盈利能力低,资金回流慢,在资本逐利性的影响下,大部分民间资本不会涌入这一行业。
  政府的财政支出是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主要资金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和社会捐助获得的资金非常少,微乎其微,资金渠道的单一大大限制了整个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政府的财政支持远远不够,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性很低,投入有限。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根本不能满足老年人所需的多种服务,单纯的依靠政府的模式是不科学的也是不长久的,社区居家养老应该走也必须走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
  2、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城市老人居家养老的实施情况。老年辅导和护理服务的服务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对养老的满意度,社会工作者和专业化的服务人员是养老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但是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的服务人员少,素质不够高,服务态度不够好,缺乏一个完善的专业化的服务人员系统,保证服务人员的是数量和质量。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社区居家养老的顺利进行。对于长沙市而已,政府劳动部门还没有开设有针对性的老年服务培训课程,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是现在服务中心的主要构成人员,还有一些大学生和中学志愿者,但是也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培训不到位,业人员都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支持,勉强应付基本的日常照料和家政服务,满意满足精神层面等更高层次的需求,更不能实现针对性强的精准服务。
  3、 社区服务设施不完善
  政府新建和改造了一批社区服务中心、站点对完善社区的基础设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大大提升了社区的基础服务建设水平,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千篇一律的基础设施,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很多设备老年人根本不能使用,造成了很多设施的闲置,资源的利用率被大大降低,很多设备成为摆设,不能发挥实际作用。此外,因为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专业的社区管理人员的数量有限,质量又偏低,造成整体的服务水平偏低,服务人员是直接和老年人打交道的人,其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服务质量。例如,有些社区活动空间十分有限,老年人开展文娱活动的场所很小,安全性又不够高;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和社区的距离较远,又没有便利的交通,医疗基础设施简陋,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又不够高,一些社区没能充分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精神产品很少,专业的精神慰藉人员几乎没有。社区服务设施的不完善大大降低了社区的服务质量,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的运行机制不健全

  1、社区居家养老资源整合不力
  就当前的形式来看,国家大力推行公共服务普遍化和均等化,并在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和城市社区的老年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国家钱投了不少,但是缺乏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一些社区为老年人建立的活动场所已经成为其他用地,在城市规划和旧城改造的影响下,一些社区没有建设新的场所。社区内部养老服务资源也没能得到充分利用,例如社区并没有意识到对社区的年轻人加以组织,帮助照顾社区的老年人。义工的数量也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养老的需求量,虽然有志愿者的参与,但是缺乏系统性和组织性。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目前,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为一些专门对象提供补贴是长沙市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的基本形式,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很小。第一,长沙市目前的养老服务市场起步较晚,规模较大,机制完善的养老服务公司和中介组织还很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非常困难。第二,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的范围和内容非常单一,主要是提供家政服务,基本满足不了老年人的其他需求,瓶颈制约非常突出。同时,服务不规范,质量不够高,服务水平较低。第三,服务市场中服务人员的待遇得不到保障,服务水平偏低,服务水平不够高,缺乏专业水平,社区工作人员很不稳定,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大,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发展,不能为社区养老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保障,阻碍了社区居家养老的进展。

  (三)社区帮扶模式的功能发挥不足

  1、 服务范围狭窄
  服务的范围很窄,主要是提供家政服务和老年人日常照顾,不能提供较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服务。社区内老年医疗资源十分贫乏,诊疗护理水平不够高,没能形成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照顾的一体化,专业化的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总体来说,整体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够高。在精神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大多数社区服务都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也没能对老年人的心理活动作出必要的精神慰藉和心理安慰,精神文化活动开展很少,老年人缺乏精神寄托,很容易感到孤单寂寞,尤其是是空巢老人精神需求更加得不到满足,更加容易感到孤寂,大部分社区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注的程度不够高,忽视了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满足;再者,社区周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老年人购物不便,交通不便,为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社区支持体系功能没能发挥出来,很多老年人对此很是失望。
  2、 服务内容单一
  从营销学的角度上讲,居家养老服务作为针对老年群体的一个细分产品,应该进行STP分析,应该在了解了消费者(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情况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服务,达到精准营销,这样能够大大提升老年人对服务的满意度。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千篇一律,根本没考虑老年人的个性化的需要,服务范围也很窄,千篇一律的服务缺乏个性化服务,不能满足一些老人的特殊需要,给一些老人的生活带去不便。社区养老的服务项目大部分是为生活能够自理并且心态较好,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服务,对于社区内那些最需帮助的生活半自理或根本自理不了的高龄老人、残疾老人和空巢老人,却没能提供如上门看护、陪聊、购药、护理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信息咨询等特殊的专业化的服务。服务水平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没有针对性是该市社区养老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原因分析

  1、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养儿防老是天经地义的,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没有尽到这一义务的要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和内心的谴责。家庭养老仍旧是我国养老的重要形式,很多人认为把父母交给别人赡养是没有尽到孝道的表现。这一观念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不断发展,并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也制约着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在传统的养老观念的影响下,父母去养老院养老,子女要落个不孝的名声,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并且很多老人也不愿意离开家庭到别处养老,中国讲究落叶归根。但是在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的社会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数量大大增加,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实行也使得子女的养老压力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形式显然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式。由于新型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起步较晚,大部分家庭不敢草率的接受这种新型养老模式,仍旧在观望。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也面临着传统观念的挑战。
  3、 老年化社会到来思想准备不足
  近几十年来,我国老龄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增长速度和增长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快,我国最新开放的二胎政策也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法国,瑞士,英国,美国等有了100年左右的时间才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中国1981到1999年的18年的时间就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并且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没有减慢的趋势。老龄化社会的突然到来,造成了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对我国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机构都不能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如何赡养这些老年人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虽然社区居家模式是基本符合我国人口国情的新型养老方式,并且对前两种养老方式做了有效的借鉴和补充,但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模式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实施,理论研究也不深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又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本不能在短期内达到有效的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的目的。所以我们研究社区支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阶段,需要不断的探索。
  4、 全社会没有形成浓厚的社区居家养老氛围
  从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社会热点网问题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全面爱老、敬老、护老的社会风尚,社会群众对社区居家养老了解程度不够高,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年人在思想上也较为保守,接受新型养老方式的能力较低,阻碍了我市养老服务向着多层次、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此外,资本的逐利性导致大部分社会力量对利润微薄的养老服务业不感兴趣。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下,如果遇到不孝顺的子女老人根本不能安度晚年,享受不完善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在中国勤俭节约观念的影响下,很多老人不能接受花钱买服务的消费理念,认为这是花冤枉钱。此外,一些老人因为社会不信任社区内的居家养老服务而拒绝接受。

  (二)管理体制的制约

  1、政府的角色定位不清
  我国开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起步较晚,在我国也就实施了十几年的时间,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主导的福利养老基本上是由政府全权负责的,而现在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政府不能在大包大揽,应该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应该在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中发挥引导作用,做到不越权,不推脱,应该为社区养老的的市场化改革提供基本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吸引商家的投资,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政府的定位不明确,角色认知不清导致了对政府的过度依赖,虽然在短时间内会提升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对制约社区养老的发展。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对社区养老认识不够深刻,没能形成社区养老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只是机械的按照文件的指示照搬照做,不能充分了解老人的需求,也没能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聘请家政人员为老人提供最基础的生活服务,服务水平较低。政府的全权包办制约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多样化发展,政府承担了太多的责任,社会和家庭的参与度不够高。通过社会实地调查我们也知道,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更容易实施,取得的成果也较高,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更愿意实施购买服务的模式。但是政府承担的责任过多,财力投入有限,政府购买的服务绝大部分第针对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无人照料的生活十分困难的老人,补贴对象有限,范围很小,其他老人得到的政府补助很少,认为政府的政策不公平。另外,由于政府承担了很大的责任,一些原本可以承担家庭老人照顾责任的子女也耍赖将父母丢给政府照顾,大大增加了政府负担,阻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总之,政府的大包大揽和过度承担责任,并成为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最主要承担者,不能满足全社会的养老需要,也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式,对市场机制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2、现行养老保障管理体制的制约
  我国当前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通过征收年轻人的税,用税收收入为老年人生活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当社会上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突出,就会出现现有劳动力无法负担情况,出现支付瓶颈。我国老龄化社问题突出,同时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并不能惠及到所有的劳动人口,扶持力度也较小,老人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还不到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半,社会养老金入不敷出、财政压力大。另外,我国养老服务产业起步晚,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养老保障制度仅仅能为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照顾,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在新医保改革实施的情况下,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的需要仍然得不到充分满足。另外,缺乏大量的专业水平高的医护人员和高水平的服务人员。在家庭养老功能减弱和社会养老资源匮乏社会现实情况下,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体制面临着十分大的压力。

  (三)相关政策机制不健全

  1、工作机制不完善
  资源整合做得不好,养老服务整体社会整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家庭之间的配合程度不够高。对和养老相关的部门缺乏系统性的组织和管理,也缺乏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度保障,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率不够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大大浪费。
  2、政府出台的政策不完善
  居家养老行业的利润奔劳就低,政府政策的不完善阻碍了资本向该行业的涌入。2009年长沙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能够起到的作用很小,只有天心区出台了《天心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办法》,在实际中的可操作性很差。除此之外,政府在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相关保障机制也不是很完善,在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没能安排大量的社会公益性岗位;在制定政策扶持层面力度也较低,财力资金投入较少,具体的定量措施很少;对相关部门的强制力度不够高,没能提出能够激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和市场主体的发育方面的具体措施,导致民间组织投身于社区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不高。
  4、 监管制度不健全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制度的制定和实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阻碍了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比如,有些居家养老服务站只是在形式上挂了牌子,当遇到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时,服务负责人都不清楚该如何具体操作,更别提非专业人员了,服务人员只是单纯按照文件要求机械的建起来,根本没有了解文件的精神,缺乏应变能力和可实施性。社区资源也十分匮乏,只有少量的家政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家政服务,缺乏专业的职业素质,没有有效的服务监督和效果评估机制,服务质量较低。监督机制的欠缺使得服务站的钱没有花到实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xxxx现象也存在,社区支持体系建立困难重重。民政部门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约束力很小,不能保障其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对志愿者服务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建设也没形成完整的体系,志愿者参与该活动的积极性也很低,志愿者队伍建设还有待完善。

  五、完善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的路径探析

  (一)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完善的基本设想

  1、 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完善的总体目标
  1、社区支持体系功能体系的完善程度。社区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场所,应该充分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对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并且不断完善社区支持体系的服务功能,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不断提高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满意度是构建完善的社区支持体系的最大目标。
  完善的服务和保障功能应该包括已下3个方面的内容:一,日常照料服务;二医疗保健服务;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的文体活动;四是精神慰藉服务;五,法律维权类服务;六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人才队伍服务保障。只有以完善的体系功能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才能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2、社区支持体系的完善能够满足的的养老人数设想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如果长沙市要建设完善的居家养老社区支持体系,那么意味着长沙市97%的老年人要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当于要为100万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这可不是一个小任务,当然这对减轻传统养老中家庭养老子女沉重的养老压力和机构养老床位的紧张,充分利用原有的社区资源,降低养老的投入成本,提升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社区支持体系完善的普惠目标
  公共服务产品是面向社会各个群体的,而不是仅仅面向单个人的产品,每个人都能享受公共产品服务。政府是提供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主体,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养老保障不仅仅是社会福利问题,单单依靠政府单反方面的力量不能解决问题,应该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由政府、市场和社会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社会养老福利应该由补缺型向惠普型转变。我们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应该覆盖的范围要广,为不同养老需求层次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服务形式也应该不断创新,为特殊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同时,应该考虑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为经济状况不同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产品,保障每一位有养老需求的老人都能得到养老服务,同时应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2、 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完善的基本原则
  1)、立足于长沙市的当前状况
  第一,长沙市能够为建立居家养老的社区体系提供较好的物质基础。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长沙市目前的中低档养老机构初期投入几乎都在1每个床位10万元左右,如果预计会有4%采取养老机构养老的方式,还需要增加将近2万张床位,需要将近1个亿的前期投入成本,还需要巨大的后期投入和运营成本,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长沙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来处于中等水平,而投入机构养老的成本又大,并不适合长沙市当前经济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寻找新的方法来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因此,社区居家养老并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是符合长沙的实际情况的。
  第二,居家养老社区支持体系的完善有老年人口家庭的现实需求。长沙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处于中间地位,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是很高,长沙市的人均工资根本达不到为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的能力。同时,受中国传统叶落归根等思想的影响,很多老人并不愿意离开家庭,去养老院等社会机构中进行养老,对家庭有着很深的感情,中国的家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而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既能使老年人不离开他们熟悉的家庭环境,还能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对各方都有利,皆大欢喜。
  第三,居家养老社区支持体系要能够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相适应。社区服务的建设要以城市化社区建设为基础的保障,是对社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对促进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升社区资源和信息网络系统的利用效率,继续摸索解决城市居民的养老问题的可行之路。这需要我们对居家养老社区支持体系进行完善和发展,规避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缺点,弥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短板,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长沙市近些年来大力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2006年开始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政府提供的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社区建设获得长足发展,社区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为居家养老社区支持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
  2)、大力整合当前的养老资源
  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是社区家庭养老的物质基础。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家庭资源在社区居家资源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年来,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在不断的减弱,然而,安享晚年,含饴弄孙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因此,社区居家养老规避了老年人要离开家庭的问题。家庭成员给予老年人充分的关心和照顾,发挥家庭的力量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作用,充分的满足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社区服务作为补充,提供家庭无法提供的专业化的服务。同时,我们还应该在社区里建立互帮互助型养老资源,倡导老年人之间互相帮助,提倡年轻人帮助老年人的行为,尽量维持好和谐的邻里关系,形成社区居民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其次,提升对社区资源的整合效率。在社区居家养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提升社区资源的效率来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内原有的各种设施,各种服务资源,进而建立起完善的社区服务站,争取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共同利用,例如,充分利用社区内原有的老年之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础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可以购置社区内现有的社区资源,充分发挥可利用的现有资源的作用,极力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社区居家养老走产业化发展方向
  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和现实需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老年人产品和服务供给都严重不足。单靠社会捐助等慈善事业肯定解决不了我国的养老问题,养老事业的市场化之路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主要方向,这是我国的市场规律决定的,是社区居家养老的必由之路,对促进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培养市场主体是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产业化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应该不断的完善社区类养老服务机构市场的运营机制,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优化市场主体的投资环境,为社区居家养老帮扶模式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营销宣传,提高城市居民对这方面的认识,扩大养老产品的消费市场,延长该养老模式的产品线的长度,完善养老产品种类,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二)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帮扶模式完善的主要措施

  1、 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及水平
  1)、加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
  社区的基础服务设施是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完善居家养老支持体系建立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内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应该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比如说,安装声控的路灯,定期检查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并进行及时的修理。另外,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提供了主要的活动场所,所以建立多个基础服务设施完善的老年活动中心是提升社区居家养老帮扶模式的重要途径,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丰富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此外,建设设备完善的医疗服务中心,完善医疗体系,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卫生服务,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还要开设家庭心理辅导课程,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压力,让老年人活的更加出彩,更加丰富多彩,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降低病痛对老年人的折磨,减轻老年人的痛苦。
  2、 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1)、提高社区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一个组织中各种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组织中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组织中的人来完成,社区的工作人员作为政府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所以,社区管理工作者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因此,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升社区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要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工作人员,才能够更好的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另一方面,对于现在正在工作中的社区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对他们正式和非正式的专业化培训的力度,通内部和外部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提升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重视程度。
  2)、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社区养老属于服务业,服务营销中的7P理论对服务营销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中服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服务人员的参与度,服务成果的展示程度等都对顾客的满意度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起步晚,现在正处于刚刚发展阶段,大部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很低,一些服务人员没有培训就上岗了,只能通过在实践中的经验来提高服务水平。因此,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是完善我国社区养老模式的重要方法。服务人员可以是本社区内喜欢老年工作的下岗人员,他们熟悉社区的环境,方便开展工作,也可以是受过专业化培训,专业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医疗保健护理人员必须是取得了相关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必须保障老年人的医疗卫生,他们的专业水平高,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精神文化活动社区还可以聘请艺术方面的专业的老师或水平较高的学生,为老年人带来喜悦,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为老年人的生活带去乐趣。此外,各项服务的工作人员,对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完善管理机制和培训机制,适应养老服务业发展。
  3)、大力发展志愿者和义工队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现有的服务人员还远不能满足社区内老年人服务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志愿者和义工队伍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作用。国外的义工制度的起步早,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基本形成了完善的体系。随着志愿活动的不断宣传,国内志愿者数量也在呈现出上升趋势,应该不断发扬争做志愿者和义工活动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社区各种社会资源,建立长期的完善的志愿者服务机制。此外,学校也应该为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提供机会,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又为社区的养老工作服务贡献出一份力量,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
  3、 培育市场主体
  1)、政府加大政策扶持
  资本具有逐利性,只有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社会力量才可能利用市场规律参与其中。单一的社会力量的参与解决不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无法适应目前老龄化的趋势。此外,养老服务业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经营才能获得利益回报的行业,经营过程比较困难,赢利时间也会较长。在政府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扶持和补偿的情况下,养老服务业面临着重重困难,很难实现其市场化进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提高养老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因此,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须通过政府政策不断的吸引广大社会力量的参与,政府应该给予充分的优惠的政策扶持。根据长沙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给予应有的政策支持和补贴,更多的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到养老服务业中去。
  2)、完善制度保障
  政府具有公权力,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只形成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这一专业的法律政策,与养老服务业有关的其他法条大部分是分散在其他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系统的、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完善的用于规范养老服务事业的单项行政法规体系,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性和可操作性很差。因此,政府必须尽早出台系统的针对居家养老的专业的政策法规,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同时应该不断的完善社区支持体系,同时,政府也应该承担资金扶持和考核评估方面的重要责任。
  4、 加强监督管理
  1)、加快各个社区养老住房的标准化建设
  目前,养老服务行业十分重视其标准化管理,只有服务场所的建设和具体的服务内容全部标准化,服务质量才能提的上去,跟得上正常水平。为完善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社区的标准化建设,国家的一些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包括住房设施、环境卫生、相关服务和管理的检查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对社区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要严格把关,加强建设规范化的监督,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使人们放心、安心,使其能真正成为老人安度晚年的休息场所。
  2)、要加强对社区养老机构的监督和考核
  湖南省长沙市虽然出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考核细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制度》和相关评估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各社区服务站监管不力,工作人员对规章制度并不是完全熟悉,使得各项制度的执行并不到位,从而导致一些社区服务站成为摆设,起不到实质性作用,服务工作远远滞后于养老需求,养老服务机构并不合格。
  3)、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评估
  既然城市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相应服务,就一定要保证质量,建立统一的服务和评估标准,并辅助以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严格按制度执行,严惩不法行为,同时要对资金投入的情况、使用情况、服务效果等实施全员和全过程监控,使社区养老机构透明化、公开化,充分发挥居家养老机构效能的最大化。
  5、 加大政府投入
  1)、要明确政府职责
  我们从国内外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一系列研究经验中,可以发现,目前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十分提倡,这也是在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区支持体系,有利于促进社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地方各级政府在长期的发展中过分偏于看重经济效益,注重GDP的增长,而对民生改善和民众幸福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导致了社会上暴力事件逐渐增多,不稳定因素也不断增加。政府对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居民社区养老服务能力较低。因此,要想建设完善的居民社区同时支持养老服务体系,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要明确政府的制度规定和引导者的角色,严格监管居民养老社区的基础建设和基本设施的配套配置,改造好养老社区的基础服务相关设施,并且政府需要严格监管财政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情况,完善社区支持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就必须要明确政府是制度的制定者和引导者,也是社区养老体系的监督和评估者,推动社区服务的和谐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拓展资金的筹集渠道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大力发展城市居家养老社区,完善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其他设备,就需要大力增加资金的投入,就需要从多方面筹集资金。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到位,尽量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从而可以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政府为人民提供的免费服务,让更多的老人得到更多的养老保障;另一方面,要缓解单一的社区居家养老的资金获得渠道,还是借助其他的社会力量,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建设居民社区的服务专项收入,设立养老服务的财政专政资金,从而逐步建立养老社区服务的财政资金制度。另外,关于养老社区在基础建设、设施设备、服务项目运作以及工作人员的薪酬方面,要明确资金分配分发情况,并制定相关政策计划,尽量保证每年的资金用在确实需要的地方,物尽其用,并做到公开透明化,确保每一项资金都是用在了社区的养老服务上。

  六、结语

  二十一世纪以来,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原来的家庭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养老方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前那种单纯的家庭式养老已经基本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但现在完善的新型是养老方式又尚未形成,那怎样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呢?这目前已经成为大家面前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面对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和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为了减轻广大人民的养老压力,我国目前提出了居家养老社区模式,并一直在研究讨论如何完善养老体系的论题。对于老年人而言,安逸温馨或许是他们最想要的晚年生活,而社区就是他们最适合、最理想的晚年生活空间,慢慢地他们对社区越来越依赖,对社区环境、社区人物越来越依恋。因此,发展居民养老社区事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这直接关系到亿万老人晚年的幸福和快乐,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心弦,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长沙市的老龄化现象愈加严重,但是这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较少,社会养老福利体系还不完善,如果完全依托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机构来解决现实的养老问题,有些不太现实,也不适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因此,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限制因素,选择在家居住,而由社区提供较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这种新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也成为政府、社会的共识。这种居家养老社区模式建立起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不仅解决了我们的养老难题,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和子女的负担,让家人更加放心。
  服务业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去,不但为青少年增加了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孝敬长辈、尊老敬老的品德,弘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文研究中我们采用了资料收集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中发现了社区养老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具体的分析研究,找到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完善改进的对策措施。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已具有代表性的长沙市为例,通过研究探讨城市居家养老社区模式的可行性和适应性,认识到养老问题的重要性,期望通过对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来为广大老年人打造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的温馨舒适满意的晚年生活,从而为构建和谐发展型社会起到促进作用。并且论题十分贴切时代发展需求,凸显了现实中人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专业知识也有所欠缺,因此对课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广泛,相关的论证也不够,或许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但希望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一点点作用,以后还需要继续改进。
  参考文献
  [1]毛满长、李胜平《.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镇养老模式探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项丽萍《.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3]乔志龙《.社区养老———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6).
  [4]杨莲秀《.城市社区照顾在失能老年人口中的作用》,《老年社会与城市更新》,2011(1).
  [5]潘仙华《.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创新家庭养老形式》,《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6]陈永生《.对我国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分析》,《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6).
  [7]晋凤《.浅析城市社区化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性》,《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1).
  [8]毛满长、李胜平《.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镇养老模式探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9]陈永生《.对我国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分析》,《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6).
  [10]张碧涛《.当代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分析》,《黑河学刊》,2010(9).
  [11]窦玉沛《.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制度》:2011(2).
  [12]陈元刚、谢金姚、王牧《.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9).
  [13]赵聪锐、周玉萍《.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探讨———城市社区老年照顾有关问题分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
  [14]曾昱《.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专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西北人口》:2008(3).
  [15]王金元《.城市老人居家养老的现状与对策———以无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例》,《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16]杨宏《.鞍山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辽宁经济》,2008(10).
  [17]王进、张晶《.城市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社区精神赡养》,《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18]胡永琴《.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养老机制研究》,《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6).
  [19]张凌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养老模式探析———以苏州市B社区为例》,《社会研究》,2011(6).
  [20]杨莲秀《.城市社区照顾视角下的养老服务》,《城市理论前沿》,2009(12).
  [21]李志宝《.对完善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体系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0(5).
  [22]李学斌《.我国社区养老研究综述》,《宁夏社会科学》,2008(1).
  [23]王、王锐兰《.长三角城市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代企业文化》,2008(3).
  [24]郑建娟《.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发展思路》,《商业研究》,2005(12).
  [25]杨春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困境和出路》,《前沿》2009(8).
  [26]罗晓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与启示》,《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10).
  [27]王艳芳、冯志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需求供给影响因素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28]陈雷、江海霞《.空巢居家养老路在何方》,《社保论坛》,2010(3).
  [29]邓莎《.浅析我国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法制与社会》,2011(4).
  [30]孙唐水《.社区式居家养老问题及对策》,《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1]黄许《.试论建立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法制与社会》,2009(3).
  [32]安素霞《.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选择———社区居家养老》,《邢台学院学报》,2010(9).
  [33]刘冬《.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体系建构研究》,《中国证券期货》,2011(5).
  [34]俞贺楠、王敏、李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1(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4013.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2月8日
下一篇 2020年2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