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以金华市为例

摘要: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总量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数据统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扩大的居民收入差距,其中尤以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同

  摘要: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总量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数据统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扩大的居民收入差距,其中尤以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同时这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因此,本文就结合浙江省金华地区对城乡收入水平差异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浙江省金华地区;城乡收入水平;差异;分析

  1.前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统筹城乡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破除二元结构、消除城乡差距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自然环境、区位条件,以及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统筹还不够深入,城乡差距仍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次通过研究浙江省金华市的城乡居民收入情况,来发现城乡统筹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为以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城乡发展做出一点点贡献。
  1.1.2研究目的
  了解现在我国城乡之间居民收入的现状,根据现状发现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浙江省金华市城乡居民的实际情况,为缓解其城乡矛盾,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1.1.3相关概念及定义
  城乡统筹,关键是城市带乡村,使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大量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城乡发展差距变小的发展阶段。
  城乡统筹规划是指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其目的是缓解城乡矛盾,推动城乡之间构建区域协调、城乡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与支撑体系配套完善的城乡系统。
  居民收入水平是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居民收入水平一方面受制于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的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消费者购买力水平,收入水平高,则购买力强,反之则弱。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
  XiaokeZhou和YanlingXi通过对能力的分析来了解中国城乡之间差距。认为收入,教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这五个方面是影响中国城乡差距的主要因素。从整体数据上分析了城市与农村之间这五个项目因素的差距。
  JianSu和GuangmingDeng利用ARMA模型对中国的城乡人均收入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的城乡差距从变大到变小,到现在又扩大,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比较还相差甚远,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还利用模型对未来五年内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未来几年内城乡差距再慢慢缩小。
  如何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的程度与收入水平差异类别一致,通常也是由相比较之下的绝对与肯定性质的相对两个因素决定。而肯定性质的绝对因素有着鲜明的特点,即与衡量单位有关,一般由贫富差距(收入差距)和与均值相差的数值(方差)来组成。倘若用绝对因素来作为收入分配的度量,如果经济呈上升趋势那么会造成收入也上升的不对等,这种观念的产生给收入分配带来影响。其实经济的正常上升并不肯定会给收入带来不对等,有时还会出现下降的趋势,所以大多情况下都会使用肯定性质的相对因素来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的程度。也有各种各样的相对应的指数,从分析我们知道,收入是允许有差异的,而一个比较正常的差异指标要有下面的特点:第一个呢是同质性;第二,匿名性或未知性;第三,第三,整体独立性;第四,转移性原则;第五,洛伦茨一致性,也就是为了保持和洛伦茨曲线具有一致性。
  衡量一种事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就像我们收入和分配我们同样也能多种途径,每一种途径都有自己的探究对象和自己看重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每一种方法就有比较了,我们来看看下面几种:
  (1)洛伦茨曲线图。它是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分析一个国家的收入与分配是不是合理的的工具,研究收入分配和贫穷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它的身影。20世纪初洛伦茨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他用这个来说明各种人群和自己收入的密切关系。分析这个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家的收入是否超出界限。下面是这个曲线:
 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以金华市为例
  (2)基尼集中比率。我们也可以叫它基尼系数。也是一种分析工具,主要分析收入和分配问题。是由意大利人基尼在1912发现的。它的方法也是由洛伦茨曲线得出的。它就是计算由曲线分割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用以表示收入分配的平等。如上图所示,A为洛伦茨曲线与肯定对等平均线所包括的区域面积,而a为与肯定不对等线所包括的区域面积,而G=A/(A+a)作为计算基尼系数的公式。只有出现洛伦茨曲线和绝对平均线完全成一条线时,也就是当A=0时,而G=0,意思是居民收入全部肯定均衡;可当出现A=1,G=1时,意思就成为居民收入肯定不均衡。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这样,基尼系数出现在0与1之间,当系数越靠近0,则表示居民收入之间的差别很小,而越靠近1时,则表示收入间的差别很大。
  (3)城乡居民收入比。除了上述衡量地区之间常用的经济发展的指标,国内学者在研究城镇与乡村之间差距更倾向于用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比值作为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有一个公式我们可以参考:城市和乡村的人们收入比较=乡村人口人均收入除以城市人口的家庭可支配收入
  这样的计算不复杂,所以很多时候用来证明和分析收入之间的差距和一些有关的数据收入分配差距的变量代理。
  (4)变异系数。间隔比较大的收入差距我们一般用变异系数,是测量数值的离散程度和差距的主要指数。因素和指标存在差异我们可以用标准离散来表示,由它们的变化,会发现一般平均的数值呈现增大的现象,而其标准离散值也会与之增大。所以一定要用两者的比值来表示之间的差别的变化,标准的离散值除以平均值则为变异系数,其公式为:
  如果顺序序列中的每种因素指标都相同,则变异系数就为0,其数值偏大,数值离散值就会偏大;而平均数值大于标准离散值的变化,变异系数则会变小,说明数值之间十分相近,越近平均数,这种差异就小。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可以算出不在一区域的收入水平和这些所在区域产业的离散,进行一些数据方面的工作会变得方便些。
  1.2.2国内研究
  汪光焘指出城乡统筹现状要想科学地展开展乡统筹规划必须首先理解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其意义包括四点,一是从城乡关系看,我国已经进入到必须实施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时期,二是从现实情境看,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多重危机和内外困境需要依靠城乡统筹发展予以破解,三是从发展阶段看,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具备实施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条件的时期,四是从目标实现看,城乡统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支撑,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吕炜、储德银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对经济的影响很大。我国在经济总量上已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差距问题也随之而来。国家现在正为发展和谐社会做努力,把握城乡关系是重中之重。他们对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大致的关系研究,属非线性关系。
  赵华勤、张如林、杨晓光及周焱认为现今城乡统筹的实践发展主要存在统筹规划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不明确,具体实行时与各部门之间规划衔接不紧密,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支撑体系,实施效果存在偏差等问题。并且指出城乡统筹规划要想顺利实施,则在制定城乡统筹规划砌政策时要着重体现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和参与权的表达,体现协调砌城乡发展观和区域观,体现多方利益协作。
  鲁可荣从建国后城乡关系的演变和城乡统筹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出浙江省城乡发展的现状,浙江已日渐步入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文明加速普及、城乡发展加速融合,城乡一体化加速实现的新时期。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省各地编制了规划,订制了实施意见,出台了相关政策。为逐渐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不断做出努力。
  孙永强、巫和懋通过构建一个二元分析框架,对中国的出口结构、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出口优化将推动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又会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故在城乡统筹过程中要坚持出口优化,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雷世平认为教育十分重要,特别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这也是改变农村职业教育落后的前提。他还揭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内容及其发展的重要意义。
  张旺锋、耿莎莎、闫星羽、方晨、董瑞娜通过对“三农”问题和城市化的剖析,发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土地。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了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农业产业化受到阻碍。城市用地与农村用地不对等,且互相之间的土地用地使用不流通。造成农村产业发展受阻,城市化进程缓慢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是城乡之间的土地流转与城市化互动。
  1.2.3总结
  综上所述,就目前中国的城乡发展而言,统筹发展是必然的,国家要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的,不断制定并出台相应对策。联系上下级部门深入了解农村问题,切身考虑农民利益,结合当地特点,以发展农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农村工业,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人口、土地的流动,抓好农民的教育事业,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农民收入低的状况。调整出口结构,加快城市农村协调发展。

  1.3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论文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城乡统筹状况下,通过分析国家地方政策、一些社会问题及城乡统筹的现状,进行研究,得出一定的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居民收入的对策。具体的研究思路如下:
  (1)引言。主要介绍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城乡统筹及居民收入的相关概述。本章先对城乡二元化和三农问题进行概述,然后介绍国家及金华市与城乡统筹的相关政策和现今城乡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最后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数据分析对金华市之后的城乡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也为后面几章的研究打好坚实的数据及理论基础。
  (3)城乡统筹及居民收入现状分析。首先对金华市的各个方面的城乡差距和居民收入进行分析,至此与国家总体方面比较,发现不足的部分,研究原因所在。为下一章对策的提出做准备。
  (4)发展城乡统筹与提高居民收入。从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民工体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制度四个方面提出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并就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做出论述。
  (5)总结。最后就全文的内容进行概述。
  1.3.2预期研究成果
  (1)对有关于城乡的国家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2)知晓城乡发展的现状,城乡差距存在的问题。
  (3)掌握金华市城乡发展情况,为今后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提供策略支持。
  1.3.3研究方法
  (1)系统分析法。把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看成一个系统问题,从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三个方面分析这个系统的目标、现状等,准确发现问题根本所在,揭示问题起因,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2)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城乡统筹的相关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城乡统筹的发展现状,了解现在城乡统筹的发展全貌。
  (3)问卷调查法。以书面形式提出有关居民收入及城乡统筹的相关问题,分发给一定金华地区居民,然后回收、统计金华市居民对城乡统筹的看法和居民收入现状的资料,最后进行研究。
  (4)统计分析法。此次利用收集统计城乡统筹及其居民收入的基本资料,分析目前我国城乡的基本状况。
  1.3.4可行性分析
  本论文在此次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可行的,可行的前提主要有三点。第一,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我曾经系统地学习过统计学、宏观经济学、质量管理等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二,通过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的查询和学习,一步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而且相对而言,我具有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总结概括能力;第三,能够有老师的指点和支持,可以提出有关建议,更好的完成论文设计。

  2.城乡统筹下居民收入现状及其差距

  2.1城乡统筹的现状

  2.1.1我国现今的统筹状况
  早在XXX十六大报告中就有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相关概念和政策,XXX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城乡统筹”在科学发展观方法论中的核心地位,将“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五个统筹”的首要内容。XXXxxxx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更加繁荣。这些都表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必须坚持要走的一条道路,也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战略决策。现在我国的城乡差距正在逐年缩小当中,
  自2009年起,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从3.33:1下降到3.03:1,这样的成果值得让我们惊喜。可是和其他国家1.6:1相比,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说明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2.1.2浙江现今的统筹状况
  改革开之后,浙江省一直大力发展城乡工业、民营经济,尤其是乡镇工业,充分挖掘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化。这为之后我省发展城乡统筹奠定了物质基础。早在200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就做出了实施“八大战略”的重大决策之后就把城乡统筹放到我省重要的实施战略上来。使得浙江成为全国经济发达省份。这在当时,在全国范围上来说,我省是最早意识到城乡统筹发展问题重要性的省份。截止到2014年,浙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658元,收入水平居全国省第一位。根据《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做出估计,我省有望在今年实现全面小康,比全国领先近五年。我省一直实行的省直管县的财政制度,加速了我省城乡统筹的发展。使省里各市县政府有动力、有能力、有财力积极发挥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作用。
  2.1.3金华市城乡统筹现状
  我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和全面建设小康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有一些仍然在省内存在一些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据统计金华市地区自2005年开始,城乡统筹发展进度逐年加快,但从2012年开始,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无论是从领域评价,还是从指标评价看,都有放缓趋势。2013年金华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14788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是3884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3,在省内各市中已排名第九。整体看,金华市县域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不够平衡,与全省其他县域比较,呈现“不进则退”的局面。

  2.2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状况

  2.2.1浙江省整体居民收入及其差距的演变
  基尼系数是经济学中测量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在0和1之间。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据专家测算,我国城乡平均的基尼系数1997年为0.37;2003年为0.44;2010年为0.5。现已属贫富差距悬殊国家,并且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如不加以控制,任由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必定会形成就业、养老、医疗等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公民因利益格局明显反差而产生被剥夺感和社会不公平感,由此产生的“仇富”现象正严重威胁着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房地产开发商和失地农民之间、工厂老板和农民工之间的紧张关系,常常成为社会冲突的爆发点。不稳定的社会无从谈起和谐发展,这与xxxx一再强调的构建和谐社会背道而驰。
  另外,收入的分配情况能够通过抑制或促进消费,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近年来在扩大内需政策的激励下,实体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但是随着贫富差距的增大,必定会削弱相当一部份人群的消费能力,从而抑制了扩大内需的作用,阻碍经济发展的脚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改善,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收入分配领域,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热议的焦点问题之一。受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差异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要比农村快很多,于是就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8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差额的绝对值为11020元,城乡收入比高达3.35倍。若在经济统计分析中,将城镇、农村居民所拥有的福利及其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等也计算在内,那么,城乡收入的差距则会更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居民收入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1978年到1991年,浙江省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较为缓慢,每年的增加幅度大致都在几百元甚至于几十元之内,但是在此期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在逐年缓解,比值从2.01慢慢减小到1.77(如图2),其中比值还有降低至1.5。自1992年以后,由于政府的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农业、工业,省内的城乡居民收入每年都在节节攀升,而且每年的增幅不少,增幅都在千元以上,就拿2006年到2007年来说,浙江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8265元和7335元,增加到20574元和8265元(如图一),增长率均在12%以上,但是城乡之间的收入比却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大值2.49,并且之后还有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之间这样的差距情况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城乡统筹实在刻不容缓。
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以金华市为例
  2.2.2金华市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2.2.2.1金华市与浙江省的比较
  总体来说,浙江省作为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省份之一,历年来的生产总额都十分可观,但就省内来说,这几年金华市的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中,相对省内其他市,还是比较落后。从2009年浙江省的生产总值上看,金华市的生产总值所占比例比较低,只占了全省生产总值的8%(如下图),生产总值是直接影响金华市的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导致金华市的居民收入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年人均收入都不太高。再来比较浙江和金华的城乡居民收入比,金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势与浙江省大体一致,自1986年以来,两者均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缩小、再扩大、再缩小、再扩大,最后趋于平缓的趋势。整体看来,金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大于浙江省的收入差距,说明金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较浙江省严重,且城乡统筹的问题需要更加重视。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至2006年,浙江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幅度增加,并且金华市的更加幅度还要更大。直至2006年以后,金华市收入差距比值才逐渐下降,渐渐接近浙江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
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以金华市为例
  2.2.2.2金华市内的区域比较
  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金华市内各个地区的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的程度不同。从1983年到2012年金华市的生产总值上看,基本上每年都是金华市区、义乌市、永康市的总值比较高,并且都大于金华市的平均生产总值,而兰溪市、东阳市、武义县、浦江县的生产总值稍微偏低,低于平均值,特别说明的是磐安县每一年的生产总值总是与平均值相差很多,可谓是金华市里名副其实的落后者。如2000年,金华市的平均生产总值是11436元,而磐安县只有5731元,差了近一倍左右。再来看从1983年起到2012年农村居民纯收入,金华市的农村居民村收入从1983年的324元变为2012年13286元,每年不断增长中,1983年-1992年的增长率从0.22降为0.09,1994年的增长率突然增至0.38,之后到2003年,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率又逐年降低,2004年到2012年,增长率开始趋于平稳,也就是说近几年来金华市农村居民的收入基本平稳增加,而城镇居民的收入的增加程度略大于农村,城乡差距还是在缓缓拉大。

  3.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3.1历史原因

  初次分配是以效率作为收入分配的准则。目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最为切实可行的公平分配标准是按贡献分配和按效率分配。首先,按效率分配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只有用效率作为分配标准,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的消耗,才能够节约物质消耗,才能降低产品成本中的一些生产资料的支出,才能促进各企业加强管理,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按效率分配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物质产品,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产品,缓解了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再次,实行按工作效率分配,能够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有效调动劳动者和行业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
  既然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这就必然要求在初次分配中,根据效率拉开合理的收入差距,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行业,一部分工人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我国目前实行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结合按要素分配的方式就是注重效率的体现。市场经济本身要求各种要素要进入市场,通过市场实现要素的配置,各种要素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当商品价值实现以后,这些要素的所有者,必然要根据所拥有的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3.2制度不健全

  再分配注重的结果是以公平作为分配的准则。虽然按效率分配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也能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它不能解决收入中的两极分化问题。两极分化是同社会主义本质相违背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社会主义产生了两极分化那就意味着将从根本上阻碍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从而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注重结果的公平,作为收入分配的补偿,要弥补初次分配的过程中产生的缺陷,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
  再分配要注重结果的公平,必须要加强政府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调节职能,调节过大的收入,严格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的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目前非法收入。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下等收入的比重,提高最低收入者的工资水平。xxxx指出:“社会主义的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我们搞两极分化,那么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的矛盾,区域间的矛盾,还有阶级矛盾将都会发展成矛盾综合体,相应地也会加大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甚至有可能出现“乱子”,因此,国家必须严格规范收入分配,缩小劳动者的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出现。当然,国家在再分配中也应注意发挥政府职能,将政策性扶贫转变为开发性扶贫,增强扶贫机制的长效性,努力缩小收入的差距的实效性。
  第三次分配是在前两次分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目前为止我国第三次分配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国民收入存在着合理差距主要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它的必然性在于劳动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其生产要素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效能也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差距的存在。

  3.3垄断问题

  1、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全国各区域的资源都不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不一致,经济差异也较大,根据事物发展的不平衡的规律,必定得有先后不同地发展,必定也会出现先富后富的问题,于是这就导致了区域之间在收入差距方面的问题;
  2、从行业发展上来看,鉴于国家的支柱产业,一些基础设施要优先发展,不然会造成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现象,所以就产生了行业优先发展的问题,也造成了行业的收入差距存在。
  3、我们从社会主义的本质来看,就不难看出社会主义的目的与归宿其实就是实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并不等同于平均富裕,共同富裕的水平必然存在差距的,所以说收入差距也必然存在。

  3.4现行税制不健全

  收入分配中的差距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收入差距是需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这个限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此限度可以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贫富差距是不能超过国民物质承受力的;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分配也不能同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相背离,即贫富差距绝对不能超过国民的心里承受能力。xxxx报告中提出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形成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就是收入分配合理限度地体现。一句话,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它所带来的贫富差距必须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否则就将会破坏社会的稳定,不利于效率的提高,严重的将妨碍社会的发展。

  4.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对策

  4.1打破垄断

  其主要职能及重大目标就是合理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从国民收入再分配看,公平有助于缩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贫富差距,缓和社会利益矛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要解决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就必须加强政府在再分配领域的调节职能,使收入差距保持在有利于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的范围内。具体措施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政府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收入之间的转移支付调控力度。一是中央的财政支出要规范化,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二是对于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要有倾斜性政策,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扶持特色产业的发展。三是加大财政支出的支农比重,重点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教育的投入,增强农业经济的发展后劲。
  面对垄断行业收入偏高的现象,从根本上说,必须加大监督,改变其垄断产业的收入分配原则,即从源头上解决这种现象存在的土壤,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调整垄断行业的薪酬待遇标准,并评估其总额,要政策性的加强对这个行业的工资控制。对这个行业要进行根本性变革和拆分重建。只有做好了这些才可以改变这种不正常的收入。让企业依据市场上的需要、一个市场上的标准规划出加强对其薪金标准。而一些国营企业与银行或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要规范好管理层收入标准,对于特别高的要不断健全监管机制,合理分配收入,维持好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秩序。

  4.2公平正义

  首先,实行按效率分配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以效率作为分配的标准,才能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消耗,才能节约物质消耗,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中的生产资料的支出,才能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按效率分配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可以缓解我国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次,实行按效率分配,可以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可以调动劳动者和行业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在生产中的作用。
  但是,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克服和消除收入差距的扩大,只侧重效率并不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面对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严峻现实,就必须在初次分配中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更加注重公平,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初次分配过程的监管力度,限制某些行业的过度投资和垄断经营,严格调控土地等资源的初次配置。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改制要加强监督,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防止暗箱操作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主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通过规范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来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公平的分配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不动荡,社会是不是公平的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表现方面[7]。建立健全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为辅的制度,保障各自要素根据自己对生产的贡献参与分配。在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要兼顾,在再次分配中公平要更加侧重。

  4.3完善社保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意义重大。当前需要尽快构建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快速扩大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确保城乡困难群体有起码的生活保障。要更多关注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
  由于现阶段我国一些制度的不完善和执法不力,某些行业或个人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了与其创造的价值不相符的收入。这种不合理的收入过大也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之一。对于这些不合理收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以整顿管理,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限制,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加速推进建立第三次分配体系,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对于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意义重大。
  我们要做的第一点是保障农民的权益,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把农民的活动归入到我们的检查和管理范围内;第二点要说的是农村人口的变动,一个规模化的就业市场建立势在必行,要有就业单位的招聘信息,政府要加强政策的保证,中介、代理以及问题的解决要规范;第三点是户籍改变,要有一视同仁,建立健全一个一统的户籍方面管理,城市就业市场要建立,已经在城市有一份工作的农民,我们要保障他们的各方面权益,让他们的生活得到同等待遇。
  第一,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实现科学发展。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强化本地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予以完善本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推进本地区社会保障事业获得快速发展。本地区应当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一致的养老金管理制度,同时建立覆盖全体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延伸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对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和社会互助人员予以明确规定,全力推进本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动员社会形成更为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实现社会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二,建构非缴费类型的农牧区养老保险体系。通过构建农牧民养老保险体系,来实现所有农牧民医疗保障。本地区应当对补充型社会保障水平予以定位,确定社会保障给付条件改善,从而推动城镇与农村相结合的补贴筹资方式,实现给付机制逐步完善,逐步完善农牧区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农牧区低保制度逐步完善,对高原贫困人群和救助标准予以规定,提升社会供养层次,实现农牧民向城镇居民的合理性过度,实现农牧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建立覆盖范围广的住房保障计划。本地区要深入开展住房保障计划,实现农牧民住房问题的解决。本地区应当加大住房资金投入,实现建设资金投入与新建建设项目,通过房屋建筑和货币补助方式来实现家庭住房解决。

  4.4税收调控

  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一方面应强化个人所得税这一调控手段,改革所得税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个人申报制度,同时,尽快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对高收入进行合理调节;另一方面,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全面取消农业税后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首先,要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以避免权资勾结和权利寻找有利土壤的局面。再者,建立健全行政垄断行业的监测机构,在政策的支持下,打破垄断。另外,收入和分配来看这个问题的话,我们要加大这些行业的成本监管,要杜绝不合理的价格措施;于此,要增加监管的还有这个行业的内部人员薪酬收入。

  4.5发展农村经济并增加农民收入

  4.5.1增加农民收入
  城市和农村收入差异还在扩大,其根本就是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当下农民还是靠劳作来取得收入,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把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落实科研成果的使用,将企业作为主体培育成创新主体。再者利用好浙江省金华市优越的地势条件,因地制宜,发展适合的农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5.2关注教育,缩小城乡差距
  人均收入主要看你受到的教育水平,城市和农村的教育不均衡,导致收入差距。要减小这种差距,改变这种不均衡,我们要着重关注全民教育事业,使人民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4.5.3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目前,浙江省农村的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农村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来说都普遍高于农业的增长水平,吸纳剩余劳动力的水平也极具不平衡,尤其体现在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最大。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就要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4]。
  4.5.4支持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按照统筹发展的思想,农业要规模化和集约化,要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以市场为目的。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说服企业带头,将农民集合在一起,看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开发出市场上需要的产品。还有进行结构优化,增强品牌意识,市场意识要加强,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4.5.5落实对农民有利的措施,大力发展农业
  把这些政策真正的为民所用,补贴农民的钱要落到实处,还要增加补贴。财富的转移性收入少,在农民的经济来源中的比例和绝对价值远远没有城市人口的高,这在无形中又拉开了收入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做的是增强财政的转移性,增强对农村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

  结束语

  从城乡差异方面来看,宏观上的巨大的差距是不平等且不合理的,从法律上一样是行不通。不能因为仅仅出生在农村,就比出生在城市中市区了去多选择的权利和福利待遇,在职业的选择、教育以及法律地位上差别巨大。
  为了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政府要大力的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完善农民工体制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垄断产业的收入分配以及加强法制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薛宗保.近三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分析[J].甘肃农业,2008(10):69-70.
  [2]李小健.基于灰色综合关联度的廊坊市城乡居民增收思路与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161.
  [3]杨瑞.陕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04):4.
  [4]赵颖.城乡居民收入的收敛性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07):235-236.
  [5]寇丽丽,王静.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02):93-94.
  [6]贺建风.城市化进程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以广东为例[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0(01):185-186.
  [7]张秀娟,蒋勇,陈泮.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差异实证分析——基于四川省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问卷调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0):86-87.
  [8]李宗莲,魏永红.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9(10):56-5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4281.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2月19日
下一篇 2020年2月2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