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以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社区为例

摘要: 社区是国家结构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

  摘要:社区是国家结构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础。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搞好社区工作,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生活素质,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社区管理的目标,是创建安定团结,环境整洁,方便生活,服务四化的文明社区。近二十年来,虽然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已取得很大成绩,然而,社区管理相对于社区建设明显滞后,社区管理研究往往以经验居多,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论指引。同时,社区管理体制大都停留在政府管理的范畴内,与“社区”本质是实现居民自治相违背。本文讨论了城市社区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社区管理的科学规划、多元投入提出了实用性对策,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对发展社区管理的共同作用,促进城市社区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区;居民;行政管理;问题
社区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以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社区为例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进入了快车道,各项经济指标都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作为鄂尔多斯市大旗县之一,达拉特旗也在各个方面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城市管理方面,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环节,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得城市社区管理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如社区管理的行政化趋向问题,社区管理民主性问题,社区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而在城市管理中,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规范管理和城市品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社区在岗人员的培训,配强配好社区领头人,启动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工程,强化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同时吸收各类人才资源,营造良好共驻共建氛围,从而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的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模试。

  一、社区管理模式概述

  (一)基本概念分析

  1.社区和城市社区
  社区是人类生活的现象,通常是指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早在“社区”概念出现之前,社区就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从社会群体的聚居来看,社区是农业发展的产物;从学术研究的对象来看,社区概念则是工业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产物。
  西方是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发源地,西方学者很早就提出并使用“社区”这一概念,它是作为一个与“社会”相对的、可作为个案进行研究、从其特殊性中推断出社会一般性的概念而使用的。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出版了他的著作《共同体与社会》,在书中首次提出了社区的概念。滕尼斯认为社区是一个共同体,具有较小的地域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人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兴趣和信仰,他们都遵守传统的习俗,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相互依赖,是一种亲密无间,守望相助的十分亲密的人际关系。相对而言,他把社会定义为一个地域范围较广的,人们之间的关系都较为疏远的,现代化气息较强的社会。他认为,在“社会”内,人们之间是由分工和契约联系起来的,社会关系是非人情化的,独立的。
  在我国,“社区”一词最早是由费孝通等老一辈社会学家于20世纪30年代根据英文“Community”一词翻译而来,从而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学的通用术语。1984年,费孝通先生将社区定义为“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目前我国的社区形式有三类,分别是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城市社区。2000年11月,xxxx下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在《意见》中指出,当前我国现有的城市社区一般就是指居民委员会所属辖区,这是在社区进行体制改革之后形成的规模调整。我国城市社区的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导致现代城市社区的不断增长、农村社区的萎缩。在城市社区中,人们居住在一起,却未必拥有他们传统上所拥有的那样的交往频率、那样密切的相互牵绊关系,新型的社区管理需求也相应的转化为更为整体层面上的事情。因而人们的传统社会关系破裂,又没有新的建立的基础,却仍然需要在整体层面进行管理。于是,一种通过正式的制度化的方式来解决社区管理问题的途径就成为当前的需要。
  2.社区管理模式
  关于管理(Governance)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一般来讲它是指通过多种集团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的不足,最终实现“双赢”的综合管理方式。
  管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权威部门引导、协调整个领域的各种活动,力求公共利益最大化,满足广大公众的需要,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共赢。
  模式作为学术概念,是对客观事物存在方式的高度概括。而一般人们所理解的模式就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美国著名社区工作专家罗斯曼认为模式是较为具体、详细和紧凑的内在型式或典范。我国对于模式的界定有“标准样式”、“服务形态”、“模型与范式”和“工作模式”四种基本取向。
  社区管理模式是指在各种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提供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各管理主体功能优化组合,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社区功能结构。目前关于社区管理模式研究方面,主要体现在社区管理战略思想和组织体系方面的创新与实践,包括了社区管理主体机构、角色功能、相互关系、资金来源、制度保障等方面。所以本文在讨论社区管理模式时,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二)构建依据分析

  1.政策依据
  政策依据是由宏观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微观的各种制度规章两方面构成的。从宏观政策来看。一方面,中国xxxx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xxxx章程》是XXX根本大法。按照《党章》规定,街道社区中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需要成立XXX基层组织,街道党委和社区党组织的职责是“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这一规定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应发挥的重要职能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作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的法律,规定了社区自治的原则、目标、任务、职责等,是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主要法律依据。
  从微观政策来看。国家民政部基层xxx和社区建设司作为我国社区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订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建设和社区建设政策,以及指导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协同有关部委先后制定下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00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XXX建设工作的意见》(2004年)、《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2006年)、《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指导标准(试行)》(2009年)、《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2009年)、《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201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对我国社区工作给定了具体地操作性意见要求,也是现阶段社区治理的重要依据。
  2.理论依据
  分析和构建一种模式需要从理论上寻找合理性、必要性的依据。本研究将社区治理置于治理维度进行分析,以治理理论为依据,以此来论证分析多元共治理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全球治理委员会认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并用是什么、不是什么,来回答了其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关键词:过程、协调、部门、互动,较为深入的对治理作了定义。俞可平在综合各种有关治理定义基础上,强调治理应尽可能的满足公众的需要。由此可见,治理是指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相互冲突和相互竞争的利益的各方进行调解的一种过程。这种调解不是外部强加,而参与调解的各方之间的互动而完成的。综上,可以清晰看出,“治理”突出的呈现出多元主体参与的特征。
  3.实践依据
  目前,社区治理都是国内外较为关注和热点研究的问题。由于国外社区治理起步时间早、经验较为成熟,对比不同国家的治理模式可以拓宽研究视野;而分析国内各地社区治理的成功作法、经验与不足,可为研究提供真实案例为基础,有效提高研究的信度。

  二、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一)社区管理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政府职能方面出现转变,而城市化的基础单位—-社区,其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方面开始显现出重要的作用。社区就政府和居民之间的纽带,政府通过社区进行惠民等和百姓有关的文件和政策的下达,而百姓则通过社区来进行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问题的解决。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方针之下,对社区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进程发现和改进,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社区管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社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是直接为居民服务的,如失业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各种政府有关百姓的政策下达,各种居民事务的登记等。如今的社区不仅要管理本社区内固定居民的事务,而且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外来人员的增多,社区的工作量也在日益的加大。无论是退休的老人,还是失业的人员,流动人口,社区都要进行面面俱到的管理。因此社区管理已经不再是当年简单的居委会工作,面对人们物质生活文化的进步,社区管理面对更多的挑战。

  (三)、社区管理是城市管理的组成部分

  社区管理作为城市最直接与群众接触的单位,它提供的服务水平如何,关系到整个社区及社会的稳定性。它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群众的最直接的执行者,只有完善和提高它的服务水平,城市管理水平才能稳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社区的管理水平是整个城市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它代表的是城市形象和品味,也是城市管理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各个地区强化对社区管理的重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的进步,而且在不断朝着专业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社区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管理的核心内容。社区作为城市的一个部分,对于稳定基层发展,为居民创造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着较浓的行政化色彩

  尽管这些年各地城市在改革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管理体制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但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仍然很浓,缺乏公众参与机制。
  街道办事处政社不分的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它仍然承担着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工作量过大,经常处于疲于应付状态,其后果是既未能够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已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致使社区成员越来越高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也没有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民主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
  作为居民群众自治组织的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也带有较浓厚的行政色彩,居民没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因为事实上居民委员会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所以其日常工作不得不服从街道的安排,进而也陷入了繁杂的具体事务之中。这不但造成基层社区管理的超负荷运转,减低了管理效能,而且有悖于居委会成立的初衷。

  (二)社区的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

  旧经济体制下,城市基层社区的组织构架由相互联系的区、街、居三级组织构成。其中区政府是我国城市的基层xxx机关,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居民委员会是街道办事处指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这种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组织体制是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建设的一大创举。然而,这种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不科学性。街、居组织机构过多而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在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层次上,机构设置与权限呈“倒金字塔”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个街道办事处设立的各种委员会、领导小组及类似的临时机构可达30多个,一个办事处主任可兼20多个职务,一个科要应付20多个职能部门,这就大大降低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效率,使街道辖区内的不少单位对街道办事处布置的社区性工作推脱、敷衍,相当一部分居民群众明显轻视街道、居委会组织。
  3、社会团体和中介性社会组织发育不足。在我国城市基层社区除了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以外,其他社会团体和中介性社会组织不仅数量有限,而且缺乏独立性。比如,在许多居民小区,像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协会等组织的主要工作,大多由居委会干部兼任。即使是居民委会员这样的自治组织,也往往成为街道办事处的“腿”。

  (三)社区组织职能错位

  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管理中的职能不明确。街道办事处原本只履行一部分行政职能,但在社区管理中,行政、执法、街道经济发展等各项任务都下放到街道办事处,使它从一级基层xxx的派出机构逐步演变为一个集行政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综合性机构。市、区的各专业管理部门也存在职能相互混淆的情况,他们还往往各自为政,工作布置繁杂和重复交叉,使街道难于应付。街道在难以承受如此之多的社会管理事务的情况下,往往把自已的部分职能转移到受其“指导”的居民委员会身上,久而久之,原本作为一种群众自治性组织的居民委员会,在承担了一部分行政职能后,与街道办事处之间实际上形成了领导与指导兼有的双重关系,而其原本的自治管理功能却日益萎缩。

  (四)社区管理制度不规范

  良好的社区要发挥合力功能,必须有一系列的规范、制度、秩序和管理。既要确定组织及其成员相互交往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又要规范对越轨者宽容的限度。传统社区管理制度的缺陷在于:一是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行政机构,对自身行政服务和管理的范围没有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造成无权管理或越权管理;二是社区内的市、区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分别受各自条条的领导,按条条的指令行事,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关系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依据,往往造成社区事务相互推诿扯皮;三是社区内的社会团体等组织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为规范,让社区成员来共同遵守。对于社区行为越轨者,社区组织也缺乏行政上或法律上适当而有效的惩罚;四是社区管理运行尚未形成条块结合的监督机制,有关专业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对它们的工作质量和一些不正之风难以进行监督和制约。

  (五)管理人才缺乏

  在管理能力上,大量的居民干部由老、弱、妇组成的状况,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迫切需要文化层次较高,经过专业培训,懂得现代社区管理,熟悉市场经济的管理人才来充实社区的管理。

  四、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

  (一)切实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

  在社区建设中,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等都是政府的责任。这样说不等于社区中的社会事务都应由政府包揽,也并非意味着政府是这些管理和服务的唯一主体。事实上,政府在社区和整个社会领域中的职责和功能都是有限的,与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的分工合作是必然趋势。因此,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就意味着,一是将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会职能和事务剥离出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委托管理”的方式,将那些社会事务转交给各类专业的非营利社会服务机构去运作和管理;一是解决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能缺位问题,如缺乏对社区居民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公共财政支持,忽视对居住在本社区的农民工社会权益的保护,以及对受虐儿童乞讨现象的放任等等。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这是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众所周知,人是社区的主体。社区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人这个中心。因此,在社区管理上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上,重视与社区成员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医疗保健,安全保障,社会服务诸方面的建设,这是体现了社区管理的指导思想问题。只有在管理上做到“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才能最终实现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心理归属,真正做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明确指导思想,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提高人的素质,一手抓改善人的居住环境。人的素质,是个综合概念,它通常包含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文化与思想)素质两个方面。开展社区健身工程,设置健身场所,组织健身活动,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引导群众参加健身锻炼,打击邪教巫说的毒害,以提高居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群楼文化、老年文化、节庆文化等社区文化活动,组建业余文娱队伍,少年宣传队,不定期的开展文化宣传活动。针对社区居民老龄化现象,建设老年活动室,成为老年居民的活动中心。寓教于乐,融合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群众的心理素质。提高了人的素质,就提高了社会管理的品位,打下了社区管理的坚实基础。所以,要把它作为加强和改善社区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

  (三)推行以服务为中心的行政职能。

  城市社区行政职能应以管理为中心还是以服务为中心,一直在理论界存在着争论。社区建设起步较早的英美各国,行政模式普遍从管理行政转向服务行政,现在,社区行政职能只是管理的观点已不合时宜。强调服务行政,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应对“入世”后城市建设的挑战,都是十分必要的。它对居民福利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可持继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
  我国从1986年民政部正式提出在全国开展社区服务的要求,并在随后的十几年中不断强化,推向深入。到1999年9月30日止,全国已建成区级社区服务中心745个,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435427个,现在城市社区服务取得很大成绩,在城市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坚持为社区群众服务的方向,把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受益作为社区管理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观点已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社区干部形成共识。
  社区服务的面很广。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小企业”办“大社会”的现象将逐渐改变,许多本属企事业的服务项目将逐步推向社区,扩大社区服务的层面,给社区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社区服务既要面向全体,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利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服务,使社区所有成员普遍受益。更要把服务重点放在社区里的特殊群体,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服务。做好特殊群体的思想工作,生活保障工作,使他们真的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就能增强对社区的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良好的氛围,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强化社区组织领导,营造共驻共建氛围

  社区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形成的依赖式发展,致使其管理能力逐步减弱,积极性和创造性渐渐萎缩,尤其是社区的软环境建设方面更显薄弱。因此,加强社区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建设,更应成为当前社区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注意社区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实现专业化的社区服务管理。现代社区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社会分工愈益细化,因此,客观上就要求作为工作第一线的社区工作者素质要有一个大的提高。应当在政府指导下,依靠社会工作教育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岗的各级社区社会工作人员及管理者进行系统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与水平;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要积极吸收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投身于社区工作事业;还应参照发达国家地区的成功做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用适用于我国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促进其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五)加大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扶持力度

  经费问题是保证居委会独立性和群众性的前提。经费严重不足是制约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之一,社区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由于各个政府对社区建设不够重视,在资金的使用上不给以倾斜和支持,导致社区资金运行困难。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社区建设重视力度,从资金保障上,纳入财政预算,而且金额上根据需要作不同程度的调整,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目前,我市社区的经费资金增加到了15万元。但仅15万元的经费投入显然是无法满足现有社区建设所需,这就要求居委会的经费来源也应该多样化,社会资本的参与要由政府来引导,而且对于提供社会资本的群体从政策上给以鼓励。作为公益项目,民政部要进行公益支持,作为资金来源之一。社区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要想实现健康发展,就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保障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政府和社区,还要拓宽社区建设资金来源的渠道,实现多元化的资金参与主体,从而为社区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保证其功能和服务的充分发挥。

  (六)加强社区在岗人员的培训

  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作为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人们工作懒散,积极性不高,导致服务功能得不到真正的发挥,社区功能弱化。所以,社区建设除外在因素外,还要从内在的软实力入手,强化整体功能性的提升。软实力建设中,人才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其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区的管理水平。所以,社区建设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从而提高人员服务的整体水平。
  首先,强化组织领导。社区领导的选择和发展情况决定着社区的发展方向和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对于领导层面,要充分引进竞争机制,德才兼备者,能胜任工作、想干工作、愿意干工作的人才招聘到岗位上来。同时,对于班子结构要进行优化,提高整个领导力的发挥。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中,可以大学生为对象,逐步提高社区的综合文化程度,调动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重点进行培养。把具备一定素质的大学生放在重要岗位和基层岗位锻炼,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引导优秀青年加入社区工作中,逐渐调优班子结构,将综合素质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在党员发展上,实行指导性和指令性计划相结合的办法,限定发展党员年龄、学历等结构比例,优化队伍结构;进一步充实后备干部人才库,推进班子新老交替,不断优化社区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要拓宽社区工作者来源渠道。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招考力度,按照实际管辖户数的比例,配置社区工作人员。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提供编制,将社区作为公务员招录的岗位之一,进行有针对性地招聘。同时适当的提升社区工作者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在日常生活、晋升发展上给予社区工作者关心和支持。把有社区工作经验的人,在进行公务员录用时,作为优先考虑的一项。这可以提高大学生到社区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社区干部的业务培训,要创新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从管理到业务理论知识,全面强化。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要注重业务的传授,还要注重管理能力的培养。
  社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新的形势,对社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它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要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这就需要在培训时,培训内容不但具有丰富性,而且还要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人事部门根据社区干部从事的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职称设置和评定工作,以解决目前社区干部个人待遇与工作职责不相称的问题。同时,作为主管政府派出机构以及社区主管单位的街道,要意识到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为民服务的有力保障,是单位形象和口碑的良好代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素质、监督管理的措施和办法,使得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如,近年来,白塔街道坚持开展各类岗位大练兵活动,将惠民政策、公务员管理条例、办公软件运用等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进行培训,同时,为检验培训成效,最终将采取考试等形式来让大家真正学到知识。

  五、结语

  关于城市社区的管理工作,由于社区管理还处在经济化的转轨阶段,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还不能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因此加强社区管理工作,对居民进行思想上的宣传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加大政府对社区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社区管理工作进行有条理的分工和细化,比如计划生育和贫苦登记区分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居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多组织居民自愿的生活娱乐活动,比如社区歌咏比赛等,增加社区的文化氛围,使居民能够很好的融入到社区这个大家庭当中,当人人有归属感,人人有责任感的时候,社区进行管理工作就会开展的更加顺利。构建合理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与公安、民政、劳动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进行联合,构建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从而方面居民查阅信息,使社区管理变得更加的高速高效,这样能很好的减少居民办事的中间环节,给居民的生活真正的带来方便。此外增设居民组长、给居民组长发放津贴。居民组长的选举有利于社区管理的统计等工作的进行,因为居民组长是重要的信息员,能给社区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有利于社区工作的细化。一定的工资奖励有利于提高居民组长的积极性。再者其他的一些必需的工作环节,比如计划生育工作要解决人户分离状况;警务工作要加大对社区警力的配置。有效的警力配置对居民的生活安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综治维稳工作,而对社区的警力配备可开支等就需要政府加大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增加薪金的补贴;城管的工作,加大力度建立社区监管制度,特别是违章建筑、公共的土地被个人占用的现象屡见不鲜;还应根据不同地段进行环保的增强,增设居民生活垃圾站,这样可以使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的干净整洁。
  参考文献
  [1]、赵妍霞:《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2]、邹晓燕:《济南市城市社区类型划分与管理模式研究》,中国优秀硕博论文网,2004。
  [3]、刁田丁,伏宁,潘享清,潘保清.中国机构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机构改革调控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4]、张志坚.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5].王青山,刘继,中国社区建设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7-20期
  [6].雷洁琼,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1-56期
  [7].赖黄平,城市社区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4596.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3月5日
下一篇 2020年3月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