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对策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购买力来源、投向、结构及问题分析,阐述了目前内需不足的深层原因,并对未来一段时期购买力水平及潜能进行预测,提出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疏通购买力实现渠道的对策。扩大内需、培育和提高居民购买力,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购买力来源、投向、结构及问题分析,阐述了目前内需不足的深层原因,并对未来一段时期购买力水平及潜能进行预测,提出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疏通购买力实现渠道的对策。扩大内需、培育和提高居民购买力,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之一。购买力问题之所以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因为它能够反映市场的能量和容量,反映内需的大小与潜能,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购买力平价的看法似乎从完全否定的极端走向了完全肯定的极端。
  居民的购买力状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走势的变化而变化。在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购买力逐渐提高。该论文分析居民收入对我国居民购买力产生的影响之外,我们还阐述了其它影响我国居民购买力的主要因素,并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居民的购买力走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居民收入水平;居民购买力;影响因素;对策
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对策研究

  一、选题意义与相关文献综述

  (一)选题意义

  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购买力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也不断以储蓄和金融资产的形式大量积聚并沉淀下来,造成即期需求不足。在对购买力研究时,使我们能够直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消费情况。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有效需求不足将会继续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解决需求不足,除继续增加投资、扩大出口外,更重要的是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在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城乡居民的购买力不断发生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影响。通过对我国居民购买力过去、现在情况的对比研究,从宏观上对购买力的未来走势进行科学预测。由于影响购买力形成与实现的诸多因素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因此解决需求不足,除了继续增加投资、扩大出口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而增加消费需求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水平。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居民的购买力需求不足或增长缓慢?这是近10年来国内外经济学者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也是我国政府关心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经济问题。研究我国城乡居民购买力的现状与未来走势,对于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和市场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更为明显,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表现出各自的购买力特点,所以处于特定时期的我国居民购买力行为既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购买力行为,也不同于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国家的购买力行为,而呈现的是一种特异性的购买力。由于影响购买力形成与实现的诸多因素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因此解决需求不足,除了继续增加投资、扩大出口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而增加消费需求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水平。

  (二)相关文献综述

  曾国安,郑美琴的《中国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比较》(《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详细阐述了俄罗斯及其加盟共和国在经济转轨后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情况,并且列举了详细的数据进行分析证明,通过对经济转轨后的各国居民收入进行的比较,得出了重要启示,并提出了解决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应解决措施。尹恒,龚六堂,邹恒甫的《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全面介绍了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最新发展,当代收入分配理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化。在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本文重点论述了理论上发展得比较充分的政治经济机制,以及教育、生育决策、社会稳定性和市场规模等机制;在收入分配的动态演化方面的收入分配格局的人力资本机制、工资机制、利率机制;考察了技术变化、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动态演化的关系,以及收入分配福利评价理论。
  M.H.Bopkyeba在《居民消费调查统计法》([俄]莫斯科出版社,2003版)一书中,主要从统计学的角度对宏观水平上的俄罗斯居民消费情况、居民基本的食品消费情况、家庭经济预算基础上的消费情况进行了研究和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统计方法。

  二、我国城乡居民购买力现状

  这些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总体上增长较快,但衣、食、住、行开销的增加,抵消了许多上班族的工资涨幅,人们的“收入安全感”仍然不高。“10年前,10元钱能买10斤大米,或4斤猪肉,两年前能买5斤大米,或1斤猪肉,现在10元只能买3个苹果,半斤猪肉,或几棵大葱……”近期,在物价接连上涨的背景下,有关购买力的话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国家统计局发布(如下图),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食品价格上涨7.5%。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8%。高物价下,人们的消费行为悄悄发生着变化,一是消费减少,二是消费下移。许多人更倾向于选择消费档次低、价格低的替代品。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1%,增速比上年下降3.2%。除了网络购物和投资类金银珠宝商品销售高速增长外,汽车、家电、食品、服装、餐饮业等的增速均呈跌势。物价波动,特别是农产品价格波动,既有农业自身的特点,也有市场方面的规律,天气、灾害、生产周期和季节性等因素影响也不容小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今社会反应如此敏感,说到底,还是老问题:人们总是觉得“没钱花、不敢花”,缺少花钱的底气。
  这些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总体上增长可谓不慢,但衣、食、住、行开销的增加,抵消了许多上班族的工资涨幅。在消费品价格高、房价“易涨难降”的今天,人们就会觉得收入增长难以赶上物价增长,生活中的“收入安全感”仍然不高。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多数年份徘徊在60%左右,远低于70%的世界均值。有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万元,折合美元2130元,不及美国同时期人均消费规模1.56万美元的1/7。居民消费率不高,消费信心不足,绕不开社会财富分配结构这个大格局。在发达国家,劳动者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都在50%以上,而我国职工的工资总额不足GDP总量的20%。

  三、我国城乡居民购买力变动特征

  (一)居民购买力的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城乡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决定于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不断提高。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但从增速变动看,凡是市场繁荣、需求旺盛的年份,都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多的年份;反之,居民收入则增长较慢。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也随之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在农民的收入上增幅不高,直接影响购买力水平的提高,造成居民消费需求减弱。

  (二)城乡居民购买力的收入来源渠道趋于多样化

  城乡居民购买力主要来源于劳动报酬性收入、转移收入与财产性收入等几方面,从构成变动情况看,劳动报酬性收入一直是购买力来源的主体,但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而其它收入比重则相应提高。从城镇居民的购买力构成看,其来源主体也是劳动报酬性收入,结构也有所变化。家庭中来自国有、集体经济单位职工收入比重明显减少,个体收入比重增加。从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来自国有、集体经济单位职工收入比重为71.6%,比上年减少8.6个百分点;在内的其他各种经济单位职工收入和个体劳动者收入比重不断上升,随之它的转移性收入也继续保持增势。从农村居民看,在农村居民劳动报酬中,他们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5%左右,而在近几年由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增多,劳动报酬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下降。

  (三)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购买力向少数人过度集中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购买力向少数人过度集中。目前国内消费需求基本平稳、大体正常,居民购买力实现程度程度稳中有升。但由于购买力分布不均,使不同阶层实现购买力程度不同,突出表现为收入高的群体实现程度低,收入低的阶层实现程度高。一是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超过改革开放初期水平。如果考虑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收入和社会福利情况,收入差距更大低收入阶层有旺盛消费需求但购买力不足,消费潜力难以得到释放;拥有强盛购买力的高收入群体,其消费需求已基本实现,购买力大量以储蓄和金融资产的形式沉淀下来。

  四、影响我国城乡居民购买力实现的因素

  影响居民购买力的因素很多,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居民收入水平,而消费的前提是收入,从经济循环的角度看,收入对投资与消费的影响巨大,如果收入没有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的同步增长关系,那么投资与消费的“双拉动”作用将大打折扣。

  (一)居民收入水平较低

  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居民的购买力。居民收入水平不均衡,收入差距较大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这对居民的购买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从我国居民的情况看,工资性收入是城乡居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有数据显示:在城镇,工薪收入占家庭收入来源的比重达到70%;在农村,农民工工资收入占到农民工家庭收入的40%),长期以来,低工资、低收入状况直接导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长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并成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主要障碍之一。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低于人均GDP增速。1991—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5%,既分别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10.4%)2.1和4.9个百分点,也分别低于同期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速(18%)9.7和13.1个百分点。
  从全社会的资金流量来看,我国的劳动者报酬和居民财产净收入增长也慢于国民总收入增长,导致2000年以后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出现快速回落的现象。2000年以来,除了2001年和2007年两年劳动者报酬增速快于国民总收入外,其余6年劳动者报酬增速都慢于国民总收入。2000—2007年,居民财产净收入年均增长9.3%,低于同期国民总收入增长5.1个百分点。居民财产净收入增长较慢导致其占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4.9%下降至2007年的4.1%。居民收入长期低于经济增长,也慢于国民总收入的增长,大大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欲望。

  (二)居民普遍持币观望

  对未来支出预期高、居民持币观望是结余购买力偏大的重要成因。我国经济和社会制度正处于重大改革时期,如国有企业的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使下岗和失业人数增加,导致部分居民的收入出现暂时性减少。居民名义货币收入增加率大幅度减少,使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下降和消费倾向锐减,居民储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利息。而是很多家庭拿出多年积蓄去购买住房。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只有尽可能地多存钱来获得“安全感”。居民家庭增加储蓄,减少了现实的消费,从而抑制了目前的购买力的发展。不少居民消费心理趋于保守,消费行为更加谨慎。大量的购买力沉淀下来,以获得“未来安全”需要。
  社会保障滞后制约着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由于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尤其是向农村的延伸更晚,因此导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滞后。目前,虽然九年义务教育等已全面覆盖农村,但高额的高等教育费用,超高的医疗费,日益攀比的婚丧人情费,仍然使得部分农民面临上学难、就医难、婚丧难的压力。农村社会保障的力度和幅度还不够,难以破解农民教育、医疗费用等负担依然沉重的社会问题,同时储蓄防病、防老,挤压了农民的消费空间,抑制了即期消费和超前消费。我国当前因公费医疗、养老保险、住房制度的改革措施尚未出台或落实以及失业压力的存在和高等教育的并轨,使城镇居民难以预期未来支付所需的货币量,因此在银行利率一降再降的情况下也不减少存款。由于城镇居民“后顾之忧”诸多,不敢实现即期消费,才使应有的购买力不能成为现实的购买力。

  (三)收入与消费倾向的逆向变化

  收入与消费倾向成逆向变化,使居民购买力实现程度下降。现代的消费理论研究证明:收入是消费的决定因素。故可以这样认为,家庭的生活水平由其收入决定。据对近几年城镇居民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收入越高,消费倾向越低;收入越低,则消费倾向越高。2007年城乡最低收入居民消费倾向为0.9432,低收入为0.8103,中下收入为0.7489,中等收入为0.8529,中上等收入为0.6457,高收入为0.7097,最高收入为0.4555,最低收入与最高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相差48.77个百分点。对比重占20%的高收入群体来说,有购买力但购买意愿不强。具有较高边际消费倾向的低收入阶层缺乏购买力的支持,而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又较低,结果导致消费不足。

  (四)居民的消费模式较传统

  消费者不能确定增加的收入在长期内是否能够保持,因此不能把消费调整到较高的水平。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人们自给性、封闭式的消费观。这种传统消费仍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起着很大的支配作用;在预计消费增长中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潜力要高于城镇居民,也就是说农村居民消费欲望要强于城镇居民。但实际上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实际比城镇居民要低。在当下很多尚不富裕的农民家庭中形成了量入为出、因循守旧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以节俭为美、不愿超前消费,即便有了收入结余,首先想到的是积累,在再生产和建房上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在农村,婚丧嫁娶等大量的人情往来,已经成为了农民支出的一大部分,人情支出进一步分流了农村居民手中的现金。这也就说明还受到消费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影响使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没能完全释放。而城镇居民崇尚“收支相抵、略有结余”,忌讳“寅吃卯粮”,因而即期收入成为当前消费的最大极限。他们极少“负债”消费或“超前消费”,不愿意把明天的钱提前到今天来用;城镇居民主张“节俭当前、聚财预后”,偏重远期消费,轻视近期消费,他们一旦有了收入结余,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把它们积存起来,以作购房、养老、治病之用。
  传统消费观念及其对人们消费行为产生的消极作用,降低了城乡居民对激活消费经济政策措施反应的灵敏度,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经济政策的作用,使消费无法对生产产生刺激和导向作用。

  (五)消费体制、环境存在不足

  消费体制改革滞后,消费环境欠佳等降低了购买力的实现程度。目前我国城乡市场仍然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环节,商业网点简陋,业态单一、运作不规范,限制了城乡消费市场的扩张,使潜在需求无法成为现实购买力。此外,产品和服务质量低对购买力的增长也形成一定障碍。部分商品质量低下,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虚假广告时有存在,消费服务落后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购买力的顺利实现。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城镇居民低,大部分买不起高质量的名牌产品,消费观念仍然是重数量轻质量,这就导致无品牌、仿品牌、低质低价商品充斥农村市场,这种低收入和落后的消费观念,也制约了新型业态的零售业在农村的发展。经济现象的形成,会有其制度的根源,反之,制度的变动也将导致一定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济落后,物资匮乏,政府的政策总体上是抑制消费。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政策取向有所调整,但没有实质性突破。二元结构下的各类福利差距将对消费体制加强改革,来减少城乡的差距,共同促进购买力的发展。
  我国当前因公费医疗、养老保险、住房制度的改革措施尚未出台或落实以及失业压力的存在和高等教育的并轨,使城镇居民难以预期未来支付所需的货币量,因此在银行利率一降再降的情况下也不减少存款。我国从1996年开始多次降息,但居民储蓄存款仍大幅度增加。截至2008年底,存款额达12.6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7.1%。正是由于城镇居民“后顾之忧”诸多,不敢实现即期消费,才使应有的购买力不能成为现实的购买力。

  五、提高居民购买力的对策

  (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靠加快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经济增长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和前提,过去的二十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1世纪后的十年仍将会继续这种趋势。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从总体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提高城乡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其次要调整居民收入现有分配结构,即使在当今经济最发达的美国,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也是很突出的。加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改善城乡之间和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政府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从调控对象方面来看,不外乎是对个人收入水平和个人收入差距的调控。最后要特别重视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努力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提高购买力实现程度。

  (二)优化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

  我国仍属发展中国家,居民的消费水平还较低,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率也不高,服务性消费的份额还较少。如果企业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把价格降下来,就可能赢得更多的市场,使一些具有拉动经济增长功能的商品尽快成为消费热点。根据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巩固和完善消费结构,积极推行和发展消费的结构,作为生产经营者,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结合起来,通过增加新产品、新品牌和高质量的商品,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等以适应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从主要满足市场需求,逐步转变到既要满足市场现实需求,还要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上来。所以当社会的供求矛盾主要不再是量的不足,而是质的多样化时,单纯地满足需求就显得不够,而更重要的思路就是能够适应消费转型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尽快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以便加大政府调整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的政策力度和实施的效果,使人们没有后顾之忧。还要对各项改革措施区分轻重缓急,尽快地针对于这些措施进行改革,还要考虑把具体实施的时间错开,使居民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合理安排收支,适当增加当前的商品的购买数额。

  (三)提高社会保障力度

  建立面对所有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下岗和待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部落实,增加里职工的风险意识,导致消费倾向下降。完善保障体系能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和对改革的信心,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努力做好待业职工就业及下岗职工在就业工作,认真核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准时足额发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供给短缺,而是需求不足。适应这种新变化,适时调整消费政策非常必要。应尽快清理各种抑制消费的政策,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使一些目前居民拥有量低、回笼货币大的商品的巨大消费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发挥这些商品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供需法则之外:市场经济框架,经济泽丛,2009
  [2]王晓东,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学苑出版社,2010
  [3]杜人淮.发达国家刺激内需的举措[J].中国论文下载心,2009
  [4]麻伟锋.购买力提高需求旺盛[J].国际市场,2009,.
  [5]陈南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消费需求的负面效应及消除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9
  [6]储德银,经庭如.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l].中国软科学,2010
  [7]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与变动趋势[J].中国国情国力,2002,(01).
  [8]黄翠,陈南岳.消费需求视角下的最优城乡购买力配置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02).
  [9]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扩大内需的着力点是提高居民购买力[J].金融信息参考,2002,(05).
  [10]赵勇.把实现城乡购买力动态平衡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战略[J].理论前沿,2000,(01).
  [11]程海标,王子栋.当前城镇居民购买力状况分析[J].经济论坛,1999,(18).
  [12]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是扩大内需的关键[J].经济研究参考,2002,(05).
  [13]崔瑛.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购买力平价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7,(04).
  [14]樊彩耀.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9,(04).
  [15]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J].中国物资流通,1999,(04).
  [16]刘洪玉.漫谈“房价收入比”[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10).
  [17]薛小平,门素梅,张露.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促进经济增长[J].经济论坛,2000,(06)
  [18]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是扩大内需的关键[J].经济纵横,2002,(03)
  [19]岑丽阳.买方市场条件下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3)
  [20]林春生.城镇居民购买力日益增大的原因分析与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1991,(0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4671.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3月9日
下一篇 2020年3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