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在2014年发生了一件令人瞩目的财务xx事件。英国Tesco公司表示在六个月时间里,Tesco在英国市场的贸易盈利达到11亿英镑。但是没过几天,Tesco方面更正称,预计盈利只有8.5亿英镑。压力之下,公司承认有2.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5亿元)的虚增利润。这个由公司内部检举揭发的财务xx案,迅速升级为Tesco集团有史以来遭遇的最大信誉危机,并同时让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这家老牌公司的治理和内部监督问题上。英国Tesco公司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企业照样财务xx,其内部审计及审计委员会对管理舞弊及财务xx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令人震惊无比!这也让各界对此提出新的思考。

2、研究意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中与其他治理主体共同影响着公司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内部审计可以从根源上预防舞弊xx,因为其拥有发现组织内控的薄弱环节、发现治理机制存在的弊端以及动态监控的功能。我们国家内部审计的制度规范很大部分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但是我国各公司的内部审计治理水平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普遍存在不设立内审部门的现象,即使设立内审部门也大多是形式主义罢了。这就导致了我国各公司内审功能滞后,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其各项职能。因此,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公司治理中如何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去研究探讨的问题。

在当前国际及国内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内部审计模式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需要内部审计模式的监督和约束,而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需要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持。本文的研究内容对内部审计模式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首先,本文论证了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是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效应的,这一结论有助于我国各公司正确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让他们更愿意设立内审部门,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政策。其次,本文对我国现行的各种内部审计模式进行了分析,让各公司积极去探索并选择适合自身的内部审计模式,大大的提高了我国内部审计治理水平。最后,通过探究内部审计模式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提出一系列可能性的建议,让国家更好的引导各公司完善自身的治理体系和内部审计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鲍勃·特里克(1984)在《公司治理》一文中提到了公司管理就是运营公司,而公司治理则是确保这种运营处于正确的轨道之上。此后肯尼斯·代顿教授(1988)在《公司治理:硬币的另一面》中,认为公司治理指的是董事会利用来监督管理层的过程、结构和联系。

(2)凯文(1995)在《公司治理》一书中分别从公司治理的作用、公司治理问题存在的条件、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制度安排、组织结构、广义治理等角度对公司治理进行了定义和解释。

(3)奥利(1998)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一文中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所在,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要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

(4)詹姆斯(2000)采用的内部人模式和外部人模式对公司治理进行分类。内部人模式表现为高度集中的所有权,而外部人模式的特征是股权分散。克里斯(1997)认为,公司治理分为保持距离型和控制导向型两种模式。在保持距离型模式中投资者通过第三方来干预管理,而控制导向型模式则是投资者直接介入经营管理决策。

(5)坎特(2004)通过数据建模,把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与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对比后发现,内部审计的存在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公司规模、资产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相关。

(6)卡赛罗(2005)经过对多家中等规模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调查并研究后发现,内部审计的预算和公司风险、支付监督成本的财务能力以及内部审计外包情况有关。

2、国内研究现状

(1)畅晶(2014)《基于公司治理下企业内部审计的研究》一文中提出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模式之间是存在互动关系的,而她在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了我们国家现行的内部审计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对各方面进一步分析后,她提供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使得我国的内部审计模式和公司治理结构能进一步完善。

(2)王静(2014)在《论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模式选择》一文中说到,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模式两者相是存在相关性的。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并借鉴前人的经验,她得出了一套理论体系,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审计模式提出一系列建议。

(3)涂蓉(2015)《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审模式选择》一文中一方面分析了内部审计模式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分析了内部审计的作用以及基于公司治理的条件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模式。最终得出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模式可以很好的提高公司的业绩,而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公司业绩。

(4)赵晓芳(2017)《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审计模式探讨》一文中主要介绍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审计模式的区别,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经济社会的现状以及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若干种内部审计的模式,同时,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对应不同审计机构设计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从中选择出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大的模式,也就是最科学最有效,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进而更好地实现公司的治理目标。

(5)马晶(2017)《关于完善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审计的探讨》一文中围绕公司的发展需求,根据公司治理环境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着重探讨了企业在运用内部审计时存在的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内审人员专业素养、内审机构、公司治理机构等方面的问题,并指出是由于公司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内部审计的建立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审计方法和理念的落后等主要原因所引发。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公司治理环境下完善内部审计需要从重视内审、独立性和客观性、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改进内部审计机构、转变审计工作理念和方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

(6)贾廷宇,王冰羽(2018)《基于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审计模式的分析》一文中在通过对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后,在得出的研究资料基础上探讨基于公司治理结构下我国现行内部审计模式的所存在的缺陷,然后从多个不一样的角度出发,给出强化公司内部审计的建议和对策。

(7)魏慧慧(2018)《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互动研究》一文中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去加强公司内部审计在财务事件发生前、中、后的控制作用,讲述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所特有的优势,针对社会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以国内外公司治理结构下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结合其发展背景,首先了解公司治理结构下各种内部审计模式;然后分析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模式的关系;最后综上分析讲述公司治理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审计模式。

2、研究方法

校图书馆、网络上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案例和素材,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基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现状,联系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基于公司治理结构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模式选择。

  二、内部审计模式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两者的理论依据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公司规模的变大使得所有者需要雇佣专业人士帮助他们管理资产使企业正常运营,这便是委托关系的产生。当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时,企业需要更多的人来经营管理,此时便需要一个机制来协调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得两者之间如何相互制约,公司治理应运而生。公司治理是由所有者、管理者以及监督者组成的管理机制。委托人和受托人两者目标是不一致的,所处立场不同导致委托代理问题产生。此时需要监督者在公司中发挥着监督、控制和评价的作用,避免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损害公司利益,为了解决问题便产生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很好的对公司经营者和管理者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督促,优化了公司的治理结构。综上所述,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理论依据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理论和内部审计理论的基础理论。

  (二)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1、公司治理的概念及模式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框架,公司治理的结构与机制可以让公司的各利益相关者明确各自的权力、责任,使多个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理论界对公司治理的概念具有代表性的有吴敬琏、林毅夫、李维安等人的观点。而其中吴敬琏先生对于公司治理的定义在我国较为普遍使用。其观点的侧重于公司的组织结构,他认为,公司治理是在形成组织结构中,公司治理结构是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三者相互作用、相互牵制。其中股东大会为公司的最高领导,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然后股东授权董事会,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授权各部门进行各种经营活动。如图2.1

图2.1

试论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

公司治理模式取决于公司治理的目的,公司治理的目的取决于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由这两个不同的目的形成了股东中心模式和利益相关者模式这两种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治理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德国和日本普遍使用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内部控制为主导的治理模式。一种是英国美国主要使用的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外部控制为主导的治理模式。通过以上的探究得出结论,公司治理定义是在指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相互分离的情况下,用来管理公司的一套监督与控制的制衡机制。这一套机制可以保证制定的经营决策是科学合理的;可以让公司高效的正常运作;可以很好的协调和维护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利益关系。只有较为科学的处理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各个公司才可以去很好的经营运作,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营造我过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

2、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

世界上各发达国家成立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使得公司治理受到重视。回顾上文的内容,公司治理是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公司的发展兴与衰取决于公司治理的好与坏。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每一个企业都通过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治理结构。把公司治理的中心是放在内部治理结构是近些年的发展趋势,但是我们国家的公司治理水平普遍低下,针对我国的现状,我们应该全面的考虑我国各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把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相结合,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发展适合我国的公司治理机制。

  (三)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1、内部审计的概念

对于内部审计的概念,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的是IIA的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最新定义被大范围普遍应用,特点在于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被法律认可。而在我们国家对于内部审计的概念,较具权威性的是《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对内部审计所下的定义,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各公司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不断改变,那么我国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义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更改。我们要在IIA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义上,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做出一定的改变,使之更适合我国各公司的需要,着力打造一个适合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平台。

2、内部审计的模式

由于公司类型、规模等有所差别,故选择的内部审计模式也不同。目前,现有内部审计模式有五种,以下将进行具体分析。

(1)以财务经理为主导

公司在财务部门下设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下属部门相互平行、独立,审计人员直接向财务经理汇报工作。财务经理作为主导者和负责人,要将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如实上报给上级部门,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出调整,处理好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此时,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财务领域,极少对经营领域予以监督,难以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积极作用,对企业的贡献较少。不仅如此,由于内部审计由财务经济领导,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并不高,较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威胁到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审计结果将会受到高层管理者的影响。

(2)以总经理为主导

由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直接由总经理负责,与财务等其他财务部门保持平衡。相较于前者,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且在独立性、权威性方面提高了一个层次。日常工作中,总经理负责各个业务部门工作,需要了解各部门的经营绩效,通过对内部审计的把握,能够进一步了解各部门的业务活动、经营成效等,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该角度来看,内部审计具有反馈、改善等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营水平。但在总经理负责下,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受限,致使其负责的工作责任履行情况无法得到高效监督和控制,尤其是内部人控制的公司更是如此。长此以往,股东的利益无法通过内部审计得到保障。

(3)以监事会为主导

围绕着监事会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实现对管理层的监督。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公司治理机制当中,与权力、管理及监督机构相互分离和制约。达到这一水平时,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其具有较好的独立性、权威性,能够保障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监事会作为常设监察机构,直接对董事会、管理层行使监督权。内部审计在其领导下,能够整合监督需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等资源,并发挥自身监控作用,确保董事会、公司高管能够履行好自身权责。但这种内部审计模式存在很多不足,如与审计有关成员,不允许参与日常经营业务,且没有实际管理权,主要通过内部审计改善管理效果,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故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虽然能够实现对公司财务、资金运营的检查,但无法将审计结果直接反馈到具体部门,削弱了自身咨询服务功能。不仅如此,如若监事会有职无权,那么内部审计形同虚设,无法起到保障作用。

(4)以审计委员会为主导

在董事会以外设置审计委员会,专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制度、预算及人事等细节工作予以指导和复核,以此来实现对公司经营主要风险的监督和控制。在实践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形成的审计意见,要直接提交到董事会,而审计师可以自由与董事会接触和交流,保持较好的独立性。此类模式隶属于公司治理体系,属于权力机构,无论是独立性、还是权威性都处于较高的位置,能够有效发挥审计作用,为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如此,内部审计部门还可以接受利益有关者的委托行使监督权利。此时,内部审计功能不仅停留在监督层面,开始为公司经营管理提供支持,发挥评价、咨询等多元功能,为提高企业价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现实中,如若董事会股权相对集中,会削弱审计部门的权威,甚至会造成控制监督不力,严重情况下,还会致使董事会、高层经理人滥用权利。

(5)以总裁和董事会为主导

现阶段,此类内部审计模式是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主导下,构建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是对以往审计模式延续和创新的具体表现形式。该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实施双重报告制度,简而言之,是在行政、职能层面上,分别由总裁、审计委员会领导,为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执行提供坚实的保障,促使内部审计发挥更好的监控效果。通过如此安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工作权威性,且能够挖掘审计潜能。上述审计模式都建立在公司治理结构基础之上,前两者隶属于管理机构,第三种模式隶属于监督机构,而最后两个模式则属于公司的权力机构。通常情况下,公司治理机构层次越高,那么内审的地位也随之提升,且独立性、权威性更为突出和明显,能够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等职能。

  三、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模式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依据和目标

1、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共同的理论依据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两者分别在各自框架内,处理委托代理关系。在公司治理结构下,委托代理理论让公司的经营决策更科学合理,公司运用合理的治理机制,协调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稳定的局面,实现良好经营。在内部审计模式中,由于委托人与受托人的立场不同,目标也随之不同,委托代理理论可以很好的解决出现的问题,内部审计工作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可以更好的维护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利益。

2、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目标的一致性

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目标都是风险控制和企业增值。在传统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是使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稳定局面,维持公司稳定运营。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公司的运营环境变得复杂,面临的风险也变得多样。公司治理在完善内部结构的前提下,还要控制好外部风险。内部审计逐渐纳入了风险管理工作之中,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所占据的地位也水涨船高。通过开展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实现企业增值,实现公司治理结构下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二)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内部审计有利于稳定公司治理结构

在公司治理之中,内部审计是独立存在的,无论隶属于监事会还是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经营管理都保持独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让它可以客观的评价经营活动,降低代理人徇私舞弊的风险;还可以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对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监督和掌握,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面对日趋多变的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及时的发现管理中的缺陷,使管理层可以在风险前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或在风险时降低所带来的损失。内部审计有效的规避风险和转移风险,实现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大大提高公司稳定性。

2、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增值

在我国当今的社会,市场环境十分复杂,随着时代的改变,对于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要求也在变化。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的地位逐渐提高,内部审计的职能被赋予治理的职能,内部审计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大大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而使企业增值是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两者的最终目标,所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起到增值的作用。

  四、基于公司治理合理选择内部审计模式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为了使公司股东的利益得到保障,然后代理人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经营决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杜绝这种行为就要运用有效的公司治理。而内部审计所具备的各种职能十分符合需要,所以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设置内部审计是极为必要的。内部审计模式可以分为五大类,而不同的内部审计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公司,那么在选择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的时候要考虑那些因素呢?

  (一)公司的性质

我国公司的性质主要分为“国有”性质的公司和民营企业性质的公司两大类,公司的性质不同,其所要监督的治理过程和最终目标也有所不同,从而对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会不一样。

1、“国有”性质的公司

“国有”性质的公司在我国公司中占很大比例,而这些公司普遍存在当年体制改革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便是“国有”公司具有股权结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影响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选择。

“国有”公司股权结构特殊性在于地方政府能控制其公司的股权。当公司的经营决策与地方政府的行政目标不符时,地方机构将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干预来达到行政目标,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公司遭受损失。当公司遭受实际损失时候,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迫于各种因素,可能就会利用职务便利徇私舞弊。而反过来,地方政府参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会给予这些公司特殊照顾,政府对于公司内部审计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健全也会有一定的缓冲区域,这就对该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综上所述,“国有”性质公司其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将收到股权结构特殊性的影响。

2、民营企业性质的公司

公司治理是否有效取决于是否明确划分各层级之间的权利、义务,使他们互相制衡,而公司制度是否健全将影响到公司的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我们国家的民营性质企业大多是由某一家族掌管的,这类企业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这就导致管理过程中往往不够民主不够科学。首先,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是家族成员,这就导致公司的经营决策方案、经营目标和经济活动由这个家族来制定。其次,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过程中,“大股东”为实现自身利益往往会降低代理成本、经营成本、降低外聘独立董事成本,所以其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大多由其他职位的高管兼任,这将导致内部审计的职能缺失,从而影响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再者,民营性质的公司常常采用不科学的薪酬激励制度。综上所述,民营企业通过其公司治理状况来影响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

  (二)公司治理结构

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大致分为家族控制模式、市场监控模式、关系控制模式三种。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同,公司领导内部审计的部门也将随之不同,从而影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

1、家族控制模式

在一些地方,公司创始家族股权高度集中,利益相关者的话语权薄弱,这就导致公司经营权与管理权不分离。由于股东的利益与管理层的利益是一致的,公司将不设立委员会,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得到体现,这类公司内审部门的地位低,从而影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选择。

2、市场监控模式

市场控制模式就是公司在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为公司向其他投资者募集资金,同时限定了单个持股人的持股比例。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公司的股权不集中,由于资金主要来源于证券市场,很大程度上股东利益由产品市场决定,所以企业外部的市场主动、强力地监管,达到兼顾各个类型股东的利益的目的。市场监控模式下,董事会的作用也很小,高管独立于股东大会。这些特征将影响公司选择内部审计模式。

3、内部监控模式

内部控制模式就是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系统,这种模式股权相对集中,法人之间相互稳定持股,董事会和委员会的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公司内部各利益相关者要求自己要对公司进行主动监控,以确保内部审计的高度独立性,从而影响公司选择内部审计模式选择。

  五、完善基于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审计的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委员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下,股权结构不是集中现象,而是多元化股权并存。公司治理有效性由治理结构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因此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至关重要,集中非国有股比例,合理分散股权,以此来保障各方利益,提高内部审计监督有效性,从而促进公司治理持续发展。现阶段,国内企业正朝着现代企业发展,自公司内部制定审计制度,明确委员会权责,引导委员会对内部审计予以监督和控制。通过制度完善,能够为高层与审计师沟通提供便利,确保审计结果及时反馈,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二)增强审计独立性,引入外部监事

独立性是内审的核心,基于此来增强审计独立性、权威性是完善内部审计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内部审计部门要高于其他部门,并与其他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环境,使得其他部门能够积极响应审计工作。同时,监事会要发挥自身优势,间接推动内部审计独立性,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的了解,规范审计工作。目前,监事会监督职能愈发薄弱,无法参与到企业经营决策当中,为此,要积极引入外部监事,克服内部监督的局限性,并且让其与内部审计能够很好的完美结合在一起,致使公司的治理效率可以大大的提高,使得公司可以更进一步的发展。

  (三)完善审计制度,合理选择方法

完善审计制度,能够明确审计计划、目标,规范审计工作,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程,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审计方法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关键,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现有传统审计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复杂的经济环境。为此,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审计方法,引入有效风险管理,对风险要素权重进行分析,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经营效果,最大限度上提高审计有效性。在适宜审计方法的支持下,能够帮助人员发现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突破传统事后审计方法的不足和弊端,在事前、事中审计中,实现对企业全面监督和评估,以此来控制和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四)推行双重审计模式,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双重领导审计模式强调内外监督,在实践中,一方面可以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得到一定的保障,而在另一方面实行此种审计模式能够很好的强化内审部门专业性。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不应该再像之前一样只是单纯地行使财务监督职能,还要积极融入公司治理当中,并且在各种基础功能的基础之上提供增值服务。随着经济发展,内部审计对于公司治理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其综合素养高低直接决定审计效果。因此,要强化内审人员素质,精通法律、财务等知识,且能够把握企业经营流程,在审计工作中发挥能动性,还要重视对从业人员风险意识、职业素养的培养,针对审计工作特点构建诚信档案,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规范审计人员行为,引导审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结束语

根据上文所述,全球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在发展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全新的公司治理模式,其中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能够对公司发展现状予以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因此公司在发展中,要加强对现有内部审计模式的了解,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模式,并通过制度、人员及方法等方面的完善,不断提高公司内部审计有效性,从而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46903.html,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8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