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机制及其监管要求

摘要: 行政监督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对我国各级别的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所进行的约束、检查、督促,主要包括对政府失范、失效行为和其所有运用国家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公共权力的特点,人性的缺陷和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使得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摘要:行政监督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对我国各级别的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所进行的约束、检查、督促,主要包括对政府失范、失效行为和其所有运用国家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公共权力的特点,人性的缺陷和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使得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会滥用职权,这让行政监督成了行政管理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今年来,随着政府工作的逐渐透明和公开,舆论监督已经成了行政监督中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方法。舆论监督的出现完善了行政监督体制,由于舆论监督的受众面极广,也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了行政监督中。
  关键词:行政监督;舆论监督;权力制约
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机制及其监管要求

  一、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概述

  (一)行政监督的内涵

  行政监督主要就是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和法律而实施的全面检查和督促”。研究学者从各个研究方向提出了对行政监督的不同解释,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广义与狭义的行政监督,行政监督的主体有很多,他们存在着众多差异,以此为依据,便可以将行政监督分为广义行政监督和狭义行政监督,广义上行政监督的主体除了国家的行政机关外,还包括其他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公共行政学一般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解析行政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对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进行监督。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因此只要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的监督都是行政监督。所谓行政监督,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其他行政主体对有义务执行和遵守有关行政法规规范、政令指示、命令和决定的组织和个人的实施的查看、了解和掌握义务履行情况,督促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目前来看,我国行政监督主要包括XXX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形式。

  (二)行政监督中舆论监督的内容

  舆论监督的真实含义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依法对权力机构和权力人物实行监督。舆论监督主体主要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各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是手中握有权力的干部。舆论监督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通过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及时的督促干部依法行政,舆论监督的矛头直指那些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和事。

  二、舆论监督存在的重要意义

  (一)填补行政监督中权力制约的空白

  从行政监督的形式来看,XXX监督、司法监督、人大监督虽然在监督主体上有差别,但是从权力的角度来看,这些方式都是依靠政府自行的依靠权力的方式来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受权力的影响比较大,从宏观上来看,党和政府既是监督的主体,也是监督的客体,往往在出现问题时,党和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选择内部解决,无论是在力度还是群众的知情度上都打了折扣。而舆论监督的主体则换成了人民群众,我国的宪法中指出,人民群众有监督的权利,因此舆论监督也是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人民作为一个最普通的监督群体,受到行政机关权力的影响较小,在监督中能更加全面、毫无掩盖的揭示出问题。

  (二)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的前提

  2013年,以xxx为xxxx的新一代领导人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里面提到了依法治国,提到了任何权力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舆论监督的存在能更好的体现出法制的力量,法制社会的建设需要的群众的力量,舆论监督正式给了群众一个能够依法行使监督权的空间,同时也要求行政机关要自觉的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帮助党和政府及时的清楚那些隐藏在政府机关中的毒瘤,真正的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

  (一)新媒体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

  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舆论监督的阵地逐渐被转移到了网上,近年来网上大量举报官员不作为、行政机关违法的信息层出不穷,这一方面反应出行政主体在进行自身监督的不到位,另一方面反映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已经成为行政监督的重要手段。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为传输介质,以微博、论坛、聊天室等信息交换场所的舆论信息。目前来说以新媒体为代表的舆论监督主要有以下几个走向
  一是官媒信息逐渐进入新媒体舆论阵地。在以往的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中,通常都是网民对行政主体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然后自己掌握到的一些信息发到微博或论坛中以获得更多人的共鸣,网络上一些热点事件的访问量会在几个小时内达到数以万计,会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一些舆论监督在曝光一些行政机关有违纪违法的事件时,一些主要的官媒的回应普遍偏慢,不能给网民及时的答复,导致事件变得极为棘手。官媒进入新媒体的舆论阵地是国家和政府在官方层面上的舆论监督,意在人民群众的监督发现一些违法乱纪行为,更好的监督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在舆论监督中抢占阵地,避免出现工作被动的情况。
  二是逐渐的与当前反腐联系起来。从近年来一些舆论监督的案例来看,新媒体的舆论监督战果显著,无论是对于行政机关还是有公职身份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的视野中,一些舆论监督中曝光的官员在经过仔细调查后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职、渎职等行为,其造成该行为的原因多是腐败,处于在舆论监督的官员通常都会设计一些腐败案件,腐败的出现让这些人在工作中迷失,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利益。还有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由于舆论监督的压力,也会涉及到一些腐败案件。

  (二)人民群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舆论监督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监督,所以,人民群众对舆论监督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如何,是决定舆论监督运行状况及监督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舆论监督是自己的一种民主权利,只有有意识的维护这种权利并努力行使这种权利,自身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从我国近年的舆论监督实践来看,公民个人对舆论监督的参与度和支持度是越来越高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舆论监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民群众重视舆论监督,近年来,党内的官僚主义,xxxx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群众对之深恶痛绝,在体制内的强制性监督发挥的作用不是很理想的同时,人民群众强烈希望舆论监督能够负担起监督的责任。随着我国舆论监督作用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舆论监督的重视程度也普遍提高了。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老百姓有冤屈、有问题、有难处,“不找政府找媒体”,“不找干部找记者”的现象。第二,人民群众积极支持舆论监督,每当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时,总是会得到人民群众间接的或直接的、适时有效的支持。他们主动向媒体提供线索,反应情况,积极配合记者完成采访任务。例如前些年广西南丹的矿井透井事故,以及山西矿难事件等一些影响较大的舆论监督报道,就是自群众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最终取得成功的。第三,人民群众拿起评论武器,直接投入到舆论监督中。如2012年的上海法院法官集体嫖娼事件,首先由网友将监控视频放到网上,后来点击量急速上升,迅速成为网络热点,之后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最终,相关违纪的公职人员受到了相应的处分。可以说,人民群众对舆论监督的支持与参与使得我国舆论监督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有效的保证了我国舆论监督的顺利开展。

  (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从我国舆论监督的历史来看,党和政府历来对舆论监督都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在我国开放之后党和政府对舆论监督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自1987年XXX十七大到2012年XXXxxxx,历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都有关于加强舆论监督的内容。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舆论监督工作更是格外关注,通过文件、会议、指示等多种形式,做出了许多与舆论监督相关的规定,同时也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为促进舆论监督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例如,2003年12月31日,xxx颁布的《中共xxxx党内监督条例》中,就专设了“舆论监督一节”,对新闻媒体如何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出了明确的意见,条例规定,XXX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应当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方向,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2004年,xxx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强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并且将“舆论监督”与其他几种监督一起共同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手段。2004年9月,xxx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XXX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把“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提到了XXX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同时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干部要自觉的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2005年4月,xxx办公厅引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是自1950年4月做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来,xxx为舆论监督工作所制订的第二个专门性文件。《通知》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和要求,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要重视舆论监督工作,支持新闻媒体的采访活动,为采访报道提供方便,同时要求基层单位不得封锁消息,隐瞒事实,干预舆论监督,更不能以行贿,说情等手段干预舆论监督,有关地方和部门应当对舆论监督做出积极反应,对媒体揭露的问题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通过媒体公开处理结果。这一些列文件和相关措施的出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搞好我国的舆论监督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四、我国舆论监督存在的不足

  (一)群众对舆论监督的认识存在误区

  能否正确的看待和认识舆论监督是目前我国舆论监督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近年来,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中的少数干部对舆论监督的认识仍然存在不少误区:
  一是“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方针的理解片面。正面宣传为主是中央确立的宣传方针,这是正确的,但是认为“正面宣传为主”就是智能正面宣传,不能搞批评报道,进而“以正面宣传为主”来排斥、否定舆论监督是完全错误的。舆论监督是改进行政机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也是要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所以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并不是矛盾的。通过群众的力量曝光一些违法、违规事件,可以促使相关部门真正的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无疑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自欺欺人的工作方法智能让我们各级行政机关背离民心所向,工作也会陷入嫉妒被动的局面。
  二是舆论监督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舆论监督是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违规行为通过曝光等形式进行的监督,而这些行为公开后,往往会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谴责和抗议,所以一些单位和领导认为舆论监督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实际上这种意识是完全错误的,首先,真正影响社会稳定的是舆论监督所涉及的问题,而不是舆论监督本身,舆论监督将行政中的不足曝光出来,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目的是督促行政机关能够改进自己自身作风,更好的履职。第二,一味的寻求的稳定往往会让群众逐渐的对行政机关失去信心,我们需要的稳定不能“保护”各种消极腐败,将各种消极腐败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也许短期内在社会上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降低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但从长期来讲,对于保证社会实现开放和动态的稳定是十分有利的,否则如果仅仅为了维护那种封闭的和静态的稳定而排斥舆论监督,就会掩盖社会矛盾,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第三,舆论监督可以释放群众情绪,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公民的不满情绪就像是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如果不定期放气,总有一天气球会爆炸,所以必须要有一个释放公民情绪的渠道,但是我们目前还缺少这样的渠道,而在舆论监督中公民的不满情绪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疑避免群众不满情绪不断积累和集中爆发对社会造成的更大冲击,所以从这个角度,舆论监督促进了社会稳定,而不是破坏了社会稳定。
  三是认为舆论监督是给政府机关“抹黑”,损害当地政府及有关机关的形象,也会影响到地方的投资环境,进而阻碍地方经济的发展,实际上这种认识,也是没有看到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工作的好坏,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来本地区投资商心理更有一杆秤,他们能够鉴别出此地是否适合投资,压制舆论监督会也许短期会让投资上觉得投资环境很不错,但是从长期看来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所需要的长期发展。

  (二)权力干涉情况依然存在

  一是封锁信息,阻碍新闻媒体报道。在显示中,各级行政机关并没有建立起信息公开,办事透明的相关制度,政府的运作基本上是在不公开的情况下运行的政府的一些重要会议在新闻媒体上也有报道,但这些报道发表前一般都是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只报道了政府认为可疑报道的内容,一些公民关注的民生问题往往体现的不是很明显。
  二是阻止舆论信息传播。许多批评者在舆论监督将其问题曝光之前,不遗余力的通过各种途径极力的阻止相关舆论的传播,这也让被监督的内容很难面向于大众。这里重要包括两种阻止方式,一是新闻媒体,二是网络论坛。在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时,一些被监督的行政机关往往会在得知信息报告上级,请求上级领导出面对舆论信息直接封杀,一般是各地政府直接向宣传部门和光电部门直接下达撤销报道的命令,还有一些当事人组织所谓的“公关组”直接找到负责信息报道的主编或是记者,不断的会有身边的亲人,同同事进行说情,让负责发布信息的记者在心里上产生一种难为情的思想。由于媒体在发布晕舆论监督信息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一些权力的镇压或影响,网络逐渐成为舆论监督发布的主要阵地,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及大众化,让一些网络公关公司逐渐形成了一条有偿删帖的产业链,当被监督的行政单位或个人的负面信息出现在网络上时,有些人会去找到网络公关公司让他们帮助进行删帖,而删帖的费用也是高昂,从央视报道的关于有偿删帖的信息来看,一些删帖费用高达万元,而这些所谓的网络公关也并不是真正的删除,而是反复的删除和发布,以此来获得利益。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严重的损害了群众的知情权,同时也给相关行政单位蒙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
  三是打击报复。权力对抗舆论监督最为恶劣的现象就是使用暴力手段或非暴力手段对监督者进行打击报复,这使得监督者在行使监督权力时往往会心有余悸,也使得舆论监督的发展步履维艰,利用暴力手段抵制舆论监督在我国存在着较多的案例。2009年10月,洛阳一名媒体记者因拍摄社会新闻而被警方带上手铐,限制人身自由长达8个多小时,身上多处受伤。这样的打击报复行为大大影响了媒体工作者的曝光力度,让一些违法违纪行为难以受到相应处理。

  (三)相关法律机制较为欠缺

  从目前舆论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上来看,无论是从国家层面上的宪法还是到地方层面上的法规,都对舆论监督做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也不难看出这些法律法规较为笼统、抽象,缺少实际性的内容,一方面知识将舆论监督作为了解决其他方面问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将舆论监督作为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予以保护;另一方面多以法规条例居多,这让舆论监督受政治的影响较大,当政治气氛趋于紧张的时候,舆论监督也会相应的受到抑制,无法正常的发挥作用。
  以上两个方面让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些涉及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与我国目前的舆论监督要求还相差甚远。如果从总体上和法律层面上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说我国目前的舆论监督活动迄今为止仍然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这使得我国舆论监督遭到权力的对抗时显得苍白无力,所以,从根本上是讲,要确保舆论监督权利的实现,必须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舆论监督权的支持和保护,使舆论监督由习惯性的权利变为法定的权利,变为现实的权利。

  五、进一步提升舆论监督作用的建议

  (一)统筹协调好民主与稳定的关系

  舆论监督是发挥民主的一项过程,把群众当作行政监督的主体,真正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因此需要对一些群众举报的官员失职渎职、违法乱纪的现象及时揭露,确保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另一方面,随着一些公司和个人的恶意炒作,近些年来政府的公信力出现了一些危机,这也让舆论监督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阻碍,对当地社会的稳定产生负面的影响。统筹好民主和稳定的关系中,就是既能让群众在民主的氛围中行使自己的权利,对行政机关中一些坏作风进行及时揭露,又能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树立公信力,打消群众的质疑。为避免出现打击报复等恶性事件的出现,各级领导要全程负责,对曝光的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要及时采取行动进行查处,要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认真加以解决,并将解决问题的情况及时向有关新闻单位通报。新闻媒体应公开报道处理结果,做到有始有终。

  (二)完善领导责任机制

  完善领导责任机制,就是要从主观上避免一些权力干涉情况的出现,以往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权力的干涉大大破坏了公民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一些不良作风被助长,最终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这其中需要各级政府、机关的纪检部门、司法部门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了无关人员过度插手,对于一些舆论监督中出现的情况要一报直报,对新闻媒体曝光的事件一定要责任到人,对当事人进行约谈,符合新闻报道实际情况的,要按照相关条例和法律法规进行处分;对于网站论坛曝光出来的内容,要查证到人,建议在一些信访部门成立专业的舆论导控小组,对地区网上的相关舆情进行及时发现,做到网上网下双同步,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舆论的扩大化,最后到达不可收拾的地步。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一些实例中由于主责领导的不负责,最后激起了群众的不满。

  (三)建立相关法律机制

  尽管我国的舆论监督在发展中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但是在想在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相关法规的的缺失让群众在行使自身监督权时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人可以随意的阻挠舆论监督的运行。建立舆论监督的相关法规,主要目的是确保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体系中顺利的运行,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xxx同志提出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权大于法的情况,这不仅是对舆论监督中权力干涉的有效回击,更是为相关法规的制定与落实指明了方向。法规的实行从根本上市保护人民的权益,“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各级政府、机关一直以来倡导的执政理念,不能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就与人民群众拉开了距离。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可以更好的约束行政人员依法行政,在他们的心中产生一定的畏惧感,有助于作风建设的贯彻执行。

  六、结论

  综上所述,舆论监督作为行政监督的一种方式,真正的做到了让人民当家作主,群众的监督权得以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但是也不难看出,在我国舆论监督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阻力,让舆论监督还不能完全发挥它的作用,政治环境、权力制约、网络公关让更多的舆论监督被扼杀在萌芽。未来我国舆论监督发展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建立舆论监督方面的法律,用立法来赋予舆论监督更大的政治力量,才能更好起到行政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倩,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6月
  [2].王彩珍,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郑州大学,2004年5月
  [3].梁玲玲,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5月
  [4].章瑞,舆论监督问题与对策,xxx党校,2010年4月
  [5].邱会生,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行政监督机制-从新闻舆论监督谈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2008年6月
  [6].乔云霞,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调查报告,河北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年3月
  [7].李琳,论政府行政中的舆论监督,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5月
  [8].谷平,新时期我国行xxx力舆论监督探析,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5月
  [9].查丹丽,关于行xxx的舆论监督问题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6月
  [10].李自恩,行xxx的舆论监督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4月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4916.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