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语言的复义性特征

诗歌语言的复义性指的是诗歌语言中某个词语或结构有两种或多种解释。袁宏道先生曾经说过古之为诗者,有泛寄之情,无直书之事,故诗实而文虚。泛寄之情,指文学的具体含义之外,另有寄托。由此可见泛寄之情指的就是诗歌语言的复义性特征。以最简洁的语句来表

       “诗歌语言的复义性指的是诗歌语言中某个词语或结构有两种或多种解释”。袁宏道先生曾经说过“古之为诗者,有泛寄之情,无直书之事,故诗实而文虚。”泛寄之情,指文学的具体含义之外,另有寄托。由此可见泛寄之情指的就是诗歌语言的复义性特征。以最简洁的语句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的文字表现形式就是诗歌。作者对文字的使用有很高的要求,要反复推敲、斟酌,达到高度的浓缩。复义作为诗歌创作的关键性手段,其重要意义在于保证了诗词的蕴藉的同时,还让作者的字里行间有更广泛的内涵,从而让读者感同身受进而引发无限的遐想。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映射了诗词的复义性。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矛盾重叠才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它并非单色调的水墨画。诗歌语言不可能客观地、详尽地描述这种复杂现象,而复义正是有效的表现手段,探讨诗歌语言中的复义性特征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审美意蕴并深层次的解读诗歌的内涵。
一、诗歌语言复义性的表现
       诗歌的语言含蓄、简炼。诗歌意象的复义性、语言结构的复义性以及声调韵律的复义性都是诗歌语言复义性的具体表现。
       (一)意象的复义性
        作为诗词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意象即为作者在构思时,其抽象思维部分的有机要件。可以说诗歌就是诗人在情感的推动下, 在想像的空间里寻觅、熔铸、定形、组合意象的过程”。意象就是作者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以其所描绘的艺术画卷展现给读者异彩纷呈的情感、心绪,使读者沉醉其中,逐宕失返的一种文艺境界。“一篇《锦瑟》解人难”。李商隐的《锦瑟》,由于其意象的复义效果,千百年来仍然引起人们解读的兴趣。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华年、庄生、梦蝶、望帝化鹃、沧海月明、蛟人泣泪、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这是一个绝美的意象群, 它们首先是由种种物象构成的(华年也是关于人的生命过程的物象)”。“锦瑟”的本意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若把此诗的主题归结为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之快,“锦瑟”的意思就是暗指匆匆的流年。诗人此时已步入天命之年,因而感叹时光似水,闻锦瑟之音而追忆往昔,九转回肠,沉浸于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是为听繁音而忆往昔,因音而绪不宁,怅然若失而无法言语。还有一说“锦瑟”是指某位姑娘,这位姑娘或许是诗人李商隐的初恋情人。当李商隐听到乐器的声音时不由自主地深切怀念曾经倾心相恋的锦瑟姑娘。茫茫人海,伊人何处?“锦瑟”第一个意思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第二个意思是匆匆逝去的流年,第三个意思是代指某位姑娘。颔联之中的“蝴蝶”本意是指一种昆虫。此处则指流逝的美好理想和情思,现实的困顿不堪就好像庄生梦醒后不知蝴蝶所往一样。“蝴蝶”这一意象既指了昆虫又暗指流逝的美好理想和情思故而也具有复义性。
在所有能体现复义性的现代诗作中,舒婷的《致橡树》为当之无愧的扛鼎之作: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诗歌中的意象创造具有特别的美感价值, 在她的《致橡树》中比较典型地体现出创造意象形象的艺术独创性。”[6] 诗人将一种爱情具象化为柔弱的凌霄花,以此形象地表达自己对爱情不同的看法,说明以生存为目的的爱情并非真爱。凌霄花这个意象不仅指凌霄花这种花更加暗指附丽爱情的变奏。作为附丽爱情的典型代表之一的痴情鸟,因其较差的适应能力,及其孱弱的身体条件,不能飞出树林。只能仰仗大树的庇护, 构筑小小之鸟巢以生存。但是相比于凌霄花,痴情鸟只想要一个避风之所,尺寸之地,若得满足,便俯首帖耳,殷勤备至,没有更高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那种抱着果腹、穿衣、嫁人生子这种最初始的生存目的而追求爱情,长时间蜗居于底层社会,没有傍身之能,以自己美丽婀娜的皮囊做筹码讨好、屈身于男人的女子成为了痴情鸟现实版的原形。诗中痴情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自然界中的痴情鸟,一个是现实生活中处于社会底层毫无任何谋生技能只能依赖美貌赢取男人欢心的女人。舒婷的诗中所创造的意象具有复义性,因而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二)语言结构的复义性
       语言结构的复义性是指诗句的不同结构造成意义的多样。“复义存在于此语法结构中的可能性的大小,取决于其结构的松散程度,改变句子的所处位置,以及变换相应字词的应用情况,都能让语法层面具有不一样的意义”。因此,一句诗之中由于语言结构的改变会使得诗歌具有复义性。比如杜甫《秋兴八首·其六》:

秋兴八首·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诗中的“围”若理解为被动结构其意义是珠帘绣柱的船只被黄鹄鸟所包围,是衰败之景观。如果理解为主动结构,则意思是珠帘绣柱上画满了黄鹄图案或者是精美彩绘的黄鹄图案围在柱子上,是盛丽的景象反映了大唐盛世之景。通过不同的结构赋予了诗词完全不同的两种内涵,美景欢情与衰景哀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地,诗中的“起”如果理解为被动结构则是说曲江上船只往来不息,水鸟被惊飞,表达出一种凄凉的情感。而如果理解为主动结构则是说曲江上船只往来不息,水鸟主动飞起,表达出了一种欢快的情感。
       同样地,中国现代诗里面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北岛的《无题诗》:

无题诗
比事故更陌生
比废墟更完整
说出你的名字
它永远弃你而去
钟表内部
留下青春的水泥

       被读者们奉为朦胧诗经典之作的这首诗,就是通过对复义性炉火纯青的应用让读者不易深入理解诗词的含义。格雷马斯在《论意义》中指出:“要理解语义结构,最好的出发点似乎是索绪尔的语言关:语言有两个层面——表达形式与内容,表达之存在被认为是意义存在的先决条件”。[8]下面我们就从诗歌的结构内容出发,运用结构语义学的方法来具体分析这首诗句法结构的复义性。第一句“比事故更陌生”这一语言片段可以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比+事故 更+陌生”。第二个层次是“比事故+更陌生”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的不同组合使得这句诗起码有四个意思。第一,对曾经发生的事情陌生。第二,对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产生怀疑。第三,对一些人的阿谀奉承。第四,对社会先进力量的陌生。每一个义项的不同组合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联系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含义。也正是由于语言结构的复义性才让《无题》这首诗拥有了特殊的审美意蕴。
论诗歌语言的复义性特征
       (三)声调韵律的复义性
       燕卜荪曾经说过:“所有用词或音调的不同,都可能使一些原本简单的常用字随机组合而组成不同的含义。”[9]由此可知,声调韵律是诗歌语言复义性的具体表现。古时候,人们发现汉语音调有很强的节奏感,或抑扬顿挫或柔情满腹,便将其融入在诗词歌赋的创作中去,让语言具有了音乐的韵律感,让汉语具有了表现性,凸显其声调跌宕起伏的优点。如孟浩然《春晓》: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晓”“鸟”“少”三个字,同是音高偏低的上声调,即所谓的押上声筱韵,半高的语流使其不能充分舒展调形,让人有气短压抑之感。想象一下,假如《春晓》不押上声筱韵诗人当初创作诗时押的是阳平凋,那么整首诗必然会欢快不少读来就不会使人觉得气短压抑。这就体现了声调韵律给诗歌带来的复义性。
在中国现代诗之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痖弦的《红玉米》:

红玉米
宣统那年的风吹着
吹着那串红玉米
它就在屋檐上
挂着
好像整个北方
整个北方的忧郁
都挂在那儿

       “好像整个北方”里的“北方”二字如果停顿的时间长,就是指北方这一具体的地域。如果停顿的时间短,与第二个“整个北方”连起来读,就是定语限定忧郁有一种强调的作用。因为停顿的时间的长短不同就给诗歌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因此在朗读诗歌时我们停顿的不同往往能给诗歌带来复义性,使诗歌的含义更加丰富、意义更加的深远。
       美国诗人狄金森的诗歌中也充分地体现了声调韵律带来的复义性。《我听见苍蝇的嗡嗡声》是其代表作。

I heard a fly buzz when I died;
the stillness round my form
Was like the stillness in the air
Between the heaves of storm
The eyes beside had wrung them dry,
And breaths were gathering sure
For that last onset, when the king
Be witnessed in his power.
The eyes beside had wrung them dry,
And breaths were gathering sure
For that last onset, when the king
Be witnessed in his power.
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
房间里,一片沉寂——
就像空气突然平静下来
在风暴的间隙
注视我的眼睛——泪水已经留尽——
我的呼吸正渐渐变紧
等待最后的时刻——上帝在房间里
现身的时刻来临——上帝在房间里
现身的时刻——降临
我已经签好遗嘱——分掉了
我所有可以分掉的
东西——然后我就看见了
一只苍蝇——
蓝色的——微妙起伏的嗡嗡声
在我——和光——之间
然后窗户关闭——然后
我眼前漆黑一片

       该诗采用abab的交叉韵脚。所押韵脚分别是/ɑ:/;/i:/;/i:/;/əʊ/;/e/;/ɑ:/;/eɪ/;/ɑ:/。star bar;me sea;asleep deep;foam home;bell well;dark embark;place face;far bar。为了让诗歌在朗诵的过程中更加严肃庄重,我们可以使用发音速度较慢的长元音。一节二行的clear和call,二节二行的full、for和from,三节二行的that和the,四节二行的floor和far都有押头韵的作用。假如狄金森当初在创作的时候不用长元音,改用短元音进行创作,诗歌只会让人觉得活泼生动。由此可见一首诗歌,无论是中国诗歌还是外国诗歌声调韵律的不同都会给诗歌带来复义性。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492.html,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17年8月3日
下一篇 2017年8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