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段美术色彩感的培养与实践

  摘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XXX背景下,社会不仅需要高素质,高品格的人才,更加需要音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美术教学中色彩课堂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喜爱的一门课程,它是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大自然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的一种渠道,也是可以让其认识世界的千变万化,了解社会人情百态的一种出口。而小学低段的孩子正处于认识社会的初级阶段,色彩更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低段的学生对色彩有着强烈的渴望和好奇心,并且对色彩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这就要求当今学校的美术课堂要积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学习色彩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小学低段孩子色彩感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其审美情趣和提升其艺术素养,而且也能丰富孩子的艺术知识储备,为其将来的绘画创作奠定基础。因此,教师更应在美术课程上重视对孩子美术色彩知识的传授。然而,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部分学校美术课堂只重视对孩子线条,造型,明暗等知识性的灌输,忽略了对孩子色彩方面的培养,更忽视了色彩作是人们对世界一种最直接真实的反应,它所带给人们的积极影响。本文就立足浅析小学低段美术色彩感的培养与实践课题,在低段美术色彩教学现状,美术色彩感培养的重要性和以及培养色彩感的实践等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低段;色彩感;培养;实践

  引言

笔者在学校安排下于2019年9月中下旬进入宁德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参加美术教学实习,期限为两个月。在此期间从事教学对象主要以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为主。在实习前两周主要任务是听取在校老师上课,做好听课笔记,吸取教学经验。两周后,开始研究课本,认真备课,上课,且不断重复着写教案修改教案的过程。在此期间笔者发现只要有关色彩的课程学生都表现的异常的兴奋、开心,上课的积极性高涨,且课堂作业完成的效率高,质量也明显高于以往造型、明暗、线条等知识性的课题,同时也发现学生对色彩的依赖性较强如开心时是大红色黄色等暖色调,不开心时是黑色,紫色等冷色调。但最后笔者惊奇的发现不开心的部分学生在使用彩笔涂色时脸上会洋溢着自由、开心的笑容,而开心的那部分学生在绘画时脸上的笑容也更加欢乐了。色彩的感染力由此可见。但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自身的限制,在色彩的运用与实践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在经过与导师长时间的沟通和交流后,决定以小学低段美术色彩感的培养与实践为研究主题。

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决定了这个人能走多远以及这个人的思维高度层次,而小学低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在雏形阶段,所以这个时期对学生人生发展过程来说是一个关键期,并且低段学生的天生有着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色彩有着强烈的向往,可见要使学生认识世界首先让其从认识色彩开始,而且培养色彩感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还可提高其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这跟它重视教育的发展是离不开的,但长期以来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重视知识的积累,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美术等素质教育课堂作为“副科”的意识深入人心,不受重视的观念根深蒂固。本文着重分析以色彩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课堂中小学低段色彩感的培养与实践的课题,在动摇美术课堂不重要的传统观念上和色彩教学上有一定促进作用,从而满足在经济全球化的XXX下社会对美育等教育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一、低段美术教育的特征与色彩基本理论知识

  (一)、小学低段美术教育的特征

1、心理特点

小学低段的孩子本来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有着好学的精神。这个时期的他们天真浪漫,对万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对未知世界向往着。逐步进入样式化阶段的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与周围关系,他们兴趣爱好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会把物品按喜好分门别类的进行归纳,他们会喜欢真实的东西也会对虚幻的事物毫无抵抗力。这个阶段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并不长,他们注意力范围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他们没有足够的耐心不管是对自己或是对他们喜欢的事物。

低段的孩子正逐渐由涂鸦期步入样式化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而(美)罗恩菲德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里指出低段的学生对人、色彩、空间和物体已有了清晰明了的概念,而且对于这种明确的概念,学生会不断重复加深这个概念。根据样式化阶段学生的特性,在其主观意识中加强关于色彩的意识,学生形成关于色彩的概念,会不断重复来坚定明确这个概念,书中也提到形成的这种概念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连接为一体。所以,在美术色彩课堂上,教师要抓住孩子的年龄特征积极鼓励其学习色彩知识,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特点

这个时期的学生在运用色彩方面与幼儿阶段不同,他不再向幼儿阶段的孩子在色彩作用方面带些自己的主观意识。“涂鸦期”(幼儿阶段)的孩子在进行色彩绘画时往往追求与实际颜色不同,在他们心中云朵,大树可以是任何颜色。而“符号期”(低段学生)的学生不一样,这时的他们对事物,人,空间有了一定的概念,在运用色彩方面会联系他们所看到和认识到的色彩与物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绘画,在对画面涂色时,他们会参考客观事物本身的颜色,比如天空是蓝的,草是绿的,那学生画面中天空和草都向蓝色和绿色靠近。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具体事物有了一定主观认知,所以他们在色彩知识的运用会根据具体事物本身的颜色进行上色,而且此阶段学生本身也追求具体事物自身的客观性色彩。

  (二)、色彩基本理论知识

1、色彩是什么

色彩一个并不陌生的词语,它作为美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件艺术品的灵魂和精髓,也是其创作的重要元素。色彩元素不仅在美术作品中存在着,而且也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着,它与人们的生活相辅相成、紧密相连。色彩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装点着人们的生活,丰富着人们的世界。色彩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心理真实反应,它是通过人们的眼睛刻画真实的镜像来刺激人们视觉感官后传输到人们大脑神经中枢进行加工的一种带有情感和感情的绘画形式。它描绘着人类的心灵,表达着人类对世界的一种诠释和理解。它可以作为一种非物理真实,它与人类的内心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人类对世界最直接真实的反应。

2、色彩基本知识

三原色:它是指在众多绘画色彩中最基础、基本的颜色即红、黄、蓝这三种。三原色本身是非常鲜艳、明亮的。三原色一定比例的兑汇融合是可以调出其它多种颜色的,但是三原色本身是不能被调出来的。

间色:它是指红、黄、蓝中两种颜色按照一定的数据调出的色彩。比如,黄色和蓝色按照一定的比例可以调出绿色。

复色:复色的成分有别于三原色也区别于间色,它是三种以上颜色的融合。即是指原色中任何一种颜色和间色中任何一个颜色相混合得出的颜色,也可以指是两个间色相混合得出得颜色。

对比色:它是色相环中可以明显区分的两种颜色。

同类色:它是指同个色彩相貌里不同偏向的颜色。比如绿色色相中可以分为浅绿,深绿,橄榄绿等。

互补色:在色相环上一条直线上的两个颜色。如:红与绿这两种鲜明的颜色。

色相:它是说色彩本身的面貌,如青、紫等,总之是区分不同色彩的名称。

明度:这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其对反射光有强烈敏感性,其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色彩本来的明暗,另一是不同色相中的多个颜色的深浅差别。

纯度:是说颜色纯洁、新鲜、浓淡的程度,其有多种称号其中包括彩度和饱和度。

3、色彩的心理效应

人生存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各种种类的颜色通过眼睛刺激着人类的视觉感官,由于长时间处于一个满是色彩的环境里,日积月累的色感经验使人在情感上产生了一定的意识,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人们的内心生理活动。各种色彩带给人类多种感受的同时,而且也影响着人类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而这种联想和想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比如红色:它色彩鲜明醒目,目光长时间停留在其上面会使人心跳加速脉搏膨胀,而且人们看到红色感知到的是热情的、奔放的和欢乐的情感。绿色:这指生命的象征、也指大地的自然色,看到绿色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大树和青草。它代表着生机、希望、和谐、宁静和安逸。黄色:它给人一种温暖温馨的感受,看见它人们便能联想到太阳普照大地给人带来生命迹象。蓝色:它是天空的颜色,它是海洋的颜色。它代表着沉思、冷静、辽阔之感。当然,它也给人一种浪漫、神秘和高贵的感觉。黑色: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颜色,它遍布在生活的各个角落,看见黑色首先使人感受的便是恐惧、神秘和冷漠。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多方面的,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要根据色彩对心理的影响,灵活多样的变换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4、小学色彩定义

在我国《中国小学美术教学百科全书·美术卷》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都对色彩定义有着明确的解释,以下便是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有认色、涂色、配色三个方向的知识。认色:是知道什么是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色调、色性等基本知识,同时也包括认识三原色、间色以及复色等。涂色:是指上色的方法。即学生对作品画面进行上色练习,一般情况下平涂是最为普遍的。当然上色方法还有平涂重叠加深和平涂湿接渲染等两种,这两个方法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平常练习中可进行适当的练习,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颜色的衔接和笔触的组织。配色:即色彩搭配的练习。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性不同,在色彩搭配教学过程中,其难易程度应根据学生的学生特性进行与之相对应的教学。

  (三)、小学色彩教学理论

小学阶段作为人生中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关于其教育发展的理论也数不胜数,它们的出现不断推动小学教育系统的完善。经过多方调查研究整理归纳主要总结以下几个理论。首先是(美)艾斯纳的美术教育理论,他着重强调美术的学科价值,这与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副科”观念相悖,他认为美术学科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影响与其它学科不同,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企及的。他也强调美术教育不仅具有个人价值、社会价值还有学科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有逻辑性和创新力,不仅要在教学活动中展现美术学科的三种价值观念,还要注意这三种价值与课堂活动之间的联系性、连续性和顺序性。其次是(美)杜威的哲学思想,他认为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要积极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他虽然主张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自身实践学习各种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是各种好的经验。他认为学生只有学习好的经验才能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的,才能扩大其知识面,从而能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进步,能锻炼学生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的发展。再有,英国学者罗恩菲德的教育思想,他强调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在其观点中他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无限的潜能,而这些潜能在学生个性的表现出不同的类型,他还强调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促进学生造性人格的形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人方面的自身因素,它包括天性、尊严、理想和兴趣等多种方面,他指出这多种因素在不同方向对个人成长有着不同的作用。其认为促进人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与个人的内在动力是离不开的,这就要求在美术课堂上想要促进学生往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积极调动人的内外动机。最后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理论,其理论思想与上述几位略有不同,其理论研究主要阐述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他认为人类作为社会发展下的产物,要主动参与社会交往的关系中,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经验,只有长期深入社会交往的实践中,才能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促进其心理的发展,思想的提升。

  二、小学低段美术教育现状

  (一)、教学偏向模式化,创新力不足

在当下小学低段美术教育色彩教育中,不管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形式都渐渐偏向固定化、模式化。在教学内容上,教师的主要向学生传递知识性的内容,给学生灌输色彩的绘画技巧,并要求他们掌握和记住,这就使的学生学习色彩是为完成任务而任务,学习色彩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色彩上失去自我探索的的主动性。只寄希望于老师在课堂上传递的知识,然后强行依靠记忆力记住这些知识点。久而久之,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成果也不明显,而学生也失去了学习色彩的兴趣。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惰性,创新力不足,教学模式单一,使得原本有趣的色彩课堂变得毫无生机可言,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失去了探索色彩奥秘的好奇心。长期下去会压制小学生对色彩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阻断学生对运用色彩方面的大胆和想象,更会让孩子失去对色彩课堂的期盼。

  (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明显,学生兴趣不足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社会不仅需要技术型人才更加需美育等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变换教学活动组织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好的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调动学生学习色彩的积极性,让其成为一个色彩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并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灌输的接收者。但是,现代部分学校的美术课堂仍是教育者处于课程绝对主导地位,很少主张在色彩课程活动中孩子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色彩课程上教授各种色彩知识,而低段儿童只是被动接受各种色彩知识的灌输。长期教师以这种方式对小学低段学生进行美术色彩教学,不管是在色彩教学方式还是在课程教案设计上都存在一定的强制意味,而且都不能根据孩子学习规律和成长特性进行快速有效的教学,反而这种沉闷的课堂压抑着学生学习色彩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影响学生对色彩知识和技巧的掌握和记忆,长久之后,就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综合素养的提高和色彩知识的储备。

  (三)、美术课堂学时不足

小学美术虽然作为小学生一门必修课,但它的重要程度远不及其它那些所谓主科。不管在学生眼里还是家长眼里,美术学科都作为一种不重要的、不主要的学科在那里存在着。而且大部分学校在课时安排上给美术的课时就不充足,一般一周的美术课堂仅有2-3课时,对那些主科来说,这个课时就略显单薄,并且,美术课堂一般遇到特殊情况或者是重大活动时就显得更无存在感,比如遇上期末考,期中考等大型考试,美术课时就会被占用成为了那些“主科”复习和练习的额外课时。再比如遇上运动会,法定节假日等特殊日子,为了课程的进度,需要对各科课时进行整改的时候,小学美术课堂作为一个“副科”补不补课时都已变得不重要了。

  三、低段美术色彩感培养的重要性

  (一)、背景

美术课堂的重要程度其实早在2002年在教育者心中有了基本意识,同年6月份国家高层教育者就下发关于推进美育等素质教育的规划即《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在同年7月中旬又制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对上述发展规划进行补充说明。这颁布的所有政策和条例都在告诉我们以美术课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美育等素质教育已经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虽然它是以一个新的热点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但是美术的重要性早已深深埋进教育者的心理。而且作为美术课堂重要组成部分的色彩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重要性

1、色感的培养能提升学生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

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不成熟,不管是在线条的表现、明暗的把握还是造型的掌握上都不能很好的诠释出来,但他们对色彩有强烈的向往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五彩斑斓的色彩也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低段的学生正逐渐进入样式化阶段,这个时期的他们已经对人,空间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概念,而丰富的色彩更能抓住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去感知客观事物和认识客观世界,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能使学生通过对色彩的敏感性去认知具体事物,通过他们已有的色彩概念和理解对客观世界产生主观上的意识和和认知。由此可见色彩作为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对客观事物产生意识和主观认识的桥梁在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色感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发展

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当然,学校的美术课堂也是学生获得美术知识的主要渠道。色彩教学是美术课堂的重要组织成分,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部分,对孩子开展色彩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其审美能力,还可以丰富孩子在色彩知识方面的储备,并且能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艺术素养。而且孩子本身对色彩有着很强的敏感性,通过实施具体的课堂活动教师适当利用学生这个特性加强学生对艺术审美和色彩绘画技巧方面的培养,不仅为学生以后的绘画创作打下扎实的色彩基础,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进行。

3、色彩感的培养对学生创新力的影响

当今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高新科技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用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影响人们思维方式。而学生是XXX的主要领头人,培养学生创新力和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力是指人们以有的理论和知识为基础,在不同的领域创造出一定的价值。在国家层面上说,创新力是指国家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指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硬实力。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创新力的竞争,创新力作为经济实力的核心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它是一个国家长久兴盛、经久不衰的生命源泉。在个人角度来讲,创新力是指个人要具备发散的、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在遇到问题时能多方面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低段的学生与成人不一样,他们本身想象力就非常丰富、纯真。所以对其来说,其创新力主要体现在其自身早期的绘画作品中,它是指学生的作品以一种有趣的,新奇的方式向人们展示其内心情感,并且这幅作品是不可再造的。当然,创新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和储备,所以要提高低段儿童的创新力,首先激发其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因此,在色彩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思维,教师就要灵活多变的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其热情。众所周知,低段学生对色彩有着强烈的向往,在课堂上进行色彩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兴趣,并且较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色彩不仅可以影响其心理发展也能反映出其心理发展的状态。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能锻炼其想象力和发散思考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要培养孩子发散思维的同时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比如,在课堂中要求学生找出身边关于红色的事物,引导学生说出其所找到的事物有那些特征和用途。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而且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4、色彩感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中国作为文化大国这与它数千年来重视教育的发展是不开的,不管是夏、商、周时期的教育还是唐宋元明等时期的教育,其主流思想经过数千年的演变直至今日都强调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而在美术教育中色彩课堂作为学生个别差异性(个性)展示一个重要平台,对培养学生的个性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同样是关于太阳的绘画,不同的学生对于太阳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太阳散发着红色的光芒,有的学生认为太阳散发着黄色的光芒,所以,同样是太阳它可能是红色的也可能是黄色的。但不管是红色的太阳还是黄色的太阳它都是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和理解,它都是一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作品,尊重不同作品所展现出的不同个性,并且教师也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不同艺术个性上的发展。

  四、以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色彩感为目地的实践策略

小学低段的学生虽然逐步进入样式化阶段,但其对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对色彩的感知都在启蒙阶段。因此,这个特殊阶段注重孩子色彩感的培养,不仅可以引导孩子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三观正确树立,而且也有利于学生色彩知识的储备,进而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等方面的提升,并让其在发现美、创造美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自己的语言。而且,通过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使其对色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能用自己的色彩语言描绘心中的世界,表达对世界的感受和理解。

  (一)、从教学方法上

1、初识工具,培养兴趣

低段的学生刚刚真正意义上的接触美术课堂,对于什么是色彩也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要想促进学生色彩感的进步,首先第一步要激发低段儿童学习色彩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只有先激发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渴望,才能更好地利用色彩教学方式培养其色彩感。而对于刚刚步入“符号期”的他们,首先就应该从认识美术工具开始,在认识工具的同时教师适时讲解一些关于色彩基本知识,引导其认识一些基本色,从而吸引低段儿童对色彩的兴趣。在具体的实践中教育者根据课堂需要准备各种画笔、剪刀、画本、胶棒等绘画工具,且诱导学生利用已有材料来完成绘画创作。比如,在拼贴画中,教师利用水彩笔或者蜡笔为学生画出太阳,大树,然后引导学生利用画笔、卡纸创作出各种事物,并用剪刀和胶棒进行粘贴,完成一副《我眼中的世界有什么》为主题的拼贴画。

2、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色彩感

小学低段的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对世界充满新鲜感,也对于每件新鲜事富有强烈求知欲望。在色彩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低段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其对色彩的感知,而且相比较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更喜欢美术实践带给他们新鲜的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彩泥等工具创作作品并向学生展示,比如小鸟,小蛇等美术作品。通过让其仔细观察并辨别这些作品中的颜色,从而触发其感应色彩的能力,以便能更好的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色彩感。当然除了美术实践带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教育者也能考虑更直接的手段,那就是欣赏美术画作。在欣赏优秀画作时,小学低段儿童最先感受和最感兴趣的就是色彩。所以教师利用色彩的特性和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更多的为学生创造欣赏的机会,增加其对色彩的感知。

3、巧用游戏,加强色彩感知

美术课堂中添加游戏,并不是让其在课堂为了玩而玩,而是在色彩课堂上采用游戏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诱发其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好奇、喜欢玩耍的天性,在课堂上加入游戏的因素,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的,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色彩学习氛围,并且低段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并不长,在课堂中设置游戏活动能较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更能加强色彩在学生脑海中的记忆,并且也能促进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当然,游戏的设置类型也是变化多样的,可以是团队的也可以是个人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灵活多变,要有创新力。比如,在学习彩虹的颜色时,教师可以要求在学生在自己的水彩笔中最快最准确的找出和彩虹一样的颜色。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小学低段儿童色彩记忆力,也能增强其对颜色的辨别力。教师也可以给出关于彩虹图片,通过小组竞赛,看那个小组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出完整的彩虹色彩,这样不仅引发低段儿童的好胜心,而且活跃了色彩教学氛围,加深了他们对彩虹颜色的记忆。

4、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的色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科技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而且也在教育中也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方面活跃课堂,一方面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借助高科技多媒体为小学低段儿童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增强其对色彩的感知,也能播放小视频用动态的方式向低段儿童展示生活中的色彩,让其在生活中寻找,感悟生活。还可以播放应情应景的音乐,让其在创作过程中保持身心愉悦,从而陶冶其艺术情操,提升其艺术素养,丰富其艺术知识储备。

5、走进生活,加强学生的色彩感

大自然五彩缤纷,丰富多彩,人生活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所以走进生活贴近大自然是对色彩感培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因为学生创作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课堂,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色彩的认识仅仅来自图片和其它绘画作品中。长期之后,小学低段儿童会丧失走向生活认知色彩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色彩课堂上应多鼓励他们走进生活,找寻生活中美丽的色彩,并把其运用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上,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发现自然界色彩的奥秘,增加对色彩的感知,提高自身的色彩感。

  (二)、从学生角度

1、培养学生色彩观察力

人们利用各种感官认识世界,获取知识,而在获得的信息和知识大部分是由人们眼睛传入人们的大脑,大脑对其进行加工转化从而使人产生一种带有情感的心理,这便是人认知事物的过程。而且在生活中眼睛获得的信息基本上与色彩相关,人们的视觉神经在传达色彩信息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所以,在色彩课堂中,要注意学生的色彩观察力的发展,这是其获得艺术感知产生情感重要渠道的之一。色彩观察触动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情感,从而丰富学生大脑中的色彩视觉知识系统,为了能更好的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色彩感知力和思维想象力的进步,为之后其绘画创作打下基础。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提到要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要培养他的观察能力,由此可见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其自身细致的观察。所以在美术色彩课堂中,要重视低段儿童色彩观察能力的培养,它不仅能推动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丰富其思想,提升其本身修养。当然,在培养学生色彩观察不仅仅只利用学生到视觉还可以结合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样色彩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色彩知识,从而构建完整的色彩知识系统。这不仅对其交往能力有着促进作用,而且也能推动其色彩感知力的进步。

2、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

我们生活的世界美丽的东西很多,但它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发现。色彩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人们色彩感知能力,而且能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净化人们的心灵。所以,在小学色彩教学中要注意提升低段儿童审美能力,促进其发展。当然,要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首先准确把握低段儿童自身审美特性,这对是否能正确培养低段儿童的审美力是重要的。根据对已有文献资料总结主要有一下几点首先,学生的审美倾向于形式美,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换句话来说,就是一种符号化的,对事物的审美停留在表面。这一特性在其绘画中有很明显的展现。其次,学生的审美还有一定的直观性,他会直接观看到对象的整体外貌,而对于细节部分他会选择性的忽略。而且学生的审美还有一定的想象性,比如在其绘画人物画时,学生往往会把人物的肢体画的夸张、变形,身体很长或是人物的腿很长。他不会尊重所画对象本身相貌,只是在他所见过的客观事物本身上加以想象联想。所以,在色彩课堂中注意抓住小学低段儿童的审美特性,多方面促使其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色彩课堂上要用新鲜明亮的颜色吸引孩子的眼球,引导其仔细观察色彩,研究色彩,从而提高其色彩感知力。而且,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色彩方面的联想和想象,在绘画时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色彩,丰富画面。这不仅可以提高其运用色彩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扩展其自身色彩知识面,从而促使其色彩审美能力的进步。

低段的学生对世界,对社会等方面的人认知都处于空白阶段,而色彩是其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学生对色彩方面的感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且可以在其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此章根据已有文献资料总结在教学方法和学生角度等两个方面对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进行了阐述。希望在色彩课堂中,教育者要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变换教学方式以吸引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色彩感知,丰富美术知识储备,从而提审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在特殊阶段发展的特殊性积极学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色彩的能力进步,同时也让其之后的创作有了更多的创新力和个人独特性。

  五、结章

基于时代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重视对高素质人、高品格等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对小学低段色彩教学展开研究,主要分析对小学低段学生色彩感知力发展的教学方法。经过研究分析得出结果:小学低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色彩、想象力丰富,当教师在色彩教育的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灵多变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即使学生获得色彩知识的同时又有利于引导端正看待世界的态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塑造学生个性和独特性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灵活多变的美术教学活动向其展示色彩魅力的同时也丰富其的艺术知识储备,能让其在之后的绘画创作中能有坚实的基础,更为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了一批新思想、新观念、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通过研究各类文献,笔者发现各当下的学校教育,教育者虽然意识到美术课堂是学生众多必修课程之一,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很大惰性,首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化,灵活多变的色彩课堂变得沉闷、压抑。长期学生失去学习色彩的兴趣,而且当其在色彩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的不明显,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减弱。这不管是对学生基础色彩知识的储备,还是在培养学生色彩感知方面都是不提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并支持鼓励引导其发挥自身主动性。本文也根据已有文献在两个方面总结了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教学方法,希望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色彩的感知能力,也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对笔者以后的教学道路指明方向。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积极探索各个学科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为学生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色彩学习课,不仅提升自己教学能力,而且推动学生色彩知识体系的构建。

  致谢

四年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四年里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学生的共同协作下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也储备了更多的人际交往经验。在这里我想向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由衷表达内心的感谢。

本文是在郑伟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进行和完成的。论文的研究为四年大学画上圆满句号,同时也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郑伟老师耐心的指导和,让我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从而不断向更好方向发展。

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在默默支持着我、给予我,一直以来都是我坚强的后盾。

感谢我的舍友,感谢大学四年她们的陪伴,谢谢她们给予我生活上的支持和鼓励,是她们默默的支持影响着我,成就我。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帮助我的人,再次向你们表达真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骆文卿.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谢钰.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研究――色彩观察观察感受与表达能力培养为目标[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3]廖东园.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小学色彩教学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4]常虹.论小学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柳健.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4.

[6]陈思文.中小学色彩课程中融入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7]温立国.居住空间中色彩搭配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8]陈婧.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美育,2018(47):211-212.

[9]郑珊明、田二瑞.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报(社会学科版),2010(37):143-145.

[10]赵倩.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95-196.

[11]刘艳.探析小学低段美术色彩教学策略[J].才智,2019(5):53.

[12]沈丽娟.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的方法与路径[J].读与写杂志,2019(1):203.

[13]贾云玲.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4):162.

[14]钟丽萍.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J].美术教育研究,2017(4):145.

[15]赵敏.让学生在色彩的国度穿梭――浅析小学低段美术色彩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36):135-136.

[16]王峥如.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16(5):205-206.

[17]孔晓蕾.小学美术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略谈[J].黑龙江教育,2004(59):87.

浅析小学低段美术色彩感的培养与实践

浅析小学低段美术色彩感的培养与实践

VIP月卡¥免费
VIP年会员¥免费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2年9月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51810.html,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2年9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