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回归自然、回归乡土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得到城市旅游者的喜爱。虽然我国在乡村旅游方面的行业起步与国外相比,仍不够成熟,但是,目前的发展十分迅速,且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回归自然、回归乡土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得到城市旅游者的喜爱。虽然我国在乡村旅游方面的行业起步与国外相比,仍不够成熟,但是,目前的发展十分迅速,且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但受国内关于该领域的研究的限制,这些问题成为阻碍我国乡村旅游的巨大障碍,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现状,并选用保定市乡村旅游为样本,结合保定市乡村旅游的实例,探索适合保定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和创新对策,对补充保定市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实例研究的不足和指导保定市乡村旅游科学发展,增强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保定;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1.导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问题研究背景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节日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双休日和五一、十一两个小长假,为国内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在此基础上,由乡村的自然风景和人文资源为主导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大部分来自城市的旅游者的喜爱。乡村旅游也是目前在世界各国兴起的旅游形式,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集中了休息、观光、购物、学习和体验等活动,吸引了很大部分城市旅游者的目光,成为我国旅游业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一个板块。因此,乡村旅游成为了越来越多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河北省的保定市作为省内耕地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市,同时也被称为北京的南大门,在当前大力发展首都经济圈的形势下,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但目前保定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大多只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与游客对于旅游过程中的舒适、愉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系统地研究保定市的旅游特点,主要优势与潜在问题,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同时还要深入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活动的品位,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并将保定的乡村旅游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产业,使得当地的旅游业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健康且可持续的发展。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从单纯的观光旅游转向更高层次的度假休闲游。对于我国来讲,乡村是最为普遍的景观之一,乡村度假地较其他几种旅游度假资源更适应我国大众消费群体的休闲需求和消费心理。70年代中后期,我国台湾省和日本等国率先提出“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90年代,乡村旅游在我国大中城市迅速兴起,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毗邻京、津,交通发达,地域广阔,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资源极其丰富。2009年初市政府提出保定市要由“服务京津”转变为“对接京津”的经济发展战略构想。近期我市又斥资90亿打造涞(水)易(县)涞(源)休闲旅游聚集区,构建面向京津、服务河北、辐射全国的山水文化休闲旅游区。因此,研究我市的乡村旅游发展,为休闲农业方面“对接京津”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理论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保定市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我市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为休闲农业“对接京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拓宽农业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乡村旅游起步较早,源于法国。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已经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到了20世纪8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力。西方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对乡村旅游概念和内涵界定的研究,对乡村旅游分类和特点的研究,对乡村旅游发展趋势的研究等;实践研究包括某地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介绍与评价,某地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具体策略等,案例研究方法多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资料取证。西方学者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乡村旅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Fleischer在他1996年的《乡村旅游真能从农业中获利》中提到了以色列典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是以提供住宿和早餐为主的农庄旅游,他认为乡村旅游规模很小,季节性强,受诸多因素影响,带来的收益较低,因而对地方经济影响不大。而MacDonaldRoberta等学者对乡村旅游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对乡村经济、乡村文化和乡村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
  (2)关于乡村对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MacDonaldRoberta(2003)在他的《文化型乡村旅游:以加拿大为证》一文中研究了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乡村文化旅游的情况,提出了乡村旅游和传统文化两者协同发展的框架,最后指出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
  (3)关于乡村旅游开发途径研究
  AlizaFleischer(2000)等学者认为以色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服务质量和服务定位,并运用服务质量感知模型对203个样本进行了分析。JackieClarke(2001)等四位学者研究了斯洛伐克RoznavaokreS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和应对策略,指出现在该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应重点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专业服务和资金价值等。
  (4)关于乡村旅游者的行为研究
  Murphy和williams(1999)在《吸引日本旅游者进入偏远乡村:对于乡村发展和规划的启示》一文中分析了日本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如何吸引日本游客到乡村地区旅游。DuncanHilchey在《纽约的农业旅游:一次市场分析》中通过对299位顾客的调查,对当地农业旅游的客源地、游客特征、市场营销组合、游客偏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Martin和Permann在《德国南部的乡村旅游》一文中根据对德国南部乡村经营者和旅游者的调查,认为乡村旅游主要细分市场是那些带孩子的家庭和老年旅游者,并多为短途旅游者、住所设施要求价格经济。
  (5)关于乡村旅游的管理研究
  Sharpley在研究塞浦路斯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策略时指出,在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计划时要进行投资—收益分析,还应成立专门的负责机构进行指导。Embacher在研究奥地利旅游发达地区的农业旅游策略时,对其市场营销策略、投资策略、组织实施策略、培训策略等分别进行了阐述。
  1.2.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旅游业的真正起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而真正的发展起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第二部分为实证或个案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l)概念界定
  我国乡村旅游提法多样,如农业旅游、农业观光、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等。国内文献对乡村旅游概念的阐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a.“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系统的一种旅游类型”;
  b.“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c.“乡村旅游(亦称农业旅游)英语为Agritourism,法语为Agritour-isme,在东亚地区,传统上将旅游称为观光的国家和地区则称之为“农业观光”。所谓“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d.“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他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我们在这里是将观光农业、农业旅游同视为乡村旅游。之所以如此,是参照了国外标准,观光农业或农业旅游实际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分支。
  由于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涉及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还有较多提法。杨旭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物资源、农业经济资源、乡村社会资源所构成的立体景观为对象的旅游活动。王兵则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他们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和乡村民俗社会资源为中心而展开的旅游活动,强调农业资源与环境是构成乡村旅游的主体。杜江等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肖佑兴等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刘德谦认为乡村旅游以乡村地域及与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乌恩则从乡村旅游发生地、旅游吸引物、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做了定义,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在传统乡村地区开展的,以乡村自然环境、风景、物产及乡村生活为旅游吸引物,不过多依赖资本和技术,较少使用专用接待服务设施的旅游活动形式。何景明等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该定义强调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林刚等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近年来有影响力的20个乡村旅游概念做了定量分析,认为乡村旅游概念应该包括几个标准,即以乡村地域为依托、乡村田园风情为吸引、农业生产活动为吸引、民俗文化为吸引、农家生活体验为吸引的休闲观光游览度假活动。并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地域,以乡村田园风情、农业生产活动、农家生活和民俗文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的休闲、观光、游览及度假活动。
  (2)产生原因分析
  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等是乡村旅游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对此刘斯夫在《议观光农业》(1995)、梁明珠在《观光农园旅游开发问题探讨》、刘军萍在《观光农业》(1995)、邹统钎、吴丽云在《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2003)等文章和著作中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兴起作了分析和阐述。
  (3)发展模式探讨
  李德明“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2005)将在全国各地涌现的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归纳为政府主导发展驱动模式、以乡村旅游业为龙头的旅—农—工—贸联动发展模式、农旅结合模式、以股份合作制为基础的收益分配模式、公司十农户的经营模式和资源环境—社区参与—经济发展—管理监控持续发展模式。一些学者就专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如王云才《从珠江三角洲的实践看我国田园公园的发展》(2001)研究了田园公园的发展模式。吴文智《旅游地的保护和开发研究一安徽古村落(宏村、西递)实证分析》(2002)以古村落等需要重点保护的旅游地为例,对旅游地发展演进模式进行了分析。
  (4)开发前景和意义探析.
  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1999)认为乡村旅游满足了旅游者向往田园风光、扩大知识视野、各种类型的旧地重游及复合型的旅游需求。郑群明等《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2004)认为,乡村社区全面参与旅游开发的形式,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乡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有效减少城乡差别。此外学者杨旭在《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1992),徐清华在《未来农业开发利用的新趋势》(1996),白有光、范子文在《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1996),郭焕成在《观光农业发展之研究》(1998),刘又堂在《论体验经济与旅游个性化服务》(2005)等文章中也分别作了阐述。
  (5)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研究
  乡村旅游涉及乡村地区经济、资源、社会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其基本任务是充分展现乡村旅游的内涵,实现乡村旅游开发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并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便成为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王云才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景观科学理论等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乡村旅游设计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技术、乡村景观意象与景观旅游规划设计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杨旭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选址标准: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物优势或独特地方文化、典型的“生态、立体”农业。匡林认为全国乡村旅游开发应该按照“小项目、多功能、广收益”的特点,布点成网,形成两个市场、两套产品。
  基于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及开发中的实践经验,国内专家学者对乡村旅游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工作。从时间段来看,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具体乡村旅游点建设的案例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更偏重于从大尺度范围内对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而且研究的内容也更广泛。国内最早进行乡村旅游实证研究的是卢云亭和刘军萍,他们在《观光农业》(1995)对北京半璧山雁栖乡间情趣园等五个城郊农业地进行旅游规划。1990年,陈传康、龙晓华等在《深圳世界农艺博览园规划》中提出可将农业旅游资源移植到城郊,以主题公园的形式进行乡村旅游开发。1997年,陈传康、骆静珊等在《安宁旅游开发规划》中规划了安宁“农家乐”旅游,马勇、舒伯阳等作了《武汉市蔡甸南湖旅游度假区开发总体规划》,其中有“南湖观光农业园项目策划”。1999年孙平、黄明、张绍稳等作了《云南省个旧市倘甸乡“农家乐”生态旅游区项目策划和修建性详规》,其中引入景观学中的基质、廊道、斑块学说和园林学中植物造景手法来营造规划地的乡土气氛。2000年王云才、郭焕成在《略论大都市郊区游憩地的配置一以北京市为例》一文中引入C1awon&J.kneteb模式,以北京郊区为例,研究都市郊区游憩地配置的内在规律。2004年杨晓云在《乡村体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一文中,运用体验经济的新理念对丽江城郊乡村体验旅游进行了规划开发探讨,等等。这些文章或著作结合实例对乡村度假地的开发规划作了案例分析。

  1.3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分析目前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和宏观背景;
  第二、结合保定市乡村旅游的几个典型项目,解读其现有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
  第三、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结合保定市的具体情况,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设想和方案。
  1.3.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分析法。查阅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把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动态,了解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调查研究法。对保定市和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况、乡村旅游资源的特征、分布及开发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汇总相关的资料,为本论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依据。
  第三、理论分析指导法。运用旅游学、生态学、经济学及营销学等相关理论,结合传统哲学观,探讨适合保定市乡村旅游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第四、对比分析法。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案例进行对比,总结成功的经验和不足,结合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对现有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1.3.3创新点
  本文创新之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切入点新颖:结合我市旅游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乡村旅游中的风景观光型模式、农务参与型模式、民俗体验型模式和科普教育型等模式提出了改进措施;
  第二、视角新颖:用市场一资源一产品一市场的思路大胆提出了现阶段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构想;
  第三、操作性强:在调查分析我市旅游市场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模式,构建适合我市的乡村旅游模式。

  1.4技术路线

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

  2.乡村旅游发展理论界定

  2.1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目前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尽管在最近几年,有很多的国内外学者都对乡村旅游的定义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乡村旅游的称谓、定义、表述都具有很多种观点。分述如下:
  在国外,与“乡村旅游”相关的英文名称主要有:agri-tourism(农业旅游)、ruraltourism(乡村旅游)、farmtourism(农场旅游)、villagetourism(村庄旅游)、countrytourism(乡间旅游)、peripheralareatourism(外围区域的旅游)以及greentourism(绿色旅游)等。由于乡村旅游的概念在国际上并未达成共识,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交替使用。本文摘取了一些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乡村旅游概念,如表2.1所示。
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
  Gilbert、Tung(1990) 居住在乡村的农户给游客提供住宿、食物等生活条件,并让游客在农场或牧场中进行各种休闲、放松、学习等活动的一种旅游方式。
  Gannon(1994) 常期生活在乡村的居民出于某种经济利益,为了吸引游客到其所在的乡村旅游而提供的旅游活动和服务的总和。
  欧盟(EU)、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4) 所谓的乡村性(Rurality),是指乡村旅游在营销过程中所提倡的核心或主题。受乡村性的影响,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规模较小,但空间开阔,并以乡村资源为其主要吸引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旅游活动。
  Bramwell、Lane(1994) 基于农业的一种旅游活动,但除了包含农业的假期游,还应该是一种多方面的旅游活动,包括生态旅游、自然旅游等,而具体的活动也应该是非常广泛的,如散步、爬山、骑马、探险、打猎、钓鱼,内容应该是结合了教育性、文化、区域性民族风俗的旅游活动。
  Lane(1994) 乡村旅游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发生的地点是乡村;
  (2)旅游活动的规模应该是很小的,但空间较开阔,与自然较亲近,同时还要拥有当地的文化传统特色;
  (3)建筑和居民住宅都是小规模的;
  (4)当地的文化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特征,受历史的影响较小,且这种旅游活动多数与当地居民的家庭相关,受当地发展状况的限制;
  (5)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自然、地理、文化、历史、经济等,乡村旅游的分类各不相同。
  WTO(世界旅游组织,1997) 旅游者在乡村(这里的乡村通常是指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区域内休闲、学习、逗留、体验乡村生活方式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ArieReichel、OdedLowengart、AdyMilman(1999) 简单地概括乡村旅游,就是位于乡村区域内的旅游活动。具有典型的区域特点,如规模较小、活动空间开阔、可持续发展等。
  由此可见,国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不仅受到了学术界,还受到了农业部门和极大重视。在已有的文献中,农业旅游/农场旅游/村庄旅游已经成为其中最大的分支。
  在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则从不同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阐述,如有些研究从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出发,或从乡村活动的内容出发,或从乡村旅游与农业的关系出发等等。主要的观点如表2.2所示。
 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
  杜江、向萍(1999) 一种以农业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农业文化、农事生产、传统的乡村民俗等旅游资源为依托,集合了观光、学习、体验、娱乐、度假、购物等多重功能的旅游活动。
  王兵(1999) 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定位群体,以乡村的自然景观和农业活动为主体,能够满足游客放松身心、学习科普、回归自然等旅游需求的活动。
  何景明、李立华(2002) 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并且以具有乡村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而广义的乡村旅游需包含两个方面:
  (1)乡村旅游活动发生的地点需在乡村地区;
  (2)乡村旅游需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
  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程道品(2003) 是一种旅游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远离都市的乡村地区为目的地;
  (2)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
  (3)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
  (4)满足旅游者放松身心、学习和回归自然的需求
  (5)能从中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
  虽然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界定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观点,但是从根本上主要有三个共同点:第一、乡村旅游的目的地是乡村,城市居民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第二、乡村旅游主要是以农事活动、民俗风情、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为吸引物;第三、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等。
  因此,本文将乡村旅游的定义归纳为: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参与者,以乡村的自然、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能够满足旅游者休闲、观光、学习、放松等方面的需求的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

  2.2乡村旅游的特征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具备旅游业的共性(如强关联带动性、强劳动密集性等)的同时,还具有其不同于其他旅游方式的特征:
  (1)内容的广博性
  乡村旅游以乡村景色、人文环境,甚至包括当地建筑、农作工具等,都是乡村旅游可以利用来吸引游客的资源,这些资源的丰富多样也就决定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内容的广博性。
  (2)对象的定向性
  乡村旅游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在城市生活的游客。由于乡村旅游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对长年生活在大都市的城市居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对乡镇居民缺乏不够成吸引,导致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只能定位于大城市。
  (3)时间的季节性
  由于相关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大多依赖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产品,因此,受季节的影响非常明显,乡村旅游也由此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4)产品的文化性
  乡村旅游主要是以当地的风俗民情为依托,包含了民俗节庆、民间工艺、传统建筑、趣闻传说等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来自城市的游客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5)价格的实惠性
  由于乡村旅游大多是在大都市的周边地区,有着路途短、吃住费用低、门票少的特点,旅游的消费水平普遍较低,使得多数的城市居民都可以接受。而且,游客还可以在旅游的过程中,从当地购买新鲜的农产品,非常实惠。

  2.3乡村旅游的基本理论

  2.2.1可持续发展理论
  现阶段,我国在乡村旅游方面的发展仍是在短期内获得经济利益为主,争取在短期内缩小城乡差距,获得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然而,在此过程中,却忽略了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对于乡村旅游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而乡村真正吸引游客的核心在于绿色,在于其不受人类污染和破坏的自然环境。一旦在开发过程中,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我国乡村环境,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甚至会严重阻碍我国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
  因此,在全面开发乡村旅游的进程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高效的乡村旅游路线,才能真正起到拉动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改变我国乡村当前还十分贫穷落后的特点。并在此过程中,增加农民的收入,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贡献力量。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包含多方面,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乡村旅游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乡村旅游过程中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不能只顾经济利益,破坏当地农业种植结构,保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此外,还需较强对旅游者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保护当地基本的生产经营不受影响。
  (2)乡村旅游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农村经营者经营传统保持,保证经营者不会因经济诱惑放弃现有经营形式;同时包括农村文化、民俗等独创性不受外来影响,维护和增强原有农村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3)乡村旅游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乡村旅游可以长期保持收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保证市场高效的资源配置。同时,利用经济收益促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原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2.2增权理论
  增权理论(EmpowermentTheory),又译为充权、赋权、激发权能理论,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1976年,美国学者巴巴拉•所罗(BarbaraSolomon)出版了名为《黑人增权:被压迫社区的社会工作(BlackEmpowerment:SocialWorkinOppressedCommunities)》的先驱著作,率先从种族的角度提出了“增强权能(Empowerment)”。
  所谓增权理论,是指通过社会努力,关注社会弱势、弱权群体,提高社会对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视。随着增权理论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普世价值,被广泛推广,应用在农民问题,及旅游理论研究方面。乡村旅游作为增权理论在农民问题、旅游权利问题的综合应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不同对象进行了不同讨论。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可能存在开发者与农民利益的冲突,由于资金不对等等因素影响农民收益;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和乡村旅游组织权益不对等,也可能造成彼此的权益侵害。
  因此,政府需要在弱势方利益保护上制定专门的政策,增强弱势权力。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已经发现:增权是达成双方利益平衡的主要手段。因此,制定合适的法规,对乡村旅游开发、运营有着重要的意义。
  2.2.3体验经济理论
  所谓体验经济,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通过体验的方式实现自身效用的满足,而非传统的物质或可见的服务回报。消费者对其效用的评价,主要源自内在的感受,很难用直接的经济模型精确计量。这就决定了体验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人性化。而乡村旅游作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和传统、在传统文化中寻求真情实感的一种载体,可以满足体验经济下人们的情感需要。因此,乡村旅游作为体验经济的代表,自然需要以消费者为核心,达到体验经济的相关要求。具体包括:
  (1)完善乡村旅游产品的体验设计
  传统意义上讲,所谓“体验设计”是指,通过旅游项目设计,使消费者融入到供给者所设计的体验之中,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具体的设计,应该把握消费者的倾向,从主题提炼、体验线索设计、场景设计、体验氛围营造、活动策划和体验过程这样几个方面入手,丰富乡村旅游内涵,使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希望得到的满足感。
  (2)注重旅游者的参与性、互动性
  乡村旅游不同于传统旅游形式,旅游者的参与互动十分重要。旅游者参与互动,也是其加入乡村旅游体验的目的之一。因此,提高旅游者参与性,十分重要。这个过程中,不必刻意为旅游者提供区别的对待,这样反而会影响旅游者参与的积极性。而应该注重情景的引导、暗示,吸引旅游者发掘乐趣,从而保证旅游者的参与性。
  (3)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城乡、民族之间差异较大,彼此之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发掘不同的区域的文化内涵,可以保障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2.4文化营销理论
  文化作为乡村旅游除了绿色、体验之外的又一卖点,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复古倾向”、“回归自然的愿望”,结合中国道家等特有的价值取向,是吸引旅游者前往的又一因素。因此,乡村旅游的开发要保证这些基本要素,尤其在农村城镇化发面,要做好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同时,组织者也可以利用消费者这一心理,进行文化产品营销。
  文化产品指的是具有一定地域文化、风俗民情代表特色的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化的产品,例如民俗纪念品;另一类是非物质化产品,例如民俗表演、饮食文化体验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消费者可以获得进一步的体验享受,农民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收益,促进就业,达到双赢。

  3.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3.1自然条件概述

  3.1.1地理位置
  保定市别名保定府、保州,位于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北部距离北京约140公里,东距天津约145公里,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如图3.1所示,保定市因此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的称谓。其总人口近1100万,总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管辖5区2县4市,代管16县1新区。是xxxx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对外开放城市。
  在交通方面,素有南北大动脉之称的京广铁路、京深与京昆高速、107国道纵贯保定市区。同时,保津、保沧和廊涿高速、京原铁路以及112国道也横穿保定境内。此外,还有四条在建高速,分别是张石、保阜、荣乌和大广。届时将形成一个保定中心城市到所辖各县/市一个小时的经济圈,到京、津、石不到100分钟的经济圈,并成为华北地区交通的枢纽。
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
  在气候方面,保定市年平均气温为12℃,年平均降水量达到550毫米,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这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有雪,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沙,因此,来此旅游一般以夏秋季为宜。
  3.1.2乡村旅游资源
  保定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共有自然旅游景观21类343个实体;人文景观46类580个实体,有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8处,3A级景区11处,AA级景区5处,省级森林公园5处,全国工农业示范点7处,全市344处景区(点)和资源点,构成8大类5大系列,5大旅游功能区和18个旅游小区。
  保定的乡村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以顺平县为例,共有桃园13333公顷,每年4月份都能吸引几十万游客来此观赏桃花,因此素有“中国桃乡”之美称;保定地区内还有白洋淀,作为华北平原中最大的淡水湖泊和湿地,被大家称作“东方明珠”,其85%的水平都在安新县境内,是一个观赏旅游的绝佳景区。还有清西陵景区内的“忠义村”,自从开发乡村旅游以来,已经成为了著名的乡村旅游专业村,是附近城市居民深入农村,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绝佳去处。
  保定的乡村旅游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当时涞水县的野三坡曾被评价为“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先进试点,发展农民旅游的先进典型”。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底,全市乡村旅游带动参与村镇381个,开办农家旅馆3100余个,直接从业人员约2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10万人,全年共接待游客330.1万人,旅游总收入近3亿元。

  3.2当前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

  乡村旅游是相对应于城市旅游而言的一个旅游分类,根据目前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可以将乡村旅游进行不同的分类。如表3.2和表3.3所示。
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
  3.2.1自然景观旅游模式
  自然景观旅游模式主要以山景、水景为核心,例如山川、河流、湖泊、峡谷等,以优美自然环境的独特观赏价值为吸引点,这一类是“山水观景型乡村旅游”。同时,还有一类是以大面积、高密度、立体化的绿色植被为依托,凭借着一望无际的郁葱茂盛的绿色环境,典型如大草原、大森林等,以大自然氧吧为核心卖点,辅以其他餐饮娱乐设施,形成了“绿色生态型乡村旅游”。
  3.2.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主要是以特色古村落、古山寨、古民居、古街古巷、民俗习惯等包涵文化内因的传统古典建筑为基础,在充分挖掘历史典故、野史传说的情况下,主打独特的村落景观。
  乡村民俗又分岁时、节日、婚姻、生育、寿诞、民间医药、丧葬、交际、礼仪、服饰、饮食、居住、器用、交通、生产、职业、民间工艺、宗教、社会、娱乐、信仰、祭祀、巫卜、禁忌等近20类。拥有这些民俗资源的乡村,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民俗旅游。
  3.2.3乡村度假旅游模式
  乡村度假旅游模式中,以近几年兴起的“采摘园”、“种植园”、“狩猎场”为突出代表,让人们在果林、牧场、花卉、鱼塘中感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辅助以乡村田园的原始风貌,令人乐在其中,这一类被称为“体验式”乡村旅游。
  3.2.4科普教育旅游模式
  所谓的科普教育旅游模式,主要是指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

  3.3当前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项目

  3.3.1阜平天生桥地质公园
  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部的阜平县西部的高中山区,距县城西约25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南距省会石家庄140公里,东距保定市170公里,东北距北京275公里,西距五台山48公里。是集地质、地貌、冰川、生态、人文等旅游资源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太行山深处的香格里拉”。植被覆盖率95%以上,同时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阜平县城西南30多公里处百草坨东侧,分布着九个大瀑布,一座天然形成的桥梁,被专家鉴定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瀑布群和由变质岩形成的中国最大的天生桥。
  阜平天生桥瀑布群景区位于阜平县西南,海拔2114m的百草坨东侧的朱家营天生桥沟中,这是一条天然的山谷。生态原始、山势险峻、气氛神奇。山谷中一连分布着九级瀑布,形成一个规模浩大的瀑布群,被誉为华北最大的瀑布群。这里还有变质岩天生桥,有阜平岩群变质岩、有冰川遗迹、有灾害地质遗迹,这些地质遗迹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
  3.3.2顺平腰山王氏庄园
  腰山王氏庄园坐落在保定顺平腰山镇南腰山村,在河北省保定市正西25公里处。庄园始建于清顺治初年,是王氏先祖王锡衮所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华北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大地主兼巨商的豪门巨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腰山王氏庄园是中国古建筑史上一处罕见的超规制清代城堡式民居建筑群。庄园总占地面积279亩,房屋500多间,现存各类房屋156间,庆幸的是,作为核心建筑群的“仁和堂”是一个由10个四合院组成的大套院,现存4个正院,2个挎院,成为异常珍贵的古建文物。庄园文化蕴含丰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又是一处难得的影视拍摄基地,从建国以来已先后拍摄《野火春风斗古城》、《天下第一楼》等多部电影电视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级景区。
  3.3.3保定桂柳仙庄
  桂柳仙庄,辟有内蒙古风情园,清洁、漂亮的蒙古包,显示了内蒙古大草原的风情,是帮助人们在家门口了解千里之外生活习俗的窗口,情侣还可以在这里领略敖包相会的习俗。一条海棠花廊,曲径通幽,在游人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眼前会是柳暗花明又一塘,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鱼塘出现在了眼前。这里可以容纳200人同时垂钓。一旁还有供儿童抓鱼捞虾,观赏荷花的浅水池塘,不仅有大人垂钓得手的呼唤笑闹,还有孩童欢声笑语搀杂其间,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天地。
  目前,桂柳仙庄已被有关部门列为青少年社会生产实践基地,有市区、徐水、清苑等的一些小学准备启用基地的教学实践内容。
  几年中,桂柳仙庄已经为当地创造效益200多万元,向京、津地区和当地农村供应树秧、盆景3百多万株,是效益明显的无烟工业。随着林园的发展,华北平原,会出现更广阔的江南风情景色。
  3.3.4保定昌利农业旅游示范园
  保定昌利农业旅游示范园是一个以农业旅游观光为主,并加入新型农业技术展示的元素,并希望起到示范、试验和推广作用的省级高科技园区。共占地1000多亩,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现代农业的示范点,另一个是休闲度假的娱乐场所。
  其主要的目标客户群是周边省市,特别是北京、天津的市民,以周末出发的短期游为主要线路,在现代化农业的基础上,结合了当地独特的乡村文化,提升了整个乡村旅游的品位。该园被评为全国的农业旅游示范点,同时,也是河北省的十大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

  4.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中的SWOT分析

  4.1保定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4.1.1旅游资源丰富
  保定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包含野三坡、白洋淀等以原始风光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还有人文资源,如总督署、清西陵和莲池等历史古迹。同时,这些资源恰好在地域上是交错重叠的,最典型的是野三坡的原始山区景观,伴随着龙门峡摩岩石刻、蔡树庵长城以及大龙门城堡等文化古迹。这种地理位置的分布,可以吸引更多类型的游客,满足游客多样的旅游偏好。
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
  此外,保定市的民俗风情也十分多样。当地还保存着涿州皮影、保定老调、定州秧歌、清苑哈哈腔、高洛古乐、徐水舞狮、子位吹歌、易水砚、白沟泥人、徐水舞狮、曲阳石雕、安新苇编画等地方特色,并获得过“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雕刻之乡”、“中国民间音乐之乡”、“戏剧之乡”等称号。
  4.1.2地理位置优越
  保定市北邻北京、张家口,东接廊坊、沧州,南与石家庄、衡水相连,西与山西省接壤,处于北京、天津、石家庄组成的金三角的中心地带。交通发达,航空方面有首都机场、正定机场与之相连,航海方面也可直接通往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港口,陆路方面有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保沧高速等纵贯市区,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
  从保定市自身旅游资源的分布来看,市区的北部是清西陵,东面是白洋淀,南部是药都安国,西南是雕刻之乡曲阳,再向北是远近闻名的小商品市场白沟,这样集中的分布,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交通便利。
  4.1.3旅游功能齐全
  旅游功能是指旅游资源能够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某种需求的能力。主要分为基本层资的观光旅游、消费层资的购物旅游、综合层资的专门旅游等等。其中,白洋淀和野三坡等可以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保定出产的中药材、皮毛制品和艺术品等可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而保定当地的各种资源综合起来,可以满足游客度假、保健、考察古迹等需求。

  4.2保定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劣势

  4.2.1景区知名度低
  目前对于保定乡村旅游的开发仍徘徊在粗放管理的阶段,大多数乡村旅游的项目知名度还十分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于乡村旅游的景点数量很多,但是精品太少,缺乏经典的旅游品牌;
  (2)景点和相关的乡村产品的开发不多,且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缺少特色产品;
  (3)经济效益低,很多景区的收入主要是靠门票,缺乏旅游产业链的开发。
  受这些旅游景点和产品开发的限制,对于乡村旅游的宣传方面也很难全面系统地开展,使得这些景区很难充分打开周围的大都市,主要是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的游客市场。
  4.2.2配套设施落后
  保定市的旅游环境还不够健全,很多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还十分落后,“一城两区两带”的旅游项目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设完善。出行方面,以白洋淀为例,作为国家的AAAAA级景区,目前在安新县客运中心与旅游码头之间仍没有正规的公共汽车,一些到此旅游的散客只能打的,或者搭乘私人小三轮到达白洋淀码头。活动方面,保定市的大部分旅游景区内娱乐项目十分匮乏,市区内夜间的娱乐活动几乎没有,给一部分游客的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不满。购物方面,部分旅游景区和县城的道路与商城都呈现出脏、乱、差的问题,给游客造成了不好的城市印象。
  4.2.3专业人才匮乏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保定市境内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大约有4万人,但是,这些工作人员中,具有旅游专业知识的人才所占比重比较低,甚至还在不断流失中。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保定市急切需要培养一批旅游策划、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并在旅游产品设计、市场开拓、行业管理、旅游服务等领域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和再教育,以维持保定市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4.3保定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

  4.3.1政策方面
  从2009年起,xxxx颁布了《xxxx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并开始把旅游业树立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时,还强调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河北省早在2008年发布的《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中,就把保定市列为了环京津地区中的七大城市之一,同时保定市还分别是该规划中的六大功能区以及七大产业聚集区之一。
  保定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可依据《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保定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以京津市场为核心,立足河北,拓展周边,吸引国际,通过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保定市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获得经济上的腾飞。
  4.3.2市场方面
  根据国家发改委在“十一五”规划中的计划,在2010年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其中,旅游一体化便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区域发展规划是按照“8+2”的模式制定的,它们是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再加上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张家口、承德、唐山、廊坊、秦皇岛、沧州八地市。
  届时北京和天津的近3300万常住人口将会给保定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个绝佳的历史性机遇。

  4.4保定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威胁

  4.4.1同类型旅游项目的竞争激烈
  保定市周边,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中,存在很多类似的乡村旅游项目。
  休闲度假类有秦皇岛和唐山的“滨海休闲度假区”、承德市的“京北皇家度假休闲区”、张家口市的“京西北运动康体休闲区”、廊坊市的“京津同城商务休闲区”等,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与保定市内的“保定桂柳仙庄”和“白洋淀温泉休闲聚集区”等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同类竞争。与周边省市已经发展成熟的旅游品牌相比,保定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都比较落后,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4.4.2其他类型休闲娱乐方式的挑战
  其他类型的休闲娱乐方式主要是指与乡村旅游一样,具有休闲、放松、娱乐等功能的活动,包括读书、健身、看电影、品茶、上网等,都是日常放松身心、生命保健和体能恢复的一种业余活动。随着周边省市游客活动需求的多样化,对乡村旅游将构成严峻的挑战。

  5.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借鉴

  5.1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及案例

  5.1.1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国外对于乡村旅游研究,是按照不同角度分成很多类型。如按活动的主题分,可以分为农业旅游、民俗旅游等,按活动的场所分,可以分为水乡旅游、渔村旅游、森林旅游和牧场旅游等。
  目前国外在乡村旅游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是美国。美国主要是以农场观光、度假为核心,吸引游客来到农场,并居住在当地的家庭旅馆中。在美国,家庭旅馆已经带动了近50亿美元的旅游产业。此外,美国的乡村旅游项目还包括自然旅游、游览古迹、划船、骑自行车、外出用餐、打猎、购物、登山、骑马、节庆活动等。
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
  5.1.2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汉堡之乡”
  美国的威斯康星州一直以来享有世界的“汉堡之乡”美誉,并且于1998年,人们在该州烹制出了一个重达2.5吨的汉堡包,同时记入了吉尼斯记录,从此在该州每年都举行享誉全球的“汉堡盛宴”,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此后,该地区一直依赖于由于年度节庆所带来的品牌效益,而这也成为了其它众多地区宣传旅游特色,吸引游客的有力工具。
  5.1.3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深入分析乡村旅游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有条件的地区利用本地资源开发乡村游项目,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发展乡村游,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
  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

  5.2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及案例

  5.2.1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据统计,我国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的规模已经达到6亿人次,占全国一年出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仅乡村旅游一项给旅游业创造的收入就可达1000亿元。而且,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建成359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农业类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城市居民出游首先乡村旅游的比重已近七成,使得乡村旅游已经真正发展成为旅游业的新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活动主要是以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为主,并逐步向观光、学习、休闲、娱乐、度假、考察等综合乡村旅游的方向发展。其中,当前最流行的是以住农家、干农活、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的乡村旅游主题,以收采摘农产品、参加民俗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旅游活动。
  5.2.2烟台长岛“渔家乐”
  烟台的长岛是山东省境内仅有的一个海岛县,共有32个岛屿,享有“海上仙山”的美誉。长岛的“渔家乐”乡村旅游项目最早兴起于1999年,当时只有岛上一个村的10几户渔家参与这个旅游项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的长岛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一个旅游点,而是发展成为一条成熟的乡村旅游线路。这条线路一改从前游客只能参观长岛,无意长期逗留的状况,提出了一个“吃在渔家、住在渔家、乐在渔家”的乡村旅游活动主题。该活动创意给游客带来了一种体验式的旅游感受,睡在渔家、跟渔民一起出海捕鱼、吃着渔民捕的鱼,再加上海水、海岛、阳光等环境,给城市居民带来了极强的吸引力。目前为止,“渔家乐”项目已经从最初的1个村发展到了16个村的600多户渔家,所提供的床位也增加到了1万多张,为长岛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长岛的“渔家乐”在旅游业中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和市场,其典型的以政府为主导、渔户自主经营的形式被总结为“长岛模式”,成为其他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经典学习案例。2004年,国家旅游局授予长岛的“渔家乐”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并称其为国内著名的非物质旅游品牌。
  5.2.3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1)设立生态保护区
  乡村旅游的相对于都市旅游的一个重要优势来自于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天然无污染。因此,国内很多乡村旅游的发展成功都离不开自然景观的培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想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就一定要注重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确保绿色、天然的乡村景观不会遭到破坏。为此,保定市的农、林业部门可以与当地的旅游局合作,设立生态保护区,采取封山育林,引导当地村民采用科学污染少的燃料,增强进入景区的游客的环保意识,从各个方面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
  (2)申报文化遗产
  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没有了文化的依托,乡村旅游将变得单薄而枯燥。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的相关产品时,应该注重保留旅游目地的自身的文化特色,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涵和意义。文化遗产的申报是为以保护、教育和科研为主要目的,而旅游业的开发是其附加的功能,但由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保定市政府可以针对该地区相对珍贵的文化遗产向有关部门申报,或争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认可,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力量,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3)举办地方文化节庆
  中国的地域广阔,且少数民族数量繁多,因此各地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成为建立当地乡村旅游别俱特色的非物质基础。例如各地的戏剧、乐器、手工艺品和传统民族节庆都是地域文化的精彩呈现。保定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遗产,建立一些主题鲜明的博物馆,在扩大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的同时,还能提升当地文化旅游的内涵,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
  (4)制定实施乡规民约
  随着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于过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地区的居民开始舍弃传统的破旧住宅,建起小洋楼,开轿车。然而,在农村地区现代化的进程中,有少数人为了追求先进的物质享受,破坏了传统的、具有珍贵历史意义的文化建筑或古迹,使得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了无法挽回的破坏。因此,政府要在长远利益的基础上,制定乡规民约,限制当地居民的行为,以形成保护文化古迹的氛围,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贡献力量。

  6.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对策

  6.1发展战略

  6.1.1总体发展目标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此阶段是保定市实现全面发展,加速转型的战略性时期,同时,也是保定市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发展阶段和战略提升阶段。为了实现“建设旅游强市、旅游名市”的目标,保定市要树立“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两大品牌,同时以“文化古城、山水保定”为主题,实施“资源整合、设施提升、精品打造、环境优化”四大战略,推行“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从单纯的景点景区向旅游目的地和产业集聚区、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运作、从资源依赖型向产品创新型、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六大转变,力争到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总量突破41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3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3%和18.8%。
  6.1.2具体发展战略
  保定市的旅游业要以“京郊休闲、山水度假、红色之旅”为特色,充分发挥涞源、易县、涞水、涿州、白沟新城、安新六县(市)和环京津的区位优势,以开发“短、平、快”的休闲观光旅游项目,以满足京津两地大都市居民生活节奏较快,寻求减压放松的休闲旅游的需求,争取打造成一种“快餐式”的京郊短途游为主的旅游线路。
  同时,也要凭借白洋淀、狼牙山、野三坡、易水湖和白石山等自然旅游资源,打造成一个以山水观光、疗养保健和度假购物为特点的城市旅游形象,打出一个“温泉疗养”、“梦里水乡”和“百里太行”的山水度假游名片。
  再者,要利用《地道战》、《小兵张嘎》、《狼牙山五壮士》和《敌后武工队》等红色经典题材的电影,打造一条“跟着老电影去旅游”的红色旅游线路,同时带动周边的农业观光游,融合成一个红色、传统文化、教育、科普的综合旅游主题。
  6.1.3具体项目战略
  2011年是保定市的“旅游项目推进年”,将全面推进多个旅游景区的项目投资,争取尽快完成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其具体的项目投资额如表6.1所示。
  保定市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

  6.2创新对策

  6.2.1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
  保定市的旅游资源有着独特的优势,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齐全,且遍布全市,气候宜人,地质地貌也十分多样,再加上当地的人文资源,给保定市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虽然保定市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如果开发的是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根本无法吸引游客的目光,更无法给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要利用游客多样性的需求,在保定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出特色的景点,并以此为核心,同时带动其他旅游景点的发展,建立一个由点到面,再由面连成片的格局,最终建立成一个区域性的旅游市场。
  为了与周边的旅游资源相区别,保定的特色旅游景点可以着重于独树一帜,旨在迅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相对的开发项目可以有特色保健游、红色旅游等新型旅游项目。
  6.2.2增加旅游项目,建立旅游网络
  增加旅游项目也是基于保定市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之上,但并不是指盲目地增加景点数量,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特点,进行整体的旅游景点的规划,将分散在各地的景点以一定的主题串成一条完整、多样的旅游线路,进而再将多条旅游线路建设成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网络,这种格局更能吸引游客的参与。
  6.2.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保定市的旅游硬件相对于周边省市的旅游景点来说,还相对落后,其主要表现在城市交通、绿化、环境卫生、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些可以通过政府支持,加入民间投资,甚至是吸引外资,来加以改善。
  受保定人口数量的限制,这些工程中,首要考虑的是交通网络的完善。对于外地游客到底保定市的大型交通网络,已经相对健全。当前要考虑的是保定市,抵达各个景点的交通。应该适当增设一些公交线路,连接景区和市区客运中心站,或者增开一些免费的旅游巴士,方便散客进出。同时,还要加大投放道路周边指示牌的数量,以引导自驾游的游客。
  其次,环境的维护也是当前必须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景区的维护必然是提升旅游形象的重点,同时,抵达景区前的路面维护也是影响游客对景区印象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环保的投入,树立绿色景区、绿色城市的形象。
  再次,还要加强休闲娱乐场所的建设。为了改善景区内娱乐项目的匮乏,以及市区夜间休闲活动的缺乏,应该加强这些项目的投入。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引入企业投资,以加强该乡村旅游项目,参与市场化竞争的能力,并减轻政府负担。
  6.2.4开拓新旅游领域,扩大旅游范围
  保定的乡村旅游要创新,就要扩大旅游范围,开拓新兴的旅游领域,加入现代化的旅游项目。
  首先,保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作为京津两地的后花园,海陆空交通运输发达,可以适当地开发国际旅游中心,会议中心等等,扩大潜在参与者的种类。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保定的“长寿之乡”的美称,将保定市建设成为一个康疗中心。将保定的人均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岁的优势体现出来,并作为宣传的一个亮点,吸引来此养老、治疗、休养的人们。
  再次,凭借保定驰名中外的土特产,“铁球”、“面酱”和“春不老”这并称为保定三保的特产,可以筹办以土特产为主题的展销会,或者举办成以品尝土特产为主题的民俗节庆活动,利用这种文化带动其他旅游产品或项目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利用“京津后花园”的美誉,将保定作为城市白领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乡村游目的地,在观光娱乐的同时,还能放松身心。
  6.2.5加大旅游宣传
  旅游宣传是保定的乡村旅游各个环节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保定乡村旅游的发展是紧紧依附于北京、天津的,而北京、天津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其独特的地位成为国内旅游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2011年,北京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近2亿人次,天津接待游客近1亿人次。倚仗着一个如此巨大的市场,对于保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地理位置优势。
  然而,保定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不适合与北京、天津争抢游客的实力,而是应该积极地把自身的特色融入到北京、天津的旅游项目中,利用北京、天津吸引游客的政治、经济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与北京、天津建立长远、广泛的合作关系,提出相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把保定和北京的相关旅游资源融为一体。

  7.结束语

  本文以保定市为例,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增权理论、体验经济理论、文化营销理论,对保定的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其结果如下:
  (1)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功能优势;
  (2)劣势:知名度低、基础设施落后、专业人才匮乏;
  (3)机遇:国家制定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市场需求呈井喷式爆发;
  (4)威胁:区域内部同类型旅游项目竞争激烈,其他类型的休闲方式的挑战。
  本文还根据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分类的研究成果,将目前保定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自然景观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乡村度假旅游模式、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并分别在这四种模式中列举一个典型的旅游项目进行分析。
  同时,本文还结合了国内外在乡村旅游方面发展的成功案例,根据发展过程中的经验,给保定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学习创新的借鉴。
  最后,提出了保定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与创新对策。第一、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第二、要增加旅游项目,建立旅游网络;第三、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第四、要开拓新旅游领域,扩大旅游范围;第五、要加大旅游宣传。
  由于本文对论文相关理论及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对保定地区各个乡村旅游景点的实际考察时间不够,论文中必然存在一些错误和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汪菊渊.园林学(中国大百科全书一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风景园林设计分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作品集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李嘉乐等.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1999(l).
  [4] 李嘉乐.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内容及其形成过程[J].中国园林.2009(4).
  [5] 孙筱祥.风景园林(LA)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国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J].中国园林.2002(4).
  [6] 刘滨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J].中国园林.2001(1).
  [7] 刘滨谊.旅游规划三元论—中国现代旅游规划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J].旅游学刊.2001(5).
  [8] 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3(18):l.
  [9]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
  [10] 陈文君.我国现代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探讨[M].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
  [11] 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2] 李志芳.布加勒斯特的乡村博物馆[M].当代世界.1998(5):48.
  [13] 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地理科学.2004吴
  [14] 必虎、伍佳.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问题.旅游科学.2007.
  [15] 王宏星、崔凤军.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及其影响研究.西藏大学学报.2005.
  [16] 朱有介.关于园林概念的形成、发展、性质及对美学的特殊功能问题的思考.中国园林.1991(3).
  [17] 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地理研究.1997.
  [18] 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旅游学刊.2006(15).
  [19] 乌恩、蔡运龙、金波.试论乡村旅游的目标、特色及产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
  [20] 程道品、梅虎.农业旅游研究综述.改革与战略.2004.
  [21] 王云才.旅游投资行为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旅游经济.1996.
  [22] 金茨萍、金一萍、黄郁成.国外乡村旅游市场与经营研究综述.企业经济.2006.
  [23] 林刚、石培基.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认识[J].开发研究.2006,23(6):72-74.
  [24] 税伟、张启春、王山河、张林英.城市化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步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5] 陈顺明.论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06.
  [26] 李丹.乡村旅游开发中的营销行为.发展研究.2006.
  [27] 刘海鸿.乡村旅游:国外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的启示.经济问题.2007.
  [28] 郎富平、杨眉.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态度感知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6.
  [29] 刘庆友.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
  [30] 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旅游学刊.1997(5).
  [31] 王云才.国际乡村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J].旅游学刊.2002,17(4):45-50.
  [32] 周永博、谢雨萍.乡村旅游标准化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33] 宋博、郑向敏.乡村旅游:安全与控制.农村经济.2007.
  [34] 朱丹丹、张玉钧.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北林学报(社科版).2008.
  [35] 冯燕.青浦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6] 唐瑜皎.雅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6.
  [37] 安华、延军平.河北保定市区位特点与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420-3423.
  [38] 河北省旅游局.河北旅游政务网:http://www.hebeitour.gov.cn/?action=zjym&id=449.
  [39] 一起游.地图资源库.http://www.17u.com/map/detail_1130516.html.
  [40] 何昳.6月起河北省4条高铁陆续通车保定将迎高铁时代.河北青年报.2011(4).
  [41] 苏勤.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安徽省旅游局.http://www.ahta.com.cn/xinxi/info.php?id=070425172514.
  [42] 盖宏君.辽宁大梨树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6(5).
  [43] 张冲.河北保定市旅游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经济网.2011.5.27.http://district.ce.cn/zg/201105/27/t20110527_22446384.shtml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5729.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5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