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卡产业市场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我国信用卡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逐步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其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支付比重已由2008年的17.94%、2010年的32.55%上升至2011年的41.72%。信用卡这一融金融技术与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支付工具已走入千家万户,信用卡的使用己扩

  摘要:我国信用卡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逐步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其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支付比重已由2008年的17.94%、2010年的32.55%上升至2011年的41.72%。信用卡这一融金融技术与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支付工具已走入千家万户,信用卡的使用己扩展到百货零售、餐饮娱乐、宾馆旅游、通信网络、公共事业缴费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联系的各个相关领域,对拉动内需、推进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信用卡也已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新的增长点。
  然而,自中国加入WTO,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国外银行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而众多的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均将信用卡市场作为抢占中国零售金融市场的利器,致使信用卡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与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情况相比,我国无论是信用卡的普及程度、使用环境、法律法规、征信体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作为信用卡产业的主力军,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开展信用卡业务的时间短,管理水平较低,盈利能力偏弱。针对现阶段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商业银行建立持久性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参考和实务型操作建议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所在。
  本文试图从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主要从双边市场特征分析信用卡规制问题,用成本收益理论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问题,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信用卡风险问题,结合实践,提出构建我国信用卡产业总体发展策略的政策性建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有助于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则从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了信用卡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研究防范、创新不足和研究思路。本文第四章节从我国信用卡市场具体发展结算和市场规模、市场环境入手,对我国信用卡产业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部分阐述了我做信用卡产业市场管理现状,从我国信用卡发行情况、信用卡产业管理情况和信用卡风险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我国信用卡当前市场总体发展形势。第六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信用卡产业市场管理存在问题,具体如下:中国缺乏自主独立的信用卡品牌;信用卡营销策略吸引力不足;缺乏优质的信用卡服务和成熟的经营策略;市场营销策略没有形成完整的价格体系;持有和使用信用卡的个人数量少,普及水平有待提高。第七章则描述了我国信用卡产业市场管理对策,具体如下:建立信用卡定价机制;完善信用卡收单业务规范;加快信用卡立法进程;加大产品创新,提升盈利能力;加强宣传增强信用消费意识;消费者应掌握信用卡使用常识。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抛开了直接借鉴国外经验的局限,充分结合我国国情,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等经济学基础理论分析目前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监管当局、消费者和商业银行的角度,从法律法规、行业准则、产品创新、受理环境建设、动态系统监测等方面给出了我国信用卡产业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具体对策;并对信用卡利润来源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有助于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的策略。实现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创新,分析结果对于改善商业银行整体信用卡业务的盈利状况,促进信用卡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用卡产业;双边市场;成本收益理论;信息不对称
我国信用卡产业市场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20世纪50年代,历史上第一张银行信用卡在美国诞生,经过50多年的发展,信用卡已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得到蓬勃发展。信用卡作为一种金融舶来品,在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不仅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项重要业务,是搭建商业银行与广大个人客户的重要桥梁,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
  2013年我国信用卡交易总金额为13.1万亿元,信用卡发卡总量达到3.9亿张,人均持卡量0.29张;透支金额为1.84万亿元,交易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5.8%。信用卡的使用已扩展到百货零售、餐饮娱乐、宾馆旅游、通信网络、公共事业缴费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联系的各个相关领域,对拉动内需、推进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1.2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xxxx、xxxx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九字方针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对信用消费拉动内需起到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政策支持,从而也为信用卡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银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特殊重要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近年来,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信用卡产业得到了跨越式的长足发展,发卡银行规模、发卡数量及交易额等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受理环境也有了较大改善,风险状况较国际上一直处于较好状态,始终保持在国际信用卡风险警戒线以内,社会公众也越来越接受信用卡的支付模式。我国信用卡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
  然而,自中国加入WTO,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国外银行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而众多的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均将信用卡市场作为抢占中国零售金融市场的利器,致使信用卡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与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情况相比,我国无论是信用卡的普及程度、使用环境、法律法规、征信体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作为信用卡产业的主力军,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相比,开展信用卡业务的时间短,管理水平较低,盈利能力较弱。整个信用卡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政府、监管机构、社会大众、金融机构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类信用卡产业的参与者,尤其是商业银行,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经营转型,尤其要把握好客户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服务结构调整的力度、节奏和方式,既要着力满足居民消费对信用卡业务的需求,保持信用卡产品种类和服务质量持续上升,又要通过结构调整使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提高信用卡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长远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因此,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信用卡产业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合理制定和调整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提出发卡银行建立持久性竞争优势的理论参考和实务型操作建议,对促进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理论基础

  2.1国外研究状况

  交换费率对信用卡最终价格的确定影响不大,因此没有必要存在。这以Car1ton和Frankel(1995)最具代表性,而其最重要的贡献是研究得出:在Baxter的信用卡市场完全竞争的研究框架下,交换费水平不会影响信用卡的最终价格,也不会起到补偿发卡机构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交换费是中性的,因此交换费没有存在的必要。而Katz(200l)等基于成本的定价模式,对澳大利亚信用卡体系改革的研究结果也倾向于否定市场化的最优交换费机制的存在。
  Baxter模型解释了交换费对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决定性意义。Baxter是最早对信用卡产业进行经济学上研究的代表,他建立了信用卡交易的经济学模型,论证了交换费存在的必然性,指出信用卡双边市场利益要达到平衡必须通过交换费的制定。同时,交换费的存在也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该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假定信用卡持卡人和商户对不同支付方式的需求具有互补性,由于存在使用外部性特征,消费者是否选择信用卡支付取决于持卡人和商户选择信用卡支付和现金支付分别得到的净效用。Baxter认为,最优交换费率不应太高,因为较高的交换费率使收单机构和特约商户的成本上升,使得发卡机构和持卡人成本下降,会导致商户减少;也不能太低,否则会导致持卡人减少。
  Roche与Tirole模型提出了新规制经济学的最优交换费率。Rochet和Tirole(2002)首次分析了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信用卡交易模型,对交换费集中定价和反额外收费规则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作了研究。他们运用Hotelling模型对商户受理信用卡行为进行研究,该模型的假定条件是:所有商户同质且商家在决定是否接受信用卡支付时,一方面要考虑相应的成本,另一方面要考虑接受信用卡支付可能带来的竞争实力的增加。为此该理论认为交换费率的确定取决于持卡人需求、发卡机构成本和双边市场竞争状况。
  Carlton和Frankel模型指出反对交换费的存在,认为交换费是中性的。该理论是在Baxter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模型为基础的研究,提出为了平衡信用卡双边市场的双方收益,提高信用卡交易水平,银行卡组织可以通过提高交换费率并降低持卡人费用来对持卡人进行补偿。如果持卡人可以享有一部分增加的交换费收益,持卡人的数量就会进一步增加。虽然这会使商户的信用卡交易成本上升,但为了提升竞争能力,避免消费者转向其他商户,商户不会因此拒绝受理信用卡。这样就会导致银行卡组织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不断提高交换费率,最终形成垄断。国外学者对于信用卡的经济理论研究开始的时间较早,目前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对信用卡的定价理论和模型己发展到第三代,对于信用卡的盈利模式和信贷风险的理论研究也较为深入。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水平方面,国外的理论研究成果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对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2.1.1对信用卡交换费理论和模型的研究
  从新规制经济学理论来观察,信用卡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Roson(2005)提出信用卡市场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0特征,消费者对信用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持卡人的规模和使用信用卡的费用,还取决于接受信用卡付款的商户规模,同时,信用卡市场向两边的用户提供相互依存的互补产品。双边市场的特性,一方面决定了交换费和转接费等存在的必要性,使得信用卡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约束条件大为放松;另一方面,也招致了垄断诉讼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信用卡产业定价问题的核心是交换费的定价,交换费的最直观定义是收单机构向发卡机构的分润过程。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交换费是平衡信用卡双边市场利益的核心,通过交换费的合力定价达到信用卡双边市场的需求平衡,在促进信用卡市场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以Baxter(1983)为代表建立的最优交换费率理论和模型,以Rochet和Tiro1e(20O2)为代表的第二代最优交换费确定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商户策略行为;第二种观点认为,交换费率对信用卡最终价格的影响不大,因此没有必要存在。
  2.1.2对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研究
  Lelend和Pyle(1977)研究了风险偏好对融资行为的影响,该理论认为,虽然企业家完全有能力自我融资,但是因为风险厌恶会选择外部融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判断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小,就会造成逆向选择问题,结果只有风险大的项目才会到银行融资,因此这种市场均衡的结果是无效率的。
  Stiglitz和Weiss(1981),Riley(1987)等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对银行贷款中的信贷配给现象进行了研究。因为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银行不能够完全掌握企业风险状况的情况下,风险较高的企业即使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也愿意以较高的利率申请贷款,因此利率并不能发挥供需调节杠杆的作用,信贷市场的供给将小于需求,有一部分低风险的企业不能得到贷款。
  BreanKear在企业信用分析中对企业和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系统介绍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通过案例对信用风险的衡量、分析、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国外对金融道德风险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最早是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麦金农
  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皮尔合作撰写的《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存款担保与过度借债之间关系中所涉及到的道德风险问题》。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道德风险问题更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1998)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是造成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其中克鲁格曼提出解释金融危机的第三代模型,全面分析了道德风险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人具有双重特性:一是人的有限理性。K.阿罗认为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二是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威廉姆森(2002)指出:如果没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同时存在,则经济契约问题就无关紧要,而对制度的研究也无关宏旨。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就可以看出制度约束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对不同支付手段制定不同价格的方式来覆盖支付系统提供服务的成本。为此,他们认为,现在交换费机制得以存在是因为银行之间的竞争不充分。
  2.1.3对信用卡盈利模式的研究
  一是对利率定价的相关研究。信用卡业务在世界各国得以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该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创造的巨额利润。世界各国的信用卡年利率大约在18%一23%之间,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具有一定的粘性,基本保持不变。因此,较高的利息率会带来较高的利润。Ausubel(1994)对信用卡与其他消费信贷产品如汽车消费贷款、个人综合性贷款等与基准利率做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因为逆向选择,发卡机构单独减少利率会造成信贷风险不成比例,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Meste和Clay的观点是,因为信用卡是典型的消费信贷产品,如果削减信用卡利息率将使银行面临逆向选择的尴尬,所以发卡机构不会将减少利息率作为提升竞争能力的手段。在Ausubel研究的基础上,David和Nicholas提出了信贷额度增加和利率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他们研究发现,持卡人的负债会随着信贷额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这与传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的结论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信用卡负债对利率的大幅度下降也特别敏感。当发卡机构增加额度或者降低利率时,他们使用上升的违约率来换取较大的利息收入。David和Iona研究了信用卡利率、透支余额与消费者换卡行为之间的关系。他们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当透支余额增加或是利率提高时,换卡概率都会随之增大。
  二是对年费定价的相关研究。StalnokostaS和Konstantinos研究了以覆盖风险为目的的年费定价,得出利率溢价和年费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该理论认为,信用卡消费者主要分为使用循环信用功能与不使用循环信用功能的两类群体。如果持卡人是循环信贷账户则对利率的变动敏感,而如果持卡人不是循环信贷账户则对利率的变动不敏感,但是这两类消费者均同样对年费的收取敏感。因此,即使将年费降至很低仍然无法阻止持卡人转向实行免年费政策的发卡机构。
  三是对价格竞争的相关研究。David和Richard认为银行卡组织直接为持卡
  人和商户定价,而竞争组织只能间接影响持卡人和商户的价格。在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发卡机构间的竞争和收单机构间的竞争将决定价格的高低;商户折扣率和交换费一方面影响着银行卡组织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影响着银行卡与现金和支票之间的竞争。

  2.2国内研究状况

  采取基于成本调查的定价模式,而不是市场化条件下的最优定价模型,这对中国信用卡产业的定价机制有借鉴意义。
  侯涛(2004)指出影响一家银行信用卡发行项目获利能力的基本收益和成本事项包括利息收益、交换收益、年费收益、其他手续费收入,包括营销服务成本、信贷损失成本等各类成本。他指出信用卡要提高盈利能力应侧重于提高效率和降低费用。余亚滨(2006)把信用卡的盈利模型简化为通过控制费用来增加收益,他认为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要建立在IT系统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以此构建以利息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
  陈文君和施继元(2005)研究了我国银行卡年费与转换成本的问题。他们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银行服务的收费水平、有效发卡量和平均账户余额是影响我国银行卡转换成本的主要因素。银行在实行年费政策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年费的收取能否促进自身利润水平的提高,增加的年费收益是否大于客户流失带来的利润下降。

  2.3结论

  目前,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水平方面,对于信用卡定价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的深入分析;对于信用卡盈利模式的研究,主要基于我国信用卡整体盈利水平较低,从收入和成本结构方面分析问题所在和提出对策建议;对于银行信贷风险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等基本理论方面。

  第三章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3.1研究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等基本经济学理论,对我国信用卡
  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研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采取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双边市场0特征分析信用卡规制问题,用成本收益理论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问题,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信用卡风险问题;通过对国内信用卡发展概况、存在的问题和实证分析结果的归纳,给出了我国信用卡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了改善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状况和提升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

  3.2创新和不足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抛开了直接借鉴国外经验的局限,充分结合我国国情,
  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等经济学基础理论分析目前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监管当局、消费者和商业银行的角度,从法律法规、行业准则、产品创新、受理环境建设、动态系统监测等方面给出了我国信用卡产业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具体对策;并对信用卡利润来源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助于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的策略。实现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创新,分析结果对于改善商业银行整体信用卡业务的盈利状况,促进信用卡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然,本文也存在若干不足之处:由于相关统计文献资料获取较难,国内信用卡统计报告的统计指标设计欠科学,很多信用卡统计数据都被商业银行视为商业机密,并未实现全国共享,对于全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策略的验证具有局限性,这是本文的主要不足,也是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由于作者本人能力有限,对信用卡产业发展中的计量分析没有过多涉及。

  3.3研究思路

  本文试图从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我国
  信用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主要从双边市场0特征分析信用卡规制问题,用成本收益模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问题,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信用卡风险问题,结合实践,提出构建我国信用卡产业总体发展策略的政策性建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有助于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第四章我国信用卡产业市场环境分析

  4.1我国信用卡市场具体发展阶段

  4.1.1初创期:激进时代(1979年一1984年)
  改革开放的初期,信用卡这种先进的支付方式随着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的活跃进入中国。在此期间,拥有外汇专营权的中国银行首先介入了信用卡代理业务,这是中国最初的信用卡业务一一代理发行。被代理的信用卡业务主要以东亚、汇丰、MASTERCARD等为主,1982年,中行开始在中国发展MASTERCARD特约商户。
  我们都知道,信用卡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消费市场逐渐告别短缺,商品市场也由计划经济下的卖方市场开始向买方转变。此时,发展消费信贷,刺激消费增长巳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4.1.2高速成长期:产品时代(1985年—1994年)
  随着市场的繁荣和经济交易的活跃,传统的结算方式巳不能满足人们支付的需要;电子和通讯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为信用卡的规模经营提供了技术保障.经过数年的代理实践,中国银行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从事信用卡业务的专门人才,积累了必要的信用卡经营经验,国家发行信用卡的条件基本成熟。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后改为长城卡),此后几年内,中国几大商业银行陆续发行了自己的信用卡,这就是中国目前所熟知的牡丹、龙卡、金穗等中国品牌。这一阶段,中国开始有了属于自巳的信用卡品牌,但此时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并不尽人意。
  4.1.3成熟期:成本时代(1995年至今)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信用卡业务巳取得了超常规的增长速度。据不完全统计从1992年到2000年期间,我国信用卡的发行量增长了300多倍,信用卡的发行机构巳经有50多个。目前16个主要城市巳经加入“金卡工程”网络建设,5个重点大城市内各商业银行均与所在城市银行卡网络服务中心实现了联网,并基本完成了各种银行卡的相互代理和联网通用。可说,在这一时期,我国信用卡市场的产品开发和推广工作才进入运行轨道。与外国信用卡的发展历程相比,我国信用卡市场经过十多年的缓慢运行,如今才开始面临真正的挑战和竞争。

  4.2我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3)》显示,2013年我国信用卡交易总额达1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9%,交易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5.8%。新增发卡量6100万张,累计发卡量达3.9亿张,人均持卡量达0.29张。透支金额为1.84万亿元,较2012年末增长61.8%。信用卡已成为大众使用最为普遍和最为便捷的消费信贷和支付结算工具。

  4.3中国信用卡市场环境分析

  近年来,国内经济进入低增长通道,宏观环境仍然复杂多变,信用卡风险的压力较大。因此,信用卡市场发展不再以单纯的规模扩张为主线,而是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效益。
  从宏观面来看,一是XXXxxxx报告提出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改善民生,随着城镇化、收入倍增计划等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宏观环境将长期利好信用卡业务发展。二是居民消费意愿、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断向“富裕型”升级,巨大的消费金融需求为信用卡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一是,按照国家发改委通知,从2013年2月25日起优化和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下降幅度超过20%。二是,由于“全额计息”、“滞纳金超限费收取”等问题的出现会打击消费者对信用卡的使用信心,在短期内信用卡发卡量的增速仍将放缓。三是,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迅猛导致技术性脱媒趋势愈演愈烈,支付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同时第三方支付逐步从支付中介向支付信贷的渗透,愈发挤占信用卡的市场空间。
  面对不太乐观的市场环境,信用卡产业积极调整经营思路,优化产业格局。
  信用卡业务范围逐渐由传统支付向新兴支付领域延伸。在进一步巩固线下传统支付业务优势的同时,主动竞争新兴支付领域,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业务创新能力,积极与互联网公司、移动运营商及其他产业链企业开展合作,加快线上快捷支付产品的研发与优化,推动产业全面步入电子化时代。
  另外,信用卡发展模式也由支付模式逐渐向融资模式转变。在发展交易支付业务的同时,更加注重信贷市场的开发与拓展。以分期业务为着力点,积极进行市场细分和产品研发,通过短信分期、现金分期、汽车分期等创新业务,抢占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领域主导地位;并积极介入小微金融市场,在授信额度、还款方式等方面推陈出新,布局小微金融服务“蓝海”。
  随着市场的发展,各发卡也开始在一些新领域进行了尝试,开始试点信用卡相关资产证券化。目前已有股份制发卡行在进行此方面的尝试,但具体效果还有待观察。对于信用卡中心的定位,国内信用卡市场在高速发展10余年后,也开始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已有两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开始尝试从银行的二级法人向独立公司的运营模式转变,具体成效仍有待时间检验。
  信用卡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新技术的推广与运用而发展的,2013年信用卡的创新实践,是围绕着无卡支付、精细化管理、精准化营销、数据挖掘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在信用卡产业中的运用而展开。新技术的应用也让信用卡服务有了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将作为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视野。
  我国重要的互联网平台的微信用户目前已达到4亿,因此把信用卡业务接入此类平台在2013年被各发卡行高度重视。招商银行率先推出信用卡微信客服,并升级了微信平台,推出了全新概念的首家“微信银行”。其服务范围从单一的信用卡服务拓展为集借记卡、信用卡业务为一体的全客群综合服务平台。其它各行也跟着在很短的时间内纷纷上线微信银行或是微信营业厅,但时间上过于仓促,后台很多细节尚需厘清。
  交行信用卡推出移动办卡终端,将前端信用卡申请工作进行移动化。也有多家发卡行推出了此类办卡终端,使信用卡申请实现电子化,并大大提高了信用卡审批效果和降低了虚假申请及各种成本。
  “大数据”是2013年非常火热的词。信用卡行业已经进入了精耕细作的时代,各发卡行已经利用数据挖掘与客户关系管理相结合,深入挖掘客户信息,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了差异化服务。当然,对于数据的应用,信用卡业务还需要更加精准的数据挖掘与营销能力作为保障,建立高效的数据挖掘团队、引入先进的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推出更加细分、更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实现客户的精准化营销,才能实现创新与服务的新突破。
  此外,央行加快推行利率市场化,使银行的收入更多的依赖信用卡等中间业务。随着各银行信用卡交易金额的大幅提升,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也顺势有了较大增幅。各上市银行2013年中报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信用卡新增发卡量、信用卡消费额、收入等同比增速均有较大提升。在信用卡收入方面,多家银行中报显示信用卡收入增长在30%左右,像建行更是增长50%,招行信用卡利息收入38.96亿元,同比增长36.13%;信用卡非利息业务收入34.68亿元,同比增长42.42%。
  信用卡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各卡大力推动的分期业务。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13年第三季度,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1.15万元,授信使用率达39.16%,较上年同期上升9.06个百分点。但是信用卡收入增长的同时,信用卡坏账率也随之上升。2013年第三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226.17亿元,较上季度末增长15.27%;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1.33%,占比较第一季度末上升了约0.08个百分点。虽然信用卡坏账有所增长,但风险还是在可控范围内,甚至可以说,是各银行为拉动消费适度调高了对信用卡风险的容忍度。不过,坏账率的上升也有一些是历史积累及相关核销政策没有放开等原因造成的。因此,业界及专家也多次呼吁将信用卡坏账核销政策放宽或调整,以减轻这种压力。可以说,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鼓励消费成为重中之重的大背景下,消费金融肩负着重任,如果得到政策层面的支持,并通过舆论正确引导,信用卡有望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

  第五章我国信用卡产业市场管理现状

  5.1我国信用卡发行情况

  5.1.1信用卡发行情况
  在消费领域,信用卡已经成为大众实用最为普遍和最为便捷的消费信贷和支付结算工具。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中国信用卡累计发行量已经突破4亿张,达到4.14亿张,环比增长5.83%,而这个数据在2013年底是3.91亿张,大约相当于每个中国家庭都拥有一张信用卡。
  5.1.2信用卡市场范围
  目前,信用卡市场由大型城市向中小城市逐渐渗透,中小城市信用卡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大型城市发卡量占比由2011年的26.3%下降到2013年的24.8%,消费交易金额占比由2011年的21.0%下降到2013年的19.5%。与大型城市发卡量和交易量占比逐渐下降的趋势相比,中小城市占比则稳步提高。
  5.1.3信用卡与互联网技术结合
  2011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国内移动通信网络已大面积覆盖,信用卡互联网支付规模不断扩大,创新支付方式不断涌现,我国信用卡互联网支付市场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截至2011年末,国内互联网支付用户规模达到1.67亿人,互联网支付用户占总体互联网用户规模的33%。
  同时,互联网与金融结合成为新的热点,信用卡与互联网融合朝着纵深发展,信用卡行业通过运用移动互联技术,推动了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模式多样化。
  5.1.4信用卡收单机构
  目前,在我国境内收单机构主要由各家银行构成;其次是银联商务、雅达等60多家第三方服务机构,主要为各收单机构和特约商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对于收单商户的分类,可以分为直联和间联。直联是指资金清算通过银联的网络,银联需要收取相应的费用;而间联是指资金清算通过各家银行自己的网络。其中直联模式基本为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商户维护,而间联模式基本为各家银行自行维护。截至2013年年底,银联商务占国内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市场份额的50%以上,且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在收单市场上的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5.1.5信用卡受理市场现状
  从受理市场现状看,截至2013年年底,国内可受理银行卡的特约商户156.65万户,累计布放POS终端240.83万台,ATM机具21.49万台,比2008年分别增长32.56%、30.52%和28.3%。我国的特约商户数量、POS终端数量以及ATM机具数量一直保持快速稳步增长。截至2013年年底,银联卡己经在8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受理,境外可受理银联卡的商户已达55.7万户、POS终端69.8万台、ATM71.9万台,同比分别增长30%、29%和24%。从互联网支付市场现状看,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近年来出现了以互联网支付平台为依托的新兴支付方式。目前,国内互联网支付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商户直联网银、网关支付和虚拟账户支付模式。互联网支付市场自2004年至2013年以来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年度增长率保持在100%以上。
  2013年,我国银行卡总交易额162.8万亿元,其中消费金额9.4万亿元,互联网支付交易总额5700亿元,在银行卡消费额中占比突破了60%。

  5.2信用卡产业管理情况

  5.2.1经营主体单一
  从产业的总体竞争力看,我国银行卡业务的经营主体比较单一,发卡和收单业务的开展主要依靠商业银行,整个银行卡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低,规模效应还没有充分体现,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随着银行卡使用范围和交易规模的扩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银行卡产业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
  5.2.2我国银行卡产业政策和法规体系还不健全
  我国目前与银行卡产业相关的政策、发展规律明显滞后于市场和业务的发展。1999年公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满足银行卡业务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银行卡条例》还没有出台。现有政策法规对目前银行卡产业出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对于不同的监管主体在银行卡业务监管方面的职能划分、业务准入条件和日常监管内容,对于发卡机构、收单机构、专业化服务机构,商户及持卡人银行卡业务各方当事人的权利、责任、业务的界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以及银行卡犯罪的认定和惩处等方面都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规范,随着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政策法规方面的缺失日益凸现。

  5.3信用卡风险现状

  信用卡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小额消费信贷产品。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信用卡发展情况相比,中国信用卡产业整体风险水平并不高,始终控制在国际标准5%的警戒线之内。但近些年,随着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卡总量和授信总额的不断扩大,以及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信用卡产业的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有所上升,各家商业银行也逐步意识到发展有效卡的重要性。为此,各银行金融机构开始转变发卡战略,从单纯追求发卡规模转向量质并举的精细化经营模式,发卡增速整体放缓。近几年,信用卡活卡率一直保持在60%左右,且呈现出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从人均持卡情况看,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我国信用卡累计发行量4.14亿张,2013年底3.91亿张。去年末,全国人均拥有信用卡0.29张,相当于每个家庭拥有一张信用卡。随着信用卡的越来越普及,部分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时消费心理不成熟,刷卡无节制,导致信用卡的坏账也在逐年增加。因此,有效的信用卡风险管控已成为我国信用卡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是信用卡业务风险总量有所增长。央行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251.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5.34亿元,激增了71.86%。此前,2012年全年我国信用卡新增坏账仅36.28亿元,这意味着2013年信用卡新增坏账已接近2012年全年的3倍。
  二是欺诈风险略有上升。VISA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球信用卡欺诈损失率是万分之六,亚太地区低于全球平均值,而我国低于亚太地区平均水平。随着我国信用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制卡、账单等业务的外包,网上消费的兴起使信用卡产业链的参与方越来越多,增加了信用卡欺诈的风险隐患。2013年,我国信用卡产业已形成损失的欺诈交易金额1.74亿元,同比增长5.10%。其中,申请欺诈、伪卡欺诈和盗卡欺诈的损失金额占比分别为68.97%、21.49%和9.20%。
  三是信用风险有所上升。信用风险是因持卡人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偿还所欠信用卡账务导致银行不能收回或不能及时收回债权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9家银行公布了2013年的信用卡不良率,9家银行平均不良率为1.44%,比2012年上升了0.16个百分点。信用卡无抵押、无担保的特点决定了信用风险在其风险损失中的高占比。为有效的防范信用风险,国内主要发卡机构都及时采取了更为谨慎的发卡和授信政策,加大了透支欠款的清收及核销力度,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已经显现,但仍需引起各发卡机构的高度重视。

  第六章我国信用卡产业市场管理存在问题

  信用卡自1985年进入中国经济生活以来,在短短的20年中,己取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有关的规章制度尚未十分健全,加之管理工作滞后,使信用卡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问题。

  6.1中国缺乏自主独立的信用卡品牌

  国内信用卡品牌从最初起步时以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长城卡”、“牡丹卡”、“龙卡”、“金穗卡”开始,到现在包括国内多家股份制银行遍地开花的“招商银行信用卡光大银行信用卡”、“浦发银行信用卡”、“民生银行信用卡”等。中国信用卡市场经历的20年巨变中,信用卡品牌也从最初的独立信用卡品牌,到现在针对不同细分客户的多产品信用卡品牌。品牌传播诉求也从突出产品功能,到突出产品服务,及目前逐渐凸显品牌个性及差异化的时代。
  现今中国各银行发行的信用卡都是附属VISA和MASTERCARD两个国际品牌,并没有创新推出拥有稳定的用户群体的优质信用卡。中国的信用卡市场想要发展和扩大,必须建立自主的优质信用卡品牌。

  6.2信用卡营销策略吸引力不足

  我国的银行虽然有相对详细的战略市场的区分,也有名目繁多的各类信用卡,如大学生卡、与各大著名高校联办的名校卡、与著名城市联办的名城卡、与著名大型企业联办的名企卡、还有各种专题卡等等。但是各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却没有根本性区别。目前我国信用卡品牌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品牌意识较差的普遍问题,大多数还是依靠信用卡数量的扩张来扩大客户,真正靠服务、靠品牌来进行竞争的并不多。把品牌构建简单等同于广告宣传、卡面设计、礼品促销等;在整体品牌建设方面还没有从战略上进行系统规划;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同小异,品牌定位缺乏个性特点;诸多银行在营销的过程中被迫只能频繁地大打价格战。这样的后果就是既无法提高本行信用卡业务的收入,也不利于整个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

  6.3缺乏优质的信用卡服务和成熟的经营策略

  由于国内各银行信用卡发行缺乏对市场的经营和管理策略的研究,存在严重的信用卡资源浪费的现象,有大量的休眠卡坏账。很多用户表示除信用卡的透支业务外,他们对怎样更好的使用信用卡来为他们服务或是一无所知,或是由于信用卡用户体验的不便利不高效而很少使用信用卡,没有培养起如香港或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的使用信用卡习惯。大量睡眠卡账户还涉及日常统计、检索、汇总、查询、账务处理等环节,影响了其他账户的正常交易活动,降低了银行的工作效率。同时,大量“睡眠卡”的存在还导致社会资源浪费严重。
  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金融品牌是国内银行的短板,而外资金融机构的金融品牌的建设和扩张比我们成熟和早得多。比如瑞银集团,它通过兼并收购,在世界各地迅速扩张。为便于推广业务,简化品牌形象,瑞银集团聘请了声誉显赫的品牌策划公司和广告集团为其推广品牌和代理全球广告活动。
  而信用卡品牌则正是银行品牌发展很好的突破点。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金融支付工具,是传统金融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这一消费方式大大减少了消费支出中的现金流量,有效节约了社会成本,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加快银行卡产业发展,打造更加强有力的民族自主品牌,是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比如,招商银行的服务网点虽然很少,但由于它的信用卡业务和品牌发展很好,它迅速成长为投资者和消费者心目中最好的中国银行之一。

  6.4市场营销策略没有形成完整的价格体系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各种信用卡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每种信用卡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没有形成完整而有效的价格体系,阻碍了信用卡的发行。例如,建设银行发行的龙卡汽车卡坚持每年年费200元,可是许多的客户并非拒绝缴纳汽车卡年费,只是交纳了年费却有许多功能用不上,所以觉得不值。龙卡汽车卡的单一年费却成了其发行的最大障碍。如果把龙卡汽车卡的年费划分不同的档次,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信用卡。

  6.5持有和使用信用卡的个人数量少,普及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口数量居世界前列,而持有和使用各种信用卡的人数却远远落后其它国家。城市中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国家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部队、团体及效益好的一些乡镇企业等,对信用卡还没有足够认识,因而发卡对象还有相当大的空白点有待开发。另外,由于受理信用卡业务的特约商户数量有限,且受卡有选择分布也不尽合理,行业门类亦不能满足持卡人正常消费需要。部分持卡人对信用卡使用不积极,相当一部分用卡意识淡薄,常年不用或很少使用信用卡,造成“睡眠卡”现象。
  此外,金融电子化水平落后,限制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信用卡是依赖电子计算机的产生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应以电脑的发展为先导,以电脑为基础。而中国目前还有多数城市基层行电子化程度低,电子计算机少,多数业务还是手工操作,特约商户的电子化程度更是低得可怜。中国许多地区通讯非常落后,严重制约了信用卡的发展。持卡人的资料和交易情况不能被银行及时的获取和共享,使发卡行不能对持卡人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例如:黑名单的传递,持卡人交易情况的及时统计等。另外,由于中央银行管理相对滞后,使目前信用卡市场缺乏统一的管理。加之各卡间横向联系不够,造成持卡人资信资源、商户资源、设备软件等许多信用卡业务资源不能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信用卡业务的先进性。除了重庆等个别地区外,在大部分地区各银行之间不能实现特约商户资源和其它银行卡设备资源的共享,经常是特约商户对不同品牌的银行卡不能全部开放,或是一个商户收银台拜访多家发卡银行的数台POS,增加了收银人员的工作复杂程度不利于调动收银人员的受卡积极性。从另一个方面,由于POS设备的不能共享,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七章我国信用卡产业市场管理对策

  为保障和推动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监管当局应加大立法进程,出台统一的制度规定和管理办法。

  7.1建立信用卡定价机制

  根据信用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结合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现状,建立合理的信用卡定价机制是促进我国信用卡产业规模式发展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信用卡产业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尚未实现规模效益,只有通过不断扩大发卡规模,增加持卡消费群体和扩大受理商户范围,才能有助于信用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实现规模效益。而要满足消费者和特约商户双方的利益,保持双方的需求平衡,银行卡组织就必须制定合理的交换费,建立合理的价格结构。为了防止银行卡组织在确定交换费时,为了获取最大利润而滥用这种市场支配权,监管机构有必要干预信用卡交易市场,建立合理的信用卡定价机制,能够使制定的最优交换费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

  7.2完善信用卡收单业务规范

  对商业银行发卡成本、商户收单成本进行测算,依照市场规则对交换费按笔
  封顶规定进行修订,取消部分机构的零交换费率使用规定。监管机构应尽快修订关于对违规修改商户编码和发卡机构交换费率的处罚办法,以规范各收单机构的商户开发和POS机具安装行为,规范收单市场业务,加强受理环境建设。

  7.3加快信用卡立法进程

  目前,我国对于银行卡的管理规定主要基于《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为适
  应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2010年9月,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的,专门针对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了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业务和收单业务管理规定,从监管层的角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监控。同时,针对目前信用卡犯罪数量的急剧上升和犯罪形式的多样化,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打击信用卡犯罪的办法和规定。如《中国银监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8170号)、《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银发〔2013〕142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不法分子利用ATM机具盗取银行卡资金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仁2013〕228号)、《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3874号)、《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的意见》(银办发720138149号)、《关于防范中介机构利用银行工作人员从事非法活动的风险提示》(中银协风提72013〕》号)、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公通字[201明2号)。虽然国家针对信用卡业务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但仍然没有完善的配套的法律法规,这也成为制约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为此,我国要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度,为手机信用卡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用卡环境。
  2013年,国内信用卡互联网欺诈损失金额1411.3万元,比上年增长23.4%;互联网欺诈损失占比为10.8%,比上年增长2.7个百分点。从欺诈类型来看,2013年信用卡欺诈损失排名前五位的包括伪卡、虚假申请、互联网欺诈、失窃卡和未达卡。与上年相比,创新业务欺诈的损失金额和占比呈增长态势。
  建议加快推进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安全规范,尽快研究制定互联网金融领域规章制度,明确业务参与主体、业务开展模式、风险防控措施、客户信息保护要求、业务争议解决流程、风险应急响应机制。应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督管理,督促其严控高风险商户准入,对交易异常、套用商户类型码、非法留存客户信息等风险商户加强监控处置。

  7.4加大产品创新,提升盈利能力

  根据我国信用卡产业盈利状况,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实现了扭亏为盈,但信用卡产业整体盈利能力偏低,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盈利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是利息收入偏低和运营成本过高,为此,作为信用卡产业的主力军商业银行应该消除恶性竞争,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丰富增值服务内涵,提高额度使用效率,提升信用卡业务盈利水平。
  所谓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是一种新的方法,或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或领域等,而信用卡创新可以认为是银行在经营信用卡业务的过程中在产品功能、业务流程、服务内涵、风险防范、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解决业务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改善经营结构。
  2010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联通联合推出全国首张“手机SIM卡+PBOC2.0贷记卡”的手机信用卡,将银行卡与手机SIM卡合二为一,集手机支付、社保、交通、会员信息、身份认证以及通讯等功能于手机中,具备一卡多用的特点及强大的应用扩展性。客户只需拿一部手机就可实现购物消费、交通出行、就医、商场会员等服务,有非接触式支付业务。通过该行信用卡完成,其支付账户是银行的信用卡账户能够完成芯片信用卡的所有支付结算款项直接对账、还款与现有信用卡完全相同。结算环节非常简单,持卡人只需在受理终端前将手机轻轻一挥即可完成支付,无需输入密码,小额消费支付即告完成。手机信用卡集快捷、安全、环保于一体,是国内第一家推出的基于芯片信用卡的手机支付业务。该手机信用卡目前可在深圳书城等各商家连锁网点的2000多个支持非接触芯片卡的POS终端上消费,到年底此类POS终端己达到1万台,受理商户覆盖广深高铁连锁超市、快餐店、便利店、电影院和广深高铁等,今后手机信用卡还有望与深圳通、香港八达通兼容互通,并可用来给水电煤气缴费,逐步涵盖广大消费者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手机支付业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在国内受到商业银行和电信运营商
  的高度关注,纷纷投入技术力量开展研发和试点应用。工行凭借领先的科技和业务优势在手机移动支付领域获得了先发优势。据了解农行、中行、建行等银行也在积极开展手机支付业务的研发工作。目前,工行正在将技术领先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寻求更广泛的合作领域,加快手机信用卡快速支付业务的开发和推广、改善受理环境、丰富业务应用。一方面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开展基于芯片信用卡的手机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另一方面,与中国银联合作进一步加快受理商户建设,加大受理设备投放力。

  7.5加强宣传增强信用消费意识

  7.5.1建立征信系统
  虽然人民银行、中国银联、各家商业银行都在致力于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监
  管体系,但目前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只限于客户与银行发生的信贷业务信用记录,银联征信系统只限于信用卡客户的信用记录,而没有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完善的征信系统。这对商业银行对申请办理信用卡客户的调查、审查、审批环节造成了极大不便和风险隐患,不利于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为此,政府应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应建立全面、综合、统一的个人征信信息平台,将公安法院、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邮政电信、公共事业等非政府机构均纳入征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积极推动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为信用卡产业的规模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信用卡业务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而信用卡业务经营的原则是将风险
  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信息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可以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稳定经济秩序。通过加强信息管理,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问题,信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信用卡产业发展的成败。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增强信息系统功能,提高消费者权利保护意识,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成熟的个人信用体系应具备以下功能:一是个人征信数据的开放和合法传播;二是建立一个竞争有序的个人信用中介市场;三是有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四是失信惩罚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同时具备以上四方面的功能,才能称得上是成熟的个人信用体系。
  2006年,人民银行建立了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并在全国全面使用,这为信用卡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各家商业银行针对信用卡业务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初步构建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其中,工商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一直走在国内同业的前列,从发卡前的身份核查到发卡中的信息审核再到发卡后的交易监控,通过多个系统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内部控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风险防控的效果。
  如在电子现金小额支付方面,2013年初,工总行与宁波市民卡公司合作,正式启动宁波市民卡的发卡工作。该卡将与居民密切相关的民政、医疗卫生、公积金、公安、工商、税务、教育等政府服务项目和交通、公用事业及其他小额支付等商业服务项目整合于一张IC卡,不仅具有普通银行卡的借贷功能,还具有市民管理功能、电子钱包功能,并支持非接触式支付。在社保医保方面,2008年4月1日,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银联及工商银行总行批准,工行成功发行了集芯片卡与磁条卡于一体,符合银联标准,具有五保合一0功能的复合智能社保信用卡。社保信用卡的磁条账户采用准贷记卡或贷记卡,用于存放参保人的养老保险金等资金,也可作为工伤、失业、生育保险金的赔付账户。磁条账户具有标准信用卡的所有功能,并享有牡丹卡的各种优惠政策。社保信用卡芯片账户采用准贷记卡,为劳动保障部行业标准(非PBOC和EMV标准),其中包含参保人相关信息和其医疗保险资金,可在发卡所在地社保部门指定的医保医院和药店,通过银联交易系统进行消费交易。截至目前,社保卡累计发卡量242万张。
  另,在铁路客票方面,2013年4月,工行与济南铁路局合作发行牡丹济铁年金卡,以银联标准牡丹信用卡和IC卡为基础设计,为芯片、磁条复合卡。其中,芯片部分设计为非接触射频方式刷卡,具备单位门禁、食堂就餐、理发、洗澡、健康查体等身份识别功能。芯片中储存社会保障号、单位编号、单位名称、姓名、性别、公民身份证号、工作证号、职务、身份类别以及对应的磁条卡卡号等10个数据字段,能在铁路局机关、铁路系统医院等指定地点的专用读卡设备上使用。磁条部分为普通的人民币贷记卡和人民币准贷记卡,与所依附卡种具备的功能相同,可在国内外使用。牡丹济铁年金卡有效期为10年。发卡对象包括济南铁路局机关员工、在职员工及离退休人员,涉及全省及驻青岛、徐州地区的铁路员工。截至目前,累计发卡量已达13万余张。
  此外,建议参考国外信用卡成熟市场呆账核销的做法,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简化核销申报资料,修订责任认定制度,根据信用卡规模经营的特点,按照逾期时间、透支金额、呆账比例等规定责任认定制度。完善第三方网络支付监管体系,建议国家相关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建立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监管主体体系,明确监管内容、范围和经营规则,以防止国家金融体系在改革支付渠道上出现巨大风险。
  7.5.2加强系统动态监测
  加强系统监测,动态掌握客户的发展趋势,及时防范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目前,各家银行均建立了本系统的日常交易监控系统,只能监测持卡人的用卡情况,对于持卡人的财务状况、资信状况不能实现实时监控,而且各家商业银行的监控系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为此,很难动态掌握客户的发展趋势。建议政府出面,将公安户籍查询系统、工商企业查询网站、公积金查询系统、纳税系统等多个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客户的发展趋势,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持卡人、商户等各方的道德风险。
  7.5.3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
  监管机构应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及时掌握经营机构的经营状况,应该根据业务发展实际,适时调整监管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解决防范和化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问题,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
  我国信用卡产业盈利水平不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利息收入占比偏低,
  其根源在于我国大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其相对保守的消费观念和使用现金消费的习惯是影响信用卡透支消费的首要因素。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商业银行,都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激发潜在客户的透支消费需求,从而推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政府应提高民众的信用卡知识普及率。加大对信用卡基本知识、基础功能、应用领域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信用卡为其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提高全社会对信用卡的认知度和认同度,通过强化品牌建设,增强人们对信用卡的熟悉度和信赖感。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加大潜在客户的营销宣传力度,通过一站式0服务,提高信用卡产品的附加值,激励持卡人刷卡透支消费,逐渐形成良好的透支消费习惯,提高信用额度的使用效率,逐步优化收入结构,增强盈利能力。

  7.6消费者应掌握信用卡使用常识

  作为信用卡持卡人本身,应逐步掌握信用卡的使用常识,提高自身权益维护意识,防止犯罪嫌疑人有机可乘,对持卡人本身造成损失,同时也会造成商业银行的风险损失,更重要的是会扰乱社会秩序,影响信用卡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掌握银行制定的息费收取规定,避免造成不良信用记录。要充分了解银行制定的息费收取规定,按照与银行签订的信用卡领用合约,按时偿还信用卡透支,以免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留有不良记录,对个人征信造成不良影响。根据各家银行信用卡罚息情况调查,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信用卡发卡行,率先取消信用卡部分逾期全额罚息的规定,仅对欠款部分收取利息,己偿还的部分将不再计收利息,其他银行尚未表示跟进。

  结论

  我国信用卡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逐步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对拉动内需、推进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信用卡也已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新的增长点。我国信用卡成为了一项重要交易方式,具有快捷、方便和安全的特点。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信用卡产业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一些有效对策。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国外银行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而众多的外资银行、金融机构抢占中国零售金融市场的第一步,就是争夺信用卡市场份额。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己到了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相比之下,我国无论是信用卡的普及程度、使用环境,还是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与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相比,我国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的时间短,营销能力弱,管理水平低。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也为商业银行建立持久性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参考和实务型操作建议。
  本文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信用卡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一是建议建立信用卡定价机制、加快立法进程、完善收单及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的监管等;二是加大产品创新;增强消费者信用卡使用知识,改善现有使用现金交易的消费观念,优化银行现有收入结构,增加利息收入占比,提升信用卡业务盈利能力;三是从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消除风险隐患,需要监管当局、商业银行、消费者三方面共同努力,降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学斌.关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问题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3(06)
  [2]刘晨.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及发展战略[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05)
  [3]苏晓凤.商业银行强化客户经理制的对策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04)
  [4]薛誉华.开放条件下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与市场定位[J].中国软科学.2003(05)
  [5]周效东,汤书昆.构建面向CRM的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J].科技管理研究.2003(02)
  [6]于海龙.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浅析[J].新金融.2003(03)
  [7]王修华.CRM:我国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01)
  [8]樊治平,王建宇,陈媛.客户关系管理(CRM)的评述与展望[J].系统工程.2002(06)
  [9]王辰.新的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若干思考[J].新金融.2002(12)
  [10]江征,胡晓剑.客户关系管理:我国银行业的必然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02(05)
  [11]温志昕.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07
  [12]郑锐.完善XX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的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13]贠鑫.中国银行西安鼓楼支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8
  [14]王一珩.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
  [15]马琰.工行陕西分行客户经理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6
  [16]公祥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行客户经理制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17]刘晓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18]滕琳.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
  [19]谭耀军.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
  [20]刘益群.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运行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7
  [21]刘雯雯.CBD银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2]王新峰.基于客户价值分析的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3]赵成凤.国内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4]董仲慧.双赢目标下商业银行客户多渠道管理策略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
  [25]曾隽.商业银行个人客户价值评价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6]郑晟华.基于贷款决策灰色区域的ROC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7[27]赵涛.交通银行西安分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8
  [28]陈晶.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客户价值评价模型设计及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29]刘鲁军.基于数据挖掘的信用卡客户激活与响应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
  [30]原野.基于数据仓库的P银行个人客户细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31]李永强.工商银行客户关系管理(CRM)体系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
  [32]胡青.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构建[D].山东大学2007
  [33]姜云磊.论我国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D].吉林大学2007
  [34]李昆.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
  [35]道冰川.客户关系管理在中国银行业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36]毛亚娜.我国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7
  [37]王怡齐.客户关系管理在建设银行股份公司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
  [38]谢晓林.中国农业银行连云港分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6
  [39]谭耀军.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
  [40]任佳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41]王涛.我国商业银行客户关系差别化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2
  [42]郑文清.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43]粟峥嵘.城市商业银行信用卡客户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6
  [44]张芳芳.我国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探讨[D].清华大学2004
  [45]褚法政.基于数据挖掘的银行客户关系管理[D].青岛大学2004
  [46]蓝汉秋.《案例》:澳门永亨银行信用卡中心[D].暨南大学2002
  [47]蔡懿.中国建设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
  [48]陈春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运营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3[9]付瑞.客户关系管理在中信信用卡中心的实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6609.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5月31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3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