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营运根本,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实现持续经营的第一要务。随着《巴塞尔协议ш》的出台,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这使得各国银行体系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我国银行业对流动性的

  摘要: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营运根本,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实现持续经营的第一要务。随着《巴塞尔协议ш》的出台,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这使得各国银行体系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我国银行业对流动性的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面临房地产市场回落、股市低迷、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的大背景下,完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行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因其资产规模相对较小、资产结构相对单一、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等特殊流动性风险因素的存在,使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模式与大型银行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以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为重点进行论述,在阐述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对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及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风险隐患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一、序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或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获得充足的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到期债务支付的风险。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市场动荡,美国银行业集体陷入困境,资本金普遍不足,倒闭潮和并购潮迭起。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虽然鲜有银行破产倒闭的案例,但是并不能忽视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由于经营的地域性限制和资本金相对较少、管理风险的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就更有必要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全面掌握自身业务承受各种风险的能力,以便游刃有余的应对外界的各种冲击。
  本文重点关注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薄弱的现状展开研究,通过最新的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及各项监管指标的结合分析,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概述

  (一)流动性风险的基本情况

  1、商业银行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的定义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满足客户当前或未来的资金需求。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地变现资产或增加负债以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日常经营活动。具体而言,流动性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满足客户存款的提取要求而产生的支付风险;而后者还包括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信贷需求或其他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
  2、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
  流动性风险作为一种结果性风险,其引发因素可能是外生的,如市场干扰、国家风险等,也可能是内生的,如由信用风险或操作风险等引发。我们认为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错配
  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主要是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匹配。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是由定期贷款构成,而负债主要是由活期存款以及能够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构成。中长期资产与短期负债的搭配显然是存在极大地风险隐患的。当临时发生客户大额提款时,银行的备付金如果不足,将会陷入流动性危机。所以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的错位直接加大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2)市场利率的变化
  如果市场利率高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投资者为获得更高的收益,会将资金从银行转移到市场投资中,因此大量存款抽离银行,导致资金流入减少。同时,由于市场利率相对较低,借款人此时的资金成本降低,会乘机从银行大量贷款,导致资金流出的增多。存贷款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增大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动
  央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对市场的流动性以及商业银行的信贷总量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当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上调使得商业银行的超额备付减少,同时,贷款需求增多,存款数量减少也会导致流动性资产的减少。此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4)金融市场发育程度
  当商业银行流动性出现问题时,要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大小迅速变现,而资产的变现能力与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相关。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中,银行能够及时变现资产或筹集资金,用以支付客户提款或满足客户贷款,从而顺利度过流动性危机。但在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下,可能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或以合理的价格变现资产,那么就无法为商业银行提供足够的流转资金,此时,银行就面临着流动性短缺的风险。
  (5)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和信心变化
  交易对手违约将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导致商业银行对自身业务的主动性和控制能力大大减弱,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增加。此外,如果交易对手对商业银行的信心减弱,会导致商业银行的业务遭受重大影响,由此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不言而喻。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

  为了更好的监测和管理银行的流动性水平及流动性风险的大小,指标体系把流动性进行了量化,更加直观的体现出主体的流动性状况。目前,通用的主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流动性缺口
  流动性缺口=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这一指标衡量的是商业银行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若流动性缺口为负值,则表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资金的供给不能满足资金的需求,银行就必须通过动用现金储备、变现流动性资产或在市场上融资来填补缺口;如果流动性缺口为正值,则表示该银行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有现金流量的盈余。这种盈余当然表明了银行所具备的流动性能力。
  2、股权与总资产的比率
  股权与总资产的比率=股权/总资产。股权即所有者权益,此比例高的银行表示其资本金较多,其负债比例相对较小,自身实力较强。抗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强。因此比该比率低的银行更容易筹集到所需的可用头寸。
  3、贷款与总资产的比率
  贷款与总资产的比率=贷款/总资产。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贷款的流动性并不强,证券化的过程仍需推进。而贷款在商业银行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如果贷款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那么银行的流动性将无法得到保证。该比率越高,银行的流动性越差;该比率越低,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越好。
  4、一级储备率
  一级储备率=现金/总资产。一级储备是指现金及其等价物,一级储备是商业银行流动性最高的资产,是流动性的第一保证。一级储备的比例越高,银行的流动性与安全性越高。
  5、流动资产与总资产比率
  流动资产与总资产比率=流动资产/总资产。流动资产是指投资期限在1年以内、流动性好、易变现的资产。流动性资产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迅速变现,在二级市场的流通性强。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越高,银行储备的流动性就越高;流动性资产占比越低,银行的流动性水平也就越低。但是银行要综合考虑流动性和收益性,所以要合理摆布资产,并不是流动性资产越多越好。但是对于大银行来说,因为它能容易地以合理的价格筹措到资金,因此不必要存储太多的流动性,所以银行的规模越大,该比率越小。
  6、核心存款比例
  核心存款比例=核心存款/总资产。银行存款按其稳定性水平可分为核心存款和非核心存款。核心存款是指对市场利率不敏感,稳定性相对较高的存款,一般包括居民和小企业的存款。非核心存款也称易变存款,是指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的存款,例如大企业存款等。当经济环境出现对银行不利的变化时,非核心存款会大量流失,因此并不能作为流动性资产。核心存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越高,银行的流动性越强;反之,流动性越弱。
  7、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表示流动资产中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的一个指标。流动资产包括现金资产、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和其他短期资产。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存款、同业拆借放款项、其他应付款和其他短期负债。流动比例越高,银行的流动性越强;流动比例越低,银行的流动性越弱。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1、资产及负债管理
  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实质是由于资产、负债的不匹配所导致的。因此,资产、负债结构是否合理、能否提供流动性,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至关重要。
  2、现金流量管理
  现金流量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监测现金期限配置情况,来控制本行的现金流量,防止自身对短期流动性供给的过度依赖。设定现金流限额是指银行根据自身的情况对每日或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额度进行管理,设定现金流的上限,规范业务规模。
  3、流动性应急计划
  流动性应急计划反映的是一家银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无特殊外援的情况下,依靠紧急动员现金流量求得生存的能力。出现紧急情况时,必须定期对现金流入流出以及可行性筹资进行分析,规定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变现的顺序,随时测定备用信贷额度的大小。

  (四)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3年-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又充当商业银行的角色,而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的一切业务都是按照计划进行的,因此不存在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问题。
  第二阶段为1979年-1992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恢复并新建了一大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把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从事专门的管理职能,由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执行经营职能。但是由于资金管理办法的落后,未能像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一样实行资产负债管理。
  第三阶段为1993年至今。从2004年到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重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全部实现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我国开始引入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并参照巴赛尔协议的要求全面提升其风险管理能力。
  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真正开始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时间比较短,银行监管部门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大部分银行尚没有建立起较为成熟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分析

  (一)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大银行相比,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营地域的地方性特点。中国中小银行的区域性与地方性特征十分明显,以城商行、农商行和各类型的信用社为主,其服务对象也主要是所在地的企业和居民。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城商行已经开始在所在城市以外设立分行,跨区开展业务,但是,短期内中小银行的地方性特征仍难以得到根本上的改变。
  2、资本规模偏小。资本金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根本,充足的资本金是保证银行资金支付行为成功实现的最终屏障。中小银行由于资本金规模较小,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程度不如大银行高而且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使得中小银行在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容易诱发中小银行的盲目扩张,从而加剧流动性风险的隐患。
  3、业务种类相对单一、存贷业务过于集中。首先,从整体来看,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种类比较单一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虽然近年来中小银行积极参与发展各类金融创新业务,但由于政策、资本金、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限制,多数中小银行还主要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其次,从资产业务来看,中小银行的贷款投放存在明显集中现象,包括客户集中和行业集中。贷款投向过于集中无疑加大了银行资产业务的组合风险,导致中小银行对外部经济和自然环境的敏感性极大。再次,从负债业务来看,核心负债不足仍是中小银行负债业务的隐患。由于中小银行的主动负债能力有限,其资金来源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款业务,新业务的开拓较慢,规模也不大。
  4、管理相对较薄弱。从管理上看,中小银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组织架构、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四个方面。第一,我国中小银行虽然逐渐都采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由于绝大部分中小银行仍然由地方政府绝对控股,所以受行政干预较大,难以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银行的自主性不强;第二,风险制度的建设相对不足。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方法和技术都比较落后;第三,信息系统建设薄弱。系统往往跟不上业务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迅速发展的银行业务特别是各种创新业务的需求;第四,专门人才不足。随着风险管理系统和技术的升级,银行对于专业人才的需要越发迫切,但由于中小银行吸引力不强,很难留住优秀人才。
  因此,努力建立健全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测及防护系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来管理流动性风险对中小商业银行来说迫在眉睫。

  (二)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根源

  1、资产规模与资产质量的矛盾造成流动性风险隐患
  为了追求自身资产规模的扩张和业务范围的增大,中小商业银行难免有过度扩张资产规模的冲动。虽然近几年在监管机构的严格监控下,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坏账率水平明显下降,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宏观经济形式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中小商业银行在自身抵御和控制风险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更易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
  2、国家对中小银行信用支持的力度不及大银行
  由于银行规模和地位的不同,国家对各家银行的信用支持力度也是不同的。国有大行牵涉到整个社会经济金融的稳定,甚至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国家会用国家信用来担保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安全。相对来说,中小型银行得到的信用支持力度就远不足大行,例如广东恩平信用社挤兑、威海商业银行挤兑,特别是海南发展银行的破产倒闭,都反映了中小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相对更大。
  3、资产负债错配导致流动性风险加大
  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主要表现在存款的短期化和贷款的长期化之间的矛盾。短期存款是中小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而负债方面,中长期贷款和投资构成了银行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借短贷长的资产负债结构在现金流上存在很大的不匹配,导致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入无法完全抵补负债引致的现金流出,由此产生流动性不足,承担的风险加大。此外,负债的收益敏感性导致负债的稳定性不足。股市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存款极易转换到股市及其它投资标的中,所有这些直接金融工具的发展都在考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而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负债基数较小、稳定性较差、资金筹集渠道相对匮乏等原因,更易受到冲击。

  (三)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隐患

  1、存贷比率居高不下
  从央行公布的货币信贷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余额62.99万亿元,同比增长15%,201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8.2万亿元,同比多增7320亿元。而人民币存款余额却小幅增长13.3%,比11月末和上年末低0.1个和0.2个百分点。2013年,在国内经济弱复苏的环境下,信贷表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1.07万亿元,同比多增3340亿元,这一数字创下了2010年2月以来新高,这种形势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将会产生较大压力。
  2、存贷款期限结构不匹配
  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由短期存款和借入款构成,而在运用资金时,出于对高收益追求,又主要进行中长期的贷款和投资。因此,以资产带来的现金流一般是无法满足流动性需求的,从而出现流动性紧缺状况。从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近年实际经营状况来看,流动性来源己经与需求出现无法完全匹配的状况,实际上流动性缺口已经存在。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不匹配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基建贷款等中长期信贷业务迅速发展,存贷款期限结构不匹配现象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明显。期限错配导致流动性缺口加大,流动性风险也随之加大。
  3、资产形式单一,资产质量较差
  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标准衡量,合理的资产形式及其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但是,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资产大部分表现为贷款。贷款为主的资产结构使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资产受合同期限等因素的影响,流动性较差,限制了整个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目前,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资产形式单一所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依然很大。

  四、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中小商业银行应针对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内部根源,通过业务政策的适当调整和风险监控手段的提升,从根本上改善流动性管理水平,控制流动性风险。

  (一)加强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1、实现资产的结构性调整,由相对单一的资产结构向多元化的资产结构转化。首先,降低信贷资产的比重,增加债券等流动性较好的非信贷资产比重。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大使流动性下降,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可以改善资产的流动性。其次,提高票据贴现业务的占比。发展票据业务有利于提高中小银行的资金收益,也可以弥补贷款占用资金而导致中小银行资金充足率不足的情况。此外,通过票据转贴现业务可以进行资产吞吐,提高资产的流动性。第三,重点发展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常态的信贷资产交易使中小商业银行在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情况下,迅速以合理的价格进行资产变现。通过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发展盘活存量及新增信贷资产,改善资产的流动性。
  2、实现负债的结构性调整
  相对于大银行来说,负债规模偏小,以及负债来源的稳定性不强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所以实现负债来源的长期化和提升即时融资能力对中小银行而言更为重要。在调整负债结构方面,中小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比重,提高核心负债比例
  资产的长期化和负债的短期化是大多数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现状,为了实现资产负债期限的匹配,减少流动性风险,应该在资金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提高核心负债比例,改善借短贷长的局面,从而改善资产负债错配的情况。
  (2)加大货币市场的参与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银行间货币市场是银行即时获取短期资金最方便快捷的渠道,银行可以通过回购和拆借交易在市场上快速融入大量短期资金,以解银行的燃眉之急,顺利应对短期流动性不足。因此,积极开拓同业融资额度,加大同业拆借等主动负债对中小商业银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控制流动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3)增加居民储蓄存款的比重,提高低成本存款的存量
  居民储蓄存款相对于企业存款,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综合成本较低。因此,中小商业银行为长期改善流动性状况和降低负债成本,应加大居民储蓄存款的拓展力度,增加储蓄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

  (二)改进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手段

  1、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中小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承受能力较低,对流动性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就显得更加重要。加之流动性风险的小概率性和严重后果,银行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随时都处在高度戒备的状态下。具体措施包括:
  (1)做好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通过对流动性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情况的预测和分析,完成对潜在流动性的衡量。
  (2)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通过对风险指标的预测和观察,及时评估未来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状况,确定风险警况,并在出现异常时快速做出反应,通过之前制定的措施来准备充足的流动性。
  (3)建立定期的流动性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对流动性风险出具具体的报告,详细论述流动性需求、来源和流动性储备等,同时还应当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2、强化经营系统的调控功能。加强对分支行及各个经营部门的头寸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管理行对于全系统内资金的调控功能,并要求各分支机构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现金流量进行预估和上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内部决策控制、实施控制、事后监控和预警机制。
  3、建立高效、科学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资金管理部门应及时根据各分支机构的头寸情况进行有效的资金调剂,建立起系统内资金预测、统计和分析的管理体制,实现整个银行资金的优化配置,增强系统内资金的收益性和流动性。
  此外,在系统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也要较大投入,从根源上加强风险防范的软硬件措施。
  (1)建立银行内部数据库,保证银行有足够的历史数据针对自身进行各种必要的经济统计和比较分析,有利于统计模型的建立和压力测试情景的设计与执行。
  (2)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内控活动应贯穿银行整个经营活动和各个风险管理层面,使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得以落实。有效的内控制度有利于实现风险管理的标准化和准确化,可以提升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并保证银行各项业务的正常合规经营。
  (3)建立全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不仅要定性分析流动性风险指标,更要进行定量分析,借助先进的数量工具,对各项风险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对潜在或已有的风险进行度量,尽量减低银行的系统或非系统性风险,确保银行有足够的流动性抵御不可预测的极端不利事件。
  (4)培养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流动性风险的定量分析要求风险管理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够运用相应的统计模型或统计软件进行准确预测和有效评估,因此银行需要引进数量经济计量方面的专业人才,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计量和把控。
  (5)加强方法论与系统建设,完善风险监测与报告体系。银行应持续开展资产负债与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的优化与升级工作,并推进咨询项目成果的落地,一是研究应用新的风险计量技术和管理方法,丰富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和限额体系;二是加强风险监测与报告,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测报告体系;三是提高风险预测能力,从被动型管理向主动型管理转变。
  参考文献
  [1]黄其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与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0)
  [2]李巍.浅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王旭.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4]胡江芳.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王秀芳.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制度框架分析[J].时代经贸,2011
  [6]冯巍.内部现金流和公司投资[J].经济科学,1999(1)
  [7]王文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与管理策略[J].金融与经济,2000,(6):23-25.
  [8]郭京华.试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风险及其管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6)
  [9]徐明东.刘晓星.金融系统稳定性评估: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国际比较[J].国际金融研究,2008
  [10]艾丽,刘明彦.透视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J].银行家,2009
  [11]马素红.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分析及前景展望[J].中国城市金融,2009
  [12]孙连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J].广西金融研究,2007
  [13]徐光林.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宏观压力测试[J].新金融,2008
  [14]郜利明.经济的周期性与压力测试中假定性压力情景的设定[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9
  [15]刘萍田,春英.商业银行个人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初探[J].科技与管理,2008
  [16]王宏新,王昊.房价变动的情景测试与商业银行风险规避[J].改革,2009
  [17]王都富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政策建议.[J]金融论坛,2008,05
  [18]孙迎芬.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J].江苏商论,2008,(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6618.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6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