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探究

摘要:课堂提问,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通过思索和讨论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提问策略及其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意义,分析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在提问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在

  摘要:课堂提问,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通过思索和讨论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提问策略及其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意义,分析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在提问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高中历史课堂提问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策略;意义;对策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探究

  一、引言

  《课程标准》对课堂提问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培养学生探究和思维能力,增加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让学生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29页.]学生高中时代正是知识积累和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思辨能力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思索,从而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和能力,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本文以提问策略及其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的意义,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在提问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高中历史课堂提问实效性的对策。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运用提问策略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提问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思维和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提问是学生成长的阶梯,课堂提问是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学习知识看成是一大乐事,释放巨大的潜能,对课堂教学也会兴趣盎然,提高学习效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历史事件,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和探究的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学习探究活动时,他的整个学习过程会始终充满着对知识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学习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业情况,在学习中提出适当的问题来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最直接、最准确地认识学生的学习实际,可以有效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可以反映教师课堂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多元化的问题设计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增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性格、信心、气质等方面的培养。

  (二)课堂提问可以实现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新课程改革在逐渐改变着陈旧的教学观,老师的角色被重新定位,由教育的主宰者变为教育的主导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者。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提问策略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了解学生的渠道,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教学的基本情况,增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上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学习教材、认真思考知识,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学习高中历史的内驱力。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自主积极学习高中历史的基础,是变被动地知识接受为主动地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首先应该改革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改变过去教师为主的教学观,认识到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就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就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开展教学,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用丰富的历史知识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真正得到知识的浇灌和心灵的滋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对知识的接受上,还表现为对教师提出问题的积极思考上,而且还应该表现在对提出问题的主动参与上。老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也是师生互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是知识的内化和转移。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善于提问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解答,还可以增加师生交往,增强感情沟通,既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过程,对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三、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课标致力于构建和谐而有活力的课堂,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当今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与新课标的教学观不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一些制约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的提问教学观不适应新课标要求

  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旧的思想和教学习惯。教师面对教材的更新,理念的革新,他们无法准确地把握课堂提问的本质、目的和任务,找不到课堂提问的真正核心,也不能系统完整地把握教材,更不能轻松、准确地驾驭课堂,甚至无法解决学生的知识内化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力较多的是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较为重视,而对学生综合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关注较少,没有真正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作为课堂的重点。

  (二)学生对问题式学习兴趣索然

  回答课堂提问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但当前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引导和方法的陈旧,学生对老师的课堂提问兴趣索然。在课堂上,学生消极被动地“配合”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自己的发现和质疑。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提问,而往往提前设计好了问题和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如何回答出自己的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研读,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就无法实现学生通过问题来主动学习的高效积极开展。在不彻底的素质教育下,学生不喜欢老套的课堂提问已成了事实。回答问题成了一种课上学习的“任务”,学生失掉了对课堂回答问题的兴趣。

  (三)课堂提问高耗低效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往往要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师在设计问题和引导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然而,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呈现出“高耗低效”的现象。问题训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课堂提问内容贪多求全,不能突出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和回答过于死板,只是少数尖子生的表演,不能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对问题的指导只注重结果,不重视学生思维探究的过程;把语言阅读训练与历史思维探究训练割裂开来。课堂提问过程只重视过场而不讲究实效,没有真正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利用提问策略加强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问题教学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关系到课堂提问环节开展的实效。在教学中,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培养教师先进的课堂问题设计理念,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使优、中、差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起到“优生能吃好,困难生能吃饱”的良好作用,启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中适当地插入一些历史思维的提问,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巧妙设问,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能动性,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

  (二)科学定位,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元化课堂提问策略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备课时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做到充分了解“学情”,确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提问要难易适中,过易的问题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便能对答如流,这样虽然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毫无意义,没有对学生注重启发和锻炼;提问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思维水平,会使学生有畏难情绪,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滞”[张刘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77.]。课堂问题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主,做到多层次的目标设计,应用到教学中去驱动学生自己主动介入,注重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抓住重点,难点的讲练编排,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着鲜活和翔实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训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提高对课堂问题思考的自觉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教师在备课中要注意课堂设计变“教”为“导”,形成多元化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通过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运用合理的问题设计来促进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构筑起点、线、面构建的立体知识结构,适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索,在教学中发挥主导的作用,指导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思维来内化知识,通过问题思考和训练加强能力迁移。
  例如在学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节时,针对中学生的情趣特点,从国际热点问题解读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注意多元化和层次性,例如可以设计为“你知道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吗?”、“你知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原因吗?”、“中国威胁论成立吗?”从了解当今世界的格局到学会分析国际政治,能力目标由低到高,让学生能从不同的层次得到能力提高,在多元化目标培养中,以世界政治格局为问题思考脉络,在问题的思考中获得感知,切实增强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课堂提问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是要设计好问题的引导。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其实是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一种引导,这种引导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生动有趣的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启迪,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问题指向要明确,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的设计和解决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是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维方法培养。正确运用课堂有效的提问策略,“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MarylouDantonio,PaulC.Beisenherz著.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6.第73页.]。要在问题的思考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让学生从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把握对问题思考的角度和侧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在课堂问题的解决中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问题要具有现实性、有意义、富有挑战性,使他们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时,教师通过历史材料的展示和自己查阅网络资料的办法,让学生们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组织学生们开展“说说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的讨论,让学生们谈谈自己找到的资料和了解的知识。然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自己和同伴的思考讨论,回答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明末清初是西方的思想启蒙吗?”、“中国为什么缺少哲学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学生们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积累,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获取外界信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媒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问题提问和解惑,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可以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在问题的交流中获得教与学的共同进步。但当前的课堂实际提问环节中,还存在着不适应新的教学观的教学理念,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兴趣还不太高,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中还存在着高耗低能的现象。为此,在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提问水平,培养教师先进的问题教学理念,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抓住课堂提问和问题引导等主要环节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宝臣;张玉森;王秀兰主编.课堂教学艺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MarylouDantonio,PaulC.Beisenherz著.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6.
  [4]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杨国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版.
  [6]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7]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06(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6767.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6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2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