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问题的研究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知识储备量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知识储备量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学习习惯都是在本阶段慢慢发展和形成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智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保障。但从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由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其阅读能力的差异会严重影响所有科目的学习质量,造成小学生阅读能力差异的原因比较多样,包括学校的教学方法、成长环境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差异,严重影响整体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这迫切需要一线教师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本课题的研究从实际出发,以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同时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差异表现和差异原因进行整体分析,以此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缓解小学生阅读能力差异问题。
  关键字:语文阅读能力;差异分析;对策
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问题的研究

  引言

  阅读是小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基本方式,是小学语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采取科学合理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语文阅读能力是将课本中的文字信息和学生头脑中已存在的旧的知识结合起来构建个人观念的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汉字的先决条件,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能够与同伴进行更好的沟通,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比较深远。但由于家长的文化素质、老师教学方式等客观因素以及学生自身的先天条件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语文阅读能力的差异性表现不仅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的其他科目学习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消除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差异问题是教学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以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差异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的具体表现进行研究,同时对形成阅读能力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对策。通过此次研究,使小教语文师范生能弄清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找到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将来进行教学时有的放矢。同时希望可以引起一线教师重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问题,在教学中能够寻找更加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什么是阅读能力

  阅读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将看到的文字读出声来,而是将所看到的各种相关信息整合起来。充分提取信息里面包含的有用内容,换句话书就是感知文章的整体结构以及理解文章大意。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个性化体验、思维特点及所处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从文章中获取的信息经常要比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少。一般来说,学生间阅读能力存在的差异问题越小,那么总体的阅读质量则会越高。阅读能力是影响阅读质量的重要因素,阅读能力可以定义为在读完一篇文章后实现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品赏等行为活动的本领,因此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语文能力,包括认读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品赏能力等。

  (二)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

  阅读需要多种器官配合进行,阅读是实现心脑合一完成阅读任务,阅读能力是影响阅读效果的重要条件,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也比较多样,其中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活用能力,阅读技巧等。
  所谓认读能力也可以说是识字能力,这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一种阅读能力。认读能力指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等在认识的基础上完成阅读行为,假如认读能力差,阅读内容中的文字和词语都不能保证完全认识,那接下来的深层次能力就无从谈起了,因此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
  所谓理解能力是指对课文中的词句以及整篇课文的认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整篇课文的分析是在完成对课文中的文字熟读剖析后而进行的独立思考活动,以深刻体会到整个课文所表述的内容和表述的思想等要素,这就要求学生要真正明白课文中的词汇意思以及要表达的联系,应该说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所谓鉴赏能力是指对阅读效果的鉴定欣赏,是通过设身处地心灵沟通,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课文都有一定的独特性,大部分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家的文章。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性,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通过分析理解,才能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领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文学知识。在鉴赏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一些知识,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体验。
  所谓活用能力是在学生完全掌握所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去学习文章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内容,能够在自己写作或者情感抒发时自我使用,特别是一些古诗词、诗歌类的文学作品。
  所谓阅读技巧是个人在阅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属于自己的习惯了的阅读方式,在实际的阅读行为中学生通过分析自己的需求或课文中知识的特点寻找认为有利的阅读方式,比如精读、略读,阅读技巧是需要在许多阅读行为完成后形成的个人阅读方式,阅读技巧有助于在保证个人读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阅读的效果,应该说阅读技巧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辅助手段。

  二.小学生阅读能力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识字能力的差异

  学习认识汉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简单的说,识字能力就是学生认读汉字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如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而这些基础能力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汉字的方法比较单一,小学生缺乏个人自学能力,因此小学生的词汇量大都来自于课堂,但是由于个人学习积极性和个体差异在词汇学习上存在显著差异,词汇量不同于识字,要求学生真正理解词汇的含义,同时阅读能力与词汇量积累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小学生的词汇量积累参差不齐也是阅读能力差异的一种具体表现。
  词汇量的积累差异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差异的重要因素,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汉字教学中,总是要求学生把新汉字的课本或卡片摆在桌子上,然后领着全体学生反复的不同形式的进行朗读,重点采用拼音的方式强化汉字的读音,然后一个一个进行字体结构的分析,之后紧接着开始课文的朗读,重点强调生字的复述,最后再要求学生书写几遍生字以达到巩固记忆的效果,一节课的全部任务就是认识几个生字,并且单纯的是读音的认识,这就逐渐使得学生的识字方法停留于机械式课堂学习中,很难保证高效率的词汇量积累,并且学生课堂上和课堂下的汉字学习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就使得学生的识字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很难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一致性。

  (二)朗读能力的差异

  语文阅读能力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分析课文的能力,而语感发展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与朗读练习是分不开的。朗读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言语系统,对学生的语感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朗读是提高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实际的课堂朗读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轻声词重音、加字掉字、读错字、忽视语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朗读能力差异的表现。
  朗读应该是学生能准确的进行文课文的抒情表达,也就是说,要想朗读的好,就必须准确的把单词的含义放进音频系统中,这是朗读的最基本质的要求。然而,有的老师在帮助学生纠正阅读存在的问题时却忽视了它的存在。朗读能力不是简单的将文字读出来,它需要将学生多种能力综合起来进行朗读,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非凡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二是需要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朗读训练。在实际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读错字仍普遍存在,或不是很扎实的基础知识,这将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提高。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到与朗读有关的学习训练,在课间和放学后很少有学生能够自觉的去练习,这使得学生很难流畅地有感情的将文字读出来。再加上由于课时的限制在上课的时候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朗读的训练,,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愿意积极举手申请朗读,更希望老师点名,这就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但当学生完成朗读后希望老师给一些意见,但大多数教师给予更多的赞美,没有更多的阅读技巧的指导,并在课堂上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这就很难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多需要个人去课堂之外培养,这也就造成学生的朗读能力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参差不齐。

  (三)理解能力的差异

  阅读理解是指在学习一篇文章时,首先可以清楚的表达出本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其次要知道是通过哪种方式表达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日常阅读注重阅读内容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阅读,而应是心灵阅读。小学生由于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导致阅读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不但能较好的理解课文中内容,而且对于课外阅读的理解也是游刃有余。相反有的学对于已经讲过的课文,当再次提问时他仍旧不能理解其主要含义。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有效的阅读,这时老师的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部分老师只顾教书,注重课本知识,缺乏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如果只是一味地遵从书本知识,死记硬背,而缺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很难真正提高自身阅读能力,而且无法形成有效的自学能力,找不到符合自己实际的良好的阅读方式,更无法领会其阅读的真正意义。

  (四)感悟能力的差异

  要使读者能够快速走进作者所营造的一种独特的氛围中,就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的学习和个人经历的结合程度,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个人经历和头脑中与课文有关信息作为学习这篇阅读材料的必要条件。学生的知识积累,个人经历、个性体验是感悟课文的基本条件。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校内和校外的课程资源,如,校内图书馆、投影、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注重课外、校外活动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影响。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锻炼敏锐性。每个人在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特有的感想,其中一些人能够贴近课文的内容大义,一些学生却与主题背道而驰,这就反映出学生的感悟能力有着显著的不同,这种不同造成了他们在阅读能力上存在差异。小学生的感悟能力是需要父母和老师一起培养的。许多小学生家长对阅读能力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他们一直将多识字作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面,显而易见这种做法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抛在脑后,使这两种重要的能力被忽略,这种片面的认识造成了家长只注重学生认识多少字,完全忽略了学生感悟能力的训练,这学生在阅读时会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小学时期儿童各种技能的提高可以为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父母不能简简单单的关注某一个能力的发展,要形成全面看待问题的观念,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共同发展。

  三.形成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的原因

  (一)学生阅读量的积累不同

  阅读不单单是语文教材中的一个必须进行的学习内容,而且更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学生用来储备知识的最佳方式。阅读中学生可以深刻领会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丰富的知识积存是密不可分的,更准确的说与学生自身词汇量的储备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以说学生间不词汇量的积累差异也是造成阅读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小学生的词汇量大都来自于课堂,但是由于个人学习积极性和个体差异在词汇学习上存在显著差异,词汇量不同于识字,要求学生真正理解词汇的含义以及要表达的内在,同时阅读能力与词汇量积累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小学生的词汇量积累参差不齐也是阅读能力差异的一种具体表现。我们经常会这样认为,学生阅读文章的次数多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但阅读量的积累更多取决于学生自己,因此在阅读量的积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有的小学生喜欢阅读就会自己去主动找一些课外文章或读物去读,有的家长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他们也会去不时的去搜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本,反之很多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可能仅限于教材上,这就造成在阅读量积累上存在很大差距,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存在差异。

  (二)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同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久的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做事方式,习惯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阅读习惯就是个人在进行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阅读方法。习惯有好有坏,好的习惯能对我们的学习生活起到推动作用,而坏习惯则会对学生产生一种阻碍。心理学家认为,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学生行为参考文献:品德的起步阶段,因此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1][1]。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好的习惯甚至可以影响学生今后的命运。所以促使每个学生养好的阅读习惯是家长和学校都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良好阅读习惯是是读好一篇课文的重要条件。小学课堂对语言的学习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有一定的局限性。真正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在阅读中对自己自身问题的不断纠正和改进中形成的,所以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学习。只有努力形成一个系统、开放的学习体系,为学生建造一个舒适的阅读城堡,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无拘无束的朗读,与同学畅所欲言的交流心得,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意义。阅读习惯是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要在不断地练习中,让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寻找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习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学校和个人,这些因素使不同的学生形成不同的阅读习惯,学生自身对主动性直接影响到个人的阅读习惯,使得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更加严重。张凤兰.阅读习惯应从小抓起[J].都市家教月刊,2011(5):284-284.]当学生把阅读转化为个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的时候,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才能一点一点的被激发出来。但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学校、家长、学生自己共同努力。

  (三)学生自身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受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形成的,受学生自身个体差异的影响,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和兴趣都不尽相同,对于阅读这一领域同样存在不同水平的学习积极性,多样的自身个体特征使得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上表现千差万别。首先表现在阅读意志上,要从事一项意志活动必须要有决心、信心和恒心。阅读对于下学生来说一项复杂的任务,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经过反复思考才能解决。如果没有意志品质,阅读活动将很难进行下去。阅读意志的差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个表现。其次阅读动机,阅读动机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不得不去做,面对老师的要求和学习任务为了避免受到批评,学生会主动去完成,另一种是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学生很喜欢阅读,通过阅读能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因此不同的阅读动机造成阅读能力的差异。由此可见,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直接影响其在阅读方面的主观能力,这也是造成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四)家庭环境差异

  有句俗话是“龙生龙、凤生凤”,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父母的认知能力、为人处事管理,以及家庭的家教家风都直接影响孩子性格、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如此,有的孩子对语文学习十分感兴趣,有的孩子一提起语文学习就感到无聊,学生对一篇课文的阅读,理解,感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家长在学生语文学习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有的家长习惯于与自己孩子交流,时刻都会去听取孩子的想法,这从一定程度上就促进了孩子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有的家长对孩子置若罔闻,任何事都是自己拍板,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语言,这对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的情感表达有积极的影响,但实际小学生交流中,由于家庭生长环境或其他生活体验影响,一些学生可以活学活用很多成语,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或情绪表达的很清晰到位,但有些学生却是词语匮乏,很多时候的表达需要父母辅助解释或者是别人去猜,这一定程度上也是阅读能力差的具体表现。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对于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比较关注,一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幼年时期就买一些故事书给孩子看,在学生小学时期也会不断地为他们购买一些课外读物,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少有家长会陪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孩子虽然在学校学习了识字,但由于个人心智还不完全,自己阅读一片新的文章很难理解其意思,读不懂文章就会造成孩子的厌倦,失去阅读的兴趣。而家长的陪伴能够适时地给予学生帮助,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阅读方法是学生通过长时间的阅读学习后形成的个人阅读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长善于帮助孩子去积累,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或难以理解的词句和词句要求学生记下来反复推敲,直到自己真正掌握,而有的学生习惯于了解大概,对于阅读内容中的词汇或经典语句不积累,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不同的阅读方法。家庭中家长对阅读的不同认识造成对学生阅读的不同影响,这也是造成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的原因。

  (五)学生自身阅读兴趣不同

  学生作为一个学习个体,由于自身先天因素和后天影响因素,在阅读兴趣方面存在显著不同,特别是在对待同一篇文章时,自身对阅读学习内容的兴趣直接影响阅读效果,这也是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对老师让阅读的内容没兴趣,自然在阅读过程中只流于表面形式,而自身未对阅读内容进行消化学习,不同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差别化吸收。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其天生是喜欢学习吸收不同事物的,自身阅读兴趣的不同会使得学生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文章时能快速阅读,而且能准确理解。但面对其他不感喜欢的文章时,就明显有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不知道如何去分析文章的大意,无法领悟文章的精髓,甚至读起文章来也是断断续续。语文阅读是教学的一种方式,通过课堂上的语文阅读有的学生能够逐渐激发自我的阅读兴趣,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去寻找读物;而有的学生对于阅读仅停留于老师的要求上,甚至于比较反感阅读,这也就造成了阅读兴趣的差异。有的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会有一些不耐烦的情绪存在,而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效果,导致他们最终对阅读产生厌烦心理。这种厌烦心理会意志贯穿在学生阅读的整个过程中,结果就是导致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

  四.小学生阅读能力差异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重视阅读量积累,拉近识字差距

  关于阅读,每个人对它的定义都存在差异。一些人想在在考试中能够获得理想的成绩而进行阅读,一些人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去读书,一些人则是为了寻找心灵寄托,但是不管我们是为何而阅读,阅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是不该被淹没的。我们要想读一篇文章,首先是要认识文章中的汉字,而认识汉字的这种能力取决于自身词汇量的积累。
  阅读课文要了解单词和语句,有利于学生体会解课文主题和分析课文的目的意义,更有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学习大量的汉字知识,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根本条件。阅读就是运用单词、句子、段落、文章获取知识过程。在阅读的时候如果遇到了一些不认识的字词时,可以借助《现代汉语词典》或其他参考书查找以及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保证顺利完成阅读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让每个学生随身配备有一本工具书是很重要,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查阅工具书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工具查找。逐渐的形成学生自己的识字方法,不断积累词汇量,拉近识字差距,逐步缓解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差异问题。

  (二)组建阅读小组,以好带差

  在学习教学工作的实施中,教学工作者必须重视阅读能力的差异,通过采取建立读书互助小组的方式来提升整体的阅读质量,这就要求老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自身的阅读水平有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来组建小组。一般来说,应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布在一个群体中,采用交互式的阅读和沟通来互相交流阅读技巧,灵活运用好学习团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在阅读小组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学习兴趣可以互相感染,能够有效实现优秀学生感染后进学生的效果,利用小组的共享阅读,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很好的表达个人学习方法及个人看法,而且可以再次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而后能力弱的学生可以优秀学生的帮助下,也可以不断改善自己的阅读方法,从而形成优带差,差促强的学习系统,争取让全部学生都能在旧的知识结构上得到提升。这种学习特别能激发差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受益匪浅。在阅读指导课上,将学生以不同层次的阅读作为一组,明确划分小组成员,由小组组长进行协调,最后从最能帮助学生的群体中,作为代表的小组报告阅读心得。在阅读练习的过程中,借助于一个整体,通过群体间的互帮互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是学生更喜欢阅读,阅读水平不高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慢慢得到了改善,从也可以使阅读能力的差异范围逐渐缩小。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即使在同样学习成绩的孩子中,仍然有各种不同,每个孩子自身的个体差异表现千差万别,但长期以来,中国的语文教学一直采取统一的固定教学方式。所有的教学模式、教师教材、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考核标准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确定,这也就严重约束了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素质发展。时代在变化,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应按因材施教的原则来实施,根据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使不同的学生能满足不同阅读需要的学习。这就需要对学生间表现的不同进行认真分析并且要充分尊重这些不同。老师必须对症下药,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选择正确的教法,要合理对待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争取是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有针对性,必要的时候要进行个别辅导,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整体水平。

  (四)重视家长交流,以优带差

  每个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使每个父母都能得偿所愿。学生的一生,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父母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兴趣是做一件事情的基础,这就要求家长在学生兴趣培养方面应注重加强,通过家长之间的心得交流来探索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方法。在交流中家长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某个时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不是只关心成绩的高低,排名前后。除此之外,学生在家里和学习的行为差别、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与同学的相处模式、品德的养成等都应该列入交流的范围。学生和大人是一样的,在描述某件事情的对错时,他们总会着重描述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而对于自己不利的方面他们总是支支吾吾描述不清。面对这种情况不同的家长有自己的解决方式,在交流中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也从侧面反映出来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对此学校要定期组织每个班级召开家长会,让每位家长都进行发言,让那些阅读能力比较好的家长讲一下自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把好的培养方法推荐给每位家长,通过就留提高家长对阅读能力的认识,引起家长的重视,将家校合作落到实处

  (五)精心安排课堂活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进行课堂活动之前教师要先了解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是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利用课堂设置的问题和学生的回答,分析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不同的学生都能有全面的了解,以便在最后确定活动设计的期间可以对症下药,解决具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根据实际发展特点来确定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水平选择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鼓励阅读能力高的学生去积极帮助阅读能力低下的学生,带动整个班级。老师要不时的对接受能力低下的学生进行辅导。通过课堂活动和课余时间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重视,进而来激发那些能力低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那些害怕提问,害怕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主动去询问,鼓励他们,通过进行差异性辅导,能使学生能够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增强阅读的主动性。

  结语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较好的途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处于天真无邪的时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之路具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本文通过对阅读能力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的总结分析,明确阅读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是识字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等,同时小学生在这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五点,即阅读量积累不同、阅读习惯不同、自身存在个体差异、家庭环境不同和阅读兴趣不同,对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增强阅读量积累、组建学习小组、因材施教、加强家长交流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凤兰.阅读习惯应从小抓起[J].都市家教月刊,2011(5):284-284.
  [2]杨艳英.“小教员”在基护技能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9):185-185.
  [3]闫娟娟.浅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5(8):127-127.
  [4]哈斯也提•吉力力.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赤子(中旬),2014(12):196-196.
  [5]李冬梅.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赤子(中旬),2014(1):247-248.
  [6]林若男.改进小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96-101.
  [7]王旌.儿童阅读习惯培养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3(8):69-71.
  [8]邰先君.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9]罗光辉陈兵安李奇志.小学语文“坐标式”主题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8-9.
  [10]张国锋.浅谈新形势下的中学语文课堂[J].学周刊,2014(27):60-60.
  [11]李耀文.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97-97.
  [12]刘黎微.浅析溺爱的表现、原因及其矫正[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142-144.
  [13]徐喜菊.浅谈小学生阅读课的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127-127.
  [14]马应芬.国内小学识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运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5.
  [15]王金荣.家庭教育中“家长”施教特点的解读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71-7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6939.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7月3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