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摘要:探讨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气质量表、人际关系归因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随机抽取盐城市某高的32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

  摘要:探讨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气质量表、人际关系归因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随机抽取盐城市某高的32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气质特点的粘液质维度在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人际归因的努力归因维度存在生源地差异和性别差异;(3)社交焦虑与多血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质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人际归因中的能力归因、运气归因、情境归因呈显著正相关;(4)抑郁质对社交焦虑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多血质对社交焦虑有反向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气质特点、人际归因对社交焦虑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社交焦虑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快速发展而来,是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复杂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日趋困难的交往。有些人逐渐开始出现一种症状,他们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容易脸红、出汗、心慌,会持续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害怕与别人交流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大多数都会选择减少社会交往,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孤独的生活着。这种症状,被人们称为‘社交焦虑’。而大学生这一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则是社交焦虑人群中最为主要的一部分。大学生社交焦虑是一种或多种与社交情景相关联的心理不适,在心理上表现为对身处社交情境感到紧张、忧虑、不安甚至恐惧,并且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在行为上表现为回避、拒绝人际交往。并且,社交焦虑已经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大学的学习中,大学生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各项理论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沟通交流,这是帮助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技能。然而,在当今的大学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宅在宿舍,鲜少与他人交流,退缩在自己狭小的人际圈内。这样一来,他们在面对其他的社交情境时,就会产生一种焦虑不安甚至恐惧回避的心理。人际归因方式的不同,使得大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有不同的理解。并且,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知道,大学生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存在一定的关系。以往的研究结果证明,气质特点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小的影响。有的大学生活泼开朗,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在同学朋友中“如鱼得水”;有的大学生内向胆小,只愿意退缩在自己的朋友圈内,面对奇其他的交往场合就胆战心惊。气质特点不同,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社交情境时的心态就不同,他们面临的社交焦虑水平也会有所差异。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宅文化”的广泛传播,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也日渐淡漠,社交焦虑在大学生中间也普遍存在,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这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缓解当前的社交焦虑,学会更好的与人交往。为大学生将来踏入社会,更好的应对各种社交情境提供有力的支持,可以帮助到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交焦虑,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气质特点,完善自己的人际归因方式,从而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

  1.2概念界定

  1.2.1气质特点
  最早提出气质一词的人是罗马医生哈林,他用拉丁语"temperametnum"来表示气质这个概念,这就是气质一词的由来。
  托马斯和切斯[1]认为气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一种与生俱来、独特的行为表现方式,也是一种人格特质。它与人格的情绪性、动机性和社会性方面相联系,而同认知、智力、文化和道德方面相对应。进一步说,在人格的情绪性、动机性和社会性方面,气质更多是先天的,较少受后天环境的影响,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研究将气质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1.2.2人际归因
  心理学上将归因定义为当事件或者行为的结果发生后,个体通过自身的各种信息加工能力,对事件或者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说明的认知活动。
 人际归因指的是个体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习惯采用的归因方式,即个体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成功或者失败进行原因解释时表现出的一种稳定的倾向[2]。本研究采用的人际归因的划分方法是将人际归因划分为四个维度:努力、能力、运气和情境。
  1.2.3社交焦虑
  最早提出“社交焦虑”一词的是英国的精神病学家Mark和Gelder[3]。
  在前人的研究中,社交焦虑的概念比较宽泛。综合其他前人[4][5]对社交焦虑的理解,我们发现研究者对社交焦虑的定义都是从认知、情绪和行为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的。本研究将社交焦虑看做是与社交情境相关联的心理不适,表现为对参与人际交往情境感觉紧张、忧虑、不安甚至恐惧,担心自己的言行失当,从而总是回避、拒绝人际交往情境[6]。

  1.3研究的现状

  1.3.1气质特点的研究现状
  在气质的研究这一方面,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气质的类型以及环境对气质的影响上。贺红、李祚山、邵方[7]采用陈会昌等人编制的气质量表对重庆四所高校的34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男女生在气质倾向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示农村大学生具有粘液质和抑郁质倾向的明显多于城市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粘液质和抑郁质倾向明显强于独生子女大学生。
  1.3.2人际归因的研究现状
  在已有的人际归因的研究中,研究工具大多采用Lefcout等人编制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国外的许多研究,都证明了人际归因存在性别差异[8]。张彩虹、曹和安[9]在研究中对归因方式、归因偏差以及人际归因的特点、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做出了系统的描述。他们认为影响人际归因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因素,例如成长环境、家庭文化背景、生源地属于城镇还是农村等,都对人际归因产生显著的影响。谭先明、王玉昕[10]对广州体育学院286名学生的人际归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归因中的努力、能力维度在人际交往成功的情境下的得分显著高于在失败情境下的得分,而情境、运气维度在人际交往失败情境下的得分显著高于成功情境下的得分。这说明大学生倾向于把把成功的人际交往归因于内部的能力和努力,把失败的人际交往归因于外部的情境和运气。陈洁[11]采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对淮阴师范学院的36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年级和是否有过班干部经历都对大学生的人际归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陆明在对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倾向于努力归因的人数最多,并且大学生人际归因存在显著的学科性质差异。刘宁宁[12]对杭州某大专院校43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人际归因不存在年级和生源地差异,但是存在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在失败的情境下男生更倾向归因于能力,女生则更倾向归因于情境。
  1.3.3社交焦虑的研究现状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心理学家们就逐渐展开对社交焦虑这一方面的研究。在现有的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中,学者大多数研究的是社交焦虑与孤独感、自我效能感、自我和谐、依恋、人际信任、完美主义心理等因素的相关关系。李朝霞、杨孝[13]对湖北省两所高校345名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社交焦虑,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对大学生社交焦虑不存在影响。彭纯子[14]等人对湖南省高校部分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但是虽然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没有差异,但是这三个年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都明显高于大四学生。栗文敏[15]对1815名大学生进行社交焦虑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性别和家庭所在地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二年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高于其他年级学生。李玲玉[16]对广州地区三所高校的360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现状进行研究发现,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城镇与农村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男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有显著的差异,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要高于男生。
  1.3.4气质特点与社交焦虑的研究现状
  在社交焦虑与气质特点的相关研究方面,汪隽[17]从安徽省理工、农业、医科、文科和师范类5所高校中抽取37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抑郁质气质类型有显著性的相关。大学生在气质倾向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农村的大学生在黏液质倾向上面多于城市的大学生,而城市的大学生在多血质和抑郁质倾向上多于农村的大学生。大学生气质倾向性在是否独生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多血质和抑郁质倾向显著多于独生子女。
  1.3.5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对社交焦虑的研究与人际归因相结合,许晓旭[2]的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人际归因总分和社交焦虑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并且属于人际归因外部维度的成功情境、成功运气、失败情境和失败运气都与社交焦虑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失败运气归因、失败情境归因和成功运气归因对社交焦虑具有正向的预测效果,而成功能力和失败能力对社交焦虑具有负向的预测效果。陆明[18]对安徽师范大学300名大学生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归因的能力、努力因素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情境、运气因素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1.3.6创新之处
  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研究大学生社交焦虑和自尊、自我和谐的文章不在少数,但是关于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和社交焦虑的文章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我此次的研究为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将大学生的气质特点与社交焦虑相结合进行研究,并且深入探讨大学生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相关性。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气质特点,改善自己的人际归因方式,以此来改善自己的社交焦虑情况。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盐城市某学院的370名被试,收回有效问卷320份,其中男生126人,女生194人;城镇户口135人,农村户口185人;大一126人,大二64人,大三77人,大四53人;独生子女191人,非独生子女129人。
  表2-1被试情况一览表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2.2测验工具

  2.2.1人际关系归因量表
  本研究所采取的人际关系归因量表选自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Lefcout编制的人际关系归因分量表,一共有24道题。计分方法采用五级评分制,即非常不同意计1分,比较不同意计2分,以此类推。该量表分努力、能力、运气和情境4个维度,其中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归因,运气和情境属于外归因。某一个维度的得分越高,则表示被试在该方面的归因特点越明显。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0~0.84,重测信度为0.50~0.70,聚敛效度为0.62[19]。该量表的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相关要求。
  2.2.2交往焦虑量表(IAS)
  由Leary于1983年编制而成。该量表采用的是自陈形式,最初一共包含87个题目,后来删减为15个题目。其中每个题目采用五级评分制,一点也不符合计1分,非常符合计5分。该量表的总分从15分到75分,其中15分表示社交焦虑程度最低,75分表示社交焦虑程度最高。交往焦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各个题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超过0.87,8周后重测信度为0.80[20]。
  2.2.3气质量表
  本研究所采用的气质量表选自山西省教科院陈会昌[21]等人编制的量表,也称“陈会昌气质量表”。该量表一共有60题,包含四个气质维度,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其中每种气质类型各有15题。该量表是自陈量表,计分方法采取的是数字等级制,即非常不同意计-2分,比较不同意计-1分,不确定计0分,比较同意计1分,非常同意计2分。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初测信度为0.60,重测信度为0.80[22]。
  2.2.4施测程序
  本研究采用信、效度较好的人际关系归因量表、交往焦虑量表以及陈会昌气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首先随机抽取班级或个人,然后,主试要向被试简单地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接着向被试分发问卷。最后主试要求被试认真阅读问卷的指导语部分,先填写问卷的基本信息部分,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答,作答时间不限,做完当场收回问卷。
  2.2.5统计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首先要将无效的问卷剔除,然后对剩余的有效的问卷进行编号,然后将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先要通过描述统计等操作了解总体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如果有常模的,就要进行单样本t检验。然后再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被试的社交焦虑、人际归因和气质特点在性别、生源地、年级等方面的差异。最后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操作分析出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

  3结果

  3.1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

  3.1.1总体情况
  通过将本研究结果作为样本,进行单样本t检验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1所示:
  表3-1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总体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1中可以看出,本研究对象的社交焦虑平均分为45.99。
  3.1.2差异情况
  3.1.2.1性别差异
  通过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2所示:
  表3-2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性别差异比较(M±SD)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总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
  3.1.2.2生源地差异
  通过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生源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3所示:
  表3-3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生源地差异比较(M±SD)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3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1.2.3是否独生差异
  通过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是否独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4所示:
  表3-4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是否独生差异比较(M±SD)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4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1.2.4是否留守差异
  通过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是否留守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5所示:
  表3-5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是否留守差异比较(M±SD)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5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是否留守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1.2.5年级差异
  通过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年级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6所示:
  表3-6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6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不存在显著性的年级差异(P>0.05)。
  3.1.2.6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差异
  通过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父亲受教育程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7所示:
  表3-7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父亲受教育程度的方差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7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父亲受教育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要高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大学生。
  3.1.2.7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差异
  通过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母亲受教育程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8所示:
  表3-8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母亲受教育程度的方差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8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1.2.8家庭情况差异
  通过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家庭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如表3-9所示:
  表3-9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家庭情况的方差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9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家庭情况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2大学生气质特点的现状

  3.2.1总体情况
  表3-10大学生气质特点的总体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10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气质倾向在粘液质上的平均得分最多,在多血质和胆汁质上的平均得分次之,在抑郁质上的平均得分最少。
  3.2.2差异情况
  3.2.2.1性别差异
  通过对大学生的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比较,结果如表3-11:
  表3-11大学生气质特点的性别差异比较(M±SD)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11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气质特点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
  3.2.2.2生源地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生源地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12所示:
  表3-12大学生气质特点的生源地差异比较(M±SD)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1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气质特点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2.2.3是否独生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气质特点的是否独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13所示:
  表3-13大学生气质特点的是否独生差异比较(M±SD)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13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气质特点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2.2.4是否留守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气质特点的是否留守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14所示:
  表3-14大学生气质特点的是否留守差异比较(M±SD)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14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气质特点在是否留守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2.2.5年级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气质特点的年级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15所示:
  表3-15大学生气质特点的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15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气质特点不存在年级差异(P>0.05)。但是,在抑郁质维度上,大四学生在抑郁质维度上的倾向高于与大一、大二的学生。
  3.2.2.6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气质特点的父亲受教育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16所示:
  表3-16大学生气质特点的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的方差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16中可以看出,在粘液质这一维度上,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维度上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事后检验结果说明:
  3-17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学生气质特点粘液质的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事后检验说明,在粘液质维度上,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与小学及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与初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与高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初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示,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的大学生的气质特点在粘液质上的倾向明显高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大学生;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大学生在粘液质上的倾向明显要高于初中的。
  3.2.2.7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气质特点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18所示:
  表3-18大学生气质特点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的方差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18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气质特点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2.2.8家庭情况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气质特点的家庭情况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19所示:
  表3-19大学生气质特点的家庭情况的方差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19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气质特点在家庭情况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3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现状

  3.3.1总体情况
  表3-20大学生人际归因的总体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20中可以看出,情境的平均得分最高,努力和能力次之,运气的平均得分最少。
  3.3.2差异情况
  3.3.2.1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的人际归因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21所示:
  表3-21大学生人际归因的性别差异比较(M±SD)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21中可以看出,在大学生人际归因量表的各个维度中,能力、运气和情境维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努力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结果表示,男生在努力方面的归因得分明显要高于女生。
  3.3.2.2生源地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生源地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22所示:
  表3-22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生源地差异比较(M±SD)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22中可以看出,在大学生人际归因量表的各个维度中,能力维度、运气维度、情境维度在生源地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努力维度在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在努力方面的归因要明显的高于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
  3.3.2.3是否独生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的人际归因进行是否独生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23所示:
  表3-23大学生人际归因的是否独生差异比较(M±SD)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23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人际归因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2.2.4是否留守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的人际归因进行是否独生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24所示:
  表3-24大学生人际归因的是否留守差异比较(M±SD)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24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人际归因在是否留守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3.2.5年级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人际归因的年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25所示:
  表3-25大学生人际归因的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25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人际归因总分不存在年级差异(P>0.05)。但是,在能力维度上,大四学生倾向于能力归因的多于大二的学生;在努力维度上,大四学生倾向于努力归因的多于大一、大二的学生。
  3.2.2.6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26所示:
  表3-26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父亲受教育程度的方差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26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人际归因在父亲受教育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2.2.7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27所示:
  表3-27大学生人际归因的母亲受教育程度的方差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27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人际归因在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抑郁质维度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气质特点的抑郁质倾向高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大学生。
  3.2.2.8家庭情况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28所示:
  表3-28大学生人际归因的家庭情况差异方差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28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人际归因在家庭情况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4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相关关系

  通过对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两两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29、3-30所示。
  表3-29大学生气质特点与社交焦虑的相关分析(r)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29中可以看出,社交焦虑和多血质呈显著负相关,和抑郁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
  表3-30大学生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相关分析(r)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从表3-30中可以看出,社交焦虑与能力归因、运气归因和情境归因呈显著正相关(P<0.05)。
  3.5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回归分析
  表3-31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回归分析
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研究
  由表3-31可知,粘液质、胆汁质、运气、努力、情境和能力对社交焦虑都没有预测作用。抑郁质对社交焦虑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多血质对社交焦虑有反向的预测作用。

  4讨论

  4.1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分析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社交焦虑在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大学生社交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学的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父亲的教育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较大,而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教育可能就越完善,对孩子的影响也就越深。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许晓旭的研究结果不同,她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在不同性别上差异显著。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在生源地、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李朝霞、杨孝和李玲玉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村的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与城镇的差距也越来越小,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差距不大,所以农村大学生在社交交往的过程中表现的也越来越自信、优秀,所以他们的社交焦虑水平差异不大。随着文化的不断开放、社会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独生子女的社交交往也不在仅仅局限于家庭和学校,他们会与更多的人接触,参与的社交活动也越来越多,社交交往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所以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交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与彭纯子的研究结果相同,但是与栗文敏的研究结果不同,这也是其他学者研究有争议的地方。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在是否留守、家庭情况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2大学生气质特点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气质特点在粘液质方面的平均得分最高,多血质方面的平均得分次之,胆汁质方面的平均得分第三,在抑郁质方面的平均得分最少。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气质特点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贺红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男女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对女生的培养,在女生的教养方面付出的努力越来越多。除此之外,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女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女生与男生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所以大学生的气质特点不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的气质特点在生源地、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贺红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是因为农村的发展速度加快,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和城镇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文化背景差距都不明显,所以城乡差异不显著。大学生气质特点在是否留守、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上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虽然大学生气质特点不存在年级差异,但是在抑郁质维度上,大四学生气质倾向于抑郁质的多于大一、大二的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四的学生面临着毕业找工作的困扰,面临的来自各界的压力都比大一、大二的学生多。大学生气质特点的粘液质维度在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不同,使他们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他们对孩子采取的教育、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这些对大学生的气质的形成都会造成影响。

  4.3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发现,在大学生人际归因的四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中,情境平均分最高,努力次之,能力第三,运气最少。这可能是由于一个良好的情境能营造出一种适合人际交往的氛围,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进行人际交往。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在努力归因上存在性别差异,相较于女生,男生更加倾向于努力归因,这可能是因为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更加自信,在进行人际归因的时候,他们更相信这是自己的努力成就的。大学生人际归因的总分和能力、情境、运气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努力归因存在生源地差异,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在人际归因的时候比农村的大学生更加倾向于努力归因。这可能是因为相比农村里淳朴单纯的人际关系,城镇的人际关系较为紧张,人际交往也相对困难,所以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会更加的努力,在进行人际归因的时候也更倾向于自己的努力。本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归因的总分在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陈洁的研究结果不同。大学生人际归因在是否留守、父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情况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人际归因总分不存在年级差异,这与刘宁宁的研究结果相同,但是在能力归因上,大四学生倾向于能力归因的多于大二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大四的学生在经过三年的大学生活后,积累了较多的人际交往的经历,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提醒我们,要注意加强提高大一、大二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讲座、班会、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他们理论和实践能力。在努力维度上,大四学生倾向于努力归因的多于大一、大二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大四的学生在面对社会、毕业的压力,只有更努力才能生存地更好,而大一、大二的学生刚从高中步入大学,比较放松自己,享受大学的悠闲时光。

  4.4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分析

  从社交焦虑与大学生气质特点的研究来看,社交焦虑和多血质呈显著负相关,和抑郁质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大学生气质在多血质方面的倾向越明显,社交焦虑的程度反而越低;抑郁质气质越明显,社交焦虑的程度越高。气质偏向多血质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活泼好动、擅长交际、精神愉悦、充满朝气,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他们在群体中不会感到拘束,有很强的自制力和纪律性。他们有着出众的能力和丰富的社交手段,所以很少会有社交焦虑的情况出现。而气质偏向抑郁质的大学生,他们容易悲伤惊恐、敏感多疑、内心的情感体验丰富而深刻,缺少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和技巧,他们能敏锐地察觉到外界的变化,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经常容易退缩,处于被动的一方,这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往往是不利的。所以抑郁质倾向明显的学生,社交焦虑的程度会比较高。
  从社交焦虑与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研究来看,社交焦虑与能力、运气、情境归因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社交焦虑程度高的大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容易把人际关系的好坏越归因于能力、运气和情境。可能他们会认为优秀的能力、好的运气和适宜的情境是决定人际关系好坏的关键。陈洁在研究中发现,社交焦虑程度较高的被试,在遭遇失败的社交情境时,将原因归因于自己能力的不足,在遭遇成功的社交情境时,将原因归因于运气好或者情境适宜。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是相同的。通过回归分析,可以看出抑郁质对社交焦虑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多血质对社交焦虑有反向的预测作用。

  5结论

  (1)总体情况:①大学生总体社交焦虑程度较高;②大学生气质倾向于粘液质的最多,粘液质、胆汁质次之,抑郁质最少;③大学生人际归因,在情境归因维度的平均得分最高,努力归因和能力归因次之,运气归因的平均得分最少。
  (2)人口学变量差异:①大学生气质特点的粘液质维度在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人际归因总分和努力归因存在性别差异;③大学生人际归因在努力归因维度上存在生源地差异。
  (3)大学生气质特点、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两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交焦虑与气质特点中的多血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质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人际归因中的能力归因、运气归因、情境归因呈显著正相关。
  (4)抑郁质对社交焦虑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多血质对社交焦虑有反向的预测作用。

  6研究不足与展望

  首先,本研究的取样范围过于狭小。本研究的被试都来自于盐城师范学院,这些被试仅仅来自于盐城市的一个学院,代表性不够,不能代表所有大学生的总体情况。另外,被试的数量也不够充分,有些差异情况不能明确的显示出来。以后的研究需要考虑选样的代表性问题。
  其次,本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本研究采取的仅仅是问卷调查法,得到的信息可能不够全面,以后可以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收集研究所需要的信息。
  最后,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气质特点、人际归因对社交焦虑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改善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从更多的视角研究大学生社交焦虑,为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ThomasA,ChessS.TemperamentandPersonality.Inkohnstamm,G.&Bates,T.E.&Rothbart,M.K(Eds)TemperamentinChildhood,1989:251.
  [2]许晓旭.大学生人际归因、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2-3,47-48.
  [3]李荣刚.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9:1.
  [4]国际疾病及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M].
  [5]张瑾.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1-25.
  [6]陈洁.大学生社交焦虑-自尊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7-8.
  [7]贺红,李祚山,邵方.重庆市大学生气质特征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1):77-79.
  [8]RyckmanD,PeckhamP.Genderdifferencesinattributionsforsuccessandfailuresituationsacrosssubjectarea.JournalofEducationalRe-search,1987:236-259.
  [9]张彩虹,曹和安.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研究进展[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237-238.
  [10]谭先明,王玉昕.大学生人际归因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220-2221.
  [11]陈洁.师范院校大学生人际归因方式的特征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6):835-838.
  [12]刘宁宁.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依恋关系、人际归因及其关系研究–以杭州某大专院校为例[D].浙江理工大学,2012:28-36.
  [13]李朝霞,杨孝.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2008,10(2):77-79.
  [14]彭纯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干预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24-25.
  [15]栗文敏.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7:21-22.
  [16]李玲玉.大学生社交焦虑、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186-188.
  [17]汪隽.357名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气质类型关系的研究[J].中国校医,2010,24(7):500-501.
  [18]陆明.大学生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培训,2009,4(18):35-39.
  [19]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320.
  [20]彭纯子,龚耀先,朱熊兆.交往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39-41.
  [21]张拓基,陈会昌.关于编制气质测验量表及其初步测试的报告[J].山西大学学报,1985:1-8.
  [22]陈会昌,张越波.气质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0,23(2):214-218.
  [23]刘盛.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气质关系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6(3):65-6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7525.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8月15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