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元分析

摘要:本文使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中学生人格特征的三个维度(精神质、内外向性和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对分析所得的效果量结果进行了探查。通过从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分别以EPQ、SCL-90和中学生为题名进行文献检索和筛

  摘要:本文使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中学生人格特征的三个维度(精神质、内外向性和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对分析所得的效果量结果进行了探查。通过从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分别以“EPQ”、“SCL-90”和“中学生”为题名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纳入文献18篇,总样本量为15908。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的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有较弱的正相关,与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恐怖、精神病性有极其微弱的正相关,与总分无相关;(2)中学生的内外向性与心理健康的躯体化存在较弱的负相关,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可能存在极其微弱的负相关,与总分无相关;(3)中学生的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与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正相关较弱,与总分无相关。结论:中学生人格特征的三个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关系密切,与心理健康因子的总分无关,其中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关系密切程度较高。
  【关键词】中学生;人格特征;心理健康;元分析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总值的迅猛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了,人们在不断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时刻的关注着心理健康,尤其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吸引了一大批心理学研究者对中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广泛关注。中学生阶段是个体由儿童向成人转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由于其所处环境和生理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学时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我国的中学生因社会生存空间的挤压,人际交往关系的紧张,学习竞争的激烈,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关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也是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人格特征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人格特征就是指个体的个性在生理、心理和精神等综合方面的稳定表现[1]。中学生阶段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人格特征的变化会影响心理健康的程度。
  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中,有很多关于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其结果都一致表明,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然而,在众多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文献中,由于研究者使用的研究工具不同,研究对象的选取不一,使得大量的研究结果不能统一,也没有学者对其结果进行定量的整合分析,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很少。本研究将采用元分析技术对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进行更全面的总结分析,并探究不同维度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一个相对综合全面的结论,旨在了解人格特征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1.2概念界定

  1.2.1中学生
  在中国大陆上,中学生是指年龄一般在12-18岁左右并受到中等教育的学生,通常由初中生(初级中学)和高中生(高级中学)组成,但同时也包括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2]。本文研究的中学生主要就是指上述这些学生。
  1.2.2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即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不同时间与不同地点中保持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倾向[3]。关于人格特质,国内外的许多著名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定义分类,而本文中对人格特征的研究,采用的定义是通用的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即将人格特征分为精神质、内外向性和神经质三个维度,并对其进行相关研究。
  1.2.3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含义是指个体在身体、智力及情绪上十分协调,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的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佳状态[4]。通俗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就是指无心理疾病,身心达到一种积极、愉悦的状态。
  1.2.4元分析
  元分析[5]是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英文名称为“MetaAnalysis”,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格拉斯(G.V.Glass)在1976年提出,他认为元分析是一种对分析的分析,即通过对相关文献中的统计结果运用相应的统计公式,进行再一次的整合分析,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统计显著性水平和效果量等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真实的相关关系,以期得到一个更加综合的结论。

  1.3研究意义

  近几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大领域,有很多学者对其做了相关研究。通过已有的研究显示,中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进行元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1理论意义
  根据已有的研究得知,目前对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元分析的研究很少,大多数都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去研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差异或者相关,几乎鲜少有研究者将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整合分析,因此对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进行元分析能够进一步丰富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对中学生人格特征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一个普遍性结论,为进一步健全中学生的人格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3.2实践意义
  在众多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当中,人格特征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时刻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学校、老师共同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使用元分析技术对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的探讨,了解中学生人格特征各维度和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对促进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3.3创新之处
  前人对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各式各样,有研究它们之间差异的,有研究它们之间相关的等等,但是将它们的相关关系整合起来做研究的却没有。而且笔者在整理搜集到的文献时还发现,相同的研究课题中,人格特征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是不同的。比如说在李国华的研究中[6],他得出人格特征的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因子的躯体化的相关系数是0.43,而在冯喜珍的研究中[7]得到的相关系数却是-0.312,一个呈现正相关,一个呈现负相关,且相关程度也不一样,不能得出一致的结果。因此,本文为了将这些研究结果统一起来,得出一个总体一致的结果,需要采用元分析技术去实现,从而为促进中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帮助。

  1.4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相关关系的研究有很多,且大多数都是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这两个量表去测量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由于本文主要探究的是人格特征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所以下面就将人格特征分为精神质、内外向性和神经质三个维度,通过一些前人做过的研究来分别介绍它们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现状。
  1.4.1中学生精神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现状
  张天亮、李铿与张柏芳三者都是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的,在张天亮的研究[8]中表明,人格特征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现微弱的负相关,李铿的研究[9]则认为人格特征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因子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其他的因子不存在相关,而在张柏芳的研究[10]结果中发现人格特征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呈现正相关。孙录[11]、李薇[12]的研究对象都是选用高中生作为被试的,他们的研究结果都显示出了人格特征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现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孟令勇[13]通过将中职生作为研究被试,在他的研究中发现人格特征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因子的强迫症状呈现弱的正相关,与其他因子则呈现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柳宝祥[14]、李国华通过对中专生进行研究发现人格特征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呈现正相关,但是两人在相关程度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柳宝祥的研究中,他得出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系数r值均在0.40-0.60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在李国华的研究中,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系数r值都没有超过0.4,均呈现弱正相关。也有研究者对含有初中和高中的中学生进行研究的,例如王明[15]、李慧民[16]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是显示人格特征的精神质和心理健康各因子呈现正相关,但王明的研究呈现中等程度的正相关,而李慧民的研究则呈现极其微弱的正相关。
  人格特征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研究中,研究对象不同,他们的研究结果也大相径庭。在上述的初中生研究现状中,虽然张天亮、李铿、张柏芳的研究结果都认为人格特征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相关,但有的呈现负相关,有的呈现正相关,比如说张天亮的研究,他研究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的r值均处在-0.000到-0.042之,整体呈现一种负相关,而李铿、张柏芳等人得出的却是一种正相关。其中也有些学者的研究认为人格特征的精神质仅与心理健康的某些因子相关,与其他因子无相关,还有些学者认为它们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也有大有小。所以他们的结论不一致,需要进行整合。
  1.4.2中学生内外向性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现状
  在许多研究者的研究中发现,不管他们以中学生的哪一部分群体作为研究被试,他们的研究都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即人格特征的内外向性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呈现不同的弱负相关或者中等强度的负相关,仅有个别的研究是与心理健康的某些因子呈负相关,与其余因子呈正相关,例如张柏芳的研究中发现人格特征的内外向性与心理健康因子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呈现弱负相关,与心理健康因子的焦虑、敌对、偏执呈现弱正相关。
  通过上面人格特征的内外向性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现状可知,大多数研究者一致得出了人格特征的内外向性与心理健康的各因子之间呈现负相关的论文,但也有个别的研究出现了特殊,因此说明了他们的研究结论也存在不一致。
  1.4.3中学生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现状
  在同以初中生为对象的研究中,柳宝祥抽取了1836人,李铿抽取了1000人,研究被试基本差不多,但是他们研究结果却相去甚远,柳宝祥认为人格特征的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呈现极其微弱的正相关,r值均在0.10-0.30之间,而李铿则认为人格特征的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现着一种极高的相关性,r值均在0.40-0.60之间。在刘振红[17]、李慧明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人格特征的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呈现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在以其他类型的中学生作为研究被试的研究中,也发现了人格特征的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呈现相关系数不同的正相关。
  有上面的研究现状总结得到,文献中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即人格特征的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一种显著的正相关。尽管结论相同,但是他们得出的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却有明显的不同,结果不统一,所以本文采用元分析这种新近的技术来得到一个综合一致的结论,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发展人格特征和增强心理健康素质。

  2研究方法

  2.1文献收集

  本研究通过使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检索系统这三个数据库,以“EPQ”、“SCL-90”、“中学生”几个词为主题词,对所有有关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共搜集到464篇文献,包括444篇期刊文章和20篇学位论文。
  文献检索完成以后,对文献进行筛选,选取有用的文献信息,本研究纳入分析的文章必须包括以下标准:(1)研究对象范围为我国中学生,包括初中生、高中生、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2)选取的文献内容,要有研究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这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内容;(3)数据资料完整,文献中要明确报告出人格特征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r值,即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4)文献中要使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即《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5)有确切的样本大小。
  根据上述的选取标准,浏览所有搜集到的文章的题目、摘要和全文,剔除纯综述类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未报告相关系数的文献以及研究对象不在标准范围内的文献,最后共有18篇符合元分析要求的中文文献被选入。

  2.2文献编码

  对最终进入元分析的18篇文章进行特征编码,包括作者、发表年份、地区分布情况、研究被试、样本量和发表刊物等,详见表1。
  表1  18篇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基本资料
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元分析
  注:作者只列第一作者;一般指的是一般公开刊物论文;学位指的是硕士学位论文
  在上述的18篇文章中,有一般期刊论文16篇,硕士学位论文2篇;地区分布在东部地区的有8篇,中部地区的有5篇,西部地区的有4篇,全国的有1篇;有7篇文章的被试是中学生,有2篇文章的被试是初中生,有6篇文章的被试是高中生,有1篇文章的被试是中职生,有2篇文章的被试是中专生。

  2.3效果量计算

  本文运用相关系数的元分析技术,即用所研究的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来计算效果量。计算方法是先将纳入研究的18篇文献按照编号、作者、题目、人格特征量表、心理健康量表、被试、样本量的顺序依次录入Excel表格中,然后再把文献里的人格特征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系数r值录入。录完之后,根据样本量利用公式算出标准误,再对录入的人格特征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系数r值,采用公式转换成费舍Z值。算完后,在Excel表格里对所有的数据按照人格特征的三个维度进行排序,即每个维度的相关数据排在一起,然后将这三个维度的费舍Z值和标准误SE分别输入Stata12.0软件中进行分析,得出综合的r值,最后再进行异质性检验。如果p>0.05,就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如果p≤0.05,就选用随机效应模型。最终根据所得的综合r值来分析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这18项研究的p值都小于0.05,所以都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若综合r值在0.00-0.20之间,则相关程度呈现极其微弱的相关;若综合r值在0.20-0.40之间,则相关程度呈现弱相关;若综合r值在0.40-0.60之间,则相关程度呈现中等相关;若综合r值在0.60-0.80之间,则相关程度呈现强相关;若综合r值在0.80-1.00之间,则相关程度呈现完全相关。

  2.4研究工具

  本文对选择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考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文献进行元分析。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于1975年编制的,有成人问卷和儿童问卷两种格式,包括精神质(P)、内外向性(E)、神经质(N)和掩饰性(L)四个维度。但在本次的研究中没有对掩饰性进行元分析,原因是由于掩饰性仅仅是用来检测被试是否说了谎的,并没有综合研究的价值。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测量心理健康程度的量表之一,由徳若伽斯提在1975年发表。本文主要研究9个方面的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
  在数据分析及处理程序时,本研究运用Excel表格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编码,并使用Stata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元分析的数据处理。

  3研究结果

  本部分的研究结果主要从精神质、内外向性、神经质三个维度去探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3.1中学生精神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系数的元分析结果

  为了解精神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我们对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系数进行元分析,分析的结果如下:
  表2精神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系数的元分析
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元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躯体化(r=0.184)、强迫症状(r=0.162)、人际关系敏感(r=0.194)、抑郁(r=0.243)、焦虑(r=0.202)、敌对(r=0.270)、恐怖(r=0.140)、偏执(r=0.232)、精神病性(r=0.191)呈现正相关,其中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与精神质的相关较大一点,呈现弱正相关,其效应值分别为0.243、0.202、0.270、0.232,都在0.20-0.40之间,其他因子的效应值都小于0.20,与精神质有极其微弱的正相关。而心理健康因子的总分与精神质无显著相关,因为95%置信区间是(-0.009,0.054),区间包含0,所以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密切。

  3.2中学生内外向性与心理健康相关系数的元分析结果

  通过对中学生内外向性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系数进行元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内外向性与心理健康相关系数的元分析
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元分析
  由表3可以发现,中学生的内外向性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躯体化(r=-0.245)、强迫症状(r=-0.131)、人际关系敏感(r=-0.179)、抑郁(r=-0.142)、焦虑(r=-0.139)、敌对(r=-0.082)、恐怖(r=-0.144)、偏执(r=-0.080)、精神病性(r=-0.126)呈现负相关。其中躯体化与内外向性的相关稍微强一点,呈现弱负相关,其效应值的绝对值为0.245,在0.20-0.40之间,但其他因子的相关程度不显著,其效应值的绝对值都小于0.20。而中学生的内外向性与心理健康因子的总分无相关,原因是其加权相关系数的95%置信区间包含0。

  3.3中学生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系数的元分析结果

  对纳入研究的所有中学生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进行元分析,分析的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系数的元分析
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元分析
  通过上表可以知道,中学生的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躯体化(r=0.285)、强迫症状(r=0.395)、人际关系敏感(r=0.422)、抑郁(r=0.509)、焦虑(r=0.456)、敌对(r=0.371)、恐怖(r=0.317)、偏执(r=0.367)、精神病性(r=0.341)呈现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因子的总分无显著相关,因为其95%置信区间包含0,从而使得两者之间无明显的密切关系。在与神经质呈现正相关的所有心理健康因子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与神经质呈现中等正相关,其效应值分别为0.422、0.509、0.456,都在0.40-0.60之间,而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与神经质则呈现弱正相关,其效应值分别为0.285、0.395、0.371、0.317、0.367、0.341,都在0.20-0.40之间。

  4讨论与建议

  随着我国对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研究的越渐深入,中学生这一群体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日益受到学校教育者的时刻关注,许多研究结果都显示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但具体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多大,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还存在着些许的争议。本次研究就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18篇涉及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相关关系的文章进行总结分析,分析后发现中学生人格特征的三个维度与心理健康的各因子存在着微弱或者中等程度的相关,但与心理健康因子的总分无相关,下面就来详细讨论一下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研究结果,并为学校教育者提供可靠有效建议。

  4.1中学生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结果分析

  本次元分析的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学时期,学生人格特征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呈极其微弱的正相关,与其他因子呈现的相关程度较高,与总分不呈现相关性,这与肖利军[18]的研究非常相似,都是认为中学生人格特征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弱正相关。但是,张天亮的研究结果显示,他所得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结果正好与本文研究的结果相反,于是笔者就去阅读讨论,才发现其实他与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因此,笔者大胆猜测,可能是因为张天亮在计算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的时候与其他研究者正好相反,才得出这样的结果。他研究的内外向性和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结果也正好与本文研究相反,其原因和上述的一样,下面分维度的讨论就不再一一说明了。实际上,大部分的研究者都得出了与本维度研究相似的结果,外国学者Sanderman[19]也有这样的认为。
  在此项研究中,心理健康因子的抑郁和敌对与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相关程度表现为极高,可能是因为精神质倾向的人常表现出孤独、敌意、好攻击等特点,非常容易引起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困难,因而导致学生的负面情绪时常发生,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结合上述的研究结果可知,中学生在学校若经常表现出独自一人行动,不关心同学,攻击或怀疑老师、同学等行为时,学校的教育者就要对其加以注意了,他们很有可能已经面临抑郁和敌对等心理健康问题了。这就是根据中学生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维度判断中学生是否出现了某些影响心理健康的行为,并预测着这种行为影响心理健康的哪个方面,从而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帮助中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和完善人格。

  4.2中学生内外向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结果分析

  内外向性分为内向和外向两个方面,若得分越高,则越表现出外向性;反之,则越表现出内向性。
  本文在人格特征的内外性维度上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各因子与人格特征的内外向性呈现负相关,说明了越内向的人,越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一个原因在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时常表现为不与人交流、害羞,当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愿意开口请教别人,就会导致他在某些方面情绪压抑,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TH.P.B.M.Suurmeijier[20]在他的文章中也认为心理健康程度与人的内向性格有显著相关。但是在张柏芳的研究中,却有几个心理健康因子与内外向性的相关相反,原因可能是因为张柏芳所要研究的人格特征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相关的关注点不同。本文的研究中,其中心理健康因子的躯体化与人格特征的内外向性相关程度最大,说明了中学生的内向性对躯体健康的影响极大。
  依据上述的结果分析总结得出,学校的教育者应该时刻关心性格表现内向的学生的身体,因为通过上述的分析知道,越内向的中学生,越容易出现躯体方面的问题,所以根据这样的研究结果,就可以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增强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4.3中学生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结果分析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人格特征的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的各因子之间呈现一种相当高的正相关,尤其是其中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因子,都达到了中等程度的相关,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发育期,常常出现焦虑、抑郁、多疑、敏感等神经症的特征,使得他们在学校和生活中处处小心谨慎和担心不该担心的事情,这些时常地困扰着他们,让他们的情绪几度的陷入崩溃,因此非常容易影响心理健康。这个研究结果与HelenCheng的研究[21]有些相似,他也认为高分的神经质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但是在冯喜珍的研究中,神经质与躯体化因子却呈现着一种负相关,和本文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通过分析可知,冯喜珍在研究中所选的被试是重点中学的学生,有着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所以没有出现高神经质的人都在认真学习,因而会更高的表现出躯体上的问题,反之则要低一些。
  根据上面相关程度的结果分析知道,中学生神经质维度的人格特征极大的影响着心理健康因子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这就启示着学校的教育者对出现敏感、多疑、焦虑、抑郁症状的中学生应及时采取正确可靠的措施,从而帮助学生减轻或摆脱心理健康问题的烦恼,并在此过程中健全和发展良好的人格特征。

  4.4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总分关系的结果分析

  在某些研究者的文章中,心理健康的总分与人格特征的三个维度是有相关性的,例如李铿的研究中,他认为精神质、内外向性和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的总分均呈正相关,其r值分别是0.233、0.011和0.525,而在樊玉贤的研究中,他则认为精神质和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的总分呈现正相关,内外向性呈现负相关,其r值分别是0.133、0.213和-0.011。但是在本文的研究中,人格特征的三个维度均与心理健康的总分不呈现相关性,其原因可能是选取进入元分析的文献中报告心理健康总分与人格特征三个维度关系的数据不多,也有可能是在他们单篇的研究中,得出的相关系数r值有正有负,而在将它们整合到一起的时候,数据之间的正负关系抵消,才导致在本文的研究中,心理健康的总分与人格特征的三个维度均无任何的相关关系。

  5结论

  5.1中学生人格特征的精神质与心理健康因子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呈现正相关,与心理健康的总分无相关。中学生的精神质与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的相关较大一些,呈现弱正相关,与其他因子呈极其微弱的正相关。
  5.2中学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向性与心理健康因子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呈现负相关,常表现为内向的人会伴随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与心理健康因子的总分不呈现相关性。其中躯体化因子与人格特征的内外向性有稍微强一点的相关关系,呈现弱负相关,其余因子的相关程度不明显。
  5.3中学生人格特征的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因子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呈现正相关,心理健康因子的总分不存在明显相关。中学生人格特征的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因子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有高的相关程度,均呈现中等程度的正相关,而与心理健康因子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呈现弱正相关。

  参考文献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1.
  [2]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3]刘星光.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6:1-52.
  [4]郭慧萍.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1-27.
  [5]毛良斌,郑全全.元分析的特点、方法及其应用的现状分析[J].应用心理学,2005,4(11):3-47.
  [6]李国华,王玉霞,邢淑芳,柳宝祥,李艳详,寇双.中专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结构的相关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4,16(6):369-370.
  [7]冯喜珍,连昊.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校医,2008,22(6):643-645.
  [8]张天亮.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3:1-41.
  [9]李铿,王成,赵文莉,蒋霞,吴志贤,潘卫民,薛亮,乔昆.甘肃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10):1557-1559.
  [10]张柏芳,钱蔚珍,余巍,宋娟.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及防御方式的相关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3):178-182.
  [11]孙录,赵静波,梁军林.非独生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5,9(8):72-73.
  [12]李薇,谭代林,刘国清,尹万森,李大林,刘淇,吴银杰.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中国行为医科科学,2000,9(6):421-422.
  [13]孟令勇,李艳丽.中职生人格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199-201.
  [14]柳宝祥,李国华,邢淑芳,王玉霞,刘纯洁,金爱萍,邢国华,王静.赤峰市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J].中国校医,2007,21(1):72-73.
  [15]王明,余存,刘若阳,王菊芳,李朝思,李凤丹.海岛城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1):11-13.
  [16]李慧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6):417-418.
  [17]刘振红,苏便苓,李拥军,闫丽娜.农村高中独生女与非独生女个性与心理健康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3):336-338.
  [18]肖利军,赵京,骆利,周忠彬.中学生漏斗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9):803-80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7702.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9月13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