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船》通过洼狸镇上三个大家族之间的恩怨以及几个年轻人在各种灾难中性格的变化和命运的变迁,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人性的扭曲和在各种改革运动的冲击下,洼狸镇的变化。张炜在《古船》中塑造了几个性格、遭遇和结局各异的女性形象,如刚强执拗的茴子、温驯美丽的隋含章、大胆泼辣的赵闹闹以及八面玲珑的张王氏等等。张炜个人的经历、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对个人理想的建构致使了这些女性角色的出现,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对遭受迫害的女性的同情、对以赵柄为首的恶势力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关键词:张炜;《古船》;女性形象
引言
张炜,出生于山东省,当代著名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他的创作备受关注。1973年张炜凭借短篇小说《木头车》登上了文坛,随后就开始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创作历程。《古船》是张炜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它叙述了几十年来芦清河边“洼狸镇”村民所经历的苦难历程。
目前对于《古船》的研究大体有:一、对小说中理想主义倾向的研究:王敏在其硕士论文中,从理想主义的精神溯源、具体表现和意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描述,并深入探索了其理想主义对文坛和社会的价值。二、把《古船》和其他作品进行比较的研究:陈琪通过对比,论述了三本小说的主题,他们共同的特点在于作家试图诠释人类的生命意识。刘勇通过《古船》中对心灵探索和文化内省的关注,分析出小说中散发着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冲撞融合时所形成的精神焦虑。而刘蓉在其硕士论文中对《古船》和《白鹿原》的传统家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家族问题命运走向的转变进行了对比研究。三、对小说中人学的研究:刘彦明通过分析《古船》中人的视角的体现,得出人是作品形式构成和意义构成的主角。最后分析其中蕴涵着哪些人学的思想,并指出任何冷淡人欲的思想行为都是错误的。
目前对《古船》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为数不多,雷达在其文章中涉及到茴子的人物形象,但他只是为了说明《古船》是一部“人之书”,并没有对其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全面分析。韩晓岚在《论张炜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中有对《古船》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但他是把张炜所有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归类,而对《古船》中女性的分析却不够突出。
《古船》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有誓死捍卫贞洁,不向势力低头的;有为了保护家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有勇于追求爱情却求而不得的;有在动荡环境中顺应时势求生存的。本文以张炜小说《古船》中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说中女性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遭遇来分析归类,力求探索张炜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的特征。最后通过分析张炜的成长经历和他个人思想的形成,来探究《古船》中女性形象的成因。试图通过对《古船》的分析,把握《古船》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特点,推进张炜长篇小说《古船》中的女性形象领域的研究。
二、《古船》中的女性形象
小说创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人物的塑造,张炜在小说《古船》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根据女性自身的性格、行为和遭遇,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别,即:贞洁与尊严的捍卫者,真挚爱情的追求者和顺势而为的投机者。在本小说中,虽然作者对女性的描写并不多,但从女性不同的遭遇和行为抉择所导致不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形象塑造的用心。
(一)贞洁与尊严的捍卫者
对于生活在土改到改革开放时期,并长期处于家族专制和极左势力下的中国妇女来说,要捍卫贞洁与尊严可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古船》中的茴子就是一个贞洁与尊严的捍卫者,她刚强决绝,誓死不屈。茴子是大资本家隋迎之的第二任妻子,她的父亲是青岛的一个大户。在土改时期,她精致美丽的外貌、刚强的性格以及她的出身,都注定了她的遭遇是悲惨的。土改时,赵家人投机取巧,掌握了权力,原来是孤儿的赵多多成为了民兵头儿。赵多多在土改运动中经常强奸侮辱妇女,他垂涎茴子的美貌,一直想要猥亵她。尽管茴子知道要捍卫贞洁和尊严可能会失去性命,可她仍然选择了反抗。尽管丈夫隋迎之在死前把粉丝厂都交了出去,可隋家还是难逃被抄的厄运。隋家被抄后茴子拒绝交出正屋,她一个人守着正屋,最后选择了放火烧毁正屋,并服毒自杀。闻讯赶来的赵多多用破剪刀插进茴子衣服中铰,最后对着茴子的尸体撒尿。
张炜在整本小说中对茴子的描写大多都是她和赵多多之间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赵多多虽然以权力和暴力压制了茴子的反抗,但是茴子表现出来的刚毅以及对恶势力不屈的精神无疑是让人钦佩的。即使她在死时遭受了侮辱,可她在受到压迫和猥亵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反抗,使她捍卫了自己的贞洁与尊严。
隋含章是茴子的女儿,因为隋家曾拥有过丰厚的资产,所有大跃进时,一家人难逃灾难。哥哥们因佩戴了含章制作的红袖章而被红卫兵带走,含章也随之被抓走。在被赵多多侵犯时,赵家当家人赵炳及时赶到救出了她,并被把她收为了干女儿。四年后赵炳在含章18岁生日那天占有了她。含章一开始也反抗过赵炳的凌辱,可那时的隋家,没有能让含章依靠和反抗的筹码。没有了赵炳的庇护,哥哥抱朴又被叫去训话。她只能心尖滴着血去看干爹。赵炳利用自己的权势强占了含章,并令她有苦难言。在二十年的身心煎熬中,含章不仅耗尽了青春与心血,还失去贞洁与尊严。
含章承受着灵肉分离的双重痛苦。在赵炳的控制下,她无法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和李之常相爱,可是她失去了贞洁,认为自己配不上李之常。在灵魂痛苦的挣扎中,她无数次想自杀,又无数次想报仇,在经过了无数次的思想斗争后,她终于用藏了多年的剪刀刺向了赵炳。含章觉醒了,她再也无法忍受赵炳的凌辱。赵炳多年的压迫凌辱,含章一直无力摆脱。对于年幼失去双亲的隋家三兄妹来说,他们没有人可以依靠,只能靠自己。虽然含章的醒悟来得晚了些,但这是她经历了痛苦煎熬后的觉醒,是人性自我价值的最终实现。含章最后的觉悟,开启了她新的人生。
茴子和含章都是老隋家的人,她们的命运悲剧有一点相似之处,就是她们的悲剧结局都来源于年代的折磨。不过由于生活的时代和各自性格的不同,她们最终的遭遇和结果有很大不同。母女俩都想守护住自己的贞洁与尊严,经历压迫和摧残时,茴子刚强决绝,含章耗尽心血。张炜在《古船》中对于母女俩的形象塑造,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环境对女性的迫害。
(二)真挚爱情的追求者
在父权社会中,女性追求美好纯真的爱情时往往伴随着痛苦和悲伤。
《古船》中的小葵,她是赵家的女儿,在家族观念深厚的洼狸镇,作为女性的她,即使已经足够勇敢,却还是无法掌握自己的爱情与命运。在抱朴的妻子桂桂死后,她与抱朴相爱了,她主动向他示爱,希望能与他在一起,可是抱朴太胆怯,最后她在家族的安排下嫁给了李兆路。当李兆路死后,她又一次向抱朴示爱。可是这时抱朴仍是怯懦的,他害怕的东西太多。最后小葵不得已嫁给了跛四。小葵等了抱朴几十年,她勇于追求自己爱情,可是还是敌不过家族专制制度的迫害。抱朴不敢和她在一起,是怕别人的口舌,怕被人知道她与他之前的纠葛。在那个年代,她因为各种各样的压迫而失去了爱情。不管她怎样抗争,族权都是她爱情路上无法跨越的阻碍。
赵闹闹也是赵家人,她率真泼辣,敢爱敢恨,是洼狸镇最具有现代女性特征的人。可她对抱朴的爱情却是含蓄且执着的,她说她什么都不怕,就怕那个自己喜欢的人。她像一团火在镇上滚来滚去,她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当镇上出现激光打眼耳的机器时,她恨不得第一个戴上耳环,可是她偶然知道抱朴反感眼耳机,她一下就失去了兴趣。她一直用各种动作去吸引抱朴的注意,可抱朴对她一直都很冷淡。后来她被二槐强暴,跑去找抱朴,却不敢告诉他是谁欺负了她。经历了强暴后,闹闹话变少了,但对抱朴的爱却一直不减,她说“我等着他”①。她爱着抱朴,却一直不敢袒露自己的情感。抱朴是通过见素才知道闹闹喜欢自己。闹闹的爱情观与她洒脱开朗的性格正好相反,她只是默默地守着抱朴,等着他。闹闹的爱情悲剧不仅来源于抱朴的冷淡,更是由于在父权社会中女性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以及在遭到残害时,毫无反抗之力的原因。
赵家的两个女性对爱情都抱有幻想,她们渴望爱情,但最终还是不堪重负。而小说中大喜在追求爱情时却表现得勇敢而偏激。她十分迷恋隋见素,每次遇见见素她就不停地咳嗽。在帮见素倒缸之后,她勇敢向见素示爱,她对见素的爱是“你要了我,再杀了我,我也不怨恨你”的盲目。②她为了见素破坏了粉坊,原本胆小善良的她,是绝不敢做这种事情的。她的真挚似乎也使她获得了见素的爱,见素同意与她结婚。可见素进了城就爱上了周燕燕,大喜知道后绝望地服毒自杀,又及时被救了回来。小说的末尾见素得了绝症,周燕燕走了,大喜又重新来到了见素身边。爱情来临时,她勇敢示爱,爱情离开时,她偏激地服毒自杀。她为了爱情,什么都愿意做,最后失去了自我。可是,她并没有看清这个人是不是真的爱自己。
小说中对小葵、闹闹和大喜的描写并不多,在家族制度和极左思想的压迫下,小葵的温柔勇敢和他对抱朴几十年如一日的等待,闹闹活泼跳动的性格和对爱情小心翼翼的执着,大喜的善良憨厚和对爱情毫无保留的勇敢,都使她们的形象变得鲜活。
(三)顺势而为的投机者
在那个年代,对普通人来说,想要解决温饱问题就已经很困难,更别说一个寡妇了。小说中的张王氏早年丧夫,她一个人撑过了丈夫死后的所有苦难。
她的生存能力特强,手巧且具有投机取巧的智慧。《古船》作为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及文化底蕴的作品,小说中张王氏显然就是一个民间文化的集成者,她会做野糖、泥老虎、小铁哨子等民间小玩具。即使在困难时期,她的产品也很畅销。她还会做酱油,做菜也是一绝,只有镇上来大人物她才会亲自掌厨。
在小说中她也是一个典型的女巫形象,她喜欢装神弄鬼,她会算命、会做道场。她靠着装神弄鬼,活跃在小镇各个重要的场所里,似乎知道这里的过去和将来。为了生存,她辗转于各种势力和男人之间,善于用自己的性别特征来谋求生存。她每天照例去赵炳的院子里为他捏背和打理家务,有时候还出卖自己的肉体,做做赵炳的性奴隶。这与同和赵炳有性关系的含章不一样,含章是被赵炳算计的,她时刻感到屈辱和仇恨。而张王氏内心中从无这种感受,她谄媚地去讨好赵炳,主动迎合着他。但这种迎合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快乐,只是为了换取自身的安全而已。她将自己“工具化”了,不管是为了钱财还是为了生命的安全,张王氏所有围绕着男性的投机行为都是为了生存。
她也重情重义,她会亲自为洼狸镇的英雄人物做法事,尤其是在隋不召去世后,她坚持为隋不召开一次盛大的追悼会。后来她想食有毒的鱼自杀,却因抓错鱼而得救。张王氏的形象在小说中活灵活现,她为了生存,练就一身本领,更主动出卖自己的肉体去寻求赵炳的庇护。这是时代的原因也是她自我物化的结果。
这是一个矛盾而又充满神秘感的女人,她八面玲珑,整个人充满着想象力和行动力。只是在那样一个时期,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女性也只能依附着男性而生存,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女性的悲剧。
小说中女性的命运,大都是悲剧的,在那个时代,她们命运的悲剧是很难避免的。在家族专制男权社会下以及各种激进的运动中,她们想要维护贞洁、尊严,想要追求爱情和精神的自由或是想要生存,都得付出惨重的代价。
三、《古船》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特征
张炜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他长时间的底层生活经验。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中国传统思想耳濡目染,所以在对女性形象进行塑造时,带着中国传统男性对女性以柔弱和温婉性格为美的期望。虽然他在塑造女性形象时站在了男性立场,但是小说中对人性的思考、对女性的关怀,以及尊重人、爱人的思想都是他所要表达的内涵。他在塑造《古船》中的女性形象时有两个特征:对母性的眷念与崇拜和男性意识的流露。
(一)母性眷念的倾向
张炜一直在作品中塑造着心中完美的女性形象。他曾说“在过去的生活中,我愿意相信而实际上也正是如此,女性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温暖……对于男人来说,除了女人还愿意这样做之外,谁还能找到其他人?”③因此,他一直觉到女性是救赎,是明灯。童年时期,张炜大多是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他和母亲感情深厚,母亲博大深沉的爱塑造了张炜丰富的内心世界,所以他在塑造笔下的女性形象时常常流露出对母性的深深眷恋。母性是女性守护和传播的爱,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都体现着母性的光辉。
母亲形象则象征着温暖、安全、宁静和爱。《古船》中的母亲形象大都与苦难紧紧相连,《古船》中的茴子,是抱朴的后母。抱朴一开始是有些害怕茴子的,一次饭后茴子把他抱在怀里,亲吻了他的额头,抱朴叫了她妈妈,从这之后,抱朴不再怕她。作者对茴子描写大多是动作描写。她在知道丈夫把粉丝厂上交后,愤恨地在桌子上敲碎了自己的手指。在遭到赵多多的威逼时,她愤然地抓破了他的脸,誓死不屈。在丈夫死后,她守着老宅,一个人带着孩子。在抄家过程中,她拉着含章的手,一声不吭,由着孩子们哭。她知道这会儿自己不能倒下。全书中,茴子很少哭,她一直是刚强执拗的,不论遭遇了多少苦难,她都没有屈服,直到最后服毒死在了熊熊烈火之中。张炜对茴子这一母亲形象的塑造是凄美而悲壮的,这一刚强的母亲形象与传统的母亲形象不同,她追求精神和人身的自由,其思想更具有现代女性的特征。
由于对母性的眷念与崇拜,张炜还呈现了还未成为母亲的女性人物身上的母性光辉。小说中,含章并不是母亲,她是隋家的小女儿,本应受到哥哥们保护的她,由于赵炳的霸占,被迫承担起了母亲的角色。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她一次次咬着牙走进四爷爷赵炳的小院。在那个时期,她没有反抗的能力。她明白只有牺牲自己才能保全哥哥,保全隋家。为此她一直承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面对哥哥一次次追问她身体状况的时候,她选择了沉默。她知道如果告诉了哥哥,哥哥必然会难以承受含章为他们所做的牺牲,一定会去和四爷爷拼命,她的牺牲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样的牺牲,这样的隐忍,和母亲有何区别。张炜对含章形象的刻画是通过倒叙的手法一点点向读者呈现的。小说一开始说含章皮肤苍白得可以看见青色的血管,她越来越虚弱。大家都觉到她生病了,可是没有人知道她生了什么病,她哭着哀求哥哥不要再提她的病。直到小说写到一半才道出含章为什么得病。她是为了隋家,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赵炳二十年的折磨。
张炜追寻着自己心中的完美女性,认为女性所带的母性是温暖无私的。所以张炜对茴子和含章的形象塑造时,通过描写母亲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对家人的救赎,赋予了她们伟大的母性,也表达了张炜对母性的眷念倾向。
(二)男性意识的流露
早年在底层的生活经历是张炜创作的主要来源,民间的生活经历给他提供了很多创作材料。所以在对小说中女性形象进行塑造时,张炜无法避免地偏向了男性的角度,真实地把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遭遇描绘了出来。
张炜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其中蕴含的“男性意识”体现在男女的交往和相处中。男人永远是顶梁柱,为女人撑起一片天,女人则永远被男人保护在怀里。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中,男人是家里的绝对权威,女人则处于服从和从属地位,甚至可以容忍男人有其他的女人。在家庭中也处处以男性为重,不能拒绝,不能反抗,永远处在男性的光辉照耀下。《古船》中的桂桂是个典型的封建社会塑造出来的妻子,她温柔、纯洁、可爱、善良。她原来是隋家的仆人,后来与抱朴相爱,对抱朴倾慕、渴望、愿意追随其一生,以至于她一生都活在男性的庇护下。桂桂十分依赖抱朴,凡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一直依靠着抱朴而活。直到生命垂危的时候,她想到的仍然是“死倒不要紧,就是对不起老隋家的人,对不起隋抱朴。”④而抱朴也一直把她当作一个纯真的小孩子,给她买孩子们才玩的泥虎。
小葵在小说中是温柔随和的,她一开始和抱朴相爱,后来嫁给李兆路,兆路死后,等不到抱朴,她嫁给了跛四。她一生都依附着男性,逃不出男权社会的囚笼,似乎一定需要一个男人,生活才能过下去。这是因为在男性的意识中,女性一直是顺从的弱势群体,是男性的附属品。
张王氏、含章、闹闹和大喜形象的塑造也体现了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这一意识。张王氏依附赵炳,因为赵炳掌握着洼狸镇的大权。她在赵炳面前奴颜婢膝,只为求得生存。张王氏和含章都是赵炳掌握权力的象征,含章因为赵炳的凌辱,失去封建男权社会注重的贞洁,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李之常的爱。闹闹原来像一团火,可是因为爱情,一向什么都不怕的她变得畏首畏尾,和温顺得没有一点火性的女性一样。大喜对于见素的依赖和迷恋,是从一而终的,尽管他抛弃过她,但她还是无法放下,在爱情中继续迷失了自我。这些女性眼中似乎只有世俗对她们评价和与男性的情爱,作者使她们依附于男性,她们形象的塑造与展示男性的力量和权力息息相关。《古船》中的男性给人以立体感,他们是有内容、有内涵的。而女性形象大多是单纯、单调、单一的,是依附在男人身上的。长期以来,男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远远高于女人,在封建社会中,男人更是主宰着女人的一切。因此在两性关系中,女人永远是被征服、被支配、被奴役的对象。
《古船》中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她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们总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和工具性角色出现,她们依附于男性,男权思想的根深蒂固,也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害。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既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也是作者男性意识的流露。但我们不能否认小说中的女性也有着现代女性独立的观念,即使在那个年代她们的反抗是柔弱无力的。
四、《古船》中女性形象书写的思想文化基础
张炜笔下的每个女性都拥有或刚强、或温柔、或勇敢、或泼辣、或纯洁的性格,这些女性美好形象的塑造,都与张炜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张炜对《古船》中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书写的基础来源于张炜的成长经历、成长环境以及对个人理想的建构。
(一)张炜的成长经历
《古船》中的女性之所以呈现出如前文所述的形象特征,这和张炜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联。一个人童年时所经历和遭受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心理创伤会影响他的一生。对一个作家来说,童年记忆也会在他的创作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张炜曾经说过:“也许看上去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平平常常,但他自己却有着永生不忘的感触……它不一定是从哪一方面刺中了他,他自己清清楚楚地记住他受伤了。接下去是对伤口的悉心照料,或欣喜或恐惧或耿耿于怀。”⑤这也说明了童年的生活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张炜曾说:“我的童年是并不轻松的,是让我一生缅怀的一段,是我人生的根基。”⑥他从小就经历了大跃进、文革、社会主义建设等时期。因为家庭属于中农成分,所以张炜的童年岁月见得最多的是批判和排斥。那个年代,人们盲目强调斗争。张炜一家被迫离开山东半岛的龙口市,举家迁移至芦青河畔一个林子里。因为他是中农出身,所以受到了人们的各种歧视和排挤。年幼就遭受如此残酷的迫害,这无疑会给幼小的心灵刻下沉重而深刻的烙印。童年时,复杂和处处充满斗争的现实是他不得不面对的,张炜自己也毫不避讳童年的经历和遭遇的不公对他的影响。
《古船》中茴子受到流氓无产者赵多多的侮辱和含章受到贫农出身的赵炳的残害,都是由于她们出生在资产阶级,在土改和文革时期,成分决定着你的命运,决定着你的生死。
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创作《古船》时,张炜再现了自己经历过的那个社会的真实样貌,真实地写出了社会对女性的残害。张炜通过这些女性,发出了对社会弊病的控诉。
(二)文化环境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对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的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差异会造成人情风俗的差异,而不同的文化环境也影响着作家们的创作意识,从而对他们的创作风格和内容产生着影响。
在张炜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齐鲁文化对他文学创作的影响非常大。张炜出生在山东烟台,而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就在山东。儒家文化被推崇为齐鲁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儒家提倡以人为本,并把“仁”作为思想核心,提倡“爱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知“礼”有“礼”。所以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张炜深受儒家“爱人”文化的影响。
张炜曾说:“我对出生地的文化充满敬仰。我特别敬重儒家文化。……齐文化是超然和曼妙、冒险开放,鲁文化的入世和严谨坚实、庄重深邃,可以说是相映成趣,互为弥补。”⑦张炜在山东胶东半岛上成长起来,齐鲁文化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他的文化之根是齐鲁文化。
《古船》中儒家文化对张炜的影响具体现在李其生死时,张王氏忙前忙后为其做道场,小说中详细描写了道场的过程,这说明人们把丧葬文化看得很重。儒家认为丧葬之礼既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孝道的一种体现。而且人死后,家人要为其守丧,不穿华丽彩色的衣服。小说中小葵为丈夫守丧,穿了一年的孝服。这都反映了儒家尊老、孝顺、长幼有序的要求。这些也表现出了张炜对齐鲁文化的重视以及齐鲁文化对他的深刻影响。
而张炜在接受了孔孟文化中弘扬、践行的仁、义、礼、智、信等品德,提倡与人为善的熏陶教化之后,树立起了自己正确的三观。他把儒家精神融入到了现代社会,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对人民充满爱,为受到时代压迫和残害的人们呐喊。他把这种“爱”注入到了自己笔下小说人物的塑造中。他关注人性的道德品质,倡导善良的品质,所以《古船》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显示出了其道德理想主义的倾向,小说中的茴子、含章、小葵、闹闹和大喜都对亲人和爱人有着真挚的爱,对追求爱情和自由有着执着的期待和坚决的态度。她们勇敢地去追求世间的美好,她们想要冲破牢笼,她们想要反抗。张炜给了她们所有美好的品质,希望她们能拥有美好的人生,可是残酷的社会却让她们遍体鳞伤。
《古船》关注着人性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对善良淳朴的女性的遭遇报以同情,而对以赵炳为首的恶势力进行了批判。体现了无限的人文关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三)作家的个人理想
张炜是一个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家,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锋向现实社会发起抗争,从而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洼狸镇虽然不完全是张炜精神世界的理想国,但小说中对人性的礼赞,强调人性的美好和对其精神世界的追求,都表现出作家个人道德理想的构建。张炜自己谈到写作目的时曾说:“我认为让人变得更加完美,生活得更加幸福,是一切善良人的愿望,也应该是作家写作的目的。”⑧张炜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必定承担着上述写作诉求,张炜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是对当时社会状况以及张炜当时思想的回应。
“女性的总体性格激励着人类前进、创造、促使人们更加完美,更加懂得廉耻,知道做人的尊严和正义,理解什么叫做责任心和勇敢……一切都是显而易见的。”⑨他试图构建完美的女性,所以《古船》中的女性都有着人性的美好,她们刚强执拗、温婉善良、热情泼辣、纯洁美好,然而这些女性在改革时期都遭到了各种各样的伤害:刚强的茴子在土改中不畏强暴服毒自杀,温驯美丽的含章受恶势力凌辱二十多年,小葵再怎么勇敢也敌不过家族专制和爱人的懦弱胆怯,大喜为了爱情迷失了自我。大大咧咧的闹闹在面对强暴时毫无还手之力,面对爱情亦是害怕胆怯。张王氏为了生存学会各种各样的本领,游刃于各种男人之间,物化自己。作为女性,在那个年代,她们不能守护自己的贞洁和尊严,也没有办法随心所欲地活出自己。她们身上背负着各种各样的枷锁。张炜用她们的悲惨的遭遇控诉着那个社会,发出对历史的叩问和对美好和谐社会的向往。
《古船》中作者完成了自己对完美女性的构建,虽然她们的命运和悲剧联系,但是作者表达出来对文化历史的反思,对人性美好的关注,对女性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觉醒的期望都让我们看到了作家对其理想社会的构建。
五、结 语
张炜在对《古船》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塑造时,赋予了她们一切美好,可这些美好却没有给她们带来幸福,她们的命运都存在着悲剧的色彩。张炜通过个人的思想文化基础对小说中女性的性格进行了塑造,通过自己的社会成长经验对女性的遭遇进行了描写,张炜的创作直面人性的苦难,并对产生苦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探索。《古船》叙事的时间跨度包括了土地改革、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多个时期。这些特色的历史时期,残存的封建势力和专制的余孽得到复苏,社会使人性扭曲和异化,张炜在作品中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注 文
①张炜古船[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346.
②张炜.古船[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101.
③王广东.张炜王光东对话录[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104.
④张炜.古船[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128.
⑤张炜.精神的丝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696:P134.
⑥张炜.融入野地.周末对话[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128.
⑦徐怀谦.智慧的星空[C].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187.
⑧张炜.张炜文集6[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244.
⑨张炜.张炜文集6[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282.
参 考 文 献
[1]张妙文.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流浪[D].南京师范大学,2002.
[2]韩晓岚.论张炜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季俊峰.超越与回归——张炜创作中恋母倾向的深层解读[J].南昌航空工业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115-117.
[4]赵乐然.论张炜早期成长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么玉贞.论张炜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命运[D].青岛大学,2008.
[6]刘勇.张炜小说论:心灵探索与文化省思[D].厦门大学,2007.
[7]王瑞. 张炜的长篇小说创作与齐鲁文化[D].湖南大学,2012.
[8]王敏.论张炜《古船》的理想主义倾向[D].长春理工大学,2017.
[9]陈铁柱.张炜家族小说的亲子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
[10]戴瑞.霍有明.论张炜小说《古船》中的人性善[J].齐鲁学刊,2014(03):129-132.
致谢
首先,非常开心能够在宁德师范学院和小伙伴们一起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也很幸运在宁师遇到了那么多可爱的同学和学识渊博的老师。其次非常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欣池老师,她人美心善,认真负责。从选题、定题开始,论文准备阶段的资料搜集、开题报告、任务书等种种环节,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李欣池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且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还要感谢我的室友舒柔和王怡萍同学,由于指导老师同是李老师,我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是李老师和室友们的帮助让我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最后,感谢汉语言文学系的每一位老师,四年来你们的谆谆教诲,我将怀揣于心、努力前进。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8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