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何典》的创作特色

《何典》是诞生在清代末年的一篇小说。它身上的标签很多:比如说它继承了中国古代白话文小说的传统,通篇完全采用吴方言写就,凸显了地域特色,在语言学上有重要意义;比如说它继承古代的志怪神魔小说,尤其是明清《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影响,完全以鬼为人物

  一、《何典》以及作者张南庄

  (一)《何典》

  《何典》是一部用吴方言写的借鬼说事的清代讽刺小说。成于清嘉庆年间,翻刻于光绪四年(1879年),而真正流传开来则在1926年。1981年,工商出版社印行“内部发行”版,2005年,学林出版社再出新注彩绘本。一九二六年六月,刘复(半农)将此书标点重印,鲁迅曾为作题记(后收入《集外集拾遗》)。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此书曾得到新文化名家的推崇。

  (二)作者张南庄

  《何典》原署名“缠夹二先生评,过路人编定”。1926年,刘复考订其作者为张南庄,评者为陈得仁。
  张南庄生平不详。据光绪刊本“海上餐霞客”跋,张为乾、嘉时上海“高才不遇”的“十布衣”之冠首。他的书法学习欧阳询,诗词则仿效范成大、陆游,“岁入千金,尽以购善本,藏书甲于时。著作等身;而身后不名一钱,无力付手民”。所作文稿在咸丰初毁于兵火,独此书幸存。据考证,“南庄”是其号,并非实名。因此“张南庄”究竟为谁人仍是谜团。

  (三)《何典》的基本情节

  《何典》故事梗概如下:阴间有一地名三家村,村中住的全是野鬼。其中有一财主名活鬼,其妻名雌鬼,夫妇俩虽有钱而无儿女,后来去五脏庙向天尊许愿求子,果然生了一子,取名活死人。活鬼高兴至极,出钱建一大庙还愿并开庙会庆祝。谁知有醉鬼、破面鬼被山大王黑漆大头鬼打死在庙会上。村长扛丧鬼抓不着凶手,便勾结死者的兄弟催命鬼,向以贪酷著称的当方土地饿杀鬼告状,说事情皆由活鬼引起。饿杀鬼早已垂涎活鬼的家财,闻知此事,正中下怀,将活鬼抓来打得半死,押入死牢。活鬼的妻弟形容鬼去求饿杀鬼的男宠刘打鬼与其母(也是饿杀鬼的情妇)说情,于是这些人狼狈为奸,榨去活鬼一万多两银子,才将他放出来。活鬼出狱后不久即病死,雌鬼不耐寂寞,招了刘打鬼做上门婿,不上几年,被刘打鬼将家产弄得精光,雌鬼气上加病而死,临死时将活死人托付给形容鬼。形容鬼之妻醋八姐容不得活死人,在形容鬼出门做官后,虐待活死人,逼得活死人出走,半路仁遇到蟹壳里仙人,给他吃了仙药大力子和益钾仁,从此力大无穷又聪明无比。仙人叫他去投奔鬼谷子,路上他救了遭流氓强暴的女子臭花娘,并聘臭花娘为妻,后拜鬼谷子为师,学得一身本领。几年后,黑漆大头鬼和青胖大头鬼举兵造反,无人能敌。阎罗王出榜招贤,活死人前去应召,拜了元帅,领兵剿灭叛军,遂封蓬头大将之职,臭花娘也获封号,夫贵妻荣,白头偕老。

  (四)《何典》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何典》是诞生于清末的小说,受传统小说的影响,《何典》在很多方面对传统小说都有所借鉴。例如借鉴《西游记》等神魔小说来以鬼说人,借鉴《儒林外史》来批判讽刺现实等等。尤其是通篇以鬼说人,对传统价值的反叛,赢得了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推崇。而其在作品中大量使用的典故和吴方言,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分析范例。

  二、继承古代小说,并发扬光大

  (一)继承志怪神魔小说传统,以鬼事说人事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史上,用鬼的世界来反映人世间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志怪,就是记录怪异,是文学史上年代最为久远、数量最为丰富的小说类型。此类小说以神怪鬼魅等非人世、非现实事物为描写对象,历代许多第一流的文人学士如曹丕、吴承恩、蒲松龄等都曾满怀艺术激情,创作了大量神怪小说的不朽之作。
  在明清小说中,《聊斋志异》和《西游记》等志怪神魔小说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达到了新的顶峰。这两部作品无论是在审美上还是在题材的选取上以及写作方法的拓展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西游记》等作品,借妖魔来写人,借妖魔环境来对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对后来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何典》正是受其影响,以鬼写人,虽然通篇故事都是叙述的阴间鬼的故事,但是实际上,所反映的故事以及刻画的形象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人。

  (二)继承世情小说传统,描述生活百态

  世情小说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一种,又称为人情小说,世情书等。它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涉及世情的小说的出现可追溯到魏晋以前,但从晚明批评界开始流行的“世情书”的概念来看,世情小说主要是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流行于明代。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起,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或人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
  明清两代的世情小说,或主要写情爱婚姻,或主要叙家庭纠纷,或广阔地描绘社会生活,或专注于讥刺儒林、官场、青楼,内容丰富,色彩斑斓。世情小说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中国古代文学其实是不重视爱情题材的,但我们现在看到爱情题材的特别多,这主要是今人根据自己喜好拼命搜索出来的。明清小说中描写爱情的倒是很多,但意义不大。世情小说,以《金瓶梅》、《红楼梦》最著名。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篇文人创作的世情小说,对社会环境和爱情的悲观离合都有了细致的描述。而《红楼梦》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均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两部小说都展现了各自时代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人间百态,并把爱情的悲欢离合作为最重要的表现内容。《何典》在这一方面借鉴了两部小说的思路和表达形式,描述阴间鬼的生活百态以及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名义上是阴间的生活百态,实际上满有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三)继承讽刺小说传统,加深对现实的批判

  讽刺小说是按形象性质和题材领域划分的一种小说类型。它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丑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以嘲讽、批判、揭露、抨击的态度描述社会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反动的现象、事物或思想。其主人公多是没落势力的代表或在品质性格上有缺陷的人物。
  《何典》在通篇的小说中,将讽刺运用的炉火纯青,再现当时的世情风貌。从为作品中一系列的人物所起的名字就能看到:“活死人”、“形容鬼”、“雌鬼”等等。《何典》作为康乾和道咸之间的文言小说,它当然要受到清初批判性、思考性文学作品如《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小说的影响,使得其本身所具有的讽刺性、批判性品格,成为吹向道光咸丰年间已趋衰落的古典小说创作中的一股新鲜空气,并在倾向下流和反动的《品花宝鉴》、《荡寇志》对比中,体现着对传统文化(封建社会的精神特征和标志)的批判精神,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成为上承清初、下启近代小说创作风气的一部佳作。

  (四)继承白话小说传统,运用吴方言

  古代中国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水浒传》。《何典》通篇不但借鉴运用白话文,更重要的是,他还运用了大量的吴方言和大量用典,凸显出作品的地域特色。

  三、《何典》的语言特色

  (一)吴方言的嵌入,浓重的方言特色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用方言写成的小说是屈指可数的。而用不同于北方话语系吴方言写作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何典》通篇应用吴方言,凸显了浓重的方言特色。当然它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方言,即吴地方言,但这并不妨碍主要意思的理解。可以说,在中国古代近代的所有小说中,找不到任何别的作品像《何典》这样以赤裸裸的本来面目出现,剥去一切文人的伪饰,毫无顾忌,肆无忌惮。
  《何典》第三回叙述活鬼得病、服药无效后的几句插白:“正叫做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果然犯实了症候,莫说试药郎中医弗好,你就请到了狗咬吕洞宾,把他的九转还魂丹像炒盐豆一般吃在肚里,只怕也是不中用了。”运用吴方言,形象化地描述出了当时的情景。
  但是,《何典》也把俗谚中的糟粕也收了进去,甚至故意无数次有意触及那个文人们向来有意避开的“禁区”——性器官和性活动,降低了作品的格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讽刺意义。

  (二)大量用典,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加深讽刺意味

  《何典》中大量运用成语,谚语、俗语和惯用语、歇后语,所有这些都可以称为熟语。按照语言学家王德春先生的分类,熟语可分为五类: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和惯用语等。
  1、成语的大量运用,
  且看《何典》的开篇:自从盘古皇手里开天辟地以来,便分定了上中了上中下三个太平世界。上界是玉皇大帝领着些天神天将,向那虚无缥缈之中,造下无数空中楼阁,住在里头;被孙行者大闹之后,一向无事……
  仅仅是几十字的开篇文字,就写下了“开天辟地”、“太平世界”、“天神天将”、“虚无缥缈”、“空中楼阁”、“一向无事”等几个成语,反映出作者深厚的语言表达力。同时,也正因为成语的大量运用,使得文章在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为小说增色不少。
  2、谚语
  谚语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是人民群众从长期的生活生产经验中提炼出来并广泛流传于民问,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普遍的规律或深刻的道理。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何典》中这样的谚语也很多,例如:“远桥三里就落蓬”、“船到桥,直苗苗”、“蚂蚁弗叮无缝砖阶”、“说嘴郎中无好药”、“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乡下夫妻一步弗撤离”、“若要俏,须戴三分风流孝”、“头嫁由亲,二嫁由身”、“嗔拳不打笑面”、“狗要吃屎,沙糖换弗转”、“穷汉养娇儿”、“鸡子不是搭石子斗的”、“拣日不如撞日”、“见人挑担弗吃力”、“叫化三年做官无心相”、“快行无好步”、“老米饭捏杀不成团”、“七合升罗八合命,满只升罗就生病”、“钱在手头,食在口头”、“穷人大肚皮”、“热灶哪怕湿柴”等等,用看似粗鄙的语言将道理讲得浅显,更容易使人理解。
  3、歇后语
  歇后语又称譬解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截常常是形象的譬喻,后半截是解语,用来直接说明和表明事理。前边只说一些相关的词语,而后面把要说的主要词语歇却,也就是让人通过所说的词语,来意会后面要说的词语。
  现在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利用譬喻和解释语来作歇后语的凭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后面的“节节高”有的歇却,有的不歇却。
  歇后语有喻义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两类。喻义歇后语的譬喻和解说两部分在内容上有内在联系,人们可以从譬喻的形象来理解意义。例如在《何典》中出现的“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歇后语,不仅能让人更加形象化地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并且使人读来也是朗朗上口,富有韵味。
  4、俗语和惯用语
    俗语是习用的固定语句,其特点是通俗化、口语化,主要在人们的口语中使用,一般都是浅显易懂的,多用形象的比喻。例如:“一个巴掌拍不响”、“无事不登三宝殿”、“打肿脸充胖子”等等。
  在《何典》中,经常出现这样的俗语:例如“矮子爬楼梯——巴弗能够”、“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人心”、“黑漆皮灯笼——肚里明”、“火烧观音堂——庙灾(妙哉)”、“火烧眉毛——只顾眼前”等等都是极好的例子。
  用典对于写作来说,有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民间流行的成语、俗语,都是活生生的,生动形象的,引用到文章中,自然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其次,可以使语言更富于哲理。流行于民问的成语、俗语、谚语,都是大众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非常富于哲理,引用到文章中,自然能使语言简练而且寓意深刻,更具说服力。第三,可以使语言更夸张幽默。民间语言善于使用夸张手段,富于幽默情趣。引用到文章中,自然能使语言更夸张、幽默。

  (三)文本语言幽默、讽刺的语言

  《何典》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最村俗、最粗鄙、然而又最传神、最富表现力的语言。当然它间时又是一种纯粹的方言,即吴地方言,但这并不妨碍主要意思的理解。
  1、无中生有,讽刺世人
  如文中写鬼与形容鬼坐船去五脏庙求子,看看来到桥边,只见一个老龙,领上挂辛数珠,腆里束条黄巾,双手捧了卵子,跨着大步,慢慢的地过桥去。活龙笑道:“你看这老龙,不把紧桥祥杆,倒捧好了个张肠硬,难道怕人咬了去不成?”葫公道:“相公们不知,近来奈何桥上出了一个屁精,专好把人的卵当笛吹。遇有过桥的善人老卵常施,他便钻出来蓦印胖一或,把印咬住不菠,多有被他咬落的。饶是这等捧好,还常常咬印不若咬了膝去的。所以那些奈何桥上善人,郊是这般井印子过桥的。”
  情节是无中生有,对话是无比粗俗,然而无论谁读了都会发出会心的徽笑,因为谁都明白,作者所造出的这个“专好把人的卵(男性生殖器)当笛吹”的“屁精”,其原型正是人间社会中到处可见的马屁虫。这种文字在《何典》中俯拾即是。
浅析《何典》的创作特色
  2、故意曲解词义,幽默用典
  《何典》在遣词用句方面的一个创造性的幽默是,它使用了不计其数的俗谚、成语、熟语,几乎句句夹有,然而这些成语俗谚的意义却每每已被偷梁换柱而“变味”了。这“偷”这“换”,又往往出人意料而让人叫绝。
  第六回:隔了一日,蜡八妞处分道:“你昨日嫌道柒湿,快到山里去祈些黄金构尿草归来,好烧饭吃。”活死人不敢与物,只得拿了一把班门弄斧,走出门去。
  “班门弄游”这成语的意思众所周知,然而在这里成了一种斧子的名称。“黄金狗屎草”则是昊语中的俗语,形容物以稀为贵,虽贱如狗屎的草也视同黄金,这里也同样成为一种柴草的名称了。
  第十回写臭花娘避乱逃难,与亲人散失:磁霜落雪行了几日,来到一个山脚跟头,见有一棵千年不长黄杨树,树底下滚一个变大的磨光石印予。他看来大树底下好遮阴,便坐下少憩,不觉布在树上困着了。
  “千年不长黄杨树”是嘲笑人矮小的俗谚,这里真成了一棵树,然而虽千年不长,却又是一裸大树。而“大树底下好遮阴”便是今天常说的“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有后台有靠山好办事或有当大官的老子而享福,这里用的却径直是它的字面意义而不是通常的比喻意义.而这些却又掺合得如此自然融洽不易觉察。
  3、幽默起名,加深讽刺意味
  《何典》的一切名称,无论是人名、地名还是官名、食物名、器物名,无一不是顺笔打浑或别有用意的,滑稽幽默无以复加。人名中,“活死人”本指尸位素餐无所事事的人;“角先生”是一种淫具的代称;活死人的两个儿子“活龙”与“活现”是拆开的一个成语;传说中的仙人吕洞宾的名字也成了“狗咬吕洞宾”,是一条歇后语的前半部。别的如替死鬼、冒失鬼、畔房小姐、酒肉和尚等等,无不如此。地名中,“三家村”本指读死书的先生.“五脏庙”本指肚子;“黑甜乡”本指睡觉;“子曰店”本指旧时学堂。食物名最多,全是些匪夷所思的名堂。
  第九回中轻骨头鬼拿的兵器居然是一把“两面三刀”,这是形容人反复无常的成语;第二回在势利场上点戏祭神还愿,“挂了许多招架羊角灯,排下无数冷板凳”,“冷板凳州日时指教书职业,今天指遭受冷落;
  第十回写臭花娘的坐骑是一头“木驴”,这“木驴”是旧时的一种刑具,专门对付杀害丈夫被处死刑的女犯的。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就是本书的书名,也是一个大幽默。“何典”的意思,本指“什么典故”。

  结语

  《何典》在继承以往小说形式的基础上,在小说内容表达方面找到了自己的结合点。虽然在语言的应用上,有一些粗鄙登不得大雅之堂的语言混杂其中,但是毕竟瑕不掩瑜,不能抹煞其在文学史和语言学方面的地位和贡献。

  参考文献

  [1][清]张南庄.何典(成江点注)[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2]王德春.词汇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l983.
  [3]谭永祥.修辞新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
  [4]钱乃荣.上海方言[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
  [5]徐宗才,应俊玲.常用俗语手册[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
  [6](清)海上餐霞客《.何典》跋.上海:学林出版,2000.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8777.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11月13日
下一篇 2020年11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